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课后习题及答案绪论1.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问题;2)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合和元素的赋存形式;3)地球系统各类自然过程中元素的行为(地球的化学作用)、迁移规律和机理;4)地球的化学演化,即地球历史中元素及同位素的演化历史。
2.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自然过程在形成宏观地质体的同时也留下了微观踪迹,其中包括了许多地球化学信息;2)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存在状态是环境和体系介质条件的函数;3)地球化学问题必须至于地球或其其子系统中进行分析,以系统的组成和状态来约束作用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反序法和类比法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1.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1)原子序数较低的范围内,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在原子序数较大的范围内(Z>45)各元素丰度值很相近。
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
具有偶数质子数(A)或偶数中子数(N)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A 或N的核素。
3)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类或同位素具有较高的丰度,原子序数或中子数为“约数”(2、8、20、50、83、126等)的核类或同位素分布最广、丰度最大。
4)锂、铍、硼元素丰度严重偏低,属于强亏损的元素。
5)氧和铁元素丰度显著偏高,它们是过剩元素。
6)含量最高的元素为H、He,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
2.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地壳元素丰度差异大:丰度值最大的元素(O)是最小元素(Rn)的1017倍;丰度值最大的三种元素之和达82.58%;丰度值最大的九种元素之和达98.13%;2)地壳元素丰度的分布规律与太阳系基本相同。
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 和Na。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常量元素:组成物质主要结构和成分的元素,它们常占天然物质总组成的99%以上,并决定了物质的定名和⼤类划分。
微量元素:物质中除了那些构成主要结构格架所必须的元素之外,所有以低浓度存在的化学元素。
其浓度⼀般低于0.1%,在⼤多数情况下明显低于0.1%⽽仅达到ppm乃⾄ppb数量级。
稀有元素:在地壳中分布量较低,但易于在⾃然界⾼度富集形成较常见的矿物和独⽴⼯业矿床的的化学元素。
如REE、Nb、Ta、Be、Li、(W)等。
元素的丰度:元素在宇宙体或较⼤的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
陨⽯:从星际空间降落到地球表⾯上来的⾏星物体的碎⽚。
类质同象:元素相互结合过程中,性质相似的元素发⽣代换起到性质相同的作⽤,按概率占据相同的位置,⽽不引起晶格常数过⼤的改变的现象。
晶体场稳定能(CFSE-crystal field stabilization energy):d轨道电⼦能级分裂后的d电⼦能量之和,相对于未分裂前d电⼦能量之和的差值,称为CFSE。
⼋⾯体择位能(Octahedral site preference energy )OSPE = CFSEo – CFSEt O-⼋⾯体配位场t-四⾯体配位场离⼦电位(π):是离⼦⼤⼩和离⼦电荷的综合作⽤效果,决定了离⼦吸引价电⼦的能⼒,π值为离⼦电价与离⼦半径(单位为10nm)的⽐值。
核素:由不同数量的质⼦和中⼦按⼀定结构组成各种元素的原⼦核称为核素,任何⼀个核素都可以⽤A=P+N这三个参数来表⽰。
⽽具有相同质⼦数,不同数⽬中⼦数所组成的⼀组核素称为同位素。
亲⽯元素:离⼦的最外电⼦层具有8电⼦(s2p6)稳定结构,氧化物的形成热⼤于FeO的形成热,与氧的亲和⼒强,易熔于硅酸盐熔体,主要集中在岩⽯圈。
亲铜元素:离⼦的最外电⼦层具有18电⼦(s2p6d10)的铜型结构,氧化物的形成热⼩于FeO的形成热,与硫的亲和⼒强,易熔于硫化铁熔体。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涂光炽)。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成分及元素在其中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共⽣组合与迁移规律、演化历史的科学。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系统中的组成(量)第⼆:元素的共⽣组合和存在形式(质)第三:研究元素的迁移(动)第四:研究元素(同位素)的⾏为第五: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第⼆章⾃然体系中元素的共⽣结合规律⼀、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定义在⾃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的能⼒和所显⽰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亲氧元素、亲硫元素与亲铁元素的特点①:离⼦结构:最外层2、8个电⼦稳定结构,最外层18电⼦,最外层8—18电⼦②:电负性:较⼩,⼤,③:化学键:离⼦键,共价键,⾦属键④:氧化物的⽣成热:氧化物⽣成热⼤于FeO,⼩于FeO,氧化物⼩于亲氧元素、硫化物⼩于亲硫元素⑤:集中分布情况:岩⽯圈,硫化物——氧化物过渡圈,铁—镍核⑥:容积曲线:下降部分,上升部分,最低部分三、其它的概念离⼦电位(π):是离⼦电价(W)与离⼦半径(R)的⽐值,即π=W/R电离能:指从原⼦电⼦层中移去电⼦所需要的能量。
电离能愈⼤,则电⼦与原⼦核之间结合得愈牢固。
电⼦亲和能:原⼦得到电⼦所放出的能量(E)叫电⼦亲和能。
E越⼤,表⽰越容易得到电⼦成为负离⼦。
电负性:中性原⼦得失电⼦的难易程度。
或者说原⼦在分⼦中吸引价电⼦的能⼒叫电负性。
表⽰为:X=I+E (X:电负性;I:电离能;E:电⼦亲和能)周期表上,以Li的电负性为1.0,得出其它元素相对电负性。
化学键:离⼦键(电⼦交换),共价键(电⼦共⽤),⾦属键(价电⼦⾃由移动),范德华键(分⼦间或惰性原⼦间,存在弱的偶极或瞬时偶极),氢键(也属分⼦间静电⼒,含H的分⼦与其它极性分⼦或负离⼦间)四、元素的地球化学化学分类(⼽式分类)亲氧(亲⽯)、亲硫(亲铜)、亲铁、亲⽓根据地球中阴离⼦中氧丰度最⾼,其次是硫(主要形成氧的化合物和硫化物);⽽能以⾃然⾦属形式存在的丰度最⾼的元素是铁,因此,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①亲氧性(亲⽯)元素;②亲硫性(亲铜)元素;③亲铁元素。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一1.背景区:地壳中有的地方受到了成矿作用的影响,而有的地方则没有。
化探中将未受成矿作用影响的地区叫做背景区(或称正常区)。
2.地球化学背景:在背景区内各种天然物质中,各种地球化学指标的数值,称为地球化学背景。
3.地球化学异常:在天然物质中某种地球化学指标与其地球化学背景比较,出现显著差异的现象称为地球化学异常。
4.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根据地球化学异常与背景的关系分为:正异常:异常数值高于背景上限。
负异常:异常数值低于背景下限。
根据异常规模的大小分为:地球化学省:范围可达几千到几万平方公里。
例如在赞比亚的铜省,铜异常面积约20720km2。
区域异常:从数平方公里到数百平方公里。
例如我国江西德兴铜矿田,铜异常面积为160km2,河南小秦岭地区金成矿区金异常面积为300km2。
局部异常:分布在矿体或矿床周围,从几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
根据异常与矿的关系分为:矿异常:与矿体(矿床)或矿化有关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
