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弘扬孟瑞鹏精神为主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研究袁伟、郭红玲
浅谈“中国梦”如何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中国梦”如何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本文从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展开探讨。
首先介绍中国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解析中国梦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中国梦如何在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并探讨实践路径与教育结合的方式。
随后总结中国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指出其在具体举措上的引领作用。
结论部分强调中国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加深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通过中国梦的引领,可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理论基础、指导作用、实践路径、结合、启示、具体举措、重要抓手、结语。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梦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理念,强调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激励着全国人民积极奋斗。
随着中国不断崛起,中国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国家发展的主旋律。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国家发展目标相结合,中国梦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前进动力。
中国梦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
中国梦激励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中国梦的引领作用,使之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1.2 研究意义中国梦作为国家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对于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激励着广大大学生在实现个人理想的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梦强调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认同和传统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
中国梦提倡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高校在“中国梦”引领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9第7期中(总第306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高校在“中国梦”引领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张玲孙德红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一、“中国梦”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的历史,既有过璀璨夺目,也有过苦痛沧桑。
中华文明曾经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古代科技在多个领域对世界早期的科技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到了近代,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加快,同时,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封建统治者的固步自封与闭关锁国,中国由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实现独立自主的“中国梦”,有许多坚贞不屈的中华儿女奉献了青春和生命;为了实现繁荣富强的“中国梦”,共产党带领大家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而不断努力着。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2012年习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
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
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祖国母亲,赋予了我们生命的价值。
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无论是少年、青年、还是老年,无论是大陆居民、港澳台同胞、还是海外侨胞,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这个梦想的实现,都与国家的发展深刻联系在一起。
因为“中国梦”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紧紧连在一起,把个人发展,民族发展和国家发展紧紧靠在一起。
三、“中国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中国梦”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具有重要作用。
围绕三个主题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啼‘)●o●o●{:'●围绕三个主。
一一创新研究脚w:玎洲^b.4A昭.2伽一一006OO 题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朱忠明,(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朱忠亮湖南永州425100)嘴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结合高校实际,着眼大局,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恩想,积极应对多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挑战,紧紧围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栽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这三个主题,弘扬时代主旋律,努力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个主题;新局面【中图分类号1G64l【文献标识码1A【文章编号11673—8616(2008)o仙037—02C r翰t U№N e w Si t岫t i on f or St ud蚰t s P oH t i ca l a nd M∞l o西caI W or k ar o岫d Thr酏Th咖俗Z H U Zho ng-m i ng Z H U z}I∞g-l i鲫gA bSt倍ct:(轴Ⅱege咖d蚰t s i deol ogi ca l粕d pol i ti cal w or k咖st be cl佣el y connect ed t0t l l e act u al c0Ⅱege si恤a舶n,fbc us∞t l l e over all si t u“on,use“t l l r ee r ep r e8e nt s”蠲t l l e new em of i deol ogi c al柚d p“t i cal w or k of coⅡege st ude nt s t}I e gui di ng i deol o器,act i velydeal w i t l l va r i ous鹪pect s of t l l e跎ve r e t est8舳d chal l en ges,t0f确us o n c粕1pus cul n l r al c onsm Jc t i on嬲t I Ie c鲥e,t0edu—cati on i n i deal s肋d bel i efs as t l l e cor e,t0i deo l ogi cal and m o r al educat i oI l a8t l l e f bcus of dl ese m ree t opi cs,car r y f or war d l l l e m ai l l t I Iem e of t11e t i m e8,coU e ge s t udent s a nd s t ri ve t o c r e a t e a new s i t u at i on i n t l l e i deol ogi cal ar l d poht i cal w or k.K ey w ords:uni ve瑁i t y;st ud衄t s i deol ogi c al柏d poH t i cal w or I【;t h阳e t I l e m船;ne w s i t u8t i on当代大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研究述评及思考
