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教案苏教版必修4
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复习精品教案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复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本章的知识的复习、总结,使学生对本章形成一个知识框架网络.2. 能灵活运用公式进行求值、证明恒等式.教学重点:运用公式求值、证明恒等式.教学难点:证明恒等式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复习(略)二、作业讲评《习案》作业三十五中的第5、6题.三、已知三角函数值求三角函数值.)cos(31sin sin 21cos cos .1的值求,,已知βαβαβα-=+=+.2cos 2sin 2353cos )1(.22的值求,,已知⎪⎭⎫ ⎝⎛-<<-=θθπθπθ .sin 512cos 2sin )2(的值求,已知ααα=- .2sin 95cos sin )3(44的值求,已知θθθ=+ .cos sin 932cos )4(44的值求,已知θθθ+=.tan tan 53)cos(51)cos(.3的值,求,已知βαβαβα⋅=-=+.tan 1sin 22sin 471217534cos .42的值,求,已知x x x x x -+<<=⎪⎭⎫ ⎝⎛+πππ.40tan 20tan 120tan 40tan 20tan .5oo oo o 的值求⋅++ 四、证明恒等式.cos 832cos 44cos .14ααα=++证明:.21tan 212sin cos 22sin 1.22+=++αααα证明: .2cos 2cos 4sin cos sin sin 2cos sin .3222βαβθθαθθ==⋅=+求证:,,已知五、课堂小结1. 给值求角时,先要求所求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值,需结合角的范围确定角的符号;2. 证明三角恒等式时,要灵活地运用公式.六、课后作业教材P .146第8题第(3)、(4)问; P .146第1、2、3题; P .146第4题第(1)、(2)、(3)问; P .147第3题;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复习(二)教学目标:1.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建立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作业讲评《习案》作业P .196的第5、6题.二、例题分析,求证:,已知31)sin(21)sin(.1=-=+βαβα ;βαβαsin cos 5cos sin )1(= .tan 5tan )2(βα=.tan ).,0(51cos sin .2的值求,已知βπβββ∈=+.32tan 2tan 322.3说明理由的度数;若不存在,请、求出同时成立?若存在,,使,、是否存在锐角βαβαπβαβα-==+4. 已知直线l 1∥l 2,A 是l 1,l 2之间的一定点,并且A 点到l 1,l 2的距离分别为h 1,h 2 . B 是直线l 2上一动点,作AC ⊥AB ,且使AC 与直线l 1交于点C ,求△ABC 面积的最小值.5.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P ,Q 分别为边AB ,DA 上的点.当△ABC 的周长为2时, 求∠PCQ 的大小.三、课堂小结本节主要讲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最值问题、存在性问题.四、课后作业《习案》作业三十六.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复习(三)教学目标:1.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建立函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作业讲评《习案》P .192的第3题。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3章 三角恒等变换 全章复习讲义(含答案解析)
【变式1】化简:
(1) ;(2) ; (3)
【答案】(1)4(2)4(3)
【解析】
(1)原式= ;
(2)原式= ;
(3)原式=
= .
【变式2】若 ,且 ,则 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 , ,得 ,
.
例7.已知 , ,求 的值.
【思路点拨】先分析所求式 ,分子、分母均为已知条件中和差角的展开式的项.
【典型例题】
类型一:正用公式
例1.已知: ,求 的值.
【思路点拨】因为不知道角 所在的象限,所以要对 分别讨论求 的值.
【解析】由已知可求得 .
当 在第一象限而 在第二象限时,
.
当 在第一象限而 在第三象限时,
.
当 在第二象限而 在第二象限时,
.
当 在第二象限而 在第三象限时,
.
【总结升华】分类的原则是:(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要逐级进行.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解析】(1)
因 ,所以函数 的值域为
(2)因 在每个闭区间 上为增函数,故 在每个闭区间 上为增函数.
依题意知 对某个 成立,此时必有 ,于是
,解得 ,故 的最大值为 .
【变式2】已知向量 ,函数 的最大值为6.
(Ⅰ)求 ;
(Ⅱ)将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再将所得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的图象.求 在 上的值域.
【解析】法一: ,两边平方可得
是第二象限角,因此 ,
所以
法二:单位圆中函数线+估算,因为 是第二象限的角,又
【精品】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3几个三角恒等式教案苏教版必修4
3.3 几个三角恒等式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主要内容为利用已有的公式进行推导发现.本节的编写意图与特色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创造,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三角恒等变换所涉及的问题各种各样,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希望能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巧,提高对三角变换的理性认识.科学发现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深入细致的观察.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索发现过程,教科书从三角函数运算的角度提出了研究课题.这是从数学知识体系的内部发展需要提出问题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提出问题可以更好地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推理论证和逻辑思维在数学发现活动中的作用.从运算的角度提出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变换也是一种运算,丰富对运算的认识,从而把对三角变换的研究纳入整体的数学体系之中.类比对数运算,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易推出积化和差公式.在推导出了公式sin α+sin β=2sin α+β2cos α-β2以后,可以让学生推导其余的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公式.本节后面的练习中之所以用证明的形式给出这个问题,只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正确完整的结论.和差化积、积化和差、万能代换以及半角公式都不要求记忆和运用,要注意不应该加大三角变换的难度,不要在三角变换中“深挖洞”.高考在该部分内容上的难度一降再降几乎不涉及了.三维目标1.通过类比推导出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及万能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体会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的应用.2.通过和差化积公式和积化和差公式的推导,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和发现过程,激发学生数学发现的欲望和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复习导入)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并运用这些公式解决了一些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以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问题,在我们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形如sin α+sin β,sin α-sin β,cos α+cos β,cos α-cos β的形式,那么,我们能否运用角α、β的有关三角函数值表示它们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思路2.(类比导入)我们知道log a m +log a n =log a (mn),那么sin α+sin β等于什么呢? 推进新课新知探究和差化积公式的推导、万能公式的应用.在引入对数概念以后,我们还研究了它的运算,并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如log a m +log a n =log a (mn).同样,在定义了三角函数以后,我们也应该考虑它的运算,如 sin α+sin β=? 观察和角公式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容易得到sin(α+β)+sin(α-β)=2sin αcos β.① 由此,有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①的左边已经是两个正弦的和,因此,只要进行简单的变形,就可以回答sin α+sin β=?这个问题了.令α+β=θ,α-β=φ,代入①得 sin θ+sin φ=2sin θ+φ2cos θ-φ2,从而有sin α+sin β=2sin α+β2cos α-β2.②为了更好地发挥本例的训练功能,把两个三角式结构形式上的不同点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公式包含sin αcos β呢?想到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从方程角度看这个等式,sin αcos β,cos αsin β分别看成两个未知数.二元方程要求得确定解,必须有两个方程,这就促使学生考虑还有没有其他包含sin αcos β的公式,列出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后,解相应地以sin αcos β,cos αsin β为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容易得到所需要的结果.得到以和的形式表示的积的形式后,解决它的反问题,即用积的形式表示和的形式,在思路和方法上都与前者没有什么区别.只需做个变换,令α+β=θ,α-β=φ,则α=θ+φ2,β=θ-φ2,代入①式即得②式.证明:(1)因为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将以上两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 sin(α+β)+sin(α-β)=2sin αcos β, 即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2)由(1)可得sin(α+β)+sin(α-β)=2sin αcos β.① 设α+β=θ,α-β=φ,那么α=θ+φ2,β=θ-φ2.把α、β的值代入①,即得sin θ+sin φ=2sin θ+φ2cos θ-φ2.类似的还能得到sin α-sin β=2cos α+β2sin α-β2,cos α+cos β=2cos α+β2cos α-β2,cos α-cos β=-2sin α+β2sin α-β2.以上四个公式我们称其为和差化积公式.教师给学生适时引导,指出这两个方程所用到的数学思想,可以总结出在本例的证明过程中,用到了换元的思想,如把α+β看作θ,α-β看作φ,从而把包含α,β的三角函数式变换成θ,φ的三角函数式.另外,把sin αcos β看作x ,cos αsin β看作y ,把等式看作x ,y 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得x ,这就是方程思想的体现.利用前面所学的三角函数公式还能推出很多有用的恒等式,我们先来探究一个具体问题.设tan α2=t.(1)求证:sin α=2t 1+t 2,cos α=1-t 21+t 2,tan α=2t1-t 2;①(2)当t =2时,利用以上结果求3cos 2α2-2sin α+sin 2α2的值. (1)证明:由二倍角公式,得sin α=2sin α2cos α2=2sin α2cos α2cos 2α2+sin 2α2=2tanα21+tan2α2=2t1+t 2,tan α=2tanα21-tan2α2=2t1-t 2.再由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得 cos α=sin αtan α=2t 1+t 22t 1-t 2=1-t21+t2.(2)解:3cos2α2-2sin α+sin 2α2=2cos 2α2+1-2sin α=2+cos α-2sin α =2+1-t 21+t 2-4t1+t 2=3+t 2-4t 1+t =-15. 公式①称为万能代换公式,利用万能代换公式,可以用tan α2的有理式统一表示α角的任何三角函数值.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万能代换公式.图1应用示例思路1例1已知sinx -cosx =12,求sin 3x -cos 3x 的值.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立方差公式进行对公式变换化简,然后再求解.由于(a -b)3=a 3-3a 2b +3ab 2-b 3=a 3-b 3-3ab(a -b),∴a 3-b 3=(a -b)3+3ab(a -b).解完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深挖本例的思想方法,由于sinxcosx 与sinx±cosx 之间的转化,提升学生的运算、化简能力及整体代换思想.本题也可直接应用上述公式求解,即sin 3x -cos 3x =(sinx -cosx)3+3sinxcosx(sinx -cosx)=1116.此方法往往适用于sin 3x±cos 3x 的化简问题.解:由sinx -cosx =12,得(sinx -cosx)2=14,即1-2sinxcosx =14,∴sinxcosx=38.∴sin 3x -cos 3x =(sinx -cosx)(sin 2x +sinxcosx +cos 2x) =12(1+38)=1116.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公式的变形、化简、求值,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和化简的方法.例2已知cos A cos 2B +sin A sin 2B =1,求证:cos B cos 2A +sin Bsin 2A=1.活动:此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由于所给的条件等式与所要证明的等式形式一致,只是将A 、B 的位置互换了,因此应从所给的条件等式入手,而条件等式中含有A 、B 角的正、余弦,可利用平方关系来减少函数的种类.从结构上看,已知条件是a 2+b 2=1的形式,可利用三角代换.证法一:∵cos 4A cos 2B +sin 4A sin 2B =1,∴cos 4Asin 2B +sin 4Acos 2B =sin 2Bcos 2B.∴cos 4A(1-cos 2B)+sin 4Acos 2B =(1-cos 2B)cos 2B , 即cos 4A -cos 2B(cos 4A -sin 4A)=cos 2B -cos 4B. ∴cos 4A -2cos 2Acos 2B +cos 4B =0.∴(cos 2A -cos 2B)2=0.∴cos 2A =cos 2B.∴sin 2A =sin 2B. ∴cos 4B cos 2A +sin 4B sin 2A =cos 2B +sin 2B =1. 证法二:令cos 2A cosB =cos α,sin 2AsinB =sin α,则cos 2A =cosBcos α,sin 2A =sinBsin α.两式相加得1=cosBcos α+sinBsin α,即cos(B -α)=1.∴B-α=2k π(k∈Z ),即B =2k π+α(k∈Z ).∴cos α=cosB ,sin α=sinB. ∴cos 2A =cosBcos α=cos 2B ,sin 2A =sinBsin α=sin 2B. ∴cos 4B cos 2A +sin 4B sin 2A =cos 4B cos 2B +sin 4B sin 2B=cos 2B +sin 2B =1. 点评: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本例从角与函数的种类两方面观察,利用平方关系进行了合理消元.思路2例题 证明1+sinx cosx =tan(π4+x2).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可从三个角度进行推导:①左边→右边;②右边→左边;③左边→中间条件←右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试着多角度的化简推导.注意式子左边包含的角为x ,三角函数的种类为正弦,余弦,右边是半角x2,三角函数的种类为正切.证法一:从右边入手,切化弦,得 tan(π4+x 2)=π4+x 2π4+x 2=sin π4cos x 2+cos π4sin x 2cos π4cos x 2-sin π4sin x 2=cos x 2+sinx 2cos x 2-sinx 2,由左右两边的角之间的关系,想到分子分母同乘以cos x 2+sin x2,得x 2+sin x 22x 2+sin x 2x 2-sin x 2=1+sinxcosx. 证法二:从左边入手,分子分母运用二倍角公式的变形,降倍升幂,得 1+sinxcosx=x 2+sin x 22x 2+sin x 2x 2-sin x 2=cos x 2+sin x 2cos x 2-sin x 2.由两边三角函数的种类差异,想到弦化切,即分子分母同除以cos x2,得1+tan x 21-tan x 2=tan π4+tanx 21-tan π4tanx 2=tan(π4+x 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角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恒等式的证明所要注意的步骤与方法.变式训练求证:1+sin4θ-cos4θ2tan θ=1+sin4θ+cos4θ1-tan 2θ. 分析: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发现原式等价于1+sin4θ-cos4θ1+sin4θ+cos4θ=2tan θ1-tan 2θ,此式右边就是tan2θ. 证明:原等式等价于1+sin4θ-cos4θ1+sin4θ+cos4θ=tan2θ.而上式左边=sin4θ+-cos4θsin4θ++cos4θ=2sin2θcos2θ+2sin 22θ2sin2θcos2θ+2cos 22θ=2sin2θθ+sin2θ2cos2θ2θ+cos2θ=tan2θ=右边.∴上式成立,即原等式得证.知能训练1.若sin α=513,α在第二象限,则tan α2的值为( )A .5B .-5 C.15 D .-152.设5π<θ<6π,cos θ2=a ,则sin θ4等于( )A.1+a2B.1-a2 C .-1+a2D .-1-a23.已知sin θ=-35,3π<θ<7π2,则tan θ2=__________.答案:1.A 2.D 3.-3课堂小结1.先让学生自己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和、差、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的应用,半角公式、代数式变换与三角变换的区别与联系.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及其推导,三角恒等式与条件等式的证明.2.教师画龙点睛: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公式的使用,换元法,方程思想,等价转化,三角恒等变形的基本手段.作业课本复习题9、10.设计感想1.本节主要学习了怎样推导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对三角式的结构进行分析,根据结构特点选择合适公式,进行公式变形.还要思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并体会其中的一些数学思想,如换元、方程思想,“1”的代换,逆用公式等.2.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三角变换的考查仍以基本公式的应用为主,突出对求值的考查.特别是对平方关系及和角公式的考查应引起重视,其中遇到对符号的判断是经常出问题的地方,同时要注意结合诱导公式的应用.备课资料一、1.一道给值求角类问题错解点击.解决给值求角这类问题时,要注意根据问题给出的三角函数值及角的范围,选择适当的三角函数,确定所求角的恰当范围,利用函数值在此范围内的单调性求出所求角.解答此类问题一定要重视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制约关系,常见的错误为不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角的范围而盲目求值,造成增解.例题:若sin α=55,sin β=1010,α、β均为锐角,求α+β的值. 错解:∵α为锐角, ∴cos α=1-sin 2α=255.又β为锐角,∴cos β=1-sin 2β=31010.∴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22. ∵α,β均为锐角, ∴0°<α+β<180°. ∴α+β=45°或135°.点评:上述解法欠严密,仅由sin(α+β)=22,0°<α+β<180°而得到α+β=45°或135°是正确的.但题设中sin α=55<12,sin β=1010<12,使得0°<α+β<60°,故上述结论是错误的.事实上,由0°<α+β<180°,应选择求cos(α+β)=22(∵余弦函数在此范围内是单调的),易求得cos(α+β)=22,则α+β=45°,因此,解决给值求角这类问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是确定角所在的范围;第二步是求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要尽量使所选择的三角函数在所确定的范围内单调);第三步是得到结论,求得所求角的值.2.如何进行三角恒等变式的证明. 三角恒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师:如何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对三角恒等式进行证明呢? (1)可从一边开始,证得它等于另一边,一般是由繁到简. (2)可用左右归一法,即证明左右两边都等于同一个式子. (3)可采用切割化弦,将其转化为所熟知的正、余弦.(4)可用分析法,即假定结论成立,经推理论证,找到一个显然成立的式子(或已知条件). (5)可用拼凑法,即针对题设与结论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变形,以消除其差异,简言之,即化异求同.(6)可采用比较法,即“左边右边=1”或“左边-右边=0”.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实质是消除等式两边的差异,就是有目的地进行化简,因此,在证明时要注意将上述方法综合起来考虑,要灵活运用公式,消除差异,其思维模式可归纳为三点:(1)发现差异:观察角、函数、运算结构的差异; (2)寻求联系:运用相关公式,找出转化差异的联系; (3)合理转化:选择恰当的公式,实现差异的转化. 二、备用习题1.已知tanx =-3,则sin2x =________,cos2x =________. 2.已知tan α=2,则cos2α等于( ) A .-13 B .±13C .-35D .±353.下列各式化成和差的形式分别是: (1)sin(π3+2x)cos(π3-2x);(2)cos α+β2sin α-β2.4.设α、β≠k π+π2(k∈Z ),且cos2α+sin 2β=0.求证:tan 2α=2tan 2β+1.5.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满足A +C =2B ,且1cosA +1cosC =-2cosB ,试求cosA -C2的值.6.不查表求值: tan6°tan42°tan66°tan78°. 参考答案: 1.-35 -45 2.C3.(1)34+12sin4x ;(2)12(sin α-sin β). 4.证明:∵cos2α+sin 2β=0,∴1-tan 2α1+tan 2α+sin 2βsin 2β+cos 2β=0,即1-tan 2α1+tan 2α+tan 2β1+tan 2β=0. 化简得tan 2α=2tan 2β+1.5.解:由题设条件,知B =60°,A +C =120°, 设A -C2=α,则A =60°+α,C =60°-α. 代入1cosA +1cosC =-2cosB ,可得1+α+1-α=-22,即2cos α-3sin α+2cos α+3sin α=-22,可化为4cos 2α+2cos α-3=0, 解得cos α=22或-324(舍去). ∴co s A -C 2=22.6.解:原式=tan54°tan6°tan66°tan42°tan78°tan54°=-+tan54°=tan18°tan42°tan78°tan54°=-+tan54°=tan54°tan54°=1.。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教案【精美整理版】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教案【精美整理版】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1)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2)第1课时 (2)第2课时 (7)第3课时 (12)复习课1 (18)3.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23)第1课时 (23)第2课时 (28)3.3 几个三角恒等式 (33)复习课2 (38)本站资源汇总[优秀资源,值得收藏] (43)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学习导航】1.本章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等,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2.三角恒等变换位于三角函数与数学变换的结合点上。
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反映了角的相加、相减、二倍角运算引起三角函数值变化的规律,是研究三角函数性质及其应用的一种工具。
学习和应用三角恒等变换,有利于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3、三角恒等变换具有几何和物理的应用背景。
以向量为桥梁将三角恒等变换的算式与直观的几何图形相互沟通和转化,有助于学习和应用三角恒等变换,还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不是各不相关的内容的堆积。
学习要求1. 了解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2. 理解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3. 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推导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作为基本训练,进一步提高运用转化的观点去处理问题的自觉性,体会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换元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数学思想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应用。