它又分为: 矿体(矿床)异常:与矿体(矿床)有关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
矿化异常;与不具工业价值的矿化有关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
非矿异常:与矿体(矿床)、矿化无关的异常。
例如:由它自然作用如成岩作用火山作用等以及人为因素等引起的异常。
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的成因及赋存的介质不同可分为:原生异常:在成岩或成矿作用中形成并赋存在基岩中的异常,统称原生异常。
其中:原生晕:在成矿作用中形成的,分布于矿体(或矿化)周围基岩中的异常称原生晕。
原生气晕:成矿作用中成晕物质以气态封闭在矿体(或矿化)周围基岩中现在仍以气体形式存在的异常则称为原生气晕。
次生异常:由已形成的岩石或矿体(矿化)及其原生晕在表生带遭到破坏后,经过迁移,重新分配在各种介质中形成的异常,统称次生异常。
根据次生异常赋存的介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凡由岩石或矿体(矿化)及其原生晕破坏后形成的,赋存在土壤中的异常称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次生晕:土壤中由矿体(矿化)及其原生晕破坏后形成的异常又称次生晕。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太阳系元素丰度和元素起源1)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地球,水星,金星,火星)质量小、密度大体积小、卫星少,以岩石为主,富含Mg, Si, Fe等,亲气元素低2)类木行星Jovian Planets:(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质量大、密度小体积大、卫星多H,He。
3)行星的化学成分特征随与太阳距离增加1.Fe,Co,Ni,Cr等行星核的元素减少。
2.REE,Ti,V,Th,U,Zr,Hf,Nb,Ta,W,Mo,Re,Pt增多(相对于核)。
3.形成壳-幔的元素Si,Mg,Al,Ca增多。
4.亲铜和碱金属元素Cu,Zn,Pb,Tl,Bi,Ga,Ge,Se,Te,As,Sb,In,Cd,Ag在1.5AU范围内有增多趋势,后减少。
5.氧有向外增多趋势,铁的价态有Fe o=>Fe2+=>Fe3+4)月海无水5)月海——玄武岩或显微辉长岩、钙质斜长石、单斜辉石和钛铁矿---大洋拉斑玄武,但是钛铁的含量高6)月球高地——高地斜长石富铝斜长石高地玄武岩基性斜长石、单斜辉石和钛铁矿石;铁和不透明矿物含量偏低7)克里普岩KREEP: a rock rich in P,REE and K.8)陨石是从星际空间降落到地球表面上来的行星物体的碎片。
9)陨石是空间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①它是认识宇宙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演化的最易获取、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②也是认识地球的组成、内部构造和起源的主要资料来源;③陨石中的60多种有机化合物是非生物合成的“前生物物质”,对探索生命前期的化学演化开拓了新的途径;④可作为某些元素和同位素的标准样品(稀土元素,铅、硫同位素)。
10)陨石主要是由镍-铁合金、结晶硅酸盐或两者的混合物所组成,按成份分为三类:1)铁陨石(siderite)主要由金属Ni, Fe(占98%)和少量其他元素组成(Co, S, P, Cu, Cr, C 等)。
地球化学复习要点
地球化学复习要点1太阳系的元素丰度特征答:①原子序数较低的元素区间,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在原子序数较大的区间(Z>45)各元素丰度值很相近;②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
具有偶数质子数(P)或偶数中子数(N)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P或N的核素,这一规律称为Oddo-Harkins(奥多--哈根斯)法则,亦即奇偶规律;③H和He是丰度最高的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④与He相邻近的Li、Be和B具有很低的丰度,属于强亏损的元素,而O和Fe呈现明显的峰,为过剩元素;⑤质量数为4的倍数(即α粒子质量的倍数)的核素或同位素具有较高丰度。
此外还有人指出,原子序数(Z)或中子数(N)为“幻数”(2、8、20、50、82和126等)的核素或同位素丰度最大。
例如,4He(Z=2,N=2)、16O(Z=8,N=8)、40Ca(Z=20,N=20)和140Ce(Z=58,N=82)等都具有较高的丰度。
2为什么碳质球粒陨石可以作为太阳系的初始物质的代表答:因为阿伦德(Allende)碳质球粒陨石(1969年陨落于墨西哥,CⅢ型)以及其他碳质球粒陨石(尤其是CⅠ型)中的非挥发性元素丰度几乎与太阳气中观察到的非挥发性元素丰度完全一致。
3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答: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①陨石类比法;②地球模型和陨石的类比法;③地球物理类比法等。
4地球体系中元素的赋存形式都有哪些答:(1)独立矿物。
指形成能够用肉眼或显微镜下进行矿物学研究的颗粒,粒径大于0.001mm,并且可以用机械的或物理的方法分离出单矿物。
(2)类质同象形式。
也称结构混入物,由于参加主要元素矿物晶格,用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不易使二者分离,欲使其分离,只有破坏原矿物的晶格。
(3)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
也称超显微包体或机械混入物等,颗粒小于0.001mm,其主要物征是不占据矿物的晶位置,因此是独立化合物,但又不形成可以进行矿物学研究的颗粒。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绪论1.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研究地壳(尽可能整个地球)中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分配、共生组合associations、集中分散enrichment-dispersion及迁移循徊migration cycles规律、运动形式forms of movement和全部运动历史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minerals、rocks、atomsphere、water bodies、crust、mantle、core)太阳系3.研究内容:①元素的分布、分配②元素集中、分散、共生组合、迁移规律----核心:元素的化学作用和变化。
4.学科特点(1)对象:地球、地壳等及地质作用---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以认识自然作用。
(2)以化学等为基础,着重于化学作用。
矿物岩石学:由结构构造了解成因构造地质学:由物理运动了解过程古生物学:由形态获得信息(3)理论性与应用性理论性:从化学角度查明过程、原因应用性:生态环境及治理、农业。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5.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I.野外工作方法(1).现场宏观观察:①地质现象的时空结构②查明区内各种地质体的岩石-矿物组成及相关作用关系③由此提供有关地球化学作用的空间展布、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2)地球化学取样:①代表性②系统性(空间、时间、成因)③统计性.II.室内研究方法(1)精确灵敏的测试方法(2)研究元素的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3)作用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e.g.pH、Eh、ƒo2、salinity、concentration、ionization strength)(4)自然作用的时间参数(5)实验室模拟自然过程(6)多元统计计算和建立数学模型6.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经验性→理论化定性→定量单学科研究→多学科结合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使其参与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的丰度1.太阳系元素组成的研究方法直接采样分析(地壳岩石、陨石等)光谱分析(太阳)由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成分的对应关系推算(行星)利用飞行器观察、直接测定或取样分析测定气体星云或星际间物质分析研究宇宙射线2.陨石:落到地球上的行星物体碎块,即从行星际空间穿越大气层到达地表的星体残骸3. 陨石的分类4.陨石的化学成分(1)铁陨石:主要由金属Ni-Fe(98%)和少量其它矿物如磷铁镍古矿[(Fe,Ni,Co)3P]、陨硫铁(FeS)、镍碳铁矿(Fe3C)和石墨等组成。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元素及其在地球内外圈层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研究地球演化和资源勘探的基础。