“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时代价值研究述评及思考袁红艳(兰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 730101 )[摘要]“红船精神”的理论概念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首次公开提出,由此,学术界对于“红船精神”的研究从未间断,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红 船精神”的内涵、历史地位、当代意义以及弘扬路径等诸多方面。
高校将“红船精神”的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红色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红船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引领价值[作者简介]袁红艳(1980-),女,回族,甘肃天水人,兰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031 (2021 ) 06-0037-03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期,如何将 “红船精神”的理论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推动高校强化立德树人导向,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 动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的研宄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以期在对前人研宄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地挖掘,为今后 的理论研宄和实践方向提供启发与借鉴。
_、“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研 究述评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的时代价值研宄主要侧重表现在育人价值、党建价值、引领价值等方面。
这类研宄主要通过将“红船精神”融入到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挖掘红色革命精神的育人元素,目的在于坚定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学者黄文秀在《“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中®,将“红 船精神”作为育人的重要教育资源,通过挖掘它的内涵和作用,强调在高校开展“红船精神”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 确的“三观”,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立志成才。
弘扬“中国梦”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关键词】 中国梦 ; 大学生 ; 思想政 治教 育
梦想 是指引人生方 向的路 标 . 是激励 我们前行 的动力 . 而一个 民 族 的梦想 更是一个强大 的存在 , 是期盼 与追 求的凝聚 . 是向前与争 取 的必胜 。 2 0 1 2 年 1 1 月2 9日, 习近平 总书记在 参观 中国国家博物馆 《 复 兴之路》 图片展时指 出: “ 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 以 来最伟大 的梦想 。 ” “ 中国梦 ” 道 出了无数 中国人奋发图强的心声 而当 代大学生作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 的有生力量 . 是全 面建成 小康社会 事业的接班人和历史担当者 , 是 党和人 民密切关 注的一 个群 体, 即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 的中坚力量 ‘ 中国梦” 的提出 . 也 为当今大学生思 想政治 教育工作 提供 了更加广 阔的背景
‘
让大学生对未来有更 明确的 目 标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 加 强民族 兴起的历史责 任感。
3 将“ 中国梦” 融入到大学生 日常思想教 育的工作 当中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 阵地. 应将加强 “ 中国梦” 时 代 内涵教育作 为己任 , 把“ 中国梦 ” 融 人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之 中 . 帮 助并充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及 人生方 向. 加强社 会和民 族责任感 。而将“ 中国梦” 融人大学 生思想政 治教育 的过程 当中 . 还 需 要各高校在实践中不 断探索 . 要有科学 的思想与途径 3 . 1 利用课堂教学具体阐述“ 中国梦 ” 精神 内涵 当代大 学生具有 思想开放 、 积极进 取 、 视野 开阔 、 创 造性 强的特 点萁 自我意识强 对 于新 思想 、 新潮 流拥有 较快的接受能 力和理解能 力, 并 且能够主动去获取 知识 、 坚定 自己的理想信念 。 将“ 中国梦 ” 融人 大学生课 堂. 一方 面要将 中国梦 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在思想政治理 论课程 中详细讲解 : 另一 方面 . 又要结合专 业课程并科学 地将 中国梦 投入到具体的实践过程 当中 . 让大学生 自 觉 加强专业学 习 . 积累知识 能量 . 为实现国家与个人 的梦想做好准备 3 . 2 利用校 园文化 载体大力推进“ 中国梦” 校园文化建设 所 学校所具有 的精神 环境和文化氛 围奠定 了一个 校园独有 的 文化基础 .是学校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 育的重要平 台 通过对校 园网络 、 海报 、 宣传栏 以及条 幅等工 具的利用 , 广泛地 宣 传“ 中国梦” . 并 以精心策 划的活动为载体 . 将 中 国梦教育融 入形式 多样 的校 园文化 活动 中 . 可 以使 中国梦主题教育形象化 、 生动化 、 生活 化. 进 而更 好引导大学生 自觉把 个人梦想和 中国梦紧密结合 . 激励学 生自 觉加 强专业学 习 . 提升 为实现 中国梦作贡献的个人能力。 3 . 3 培育先进典型 . 激励大学生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 大实践 中 榜样 的力量是强大 、 不可忽视的 。广大青年的先进 事迹更是不胜 枚举 的 在 民族面临生死存 亡时 . 率先奔走呼号的是青年。 正是 由于一 代又一代青年满怀革命理想 、 饱 含爱国热情 、 怀抱民族 尊严 , 不怕流血 牺牲、 不怕困难挫折 , 前赴后继 、 紧密团结 , 中华 民族才能从 千疮百孔 中迎来转危为安 的希望 因此 . 在今后的大学生中开展 ” 中国梦” 主题 教育 . 更要重视培育选 出学生先进典型 . 激励广大学 生学 习先进 、 崇尚 先进 、 争 当先进 。 共 同投身于实现 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在榜样 的带头 作用下 , 奋进 的群体会越来越大 , 年轻的力量会越来越 强 , 实现 中国梦 团结奋进 的正 能量才能源源不断的传递下去。 “ 中国梦 ” 主题教育在各高校的开展 . 在很大程 度上 激励了青年为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 并在此过程 中帮 助青年在奋斗 的过程 中不断成长 、 成才 。 当然 , “ 中国梦” 背景下 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 仍亟待不断 的改进与补充 , 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 断探索 , 充 分做好 广大青年 大学生思想教育 的工作 , 帮助他们早 日成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和理论修养、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道德自信的需要,是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素质培养的内在要求。
