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 2 溶解度 同步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课题2 溶解度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 ℃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 ℃时,有KCl晶体析出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2.室温时,从100 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 g溶液,那么剩余的硝酸钾溶液() A.还是饱和溶液 B.变成不饱和溶液了C.硝酸钾质量没变 D.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没变3.能证实20 ℃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 ℃时有KNO3晶体析出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C.加热到30 ℃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D.在20 ℃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4.T℃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入饱和的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得到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前后不变化的是()①溶质质量②溶剂质量③溶液质量④溶质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 D.④⑤5.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 ℃时的溶解度为36.6 g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口可乐汽水和白蒲黄酒都属于溶液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某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7.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t2℃时,将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提纯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8.20 ℃时,往100 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 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
高二实验化学专题课题模块练习及答案解析2: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课题2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1.完成下列各题空格⑴分子或离子间的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先决条件,但不是每次碰撞都会引发反应。
能够引起反应的分子(或离子)间的相互碰撞叫做,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
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因此活化分子所占分数的大小决定的快慢。
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差称为。
⑵催化剂能使反应的活化能(如图Ea、Ea’分别代表有、无催化剂时正反应的活化能),使得具有平均能量的反应物分子只要吸收较少的能量就能变成,活化分子所占分数增大,可以成千上万倍地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是它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也使那些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得以发生。
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有溶液的、光、热及遇到大多数。
⑷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⑸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般选用MnO2作催化剂,其以及均会影响H2O2分解的速率。
通过观察比较H2O2溶液中的快慢程度,或测定H2O2分解放出的O2的体积判断H2O2分解速率的大小。
⑹保存H2O2溶液时要注意:从安全角度考虑,易分解产生气体的试剂不宜放在密封的中,双氧水通常盛放在干净的中。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C.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3.能够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A.升高温度B.减小压强C.增大压强D.增大浓度4.亚氯酸盐(如NaClO2)可用作漂白剂,在常温下不见光时可保存一年,但在酸性溶液中因生成亚氯酸而发生分解:5HClO2===4ClO2↑+H++Cl-+2H2O。
分解时,刚加入硫酸,反应缓慢,随后突然反应释放出大量ClO,这是因为()A.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C.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D.逸出的ClO2使反应生成物的浓度降低5.某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改变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C.催化剂不改变化学反应过程D.催化剂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6.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A.活化分子能量明显增加B.降低活化分子的能量C.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D.增加反应活化能7.汽车尾气在光照下分解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它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NO2===NO +O,2NO+O2===2NO2,O2+O===O3,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过程中,NO2是催化剂B.在此过程中,NO是中间产物C.此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O3===3O2D.光化学烟雾能引起人的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8.已知:X(g)+Y(g) 3Z(g),X与Y在有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的平衡如下列各图实线所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的平衡如下列各图虚线所示,则相应的图示正确的是()9.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Na2S2O3溶液稀H2SO4H2O 实验反应温度/℃V/mL c/mol·L-1V/mL c/mol·L-1V/mLA 25 5 0.1 10 0.1 5B 25 5 0.2 5 0.2 10C 35 5 0.1 10 0.1 5D 35 5 0.2 5 0.2 1010.比较MnO2和CuO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能力大小的实验中,若催化剂的质量均控制在0.1 g,6%的H O溶液均取5 mL,可选择的实验装置是()11.酶是蛋白质,因而酶有蛋白质的特性。
初中化学课题2教案
初中化学课题2教案级别:初中课题:化学元素的分类与性质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掌握常见化学元素的分类方法;3. 能够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和识别。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化学元素的分类方法;3. 常见元素的性质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学习:讲解化学元素的分类方法,并举例说明;3. 实践:让学生根据所学分类方法,将一组元素进行分类和标识;4. 总结:总结不同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并讨论元素分类与性质的关系;5. 总结: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工具:1. 实验室设备:试管、酒精灯等;2. 教学PPT:用于呈现化学元素的分类方法和性质。
五、教学评估:1. 准备一份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化学元素的理解和分类能力;2.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分类和识别能力。
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元素的周期表排列及性质;2. 掌握元素的电子结构与周期性规律;3. 能够应用周期表对元素进行分类和预测。
二、教学内容:1. 常见元素的周期表排列;2. 元素的电子结构与周期性规律;3. 利用周期表进行元素分类和预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周期表的概念和排列原理;2. 学习:讲解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周期性规律,并举例说明;3. 实践:让学生根据周期表对元素进行分类和预测;4. 总结:总结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探讨元素分类与性质的关系;5. 拓展:引导学生探究元素的放射性及应用。
四、教学工具:1. 电子周期表软件:用于演示元素的排列和电子结构;2. 模型装置:展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变化。
五、教学评估:1. 设计一道综合题,考察学生对元素周期性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分类和预测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知识点
附一些物质在氧气和空气中反应的现象的比较
附一些物质在氧气和空气中反应的不同现象的比较
物质 带火星的木条
硫 木炭 铁丝 红磷
空气中现象 带有火星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发出红光
不能燃烧,红热 黄色火焰