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第1课时【学习导航】学习要求1、理解向量法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并能初步运用解决具体问题;2、应用公式)(βα+C ,求三角函数值.3.培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和意识.【自学评价】1.探究βαβαcos cos )cos(+≠+反例:6cos 3cos )63cos(2cos πππππ+≠+=问题:βαβαcos ,cos ),cos(+的关系?解决思路:探讨三角函数问题的最基本的工具是直角坐标系中的单位圆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2.探究:在坐标系中α、β角构造α+β角 3.探究:作单位圆,构造全等三角形4.探究:写出4个点的坐标 )0,1(1P ,)sin ,(cos 2ααP))sin(),(cos(3βαβα++P ,))sin(),(cos(4ββ--P ,5.计算31P P ,42P P 31P P =42P P =6.探究 由31P P =42P P导出公式 []22cos()1sin ()αβαβ+-++[][]22cos()cos sin()sin βαβα=--+--展开并整理得所以可记为 )(βα+C7.探究 特征①熟悉公式的结构和特点;②此公式对任意α、β都适用③公式记号)(βα+C8.探究 cos(α-β)的公式以-β代β得:公式记号)(βα-C【精典范例】例1 计算① cos105︒ ②cos15︒③cos 5πcos 103π-sin 5πsin 103π【解】例2已知sin α=53,cos β=1312求cos(α-β)的值.【解】学习札记例3已知cos(2α-β)=-1411,sin (α-2β)=734,且4π<α<2π,0<β<4π, 求cos(α+β)的值。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教案苏教版必修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整体设计知识网络教学分析三角函数及其三角恒等变换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中学后继内容和高等数学的基础,因而成为高考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变换思想是复习掌握好本章的关键.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不仅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中应用,而且在研究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在后续内容解三角形中也应用广泛.解决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问题,其关键在掌握基本变换思想,运用三角恒等变形的主要途径——变角,变函数,变结构,注意公式的灵活应用.在本章的学习中,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被多次运用,有了化归思想,就可以理解三角恒等式推导和变形的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己回顾在本章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自己绘制本章内容的结构框架图,梳理本章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三角公式是三角变换的基本依据,在三角恒等变换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通过对这些公式的探求,使学生学会预测变换的目标、选择变换的公式、设计变换的途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学完本章后,前一章平面向量更有了用武之地,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重要工具,三角函数又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切实提高三角函数的综合能力是复习好本章的保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结成一个知识板块来复习,并进行三角与向量相融合的综合训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平面向量、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的深刻理解及运用.三维目标1.通过复习全章知识方法,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求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证明较简单的三角恒等式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并结合向量解决一些基本的综合问题.3.通过三角恒等变换体会数学的逻辑性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和代换意识,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联系的.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及其灵活应用.教学难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综合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基础上,我们又一起探究学习了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现在我们一起对本章进行小结与复习,进一步巩固本章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画出本章的知识框图,由此进入复习.思路2.(问题导入)本章学习了几个公式?推导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你是从哪几个基本方面认识三角函数式的特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三角式的变换与代数式的变换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分析三角函数式的特点对提高三角恒等变换的能力有什么帮助?通过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展开全章的复习.推进新课知识巩固让学生回忆本章的学习过程:利用向量推导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进一步探究了积化和差、和差化积、万能公式、半角公式等几个三角恒等式.经历并体验了数学的发现与创造过程,体会了向量与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习了三角变换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我们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本章的公式关系见下表:教师始终注意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用类比、联系、化归的观点来理解这些公式的逻辑关系,认识公式的特点,联想与代数运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三角恒等变换是代数式恒等变换的推广和发展;进行三角恒等变换,除了要熟练运用代数恒等变换的各种方法,还要抓住三角本身的特点,领会和掌握最基本最常见的变换.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变换不仅是三角函数式的结构形式变换,而且还有角的变换,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变换,使学生领悟有关公式在变换中的作用和用法,学会用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指导选择和设计变换思路.并让学生体会到通过三角恒等变换的探究训练,能大大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常见的变换有:(1)公式变换,如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α+β, 1+cos2α=2cos 2α,1-cos2α=2sin 2α等.(2)角的变换,如α=(α+β)-β;2α=(α+β)+(α-β);π4-α=π2-(π4+α);π6+α=π2-(π3-α)等. 还需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式子: 如:sinx±cosx=2sin(x±π4),sinx±3cosx =2sin(x±π3)等. 对于化简,有两种常见的形式,(1)未指明答案的恒等变形,这时应把结果化为最简形式;(2)根据解题需要将三角函数式化为某种特定的形式,例如一角一函数的形式,以便研究它的各种性质.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化简,都要切实注意角度变换、函数变换等各种变换.对于证明,它包括无条件的恒等式和附加条件恒等式的证明.(1)无条件恒等式的证明,需认真分析等式两边三角函数式的特点,角度、函数、结构的差异,一般由繁的一边往简的一边证,逐步消除差异,最后达到统一.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用分析法帮助思考,或分析法和综合法联用.(2)有附加条件的恒等式的证明,关键是恰当地利用附加条件,需认真分析条件式和结论式中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从分析过程中发现条件应怎样利用,证明这类恒等式时,还常常用到消元法和基本量方法.应用示例思路1例1(1)化简tan2Atan(30°-A)+tan2Atan(60°-A)+tan(30°-A)tan(60°-A);(2)已知α为锐角,且tan α=12,求sin2αcos α-sin αsin2αcos2α的值. 活动:本例是一个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问题,属于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三角函数式的值.关键是正确运用三角变换公式及常用思想方法,探索已知式与欲求式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必要时给予适时的点拨引导.但要让学生明白,从高考角度来看,关于三角函数求值问题是个重要题型、命题热点,一直备受高考的青睐.因为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能综合考查考生三角变换、代数变形的基本运算能力和灵活运用公式、合理选用公式、准确选择解题方向的思维能力,且题目的答案可以简单明了.并让学生明了解决这些问题时应在认准目标的前提下,从结构式的特点去分析,以寻找到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运用三角公式.比如在本例的(1)中,首先应想到将倍角化为单角这一基本的转化方法.教师还应点拨学生思考,求三角函数式的值必须明确求值的目标.一般来说,题设中给出的是一个或某几个特定角,即便这些角都不是特殊角,其最终结果也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实数;题设中给出的是某种或几种参变量关系,其结果既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实数,也可能是含参变量的某种代数式.如本例的(2)中,目标是弦且是和差角,而条件是切且是单角.在学生探讨向目标转化的过程中,由于视角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学生会有多种解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对新颖解法给予表扬.解:(1)∵tan(90°-2A)=ta n[(30°-A)+(60°-A)]=-+-1---,∴tan(30°-A)+tan(60°-A)=tan(90°-2A)[1-tan(30°-A)tan(60°-A)]. ∴原式=tan2A[tan(30°-A)+tan(60°-A)]+tan(30°-A)tan(60°-A)=tan2Atan(90°-2A)[1-tan(30°-A)tan(60°-A)]+tan(30°-A)tan(60°-A) =1-ta n(30°-A)tan(60°-A)+tan(30°-A)tan(60°-A)=1.(2)原式=2sin αcos αcos α-sin α2sin αcos αcos2α=sin α2cos 2α-12sin αcos αcos2α=cos2α2cos αcos2α=12cos α.∵tan α=12,又α∈(0,π2),即2sin α=cos α,又由sin 2α+cos 2α=1,∴cos α=25.∴sin2αcos α-sin αsin2αcos2α=54. 点评:本两题主要回顾了和差、二倍角公式的使用,及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题目的一般解法;由于公式本身就是等式,所以从方程观点出发进行变形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变形办法.由此产生逆变公式、整体变换公式等方法的灵活运用,本例的两种解法其实质是一样的.学生解决完后,教师应抓住这最佳时机,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思、领悟解决问题所用到的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例2已知α、β∈(0,π4),且3sin β=sin(2α+β),4tan α2=1-tan 2α2,求α+β的值.活动:本题属于给值求角,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在学生探究中适时给予恰当的点拨:把所求的角用含已知其值的角的式子表示,由所求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但不要忽视对所求角的范围的讨论,即解决“给值求角”问题是由两个关键步骤构成:①把所求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②由所得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另外,求角一般都通过三角函数值来实现,但求该角的哪一种函数值,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如本例,联想条件的形式,确定目标选用和角的正切.这点要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细细体会,领悟其要领,掌握其实质.解:∵3sin[(α+β)-α]=sin[(α+β)+α],3sin(α+β)cos α-3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2cos(α+β)sin α,∵α、β∈(0,π4),∴0<α+β<π2.∴cos(α+β)≠0,cos α≠0.∴tan(α+β)=2tan α.由4tan α2=1-tan 2α2,得4tan α21-tan 2α2=1,即得2tan α=1. 代入tan(α+β)=2tan α,得tan(α+β)=1.又0<α+β<π2,∴α+β=π4. 点评:本题通过变形转化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问题,关键在于对角的范围的讨论,注意合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必要时,根据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从而求出准确角.思路2例题 已知θ∈(π2,π),2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0,求tan θ和sin(2θ+π3)的值. 活动:本题主要训练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是一道较为综合的题目.本题能较全面地考查到三角函数的重要公式,有多种解题的切入口,通过探究,学生可从中体会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本题解题思路清晰,运算过程不繁杂,不必运用特殊的解题技巧.本题基本解法是常规的因式分解法,也可运用方程的思想,通过换元先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还可以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解题.可说是一道较为简单、考查全面的好题,教师可完全放给学生自己探究,必要时给以点拨.解:∵2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0,∴cos θ≠0.∴上式两边同除以cos 2θ,得tan 2θ+tan θ-2=0.解得tan θ=-2.〔∵θ∈(π2,π),∴舍去tan θ=1〕 ∴sin(2θ+π3)=sin2θcos π3+cos2θsin π3=sin θcos θ+32(2cos 2θ-1) =sin θcos θ+3cos 2θsin 2θ+cos 2θ-32=tan θ+3tan 2θ+1-32=-4+3310. 点评:三角函数的解法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如本题中,可由方程组⎩⎪⎨⎪⎧ sin θ=-2cos θ,sin 2θ+cos 2θ=1,解得sin θ、cos θ的值,再代入得解,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变式训练已知函数f(x)=sin 2x +2sinxcosx +3cos 2x ,x∈R ,求:(1)函数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 (2)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解:(1)方法一:∵f(x)=1-cos2x 2+sin2x ++2=2+sin2x +cos2x =2+2sin(2x +π4),∴当2x +π4=2k π+π2,即x =k π+π8(k∈Z )时,f(x)取得最大值2+ 2.因此,f(x)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是{x|x =k π+π8,k∈Z }.方法二:∵f(x)=(sin 2x +cos 2x)+sin2x +2cos 2x=1+sin2x +1+cos2x =2+2sin(2x +π4),∴当2x +π4=2k π+π2,即x =k π+π8(k∈Z )时,f(x)取得最大值2+ 2.因此,f(x)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是{x|x =k π+π8,k∈Z }.(2)f(x)=2+2sin(2x +π4),由题意,得2k π-π2≤2x+π4≤2k π+π2(k∈Z ),即k π-3π8≤x≤k π+π8(k∈Z ).因此,f(x)的单调增区间是[k π-3π8,k π+π8](k∈Z ).知能训练课本复习题1~4.作业课本复习题5、6、7.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总结归纳本节所复习的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明确三角恒等变换所涉及的公式主要是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以及万能公式,这些公式主要用于三角函数式的计算、化简与推导,它们在数学和许多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必须熟练掌握,并搞清这些公式的逻辑关系和推导公式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2.教师强调,对一些公式不仅会用,还会逆用、变形用.三角函数是三角变换的对象,在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时,要认清三角函数式的角的特征、函数名称的特征和式子的结构特征,以便使用恰当的变形手段,巧妙地解决问题.设计感想1.本节为全章复习课,教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设计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对全章,甚至对涉及前两章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整合,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章在新课程中的位置是承上启下,前有三角函数,后有解三角形,所以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是解决有关三角问题的重要环节,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这一点.3.三角函数公式众多,教学时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学生亲自探究体验,切忌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地训练.在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时,注意点拨学生从三角函数名称和角的差异双角度去综合分析,再从差异的分析中决定三角公式的选取,不可生搬硬套.备课资料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求值、化简、证明是三角变换的中心内容,在高考中出现的三角变换大题,多数都是求值、化简类型.其解法的依据是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及代数中恒等变换知识,如配方法、消元法、因式分解、比例性质、判别式法、待定系数法等.化简三角函数式是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式中所含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应用.常用方法是:化异名函数为同名函数,化异角为同角,化异次为同次,切化弦,特殊角与特殊值的三角函数互化.对于三角公式要记忆准确(在理解基础上),并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在应用时,要认真分析,合理转化,避免盲目性.求值可分为给角求值、给值求值、给值求角三部分.给角求值的关键是正确地选用公式,以便把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相约或相消,从而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给值求值的关键是找出已知式与欲求式之间的角、运算及函数的差异,一般可适当变换已知式,求得另外函数式的值,以备应用;同时也要注意变换欲求式,便于将已知式求得的函数值代入,从而使问题获解;给值求角的关键是先求出该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式的值,其次判断该角在对应区间的单调性.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包括条件恒等式和无条件恒等式两种.无条件等式的证明,常用综合法、分析法、转换命题法、同一法等,证明的形式有化繁为简,左右归一等,无论采用什么证明方式和方法,都要认真分析等式两边三角函数式的特点、角度和函数关系,找出差异,寻找证明突破口;有条件的等式证明,常常先观察条件及欲证式中左、右两边三角函数式的区别与联系,灵活使用条件,变形得证,证明方法主要是基本量法和消去法.在三角变换中,要自觉地运用化归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换元的思想去处理问题.二、备用习题1.函数y =cos 4x -sin 4x 的最小正周期是( )A.π2 B .π C .2π D .4π2.函数y =12+sinx +cosx的最大值是( ) A.22-1 B.22+1 C .1-22 D .-1-22 3.若θ∈(π4,π2),sin2θ=116,则cos θ-sin θ的值为( ) A.34 B .-34C .-154 D.1544.函数y =2sinx(sinx +cos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 .[2k π-π8,2k π+7π8],k∈ZB .[2k π+7π8,2k π+15π8],k∈ZC .[k π-π8,k π+5π8],k∈ZD .[k π+3π8,k π+7π8],k∈Z5.求函数y =sin2xcosx 1-sinx的值域. 6.化简:f(x)=cos 2x +cos 2(60°+x)+cos 2(120°+x).参考答案:1.B 2.B 3.C 4.D5.解:y =sin2xcosx 1-sinx =2sinxcos 2x 1-sinx =-sin 21-sinx =2sinx(1+sinx),sinx≠1,∴y=2sin 2x +2sinx =2(sinx +12)2-12. 令t =sinx ,则t∈[-1,1),∴y=2(t +12)2-12. ∴当t∈[-1,1)时,y∈[-12,4). 6.解:f(x)=1+cos2x2+1++2+1++2 =32+12[cos2x -cos(60°-2x)+cos(240°+2x)] =32+12[cos2x -12cos2x -32sin2x -12cos2x +32sin2x] =32. (设计者:郑吉星)第2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复习的内容,教师点出,上一节我们一起复习了本章的三角函数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节我们将通过例题分析,继续探讨三角函数应用问题,重点是复习与向量有关的一些综合问题.思路2.(问题导入)教师开始就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1)不查表求sin 220°+cos 280°+3cos20°cos80°的值.(2)已知π2<β<α<3π4,cos(α-β)=1213,sin(α+β)=-35,求sin2α的值.学生专心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就已展开了新课. 推进新课 知识巩固教师打出幻灯,根据上节复习的知识方法,请解答以下一组考试题:1.设α、β为钝角,且sin α=55,cos β=-31010,则α+β的值为( ) A.3π4 B.5π4 C.7π4 D.5π4或7π42.已知a =(sin α-cos α,2 007),b =(sin α+cos α,1),且a ∥b ,则tan2α-1cos2α等于( )A .-2 007B .-12 007C .2 007 D.12 0073.已知α∈(π2,π),sin α=35,则tan(α+π4)等于( )A.17 B .7 C .-17D .-74.若α、β∈(0,π2),cos(α-β2)=32,sin(α2-β)=-12,则cos(α+β)的值等于________.5.已知tan(π4+θ)+tan(π4-θ)=4,且-π<θ<-π2,求sin 2θ-2sin θcos θ-cos 2θ的值.活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找不到思路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时的点拨,上述1~4都是2007、2006年的高考或模拟题.从中可看出,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的证明是三角变换的基本问题,各市地在高考中都有所体现,在考查三角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还注重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以及观察能力、运算推理能力.特别是三角求值,需充分利用公式变形,而公式变形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思想和观点,充分体现数学公式的转化和简化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公式的本质,所以,高考三角求值题倍受命题人的青睐,使得成为出题频率较多的题型,但其难度较小.如以上几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怎样选择有用的公式,或其变形式.答案:1.C 注意选用α+β的余弦.2.C 需利用向量平行的条件对已知进行转化,然后把所求式子切化弦,通分后再利用倍角公式化单角来解决.3.A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可求得余弦值,然后利用和角的正切公式解决. 4.-12 先确定角的范围,-π4<α-β2<π2,-π2<α2-β<π4,可得α-β2=π6,α2-β=-π6,∴α+β2=(α-β2)-(α2-β)=π3,α+β=2π3,cos(α+β)=-12. 5.解:由tan(π4+θ)+tan(π4-θ)=4,得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1π4cos θ2-π4sin θ2=2cos 2θ-sin 2θ=4,则cos 2θ=34. ∵-π<θ<-π2,∴cos θ=-32,sin θ=-12,sin 2θ-2sin θcos θ-cos 2θ=14-2×32×12-34=-1+32. 应用示例思路1例1若cos(π4-x)=-45,5π4<x<7π4,求sin2x -2sin 2x1+tanx.活动:本例题是一道综合型的中档题目,具有很好的训练价值,其变形式子在多处的高考试题中都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式子的角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转化为已知一个角(π4-x)的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余三角函数值的问题.这样可以将所求式子化简,使其出现(π4-x)这个角的三角函数.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视角观察,以探求更多的解题思路,从中比较最优解法.解:sin2x -2sin 2x 1+tanx=-cosx +sinx=-cosx +sinx=sin2x·1-tanx 1+tanx =sin2xtan(π4-x)=cos(π2-2x)tan(π4-x)=[2cos 2(π4-x)-1]tan(π4-x).∵5π4<x<7π4,∴-3π2<π4-x<-π.又∵cos(π4-x)=-45,∴sin(π4-x)=35,tan(π4-x)=-34.∴原式=(2×1625-1)×(-34)=-21100.点评:在解答某些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时,要能够合理地利用公式,引导学生观察角之间的关系,公式应正确、熟练地记忆与应用,并注意总结公式的应用经验,对一些公式不仅会用,还会逆用,变形用,这里就是应用了正切和角公式的逆用,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步.变式训练已知cos α-sin α=325,(1)求m =15sin2αα+π4的值;(2)若函数y =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3对称,且f(-1)=320,试求f(m)的值.解:(1)由已知cos α-sin α=325,得cos(α+π4)=35.又因为sin2α=-cos(π2+2α)=1-2cos 2(α+π4)=725,所以m =15sin2αα+π4=7.(2)由题意,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3对称, 因此,f(3+x)=f(3-x),所以f(m)=f(7)=f(3+4)=f(3-4)=f(-1)=320.例2已知sin 22α+sin2αcos α-cos2α=1,α∈(0,π2),求sin α、tan α的值.活动:本题是2002年高考试卷解答题的第一题,但常解常新.虽然综合性很强,但试题难度并不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有很好的训练价值.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按照较易题的要求来考查三角函数的重点知识.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必要时适时的给予点拨,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解答本题常出现的失误有:(1)记错三角公式,如“cos2α=2sin 2α-1”等;(2)解题中未能及时消去相同的项以简化运算,如将原式化为关于sin α的四次方程,造成运算烦琐,或不能得到结果;(3)用一个算式去除等式两边时,未先确认这个算式不等于零,推理不严密;(4)恒等变形中,移项时符号出错或合并同类项时系数出错,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可以此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解:方法一:由倍角公式,sin2α=2sin αcos α,cos2α=2cos 2α-1,得 4sin 2αcos 2α+2sin αcos 2α-2cos 2α=2α(2sin 2α+sin α-1)=2α(2sin α-1)(sin α+1)=0,∵α∈(0,π2),∴sin α+1≠0,cos 2α≠0.∴2sin α-1=0,即sin α=12.∴α=π6.∴tan α=33.方法二:由题设得sin 22α+sin2αcos α-2cos 2α=0,即(sin2α+2cos α)(sin2α-cos α)=0.∵α∈(0,π2),∴sin2α+2cos α≠0.∴sin2α-cos α=0.∵cos α≠0,∴2sin α-1=0,即sin α=12.∴α=π6.∴tan α=33.方法三:由题设得sin 22α+sin2αcos α-2cos 2α=0,将其看成关于sin2α的一元二次方程,得sin2α=-cos α±cos 2α+8cos 2α2=-cos α±3cos α2,∴sin2α=-2cos α或sin2α=cos α.∵α∈(0,π2),∴sin2α≠-2cos α.∴sin2α=cos α(以下同方法二).点评:本题是考查三角函数的综合题,能抓住“二倍角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这两个知识重点,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解题过程运用“换元法”等基本数学方法,体现方程思想,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达到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 变式训练已知a =(cos2α,sin α),b =(1,2sin α-1),α∈(π2,π),a ·b =25,求52sin2α-α+π42cos2α2的值.解:∵a ·b =cos2α+sin α(2sin α-1)=2cos 2α-1+2sin 2α-sin α =1-sin α=25,∴sin α=35.又∵α∈(π2,π),∴cos α=-45.∴cos(α+π4)=-7210.∴52sin2α-α+π42cos2α2=52×2×35-45+28210-45+1=-10 2.例3已知函数f(x)=2asin 2x -23asinxcosx +a +b(a≠0)的定义域为[0,π2],值域为[-5,1],求常数a 、b 的值.活动:本题是一道经典三角综合题,属于结合三角函数性质运用的综合性中档题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涉及三角函数值域等性质的问题,首先应考虑将函数化为一个角一种函数形式,本题通过降次,逆用二倍角公式后,形成了y =asinx +bcosx 型的函数,再应用y =asinx +bcosx =a 2+b 2sin(x +φ),其中tan φ=b a ,需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首先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将函数化成一个角一种函数形式,然后注意函数定义域对确定函数的值域的影响,可让学生独立探究,教师适时点拨.