在地球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复习。
一、地球的成分和结构地球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主要包括铁、氧、硅、镁等。
这些元素在地球内部以不同的方式分布,形成了地球的结构。
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镁、铁等元素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重金属元素组成。
二、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元素在地球内外圈层之间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地球化学循环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几个部分。
大气圈是指地球上的气体层,其中包括氧气、二氧化碳等。
水圈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等。
岩石圈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层,其中包括地壳和地幔。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等。
三、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元素是指地球上各种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分布。
地球上的元素可以分为常量元素、痕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等几个类别。
常量元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主要包括氧、硅、铝等。
痕量元素是地球上含量较少但对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元素,主要包括锰、铜、锌等。
微量元素是地球上含量非常少的元素,主要包括金、银、铂等。
四、地球化学过程地球化学过程是指地球上各种元素在地球内外圈层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地球化学过程可以分为地球化学风化、沉积作用、岩浆活动等几个环节。
地球化学风化是指地球上岩石和矿物受到气候、水文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分解和溶解的过程。
沉积作用是指地球上岩石和矿物在水体中沉积和沉淀的过程。
岩浆活动是指地球上岩浆从地幔上升到地壳的过程,形成火山和岩浆岩等地质现象。
五、地球化学资源地球化学资源是指地球上含有有用元素和化合物的矿石和矿床。
地球化学复习重点
绪论:1.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含部分宇宙)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2.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①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②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③研究元素的迁移④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⑤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3.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见微而知著"。
通过观察原子、研究元素(同位素),以求认识地球和地质作用地球化学现象。
4. 简述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A. 野外工作方法:①宏观地质调研②运用地球化学思维观察、认识地质现象③在地质地球化学观察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任务采集各种地球化学样品B.室内研究方法:④量的测定,应用精密灵敏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取得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含量值⑤质的研究,也就是元素结合形态和赋存状态的研究⑥动的研究,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
包括测定和计算两大类。
⑦模拟地球化学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⑧测试数据的多元统计处理和计算。
第一章:基本概念1. 地球化学体系: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时间连续,具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T、P 等)2. 丰度:一般指的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平均含量)。
3. 分布: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整体的总的含量特征。
4. 分配: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各个区段中的含量。
5. 研究元素丰度的意义:①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数据以在同一体系中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基本特征和动态情况,从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等系列的地球化学概念。
是研究地球、研究矿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
宇宙天体是怎样起源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中主要元素为什么与地幔中的主要元素不一样?生命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
地化复习资料
绪论1、什么是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以及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化学演化的科学,应从研究对象以及空间范围、运动形式、时间尺度等方面来理解。
2、地球化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哪些?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问题;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合和元素的赋存形式;地球系统各类自然过程中元素的行为、迁移规律和机理;地球的化学演化,即地球历史中元素及同位素的演化历史。
第一章1、什么是地球化学体系?地球化学体系有哪些特点?地球化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即可视为一个体系。
