浅析电子技术发展与电视新闻传播的关系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对于新闻传播及新媒体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于新闻传播及新媒体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于新闻传播及新媒体的影响作者:xxx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传统新闻传播手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新闻界最热门的话题。

本文从技术应用情况和新闻传播的理念等方面入手,介绍了信息技术对于新闻传播发展的影响历程以及弊端,分析了传统新闻传播手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媒体新媒体新闻传播引言:20世纪初,中国新闻学奠基人徐宝璜在其《新闻学》中为这门学科定义:“新闻学者,以养成良好新闻记者,并导新闻事业于正轨之职志也。

”并感喟:“斯学昌明,则人类受新闻事业之福愈增其量,是斯学之重要可知也。

”然而,在后现代浪潮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新闻传播手段几近结构,当下中国的新闻传播真的与信息技术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反应了吗?正文:一、信息技术在新闻传播业中的应用概况信息技术指的是完成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存储、再生和应用等功能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通信技术和探测技术等。

21世纪以来我国计算机工业和电信业获得了蓬勃发展,这为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了新闻传播界和各行业的面貌。

,为文化和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与进步,传统出版物正在不断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文化和新闻的传播已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互联网文化和新闻新媒体传播形式逐渐成为主流。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数字文化、新闻和出版,进行新媒体的传播。

在国际上,一些大的新闻出版传媒公司纷纷大刀阔斧在信息时代的新媒体领域跑马圈地。

2005年初,新闻集团的董事长召集集团多位高管制定新闻集团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随后不久,新闻集团已5.8亿收购了拥有者30多个娱乐、游戏和社交网站的Intermix Media。

传统媒体如此举动,新媒体也逐渐浮出水面,2006年末,谷歌以16.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视屏分享网站Youtube。

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和影响

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和影响

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和影响作者:郝海艳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7期摘要: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去,电子技术在广电网络电视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浅谈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应用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电子技术;媒体管理;工作方式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高新技术的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技术做为一种新的生产力与以往所说的生产力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

例如电子技术具有创新性和战略性、电子技术也具有超强的辐射性与高智能性。

这些特性都是高新技术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也是使世界面貌产生根本改变的内在因素。

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电视媒体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力地推动了电视媒体的高速发展。

本文将浅论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以及电子技术对电视媒体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电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是物理逻辑学与电子学相结合的产物。

从1946年,在美国产生第一台计算机以来。

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60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按逻辑电子元器件分类,分为五类。

分别是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

其电子器件不断更新换代。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

其功能也不断加大。

现阶段的电子元器件的尺寸向纳米级方向发展,而电子元器件的运行速度已达到纳秒以下。

微电子技术的研发水平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现在,电子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社会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二、电子技术在电视媒体中的应用电子技术发展是电视媒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特别是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电视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多丰富多彩,而且形式新颖,加强了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重要影响

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重要影响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传播力研究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重要影响宋彦明长春建筑学院摘要:随着信息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对新闻传播也具有一系列的正面影响。

新时代的数据媒体技术,使得新闻传播的途径更加便捷,更具有多样性,借助必要的电子手段,普通民众可以获知全方面的、第一手的新闻信息。

也就是说,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就代表着新闻传播行业的进步,为此,本文章具体阐述新技术对新闻传播的重要影响意义。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上升到全新的水平,他们主观上愿意去了解国家大事、了解时政热文,成为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者。

因而,他们愿意去获知最新的时政消息。

而在新数字媒体技术的指导下,只要人们接触比较简单的电子设备,足不出户就可以获知天下事。

由此可见,数据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对新闻传播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丰富新闻传播理论(一)降低新闻传播者门槛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者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来说,只有各大媒体的主持人、评论员、各大报纸的编辑以及奋战在各大现场的记者才会被列入新闻传播者范畴,普通的、对新闻传播有兴趣的人员很难真正迈入新闻传播者的门槛。

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没有专业技能但是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人员也能成为一名记者或编辑,参与到新闻传播的行列中,这对于新闻传播队伍的扩大具有历史意义,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大众化、平民化,使新闻传播能达到引发群众共鸣的初衷。

(二)改变传统设置理论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下,普通民众是新闻的客观被动接受者,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被动接受一些主流媒体中所阐述的观点,尽管这些观点可能与他们自身的一项思想观念相背离。

如此,一些与主流媒体价值观念有所差异的议题往往无法被群众熟知,一些比较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社会热点可能根本无法映入大众眼帘。

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近些年来电视媒体获得了加快发展,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也显著提升。

正是因为看到起具有这样的特点,新闻媒体也开始利用电视媒体来传播新闻,这对于提升新闻媒体的传播能力和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