解:f(x)=a(1-cos2x)-3asin2x +a +b =-a(cos2x +3sin2x)+2a +b =-2asin(2x +π6)+2a +b ,∵x∈[0,π2],∴2x+π6∈[π6,7π6].∴-12≤sin(2x+π6)≤1.因此,由f(x)的值域为[-5,1],可得 ⎩⎪⎨⎪⎧a>0,--12+2a +b =1,-2a×1+2a +b =-5或⎩⎪⎨⎪⎧a<0,-2a×1+2a +b =1,--12+2a +b =-5.∴⎩⎪⎨⎪⎧a =2,b =-5或⎩⎪⎨⎪⎧a =-2,b =1.点评:解题运用通性通法,不追求特殊解题技巧,是一道难度合适的试题.解完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注意体会解决本题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思路2例1已知tan(α+π4)=-12,π2<α<π,(1)求tan α的值;(2)求sin2α-2cos 2α2si α-π4的值.活动:本题作为济南市的一模统考题,位置在六道解答题的第一题,由此可看出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题的难度属于容易题,整个三角题目的高考难度也如此.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训练时教师要控制好这个难度.根据正切和角公式,由本题条件易得正切值,再将所求式子化简求值即可.对于本题的探究解答,可完全留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需在关键地方对部分学生给予指导点拨.解:(1)由tan(α+π4)=-12,π2<α<π,得1+tan α1-tan α=-12,解之,得tan α=-3.(2)sin2α-2cos 2α2α-π4=2sin αcos α-2cos 2αsin α-cos α=2cos α,∵π2<α<π,且tan α=-3,∴cos α=-1010,即原式的值为-105. 点评:解这类求值题一定要在化简上多下些功夫,至于究竟化简到什么程度,这要具体结合题目条件而定.学生解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思路清晰,解答过程简洁流畅.变式训练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α=1213,求π4-αα+5π2的值.解:∵sin(2α+5π2)=sin[π2+(2π+2α)]=cos(2π+2α)=cos2α,∴原式=π4-αα+5π2=cos π4cos α+sin π4sin αcos2α=22α+sin αcos 2α-sin 2α=22cos α-sin α=2α-sin α.∵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α=1213,∴cos α=-1-sin 2α=-513.∴原式=-13234.例2设向量a =(1+cos α,sin α),b =(1-cos β,sin β),c =(1,0),α∈(0,π),β∈(π,2π),a 与c 的夹角为θ1,b 与c 的夹角为θ2,且θ1-θ2=π6,求sinα-β4的值.活动:本题是一道经典试题,多次多处用作试题,题目基础性强且难度不大,题干结构优美,主要考查向量及运算、三角函数公式变换的有关知识,以及综合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先让学生探究思路,寻找解题方向,适时的点拨学生.思考过程要从角、三角函数种类、式子结构形式三个方面寻找共同特点,从而作出归纳.可由已知找到θ1、θ2与α、β关系,由θ1-θ2=π6,求得α-β2,进而求得sin α-β2的值.解:a =2cos α2(cos α2,sin α2),b =(2sin 2β2,2sin β2cos β2)=2sin β2(sin β2,cos β2),∵α∈(0,π),β∈(π,2π),∴α2∈(0,π2),β2∈(π2,π).故|a |=2cos α2,|b |=2sin β2,cos θ1=a ·c |a ||c |=2cos2α22cosα2=cos α2,∴θ1=α2.cos θ2=b ·c |b ||c |=2sin2β22sinβ2=sin β2=cos(β2-π2).∵0<β2-π2<π2,∴θ2=β2-π2.又θ1-θ2=π6,∴α2-β2+π2=π6.∴α-β2=-π3.∴sin α-β4=sin(-π6)=-12.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到角的关系,教师不要直接给出解答,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因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解完后让学生反思:计算两条向量的夹角问题与三角函数有关,故向量可。
高中数学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教案 苏教版必修4(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教案苏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教案苏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教案苏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错误!知识网络教学分析三角函数及其三角恒等变换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中学后继内容和高等数学的基础,因而成为高考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变换思想是复习掌握好本章的关键.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不仅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中应用,而且在研究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在后续内容解三角形中也应用广泛.解决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问题,其关键在掌握基本变换思想,运用三角恒等变形的主要途径——变角,变函数,变结构,注意公式的灵活应用.在本章的学习中,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被多次运用,有了化归思想,就可以理解三角恒等式推导和变形的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己回顾在本章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自己绘制本章内容的结构框架图,梳理本章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三角公式是三角变换的基本依据,在三角恒等变换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通过对这些公式的探求,使学生学会预测变换的目标、选择变换的公式、设计变换的途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学完本章后,前一章平面向量更有了用武之地,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重要工具,三角函数又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切实提高三角函数的综合能力是复习好本章的保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结成一个知识板块来复习,并进行三角与向量相融合的综合训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平面向量、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的深刻理解及运用.三维目标1.通过复习全章知识方法,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求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证明较简单的三角恒等式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并结合向量解决一些基本的综合问题.3.通过三角恒等变换体会数学的逻辑性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和代换意识,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联系的.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及其灵活应用.教学难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综合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错误!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基础上,我们又一起探究学习了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现在我们一起对本章进行小结与复习,进一步巩固本章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画出本章的知识框图,由此进入复习.思路2。
高中数学 第3章 三角恒等变换 3.3 几个三角恒等式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高中数学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3 几个三角恒等式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3 几个三角恒等式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3 几个三角恒等式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3.3 几个三角恒等式错误!教学分析本节主要内容为利用已有的公式进行推导发现.本节的编写意图与特色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创造,从而加深理解变换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三角恒等变换所涉及的问题各种各样,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希望能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巧,提高对三角变换的理性认识.科学发现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深入细致的观察.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索发现过程,教科书从三角函数运算的角度提出了研究课题.这是从数学知识体系的内部发展需要提出问题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提出问题可以更好地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推理论证和逻辑思维在数学发现活动中的作用.从运算的角度提出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变换也是一种运算,丰富对运算的认识,从而把对三角变换的研究纳入整体的数学体系之中.类比对数运算,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易推出积化和差公式.在推导出了公式sinα+sinβ=2sin错误!cos错误!以后,可以让学生推导其余的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公式.本节后面的练习中之所以用证明的形式给出这个问题,只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正确完整的结论.和差化积、积化和差、万能代换以及半角公式都不要求记忆和运用,要注意不应该加大三角变换的难度,不要在三角变换中“深挖洞".高考在该部分内容上的难度一降再降几乎不涉及了.三维目标1.通过类比推导出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及万能公式.体会化归、换元、方程、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体会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的应用.2.通过和差化积公式和积化和差公式的推导,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和发现过程,激发学生数学发现的欲望和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变换的特点,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变换过程的设计,不断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变换过程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错误!导入新课思路1.(复习导入)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并运用这些公式解决了一些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以及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问题,在我们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形如sinα+sinβ,sinα-sinβ,cosα+cosβ,cosα-cosβ的形式,那么,我们能否运用角α、β的有关三角函数值表示它们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思路2。
高中数学 第3章 三角恒等变换章末复习课 苏教版必修4
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章末复习课苏教版必修4课时目标1.灵活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以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2.体会三角恒等变换的工具性作用,掌握变换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推理和运算能力.知识结构一、填空题1.tan 15°+1tan 15°=________.2.函数f (x )=sin 2(x +π4)-sin 2(x -π4)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3.函数y =2cos 2x +sin 2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4.若8sin α+5cos β=6,8cos α+5sin β=10,则sin(α+β)=________.5.若3sin α+cos α=0,则1cos 2α+sin 2α的值为________.6.函数f (x )=sin 4x +cos 2x 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7.已知θ是第三象限角,若sin 4 θ+cos 4θ=59,那么sin 2θ=________8.已知函数f (x )=3sin ωx +cos ωx (ω>0),y =f (x )的图象与直线y =2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π,则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9.已知α为第三象限的角,cos 2α=-35,则tan ⎝ ⎛⎭⎪⎫π4+2α=________. 10.设△ABC 的三个内角为A ,B ,C ,向量m =(3sin A ,sin B ),n =(cos B ,3cos A ),若m ·n =1+cos(A +B ),则C 的值为________. 二、解答题11.已知函数f (x )=3sin ⎝ ⎛⎭⎪⎫2x -π6+2sin 2⎝ ⎛⎭⎪⎫x -π12 (x ∈R ).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2)求使函数f (x )取得最大值的x 的集合.12.已知tan α=-13,cos β=55,α,β∈(0,π).(1)求tan(α+β)的值;(2)求函数f (x )=2sin(x -α)+cos(x +β)的最大值.能力提升13.当y =2cos x -3sin x 取得最大值时,tan x 的值是________.14.设函数f (x )=sin ⎝ ⎛⎭⎪⎫π4x -π6-2cos 2π8x +1.(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2)若函数y =g (x )与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求当x ∈⎣⎢⎡⎦⎥⎤0,43时,y =g (x )的最大值.本章所学内容是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工具,在三角式求值、化简、证明,进而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等方面都是必要的基础,是解答整个三角函数类试题的必要基本功,要求准确,快速化到最简,再进一步研究函数的性质.章末复习课作业设计 1.4解析 原式=sin 15°cos 15°+cos 15°sin 15°=1sin 15°cos 15°=2sin 30°=4.2.π解析 f (x )=sin 2(x +π4)-sin 2(x -π4)=cos 2(π4-x )-sin 2(x -π4)=cos 2(x -π4)-sin 2(x -π4)=cos(2x -π2)=sin 2x .∴T =π. 3.1- 2解析 ∵y =2cos 2x +sin 2x =1+cos 2x +sin 2x=1+2sin(2x +π4),∴y min =1- 2. 4.4780解析 ∵(8sin α+5cos β)2+(8cos α+5sin β)2=64+25+80(sin αcos β+cos αsin β)=89+80sin(α+β)=62+102=136. ∴80sin(α+β)=47,∴sin(α+β)=4780.5.103解析 ∵3sin α+cos α=0,∴tan α=-13,∴1cos 2α+sin 2α=sin 2α+cos 2αcos 2α+2sin αcos α=tan 2α+11+2tan α=-132+11+2×-13=103. 6.π2解析 f (x )=sin 4x +1-sin 2x=sin 4x -sin 2x +1=-sin 2x (1-sin 2x )+1=1-sin 2x cos 2x =1-14sin 22x=1-14×1-cos 4x 2=18cos 4x +78,∴T =2π4=π2.7.223解析 ∵sin 4 θ+cos 4θ=(sin 2 θ+cos 2 θ)2-2sin 2 θcos 2θ=1-12sin 22θ=59,∴sin 22θ=89.∵θ是第三象限角,∴sin θ<0,cos θ<0,∴sin 2θ>0.∴sin 2θ=223.8.⎣⎢⎡⎦⎥⎤k π-π3,k π+π6,k ∈Z 解析 f (x )=3sin ωx +cos ωt =2sin ⎝⎛⎭⎪⎫ωx +π6.因为函数y =f (x )的图象与y =2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为π,故函数y =f (x )的周期为π.所以2πω=π,即ω=2.所以f (x )=2sin ⎝⎛⎭⎪⎫2x +π6.令2k π-π2≤2x +π6≤2k π+π2得2k π-2π3≤2x ≤2k π+π3,即k π-π3≤x ≤k π+π6(k ∈Z ).9.-17解析 由题意,得2k π+π<α<2k π+3π2(k ∈Z ),∴4k π+2π<2α<4k π+3π.∴sin 2α>0.∴sin 2α=1-cos 22α=45.∴tan 2α=sin 2αcos 2α=-43.∴tan ⎝ ⎛⎭⎪⎫π4+2α=tan π4+tan 2α1-tan π4 tan 2α=1-431+43=-17. 10.2π3解析 ∵m ·n =3sin A cos B +3cos A sin B =3sin(A +B )=1+cos(A +B ),∴3sin(A +B )-cos(A +B )=3sin C +cos C=2sin ⎝ ⎛⎭⎪⎫π6+C =1. ∴sin ⎝ ⎛⎭⎪⎫π6+C =12,∴π6+C =56π或π6+C =π6(舍去), ∴C =23π.11.解 (1)∵f (x )=3sin2⎝ ⎛⎭⎪⎫x -π12+1- cos2⎝ ⎛⎭⎪⎫x -π12 =2⎣⎢⎡⎦⎥⎤32sin2⎝ ⎛⎭⎪⎫x -π12-12cos2⎝ ⎛⎭⎪⎫x -π12+1=2sin ⎣⎢⎡⎦⎥⎤2⎝ ⎛⎭⎪⎫x -π12-π6+1 =2sin ⎝⎛⎭⎪⎫2x -π3+1,∴T =2π2=π. (2)当f (x )取得最大值时,sin ⎝⎛⎭⎪⎫2x -π3=1,有2x -π3=2k π+π2,即x =k π+5π12(k ∈Z ),∴所求x 的集合为{x |x =k π+5π12,k ∈Z }.12.解 (1)由cos β=55,β∈(0,π), 得sin β=255,tan β=2,所以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1.(2)因为tan α=-13,α∈(0,π),所以sin α=110,cos α=-310,f (x )=2(sin x cos α-cos x sin α)+cos x cos β-sin x sin β=-355sin x -55cos x +55cos x -255sin x=-5sin x ,又-1≤sin x ≤1,所以f (x )的最大值为 5.13.-32解析 y =2cos x -3sin x=13⎝ ⎛⎭⎪⎫213cos x -313sin x=13(sin φcos x -cos φsin x )=13sin(φ-x ),当sin(φ-x )=1,φ-x =2k π+π2时,y 取到最大值.∴φ=2k π+π2+x ,(k ∈Z )∴sin φ=cos x ,cos φ=-sin x ,∴cos x =sin φ=213,sin x =-cos φ=-313.∴tan x =-32.14.解 (1)f (x )=sin π4x cos π6-cos π4x sin π6-cos π4x=32sin π4x -32cos π4x =3sin ⎝ ⎛⎭⎪⎫π4x -π3,故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2ππ4=8. (2)在y =g (x )的图象上任取一点(x ,g (x )),它关于x =1的对称点为(2-x ,g (x )). 由题设条件,点(2-x ,g (x ))在y =f (x )的图象上,从而g (x )=f (2-x )=3sin ⎣⎢⎡⎦⎥⎤π42-x -π3=3sin ⎝ ⎛⎭⎪⎫π2-π4x -π3=3cos ⎝ ⎛⎭⎪⎫π4x +π3.当0≤x ≤43时,π3≤π4x +π3≤2π3,因此y =g (x )在区间⎣⎢⎡⎦⎥⎤0,43上的最大值为g (x )max =3cos π3=32.。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高中数学教案 苏教版必修四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一、 知识点梳理本章我们重点学习了两组三角恒等式:和角公式,倍角公式,并以它们为工具,研究了有关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计算、恒等式的证明等有关三角变换的问题.二、 学法指导1.要注意从运算的角度看待三角变换,把三角变换看成是三角函数的运算,这样就使得三角变换和运算(包括向量的运算)发生了联系.课本中,三角变换的公式都是通过运算的方法推导和证明的.2.注意突出向量和三角函数的联系.课本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公式作为出发点,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课本除了正文中用了向量的方法外,还通过思考、习题等形式,给出了多种不同的推到方法,请同学们积极思考.3.在本章的学习中,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被多次运用,其中,既有从已知到未知的化归(如由余弦的差角公式,推出其余的和(差)角公式),也有从一般到特殊的化归(如从和角公式推出倍角公式).有了化归思想,就可以理解三角恒等式推导和变形的思路.4.重视运用异化同的思想进行思路分析与探索,即寻找题中条件与目标,各个部分在结构、函数名称、角的形式、次数等方面的差异,然后探寻消除差异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结构同化.利用角之间的倍、半、和、差等关系进行变角,将条件角化为目标角,将目标角用条件角表示,降次与升次,切化弦,常数代换等,都是这种思想方法的体现.在使用异化同的思想方法时,常常用到“配凑”的手段.三、 单元自测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54cos 66cos 36cos 24cos .2.若71cos =α,)2,0(πα∈,则=+)3cos(πα . 3.=︒+︒-15tan 115tan 1 . 4.=︒-︒︒︒-︒︒20cos 5cos 15cos 20sin 5cos 15sin . 5.若31)sin(,21)sin(=-=+ββαa ,则=βαtan tan .6.=︒︒+︒+︒36tan 24tan 336tan 24tan . 7.已知)2,0(πα∈,),2(ππβ∈,31cos -=β,97)sin(=+βα则=αsin . 8.若1cos 3sin -=-m αα,则m 的取值范围为 .9.函数23cos 3cos sin 2-+=x x x y 的最小正周期为 . 10. 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2y x =上,则cos2θ= .11. 设函数()sin()cos()(0,)2f x x x πωϕωϕωϕ=+++><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f x f x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f x 在0,2π⎛⎫ ⎪⎝⎭单调递减 ○2 ()f x 在3,44ππ⎛⎫ ⎪⎝⎭单调递减 ○3()f x 在0,2π⎛⎫ ⎪⎝⎭单调递增 ○4()f x 在3,44ππ⎛⎫ ⎪⎝⎭单调递增 12.已知31)4sin(=+πθ,),2(ππθ∈,则=θ2sin . 13.在ABC ∆中,已知53sin =A ,135cos =B ,则=C cos . 14.已知α 、β为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下列四个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 ①1tan tan <βα; ②2sin sin <+βα; ③1cos cos >+βα; ④2tan )tan(21βαβα+<+. 二、解答题(共90分):15.(本小题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x 轴为始边作两个锐角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交于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102、552. (1)求)tan(βα+的值;(2)βα2+的值.16.(本题14分)已知函数x x b x a x f cos sin cos 2)(2+=,且,2)0(=f 2321)3(+=πf .(1)求函数)(x f 的单调减区间和对称轴方程;(2)求函数)(x 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的x 的集合.17.(本小题14分)已知135)43sin(=+πα,54)4cos(=-βπ,且44παπ<<-,434πβπ<<,求)cos(βα-的值. 18.(本小题16分)已知παπ<<43, 103cos sin -=αα. (1)求αtan 的值;(2)求)2sin(282cos 112cos 2sin 82sin 522πααααα--++.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223sin cos 2cos 1f x x x x =+-()x ∈R .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在区间0,2π⎡⎤⎢⎥⎣⎦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Ⅱ)若()065f x =,0,42x ππ⎡⎤∈⎢⎥⎣⎦.求0cos 2x 的值. 20.(本小题16分)如图,在半径为1,圆心角为︒60的扇形AB 弧上任取一点P ,作扇形的内接矩形PNMQ ,使点N 、M 分别在半径OA 、OB 上,点Q 在弧AB 上.求这个矩形的最大值.。
高中数学 第3章 三角恒等变换章末复习学案 苏教版必修4-苏教版高二必修4数学学案