氧气中现象 复燃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发出白光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发出白光
注: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 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
讨论:1、分析实验2-1、2-3、2-4,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编号
反应前的 物质
反应后生成 的物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1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2-3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2-4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2、【思考】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氧气(或O2)和 二氧化碳( CO2)气体 (2)竹子中的这两种气体的含量与空气中相应的两种气 体的含量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竹子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二氧化碳的 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氧气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硬度和密度、是否溶于水等。
课题2 氧气
课课题题22 氧气
第第一一课课时时 氧氧气气的的性性质质 第第二二课课时时 化化合合反反应应
师生共同订正空气作业
练习:小王和小方对竹子中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把 竹子浸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了一个小孔,看到有气泡从 小孔中冒出,就用排水法收集了两瓶气体。 第一瓶:采用右图所示的方法点燃红磷, 有白烟生成。把装置放在水中,打开止水 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10。 第二瓶: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推断: (1)竹子中含有哪两种气体?
2024年课题第二阶段总结参考
2024年课题第二阶段总结参考____年课题第二阶段总结在____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从事了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并在第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第二阶段中,我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扩展了研究内容,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分析。
在这____字的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并总结其中的发现、挑战和突破。
同时,我还会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在第二阶段的研究中,我对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探索。
首先,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了解了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
通过这一步骤,我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在这个基础上,我开始建立自己的研究框架和假设,并进行具体的实验设计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工具。
首先,我进行了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获取大量的实验数据来验证我的假设。
接着,我使用统计学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
同时,我还参与了多个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学者和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和合作。
通过这些交流和合作,我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对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和改进。
在研究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课题的复杂性和前沿性,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理解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其次,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处理也是一项繁琐且耗时的工作,我需要不断优化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以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此外,与其他研究者和团队进行交流和合作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主动沟通和分享研究成果,不断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在这个阶段,我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发现。
首先,我发现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一系列现象。
通过实验验证,这个模型在预测和解释实验数据方面表现出色。
其次,我还发现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测量相关效应。
这种方法的提出和运用对我后续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我还发现了一些与我最初假设不一致的结果,这启发我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我的研究框架和方法。
课题二第二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蚂蚁
体育场(原子)
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 于体育场中的一只蚂蚁。可见:原子核很小,原 子核外面的空间很大,电子在里面作高速运动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没有 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
[例1]六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1)A、B、C、D、E、F共表示 元素。 (2)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下同)。 (3)表示离子的粒子是 ACF BDE
四
种 (填序号, 。
[例2]铜是由 铜元素 组成 铜原子 构成的;水 的,由 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由 水分子 构成的;氯化钠 是由 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 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 1 ”,可省略。 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约为:1 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质子数 1 6 8 中子数 0 6 8 核外电子数 1 6 8 相对原子质量 1 12 16
B
4、“嫦蛾一号”的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的氦-3资源, He-3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
x ,图中x为(
B
)。
A.1
B. 2
C. 3
D. 4
5、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化学性
质最稳定的是(
+10
A
A )。
+12 2 8 2
C
2 8
+11 2 8 1
B
+17 2 8 7
第十一单元 课题二 化学肥料课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讲授新知 磷肥 农作物缺磷的表现:生长迟缓、产量降低。
讲授新知 氮肥 农作物缺氮的表现:叶片枯黄。
讲授新知 氮肥
讲授新知
氮肥
氮的固定
①空气中虽然含有大量的氮气,但植物通常只能吸收化合 物中的氮元素,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 ②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把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 而吸收。 ③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讲授新知
磷肥
2.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和尿素都是白色固体,也
是重要的化肥。下列物质能够将尿素从这四种化肥中
鉴别出来的是 ( A )
A.氢氧化钙
B.稀盐酸
C质,二者都属于混合物的是( B ) A、干冰、碳酸氢铵 B、海水、大理石
C、氢气、沼气
D、小苏打、铝粉
4.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
铵态氮肥与碱混合加热,都有氨气放出 (NH4)2SO4 + 2NaOH === Na2SO4 + 2NH3↑+ 2H2O NH4NO3+NaOH === NaNO3+NH3↑+H2O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这些可用 于铵态氮肥的检验。 注意:铵态氮肥不可与熟石灰、草木灰(含碳酸钾)等碱性物 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讲授新知
化肥 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 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课题第二阶段总结报告