在今后工作中对于这方面内容必须要引起重视。

当前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变得容易激烈。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经受时代考验就必须要不断利用新的手段。

1 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情况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媒体技术逐渐出现了与其他技术向融合的趋势。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电视媒体传播呈现出了螺旋式发展的特征,同步性传播、实时性传播、跟踪性传播以及多元性传播已经成为重要地传播方式。

新时期的电视媒体技术中既有信息技术同时还包含着微电子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传播发展格局。

电视媒体技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处理功能的增强将能够更好地实现新闻地有效传播。

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提升对于信息技术的传播也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

数字信号处理能力的提升将更有助于信息传播,这将给信息发布及传递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打破了原有格局。

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利用电脑来访问网络电视。

这对于新闻媒体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对此应该不断加强研究,才能够适应需要。

2 传统电视新闻媒体面临的挑战当前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互动性差、传播单向。

传统的电视媒体也往往只是线性传播,传播形式往往是由中心向四面传播,单向传播方式往往只能够是由观众被动接受信息,而不能做出反馈。

电视媒体本身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这样的特点会导致实际传播过程中会形成终端个点的彼此孤立,没有联系。

传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无法进行有效联系。

对电视新闻的看法

对电视新闻的看法

电视新闻的缺点评析刘迎新闻学专业学号:2010080021所谓的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视已经成为最为受众所熟知与喜爱的一种获取新闻的传播媒介。

电视新闻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感知器官,在多数情况下,易为人们接受,形象生动,给受众带来较强的临场感,实效性较强,传播迅速。

同时,电视具有最宽宏的度量,它兼容天下事,凡涉及人类应该了解而尚未知晓之事,一概纳之无误,传播内容丰富。

当然,电视新闻与网络新闻,报纸新闻一样,也存在着些许方面的局限。

(一)电视新闻不易保存,转瞬即逝。

这是电视一产生就注定的遗憾。

电视是视听兼备的多元符号,多元符号在电视节目的播放,转瞬即逝,很难保留,所以这和报纸、网络相比,保留新闻资料要困难和复杂。

(二)传播单一,受众选择性差。

电视新闻节目的安排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比如,每天的七点钟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才会播放,所以电视也应该特别注意做好新闻的预告、重复以及观众群体调查。

(三)受场地的约束比较大,而且无法与受众有效互动。

受众接受信息时比较被动,缺少有效的互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网络与手机的快速发展,互动已经有所改变。

比如我们会在一些新闻节目中,看到主播针对刚刚报道的一个事件进行的短评与快评;我们会看到跟随节目而滚动进行的手机短信互动。

以吉林都市频道新闻节目《守望都市》为例,可以说这个节目是吉林电视台开播最早的暴光新闻类栏目,也是直播最早和时长最长的新闻栏目,该节目新闻传递时间快,新闻量大,主要以关注民生新闻为主。

但是看过这个节目的观众都知道,这个节目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报道的车祸太多,致使节目内容肤浅而没有深度,血腥场面太多,容易让人恐怖。

新闻报道明显注水,有意拉长新闻时长,看着累。

另一方面,记者采访不够扎实,流于表面,出镜记者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语言组织上有漏洞,节目画面摇晃太多,不精细。

电子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运用

电子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运用

电子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运用摘要:随着现代电子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速度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传统的媒体将逐步地被新媒介的整合方式所代替,人类社会对新媒介资源的整体认识方式与有效利用方式也在逐步改变。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习惯于通过使用手机和各类移动电子设备来接受新媒体资讯,并通过在社交网络上掌握一些新的新媒体,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电子设备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组成的综合新媒体技术,为未来人类生活提供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体验。

人们已不满足传统的报刊阅读方式,而开始利用无线电广播来了解媒体资讯。

本文件将从数字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入手,结合介绍其技术在数字综合新媒体领域中的运用,分析电子信息技术的作用,做出较为完整的分析和介绍,并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电子信息技术在综合媒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广播电视业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讨论电子信息技术对中国广播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未来的影响。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传播对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有人曾说,电子信息技术对促进我国广播电视科技有着重大影响,在促进重要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著名科学家周光召撰文指出,信息科技将成为生产力中发展。

一、电子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科技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电子技术也推动了我国电视广播事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将致力于为我国,包括整个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在内的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形式的经济发展动力,电子技术成果在整个广播电视产业中的快速高效的运用,将可以使整个广播电视产业的所有工作环节都运行更为高效顺畅,质量要求也将更高。

近年来,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的发展也对我国传统的电视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们获得新闻的机会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市场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切实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广播质量,完善广播电视体系方面的实际工作效果。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1. 语言传播: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通过口头语言传递信息。