第3章 三角恒等变换章末复习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方法.2.会运用正弦、余弦、正切的两角和与差公式与二倍角公式对三角函数式进行化简、求值和证明.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2.二倍角公式 sin2α=2sin αcos α.cos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 tan2α=2tan α1-tan 2α. 3.升幂公式 1+cos2α=2cos 2α. 1-cos2α=2sin 2α. 4.降幂公式sin x cos x =sin2x 2,cos 2x =1+cos2x 2,sin 2x =1-cos2x 2.5.和差角正切公式变形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6.辅助角公式y =a sin ωx +b cos ωx =a 2+b 2sin(ωx +θ).7.积化和差公式sin αcos β=12[sin(α+β)+sin(α-β)].cos αsin β=12[sin(α+β)-sin(α-β)].cos αcos β=12[cos(α+β)+cos(α-β)].sin αsin β=-12[cos(α+β)-cos(α-β)].8.和差化积公式 sin α+sin β=2sin α+β2cosα-β2.sin α-sin β=2cos α+β2sinα-β2.cos α+cos β=2cosα+β2cosα-β2.cos α-cos β=-2sin α+β2sinα-β2.9.万能公式(1)sin α=2tanα21+tan 2 α2.(2)cos α=1-tan 2α21+tan 2 α2.(3)tan α=2tanα21-tan 2 α2.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中的角α,β是任意的.( √ ) 2.对任意角α,sin2α=2sin α均不成立.( × ) 提示 如α=k π,k ∈Z ,则sin2α=2sin α=0. 3.y =sin x +cos x 的最大值为2.( × )提示 ∵y =sin x +cos x =2sin ⎝⎛⎭⎪⎫x +π4,∴函数最大值为 2.4.存在角α,β,使等式cos(α+β)=cos α+cos β成立.( √ ) 提示 如α=-π4,β=π2,则cos(α+β)=cos ⎝ ⎛⎭⎪⎫-π4+π2=22,cos α+cos β=cos ⎝ ⎛⎭⎪⎫-π4+cos π2=cos π4=22,两式相等.类型一 灵活变角的思想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应用例1 已知α,β为锐角,cos α=45,tan(α-β)=-13,求cos β的值.解 ∵α是锐角,cos α=45,∴sin α=35,tan α=34.∴tan β=tan[α-(α-β)]=tan α-tan (α-β)1+tan αtan (α-β)=139.∵β是锐角,∴cos β=91050.反思与感悟 给值求值的重要思想是探求已知式与待求式之间的联系,常常在进行角的变换时,要注意各角之间的和、差、倍、半的关系,如α=2·⎝ ⎛⎭⎪⎫α2,α=(α+β)-β,α=β-(β-α),α=12[(α+β)+(α-β)],β=12[(α+β)-(α-β)]等.跟踪训练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x 轴为始边作两个锐角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A ,B 两点,已知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31010,255.(1)求tan(α-β)的值; (2)求α+β的值. 解 (1)由题可知,cos α=31010,cos β=255. 由于α,β为锐角,则sin α=1010,sin β=55,故tan α=13,tan β=12,则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13-121+16=-17.(2)因为tan(α+β)=13+121-16=1,sin α=1010<22,sin β=55<22, 即0<α+β<π2,故α+β=π4.类型二 整体换元思想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应用例2 求函数f (x )=sin x +cos x +sin x ·cos x ,x ∈R 的最值及取到最值时x 的值. 解 设sin x +cos x =t , 则t =sin x +cos x =2⎝⎛⎭⎪⎫22sin x +22cos x=2sin ⎝⎛⎭⎪⎫x +π4,∴t ∈[-2,2],∴sin x ·cos x =(sin x +cos x )2-12=t 2-12.∵f (x )=sin x +cos x +sin x ·cos x , ∴g (t )=t +t 2-12=12(t +1)2-1,t ∈[-2,2].当t =-1,即sin x +cos x =-1时,f (x )min =-1, 此时,由sin ⎝⎛⎭⎪⎫x +π4=-22,解得x =2k π-π或x =2k π-π2,k ∈Z .当t =2,即sin x +cos x =2时,f (x )max =2+12,此时,由2sin ⎝ ⎛⎭⎪⎫x +π4=2,即sin ⎝⎛⎭⎪⎫x +π4=1,解得x =2k π+π4,k ∈Z .综上,当x =2k π-π或x =2k π-π2,k ∈Z 时,f (x )取得最小值,f (x )min =-1;当x =2k π+π4,k ∈Z 时,f (x )取得最大值,f (x )max =2+12. 反思与感悟 在三角恒等变换中,有时可以把一个代数式整体视为一个“元”来参与计算和推理,这个“元”可以明确地设出来.跟踪训练2 求函数y =sin x +sin2x -cos x (x ∈R )的值域. 解 令sin x -cos x =t ,则由t =2sin ⎝⎛⎭⎪⎫x -π4知,t ∈[-2,2].又sin2x =1-(sin x -cos x )2=1-t 2, ∴y =(sin x -cos x )+sin2x =t +1-t 2=-⎝ ⎛⎭⎪⎫t -122+54.当t =12时,y max =54;当t =-2时,y min =-2-1. ∴函数的值域为⎣⎢⎡⎦⎥⎤-2-1,54.类型三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应用例3 已知函数f (x )=23sin(x -3π)sin ⎝ ⎛⎭⎪⎫x -π2+2sin 2⎝⎛⎭⎪⎫x +5π2-1,x ∈R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在区间⎣⎢⎡⎦⎥⎤0,π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若f (x 0)=65,x 0∈⎣⎢⎡⎦⎥⎤π4,π2,求cos2x 0的值.解 (1)因为f (x )=3(2sin x cos x )+(2cos 2x -1) =3sin 2x +cos 2x =2sin ⎝ ⎛⎭⎪⎫2x +π6,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又因为x ∈⎣⎢⎡⎦⎥⎤0,π2,所以2x +π6∈⎣⎢⎡⎦⎥⎤π6,7π6,所以sin ⎝ ⎛⎭⎪⎫2x +π6∈⎣⎢⎡⎦⎥⎤-12,1, 所以f (x )∈[-1,2].所以f (x )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1. (2)由(1)可知,f (x 0)=2sin ⎝ ⎛⎭⎪⎫2x 0+π6.又因为f (x 0)=65,所以sin ⎝ ⎛⎭⎪⎫2x 0+π6=35. 由x 0∈⎣⎢⎡⎦⎥⎤π4,π2,得2x 0+π6∈⎣⎢⎡⎦⎥⎤2π3,7π6, 所以cos ⎝⎛⎭⎪⎫2x 0+π6=-1-sin 2⎝⎛⎭⎪⎫2x 0+π6=-45, cos 2x 0=cos ⎣⎢⎡⎦⎥⎤⎝⎛⎭⎪⎫2x 0+π6-π6=cos ⎝ ⎛⎭⎪⎫2x 0+π6cos π6+sin ⎝ ⎛⎭⎪⎫2x 0+π6sin π6=3-4310.反思与感悟 (1)为了研究函数的性质,往往要充分利用三角变换公式转化为正弦型(余弦型)函数,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2)在三角恒等变换中充分运用两角和(差)、二倍角公式、辅助角转换公式消除差异,减少角的种类和函数式的项数,将三角函数表达式变形化简,然后根据化简后的三角函数,讨论其图象和性质.跟踪训练3 已知cos ⎝ ⎛⎭⎪⎫π4+x =35,17π12<x <7π4,求sin2x +2sin 2x 1-tan x 的值. 解 sin2x +2sin 2x 1-tan x =2sin x cos x +2sin 2x1-sin xcos x=2sin x cos x (cos x +sin x )cos x -sin x=sin2x (1+tan x )1-tan x=sin2x ·tan ⎝ ⎛⎭⎪⎫π4+x .∵17π12<x <7π4,∴5π3<x +π4<2π, 又∵cos ⎝ ⎛⎭⎪⎫π4+x =35,∴sin ⎝ ⎛⎭⎪⎫π4+x =-45.∴tan ⎝ ⎛⎭⎪⎫π4+x =-43.sin2x =sin ⎣⎢⎡⎦⎥⎤2⎝ ⎛⎭⎪⎫π4+x -π2 =-cos ⎣⎢⎡⎦⎥⎤2⎝ ⎛⎭⎪⎫π4+x=1-2cos 2⎝⎛⎭⎪⎫π4+x=1-2×⎝ ⎛⎭⎪⎫352=725. ∴sin2x +2sin 2x 1-tan x =-2875.类型四 构建方程(组)的思想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应用 例4 已知sin x +2cos y =2,求2sin x +cos y 的取值范围. 解 设2sin x +cos y =a .由⎩⎪⎨⎪⎧sin x +2cos y =2,2sin x +cos y =a ,解得⎩⎪⎨⎪⎧sin x =2a -23,cos y =4-a3,从而⎩⎪⎨⎪⎧-1≤2a -23≤1,-1≤4-a3≤1,解得1≤a ≤52.故2sin x +cos y 的取值范围是⎣⎢⎡⎦⎥⎤1,52. 反思与感悟 在三角恒等变换中,有时可以把某个三角函数式看作未知数,联系已知条件或三角公式,设法建立关于未知数的方程组,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跟踪训练4 已知关于θ的方程3cos θ+sin θ+a =0在区间(0,2π)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α,β,求cos(α+β)的值.解 设x =cos θ,y =sin θ,则有⎩⎨⎧x 2+y 2=1,3x +y +a =0,消去y ,并整理得4x 2+23ax +a 2-1=0.① 由已知得cos α,cos β是①的两个实数解,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cos α+cos β=-32a ,cos αcos β=a 2-14.∴sin αsin β=(3cos α+a )(3cos β+a ) =3cos αcos β+3a (cos α+cos β)+a 2=a 2-34.∴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a 2-14-a 2-34=12.1.已知sin θ2+cos θ2=233,那么sin θ=,cos2θ=.答案 13 79解析 ∵sin θ2+cos θ2=233,∴⎝⎛⎭⎪⎫sin θ2+cos θ22=43, 即1+2sin θ2cos θ2=43,∴sin θ=13,∴cos2θ=1-2sin 2θ=1-2×⎝ ⎛⎭⎪⎫132=79.2.已知θ是第三象限角,且sin 4θ+cos 4θ=59,则sin2θ=.答案223解析 由59=sin 4θ+cos 4θ=(sin 2θ+cos 2θ)2-2sin 2θcos 2θ =1-12sin 22θ,得12sin 22θ=49,即sin 22θ=89. 又∵2k π+π<θ<2k π+3π2(k ∈Z ),∴4k π+2π<2θ<4k π+3π(k ∈Z ), 故sin 2θ=223.3.已知sin α+cos β=13,sin β-cos α=12,则sin(α-β)=.答案 -5972解析 由(sin α+cos β)2+(sin β-cos α)2=1336,得2sin(α-β)=-5936,即sin(α-β)=-5972.4.设α为锐角,若cos ⎝ ⎛⎭⎪⎫α+π6=45,则sin ⎝ ⎛⎭⎪⎫2α+π12的值为.答案17250解析 ∵α为锐角且cos ⎝ ⎛⎭⎪⎫α+π6=45, ∴sin ⎝⎛⎭⎪⎫α+π6=35.sin ⎝ ⎛⎭⎪⎫2α+π3=2sin ⎝ ⎛⎭⎪⎫α+π6cos ⎝ ⎛⎭⎪⎫α+π6=2425, cos ⎝ ⎛⎭⎪⎫2α+π3=2cos 2⎝⎛⎭⎪⎫α+π6-1=725, ∴sin ⎝ ⎛⎭⎪⎫2α+π12=sin ⎝ ⎛⎭⎪⎫2α+π3-π4=22⎣⎢⎡⎦⎥⎤sin ⎝ ⎛⎭⎪⎫2α+π3-cos ⎝ ⎛⎭⎪⎫2α+π3=17250. 5.已知函数f (x )=cos x ·sin ⎝⎛⎭⎪⎫x +π3-3cos 2x +34,x ∈R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2)求f (x )在闭区间⎣⎢⎡⎦⎥⎤-π4,π4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1)由已知,有f (x )=cos x ·⎝ ⎛⎭⎪⎫12sin x +32cos x -3cos 2x +34=12sin x ·cos x -32cos 2x +34 =14sin2x -34(1+cos2x )+34 =14sin2x -34cos2x =12sin ⎝ ⎛⎭⎪⎫2x -π3.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2π2=π.(2)因为f (x )在区间⎣⎢⎡⎦⎥⎤-π4,-π12上是单调减函数,在区间⎣⎢⎡⎦⎥⎤-π12,π4上是单调增函数, f ⎝ ⎛⎭⎪⎫-π4=-14,f ⎝ ⎛⎭⎪⎫-π12=-12,f ⎝ ⎛⎭⎪⎫π4=14,所以函数f (x )在闭区间⎣⎢⎡⎦⎥⎤-π4,π4上的最大值为14,最小值为-12.本章所学的内容是三角恒等变换重要的工具,在三角函数式求值、化简、证明,进而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等方面都是必要的基础,是解答整个三角函数类试题的必要基本功,要求准确,快速化到最简,再进一步研究函数的性质.一、填空题1.cos2017°cos1583°-sin2017°sin1583°=. 答案 1解析 原式=cos(2017°+1583°)=cos3600°=1. 2.函数y =12sin2x +sin 2x (x ∈R )的值域是.答案 ⎣⎢⎡⎦⎥⎤-22+12,22+12 解析 y =12sin 2x +1-cos 2x2=22⎝ ⎛⎭⎪⎫22sin 2x -22cos 2x +12=22sin ⎝ ⎛⎭⎪⎫2x -π4+12. ∵x ∈R ,∴2x -π4∈R , ∴sin ⎝ ⎛⎭⎪⎫2x -π4∈[-1,1], ∴函数的值域是⎣⎢⎡⎦⎥⎤-22+12,22+12. 3.若tan α=2tan π5,则cos ⎝ ⎛⎭⎪⎫α-3π10sin ⎝ ⎛⎭⎪⎫α-π5=. 答案 3解析 cos ⎝ ⎛⎭⎪⎫α-3π10sin ⎝ ⎛⎭⎪⎫α-π5=sin ⎝ ⎛⎭⎪⎫π2+α-3π10sin ⎝ ⎛⎭⎪⎫α-π5=sin ⎝ ⎛⎭⎪⎫α+π5sin ⎝ ⎛⎭⎪⎫α-π5 =sin αcos π5+cos αsin π5sin αcos π5-cos αsin π5=tan αtan π5+1tan αtan π5-1=2+12-1=3. 4.已知tan ⎝ ⎛⎭⎪⎫α+π4=-12,且π2<α<π,则sin2α-2cos 2αsin ⎝ ⎛⎭⎪⎫α-π4=. 答案 -255解析 sin2α-2cos 2αsin ⎝ ⎛⎭⎪⎫α-π4=2cos α(sin α-cos α)22(sin α-cos α)=22cos α. ∵tan ⎝⎛⎭⎪⎫α+π4=1+tan α1-tan α=-12,∴tan α=-3, ∵α∈⎝ ⎛⎭⎪⎫π2,π,cos α=-1010.则sin2α-2cos 2αsin ⎝⎛⎭⎪⎫α-π4=22cos α =22×⎝ ⎛⎭⎪⎫-1010=-255. 5.已知向量a =(sin α,1),b =(2,2cos α-2)⎝ ⎛⎭⎪⎫π2<α<π,若a ⊥b ,则sin ⎝⎛⎭⎪⎫α-π4=. 答案 32解析 ∵a ⊥b ,∴a ·b =2sin α+2cos α-2=22sin ⎝⎛⎭⎪⎫α+π4-2=0, ∴sin ⎝⎛⎭⎪⎫α+π4=12. ∵π2<α<π,∴3π4<α+π4<5π4, ∴cos ⎝⎛⎭⎪⎫α+π4=-32. ∴sin ⎝ ⎛⎭⎪⎫α-π4=-sin ⎝ ⎛⎭⎪⎫π4-α=-cos ⎝⎛⎭⎪⎫α+π4=32. 6.若1tan θ=3,则cos 2θ+12sin2θ的值是. 答案 65解析 由题意知,tan θ=13, 则cos 2θ+12sin2θ=cos 2θ+sin θcos θ=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cos 2θ=1+tan θtan 2θ+1=65. 7.函数y =sin x cos x +3cos 2x -3的最大值为. 答案 2-32 解析 y =12sin2x +32(1+cos2x )- 3 =sin ⎝⎛⎭⎪⎫2x +π3-32,当2x +π3=π2+2k π(k ∈Z )时,y max =1-32=2-32. 8.若点P (cos α,sin α)在直线y =-2x 上,则sin2α+2cos2α=.答案 -2解析 由题意知,tan α=-2,sin2α+2cos2α=2sin αcos α+2cos 2α-2sin 2α=2sin αcos α+2cos 2α-2sin 2αsin 2α+cos 2α=2tan α+2-2tan 2αtan 2α+1=-4+2-2×45=-2. 9.函数y =(a cos x +b sin x )cos x 有最大值2,最小值-1,则实数a =,b =.答案 1 ±2 2解析 y =a cos 2x +b sin x cos x =b 2sin2x +a 2cos2x +a 2=a 2+b 22sin(2x +φ)+a2, a 2+b 22+a2=2,-a 2+b 22+a 2=-1, a =1,b =±2 2.10.若(4tan α+1)(1-4tan β)=17,则tan(α-β)=.答案 4解析 由已知得4(tan α-tan β)=16(1+tan αtan β),即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4. ∴tan(α-β)=4.11.函数y =cos 2⎝ ⎛⎭⎪⎫x -π12+sin 2⎝ ⎛⎭⎪⎫x +π12-1的最小正周期为. 答案 π解析 ∵y =cos 2⎝ ⎛⎭⎪⎫x -π12+sin 2⎝ ⎛⎭⎪⎫x +π12-1 =1+cos ⎝ ⎛⎭⎪⎫2x -π62+1-cos ⎝ ⎛⎭⎪⎫2x +π62-1=32cos2x +12sin2x -32cos2x +12sin2x 2=12sin2x ,∴T =2π2=π. 二、解答题12.已知△ABC 的内角B 满足2cos2B -8cos B +5=0,若BC →=a ,CA →=b ,且a ,b 满足:a ·b=-9,|a |=3,|b |=5,θ为a ,b 的夹角.求sin(B +θ).解 2(2cos 2B -1)-8cos B +5=0,4cos 2B -8cos B +3=0,解得cos B =12,sin B =32, cos θ=a·b |a ||b |=-35,sin θ=45, sin(B +θ)=sin B cos θ+cos B sin θ=4-3310. 13.设函数f (x )=sin 2x +cos ⎝⎛⎭⎪⎫2x +π3. (1)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及此时x 的取值集合;(2)设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已知cos B =13,f ⎝ ⎛⎭⎪⎫C 2=-14,且C 为锐角,求sin A 的值. 解 (1)∵f (x )=1-cos 2x 2+12cos 2x -32sin 2x =12-32sin 2x , ∴当sin 2x =-1时,f (x )max =1+32, 此时2x =2k π-π2(k ∈Z ),x =k π-π4(k ∈Z ), ∴x 的取值集合为⎩⎪⎨⎪⎧⎭⎪⎬⎪⎫x ⎪⎪⎪ x =k π-π4,k ∈Z . (2)∵f ⎝ ⎛⎭⎪⎫C 2=12-32sin C =-14, ∴sin C =32. ∵C 为锐角,∴C =π3.由cos B =13,得sin B =1-cos 2B =223, ∴sin A =sin ⎝ ⎛⎭⎪⎫2π3-B =32cos B +12sin B =3+226. 三、探究与拓展14.若tan ⎝⎛⎭⎪⎫α+π4=3+22,则1-cos2αsin2α=. 答案 22解析 tan ⎝⎛⎭⎪⎫α+π4=1+tan α1-tan α =3+22,∴tan α=22. 又1-cos 2αsin 2α=2sin 2α2sin αcos α=tan α.∴原式=22. 15.已知向量OA →=(cos α,sin α),α∈[-π,0].向量m =(2,1),n =(0,-5),且m ⊥(OA →-n ).(1)求向量OA →;(2)若cos(β-π)=210,0<β<π,求cos(2α-β)的值. 解 (1)∵OA →=(cos α,sin α),∴OA →-n =(cos α,sin α+5).∵m ⊥(OA →-n ),∴m ·(OA →-n )=0, ∴2cos α+sin α+5=0.①又sin 2α+cos 2α=1,② 由①②得sin α=-55,cos α=-255, ∴OA →=⎝ ⎛⎭⎪⎫-255,-55.(2)∵cos(β-π)=210,∴cos β=-210. 又∵0<β<π,∴sin β=1-cos 2β=7210. 又∵sin2α=2sin αcos α=2×⎝ ⎛⎭⎪⎫-55×⎝ ⎛⎭⎪⎫-255=45, cos2α=2cos 2α-1=2×45-1=35, ∴cos(2α-β)=cos2αcos β+sin2αsin β =35×⎝ ⎛⎭⎪⎫-210+45×7210=25250=22.。
高中数学 第3章 三角恒等变换章末复习提升课学案 苏教版必修4-苏教版高一必修4数学学案
章末复习提升课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tan(α±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sin 2α=2sin αcos α,cos 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 tan 2α=2tan α1-tan 2α. 3.有关公式的逆用、变形(1)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2)cos 2α=1+cos 2α2,sin 2α=1-cos 2α2;(3)1+sin 2α=(sin α+cos α)2,1-sin 2α=(sin α-cos α)2.1.掌握相关公式本章中的公式较多,又比较相似,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因为对公式的记忆不准确或记忆错误导致运算结果出现错误,熟练把握公式是关键.2.关注角的取值范围由于三角函数具有有界性,解题时往往会由于忽视角的范围而导致解题过程欠严密,结果不准,这种情况在解给值求角的问题中易出现.三角函数式的求值(1)sin 15°+cos 15°sin 15°-cos 15°的值为________.(2)已知tan α=43,cos(α+β)=-1114,0°<α<90°,0°<β<90°,求β.【解】 (1)原式=tan 15°+1tan 15°-1=-1+tan 15°1-tan 15°=-tan 45°+tan 15°1-tan 45°tan 15°=-tan(45°+15°)=-tan 60°=- 3.故填- 3. (2)因为0°<α<90°,且tan α=sin αcos α=43,sin 2α+cos 2α=1,所以cos α=17,sin α=437.因为cos(α+β)=-1114,0°<α+β<180°, 所以sin(α+β)=1-⎝ ⎛⎭⎪⎫-11142=5314. 所以cos β=cos[(α+β)-α]=cos(α+β)cos α+sin(α+β)sin α=⎝ ⎛⎭⎪⎫-1114×17+5314×437=12. 又0°<β<90°,所以β=60°.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已知tan 2θ=2tan 2φ+1,求证:cos 2φ=2cos 2θ+1. 【证明】 法一:因为tan 2θ=2tan 2φ+1, 所以tan 2θ+1=2(tan 2φ+1), sin 2θ+cos 2θcos 2θ=2·sin 2φ+cos 2φcos 2φ,即11+cos 2θ2=21+cos 2φ2,所以cos 2φ=2cos 2θ+1.法二:cos 2φ=2cos 2θ+1⇔2cos 2φ-1=2(2cos 2θ-1)+1 ⇔cos 2φ=2cos 2θ⇔1cos 2θ=2cos 2φ⇔sin 2θ+cos 2θcos 2θ=2(sin 2φ+cos 2φ)cos 2φ⇔tan 2θ+1=2(tan 2φ+1)⇔tan 2θ=2tan 2φ+1. 而由已知,tan 2θ=2tan 2φ+1成立, 所以cos 2φ=2cos 2θ+1.三角恒等变换与三角函数的性质已知函数f (x )=cos x ·sin ⎝ ⎛⎭⎪⎫x +π3-3cos 2x +34,x ∈R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2)求f (x )在闭区间⎣⎢⎡⎦⎥⎤-π4,π4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 (1)由已知,有f (x )=cos x ·⎝ ⎛⎭⎪⎫12sin x +32cos x -3cos 2x +34=12sin x cos x -32cos 2x +34 =14sin 2x -34(1+cos 2x )+34 =14sin 2x -34cos 2x =12sin ⎝⎛⎭⎪⎫2x -π3,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T =2π2=π. (2)因为f (x )在区间⎣⎢⎡⎦⎥⎤-π4,-π12上是减函数,在区间⎣⎢⎡⎦⎥⎤-π12,π4上是增函数,f ⎝ ⎛⎭⎪⎫-π4=-14, f ⎝ ⎛⎭⎪⎫-π12=-12,f ⎝ ⎛⎭⎪⎫π4=14,所以函数f (x )在闭区间⎣⎢⎡⎦⎥⎤-π4,π4上的最大值为14,最小值为-12.1.已知sin α=25,则cos (π+2α)=( )A .725B .-725C .1725D .-1725解析:选D .法一:因为sin α=25,所以cos 2α=1-2sin 2α=1-825=1725,所以cos (π+2α)= -cos 2α=-1725,故选D .法二:因为sin α=25,所以cos 2α=1-sin 2α=2125,所以cos (π+2α)=-cos 2α=1-2cos 2α=-1725,故选D .2.3cos 15°-4sin 215°·cos 15°=( ) A .12 B .22C .1D . 2解析:选D .3cos 15°-4sin 215°cos 15°=3cos 15°-2sin 15°·2sin 15°cos 15°=3cos 15°-2sin 15°·sin 30°=3cos 15°-sin 15°=2cos(15°+30°)=2cos 45°= 2.故选D .3.已知tan α=-43,则tan ⎝ ⎛⎭⎪⎫α+134π的值是________. 解析:tan ⎝⎛⎭⎪⎫α+134π=tan α+tan 134π1-tan αtan 134π=-43+11-⎝ ⎛⎭⎪⎫-43×1=-17.答案:-174.已知函数f (x )=sin 2x +sin 2x -cos 2x . (1)求f (x )的最大值及相应的x 的值; (2)若f (θ)=35,求cos ⎣⎢⎡⎦⎥⎤2⎝ ⎛⎭⎪⎫π4-2θ的值. 解:(1)f (x )=sin 2x +sin 2x -cos 2x =sin 2x -cos 2x =2sin ⎝ ⎛⎭⎪⎫2x -π4,所以当2x -π4=2k π+π2(k ∈Z ),即x =k π+38π(k ∈Z )时,f (x )取得最大值 2.(2)由f (θ)=sin 2θ-cos 2θ,及f (θ)=35得:sin 2θ-cos 2θ=35,两边平方得1-sin 4θ=925,即sin 4θ=1625,所以cos ⎣⎢⎡⎦⎥⎤2⎝ ⎛⎭⎪⎫π4-2θ=cos ⎝ ⎛⎭⎪⎫π2-4θ=sin 4θ=1625. 5.已知函数f (x )=sin ⎝ ⎛⎭⎪⎫3x +π4.(1)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若α是第二象限角,f ⎝ ⎛⎭⎪⎫α3=45cos ⎝ ⎛⎭⎪⎫α+π4cos 2α,求cos α-sin α的值.解:(1)由-π2+2k π≤3x +π4≤2k π+π2,k ∈Z ,得2k π3-π4≤x ≤2k π3+π12,k ∈Z , 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k π3-π4,2k π3+π12(k ∈Z ).(2)由f ⎝ ⎛⎭⎪⎫α3=45cos ⎝⎛⎭⎪⎫α+π4cos 2α,得sin ⎝ ⎛⎭⎪⎫α+π4=45cos ⎝ ⎛⎭⎪⎫α+π4cos 2α. 因为cos 2α=sin ⎝ ⎛⎭⎪⎫2α+π2=sin ⎣⎢⎡⎦⎥⎤2⎝⎛⎭⎪⎫α+π4=2sin ⎝ ⎛⎭⎪⎫α+π4cos ⎝ ⎛⎭⎪⎫α+π4, 所以sin ⎝⎛⎭⎪⎫α+π4 =85cos 2⎝⎛⎭⎪⎫α+π4sin ⎝ ⎛⎭⎪⎫α+π4.又α是第二象限角,则得sin ⎝ ⎛⎭⎪⎫α+π4=0或cos 2⎝ ⎛⎭⎪⎫α+π4=58.①由sin ⎝⎛⎭⎪⎫α+π4=0,得α+π4=2k π+π⇒α=2k π+34π(k ∈Z ),所以cos α-sin α=cos 3π4-sin 3π4=- 2.②由cos 2⎝ ⎛⎭⎪⎫α+π4=58⇒cos ⎝ ⎛⎭⎪⎫α+π4=-522⇒12(cos α-sin α)=-522, 所以cos α-sin α=-52. 综上可知cos α-sin α=- 2 或cos α-sin α=-52.。
高中数学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3 几个三角恒等式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3 几个三角恒等式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3 几个三角恒等式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3 几个三角恒等式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3。
3 几个三角恒等式课堂导学三点剖析1。
三角函数恒等式应用举例【例1】 运用三角函数变换证明tan 2α=ααααcos 1sin sin cos 1+=-. 思路分析:由于角不一致,首先应统一角度,即运用倍角公式设法将tan2α变成角α的三角函数.证明:tan 2α=2cos2sin αα =αααααsin cos 12cos2sin 22sin 22-=. tan 2α=2cos2sin αα=.cos 1sin 2cos 22cos 2sin 22ααααα+= ∴tan 2α=αααcos 1sin sin cos 1+=-a 成立。
温馨提示这组公式的结构特征是用cosα与sinα表示2α的正切值,可称为半角公式. 2.三角函数变换的应用【例2】 将下列各式化简为Asin(ωx+φ)的形式:(1)cosx —sinx ;(2)3sinx+3cosx ;(3)3sinx-4cosx;(4)asinx+bcosx(ab≠0).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的恒等变形。
解:(1)cosx —sinx=-(sinx-cosx ) =2-(22sinx-22cosx) =2-(sinxcos 4π-cosxsin 4π) =2-sin(x —4π).本题化简结果不唯一,也可这样变换:cosx —sinx=2(22cosx —22sinx ) =2(sinxcos 43π+cosxsin 43π)=2sin (x+43π).(2)3sinx+3cosx=23(23sinx+21cosx ) =23(sinxcos 6π+cosxsin 6π) =23sin(x+6π).(3)3sinx —4cosx=5(53sinx 54-cosx )令cosφ=53,φ为第一象限角,则sinφ=54。
高中数学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教学案1(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江苏省铜山县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教学案1(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铜山县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教学案1(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铜山县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教学案1(无答案)苏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三角恒等变换学目标:掌握两角和差与二倍角的基础知识;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重难点:两角和差与二倍角的应用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学生活动部分)个性备课部分学评价:化简sin10°cos50°+cos10°sin50°=_______.已θ=,则cos2θ=_______.2sin15°cos15°=_______.已知,则动探究题1、已知:角为锐角,且,(1)求值;)求的值.习:已知。
Ⅰ)求的值; (Ⅱ)求的值.题2、已知均为锐角,且,)求的值(2)求式训练:知函数.(1)求的值; (2)设,,的值.堂检测已知,则=____________已知为第二象限角,,则______________ =后作业堂反思。