特点为:(1)有一定的空间;(2)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温度、压力、pH、Eh等),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3)有一定的时间连续性。
2、元素的丰度、分配、分布的概念。
丰度:元素在一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
分布:元素在研究体系的总体平均含量。
分配:元素在研究体系中各部分或各区段中的含量。
3、研究元素丰度的意义。
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化体系的基本数据。
研究元素丰度也是地球科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
4、陨石的类型以及研究意义铁陨石:主要有Fe、Ni和其他少量元素组成的。
石陨石:主要有硅酸盐矿物组成的。
铁石陨石:Fe、Ni与硅酸盐矿物组成大致相等的陨石(过度类)。
研究意义①它是认识宇宙天体、行星的成分、性质及其演化的最易获取、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②是认识地球的组成、内部构造和起源的主要资料来源;地球组成研究的方法之一就依据陨石的组成;③陨石中的60多种有机化合物是非生物合成的“前生物物质”,对探索生命前期的化学演化开拓了新的途径;④可作为某些元素和同位素的标准样品。
5、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包括:支配元素的地化行为;限定自然界的矿务种类以及种属;限制了自然体系的状态;对元素亲氧性及亲硫性的限定。
地壳元素丰度对地壳能源的限制。
地壳克拉克值可作为微量元素分散集中的标尺:①可以为阐明地化场特征提供标准。
②指示特征的地化过程。
③浓度克拉克值及浓度系数: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的含量/该元素的克拉克值,<1意味着元素集中,>1意味着元素分散。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第⼀章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称为克拉克值。
元素在宇宙体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
丰度通常⽤重量百分数(%),PPM(百万分之⼀)或g/t表⽰。
2.富集矿物:指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超过它在岩⽯总体平均含量的那种矿物。
3.载体矿物:指岩⽯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布于其中的那种矿物。
4. 浓集系数=⼯业利⽤的最低品位/克拉克值。
为某元素在矿床中可⼯业利⽤的最低品位与其克拉克值之⽐。
5.球粒陨⽯:是⽯陨⽯的⼀种。
(约占陨⽯的84%):含有球体,具有球粒构造,球粒⼀般为橄榄⽯和斜⽅辉⽯。
基质由镍铁、陨硫铁、斜长⽯、橄榄⽯、辉⽯组成。
划分为: E群——顽⽕辉⽯球粒陨⽯,⽐较稀少;O群——普通球粒陨⽯: H亚群—⾼铁群,橄榄⽯古铜辉⽯球粒损⽯;L亚群—低铁群,橄榄紫苏辉⽯球粒陨⽯; LL亚群—低铁低⾦属亚群;C群——碳质球粒陨⽯,含有碳的有机化合物和含⽔硅酸盐,如烷烃、芳烃、烯烃、氨基酸、卤化物、硫代化合物等。
为研究⽣命起源提供重要信息。
分Ⅰ型、Ⅱ型和Ⅲ型。
Ⅰ型其⾮挥发性组成代表了太阳系星云的⾮挥发性元素丰度。
6.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反映地质体中某元素的浓集程度。
1.陨⽯在地化研究中的意义:(⼀)陨⽯的成分是研究和推测太阳系及地球系统元素成分的重要依据:(1)⽤来估计地球整体的平均化学成分。
○1陨⽯类⽐法,即⽤各种陨⽯的平均成分或⽤球粒陨⽯成分来代表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
○2地球模型和陨⽯类⽐法来代表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其中地壳占质量的1%,地幔31.4%,地核67.6%,然后⽤球粒陨⽯的镍—铁相的平均成分加5.3%的陨硫铁可以代表地核的成分,球粒陨⽯的硅酸盐相平均成分代表地壳和地幔的成分,⽤质量加权法计算地球的平均化学成分。
(2)I型碳质球粒陨⽯其挥发性组成代表了太阳系中⾮挥发性元素的化学成分。
(⼆)陨⽯的类型和成分是⽤来确定地球内部具层圈结构的重要依据:由于陨⽯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陨⽯—⽯陨⽯、⽯铁陨⽯和铁陨⽯,因⽽科学家设想陨⽯是来⾃某种曾经分异成⼀个富含⾦属的核和⼀个硅酸盐外壳的⾏星体,这种⾏星经破裂后就成为各种陨⽯,其中铁陨⽯来⾃核部,⽯铁陨⽯来⾃⾦属核和硅酸盐幔的界⾯,⽽⽯陨⽯则来⾃富硅酸盐的幔区。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1、异戊二烯型化合物:习惯上把链状的萜类叫做异戊二烯型化合物,而把环状的异戊二烯型化合物称为萜类,统称萜类化合物。
2、同位素效应:由于同位素不同引起单质或化合物在物理、化学性质上发生微小变化的现象3、同位素分馏:在各种自然过程中,由于同位素的效应引起同位素的相对含量在不同相之间的变化4、干酪根:沉积物和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的无机酸、碱和常用有机溶剂的一切有机质。
5、腐殖质:通常用来指土壤和现代沉积物中不能水解的、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6、低熟油: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类低温早熟的非常规石油。
7、生物标志物:是沉积物(岩)、原油、油页岩和煤中那些来源于生物体,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稳定性,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基本保存了原始生化组分的碳骨架,记载了原始生物母质特殊分子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
8、质谱法:是通过研究分子量和离子化的分子碎片来认识分子结构的一种现代分析技术。
9、质谱图:将每一次扫描的记录,应用质荷比对检测器响应值作图,就可以得到由色谱分离的某一种化合物的质谱图。
10、质量色谱图:将所有扫描的记录分别在质荷比一定的情况下,应用保留时间(或扫描数)对响应值作图,得到的就是反应具有不同分子量或构型的一系列化合物的质量色谱图。
11、总离子流图:按到达检测器的离子先后、数量多少排列出的谱图(TIC图)12、生物成因气:指在成岩作用或有机质演化早期阶段,微生物群体的发酵和合成作用形成的以甲烷气体为主的天然气。
13、热成因气:有机质热分解生成的天然气,这里的有机质包括干酪根、煤、可溶有机质和石油。
一.富有机质形成的有利条件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形成有几个必要条件,首先需要有充足的有机物供给,有机物主要来自(直接或间接)初级生产者:陆生植物或浮游植物。
其次在沉积环境中水流的速度必须很慢,以至于细粒的有机质得以沉淀聚集。
同时非有机质沉积速度要较慢,以不降低有机质的含量,最后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还必须被良好的保存,不被氧化或生物降解。
地球化学复习重点
一 名词解释1、同位素值:指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等的一些原子。
2、稳定沉积学:是以沉积物和沉积岩为对象,研究其在成岩过程中所含元素及稳定同位素的迁移、聚集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3、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有机溶剂的集合体。
4、生烃强度:只有效烃源岩分布范围内单位面积的生烃量。
5、稳定同位素:原子能稳定存在的时间大于1017a 的就是稳定同位素。
6、稳定同位素地层学:稳定同位素地层学是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内容,是利用稳定同位素组成在地层中的变化特征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确定地层的相对时代,并探讨地质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7、烃源岩:具备了生烃条件,已经生成并能排出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