2. 文字传播:文字的发明使得信息可以记录下来,传播更加广泛和持久。

3. 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量复制和传播信息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 电子传播:电子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二、新传播革命的本质新传播革命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

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互动性和全球化。

三、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2. 网络化:互联网连接了全球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共享和交流。

3. 互动性:用户可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

4. 多媒体:互联网可以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5. 全球化: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和交流。

四、新传播革命的挑战1. 信息过载: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巨大,用户难以筛选和处理。

2. 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3. 数字鸿沟: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信息获取能力差距加大。

4. 媒体素养:互联网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才能正确使用和评价网络信息。

五、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1. 技术创新: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2. 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1. 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立的一个网络。

2. 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互联网逐渐从军事领域走向民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网络。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新媒体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电子技术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及应用分析

电子技术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及应用分析

浅谈电子技术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及应用分析摘要:伴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已成为当今世界上独具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之一,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电视新闻作为新闻传播产业的精神产物之一,它的生产过程、制作理念和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电子技术的影响和制约。

在论述电子技术发展给电视新闻传播带来影响的基础上,探讨现代电子技术在电视新闻传播方面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电子技术;电视新闻传播;影响;应用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电视新闻传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细节形式变得丰富多彩,现代化的数字、互联网、通信技术与电视台音视频非线性编辑、电视新闻音视频制播网、媒体资产管理技术的结合,实现了电视新闻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个现场、多个时空、多个信道的传播,并将电子特技和动画的随机应用成为可能。

1 电子技术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电视与电子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电视传播形式的每一次演变,都依赖于电子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在不同性质的媒体中,电视是最能够鲜明体现电子技术进步的一个,从电子新闻采集到卫星新闻采集,从“今天的新闻今天报”,到“现在的新闻现在报”,电子技术不仅改变了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也拓展并延伸了电视新闻定义的内涵和外延。

电子技术的发展是电视新闻传播和接受的渠道更加畅通,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运用,使提供新闻信息和获取新闻信息的机会增多。

另一方面,网络采访逐渐发展成为电视新闻采访的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同现场采访和演播室采访一起构成未来电视新闻采访的三大形式,构筑了多重采访空间,使电视新闻采访形式和内涵更为丰富,全面呈现了现代新闻采访的立体化格局,更能突出电视新闻传播的优势。

同时,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电视新闻信息的数量急剧增加,以新闻影响素材为代表的各种信息出入日趋简单化。

对于电视新闻传播而言,新闻信息的数量决定了电视新闻工作者提供素材的具体内容,决定着电视新闻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程度。

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96学术探讨作者简介:裴仁豪(1995—),男,重庆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学,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裴仁豪(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摘 要:实际上,人类至今经历了漫长的传播历史,主要有口语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等不同的阶段。

新闻传播媒介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与新的媒介技术手段的应用密不可分。

文字、纸张的发明才使报纸得以出现,电子技术的出现使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壮大。

如今,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更是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了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新闻传播;影响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23-0096-01一、前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类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在新闻传播领域内也先后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的产生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首先需要对数字媒体技术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进一步探讨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影响。

二、数字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概述实际上,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与社会信息科学技术的繁荣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来说,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它主要是利用现代发达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音视频、文字图片处理技术等,将内容丰富、含义抽象的各类信息变为具有可感性、交互性的信息内容。

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综合能力的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最终得以实现的关键技术主要有数字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数字信息传播技术等。

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实例。

例如,我们所观看的电视新闻节目、广播节目都是通过数字信号传递到千家万户的;现代生活中流行的网络直播、虚拟现实技术等,也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得以实现的。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媒体产业,不仅促进了媒体领域的发展,还推动了信息产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力。

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新闻传播工作当中,实现了新闻传播工作的优化和与时俱进。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重点整理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重点整理

绪论1、名词解释: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2、广播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先声夺人,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声情并茂,生动感人;群众性强,随身收听效果好。

弱点:广播按顺序播出,选择性差;广播声音不留痕迹,稍纵即逝。

由此决定广播新闻要扬长避短:更快捷,更简练,更新鲜。

3、电视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直接传播,现场感强;视听兼备,声画并茂;面对面传播,近距离观赏;便于受众参与并介入。

弱点:图像有表面性、浅显型弱点;有些声像事过境迁,无法再现。

因此电视新闻一定要发挥现场报道特别是直播的优势,注意发挥多种传播符号组合的功能。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1、新闻规律:新闻规律是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品格。

2、双重价值律:新闻报道既要讲新闻价值,又要讲宣传价值,这种“双重价值”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反映实际,客观报道,还有改造社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任务,因而在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时,必须讲究“双重价值”律。