【教育专用】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教案苏教版必修4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整体设计知识网络教学分析三角函数及其三角恒等变换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中学后继内容和高等数学的基础,因而成为高考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变换思想是复习掌握好本章的关键.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不仅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中应用,而且在研究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在后续内容解三角形中也应用广泛.解决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问题,其关键在掌握基本变换思想,运用三角恒等变形的主要途径——变角,变函数,变结构,注意公式的灵活应用.在本章的学习中,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被多次运用,有了化归思想,就可以理解三角恒等式推导和变形的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己回顾在本章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自己绘制本章内容的结构框架图,梳理本章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三角公式是三角变换的基本依据,在三角恒等变换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通过对这些公式的探求,使学生学会预测变换的目标、选择变换的公式、设计变换的途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学完本章后,前一章平面向量更有了用武之地,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重要工具,三角函数又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切实提高三角函数的综合能力是复习好本章的保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结成一个知识板块来复习,并进行三角与向量相融合的综合训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平面向量、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的深刻理解及运用.三维目标1.通过复习全章知识方法,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求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证明较简单的三角恒等式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并结合向量解决一些基本的综合问题.3.通过三角恒等变换体会数学的逻辑性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和代换意识,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联系的.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及其灵活应用.教学难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综合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基础上,我们又一起探究学习了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现在我们一起对本章进行小结与复习,进一步巩固本章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画出本章的知识框图,由此进入复习.思路2.(问题导入)本章学习了几个公式?推导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你是从哪几个基本方面认识三角函数式的特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三角式的变换与代数式的变换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分析三角函数式的特点对提高三角恒等变换的能力有什么帮助?通过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展开全章的复习.推进新课知识巩固让学生回忆本章的学习过程:利用向量推导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进一步探究了积化和差、和差化积、万能公式、半角公式等几个三角恒等式.经历并体验了数学的发现与创造过程,体会了向量与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习了三角变换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我们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本章的公式关系见下表:教师始终注意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用类比、联系、化归的观点来理解这些公式的逻辑关系,认识公式的特点,联想与代数运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三角恒等变换是代数式恒等变换的推广和发展;进行三角恒等变换,除了要熟练运用代数恒等变换的各种方法,还要抓住三角本身的特点,领会和掌握最基本最常见的变换.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变换不仅是三角函数式的结构形式变换,而且还有角的变换,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变换,使学生领悟有关公式在变换中的作用和用法,学会用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指导选择和设计变换思路.并让学生体会到通过三角恒等变换的探究训练,能大大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常见的变换有:(1)公式变换,如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α+β, 1+cos2α=2cos 2α,1-cos2α=2sin 2α等.(2)角的变换,如α=(α+β)-β;2α=(α+β)+(α-β);π4-α=π2-(π4+α);π6+α=π2-(π3-α)等. 还需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式子: 如:sinx±cosx=2sin(x±π4),sinx±3cosx =2sin(x±π3)等. 对于化简,有两种常见的形式,(1)未指明答案的恒等变形,这时应把结果化为最简形式;(2)根据解题需要将三角函数式化为某种特定的形式,例如一角一函数的形式,以便研究它的各种性质.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化简,都要切实注意角度变换、函数变换等各种变换.对于证明,它包括无条件的恒等式和附加条件恒等式的证明.(1)无条件恒等式的证明,需认真分析等式两边三角函数式的特点,角度、函数、结构的差异,一般由繁的一边往简的一边证,逐步消除差异,最后达到统一.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用分析法帮助思考,或分析法和综合法联用.(2)有附加条件的恒等式的证明,关键是恰当地利用附加条件,需认真分析条件式和结论式中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从分析过程中发现条件应怎样利用,证明这类恒等式时,还常常用到消元法和基本量方法.应用示例思路1例1(1)化简tan2Atan(30°-A)+tan2Atan(60°-A)+tan(30°-A)tan(60°-A);(2)已知α为锐角,且tan α=12,求sin2αcos α-sin αsin2αcos2α的值. 活动:本例是一个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问题,属于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三角函数式的值.关键是正确运用三角变换公式及常用思想方法,探索已知式与欲求式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必要时给予适时的点拨引导.但要让学生明白,从高考角度来看,关于三角函数求值问题是个重要题型、命题热点,一直备受高考的青睐.因为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能综合考查考生三角变换、代数变形的基本运算能力和灵活运用公式、合理选用公式、准确选择解题方向的思维能力,且题目的答案可以简单明了.并让学生明了解决这些问题时应在认准目标的前提下,从结构式的特点去分析,以寻找到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运用三角公式.比如在本例的(1)中,首先应想到将倍角化为单角这一基本的转化方法.教师还应点拨学生思考,求三角函数式的值必须明确求值的目标.一般来说,题设中给出的是一个或某几个特定角,即便这些角都不是特殊角,其最终结果也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实数;题设中给出的是某种或几种参变量关系,其结果既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实数,也可能是含参变量的某种代数式.如本例的(2)中,目标是弦且是和差角,而条件是切且是单角.在学生探讨向目标转化的过程中,由于视角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学生会有多种解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对新颖解法给予表扬.解:(1)∵tan(90°-2A)=tan[(30°-A)+(60°-A)]=-+-1---,∴tan(30°-A)+tan(60°-A)=tan(90°-2A)[1-tan(30°-A)tan(60°-A)]. ∴原式=tan2A[tan(30°-A)+tan(60°-A)]+tan(30°-A)tan(60°-A)=tan2Atan(90°-2A)[1-tan(30°-A)tan(60°-A)]+t an(30°-A)tan(60°-A) =1-tan(30°-A)tan(60°-A)+tan(30°-A)tan(60°-A)=1.(2)原式=2sin αcos αcos α-sin α2sin αcos αcos2α=sin α2cos 2α-12sin αcos αcos2α=cos2α2cos αcos2α=12cos α.∵tan α=12,又α∈(0,π2),即2sin α=cos α,又由sin 2α+cos 2α=1,∴cos α=25.∴sin2αcos α-sin αsin2αcos2α=54. 点评:本两题主要回顾了和差、二倍角公式的使用,及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题目的一般解法;由于公式本身就是等式,所以从方程观点出发进行变形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变形办法.由此产生逆变公式、整体变换公式等方法的灵活运用,本例的两种解法其实质是一样的.学生解决完后,教师应抓住这最佳时机,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思、领悟解决问题所用到的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例2已知α、β∈(0,π4),且3sin β=sin(2α+β),4tan α2=1-tan 2α2,求α+β的值.活动:本题属于给值求角,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在学生探究中适时给予恰当的点拨:把所求的角用含已知其值的角的式子表示,由所求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但不要忽视对所求角的范围的讨论,即解决“给值求角”问题是由两个关键步骤构成:①把所求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②由所得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另外,求角一般都通过三角函数值来实现,但求该角的哪一种函数值,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如本例,联想条件的形式,确定目标选用和角的正切.这点要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细细体会,领悟其要领,掌握其实质.解:∵3sin[(α+β)-α]=sin[(α+β)+α],3sin(α+β)cos α-3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2cos(α+β)sin α,∵α、β∈(0,π4),∴0<α+β<π2.∴cos (α+β)≠0,cos α≠0.∴tan(α+β)=2tan α.由4tan α2=1-tan 2α2,得4tan α21-tan 2α2=1,即得2tan α=1. 代入tan(α+β)=2tan α,得tan(α+β)=1.又0<α+β<π2,∴α+β=π4. 点评:本题通过变形转化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问题,关键在于对角的范围的讨论,注意合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必要时,根据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从而求出准确角.思路2例题 已知θ∈(π2,π),2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0,求tan θ和sin(2θ+π3)的值. 活动:本题主要训练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是一道较为综合的题目.本题能较全面地考查到三角函数的重要公式,有多种解题的切入口,通过探究,学生可从中体会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本题解题思路清晰,运算过程不繁杂,不必运用特殊的解题技巧.本题基本解法是常规的因式分解法,也可运用方程的思想,通过换元先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还可以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解题.可说是一道较为简单、考查全面的好题,教师可完全放给学生自己探究,必要时给以点拨.解:∵2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0,∴cos θ≠0.∴上式两边同除以cos 2θ,得tan 2θ+tan θ-2=0.解得tan θ=-2.〔∵θ∈(π2,π),∴舍去tan θ=1〕 ∴sin(2θ+π3)=sin2θcos π3+cos2θsin π3=sin θcos θ+32(2cos 2θ-1) =sin θcos θ+3cos 2θsin 2θ+cos 2θ-32=tan θ+3tan 2θ+1-32=-4+3310. 点评:三角函数的解法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如本题中,可由方程组⎩⎪⎨⎪⎧sin θ=-2cos θ,sin 2θ+cos 2θ=1,解得sin θ、cos θ的值,再代入得解,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变式训练 已知函数f(x)=sin 2x +2sinxcosx +3cos 2x ,x∈R ,求:(1)函数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 (2)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解:(1)方法一:∵f(x)=1-cos2x 2+sin2x ++2=2+sin2x +cos2x =2+2sin(2x +π4), ∴当2x +π4=2k π+π2,即x =k π+π8(k∈Z )时,f(x)取得最大值2+ 2. 因此,f(x)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是{x|x =k π+π8,k∈Z }. 方法二:∵f(x)=(sin 2x +cos 2x)+sin2x +2cos 2x=1+sin2x +1+cos2x =2+2sin(2x +π4), ∴当2x +π4=2k π+π2,即x =k π+π8(k∈Z )时,f(x)取得最大值2+ 2. 因此,f(x)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是{x|x =k π+π8,k∈Z }. (2)f(x)=2+2sin(2x +π4), 由题意,得2k π-π2≤2x+π4≤2k π+π2(k∈Z ),即k π-3π8≤x≤k π+π8(k∈Z ). 因此,f(x)的单调增区间是[k π-3π8,k π+π8](k∈Z ). 知能训练课本复习题1~4.作业课本复习题5、6、7.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总结归纳本节所复习的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明确三角恒等变换所涉及的公式主要是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以及万能公式,这些公式主要用于三角函数式的计算、化简与推导,它们在数学和许多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必须熟练掌握,并搞清这些公式的逻辑关系和推导公式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2.教师强调,对一些公式不仅会用,还会逆用、变形用.三角函数是三角变换的对象,在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时,要认清三角函数式的角的特征、函数名称的特征和式子的结构特征,以便使用恰当的变形手段,巧妙地解决问题.设计感想1.本节为全章复习课,教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设计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对全章,甚至对涉及前两章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整合,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章在新课程中的位置是承上启下,前有三角函数,后有解三角形,所以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是解决有关三角问题的重要环节,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这一点.3.三角函数公式众多,教学时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学生亲自探究体验,切忌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地训练.在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时,注意点拨学生从三角函数名称和角的差异双角度去综合分析,再从差异的分析中决定三角公式的选取,不可生搬硬套.备课资料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求值、化简、证明是三角变换的中心内容,在高考中出现的三角变换大题,多数都是求值、化简类型.其解法的依据是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及代数中恒等变换知识,如配方法、消元法、因式分解、比例性质、判别式法、待定系数法等.化简三角函数式是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式中所含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应用.常用方法是:化异名函数为同名函数,化异角为同角,化异次为同次,切化弦,特殊角与特殊值的三角函数互化.对于三角公式要记忆准确(在理解基础上),并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在应用时,要认真分析,合理转化,避免盲目性.求值可分为给角求值、给值求值、给值求角三部分.给角求值的关键是正确地选用公式,以便把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相约或相消,从而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给值求值的关键是找出已知式与欲求式之间的角、运算及函数的差异,一般可适当变换已知式,求得另外函数式的值,以备应用;同时也要注意变换欲求式,便于将已知式求得的函数值代入,从而使问题获解;给值求角的关键是先求出该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式的值,其次判断该角在对应区间的单调性.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包括条件恒等式和无条件恒等式两种.无条件等式的证明,常用综合法、分析法、转换命题法、同一法等,证明的形式有化繁为简,左右归一等,无论采用什么证明方式和方法,都要认真分析等式两边三角函数式的特点、角度和函数关系,找出差异,寻找证明突破口;有条件的等式证明,常常先观察条件及欲证式中左、右两边三角函数式的区别与联系,灵活使用条件,变形得证,证明方法主要是基本量法和消去法.在三角变换中,要自觉地运用化归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换元的思想去处理问题.二、备用习题1.函数y =cos 4x -sin 4x 的最小正周期是( )A.π2 B .π C .2π D .4π2.函数y =12+sinx +cosx的最大值是( ) A.22-1 B.22+1 C .1-22 D .-1-22 3.若θ∈(π4,π2),sin2θ=116,则cos θ-sin θ的值为( ) A.34 B .-34C .-154 D.1544.函数y =2sinx(sinx +cos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 .[2k π-π8,2k π+7π8],k∈ZB .[2k π+7π8,2k π+15π8],k∈ZC .[k π-π8,k π+5π8],k∈ZD .[k π+3π8,k π+7π8],k∈Z5.求函数y =sin2xcosx 1-sinx的值域. 6.化简:f(x)=cos 2x +cos 2(60°+x)+cos 2(120°+x).参考答案:1.B 2.B 3.C 4.D5.解:y =sin2xcosx 1-sinx =2sinxcos 2x 1-sinx =-sin 21-sinx =2sinx(1+sinx),sinx≠1,∴y=2sin 2x +2sinx =2(sinx +12)2-12. 令t =sinx ,则t∈[-1,1),∴y=2(t +12)2-12. ∴当t∈[-1,1)时,y∈[-12,4). 6.解:f(x)=1+cos2x2+1++2+1++2 =32+12[cos2x -cos(60°-2x)+cos(240°+2x)] =32+12[cos2x -12cos2x -32sin2x -12cos2x +32sin2x] =32. (设计者:郑吉星)第2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复习的内容,教师点出,上一节我们一起复习了本章的三角函数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节我们将通过例题分析,继续探讨三角函数应用问题,重点是复习与向量有关的一些综合问题.思路2.(问题导入)教师开始就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1)不查表求sin 220°+cos 280°+3cos20°cos80°的值.(2)已知π2<β<α<3π4,cos(α-β)=1213,sin(α+β)=-35,求sin2α的值.学生专心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就已展开了新课. 推进新课 知识巩固教师打出幻灯,根据上节复习的知识方法,请解答以下一组考试题:1.设α、β为钝角,且sin α=55,cos β=-31010,则α+β的值为( ) A.3π4 B.5π4 C.7π4 D.5π4或7π42.已知a =(sin α-cos α,2 007),b =(sin α+cos α,1),且a ∥b ,则tan2α-1cos2α等于( )A .-2 007B .-12 007C .2 007 D.12 0073.已知α∈(π2,π),sin α=35,则tan(α+π4)等于( )A.17 B .7 C .-17D .-74.若α、β∈(0,π2),cos(α-β2)=32,sin(α2-β)=-12,则cos(α+β)的值等于________.5.已知tan(π4+θ)+tan(π4-θ)=4,且-π<θ<-π2,求sin 2θ-2sin θcos θ-cos 2θ的值.活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找不到思路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时的点拨,上述1~4都是2007、2006年的高考或模拟题.从中可看出,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的证明是三角变换的基本问题,各市地在高考中都有所体现,在考查三角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还注重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以及观察能力、运算推理能力.特别是三角求值,需充分利用公式变形,而公式变形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思想和观点,充分体现数学公式的转化和简化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公式的本质,所以,高考三角求值题倍受命题人的青睐,使得成为出题频率较多的题型,但其难度较小.如以上几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怎样选择有用的公式,或其变形式.答案:1.C 注意选用α+β的余弦.2.C 需利用向量平行的条件对已知进行转化,然后把所求式子切化弦,通分后再利用倍角公式化单角来解决.3.A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可求得余弦值,然后利用和角的正切公式解决. 4.-12 先确定角的范围,-π4<α-β2<π2,-π2<α2-β<π4,可得α-β2=π6,α2-β=-π6,∴α+β2=(α-β2)-(α2-β)=π3,α+β=2π3,cos(α+β)=-12. 5.解:由tan(π4+θ)+tan(π4-θ)=4,得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1π4cos θ2-π4sin θ2=2cos 2θ-sin 2θ=4,则cos 2θ=34. ∵-π<θ<-π2,∴cos θ=-32,sin θ=-12,sin 2θ-2sin θcos θ-cos 2θ=14-2×32×12-34=-1+32. 应用示例思路1例1若cos(π4-x)=-45,5π4<x<7π4,求sin2x -2sin 2x1+tanx.活动:本例题是一道综合型的中档题目,具有很好的训练价值,其变形式子在多处的高考试题中都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式子的角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转化为已知一个角(π4-x)的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余三角函数值的问题.这样可以将所求式子化简,使其出现(π4-x)这个角的三角函数.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视角观察,以探求更多的解题思路,从中比较最优解法.解:sin2x -2sin 2x 1+tanx=-cosx +sinx=-cosx +sinx=sin2x·1-tanx 1+tanx =sin2xtan(π4-x)=cos(π2-2x)tan(π4-x)=[2cos 2(π4-x)-1]tan(π4-x).∵5π4<x<7π4,∴-3π2<π4-x<-π.又∵cos(π4-x)=-45,∴sin(π4-x)=35,tan(π4-x)=-34.∴原式=(2×1625-1)×(-34)=-21100.点评:在解答某些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时,要能够合理地利用公式,引导学生观察角之间的关系,公式应正确、熟练地记忆与应用,并注意总结公式的应用经验,对一些公式不仅会用,还会逆用,变形用,这里就是应用了正切和角公式的逆用,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步.变式训练已知cos α-sin α=325,(1)求m =15sin2αα+π4的值;(2)若函数y =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3对称,且f(-1)=320,试求f(m)的值.解:(1)由已知cos α-sin α=325,得cos(α+π4)=35.又因为sin2α=-cos(π2+2α)=1-2cos 2(α+π4)=725,所以m =15sin2αα+π4=7.(2)由题意,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3对称, 因此,f(3+x)=f(3-x),所以f(m)=f(7)=f(3+4)=f(3-4)=f(-1)=320.例2已知sin 22α+sin2αcos α-cos2α=1,α∈(0,π2),求sin α、tan α的值.活动:本题是2002年高考试卷解答题的第一题,但常解常新.虽然综合性很强,但试题难度并不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有很好的训练价值.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按照较易题的要求来考查三角函数的重点知识.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必要时适时的给予点拨,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解答本题常出现的失误有:(1)记错三角公式,如“cos2α=2sin 2α-1”等;(2)解题中未能及时消去相同的项以简化运算,如将原式化为关于sin α的四次方程,造成运算烦琐,或不能得到结果;(3)用一个算式去除等式两边时,未先确认这个算式不等于零,推理不严密;(4)恒等变形中,移项时符号出错或合并同类项时系数出错,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可以此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解:方法一:由倍角公式,sin2α=2sin αcos α,cos2α=2cos 2α-1,得 4sin 2αcos 2α+2sin αcos 2α-2cos 2α=2α(2sin 2α+sin α-1)=2α(2sin α-1)(sin α+1)=0,∵α∈(0,π2),∴sin α+1≠0,cos 2α≠0.∴2sin α-1=0,即sin α=12.∴α=π6.∴tan α=33.方法二:由题设得sin 22α+sin2αcos α-2cos 2α=0,即(sin2α+2cos α)(sin2α-cos α)=0.∵α∈(0,π2),∴sin2α+2cos α≠0.∴sin2α-cos α=0.∵cos α≠0,∴2sin α-1=0,即sin α=12.∴α=π6.∴tan α=33.方法三:由题设得sin 22α+sin2αcos α-2cos 2α=0,将其看成关于sin2α的一元二次方程,得sin2α=-cos α±cos 2α+8cos 2α2=-cos α±3cos α2,∴sin2α=-2cos α或sin2α=cos α.∵α∈(0,π2),∴sin2α≠-2cos α.∴sin2α=cos α(以下同方法二).点评:本题是考查三角函数的综合题,能抓住“二倍角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这两个知识重点,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解题过程运用“换元法”等基本数学方法,体现方程思想,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达到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 变式训练已知a =(cos2α,sin α),b =(1,2sin α-1),α∈(π2,π),a ·b =25,求52sin2α-α+π42cos2α2的值.解:∵a ·b =cos2α+sin α(2sin α-1)=2cos 2α-1+2sin 2α-sin α =1-sin α=25,∴sin α=35.又∵α∈(π2,π),∴cos α=-45.∴cos(α+π4)=-7210.∴52sin2α-α+π42cos2α2=52×2×35-45+28210-45+1=-10 2.例3已知函数f(x)=2asin 2x -23asinxcosx +a +b(a≠0)的定义域为[0,π2],值域为[-5,1],求常数a 、b 的值.活动:本题是一道经典三角综合题,属于结合三角函数性质运用的综合性中档题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涉及三角函数值域等性质的问题,首先应考虑将函数化为一个角一种函数形式,本题通过降次,逆用二倍角公式后,形成了y =asinx +bcosx 型的函数,再应用y =asinx +bcosx =a 2+b 2sin(x +φ),其中tan φ=b a ,需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首先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将函数化成一个角一种函数形式,然后注意函数定义域对确定函数的值域的影响,可让学生独立探究,教师适时点拨.解:f(x)=a(1-cos2x)-3asin2x +a +b =-a(cos2x +3sin2x)+2a +b =-2asin(2x +π6)+2a +b ,∵x∈[0,π2],∴2x +π6∈[π6,7π6].∴-12≤sin(2x+π6)≤1.因此,由f(x)的值域为[-5,1],可得 ⎩⎪⎨⎪⎧a>0,--12+2a +b =1,-2a×1+2a +b =-5或⎩⎪⎨⎪⎧a<0,-2a×1+2a +b =1,--12+2a +b =-5.∴⎩⎪⎨⎪⎧a =2,b =-5或⎩⎪⎨⎪⎧a =-2,b =1.点评:解题运用通性通法,不追求特殊解题技巧,是一道难度合适的试题.解完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注意体会解决本题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思路2例1已知tan(α+π4)=-12,π2<α<π,(1)求tan α的值;(2)求sin2α-2cos 2α2α-π4的值.活动:本题作为济南市的一模统考题,位置在六道解答题的第一题,由此可看出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题的难度属于容易题,整个三角题目的高考难度也如此.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训练时教师要控制好这个难度.根据正切和角公式,由本题条件易得正切值,再将所求式子化简求值即可.对于本题的探究解答,可完全留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需在关键地方对部分学生给予指导点拨.解:(1)由tan(α+π4)=-12,π2<α<π,得1+tan α1-tan α=-12,解之,得tan α=-3.(2)sin2α-2cos 2α2α-π4=2sin αcos α-2cos 2αsin α-cos α=2cos α,∵π2<α<π,且tan α=-3,∴cos α=-1010,即原式的值为-105. 点评:解这类求值题一定要在化简上多下些功夫,至于究竟化简到什么程度,这要具体结合题目条件而定.学生解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思路清晰,解答过程简洁流畅.变式训练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α=1213,求π4-αα+5π2的值.解:∵sin(2α+5π2)=sin[π2+(2π+2α)]=cos(2π+2α)=cos2α,∴原式=π4-αα+5π2=cos π4cos α+sin π4sin αcos2α=22α+sin αcos 2α-sin 2α=22cos α-sin α=2α-sin α.∵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α=1213,∴cos α=-1-sin 2α=-513.∴原式=-13234.例2设向量a =(1+cos α,sin α),b =(1-cos β,sin β),c =(1,0),α∈(0,π),β∈(π,2π),a 与c 的夹角为θ1,b 与c 的夹角为θ2,且θ1-θ2=π6,求sinα-β4的值.活动:本题是一道经典试题,多次多处用作试题,题目基础性强且难度不大,题干结构优美,主要考查向量及运算、三角函数公式变换的有关知识,以及综合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先让学生探究思路,寻找解题方向,适时的点拨学生.思考过程要从角、三角函数种类、式子结构形式三个方面寻找共同特点,从而作出归纳.可由已知找到θ1、θ2与α、β关系,由θ1-θ2=π6,求得α-β2,进而求得sin α-β2的值.解:a =2cos α2(cos α2,sin α2),b =(2sin 2β2,2sin β2cos β2)=2sin β2(sin β2,cos β2),∵α∈(0,π),β∈(π,2π),∴α2∈(0,π2),β2∈(π2,π).故|a |=2cos α2,|b |=2sin β2,cos θ1=a ·c |a ||c |=2cos2α22cosα2=cos α2,∴θ1=α2.cos θ2=b ·c |b ||c |=2sin2β22sinβ2=sin β2=cos(β2-π2).∵0<β2-π2<π2,∴θ2=β2-π2.又θ1-θ2=π6,∴α2-β2+π2=π6.∴α-β2=-π3.∴sin α-β4=sin(-π6)=-12.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到角的关系,教师不要直接给出解答,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因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解完后让学生反思:计算两条向量的夹角问题与三角函数有关,故向量可。