背景介绍: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意义、理论基础、实践探索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其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和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理论内涵和学术价值。
通过对理论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今后实践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期改善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本研究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倡导。
2. 正文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 N SI G H T
弘扬和 培育 民族精神在 大学生思想政 治 教育 中的作用
文
_
陈军莲 彭岳鹏
摘要
:
一 个 国 家要 实 现奋 斗 目标 既要 不 断地 丰 富物
。
逐步 形 成 民族 自尊 心
2
、
自信 以
。
,
的 发展要 求
2
。
质 财富 也要 不 断地 丰 富精 神 财富
民族 生 命 力
、
民族 精神 是 一 个
,
) 土 音 养 大 学 生 的 改革 精 神 和 自 主创 新 精 神
,
) 以实 践 活 动 为依托 培 养 大 学 生 的 良好 道
。
,
,
创 造力 和 凝聚 力 的 源泉
它对 于 整 个
,
创 新 进 行 的前 提是 人 才
空
。
没 有人 才 的创 新 是夭 马 行
德情 感 在 校 学生 开 展思 想教 育的 方 式可 以 多样 化
,
将 其 纳入 培 养
。
) 以校 园文 化 为载 体 弘扬 和培 育 民族 精 神
,
,
。
套和 经 济基 础 以及 政 治制 度相 适 应 并能 形 成广 泛 社 会 共识 的核 心价值 观 爱国 主 义是 社 会主 义 的精 髓
习 近平指 出
:
。 。
高级 人 才 的培 养方 案
3
促使 相关 院 系实 施 执行
他们 的
,
学 生活 动 的开 展 对有 重要 的意 义
,
,
首 先可 以使
,
深 入的 过程 关 键词
:
创 新 能 力 的高 低直 接 关乎 到 我国 建 设 的层 次水 平
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作者:闫丽华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10期闫丽华焦作大学法律与政治学院新时代要有新气象。
自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宣布进入新时代以来,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都被注入新的活力,秉承新的理念,谋求新的发展,争取新的成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基本和重要构成部分,也不能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落下后腿。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是风云变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教育党的基本思想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课程,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关切国内外最新动态。
更为重要的是,鉴于当今中国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其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因此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有新的眼光和视界。
在教育内容、方法、宗旨、理念等方面不能抓住老的东西不放,换言之,新时代思政教育亟须更换新的面貌。
在此背景下,由胡永松所著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年版)致力于探索和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系统阐述新时代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后者所应做出的调整和改革。
具体言之,该书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廓清基本概念,界定大学生思政教育内涵外延与同类书籍相比,该书的大前提或者说大背景是“新时代”。
所以,在切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前必须首先厘清新时代本身的内涵。
本书第一章从历史演进的视角出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为抓手,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着重剖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为我们深刻理解新时代奠定了基础。
此外,鉴于该书讨论的落脚点是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问题,故此,该书第一章还全面解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形成,紧扣思政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教育功能阐述其内涵。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探索教育研究高校思想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探索教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人生作者:庄百鹏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第12期庄百鹏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群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一群体呈现出多元化性格与人格,传统的“训导式”“灌输式”“说教式”思政教法已经不再适用。
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要顺应大学生个体差异、契合个体发展需求、强化个体引导启发,而这种“尊重个体”的教育改革思想,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育人”模式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年3月第1版)由金建龙、宁欣、王楠共同编著,全书立足“网络化”新时代背景、以“教育三问”内涵为依托、将践行“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视为己任,提出“精致育人”的创新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质效提升机制。
全书在叙述上严谨客观,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可谓亮点频出、内涵丰富,显著特色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科学严谨,构建“精致育人”理论指导体系如书中所述,“精致育人”模式代表了一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该体系具备整体性、协同性、互动性特征,在组织形态上表现为“自上而下”的结构,这意味着“精致育人”所依据的顶层理论模块是非常稳定的,既包括高校思政理论课固有内容,也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要求、观点、经验(如“课程思政”)。
基于这一前提,以大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在思政教育规则及规律之下顺应个性、满足需求,从而突出思政教育的“精致化”特点。
简单地说,本书构建的“精致育人”理论指导体系包括“价值体系”“文化体系”“课程体系”三个分支。
其中“价值体系”是精致育人模式的核心,代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终极追求,这其中涉及“个体与群体统一”的问题,即个体价值追求在认知层面虽存在差异,但整体上要符合正确价值取向。
“文化体系”是精致育人的基础,“精致”本身就是一种思政文化态度,它保障了教育主客体在“文化育人”中的平衡。