3、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包括直线律、顺序律、近距离亲切律、完整律、分立对位律等五种。

广播新闻的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三种。

这三种是广播电视新闻共有的特殊规律。

(1)直线律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形态与报纸新闻不同,报纸新闻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自上至下,自左至右。

(2)顺序律从报道结构与技法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定要顺着时间程序,不可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电子技术发展与电视新闻传播的关系

电子技术发展与电视新闻传播的关系

浅析电子技术发展与电视新闻传播的关系摘要电视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间的产物,是目前最大众化、最具有效力的传播媒介之一。

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在介绍电视新闻传播特性和电子技术最新进展的基础上,论述了电子技术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并对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的电视新闻传播的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视媒体;新闻传播;电子技术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5-0012-02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间的产物,电视的诞生就源自电子技术、光电技术的发展。

技术的每一次进步给电视带来的变化都是革命性的,从机械扫描电视到电子扫描电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都是革命性的进步。

电视是目前最大众化、最具有效力的传播媒介之一。

随着村村通电视的完工,2009年,我国的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7 39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 200万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2%。

电视新闻是人们特别是广大7亿多农村人口获取信息主要渠道。

技术的进步,对于电视新闻的传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本文重点对如何顺应技术进步,提高传播效率进行了探讨。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1]。

1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电视与报纸、广播新闻一样,具有新闻的共性,如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重要性等,然而电视新闻因其传播方式不一样有其独特性,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传播符号的综合性,事实氛围的传真性,深度渗入的参与性[2]。

1.1 新闻传播的及时性电视信号以电波为载体进行传输,速度达到30万km/s。

就传播技术而言,它可以做到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由于这一特点,让电视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画面、解说、同期声与电子特技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画面、解说、同期声与电子特技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画面、解说、同期声与电子特技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作者:谭焯民来源:《新媒体研究》2016年第13期摘要电视新闻综合运用了电视画面、电视同期声、解说词以及电子特效,属于综合了多种表现手段的艺术展现形式。

电视的制作画面、电视解说词以及电视同期声之间属于各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各自的应用要求和规律,但是三者之间的联系也是不可忽视的。

电视新闻如果拥有合理的造型配合以及完美的构图辅助,可以有效激发观众的观赏欲望,提升观赏效果,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同时也可以优化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

配合好的解说词也可以让电视新闻画面形象更加完美,可以让电视新闻画面内容效果更好。

关键词画面;解说;同期声;电视新闻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3-0163-02电视新闻中的画面、同期声、解说词以及电子特效等都是优化电视新闻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电视新闻的优势发挥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升电视新闻的画面真实性和感染力,我国的电视新闻发展中的科技水平也不断提高。

本文从画面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入手,综合分析了解说词与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最后对电子特效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进行了完整总结。

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高低都体现在了画面处理、解说词、同期声以及电子特效应用范围中。

1 画面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1.1 凸显画面语言的个性化画面相对于电视新闻就如同音符相对于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效果。

是真实还原电视新闻当时场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增加电视新闻现实感的重要手段,新闻重现需要更加传神和具有现实经历和体验感,所以需要整体的画面语言更加丰富和个性,所以应该对电视新闻中表现力较强的细节性因素进行了解,实现故事情节和情景处理的连贯性保证。

文字虽然可以细致描述事件发展过程,但是也无法达到画面故事展现直观和生动传神,通过画面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直接的体验感,真实感增加,这些都是简单的文字表达达到的。

1.2 达到场景表现效果在场景的表现处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画面的构成,场景的表达主要是为了达到叙事的目的以及画面的审美需要,同时,在场景表达处理过程中,通过画面处理并不是必须要物体和被拍摄内容的全体纳入画面范围,而是应该分清主次和合理布置策略,应该关注如何处理好场景中的内容变化与排列组合关系,在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全景镜头可以对人物和地点等要素进行详细交代,同时可以发挥强化视觉效果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景物布置处理,不仅可以具体的交代出事物与场景之间的关联,还可以增加画面的流畅感,突出所要表达的新闻内容重点。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与发展

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与发展

新闻采编第 4 卷 总第 104期 8121世纪以来,新闻运作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当新闻事件发生时,来自多种渠道的巨量资讯几乎将人们淹没在信息的潮水之中。

一方面,信息消费方式和受众使用媒介方式发生改变,人们不再单纯依靠过去获取信息的渠道、手段,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信息的自主选择权和控制权;另一方面,面对繁芜丛杂的信息,媒体不可能也不应当“有闻必报”;必须要剔除虚假、无效的内容,因而在纷繁的客观事物中我们更有责仔清醒地辨析出哪些信息为受众所渴望,哪些事件具有新闻价值,如何报道更易被接受、传播效果更好。