课题第二阶段总结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教学质量不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亟需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实践,并在第二阶段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分析。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探索和建设一套适用于当前教育领域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并通过实践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本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教学环境,我们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当前教育领域的教学改进方案。
我们在部分学校进行了实践,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我们的教学改进方案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均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认可。
这一结果表明,我们的教学改进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2. 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区和学校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和学校则相对匮乏。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这套资源分配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并使教育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到不同地区和学校。
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师资队伍是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本阶段我们重点关注教师培训和教师职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套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方案。
经过实践验证,我们发现这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更高的认同感。
四、研究成果与启示经过第二阶段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其中包括:1. 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得到了提高;2. 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平衡;3. 教师培训和发展方案得到了实践验证,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小结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小结1. 研究背景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明确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本阶段的研究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和分析相关问题。
本文将就本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展望。
2. 研究内容在本阶段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2.1 数据收集和整理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
我们利用互联网和各种文献资源,收集和整理了与课题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这些数据和资料包括:案例研究、统计数据、调查问卷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我们获得了对课题的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2 研究方法选择和论证在本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还对研究方法进行了选择和论证。
我们综合考虑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我们的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了XX方法作为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分析课题并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2.3 数据分析和结论得出在完成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后,我们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结论得出。
我们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数据分析结果结合相关理论,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这些结论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对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下一阶段工作展望在本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初步了解了课题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但是,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
因此,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将主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3.1 数据收集的完善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作。
我们将收集更多的数据和资料,并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整理和分析。
通过扩大样本规模和增加数据来源,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得出结论,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3.2 研究方法的优化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对研究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市“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综合课题(2)【模板】
“十四五”XX市节能规划前期研究
分析我市节能工作形势、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十四五”全市节能工作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7
“十四五”XX市能源发展规划前期研究
全面总结我市能源发展基础,结合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分析我市能源发展形势、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十四五”全市能源发展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全市能源结构调整、能耗“双控”、油气发展、电力发展等重点工作安排和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并提出重点项目具体建设计划和政策建议。
6
“十四五”XX市营商环境改革研究
重点研究我市经济领域的改革目标和思路,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方向,提出“十四五”期间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及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建议。重点研究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基本情况,分析主要特点和存在不足,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XX市“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综合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研究内容
1
“十四五”XX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及发展思路研究
重点研究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十四五”时期国际国内省内经济形势及我市面临的发展机遇、问题挑战。重点研究对标新发展理念,分析测算“十三五”指标当前实现程度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十四五”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的目标方案和政策建议。重点研究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和政策建议,提出土地、水资源、能源、资本、知识、劳动力、体制机制等要素对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和保障措施。
4
“十四五”XX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重点研究XX市”时期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政策建议。
课题二溶解度课件第2课时
(1)
等量的植物油
(2)
较多的蔗糖
较少的熟石灰
10ml水
10ml汽油
10ml水
10ml水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 关。且受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一、物质的溶解性 (2) (1)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 等量的植物油 较多的蔗糖 较少的熟石灰 力叫做溶解性。
10ml水
10ml汽油
练习: 0.01g
.
.
.
度 溶 200 解 180 g
170
160 150 190
/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 度
. .
硝 酸 钾
140
/
℃ 溶 解 度 /g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30 120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90 100
.