弘扬“中国梦”精神 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弘扬“中国梦”精神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者:王新坡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02期【摘要】“中国梦”的提出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选择科学合理的途径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梦想是指引人生方向的路标,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而一个民族的梦想更是一个强大的存在,是期盼与追求的凝聚,是向前与争取的必胜。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图片展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道出了无数中国人奋发图强的心声。
而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业的接班人和历史担当者,是党和人民密切关注的一个群体,即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中国梦”的提出,也为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背景。
1 “中国梦”引领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可以看出,“中国梦”实现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辅相成。
1.1 “中国梦”的价值内涵强化了大学生对民族历史的认知“中国梦”的提出,是新一代领导人基于国家和党长久历史的文化积淀中,特别是基于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刻认识以及反思与觉醒。
高校通过多种途径来让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拥有足够的认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人,大学生既应该充分了解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史,特别是培养他们对近代历史的认知与思考,这既是现实责任,也是时代要求。
历年课程思政获得教学成果奖的题目
历年课程思政获得教学成果奖的题目近年来,课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育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各高校和教育机构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并在一些重要的学术平台上进行交流和展示。
其中,获得教学成果奖的课程思政题目尤为引人注目。
以下将介绍一些历年获奖的优秀课程思政题目,这些题目不仅展示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更体现了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品德的目标。
1.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该课程以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通过讲解和讨论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青年政治热点与青年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紧密结合了当前政治热点与青年心理健康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对社会与个人发展中的政治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判断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3.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修养》-该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通过介绍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引导学生遵守法律,提高法治素养,塑造良好的社会公民道德。
4. 《当代中国国际形势分析与判断》-这门课程分析和讨论当代中国国际形势的发展,培养学生对国际问题的深入理解和判断能力,以及国际交往与合作的技能,提高国际视野和思维能力。
5. 《青年领导力的构建与发展》-该课程旨在锻炼大学生的领导力,并通过实践案例和个人经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引导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的优秀青年领袖。
6. 《科技与创新的政治与伦理问题》-这门课程关注科技与创新发展中的政治和伦理问题,通过讲授具体案例和讨论课题,引导学生增强科技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培养科技与创新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
以上是一些历年获得教学成果奖的课程思政题目。
这些题目的设计和教学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孟瑞鹏英雄事迹传播、精神弘扬与认同机制研究
XINWEN AIHAOZHE(2019·3)应用新闻研究2015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初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以下简称华水)国际教育学院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法语地区)学生孟瑞鹏,因施救两名落水儿童而献出了宝贵生命,年仅23岁。
孟瑞鹏烈士英勇牺牲后,华水致力于孟瑞鹏事迹精神的挖掘整理、总结凝练以及传播弘扬,致力于把学习孟瑞鹏精神分阶段逐步引向深入,把身边的重大青年英雄典型有计划逐步推向全国。
[1]目前,孟瑞鹏和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已经走出华水,走出河南,走向全国,为全社会引领了更多向真向美的良好风气,凝聚起了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近两年全国见义勇为牺牲的英雄多达几十人,最终能够在光荣榜刻上名字,在人们心中留下记忆的却寥若星晨。
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孟瑞鹏的事迹精神能够迅速被传播、弘扬与认同,看似偶然,实则蕴含着必然的规律与机制。
一、孟瑞鹏英雄事迹传播、精神弘扬与认同机制的基本模型孟瑞鹏英雄事迹是孟瑞鹏成长成才经历、人格形成过程以及见义勇为过程的展现,孟瑞鹏精神是其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内在反映,是孟瑞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明亮结晶。
孟瑞鹏事迹及其精神充分彰显了孟瑞鹏作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和救人英雄于一身的优秀大学生的英雄形象。
宣传孟瑞鹏事迹,树立孟瑞鹏形象,弘扬孟瑞鹏精神,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有其成功之道的。
基于文化传播视角[2],先进事迹的挖掘、精神实质的凝练、传播链条的构建等功能模块组成了孟瑞鹏英雄事迹传播、精神弘扬与认同机制的主体;传播手段的运用,传播效果的反馈等功能模块构成了孟瑞鹏英雄事迹传播、精神弘扬与认同机制的双翼;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模型中的辐条;模型的中心,是文化传播的对象,即悦纳、认同孟瑞鹏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的广大受众。
据此,具有对象中心和作用辐条的“一体双翼”结构,构成了孟瑞鹏英雄事迹传播、精神弘扬和认同机制的基本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受众的广泛认同是孟瑞鹏英雄事迹传播、精神弘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模型运行的原始动力;主体功能模块作用的发挥决定着孟瑞鹏英雄事迹传播、精神弘扬与认同的深度和广度;双翼功能模块作用发挥影响着孟瑞鹏英雄事迹传播、精神弘扬与认同的效率和效果;作用辐条代表着每个功能模块的联通互动,为模型运行提供主要动能,确保模型的平顺连续和有效运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