一、电视新闻的界定自新闻产生以来,与之相关的定义界说就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当电视新闻发展了几十年后,同样的问题或是出于新闻观点的不同或是出于政治立场各异,对于什么是“电视新闻”的回答仍然莫衷一是。

曾有国外记者戏言:有一百个记者就有一百种新闻的定义。

在中外人士对新闻概念林林总总的阐释中,我国新闻界认同并为大众公认的,是陆定一同志在延安时期对“新闻”所做出的简洁而准确的概括,即“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那么今天我们对“电视新闻”的界定也正是基于这一定义,并结合电视新闻生产所依托的现代电子技术的特点,同时根据电视新闻不断的实践发展,经过反复论证、推敲而定。

新闻访谈的节目属性规定了它是非虚构类的节目,真实性是电视访谈类节目始终要遵循的原则和绝对不能逾越的底线。

真实性一方面要求访谈的内容必须真实,不允许控制嘉宾、诱导嘉宾和虚构事实;另一方面要求在编辑阶段要忠实再现嘉宾的谈话内容和状态,不允许通过剪辑嫁接的技术手段断章取义,歪曲访谈对象的真实意思。

[1]在对访谈内容进行剪辑时,要尽量保留完整的句子,剪辑形成的新句子或者段落要与嘉宾的原意相符合,不能产生歧义或者不一致。

在真实客观地报道现代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动时,作为新闻实践中的难点,需要特别提请新闻工作者注意处理好的是:新闻时效与准确的关系、重要与兴趣的关系、真实与倾向的关系。

浅谈电子信息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浅谈电子信息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播时 间再长 ,奥运 新闻报道 的数量 和网络相 比,只能是其 中 很 小 的 一 部分 。 相对于平 面和 电视广播媒 体而言,互联 网的强大交流特 点是不言 自明的。针对一个奥运游泳项 目或者和奥运会有关 的 新闻,人们希望对此发表 自己的意见 ,互联网则是最佳的交流 看法分享意见的平 台。 近来,网络上进行的各类调查数不胜数 。 人们对这件新闻事实怎么看 ,是什 么态度 ,采用 网络调查便知 道。互联 网的互动反馈功能是所有其他媒体所没有 的。 三 、运用 电子信息技术技术 增强报道效果 电子信 息技术带来 了新 闻报 道 的变革 ,随着 互联 网技 术 的发展 ,网络媒 体蓬勃发展 ,积极 采用 以互联 网为主 的新 的 传播技术和手 段,使影响重大和有 内容 的新 闻报 道的影 响力 和覆盖面 不断增强。一方面 ,实现 了从单一 的文字、 图片报 道 向音视频等 多媒体报道拓展 ,推 动 了网络新 闻报道 的立 体 化传播 。在十 七大新 闻报道 中,人 民网、新华 网、中 国网和 央视 网首次现场 直播党代 会开幕式 ,4个 小时 内中央重点 新 闻网络媒体和北京市主 要商业 网络媒体 点击量超过 2 . 5亿次 , 是平时访 问量的 3至 4倍 ,其 中海外访 问量超过 5 0 0 0 万 次。 在北 京 奥运 会新 闻报 道 中,央视 网联合 人 民 网、新华 网等 1 7 4家公益性 合作伙伴 和新 浪网、搜狐 网、 网易 网、腾讯 网 等商业 网络媒 体转播奥运会 ,奥运 会开幕式 当天 央视 网点击 量达到 5亿,网络 电视访 问量近 1 5 0 0万人次。从近 两年重大 主题新闻报道的情 况看 ,多媒体报道所 占的分量也越 来越 大: 去年 “ 两会”, 各 网络媒体共发布文字 、图片报道 2 . 6 万多条 , 音视频 2 3 8 0多条;党的十七大 ,共转发文字 、图片报道 3 . 6 万多条 ,音视频 4 4 5 0多条;北京奥运会期间,共 转发文字、 图片报道 5 2万条 ,音视 频 1 1 万 多条。可 以看 出,音视频 报 道在重大主题新闻报道中所 占的 比重越来越 大。 四 、结 束 语 虽然 对传统媒体带来 巨大 的冲击力 ,但 是 电子信 息技术 不会消灭传统媒体 。 冲击 过后 一段 时间, 它将会与报纸 、 广播 、 电视等传统媒体渐渐趋近一种新的平 衡,就象广播对抗报纸 , 而 电视终究不能代替报纸和广播一样 。它们之 间存在着竞争 , 但在竞争 中取得平衡 ,谁 也代 替不 了谁 ,各 自守住 自己的阵 地 。对于 世界 上传统 的新 闻媒体报道而 言, 电子信息技 术的 新 闻报道 的崛起是它在新 世纪 中面 临的一座 山,同时也是传 统媒 体加快变革 的契机 ,它们 将对世界 一个 世纪媒体 的发展 方 向产生深远 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1 1 郭庆光 . 传播 学教程 f M] . 北京 :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 [ 2 ] 翟玉梅 . 信息技术 时代 下 网络语言在新 闻报 道 中的运