【精品】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教案苏教版必修4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整体设计知识网络教学分析三角函数及其三角恒等变换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中学后继内容和高等数学的基础,因而成为高考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变换思想是复习掌握好本章的关键.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不仅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中应用,而且在研究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在后续内容解三角形中也应用广泛.解决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问题,其关键在掌握基本变换思想,运用三角恒等变形的主要途径——变角,变函数,变结构,注意公式的灵活应用.在本章的学习中,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被多次运用,有了化归思想,就可以理解三角恒等式推导和变形的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己回顾在本章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自己绘制本章内容的结构框架图,梳理本章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三角公式是三角变换的基本依据,在三角恒等变换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通过对这些公式的探求,使学生学会预测变换的目标、选择变换的公式、设计变换的途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学完本章后,前一章平面向量更有了用武之地,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重要工具,三角函数又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切实提高三角函数的综合能力是复习好本章的保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结成一个知识板块来复习,并进行三角与向量相融合的综合训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平面向量、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的深刻理解及运用.三维目标1.通过复习全章知识方法,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求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证明较简单的三角恒等式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并结合向量解决一些基本的综合问题.3.通过三角恒等变换体会数学的逻辑性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和代换意识,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联系的.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及其灵活应用.教学难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综合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基础上,我们又一起探究学习了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现在我们一起对本章进行小结与复习,进一步巩固本章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画出本章的知识框图,由此进入复习.思路2.(问题导入)本章学习了几个公式?推导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你是从哪几个基本方面认识三角函数式的特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三角式的变换与代数式的变换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分析三角函数式的特点对提高三角恒等变换的能力有什么帮助?通过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展开全章的复习.推进新课知识巩固让学生回忆本章的学习过程:利用向量推导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进一步探究了积化和差、和差化积、万能公式、半角公式等几个三角恒等式.经历并体验了数学的发现与创造过程,体会了向量与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习了三角变换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我们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本章的公式关系见下表:教师始终注意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用类比、联系、化归的观点来理解这些公式的逻辑关系,认识公式的特点,联想与代数运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三角恒等变换是代数式恒等变换的推广和发展;进行三角恒等变换,除了要熟练运用代数恒等变换的各种方法,还要抓住三角本身的特点,领会和掌握最基本最常见的变换.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变换不仅是三角函数式的结构形式变换,而且还有角的变换,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变换,使学生领悟有关公式在变换中的作用和用法,学会用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指导选择和设计变换思路.并让学生体会到通过三角恒等变换的探究训练,能大大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常见的变换有:(1)公式变换,如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α+β, 1+cos2α=2cos 2α,1-cos2α=2sin 2α等.(2)角的变换,如α=(α+β)-β;2α=(α+β)+(α-β);π4-α=π2-(π4+α);π6+α=π2-(π3-α)等. 还需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式子: 如:sinx±cosx=2sin(x±π4),sinx±3cosx =2sin(x±π3)等. 对于化简,有两种常见的形式,(1)未指明答案的恒等变形,这时应把结果化为最简形式;(2)根据解题需要将三角函数式化为某种特定的形式,例如一角一函数的形式,以便研究它的各种性质.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化简,都要切实注意角度变换、函数变换等各种变换.对于证明,它包括无条件的恒等式和附加条件恒等式的证明.(1)无条件恒等式的证明,需认真分析等式两边三角函数式的特点,角度、函数、结构的差异,一般由繁的一边往简的一边证,逐步消除差异,最后达到统一.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用分析法帮助思考,或分析法和综合法联用.(2)有附加条件的恒等式的证明,关键是恰当地利用附加条件,需认真分析条件式和结论式中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从分析过程中发现条件应怎样利用,证明这类恒等式时,还常常用到消元法和基本量方法.应用示例思路1例1(1)化简tan2Atan(30°-A)+tan2Atan(60°-A)+tan(30°-A)tan(60°-A);(2)已知α为锐角,且tan α=12,求sin2αcos α-sin αsin2αcos2α的值. 活动:本例是一个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问题,属于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三角函数式的值.关键是正确运用三角变换公式及常用思想方法,探索已知式与欲求式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必要时给予适时的点拨引导.但要让学生明白,从高考角度来看,关于三角函数求值问题是个重要题型、命题热点,一直备受高考的青睐.因为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能综合考查考生三角变换、代数变形的基本运算能力和灵活运用公式、合理选用公式、准确选择解题方向的思维能力,且题目的答案可以简单明了.并让学生明了解决这些问题时应在认准目标的前提下,从结构式的特点去分析,以寻找到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运用三角公式.比如在本例的(1)中,首先应想到将倍角化为单角这一基本的转化方法.教师还应点拨学生思考,求三角函数式的值必须明确求值的目标.一般来说,题设中给出的是一个或某几个特定角,即便这些角都不是特殊角,其最终结果也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实数;题设中给出的是某种或几种参变量关系,其结果既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实数,也可能是含参变量的某种代数式.如本例的(2)中,目标是弦且是和差角,而条件是切且是单角.在学生探讨向目标转化的过程中,由于视角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学生会有多种解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对新颖解法给予表扬.解:(1)∵tan(90°-2A)=tan[(30°-A)+(60°-A)]=-+-1---,∴tan(30°-A)+tan(60°-A)=tan(90°-2A)[1-tan(30°-A)tan(60°-A)]. ∴原式=tan2A[tan(30°-A)+tan(60°-A)]+tan(30°-A)tan(60°-A)=tan2Atan(90°-2A)[1-tan(30°-A)tan(60°-A)]+t an(30°-A)tan(60°-A) =1-tan(30°-A)tan(60°-A)+tan(30°-A)tan(60°-A)=1.(2)原式=2sin αcos αcos α-sin α2sin αcos αcos2α=sin α2cos 2α-12sin αcos αcos2α=cos2α2cos αcos2α=12cos α.∵tan α=12,又α∈(0,π2),即2sin α=cos α,又由sin 2α+cos 2α=1,∴cos α=25.∴sin2αcos α-sin αsin2αcos2α=54. 点评:本两题主要回顾了和差、二倍角公式的使用,及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题目的一般解法;由于公式本身就是等式,所以从方程观点出发进行变形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变形办法.由此产生逆变公式、整体变换公式等方法的灵活运用,本例的两种解法其实质是一样的.学生解决完后,教师应抓住这最佳时机,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思、领悟解决问题所用到的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例2已知α、β∈(0,π4),且3sin β=sin(2α+β),4tan α2=1-tan 2α2,求α+β的值.活动:本题属于给值求角,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在学生探究中适时给予恰当的点拨:把所求的角用含已知其值的角的式子表示,由所求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但不要忽视对所求角的范围的讨论,即解决“给值求角”问题是由两个关键步骤构成:①把所求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②由所得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另外,求角一般都通过三角函数值来实现,但求该角的哪一种函数值,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如本例,联想条件的形式,确定目标选用和角的正切.这点要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细细体会,领悟其要领,掌握其实质.解:∵3sin[(α+β)-α]=sin[(α+β)+α],3sin(α+β)cos α-3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2cos(α+β)sin α,∵α、β∈(0,π4),∴0<α+β<π2.∴cos (α+β)≠0,cos α≠0.∴tan(α+β)=2tan α.由4tan α2=1-tan 2α2,得4tan α21-tan 2α2=1,即得2tan α=1. 代入tan(α+β)=2tan α,得tan(α+β)=1.又0<α+β<π2,∴α+β=π4. 点评:本题通过变形转化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问题,关键在于对角的范围的讨论,注意合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必要时,根据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从而求出准确角.思路2例题 已知θ∈(π2,π),2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0,求tan θ和sin(2θ+π3)的值. 活动:本题主要训练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是一道较为综合的题目.本题能较全面地考查到三角函数的重要公式,有多种解题的切入口,通过探究,学生可从中体会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本题解题思路清晰,运算过程不繁杂,不必运用特殊的解题技巧.本题基本解法是常规的因式分解法,也可运用方程的思想,通过换元先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还可以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解题.可说是一道较为简单、考查全面的好题,教师可完全放给学生自己探究,必要时给以点拨.解:∵2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0,∴cos θ≠0.∴上式两边同除以cos 2θ,得tan 2θ+tan θ-2=0.解得tan θ=-2.〔∵θ∈(π2,π),∴舍去tan θ=1〕 ∴sin(2θ+π3)=sin2θcos π3+cos2θsin π3=sin θcos θ+32(2cos 2θ-1) =sin θcos θ+3cos 2θsin 2θ+cos 2θ-32=tan θ+3tan 2θ+1-32=-4+3310. 点评:三角函数的解法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如本题中,可由方程组⎩⎪⎨⎪⎧sin θ=-2cos θ,sin 2θ+cos 2θ=1,解得sin θ、cos θ的值,再代入得解,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变式训练 已知函数f(x)=sin 2x +2sinxcosx +3cos 2x ,x∈R ,求:(1)函数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 (2)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解:(1)方法一:∵f(x)=1-cos2x 2+sin2x ++2=2+sin2x +cos2x =2+2sin(2x +π4), ∴当2x +π4=2k π+π2,即x =k π+π8(k∈Z )时,f(x)取得最大值2+ 2. 因此,f(x)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是{x|x =k π+π8,k∈Z }. 方法二:∵f(x)=(sin 2x +cos 2x)+sin2x +2cos 2x=1+sin2x +1+cos2x =2+2sin(2x +π4), ∴当2x +π4=2k π+π2,即x =k π+π8(k∈Z )时,f(x)取得最大值2+ 2. 因此,f(x)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是{x|x =k π+π8,k∈Z }. (2)f(x)=2+2sin(2x +π4), 由题意,得2k π-π2≤2x+π4≤2k π+π2(k∈Z ),即k π-3π8≤x≤k π+π8(k∈Z ). 因此,f(x)的单调增区间是[k π-3π8,k π+π8](k∈Z ). 知能训练课本复习题1~4.作业课本复习题5、6、7.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总结归纳本节所复习的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明确三角恒等变换所涉及的公式主要是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以及万能公式,这些公式主要用于三角函数式的计算、化简与推导,它们在数学和许多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必须熟练掌握,并搞清这些公式的逻辑关系和推导公式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2.教师强调,对一些公式不仅会用,还会逆用、变形用.三角函数是三角变换的对象,在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时,要认清三角函数式的角的特征、函数名称的特征和式子的结构特征,以便使用恰当的变形手段,巧妙地解决问题.设计感想1.本节为全章复习课,教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设计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对全章,甚至对涉及前两章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整合,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章在新课程中的位置是承上启下,前有三角函数,后有解三角形,所以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是解决有关三角问题的重要环节,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这一点.3.三角函数公式众多,教学时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学生亲自探究体验,切忌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地训练.在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时,注意点拨学生从三角函数名称和角的差异双角度去综合分析,再从差异的分析中决定三角公式的选取,不可生搬硬套.备课资料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求值、化简、证明是三角变换的中心内容,在高考中出现的三角变换大题,多数都是求值、化简类型.其解法的依据是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及代数中恒等变换知识,如配方法、消元法、因式分解、比例性质、判别式法、待定系数法等.化简三角函数式是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式中所含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应用.常用方法是:化异名函数为同名函数,化异角为同角,化异次为同次,切化弦,特殊角与特殊值的三角函数互化.对于三角公式要记忆准确(在理解基础上),并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在应用时,要认真分析,合理转化,避免盲目性.求值可分为给角求值、给值求值、给值求角三部分.给角求值的关键是正确地选用公式,以便把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相约或相消,从而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给值求值的关键是找出已知式与欲求式之间的角、运算及函数的差异,一般可适当变换已知式,求得另外函数式的值,以备应用;同时也要注意变换欲求式,便于将已知式求得的函数值代入,从而使问题获解;给值求角的关键是先求出该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式的值,其次判断该角在对应区间的单调性.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包括条件恒等式和无条件恒等式两种.无条件等式的证明,常用综合法、分析法、转换命题法、同一法等,证明的形式有化繁为简,左右归一等,无论采用什么证明方式和方法,都要认真分析等式两边三角函数式的特点、角度和函数关系,找出差异,寻找证明突破口;有条件的等式证明,常常先观察条件及欲证式中左、右两边三角函数式的区别与联系,灵活使用条件,变形得证,证明方法主要是基本量法和消去法.在三角变换中,要自觉地运用化归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换元的思想去处理问题.二、备用习题1.函数y =cos 4x -sin 4x 的最小正周期是( )A.π2 B .π C .2π D .4π2.函数y =12+sinx +cosx的最大值是( ) A.22-1 B.22+1 C .1-22 D .-1-22 3.若θ∈(π4,π2),sin2θ=116,则cos θ-sin θ的值为( ) A.34 B .-34C .-154 D.1544.函数y =2sinx(sinx +cos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 .[2k π-π8,2k π+7π8],k∈ZB .[2k π+7π8,2k π+15π8],k∈ZC .[k π-π8,k π+5π8],k∈ZD .[k π+3π8,k π+7π8],k∈Z5.求函数y =sin2xcosx 1-sinx的值域. 6.化简:f(x)=cos 2x +cos 2(60°+x)+cos 2(120°+x).参考答案:1.B 2.B 3.C 4.D5.解:y =sin2xcosx 1-sinx =2sinxcos 2x 1-sinx =-sin 21-sinx =2sinx(1+sinx),sinx≠1,∴y=2sin 2x +2sinx =2(sinx +12)2-12. 令t =sinx ,则t∈[-1,1),∴y=2(t +12)2-12. ∴当t∈[-1,1)时,y∈[-12,4). 6.解:f(x)=1+cos2x2+1++2+1++2 =32+12[cos2x -cos(60°-2x)+cos(240°+2x)] =32+12[cos2x -12cos2x -32sin2x -12cos2x +32sin2x] =32. (设计者:郑吉星)第2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复习的内容,教师点出,上一节我们一起复习了本章的三角函数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节我们将通过例题分析,继续探讨三角函数应用问题,重点是复习与向量有关的一些综合问题.思路2.(问题导入)教师开始就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1)不查表求sin 220°+cos 280°+3cos20°cos80°的值.(2)已知π2<β<α<3π4,cos(α-β)=1213,sin(α+β)=-35,求sin2α的值.学生专心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就已展开了新课. 推进新课 知识巩固教师打出幻灯,根据上节复习的知识方法,请解答以下一组考试题:1.设α、β为钝角,且sin α=55,cos β=-31010,则α+β的值为( ) A.3π4 B.5π4 C.7π4 D.5π4或7π42.已知a =(sin α-cos α,2 007),b =(sin α+cos α,1),且a ∥b ,则tan2α-1cos2α等于( )A .-2 007B .-12 007C .2 007 D.12 0073.已知α∈(π2,π),sin α=35,则tan(α+π4)等于( )A.17 B .7 C .-17D .-74.若α、β∈(0,π2),cos(α-β2)=32,sin(α2-β)=-12,则cos(α+β)的值等于________.5.已知tan(π4+θ)+tan(π4-θ)=4,且-π<θ<-π2,求sin 2θ-2sin θcos θ-cos 2θ的值.活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找不到思路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时的点拨,上述1~4都是2007、2006年的高考或模拟题.从中可看出,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的证明是三角变换的基本问题,各市地在高考中都有所体现,在考查三角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还注重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以及观察能力、运算推理能力.特别是三角求值,需充分利用公式变形,而公式变形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思想和观点,充分体现数学公式的转化和简化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公式的本质,所以,高考三角求值题倍受命题人的青睐,使得成为出题频率较多的题型,但其难度较小.如以上几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怎样选择有用的公式,或其变形式.答案:1.C 注意选用α+β的余弦.2.C 需利用向量平行的条件对已知进行转化,然后把所求式子切化弦,通分后再利用倍角公式化单角来解决.3.A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可求得余弦值,然后利用和角的正切公式解决. 4.-12 先确定角的范围,-π4<α-β2<π2,-π2<α2-β<π4,可得α-β2=π6,α2-β=-π6,∴α+β2=(α-β2)-(α2-β)=π3,α+β=2π3,cos(α+β)=-12. 5.解:由tan(π4+θ)+tan(π4-θ)=4,得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1π4cos θ2-π4sin θ2=2cos 2θ-sin 2θ=4,则cos 2θ=34. ∵-π<θ<-π2,∴cos θ=-32,sin θ=-12,sin 2θ-2sin θcos θ-cos 2θ=14-2×32×12-34=-1+32. 应用示例思路1例1若cos(π4-x)=-45,5π4<x<7π4,求sin2x -2sin 2x1+tanx.活动:本例题是一道综合型的中档题目,具有很好的训练价值,其变形式子在多处的高考试题中都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式子的角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转化为已知一个角(π4-x)的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余三角函数值的问题.这样可以将所求式子化简,使其出现(π4-x)这个角的三角函数.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视角观察,以探求更多的解题思路,从中比较最优解法.解:sin2x -2sin 2x 1+tanx=-cosx +sinx=-cosx +sinx=sin2x·1-tanx 1+tanx =sin2xtan(π4-x)=cos(π2-2x)tan(π4-x)=[2cos 2(π4-x)-1]tan(π4-x).∵5π4<x<7π4,∴-3π2<π4-x<-π.又∵cos(π4-x)=-45,∴sin(π4-x)=35,tan(π4-x)=-34.