70 80
硼酸
温度/℃
60
度 溶 200 解 180 g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90
/
小结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点: 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 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 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 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 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 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 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 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 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 一定量的溶剂。
语文二年级上册《课题:2 树之歌》教案设计课文
课题:2 树之歌【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3.认真观察图画,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了解树木的特点。
【教学难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梧、桐”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壮”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壮、杉、化”三个字的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2)猜谜语:冬天光着头春夏长绿发, 就有一只腿,小鸟喜欢它。
(猜一植物)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树之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2 树之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3)填一填:本课讲了种树,分别【设计意图:以谜语的形式导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是。
三、认读生字,了解特点。
1.请学生找到木字家族的字。
想一想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教师随机讲解。
(1)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都是木字旁,都和树木有关。
)(2)(课件出示4:杨树图片)杨:杨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杨树高)。
(3)(课件出示5:榕树图片)榕:榕树的特点是什么呢?(榕树壮)(4)(课件出示6:梧桐树图片)梧桐:“梧桐”树叶像什么?(手掌)谁能用“梧桐”说句话?(5)(课件出示7:枫树图片)枫: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红色)(6)(课件出示8:松柏树图片)松柏:松柏有什么高洁的品质?(松柏不畏严寒,一年四季常青。
)(7)(课件出示9:木棉图片)木棉:木棉的喜好是什么?(喜暖在南方)(8)(课件出示10:桦树图片)桦:注意这个字读四声“hu à”一边生长在哪里?(耐寒守北疆)(9)(课件出示11:银杏、水杉图片)银杏、水杉:这两种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称为活化石,存在已很久远。
课题2
课后思考题: 在做人工呼吸 的时候是吹气还是呼气?请说明 理由。
例1 : 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 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 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 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 答案: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 碳会变浑浊,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 别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久置 空气中生成白色物质,说明空气中 含有二氧化碳。
步骤3: 在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相同滴 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比较观察到的现象有 什么不同?
空气
呼出气体
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时间长 会出现浑浊
现象 无明显现象(有 澄清的石灰水
一点点浑浊) 变浑浊
结论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
空气不明显。证明呼出气体中CO2 含量较多。
步骤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二个集 气瓶,观察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吸入的空气 二氧化碳 氧气
< > <
呼出的气体 二氧化碳 氧气
水蒸气
水蒸气
在本课题的探究实验中,我 们使用了排水法收集收集二氧 化碳,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 么性质? 说明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 解能力不是很强
总结
实验探究的方法: a、提出科学问题 c、制定计划 e、收集证据 g、反思与评价 b、假想和猜测 d、进行实验 f、解释与结论 h、表达与交流
空气
呼出气体
现象
正常燃烧,燃烧 较旺,时间较长
燃着的木条立 即熄灭
结论 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呼出 气体的氧气含量(或二氧化碳少)
步骤4:取二块干燥的玻璃片,
在其中的一张上呼气,观察现象。
呼 气 的 玻 璃 没有呼气的 片 玻璃片
现 象 结 论
玻璃片上有 水雾
无现象
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二 课时2 离子
性质
小试牛刀 1、下列微粒中,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 定结构的原子是 ( ) B A、 B、 C、 D、
+8 26
+11
28
+12
282
+13
283
2、原子结构中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 切的是( C )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 子数 D、中子数 C、最外层电
3、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7 2 8 7
电子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 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科学家把这样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类别 不 同 点 电子层结 是否带电 表示方法 共 同 点 构稳定
原子
不稳定
不带电
元素符号
都是构成物 质的粒子
离子
稳定
带电
原子与离子 通过得失电 子可以相互 离子符号 转化
=+1
是离子 带正电
=0
是原子
不带电
是阳离子
【基础练习】
1.要能够分清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2. 要能够根据示意图写出对应的符号 Na
+11
Mg 281
+12
S 282
+16
Cl 286
+17
287
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Na+
+11
Mg2++16
Cl- 288
10. 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10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X值为___,该原子的 Ne 符号是____。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12 Mg X值为___,符号是____。 2+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X值为___,符号是____。 28 O
2021年《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教学法中的应用研究》课题(2)
《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教学法中的应用研究》课题(2) (二)、探究了《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教学法中的应用研究》学与教的策略为了保证《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教学法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要采用相应的学与教的策略。
这些策略运用的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教学法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策略基于《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教学法中的应用研究》教学模式要求学习具有如下特点: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②学习过程是以自主探索为主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③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④多媒体技术是主要的学习工具。
因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致力于教会学生以下学习策略:(1)、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而有一种想学习的心理倾向。
在多媒体技术教学中,新知识往往是从其他学科知识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多媒体技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产生一种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
(2)、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多媒体技术在问题教学法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
小组协作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一般小组由3—5人组成,各小组按照学生对探究主题的兴趣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