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作者:赵亮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22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多,电视作为当前最为主要的传播渠道,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电视的产生是随科技革命出现的,在科技浪潮推动下,不断进行技术革命与创新,在电视传播手段、渠道拓展等方面早已实现了现代化、科技化,电视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强。

在科技的推动下,有效促进了电视节目在采编和制作方面实现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变化,形成了全新的格局形态,为人们了解信息、传播资讯提供便利。

随着移动端的快速发展,电视传媒格局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当今世界,电视传媒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技术条件也在形成新格局、新变化。

正是在全新业态的技术形态下,电视与数字信息技术的交融融合,实现了技术革命与创新。

传统电视媒介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各种新设备、新系统、新模式、新方法、新观念不断出现与应用,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一、央视新闻制作和播出系统的新技术概述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收视便利,通过数字化建设,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让人们更加喜爱上电视节目。

当前,应用最普遍的是电视多媒体非线性技术,通过技术的合理科学使用,提升了电视节目制作播放质量,此项技术包括非线性编辑系统、数字演播系统、动画音频编辑室等系统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有效提高了电视网络编制能力,技术运行主要是利用了可传输的多种信号,在ATM网的支持下,实现了宽带光纤播出和管理,保证了电视节目的传输有效性、稳定性。

通过技术创新,全面构建起了宽带视频综合系统网络,从根本上实现了电子信息设备、多媒体设备的交流、共享,大大提升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效率,取得了良好的视听效果。

通过电视数字化与电视网络化制作和播出,能够实现节目的选题、采编、制作和播出流程统一协调,确保数字图像质量处于统一的模式下,不需要在资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出现相互等待的现象,对于节目采编和制作能够形成统一组织、全面统筹,不同编辑室能够通过分段方式,做好节目的制作与播放,全面提高了整体效率,新闻采集和输出的同时进行,保证了新闻节目滚动播出、及时播放,数字化也改变了传统的存储方式,实现了数字存储,提升了空间,节省了时间。

简谈电视直播报道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简谈电视直播报道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电视直播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确 立,使其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 要渠道,增强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 现场感。
电视直播报道的蓬勃发展时期的特点与成就
电视直播报道的蓬勃发展时期具 有技术突破、广泛应用、地位确 立等特点,使得电视直播报道得
以快速发展。
电视直播报道在新闻传播中具有 时效性、现场感、真实感等优势 ,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
电视直播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与发展
电视直播报道的数字化转型
0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直播报道逐渐向数字化转型,提
高了直播质量和效率。
电视直播报道的社交化发展
02
电视直播报道逐渐融入社交媒体,加强了观众的互动和参与感

电视直播报道的多元化内容
03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直播报道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涵盖了新闻
电视直播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的前景展望
01 02 03 04
实时互动增强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视直播报道将更加注重观众的互动体验,通过实 时投票、评论等方式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粘性。
全球传播能力提升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电视直播报道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加重要 的作用,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观众的需求。
THANKS
电视技术的发明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视作为一种 新型的传媒工具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925年,英国工程师 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了电视,开启了电视时代的新篇章。
早期电视应用
20世纪30年代,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国家开始进行电视广播 实验,电视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然而,此时的电视技术尚 不成熟,画面质量差、信号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电视的发展 。
技术进步推动发展
在未来,电视直播报道的内容将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喜好。

新闻学中的新闻媒介与技术发展

新闻学中的新闻媒介与技术发展

新闻学中的新闻媒介与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闻媒介和技术在新闻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新闻学中新闻媒介与技术发展对于新闻报道、信息传播以及新闻业态的影响。

一、新闻媒介的发展新闻媒介是指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媒介不断得以创新和改进。

最早的新闻媒介是纸质媒体,即报纸和杂志。

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崭露头角。

广播的出现使得新闻报道能够实现声音的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途径。

电视则进一步拓宽了新闻传播的形式,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结合,使观众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事件的过程和细节。

互联网的普及更是给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全球化,还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新闻信息源以及自由选择的机会。

二、技术发展的影响技术发展对于新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技术发展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文字报道逐渐向多媒体报道转变,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了新闻表达的形式,使得报道更生动、具体、直观。