又称生油气岩、生油气母岩。
8、克拉克值:每一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所占的平均比值。
9、同位素丰度:元素中某种同位素的含量。
指 某(稳定)同位素 占所属元素 的含量百分比。
同位素丰度是指某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在自然界或某种物质中所占的百分含量。
10、同位素△值的表示:样品中某元素的同位素比值(R 样)相对于标准样品的同位素比值(R 标)的千分偏差,称为δ值。
写成表达式即:二 简答题1、 如何判断沉积物的沉积环境?①古盐度(a.硼法→相当硼 b.元素比值法 c 磷酸法)②氧化还原条件的判断(a.铁矿物的组合 b.Fe 2+/Fe 3+比值 c.Kfe 系数 d.Cu/Zn Cu+Mo/Zn)③离岸距离的标志(a.元素组合 b 元素比值)④构造背景的判别(a 判别函数分析b.Sio 2/Al 2O 3分析 c 根据氧化物的比值判别构造背景 d 根据砂岩的平均化学成分 e 根据稀土元素含量的比值)⑤判别硅质岩的成因(a Al-Fe 元素分区 b 氧化物散点图)2 、如何通过稳定同位素来判断海平面升降?①δC 13 、δO 18 与海平面呈负相关关系,即δC13 、δO18含量增大,全球海平面就降低,反之升高②δS 34与海平面呈正相关关系,即δS34含量增大,全球海平面也随之升高,反之降低3 、影响沉积岩元素分布的因素有哪些?①母岩的成分与风化强度。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20分):1、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p56):解: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征,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2、戈尔德施密特元素地球化学分类:(p83)解:①亲石元素:与氧亲和力强,易溶于硅酸盐熔体,主要集中在岩石圈。
②亲铜元素:与硫的亲和力强,易熔于硫化铁熔体,主要集中在硫化物-氧化物过度圈。
③亲铁元素:易熔于铁,主要集中在铁-镍核。
④亲气元素:具有挥发性或倾向形成易挥发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大气圈。
⑤亲生物元素:主要集中在生物圈。
3、相律(戈尔德施密特相律) (p145)解:相律是反映体系内自由度与组分数和相数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戈尔德施密特相律:F ≥2,Φ≤ K,F是自由度,F是自由度,Φ是独立组分数。
4、微量元素(p182)解:通常将自然体系中含量低于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以低浓度(活度)为主要特征(相对含量单位常为10-6和10-9);它们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而被容纳在由其他组分所形成的矿物固溶体、熔体或流体相中。
5、镧系收缩(p192)解:REE的配位数和离子半径之间存在相关性,即离子半径愈大,它们占据配位数愈大的位置,反之亦然。
REE的原子容积显示出逐渐和稳定地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的趋势。
这种原子容积的减小在化学上称之为“镧系收缩”。
二、简答题(28分)1、什么是元素克拉克值?(4分)试从找矿和地质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两个方面讨论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6分)。
解: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系(通常为地壳)中的相对平均含量就是元素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
元素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意义:①元素克拉克值可用于判断元素在地壳中富集成矿的能力。
元素在矿床中的最低可采品位与克拉克值的比值,称为其浓集系数。
浓集系数低的较容易富集成矿(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元素集中能力强)。
②现代人体的化学成分是人类长期在自然环境中吸收交换元素并不断进化遗传、变异的结果。
(完整word版)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球类陨石:主要由基质、球粒、金属和一些特殊矿物集合体等组成。
碳质球类陨石是球粒陨石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含有碳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并且主要由含水硅酸盐组成。
CI型陨石为什么能够作为太阳系元素丰度标准?I型碳质球类陨石中难挥发元素的丰度与太阳一致,且未经受热变质作用影响、形成于远离太阳的较低温区域,是最原始的太阳星云凝聚物资。
因而,它能保持着太阳星云中非挥发元素的初始丰度。
第二章复习题1、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主要指阳离子在自然体系中趋向同某种阴离子化合的倾向。
又可指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2、戈尔德斯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1)、亲石元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8电子(S2P6)惰性气体型的稳定结构,与氧容易成键,主要集中于硅酸盐相。
2)、亲铜元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18铜型结构(s2p6d10)在自然界中容易与硫形成化合物,这些元素在分配时,主要分配在硫化物相中。
3)、亲铁元素:离子最外层电子层具有8-18过渡型结构,这种元素同氧、硫的化合能力较差,倾向于形成自然元素,因此,这类元素倾向分配在金属相中4)、亲气元素: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原子半径大,具有挥发性或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大气圈中。
5)、亲生物元素:这类元素主要富集在生物圈中。
3、类质同像的概念类质同像概念: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或分子)所占据而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格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相近,这种现象称类质同像。
5、影响元素类质同像的物理化学条件1)、组份浓度---“补偿类质同像”一种熔体或溶液中如果缺乏某种组份,当从中晶出包含此种组份的矿物时,熔体或溶液中性质与之相似的其他元素就可以类质同像代换的方式加以补充。
2)氧化还原电位.7、电负性;1衡量中性原子得失电子的难以程度2电负性(X)=I(电力能)+E(电子亲和能)3同一周期元素由左到右X值增大,酸碱度与之一致4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是元素酸碱性分界线5提供自然反应系中的酸碱度的标准6反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征7决定元素在结合规律中的亲和性与酸碱性8、研究元素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1)、确定了元素的共生组合。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自然界(范围)中元素及其同位素(对象)的化学运动(具体问题),并以此来恢复各种地质体和天体的形成历史(目的)具体内容a.自然界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composition)与分布(distribution)b.元素的共生组合规律和赋存形式c.地质运动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和循环d.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e.地球化学的技术方法研究f. 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地球化学的基本工作方法:A.总体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类比”和“反序”的研究方法B.野外工作方法:特别是采样要求:代表性、系统性、统计性一、太阳系的组成和元素丰度(一)了解太阳系组成的研究方法自然体系(地球化学体系):概念:通常将所要研究的对象总体看做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