JOURNALOF Liaoni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OF Liaoning Econom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记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
习近平总书记还讲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作为青年主流群体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为重要。
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作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学生群体是主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群体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正确的理想信念。
〔3〕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
进入新时代,对人们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要求就是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是大部分高校的共识,这些高①本文系2017年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负责人:周笑梅,编号:L17BKS011。
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侯亚元
【期刊名称】《双语学习》
【年(卷),期】2007(000)014
【摘要】目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其关注.文章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根本,以创新为方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要求.
【总页数】2页(P120-121)
【作者】侯亚元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郝赪
2.新形势下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侯阿利
3.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刘瑞娟
4.新形势下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翁俊鑫
5.新形势下高校外语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 朱梦瑶;汪雨;刘永;李育石;霍天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中的有效开展
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中的有效开展赵云鹏(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0)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
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将其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地结合,融入到学生各项工作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2)12-0167-02收稿日期:2012-11-10作者简介:赵云鹏(1973-),男,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汉语言。
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是学生工作的根本。
学生不仅是学生工作的参与者,也是学生工作的推动者,同时又是学生工作的受益者。
因此,只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激情。
同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注意发挥榜样教育的功能。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团组织的示范与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以克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意志薄弱、主动性不强等问题。
此外,还要在学生工作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经济帮助。
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才能有针对性地消除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造成的不良影响。
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经济上困难,既能够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保证学生集中精力进行专业学习,又能培养学生自力更生的精神气质。
(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精神面貌和学习面貌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和谐的校园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只有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之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同样,当每个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面,相互影响、相互带动,才能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作者简介:李阳(1985—),男,陕西西安人,硕士,长安大学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建筑经济研究。
梁婷(1986—),女,陕西咸阳人,硕士,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工程管理研究。
0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与新要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文化对精英文化、校园文化的引领和保障其文化主体健康发展与成长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社会意识必将对大学生群体这一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与发展历程所谓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体现了主体的信仰、信念、理想、愿望、需要、利益、价值取向及评价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并坚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新时代中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赜
新时代中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赜
闫瑞芬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24()1
【摘要】中国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出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新时期,推进中国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应立足教育实践,大力营造弘扬中国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中国精神实践育人的新方法,推进中国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页数】4页(P29-32)
【作者】闫瑞芬
【作者单位】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运作机制探赜——基于驻保定高校的调研
2.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3.新时代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略探
4.新时代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赜