另外,技术发展也改变了新闻传播的途径。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实现了去中心化,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新闻和观点,从而影响着公众的意识形态和信息获取方式。

此外,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使得移动媒体成为新的主要渠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新闻,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新闻业态的变革新闻媒介和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业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吸引了更多的受众。

视频新闻、直播报道、虚拟现实等新闻形态的出现,更好地满足了公众对于新闻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新闻媒体的商业化。

其次,新闻媒体和技术的结合改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方式。

传统的媒体机构不再是唯一的新闻生产者和传播渠道,个人和用户生成内容的兴起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生产者和传递者。

这种去中心化和平民化的趋势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多元化、底层化,并增加了新闻传播的不确定性。

信息技术与新闻传媒

信息技术与新闻传媒

虚拟现实:沉浸式 的新闻体验
区块链:去中心化 的新闻传播和版权 保护
03 新闻传媒的变革
新闻传媒的定义
新闻传媒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新闻和信 息的行业。
新闻传媒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引导舆论、服务社会。
新闻传媒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变,包括报纸、广 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形态。
广告法:规范广告发布行为,保护消费 者权益
伦理和法规对信息技术与新闻传媒的影响
保护隐私权:防止 个人信息泄露,保 护个人隐私
维护信息安全:防 止网络攻击,保护 信息安全
规范传播行为:防 止虚假信息传播,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行业发展:规 范市场秩序,促进 行业健康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新闻信息。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 1960年代,计算机网络开始发展 1980年代,个人电脑普及,互联网诞生
1990年代,万维网出现,电子商务兴起
2000年代,智能手机普及,社交媒体兴 起
2010年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等技术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新闻传媒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应用背景 云计算技术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应用优势 云计算技术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应用案例 云计算技术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发展趋势
07
信息技术与新闻传媒的 伦理和法规问题
信息技术的伦理问题
隐私保护:如 何保护用户的 个人信息不被
滥用
真实性:如何 确保新闻报道 的真实性和准
新闻传媒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智能写作:利用AI技术自动 生成新闻稿件,提高新闻生 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子技术发展与电视新闻传播的关系
作者:葛逸飞
来源:《科技传播》2010年第16期
摘要电视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间的产物,是目前最大众化、最具有效力的传播媒介之一。

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在介绍电视新闻传播特性和电子技术最新进展的基础上,论述了电子技术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并对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的电视新闻传播的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视媒体;新闻传播;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5-0012-02
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间的产物,电视的诞生就源自电子技术、光电技术的发展。

技术的每一次进步给电视带来的变化都是革命性的,从机械扫描电视到电子扫描电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都是革命性的进步。

电视是目前最大众化、最具有效力的传播媒介之一。

随着村村通电视的完工,2009年,我国的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7 39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 200万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2%。

电视新闻是人们特别是广大7亿多农村人口获取信息主要渠道。

技术的进步,对于电视新闻的传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本文重点对如何顺应技术进步,提高传播效率进行了探讨。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1]。

1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电视与报纸、广播新闻一样,具有新闻的共性,如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重要性等,然而电视新闻因其传播方式不一样有其独特性,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传播符号的综合性,事实氛围的传真性,深度渗入的参与性[2]。

1.1 新闻传播的及时性
电视信号以电波为载体进行传输,速度达到30万km/s。

就传播技术而言,它可以做到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由于这一特点,让电视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1.2 传播符号的综合性
电视新闻的传播手段是图像、声音、文字、色彩等多种符号的综合传播,这些符号形象、鲜活、直观、表现力强,观众易于接受和理解,显示了电视新闻独特的魅力。

1.3 事实氛围的传真性
电视观众透过记者的镜头了解新闻现场所发生的新闻事实,观众经过自己的理解和品味,产生共鸣、得到启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媒体对这次地震进行了及时报道,当人们得知地震消息后对灾区人民所表现出的关爱和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再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1.4 深度涉入的参与性
电视将记者在现场的报道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与被采访者的交流和对新闻的挖掘,容易让观众产生亲切感,激起观众的交流欲望。

当然,由于早期电子技术发展的制约,电视新闻的传播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即转瞬即逝,缺乏重新可看性,过时不候,缺乏自由度。

如今,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弱点不复存在,VOD技术、互联网的发展、IPTV等可以让您随时选择你想看的新闻。