特点:一定空间范围、一定物化条件下特定物化状态、时间连续性陨石:落到地球上的行星物体碎块,即从行星际空间穿越大气层到达地表的星体(流星体)残骸. 陨石来源:主要来自小行星带:小行星碎块和崩解的彗星残核,少量来自其它天体陨石分类(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三大类,石陨石再分为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C1型碳质球粒陨石可用来估计太阳系中非挥发性元素的丰度研究陨石的意义:陨石是目前最易获取和数量最大的地外物质,可用于研究太阳系的物质组成、起源与演化;探索有机质和生命起源;作为地球成分研究的对比标准;研究及防止天体撞击等自然灾害太阳系元素丰度的规律(1)Z(原子序数)<45的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丰度呈指数降低,Z>45的元素丰度相近。
(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丰度大大高于相邻的奇数元素。
(3)H,He为丰度最高的元素。
(4)Li,Be,B 丰度异常低,为强亏损元素。
(5)O和Fe为过剩元素。
(6)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素或同位素具较高丰度地球元素丰度估算方法:(1)陨石类比法(2)地球模型-陨石类比法(3) 地球物理类比法地球元素丰度及其规律:① Fe+O+Si+Mg ≧ 90%;②含量大于1%的元素:Ni,Ca,Al,S;③含量介于0.01%--1%的元素Na,K,Cr,Co,P,Mn,Ti。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讲解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绪论1.地球化学:地球化学研究地壳(尽可能整个地球)中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分配、共生组合associations、集中分散enrichment-dispersion及迁移循徊migration cycles规律、运动形式forms of movement和全部运动历史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minerals、rocks、atomsphere、water bodies、crust、mantle、core)太阳系3.研究内容:①元素的分布、分配②元素集中、分散、共生组合、迁移规律----核心:元素的化学作用和变化。
4.学科特点(1)对象:地球、地壳等及地质作用---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以认识自然作用。
(2)以化学等为基础,着重于化学作用。
矿物岩石学:由结构构造了解成因构造地质学:由物理运动了解过程古生物学:由形态获得信息(3)理论性与应用性理论性:从化学角度查明过程、原因应用性:生态环境及治理、农业。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5.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I.野外工作方法(1).现场宏观观察:①地质现象的时空结构②查明区内各种地质体的岩石-矿物组成及相关作用关系③由此提供有关地球化学作用的空间展布、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2)地球化学取样:①代表性②系统性(空间、时间、成因)③统计性.II.室内研究方法(1)精确灵敏的测试方法(2)研究元素的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3)作用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e.g.pH、Eh、ƒo2、salinity、concentration、ionization strength)(4)自然作用的时间参数(5)实验室模拟自然过程(6)多元统计计算和建立数学模型6.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经验性→理论化定性→定量单学科研究→多学科结合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使其参与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元素的丰度1.太阳系元素组成的研究方法直接采样分析(地壳岩石、陨石等)光谱分析(太阳)由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成分的对应关系推算(行星)利用飞行器观察、直接测定或取样分析测定气体星云或星际间物质分析研究宇宙射线2.陨石:落到地球上的行星物体碎块,即从行星际空间穿越大气层到达地表的星体残骸3. 陨石的分类4.陨石的化学成分(1)铁陨石:主要由金属Ni-Fe(98%)和少量其它矿物如磷铁镍古矿[(Fe,Ni,Co)3P]、陨硫铁(FeS)、镍碳铁矿(Fe3C)和石墨等组成。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第⼀部分:选择题1.硫同位素分馏的主要⽅式是()和()。
A.物理分馏;化学分馏B.化学分馏;⽣物分馏C.物理分馏;⽣物分馏2.A.E.Ringwood电负性法则适合于()A.所有状态B.离⼦键化合物C.共价键化合物3.地球化学亲和性可⽤于研究()元素的结合规律。
A.常量元素B.微量元素C.所有元素4.V.MGoldschmidt类质同象法则适⽤于研究()化合物的类质同象规律A.硫化物B.离⼦键化合物C.所有5.克拉克值是由()提议命名的A.ClarkB.FersmanC.V.M.Goldschidt6.⽅铅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代表()A.现阶段体系的铅同位素组成B.形成时体系的铅同位素组成C.下地壳的铅同位素组成7.C14可以测定活树的年龄A.不对B.对C.有时可以8.确定地质体元素丰度的关键是:()、样品分析精度、样品统计性A.样品多少B.样品代表性C.样品是否新鲜9.络离⼦的稳定性与其不稳定常数(K不)有关,(K不)越⼤()A. 稳定性⼤,迁移能⼒强B.稳定性,迁移能⼒⼤C.络离⼦越不稳定,迁移能⼒⼩10.活度积原理可以解释()元素的迁移与沉淀A.难溶元素B.易溶元素C.所有元素11.元素迁移表现为()A.含量变化B.含量变化、空间位移和存在形式变化12.LREE是指()/doc/94db84ce0242a8956aece42b.html -Eu /doc/94db84ce0242a8956aece42b.html -Sm /doc/94db84ce0242a8956aece42b.html -Dd13.总分配系数d=Σwi*Kdi,Wi为()A.矿物数B.矿物中元素的分配系数C.每种矿物在集合体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数14.测定流体包裹体中流体的氧同位素组成应选择()矿物进⾏测定A.氧化物B.硫化物C.硅酸盐15.假等时线是指()A.分⼦误差所致B.⼦核太少所致C.复杂因素综合所致答案:BBBBB—BABCA—BACBC⼀、名词解释:1.浓度克拉克值2.类质同象3.曾⽥章正-科⾥尔模式(Aasuda-Coryell)⼆、问答题1.陨⽯的研究意义2.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法论3.地球的化学组成特征第⼀部分:选择题1.胶体带电,其能吸附()共同迁移,带正电的胶体与带()的胶体共同稳定迁移。
地球化学复习资料