∴原式=(2×1625-1)×(-34)=-21100.点评:在解答某些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时,要能够合理地利用公式,引导学生观察角之间的关系,公式应正确、熟练地记忆与应用,并注意总结公式的应用经验,对一些公式不仅会用,还会逆用,变形用,这里就是应用了正切和角公式的逆用,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步.变式训练已知cos α-sin α=325,(1)求m =15sin2αα+π4的值;(2)若函数y =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3对称,且f(-1)=320,试求f(m)的值.解:(1)由已知cos α-sin α=325,得cos(α+π4)=35.又因为sin2α=-cos(π2+2α)=1-2cos 2(α+π4)=725,所以m =15sin2αα+π4=7.(2)由题意,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3对称, 因此,f(3+x)=f(3-x),所以f(m)=f(7)=f(3+4)=f(3-4)=f(-1)=320.例2已知sin 22α+sin2αcos α-cos2α=1,α∈(0,π2),求sin α、tan α的值.活动:本题是2002年高考试卷解答题的第一题,但常解常新.虽然综合性很强,但试题难度并不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有很好的训练价值.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按照较易题的要求来考查三角函数的重点知识.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必要时适时的给予点拨,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解答本题常出现的失误有:(1)记错三角公式,如“cos2α=2sin 2α-1”等;(2)解题中未能及时消去相同的项以简化运算,如将原式化为关于sin α的四次方程,造成运算烦琐,或不能得到结果;(3)用一个算式去除等式两边时,未先确认这个算式不等于零,推理不严密;(4)恒等变形中,移项时符号出错或合并同类项时系数出错,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可以此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解:方法一:由倍角公式,sin2α=2sin αcos α,cos2α=2cos 2α-1,得 4sin 2αcos 2α+2sin αcos 2α-2cos 2α=2α(2sin 2α+sin α-1)=2α(2sin α-1)(sin α+1)=0,∵α∈(0,π2),∴sin α+1≠0,cos 2α≠0.∴2sin α-1=0,即sin α=12.∴α=π6.∴tan α=33.方法二:由题设得sin 22α+sin2αcos α-2cos 2α=0,即(sin2α+2cos α)(sin2α-cos α)=0.∵α∈(0,π2),∴sin2α+2cos α≠0.∴sin2α-cos α=0.∵cos α≠0,∴2sin α-1=0,即sin α=12.∴α=π6.∴tan α=33.方法三:由题设得sin 22α+sin2αcos α-2cos 2α=0,将其看成关于sin2α的一元二次方程,得sin2α=-cos α±cos 2α+8cos 2α2=-cos α±3cos α2,∴sin2α=-2cos α或sin2α=cos α.∵α∈(0,π2),∴sin2α≠-2cos α.∴sin2α=cos α(以下同方法二).点评:本题是考查三角函数的综合题,能抓住“二倍角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这两个知识重点,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解题过程运用“换元法”等基本数学方法,体现方程思想,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达到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 变式训练已知a =(cos2α,sin α),b =(1,2sin α-1),α∈(π2,π),a ·b =25,求52sin2α-α+π42cos2α2的值.解:∵a ·b =cos2α+sin α(2sin α-1)=2cos 2α-1+2sin 2α-sin α =1-sin α=25,∴sin α=35.又∵α∈(π2,π),∴cos α=-45.∴cos(α+π4)=-7210.∴52sin2α-α+π42cos2α2=52×2×35-45+28210-45+1=-10 2.例3已知函数f(x)=2asin 2x -23asinxcosx +a +b(a≠0)的定义域为[0,π2],值域为[-5,1],求常数a 、b 的值.活动:本题是一道经典三角综合题,属于结合三角函数性质运用的综合性中档题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涉及三角函数值域等性质的问题,首先应考虑将函数化为一个角一种函数形式,本题通过降次,逆用二倍角公式后,形成了y =asinx +bcosx 型的函数,再应用y =asinx +bcosx =a 2+b 2sin(x +φ),其中tan φ=b a ,需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首先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将函数化成一个角一种函数形式,然后注意函数定义域对确定函数的值域的影响,可让学生独立探究,教师适时点拨.解:f(x)=a(1-cos2x)-3asin2x +a +b =-a(cos2x +3sin2x)+2a +b =-2asin(2x +π6)+2a +b ,∵x∈[0,π2],∴2x +π6∈[π6,7π6].∴-12≤sin(2x+π6)≤1.因此,由f(x)的值域为[-5,1],可得 ⎩⎪⎨⎪⎧a>0,--12+2a +b =1,-2a×1+2a +b =-5或⎩⎪⎨⎪⎧a<0,-2a×1+2a +b =1,--12+2a +b =-5.∴⎩⎪⎨⎪⎧a =2,b =-5或⎩⎪⎨⎪⎧a =-2,b =1.点评:解题运用通性通法,不追求特殊解题技巧,是一道难度合适的试题.解完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注意体会解决本题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思路2例1已知tan(α+π4)=-12,π2<α<π,(1)求tan α的值;(2)求sin2α-2cos 2α2α-π4的值.活动:本题作为济南市的一模统考题,位置在六道解答题的第一题,由此可看出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题的难度属于容易题,整个三角题目的高考难度也如此.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训练时教师要控制好这个难度.根据正切和角公式,由本题条件易得正切值,再将所求式子化简求值即可.对于本题的探究解答,可完全留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需在关键地方对部分学生给予指导点拨.解:(1)由tan(α+π4)=-12,π2<α<π,得1+tan α1-tan α=-12,解之,得tan α=-3.(2)sin2α-2cos 2α2α-π4=2sin αcos α-2cos 2αsin α-cos α=2cos α,∵π2<α<π,且tan α=-3,∴cos α=-1010,即原式的值为-105. 点评:解这类求值题一定要在化简上多下些功夫,至于究竟化简到什么程度,这要具体结合题目条件而定.学生解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思路清晰,解答过程简洁流畅.变式训练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α=1213,求π4-αα+5π2的值.解:∵sin(2α+5π2)=sin[π2+(2π+2α)]=cos(2π+2α)=cos2α,∴原式=π4-αα+5π2=cos π4cos α+sin π4sin αcos2α=22α+sin αcos 2α-sin 2α=22cos α-sin α=2α-sin α.∵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α=1213,∴cos α=-1-sin 2α=-513.∴原式=-13234.例2设向量a =(1+cos α,sin α),b =(1-cos β,sin β),c =(1,0),α∈(0,π),β∈(π,2π),a 与c 的夹角为θ1,b 与c 的夹角为θ2,且θ1-θ2=π6,求sinα-β4的值.活动:本题是一道经典试题,多次多处用作试题,题目基础性强且难度不大,题干结构优美,主要考查向量及运算、三角函数公式变换的有关知识,以及综合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先让学生探究思路,寻找解题方向,适时的点拨学生.思考过程要从角、三角函数种类、式子结构形式三个方面寻找共同特点,从而作出归纳.可由已知找到θ1、θ2与α、β关系,由θ1-θ2=π6,求得α-β2,进而求得sin α-β2的值.解:a =2cos α2(cos α2,sin α2),b =(2sin 2β2,2sin β2cos β2)=2sin β2(sin β2,cos β2),∵α∈(0,π),β∈(π,2π),∴α2∈(0,π2),β2∈(π2,π).故|a |=2cos α2,|b |=2sin β2,cos θ1=a ·c |a ||c |=2cos2α22cosα2=cos α2,∴θ1=α2.cos θ2=b ·c |b ||c |=2sin2β22sinβ2=sin β2=cos(β2-π2).∵0<β2-π2<π2,∴θ2=β2-π2.又θ1-θ2=π6,∴α2-β2+π2=π6.∴α-β2=-π3.∴sin α-β4=sin(-π6)=-12.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到角的关系,教师不要直接给出解答,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因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解完后让学生反思:计算两条向量的夹角问题与三角函数有关,故向量可。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教案苏教版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整体设计知识网络教学分析三角函数及其三角恒等变换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中学后继内容和高等数学的基础,因而成为高考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变换思想是复习掌握好本章的关键.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不仅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中应用,而且在研究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在后续内容解三角形中也应用广泛.解决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问题,其关键在掌握基本变换思想,运用三角恒等变形的主要途径——变角,变函数,变结构,注意公式的灵活应用.在本章的学习中,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被多次运用,有了化归思想,就可以理解三角恒等式推导和变形的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己回顾在本章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自己绘制本章内容的结构框架图,梳理本章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三角公式是三角变换的基本依据,在三角恒等变换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通过对这些公式的探求,使学生学会预测变换的目标、选择变换的公式、设计变换的途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学完本章后,前一章平面向量更有了用武之地,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重要工具,三角函数又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切实提高三角函数的综合能力是复习好本章的保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结成一个知识板块来复习,并进行三角与向量相融合的综合训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平面向量、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的深刻理解及运用.三维目标1.通过复习全章知识方法,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求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证明较简单的三角恒等式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并结合向量解决一些基本的综合问题.3.通过三角恒等变换体会数学的逻辑性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和代换意识,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联系的.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及其灵活应用.教学难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综合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基础上,我们又一起探究学习了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现在我们一起对本章进行小结与复习,进一步巩固本章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画出本章的知识框图,由此进入复习.思路2.(问题导入)本章学习了几个公式?推导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你是从哪几个基本方面认识三角函数式的特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三角式的变换与代数式的变换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分析三角函数式的特点对提高三角恒等变换的能力有什么帮助?通过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展开全章的复习.推进新课知识巩固让学生回忆本章的学习过程:利用向量推导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进一步探究了积化和差、和差化积、万能公式、半角公式等几个三角恒等式.经历并体验了数学的发现与创造过程,体会了向量与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习了三角变换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我们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本章的公式关系见下表:教师始终注意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用类比、联系、化归的观点来理解这些公式的逻辑关系,认识公式的特点,联想与代数运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三角恒等变换是代数式恒等变换的推广和发展;进行三角恒等变换,除了要熟练运用代数恒等变换的各种方法,还要抓住三角本身的特点,领会和掌握最基本最常见的变换.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变换不仅是三角函数式的结构形式变换,而且还有角的变换,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变换,使学生领悟有关公式在变换中的作用和用法,学会用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指导选择和设计变换思路.并让学生体会到通过三角恒等变换的探究训练,能大大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常见的变换有:(1)公式变换,如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α+β, 1+cos2α=2cos 2α,1-cos2α=2sin 2α等.(2)角的变换,如α=(α+β)-β;2α=(α+β)+(α-β);π4-α=π2-(π4+α);π6+α=π2-(π3-α)等. 还需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式子: 如:sinx±cosx=2sin(x±π4),sinx±3cosx =2sin(x±π3)等. 对于化简,有两种常见的形式,(1)未指明答案的恒等变形,这时应把结果化为最简形式;(2)根据解题需要将三角函数式化为某种特定的形式,例如一角一函数的形式,以便研究它的各种性质.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化简,都要切实注意角度变换、函数变换等各种变换.对于证明,它包括无条件的恒等式和附加条件恒等式的证明.(1)无条件恒等式的证明,需认真分析等式两边三角函数式的特点,角度、函数、结构的差异,一般由繁的一边往简的一边证,逐步消除差异,最后达到统一.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用分析法帮助思考,或分析法和综合法联用.(2)有附加条件的恒等式的证明,关键是恰当地利用附加条件,需认真分析条件式和结论式中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从分析过程中发现条件应怎样利用,证明这类恒等式时,还常常用到消元法和基本量方法.应用示例思路1例1(1)化简tan2Atan(30°-A)+tan2Atan(60°-A)+tan(30°-A)tan(60°-A);(2)已知α为锐角,且tan α=12,求sin2αcos α-sin αsin2αcos2α的值. 活动:本例是一个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问题,属于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三角函数式的值.关键是正确运用三角变换公式及常用思想方法,探索已知式与欲求式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必要时给予适时的点拨引导.但要让学生明白,从高考角度来看,关于三角函数求值问题是个重要题型、命题热点,一直备受高考的青睐.因为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能综合考查考生三角变换、代数变形的基本运算能力和灵活运用公式、合理选用公式、准确选择解题方向的思维能力,且题目的答案可以简单明了.并让学生明了解决这些问题时应在认准目标的前提下,从结构式的特点去分析,以寻找到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运用三角公式.比如在本例的(1)中,首先应想到将倍角化为单角这一基本的转化方法.教师还应点拨学生思考,求三角函数式的值必须明确求值的目标.一般来说,题设中给出的是一个或某几个特定角,即便这些角都不是特殊角,其最终结果也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实数;题设中给出的是某种或几种参变量关系,其结果既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实数,也可能是含参变量的某种代数式.如本例的(2)中,目标是弦且是和差角,而条件是切且是单角.在学生探讨向目标转化的过程中,由于视角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学生会有多种解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对新颖解法给予表扬.解:(1)∵tan(90°-2A)=tan[(30°-A)+(60°-A)]=-+-1---,∴tan(30°-A)+tan(60°-A)=tan(90°-2A)[1-tan(30°-A)tan(60°-A)]. ∴原式=tan2A[tan(30°-A)+tan(60°-A)]+tan(30°-A)tan (60°-A)=tan2Atan(90°-2A)[1-tan(30°-A)tan(60°-A)]+tan(30°-A)tan(60°-A) =1-tan(30°-A)tan(60°-A)+tan(30°-A)tan(60°-A)=1.(2)原式=2sin αcos αcos α-sin α2sin αcos αcos2α=sin α2cos 2α-12sin αcos αcos2α=cos2α2cos αcos2α=12cos α.∵tan α=12,又α∈(0,π2),即2sin α=cos α,又由sin 2α+cos 2α=1,∴cos α=25.∴sin2αcos α-sin αsin2αcos2α=54. 点评:本两题主要回顾了和差、二倍角公式的使用,及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题目的一般解法;由于公式本身就是等式,所以从方程观点出发进行变形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变形办法.由此产生逆变公式、整体变换公式等方法的灵活运用,本例的两种解法其实质是一样的.学生解决完后,教师应抓住这最佳时机,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思、领悟解决问题所用到的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例2已知α、β∈(0,π4),且3sin β=sin(2α+β),4tan α2=1-tan 2α2,求α+β的值.活动:本题属于给值求角,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在学生探究中适时给予恰当的点拨:把所求的角用含已知其值的角的式子表示,由所求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但不要忽视对所求角的范围的讨论,即解决“给值求角”问题是由两个关键步骤构成:①把所求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②由所得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另外,求角一般都通过三角函数值来实现,但求该角的哪一种函数值,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如本例,联想条件的形式,确定目标选用和角的正切.这点要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细细体会,领悟其要领,掌握其实质.解:∵3si n[(α+β)-α]=sin[(α+β)+α],3sin(α+β)cos α-3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2cos(α+β)sin α,∵α、β∈(0,π4),∴0<α+β<π2.∴cos(α+β)≠0,cos α≠0.∴tan(α+β)=2tan α.由4tan α2=1-tan 2α2,得4tan α21-tan 2α2=1,即得2tan α=1. 代入tan(α+β)=2tan α,得tan(α+β)=1.又0<α+β<π2,∴α+β=π4. 点评:本题通过变形转化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问题,关键在于对角的范围的讨论,注意合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必要时,根据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从而求出准确角.思路2例题 已知θ∈(π2,π),2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0,求tan θ和sin(2θ+π3)的值. 活动:本题主要训练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是一道较为综合的题目.本题能较全面地考查到三角函数的重要公式,有多种解题的切入口,通过探究,学生可从中体会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本题解题思路清晰,运算过程不繁杂,不必运用特殊的解题技巧.本题基本解法是常规的因式分解法,也可运用方程的思想,通过换元先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还可以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解题.可说是一道较为简单、考查全面的好题,教师可完全放给学生自己探究,必要时给以点拨.解:∵2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0,∴cos θ≠0.∴上式两边同除以cos 2θ,得tan 2θ+tan θ-2=0.解得tan θ=-2.〔∵θ∈(π2,π),∴舍去tan θ=1〕 ∴sin(2θ+π3)=sin2θcos π3+cos2θsin π3=sin θcos θ+32(2cos 2θ-1) =sin θcos θ+3cos 2θsin 2θ+cos 2θ-32=tan θ+3tan 2θ+1-32=-4+3310. 点评:三角函数的解法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如本题中,可由方程组⎩⎪⎨⎪⎧sin θ=-2cos θ,sin 2θ+cos 2θ=1,解得sin θ、cos θ的值,再代入得解,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变式训练 已知函数f(x)=sin 2x +2sinxcosx +3cos 2x ,x∈R ,求:(1)函数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 (2)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解:(1)方法一:∵f(x)=1-cos2x 2+sin2x ++2=2+sin2x +cos2x =2+2sin(2x +π4), ∴当2x +π4=2k π+π2,即x =k π+π8(k∈Z )时,f(x)取得最大值2+ 2. 因此,f(x)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是{x|x =k π+π8,k∈Z }. 方法二:∵f(x)=(sin 2x +cos 2x)+sin2x +2cos 2x=1+sin2x +1+cos2x =2+2sin(2x +π4), ∴当2x +π4=2k π+π2,即x =k π+π8(k∈Z )时,f(x)取得最大值2+ 2. 因此,f(x)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是{x|x =k π+π8,k∈Z }. (2)f(x)=2+2sin(2x +π4), 由题意,得2k π-π2≤2x+π4≤2k π+π2(k∈Z ),即k π-3π8≤x≤k π+π8(k∈Z ). 因此,f(x)的单调增区间是[k π-3π8,k π+π8](k∈Z ). 知能训练课本复习题1~4.作业课本复习题5、6、7.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总结归纳本节所复习的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明确三角恒等变换所涉及的公式主要是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以及万能公式,这些公式主要用于三角函数式的计算、化简与推导,它们在数学和许多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必须熟练掌握,并搞清这些公式的逻辑关系和推导公式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2.教师强调,对一些公式不仅会用,还会逆用、变形用.三角函数是三角变换的对象,在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时,要认清三角函数式的角的特征、函数名称的特征和式子的结构特征,以便使用恰当的变形手段,巧妙地解决问题.设计感想1.本节为全章复习课,教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设计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对全章,甚至对涉及前两章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整合,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章在新课程中的位置是承上启下,前有三角函数,后有解三角形,所以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是解决有关三角问题的重要环节,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这一点.3.三角函数公式众多,教学时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学生亲自探究体验,切忌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地训练.在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时,注意点拨学生从三角函数名称和角的差异双角度去综合分析,再从差异的分析中决定三角公式的选取,不可生搬硬套.备课资料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求值、化简、证明是三角变换的中心内容,在高考中出现的三角变换大题,多数都是求值、化简类型.其解法的依据是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及代数中恒等变换知识,如配方法、消元法、因式分解、比例性质、判别式法、待定系数法等.化简三角函数式是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式中所含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应用.常用方法是:化异名函数为同名函数,化异角为同角,化异次为同次,切化弦,特殊角与特殊值的三角函数互化.对于三角公式要记忆准确(在理解基础上),并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在应用时,要认真分析,合理转化,避免盲目性.求值可分为给角求值、给值求值、给值求角三部分.给角求值的关键是正确地选用公式,以便把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相约或相消,从而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给值求值的关键是找出已知式与欲求式之间的角、运算及函数的差异,一般可适当变换已知式,求得另外函数式的值,以备应用;同时也要注意变换欲求式,便于将已知式求得的函数值代入,从而使问题获解;给值求角的关键是先求出该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式的值,其次判断该角在对应区间的单调性.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包括条件恒等式和无条件恒等式两种.无条件等式的证明,常用综合法、分析法、转换命题法、同一法等,证明的形式有化繁为简,左右归一等,无论采用什么证明方式和方法,都要认真分析等式两边三角函数式的特点、角度和函数关系,找出差异,寻找证明突破口;有条件的等式证明,常常先观察条件及欲证式中左、右两边三角函数式的区别与联系,灵活使用条件,变形得证,证明方法主要是基本量法和消去法.在三角变换中,要自觉地运用化归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换元的思想去处理问题.二、备用习题1.