2 电视技术的最新发展
2.1 由模拟信号转向数字信号发展
随着数字电视的不断发展,模拟信号的采编播设备目前正逐渐淘汰。

以BEATCAM为主要制式的前期采编设备慢慢退出历史舞台,DV、DVPRO、SX、IMX等数码设备开始登场。

数字时代的到来,图像色彩还原更加逼真,采集更加高效,查找更加方便,编辑更加快捷,传输信号更加稳定。

拍摄信号由标清发展到高清。

2.2 设备由大向小发展
拍摄要出动三四个人,两套对编机占据整个桌面,满屋子的机器也只能接收二三十套节目,这些曾是电视人的噩梦。

从尼普科最原始的机械电视盘开始,曾出现过各种摄像机。

以ENG便携式摄像机为例,从摄录分离,到摄录合一的BEATCAM,到数字式摄像机的采用,使得ENG摄像机具有更小巧灵便、解像力更高的特点。

放像机由一个人抱不动演变成只有几斤重;一套100多斤的对编机被一台安装了编辑软件的手提电脑所代替。

2.3 功能由弱向强发展
一台摄像机不但有摄像功能,还具有编辑功能,让摄像师现场就可以编辑节目,节省时间;一台非线性编辑机不但可以精编节目,还可以制作各种特技,硬盘储存的节目从几十分钟提高到现在的几百分钟,甚至几千分钟;一台数字双向机顶盒,储存着几百套节目,一个遥控器,让你随心所欲想看你要看的新闻节目,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2.4 接收终端的多样性
电视新闻的接收终端已不限于电视屏幕,随着世界进入基于Web2.0技术的后互联网时代,接收电视的节目的终端,不但包括了手机、计算机、电视,还包括了地铁、机场、公交、医院、楼宇等各种移动多媒体终端。

3 电子技术发展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
3.1 制约传播的及时性
电子技术的发展,让时空的距离不断拉近。

早期,电视刚刚起步的时候,新闻的及时性无法得到反映,由于技术和空间距离的限制,很多新闻导播发时已经成为旧闻。

现在,电子技术和卫星技术的发展,现场直播已成平常,即使是在珠穆朗玛峰顶端,深圳广电集团的记者通过海事卫星电话也可以实现“珠峰零公里环保行动”的现场直播,直播登山队员的每一个脚步。

3.2 影响传播的效果
电视符号由图像、声音、字幕等组成。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图像符号更清晰;话筒拾音效果不断提高,使声音更加逼真、现场感更强;字幕制作更具视觉冲击力,通过三者的叠加,增强了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

即使是在互联网上,也可以收看直播和点播720P甚至1080P的电视新闻。

3.3 提高了工作效率
早期的电视摄像,最少都要两个人,一个扛着摄像头,一个要背背包机,有的还要一个人打灯,一条新闻要四五个人,浪费了人力物力。

如今,小巧玲珑的DV,拍摄出来的图像质量不但比原来的好,而且方便携带,一个人可以既做摄像,又可以做记者,通过手中的一个小小遥控器,就可以操控自如。

一个3D动画,原来要一个工作组几十台电脑花费半天才能完成,现在一台电脑就可轻完成,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确保了新闻的及时性。

4 对电视新闻传播未来发展的建议
4.1 加快双向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到2015年,全国将关闭模拟信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完成后,电视频道资源理论上可以扩展到几百个,为人民群众选择丰富多彩的新闻源提供了呼出,而且各地都投入巨资进行双向改造,这样电视服务就由单向传输变为双向互动,电视成
为了百姓生活必须的一种工具,人们对从单纯看新闻转为选新闻,这也要求我们的新闻必须与时俱进。

4.2 利用3G技术,拓展传播形态
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如何让这“流动的电视机”更好地传播信息,必须大力开发“移动电视”,让人们除了随时打开手机看电视新闻外,在高速行驶的列车和汽车上也可享受实时的新闻节目,随时随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大事。

同时,移动电视还可以进入出租车、电梯等有线电视无法到达而人群又密集的地方,扩大传播空间。

4.3 借力三网融合,发展IPTV
目前,国务院已经通过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北京、上海、深圳等12个城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

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是指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作为主要终端电器,通过互联网络协议来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

由于IPTV具有时移、点播和强交互性,为电视新闻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4 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传播范围
世界进入网络社会,据环球网报道,到2009年9月30日,全球有17.25亿互联网用户。

而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有关数据显示,到2009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3.84亿人。

网络电视成为全球传播中具革命性、最受用户喜爱的新媒体形式。

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代表的视觉文化正在占领世界;以视频门户、视频网站和网络电视台等名目出现的视频服务正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社会普遍关注和广电发展的热点,如何以广电为主导,建设好、发展好网络电视台,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3]。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传播与电子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要针对电子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电视新闻传播的策略,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各种信息,开阔眼界,更及时地聆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朱羽君,王纪言,钟大年主编.中国电视新闻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52.
[2]朱菁著.电视新闻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5.
[3]济生.中国网络电视台:抢占制高点.新闻战线,2010(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