1.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1)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2)地球化学是地质学、化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3)地球化学既是地球科学中研究物质组成的主干学科,又是地球科学中研究物质运动形式的学科;地球化学既需要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作基础,又能揭示地质作用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使地球科学由定性向定量化发展4)地球化学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仍不断与相关学科结合产生新的分支学科5)地球化学作为地球科学的支柱学科,既肩负着解决当代地球科学面临的基本理论问题—天体、地球、生命、人类和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的重大使命,又有责任为人类社会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2.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元素及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2)元素的共生组合及赋存形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4)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5)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
3.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见微而知著,即通过观察原子之微,以求认识地球和地质过程之著。
研究方法:一)野外阶段: 1)宏观地质调研。
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制定计划2)运用地球化学思维观察认识地质现象3)采集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样品二)室内阶段:1)“量”的研究,应用精密灵敏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取得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分配量。
元素量的研究是地球化学的基础和起点,为此,对分析方法的研究的要求: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高灵敏度;第三是快速、成本低2)“质”的研究,即元素的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鉴定和研究3)地球化学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4)归纳、讨论:针对目标和任务进行归纳、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讨论。
4.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地球化学与与研究地球物质成分的矿物、岩石、矿床学和化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地球化学是研究元素在地球、地壳中演化活动的整个历史,而矿物、岩石、矿床等学科仅研究元素全部活动历中的某个阶段2)地球化学是在自然界,又具有空间上条件的不均一性,时间上单向演化和阶段性,体系的多组分,多变度及总体的开放性3)地球化学研究不能脱离基础地质工作,它的一般工作程序仍然是在研究任务的指导下采用先野外,后室内的工作顺序,并注意从对地质体的观察来提取化学作用信息,建立地球化学研究构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
浓度克拉克值:是元素在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其克拉克值之比,反映元素在地质体中的浓集程度。
浓集系数:元素在矿床中的最低可采品位与克拉克值的比值。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征,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类质同像:某些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随机的被介质中其他质点所占据,结果只引起了晶格常数的微小变化,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这一现象叫“类质同像”。
亲氧性元素:只能与氧形成高度离子键的元素称为亲氧性元素。
亲硫性元素:只能与硫形成高度共价键的元素称为亲硫性元素。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元素发生结合状态变化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时,称元素发生了地球化学迁移。
地球化学障:在元素迁移途中,如果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介质中原来稳定迁移的元素其迁移能力下降,元素因形成大量化合物而沉淀,则这些引起元素沉淀的条件或因素就称为地球化学障。
氧化障:大部分元素再以氢氧化物形式存在时,低价易迁移,当环境突然转变为氧化环境时,元素迁移能力急剧降低,环境突然转变处就构成氧化障。
还原障:当元素呈酸根或络合物形式存在时,易高价迁移,当环境突然转变为还原环境时,元素迁移能力急剧降低,环境突然转变出就构成还原障。
简单分配系数KD: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微量元素在两相平衡分配时其浓度比为一常数(KD ),KD成为分配系数。
总分配系数D:用于研究微量元素在矿物集合体及与之平衡的溶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常用岩石中所有矿物的分配系数与岩石中各矿物含量乘积之和表达,称为总分配系数。
相容元素: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那些容易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进入固相的微量元素,称为相容元素。
不相容元素:在岩浆结晶作用过程中,那些不容易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进入固相的微量元素,称为不相容元素。
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Cs、Sr、Ba等,它们的离子半径大、离子电荷低、离子电位π<3,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活泼,地球化学活动性强。
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P、Th、HREE等,它们的离子半径小离子电荷高、离子电位π>3,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为非活动性元素。
分馏系数: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时,共存相间同位素相对丰度比值为一常数,称分馏系数。
稳定同位素:凡原子能稳定存在的时间大于1017a的就称为稳定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凡原子稳定存在的时间小于1017a的就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2.太阳系元素丰度规律。
(1)原子序数较低的范围内,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
而在原子序数较大的范围内(Z>45)各元素丰度值相近。
(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丰度。
具有偶数质子数或偶数中子数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质子数或奇数中子数的核素丰度。
这一规律称为奥多—哈根斯法则,亦即奇偶规律。
(3)H和He是丰度最高的两种元素。
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
(4)与He相邻近的Li、Be和B具有很低的丰度,属于强亏损的元素。
(5)在元素丰度曲线上的O和Fe呈现明显的峰,它们是过剩元素。
(6)质量数为4的倍数(即α粒子质量的倍数)的核素式同位素具有较高的丰度。