5.革命精神谱系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追授孟瑞鹏“河南省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的决定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追授孟瑞鹏“河南省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03.06•【字号】豫教思政〔2015〕27号•【施行日期】2015.03.06•【效力等级】党内其他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追授孟瑞鹏“河南省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的决定豫教思政〔2015〕27号各普通高等学校:孟瑞鹏,男,1991年12月出生,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韩村乡孟焦夫村人,生前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法语地区)专业学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中国共产党入党积极分子。
2015年2月26日14时30分左右,两个儿童在清丰县韩村乡西赵楼村一处人工湖边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
听到孩子母亲的大声呼救,正在附近的孟瑞鹏迅速赶到现场,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水中救人,两个落水儿童最终获救,而孟瑞鹏因体力不支,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孟瑞鹏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精神,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为表彰孟瑞鹏的英勇事迹,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定追授孟瑞鹏“河南省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并号召全省高校师生学习他的先进事迹。
广大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广泛宣传孟瑞鹏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讴歌先进模范人物,倡导良好社会风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
广大学生要以他为榜样,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努力上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贡献。
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3月6日。
课题研究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梦”精神源泉
政治其它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梦”精神源泉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始终是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高校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在这项工作上大力提倡创新与发展的新亮点。
尤其是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高校党委坚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思思意识形态,切实把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使大学生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的信心。
一、在高校党委的引领下寻求圆梦的精神动力1.中国崛起与“中国梦”。
中国梦”深刻道出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同时,“中国梦”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中国梦”是最大限度为实现中国崛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面对更为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的时局,高校党建工作要围绕高校的青年学生要去如何实现“中国梦”和自己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必须要有能够符合时代发展正确的奋斗方向,这个正确的奋斗方向则必须要求要有引领高校青年学生前进的正能量发挥带头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则必然会引领高校青年学生朝着时代发展正确前进方向奋斗。
因此,高校青年学生必须依靠高校党委的领导把拥护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寻求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为自己心中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把自己的个人追求与国家繁荣富强结合起来。
实现“中国梦”的路并不是仅仅依靠青年学生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的。
青年学生只有在高校党委的引领下,才能更为有效的寻求到新的时代努力的方向,才能寻求到实现富强的“中国梦”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的源泉。
中华民族精神、红军精神、改革开放的锐意进取精神等便是我们这一代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无穷动力的精神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弘扬孟瑞鹏精神为主线的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研究
郭红玲袁伟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郑州河南 450045
摘要:“孟瑞鹏精神”具有满满的正能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五四优秀青年座谈会的讲话精神,高校要以弘扬“孟瑞鹏精神”为主线,把学习和弘扬“孟瑞鹏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
关键词:孟瑞鹏精神;主线;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孟瑞鹏精神”是指“孝敬父母、热爱家乡,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吃苦耐劳、朴素节俭,克己修身、自强自立,胸怀大志、敢于担当,舍身忘死、义无反顾”的精神。
2015年5月4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传播青春正能量”优秀青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孟瑞鹏的事迹代表了当代‘90后’大学生最美好的正能量,体现了当代青年的高度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孟瑞鹏的先进事迹应该广泛宣传,这种见义勇为的正能量应该大力传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他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和建设者[1]。
然而对于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迷茫等问题,急需学校和社会的正确引导。
孟瑞鹏是新一代大学生的典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弘扬孟瑞鹏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孟瑞鹏精神”,就是要密切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实际进而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现代大学在文化引领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形成“向真、向善、向美”的良好风气。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存在“注重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注重自我实现、忽视奉献精神,注重发展个性、忽视团队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忽视政治理论等问题。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表现如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表面化。