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将多媒体作为学习工具学生要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主要体现在:①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②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③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④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⑤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
在研课题总数2项申报
在研课题总数2项申报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本文将为您介绍两个在研课题的申报过程,并提供实用的建议。
这两个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分别为:XXX和XXX。
以下为详细内容:一、研究课题概述1.课题一:XXX(1)研究背景与意义:XXX领域在近年来的发展迅速,为解决实际问题,本研究拟对XXX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XXX的研究,有助于提高XXX的效率,降低成本,实现XXX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2)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对XXX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XXX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XXX的理论与实践基础;3)XXX的应用场景和推广策略;4)XXX的优化方案和实施路径。
2.课题二:XXX(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XXX问题的日益严重,解决XXX成为当务之急。
XXX研究有助于揭示XXX的规律,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XXX的研究,可以提高XXX的水平和质量,促进XXX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XXX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XXX的现状与问题;2)XXX的成因与影响因素;3)XXX的改进策略与实践;4)XXX的评价体系与监测方法。
二、申报过程与注意事项1.申报渠道:本次研究课题的申报渠道为XXX(具体平台或机构名称)。
请关注该平台的通知公告,确保及时了解申报进度和相关信息。
2.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课题申请书、研究计划书、预算表和相关证明材料。
请按照申报要求准备材料,确保材料齐全、规范。
3.申报时间:请注意把握申报时间节点,提前准备申报材料,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报。
4.注意事项:1)认真阅读申报指南,了解申报要求;2)注重团队合作,明确分工,提高申报成功率;3)关注申报平台动态,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内容;4)注重与导师和同行的沟通,汲取经验,优化课题设计。
三、总结与展望本文为您介绍了两个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申报过程与注意事项。
2024年课题第二阶段总结模板
2024年课题第二阶段总结模板
一、研究目标与背景
1.1 研究目标
本阶段的研究目标是什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2 研究背景
给出本研究的背景和相关的前沿研究情况。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2.1 研究方法
介绍本阶段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2.2 研究过程
描述本阶段的研究过程,包括数据采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三、研究发现与结果
3.1 研究发现
总结本阶段的研究中所得到的重要发现。
3.2 研究结果
以图表形式展示本阶段研究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解读。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4.1 存在问题
分析本阶段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4.2 改进方向
提出针对问题的改进方向和具体的改进措施。
五、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给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
六、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总结本阶段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意义。
6.2 展望
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建议。
七、参考文献
列出本阶段研究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献。
以上仅为一个模板示例,具体的总结内容还需根据实际研究情况进行编写。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调整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顺序。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劳动技术第二课《小船扬帆》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劳动技术第二课(小船扬帆)优秀教学设计课题2:小船扬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折小船的根本方法,初步学会自己看图折叠小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观察动手实践与教师示范掌握的方法学会折小船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折小船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看图自己折叠小船。
教学打算:小船、正方形色彩纸或色彩包装纸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一、观赏、揭示课题:
1.观赏小船,激发学生兴趣
2.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你发觉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4.纸折的小船可好玩了,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做吧!
5.板书课题:小船扬帆
二、感知课本,初步尝试:
1.让学生感知课本中的图文
2.学生动手尝试制作小船,不懂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
三、教师示范、掌握方法:
1.教师示范折小船的步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2.提示学生渐渐拉,小心不要拉破了
四、动手实践
1.学生动手折小船
2,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分享愉快
1.展示作品然后评价
2.折小船时,你是怎样在折叠中使它角对着角、边对着边!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小伙伴
3.回家可以试试它能平稳地“航行〞
板书设计:小船扬帆
材料:各色彩纸、剪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教学后记】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安徽省马鞍山市成功学校马俊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和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仪器药品
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铜片、铝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锅钳、砂纸、火柴。
学生用具:试管(若干)、烧杯,镊子、铁刀、氧气、镁条、铝丝、锌粒、铜丝、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砂纸、火柴等。
教学过程
2
2
2 2
【教学后记】
理科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地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意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l.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懂得研究科学的一般过程,知道观察和实验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中,养成求异思维的习惯。
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设计实验方案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实验方案进行比较,让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和新方法,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思维方式。
2.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通过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促进学生思维,以加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本节课通过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操作、纪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这一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生掌握实验能力,它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用它来验证假设,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具备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还包括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择和装置,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类的训练。
在这堂课中,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的实验能力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综上所述,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化学的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