此外,还有人指出原子序数式中子数为“幻数”(2,8,20,50,82和126等)的核素或同位素丰度最大。
3.3.地壳元素丰度(克拉克值)及其研究的地球化学意义。
(1)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包括:①元素的克拉克值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元素参加许多化学过程的浓度,从而支配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如:地球元素丰度高的K,Na,在天然水中高浓度。
在某次特殊环境中,发生过饱和作用而形成各种独立矿体,而Rd和Cs克拉克值低,使得它们一般难以达到饱和程度,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矿体。
②限定自然界的矿物种类及种属,例如:在实验室中可以给定元素的任意浓度,但在地壳体系中,元素的浓度受元素克拉克值的限制,导致自然界的化合物数目比人造化合物的数目少得多。
③限定了自然体系状态,例如:酸碱度Ph值在自然界的变化范围比在实验室要窄很多,氧化还原电位也是如此。
④对元素亲氧性和亲硫性的限定,例如在实验中,化合物组成的剂量可以任意调配。
在自然条件下,情况不同,在地壳中,O丰度高,S丰度低,Ca元素是显亲氧性。
在地幔中,陨石缺富S环境,Ca元素与S结合形成CaS(褐硫钙石)。
(2)可作用微量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①可以阐明地球化学等特征提供标准,例如:东秦岭是一个富M含Cu的地球化学省。
Mo元素区域丰度比地壳克拉克值提高2~3倍,而Cu元素则低于克拉克值,这样的区域地球化学背景有利于Mo形成。
②指示特征的地球化学过程,例如;Th/U<2,则可以认为本区存在铀矿化,Th/U>8-10,则可以认为本区存在钍矿化。
③浓度克拉克值和浓集系数,若浓度克拉克值>1,意味该元素在地质体中集中了;<1意味着该元素在地质体中分散了,浓集系数反映了元素在该地壳中倾向于集中的能力。
④地壳丰度对地壳能源的限制,地壳的能源有两个主要来源。
一个是太阳能,另一个是放射性衰变能。
放射性衰变能是由放射性元素的类型和数量所决定。
4.4.区域元素研究方法及意义。
区域元素丰度研究思路:(1)区域范围的确定—靶区的选择。
根据工作任务和区域特征来选择工作范围(2)研究元素空间上分布规律,采集不同时代和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测试,按各岩石在区域中所占比例求元素丰度。
(3)研究元素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4)研究元素的分布特征的原因。
区域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1)它是决定地壳体系的物源、物理化学特征的重要数据。
(2)为研究各类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分析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及区域成矿规律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3)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为工业、农业、畜牧业,医疗保健等事业提供重要信息。
第二章元素的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2戈尔德施密特得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戈尔德施密特根据元素的性质及其在各个地球层内的分配之间的关系,将元素可分为5个地球化学组①亲石元素:离子最外层具有2个或8个电子,与氧容易形成离子键。
呈惰性气体性稳定结构,主要集中与硅酸盐相。
②亲铜元素:离子最外层具有18个电子铜型结构,与S、Se、Te亲和性强,多形成硫化物和复杂硫化物。
③离子最外层具有8-18个电子的过渡型结构,与O及S的亲和能力较好,主要分配在金属相中。
④亲气元素: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原子半径大,主要呈现原子或分子状态集中在地球大气圈中。
⑤亲生物元素:主要是C、N、H、O、P、B等,多富集在生物圈中。
3类质同像基本规律(1)戈尔德施密特类质同象法则:①隐蔽法则:有相近的半径和相同的电荷,则它们因丰度的比例来决定自身行为。
丰度高的主量元素形成独立矿物,丰度低的微量元素进入矿物晶格,为主量元素所隐蔽。
②优先法则:两种离子电价相同,半径不同,半径小的离子集中于较早的矿物中。
半径较大的离子在晚期中富集。
③捕获允许法则:两个离子半径相近,电价不同,较高价的离子优先进入较早期结晶的矿物晶体中,称“捕获”;低价离子被“允许”进入晚期矿物。
(2)林伍德法则:对于两个价数和离子半径相似的阳离子,具有较低电负性者将优先被结合。
4.为什么碱性岩浆中Be丰度高不能形成独立矿物,酸性花岗岩体重Be丰度低,在酸性花岗岩中的伟晶岩脉中形成绿柱石?Be2+的相对电负性为1.5,离子电位π=5.71属两性元素;Be2+的半径为0.035nm;从Be的化学和晶体化学性质推测,在硅酸盐熔体中,Be2+可以与Si4+类质同像,类质同像方式为[BeO4]6-→[SiO4]4-。
实现这一置换需具备两个条件:①介质呈碱性,因为只有在碱性条件下Be2+才能以酸根的形式存在;②体系中有可以参与置换的高价阳离子,以补偿因[BeO4]6-置换[SiO4]4-时造成的电价失衡。
在碱性岩浆中,熔体成分的特征是富Na、K和贫Si,Be2+呈[BeO4]6-,同时岩浆中具有较丰富的高价阳离子,如Ti4+、Zr4+、REE3+等,因此碱性岩浆能满足Be对Si的类质同像置换条件。
实际的置换方式如下:在长石中:[BeO4]6- +REE3+→[SiO4]4-+(Na,K)+;在辉石中:[BeO4]6- + Ti4+→[SiO4]4- +Mg2+。
故在碱性岩岩浆中Be由于大量进入造岩矿物而导致其在结晶岩石中仍然分散,虽然碱性岩中Be 浓度较高,但由于结晶过程不利于Be在残余岩浆中富集因而也不能在晚期成矿。
在酸性岩浆中,富Si的环境使介质呈酸性,Be以Be2+的形式存在,不具备与[SiO4]4-类质同像的条件,Be不进入造岩矿物晶格,有可能在残余熔浆中富集,并在富含挥发分的花岗伟晶作用阶段成矿。
以上分析说明,Be在岩浆演化过程的矿化除元素在体系中的含量因素外,还受岩浆中SiO2含量的制约。
第三章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2.简述盐效应与同离子效应的区别?盐效应适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含盐度对化合物的溶解度会产生影响,表现为随溶液中易溶电解质浓度的增大将导致其他难容化合物的溶解度增大。
同离子效应适当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物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就会降低。
同离子效应因实质受活度积原理的制约,是活度积原理特定条件下的表现。
盐效应与平衡移动无关。
3.K不稳定常数及其意义。
K不稳定常数是络合物的平衡常数,也成络合物离解常数,表示络合物稳定性的大小。
K不稳定常数越大,表示配离子越不稳定,越易离解,以配离子形成搬运的距离越近;配离子越稳定,搬运距离越远。
4.简述相率及其应用。
相率是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体系中相,组分和变量间的关系。
当主体系处于平衡态时,体系内的相数服从相率。
吉布斯相律:F=K- +2 哥(F为自由度,K为组分德斯密特相率F>2,Φ≤K独立。
柯尔任斯基相率Φ≤K惰数,Φ为相数,K为惰性组分数)。
相率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推测某种岩石、惰矿物是否达到平衡;二是利用相率绘制和揭示地球化学相图。
5.举例说明:Eh,Ph对元素迁移的影响?A。
Eh对元素迁移的影响:a.确定变价元素的价态:当Eh>Eθ,存在高价态;当Eh<Eθ,存在低价态;影响迁移能力。
b.Eh 值主要对于像Fe、Mn等变价元素化合物的溶解度有很大影响,而对于非变价元素,如Al、Si等的沉淀和溶解的影响则较小;Fe、Mn为变价元素,在氧化条件下,形成高价化合物、FeO3、MnO2等的溶解度比低价矿物的溶解度小数百倍以至数千倍,所以高价铁、锰的化合物要难搬运得多。
B.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a.Ph值影响氢氧化合物是否自溶液中的沉淀,导致不同元素的氢氧化物在水介质中的迁移能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