在工作过程中过于强调灌输,不关注学生是否理解,讲到的知识大多也都是高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深度挖掘不够,造成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及时复习只有考试时临时抱佛脚,抱着及格就行的态度,而使那些很多想要在这个学科学习更多内容的学生无法得到满足,使得很多学生存在逆反心理。
当前的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在对学生教育时,并没有注入新的社会元素,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是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停留在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搞活动、作报告、造舆论上,大学生参与此类活动多为“被动型”,缺乏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明确“孟瑞鹏精神”的内涵
在他人生命遇到危险的紧急时刻,舍己救人,这是英雄的壮举。
孟瑞鹏是新时期大学生的杰出代表,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型,其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的先进事迹,深刻弘扬、大力传播孟瑞鹏担当尽责、见义勇为的青春正能量,“孟瑞鹏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社会影响和教育价值。
“孟瑞鹏精神”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孟瑞鹏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儒家即读书人的千年的传统,自古以来读书人最推崇的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的理想人格。
这是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建立起公民与祖国最牢固的情感纽带。
“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这句话,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可能没有直观的体现,但是相对于孟瑞鹏而言,在他的生活中却是这样表现的:利用寒暑假及周末时间打工赚钱;某企业中标为他的家乡打井取水偷工减料时,他挺身而出,最终这家企业按照合同又打深四十米,使村民吃上了干净清澈的水;当两个素不相识的小姑娘落水时,纵然心中有对深水恐惧,但他热爱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瞬间战胜了恐惧,把“夜留给了自己。
”
二是孟瑞鹏具有忠于职守、敬业的精神。
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作为大学生,孟瑞鹏刻苦学习,图书馆和自习教室经常会有他的身影,翻看孟瑞鹏的成绩,他的主干课程都是优秀的;作为班长,他尽职尽责,全班每位同学哪怕细微的变化他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并及时施以援手。
他的好友侯博森含着眼泪说,“任何人都无法拒绝成为他的朋友”,因为他“实在太好了。
”
三是孟瑞鹏鲜明诚信的品质。
《礼记·祭统》中提出,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
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
在孟瑞鹏的日记和考试答卷中,孟瑞鹏提到“做人,要诚实、守信”,“尽一切人生之责!”“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
守住底线,让我们无愧于良心的审问;守住底线,让我们在道德责任面前堂堂正正。
”他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者这些人生的信条。
四是孟瑞鹏助人为乐的合作精神。
冰心在《咱们的五个孩子》中说到“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他曾说:“老人倒了扶不扶?必须扶!别人有困难帮不帮?必须帮!看见危险救不救?必须救!”施与受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你对这个世界付出多少爱,生活也回报给你多少快乐。
助人的双手比祈祷的双唇更加神圣和高尚。
当你帮助别人使其获得快乐之时,自己也能得到爱的回报。
孟瑞鹏勤奋学习、明辨是非、励志笃行,品学兼优、文武兼修、忠孝兼为、知行合一,用有限的生命展示了他无限的家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理念和助人风范,用自己的言行实践了习总书记的教导,给爱国、敬业、诚信、助人为乐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了鲜活的注脚。
孟瑞鹏是新时期大学生的代表,是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弘扬孟
瑞鹏精神,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的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只有把自己融入到现实,只有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祖国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才能实现。
三、以学习“孟瑞鹏精神”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千千万万个像孟瑞鹏那样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接班人。
孔子说: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孟瑞鹏用自身的实践践行了这句话。
学习孟瑞鹏那样具有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及助人为乐精神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进而建立起长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坚持把学习孟瑞鹏的家国情怀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
当代大学生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他们的价值取向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高校团委和学院分团委、团支部,可以通过开展学习孟瑞鹏事迹,举行形势报告会和讨论会;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活动等形式和活动把孟瑞鹏的爱国情怀融入其中,开展了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学习报国本领的具体行动。
坚持把学习孟瑞鹏精神和学风建设结合在一起。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要以孟瑞鹏为榜样,立志高远,刻苦学习,敢于担当,既要做“侠客”,又要做“暖男”,不断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坚持把孟瑞鹏精神和学校的组织领导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高校可以由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牵头,及时总结和推广校属各部门学习宣传孟瑞鹏精神的典型事迹和经验,把学习宣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需要坚持不懈的过程,结合孟瑞鹏精神以其为主线,创建比较完善的机制,有效的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趋于成熟,推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强.结合传统文化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理大
家,2010(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