函数y =cos 4x -sin 4x 的最小正周期是( )A.π2 B .π C .2π D .4π2.函数y =12+sinx +cosx的最大值是( ) A.22-1 B.22+1 C .1-22 D .-1-22 3.若θ∈(π4,π2),sin2θ=116,则cos θ-sin θ的值为( ) A.34 B .-34C .-154 D.1544.函数y =2sinx(sinx +cos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 .[2k π-π8,2k π+7π8],k∈ZB .[2k π+7π8,2k π+15π8],k∈ZC .[k π-π8,k π+5π8],k∈ZD .[k π+3π8,k π+7π8],k∈Z5.求函数y =sin2xcosx 1-sinx的值域. 6.化简:f(x)=cos 2x +cos 2(60°+x)+cos 2(120°+x).参考答案:1.B 2.B 3.C 4.D5.解:y =sin2xcosx 1-sinx =2sinxcos 2x 1-sinx =-sin 21-sinx =2sinx(1+sinx),sinx≠1,∴y=2sin 2x +2sinx =2(sinx +12)2-12. 令t =sinx ,则t∈[-1,1),∴y=2(t +12)2-12. ∴当t∈[-1,1)时,y∈[-12,4). 6.解:f(x)=1+cos2x2+1++2+1++2 =32+12[cos2x -cos(60°-2x)+cos(240°+2x)] =32+12[cos2x -12cos2x -32sin2x -12cos2x +32sin2x] =32. (设计者:郑吉星)第2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复习的内容,教师点出,上一节我们一起复习了本章的三角函数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节我们将通过例题分析,继续探讨三角函数应用问题,重点是复习与向量有关的一些综合问题.思路2.(问题导入)教师开始就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1)不查表求sin 220°+cos 280°+3cos20°cos80°的值.(2)已知π2<β<α<3π4,cos(α-β)=1213,sin(α+β)=-35,求sin2α的值.学生专心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就已展开了新课. 推进新课 知识巩固教师打出幻灯,根据上节复习的知识方法,请解答以下一组考试题:1.设α、β为钝角,且sin α=55,cos β=-31010,则α+β的值为( ) A.3π4 B.5π4 C.7π4 D.5π4或7π42.已知a =(sin α-cos α,2 007),b =(sin α+cos α,1),且a ∥b ,则tan2α-1cos2α等于( )A .-2 007B .-12 007C .2 007 D.12 0073.已知α∈(π2,π),sin α=35,则tan(α+π4)等于( )A.17 B .7 C .-17D .-74.若α、β∈(0,π2),cos(α-β2)=32,sin(α2-β)=-12,则cos(α+β)的值等于________.5.已知tan(π4+θ)+tan(π4-θ)=4,且-π<θ<-π2,求sin 2θ-2sin θcos θ-cos 2θ的值.活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找不到思路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时的点拨,上述1~4都是2007、2006年的高考或模拟题.从中可看出,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的证明是三角变换的基本问题,各市地在高考中都有所体现,在考查三角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还注重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以及观察能力、运算推理能力.特别是三角求值,需充分利用公式变形,而公式变形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思想和观点,充分体现数学公式的转化和简化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公式的本质,所以,高考三角求值题倍受命题人的青睐,使得成为出题频率较多的题型,但其难度较小.如以上几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怎样选择有用的公式,或其变形式.答案:1.C 注意选用α+β的余弦.2.C 需利用向量平行的条件对已知进行转化,然后把所求式子切化弦,通分后再利用倍角公式化单角来解决.3.A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可求得余弦值,然后利用和角的正切公式解决. 4.-12 先确定角的范围,-π4<α-β2<π2,-π2<α2-β<π4,可得α-β2=π6,α2-β=-π6,∴α+β2=(α-β2)-(α2-β)=π3,α+β=2π3,cos(α+β)=-12. 5.解:由tan(π4+θ)+tan(π4-θ)=4,得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1π4cos θ2-π4sin θ2=2cos 2θ-sin 2θ=4,则cos 2θ=34. ∵-π<θ<-π2,∴cos θ=-32,sin θ=-12,sin 2θ-2sin θcos θ-cos 2θ=14-2×32×12-34=-1+32. 应用示例思路1例1若cos(π4-x)=-45,5π4<x<7π4,求sin2x -2sin 2x1+tanx.活动:本例题是一道综合型的中档题目,具有很好的训练价值,其变形式子在多处的高考试题中都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式子的角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转化为已知一个角(π4-x)的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余三角函数值的问题.这样可以将所求式子化简,使其出现(π4-x)这个角的三角函数.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视角观察,以探求更多的解题思路,从中比较最优解法.解:sin2x -2sin 2x 1+tanx=-cosx +sinx=-cosx +sinx=sin2x·1-tanx 1+tanx =sin2xtan(π4-x)=cos(π2-2x)tan(π4-x)=[2cos 2(π4-x)-1]tan(π4-x).∵5π4<x<7π4,∴-3π2<π4-x<-π.又∵cos(π4-x)=-45,∴sin(π4-x)=35,tan(π4-x)=-34.∴原式=(2×1625-1)×(-34)=-21100.点评:在解答某些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时,要能够合理地利用公式,引导学生观察角之间的关系,公式应正确、熟练地记忆与应用,并注意总结公式的应用经验,对一些公式不仅会用,还会逆用,变形用,这里就是应用了正切和角公式的逆用,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步.变式训练已知cos α-sin α=325,(1)求m =15sin2αα+π4的值;(2)若函数y =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3对称,且f(-1)=320,试求f(m)的值.解:(1)由已知cos α-sin α=325,得cos(α+π4)=35.又因为sin2α=-cos(π2+2α)=1-2cos 2(α+π4)=725,所以m =15sin2αα+π4=7.(2)由题意,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3对称, 因此,f(3+x)=f(3-x),所以f(m)=f(7)=f(3+4)=f(3-4)=f(-1)=320.例2已知sin 22α+sin2αcos α-cos2α=1,α∈(0,π2),求sin α、tan α的值.活动:本题是2002年高考试卷解答题的第一题,但常解常新.虽然综合性很强,但试题难度并不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有很好的训练价值.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按照较易题的要求来考查三角函数的重点知识.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必要时适时的给予点拨,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解答本题常出现的失误有:(1)记错三角公式,如“cos2α=2sin 2α-1”等;(2)解题中未能及时消去相同的项以简化运算,如将原式化为关于sin α的四次方程,造成运算烦琐,或不能得到结果;(3)用一个算式去除等式两边时,未先确认这个算式不等于零,推理不严密;(4)恒等变形中,移项时符号出错或合并同类项时系数出错,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可以此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解:方法一:由倍角公式,sin2α=2sin αcos α,cos2α=2cos 2α-1,得 4sin 2αcos 2α+2sin αcos 2α-2cos 2α=2α(2sin 2α+sin α-1)=2α(2sin α-1)(sin α+1)=0,∵α∈(0,π2),∴sin α+1≠0,cos 2α≠0.∴2sin α-1=0,即sin α=12.∴α=π6.∴tan α=33.方法二:由题设得sin 22α+sin2αcos α-2cos 2α=0,即(sin2α+2cos α)(sin2α-cos α)=0.∵α∈(0,π2),∴sin2α+2cos α≠0.∴sin2α-cos α=0.∵cos α≠0,∴2sin α-1=0,即sin α=12.∴α=π6.∴tan α=33.方法三:由题设得sin 22α+sin2αcos α-2cos 2α=0,将其看成关于sin2α的一元二次方程,得sin2α=-cos α±cos 2α+8cos 2α2=-cos α±3cos α2,∴sin2α=-2cos α或sin2α=cos α.∵α∈(0,π2),∴sin2α≠-2cos α.∴sin2α=cos α(以下同方法二).点评:本题是考查三角函数的综合题,能抓住“二倍角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这两个知识重点,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解题过程运用“换元法”等基本数学方法,体现方程思想,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达到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 变式训练已知a =(cos2α,sin α),b =(1,2sin α-1),α∈(π2,π),a ·b =25,求52sin2α-α+π42cos2α2的值.解:∵a ·b =cos2α+sin α(2sin α-1)=2cos 2α-1+2sin 2α-sin α =1-sin α=25,∴sin α=35.又∵α∈(π2,π),∴cos α=-45.∴cos(α+π4)=-7210.∴52sin2α-α+π42cos2α2=52×2×35-45+28210-45+1=-10 2.例3已知函数f(x)=2asin 2x -23asinxcosx +a +b(a≠0)的定义域为[0,π2],值域为[-5,1],求常数a 、b 的值.活动:本题是一道经典三角综合题,属于结合三角函数性质运用的综合性中档题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涉及三角函数值域等性质的问题,首先应考虑将函数化为一个角一种函数形式,本题通过降次,逆用二倍角公式后,形成了y =asinx +bcosx 型的函数,再应用y =asinx +bcosx =a 2+b 2sin(x +φ),其中tan φ=b a ,需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首先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将函数化成一个角一种函数形式,然后注意函数定义域对确定函数的值域的影响,可让学生独立探究,教师适时点拨.解:f(x)=a(1-cos2x)-3asin2x +a +b =-a(cos2x +3sin2x)+2a +b =-2asin(2x +π6)+2a +b ,∵x∈[0,π2],∴2x+π6∈[π6,7π6].∴-12≤sin(2x+π6)≤1.因此,由f(x)的值域为[-5,1],可得 ⎩⎪⎨⎪⎧a>0,--12+2a +b =1,-2a×1+2a +b =-5或⎩⎪⎨⎪⎧a<0,-2a×1+2a +b =1,--12+2a +b =-5.∴⎩⎪⎨⎪⎧a =2,b =-5或⎩⎪⎨⎪⎧a =-2,b =1.点评:解题运用通性通法,不追求特殊解题技巧,是一道难度合适的试题.解完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注意体会解决本题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思路2例1已知tan(α+π4)=-12,π2<α<π,(1)求tan α的值;(2)求sin2α-2cos 2α2α-π4的值.活动:本题作为济南市的一模统考题,位置在六道解答题的第一题,由此可看出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题的难度属于容易题,整个三角题目的高考难度也如此.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训练时教师要控制好这个难度.根据正切和角公式,由本题条件易得正切值,再将所求式子化简求值即可.对于本题的探究解答,可完全留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需在关键地方对部分学生给予指导点拨.解:(1)由tan(α+π4)=-12,π2<α<π,得1+tan α1-tan α=-12,解之,得tan α=-3.(2)sin2α-2cos 2α2α-π4=2sin αcos α-2cos 2αsin α-cos α=2cos α,∵π2<α<π,且tan α=-3,∴cos α=-1010,即原式的值为-105. 点评:解这类求值题一定要在化简上多下些功夫,至于究竟化简到什么程度,这要具体结合题目条件而定.学生解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思路清晰,解答过程简洁流畅.变式训练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α=1213,求π4-αα+5π2的值.解:∵sin(2α+5π2)=sin[π2+(2π+2α)]=cos(2π+2α)=cos2α,∴原式=π4-αα+5π2=cos π4cos α+sin π4sin αcos2α=22α+sin αcos 2α-sin 2α=22cos α-sin α=2α-sin α.∵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α=1213,∴cos α=-1-sin 2α=-513.∴原式=-13234.例2设向量a =(1+cos α,sin α),b =(1-cos β,sin β),c =(1,0),α∈(0,π),β∈(π,2π),a 与c 的夹角为θ1,b 与c 的夹角为θ2,且θ1-θ2=π6,求sinα-β4的值.活动:本题是一道经典试题,多次多处用作试题,题目基础性强且难度不大,题干结构优美,主要考查向量及运算、三角函数公式变换的有关知识,以及综合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先让学生探究思路,寻找解题方向,适时的点拨学生.思考过程要从角、三角函数种类、式子结构形式三个方面寻找共同特点,从而作出归纳.可由已知找到θ1、θ2与α、β关系,由θ1-θ2=π6,求得α-β2,进而求得sin α-β2的值.解:a =2cos α2(cos α2,sin α2),b =(2sin 2β2,2sin β2cos β2)=2sin β2(sin β2,cos β2),∵α∈(0,π),β∈(π,2π),∴α2∈(0,π2),β2∈(π2,π).故|a |=2cos α2,|b |=2sin β2,cos θ1=a ·c |a ||c |=2cos2α22cosα2=cos α2,∴θ1=α2.cos θ2=b ·c |b ||c |=2sin2β22sinβ2=sin β2=cos(β2-π2).∵0<β2-π2<π2,∴θ2=β2-π2.又θ1-θ2=π6,∴α2-β2+π2=π6.∴α-β2=-π3.∴sin α-β4=sin(-π6)=-12.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到角的关系,教师不要直接给出解答,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因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解完后让学生反思:计算两条向量的夹角问题与三角函数有关,故向量可。
高一数学苏教版必修四教学案43三角恒等变换复习
§43 三角恒等变换复习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知识体系框图 2、熟练应用公式。
二、教学重、难点:1、知识体系的梳理2、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三、复习与训练:1、三角公式的推导过程图:2、基础训练(1)0000sin80cos 25sin10sin 25+=(2)已知sin cos 2sin cos αααα+=-,则sin 2α=(3=(4)tan tan 2tan 2tan αααα=- (5)若43cos(),cos()55αβαβ+=-=-,则tan tan αβ= 四、合作探究活动1、已知sin 2,cos 2a b αα==,求tan()4πα+的值。
(用a,b 表示)活动2、(1)在等式cos(★)(1+3tan10°)=1的括号中,填写一个锐角,使得等式成立, 则这个锐角为_ .(2)已知23tan 1tan =-x x ,则=x 2tan _________活动3、已知02x π-<<,且1sin cos 5x x +=求sin cos x x -与tan x 的值活动4、已知函数R x x x x f ∈-+-=),12(sin 2)62sin(3)(2ππ,求: (1)函数)(x f 的最小正周期。
(2)使函数)(x f 取得最大值的x 的集合。
五、知识网点六、反思§43三角恒等变换复习作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日期1、0000sin15cos15sin 255sin15-的值为 2、已知1sin()1,tan 3αββ+==,则tan α的值为 3、已知sin sin sin 0,cos cos cos 0αβγαβγ++=++=,则cos()αβ-为 4、当04x π<<,函数22cos ()cos sin sin x f x x x x =-的最小值为 5、函数sin 2cos 2y x x =的最小正周期为6、已知tan 2α=,则211sin sin 242αα+= 7、化简:sin 2cos 1cos 21cos αααα⋅=++ 8、求值000000sin15cos5sin 20cos15cos5cos 20-=- 9、在ABC ∆中已知:tan tan tan tan 1A B A B ++=,求角C 的度数10、已知sin sin ,cos cos a b αβαβ+=+=,求cos()αβ-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本章复习整体设计知识网络教学分析三角函数及其三角恒等变换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中学后继内容和高等数学的基础,因而成为高考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变换思想是复习掌握好本章的关键.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不仅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中应用,而且在研究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在后续内容解三角形中也应用广泛.解决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问题,其关键在掌握基本变换思想,运用三角恒等变形的主要途径——变角,变函数,变结构,注意公式的灵活应用.在本章的学习中,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被多次运用,有了化归思想,就可以理解三角恒等式推导和变形的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先组织学生自己回顾在本章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自己绘制本章内容的结构框架图,梳理本章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三角公式是三角变换的基本依据,在三角恒等变换的复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并由此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及万能公式.通过对这些公式的探求,使学生学会预测变换的目标、选择变换的公式、设计变换的途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学完本章后,前一章平面向量更有了用武之地,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重要工具,三角函数又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切实提高三角函数的综合能力是复习好本章的保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结成一个知识板块来复习,并进行三角与向量相融合的综合训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平面向量、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的深刻理解及运用.三维目标1.通过复习全章知识方法,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求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证明较简单的三角恒等式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掌握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思想方法,并结合向量解决一些基本的综合问题.3.通过三角恒等变换体会数学的逻辑性的特征,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和代换意识,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互相联系的.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及其灵活应用.教学难点: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综合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基础上,我们又一起探究学习了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现在我们一起对本章进行小结与复习,进一步巩固本章所学的知识,请同学们画出本章的知识框图,由此进入复习.思路2.(问题导入)本章学习了几个公式?推导这些公式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你是从哪几个基本方面认识三角函数式的特点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三角式的变换与代数式的变换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分析三角函数式的特点对提高三角恒等变换的能力有什么帮助?通过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展开全章的复习.推进新课知识巩固让学生回忆本章的学习过程:利用向量推导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进一步探究了积化和差、和差化积、万能公式、半角公式等几个三角恒等式.经历并体验了数学的发现与创造过程,体会了向量与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习了三角变换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我们的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本章的公式关系见下表:教师始终注意通过恰时恰点的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用类比、联系、化归的观点来理解这些公式的逻辑关系,认识公式的特点,联想与代数运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三角恒等变换是代数式恒等变换的推广和发展;进行三角恒等变换,除了要熟练运用代数恒等变换的各种方法,还要抓住三角本身的特点,领会和掌握最基本最常见的变换.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变换不仅是三角函数式的结构形式变换,而且还有角的变换,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变换,使学生领悟有关公式在变换中的作用和用法,学会用恰当的数学思想方法指导选择和设计变换思路.并让学生体会到通过三角恒等变换的探究训练,能大大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常见的变换有:(1)公式变换,如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α+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α+β, 1+cos2α=2cos 2α,1-cos2α=2sin 2α等.(2)角的变换,如α=(α+β)-β;2α=(α+β)+(α-β);π4-α=π2-(π4+α);π6+α=π2-(π3-α)等. 还需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式子: 如:sinx±cosx=2sin(x±π4),sinx±3cosx =2sin(x±π3)等. 对于化简,有两种常见的形式,(1)未指明答案的恒等变形,这时应把结果化为最简形式;(2)根据解题需要将三角函数式化为某种特定的形式,例如一角一函数的形式,以便研究它的各种性质.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化简,都要切实注意角度变换、函数变换等各种变换.对于证明,它包括无条件的恒等式和附加条件恒等式的证明.(1)无条件恒等式的证明,需认真分析等式两边三角函数式的特点,角度、函数、结构的差异,一般由繁的一边往简的一边证,逐步消除差异,最后达到统一.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用分析法帮助思考,或分析法和综合法联用.(2)有附加条件的恒等式的证明,关键是恰当地利用附加条件,需认真分析条件式和结论式中三角函数之间的联系,从分析过程中发现条件应怎样利用,证明这类恒等式时,还常常用到消元法和基本量方法.应用示例思路1例1(1)化简tan2Atan(30°-A)+tan2Atan(60°-A)+tan(30°-A)tan(60°-A);(2)已知α为锐角,且tan α=12,求sin2αcos α-sin αsin2αcos2α的值. 活动:本例是一个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问题,属于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三角函数式的值.关键是正确运用三角变换公式及常用思想方法,探索已知式与欲求式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必要时给予适时的点拨引导.但要让学生明白,从高考角度来看,关于三角函数求值问题是个重要题型、命题热点,一直备受高考的青睐.因为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能综合考查考生三角变换、代数变形的基本运算能力和灵活运用公式、合理选用公式、准确选择解题方向的思维能力,且题目的答案可以简单明了.并让学生明了解决这些问题时应在认准目标的前提下,从结构式的特点去分析,以寻找到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运用三角公式.比如在本例的(1)中,首先应想到将倍角化为单角这一基本的转化方法.教师还应点拨学生思考,求三角函数式的值必须明确求值的目标.一般来说,题设中给出的是一个或某几个特定角,即便这些角都不是特殊角,其最终结果也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实数;题设中给出的是某种或几种参变量关系,其结果既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实数,也可能是含参变量的某种代数式.如本例的(2)中,目标是弦且是和差角,而条件是切且是单角.在学生探讨向目标转化的过程中,由于视角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学生会有多种解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对新颖解法给予表扬.解:(1)∵tan(90°-2A)=tan[(30°-A)+(60°-A)]=-+-1---,∴tan(30°-A)+tan(60°-A)=tan(90°-2A)[1-tan(30°-A)tan(60°-A)]. ∴原式=tan2A[tan(30°-A)+tan(60°-A)]+tan(30°-A)t an(60°-A)=tan2Atan(90°-2A)[1-tan(30°-A)tan(60°-A)]+tan(30°-A)tan(60°-A) =1-tan(30°-A)tan(60°-A)+tan(30°-A)tan(60°-A)=1.(2)原式=2sin αcos αcos α-sin α2sin αcos αcos2α=sin α2cos 2α-12sin αcos αcos2α=cos2α2cos αcos2α=12cos α.∵tan α=12,又α∈(0,π2),即2sin α=cos α,又由sin 2α+cos 2α=1,∴cos α=25.∴sin2αcos α-sin αsin2αcos2α=54. 点评:本两题主要回顾了和差、二倍角公式的使用,及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题目的一般解法;由于公式本身就是等式,所以从方程观点出发进行变形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变形办法.由此产生逆变公式、整体变换公式等方法的灵活运用,本例的两种解法其实质是一样的.学生解决完后,教师应抓住这最佳时机,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思、领悟解决问题所用到的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例2已知α、β∈(0,π4),且3sin β=sin(2α+β),4tan α2=1-tan 2α2,求α+β的值.活动:本题属于给值求角,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在学生探究中适时给予恰当的点拨:把所求的角用含已知其值的角的式子表示,由所求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但不要忽视对所求角的范围的讨论,即解决“给值求角”问题是由两个关键步骤构成:①把所求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②由所得的函数值结合该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得角.另外,求角一般都通过三角函数值来实现,但求该角的哪一种函数值,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如本例,联想条件的形式,确定目标选用和角的正切.这点要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细细体会,领悟其要领,掌握其实质.解:∵3sin[(α+β)-α]=sin[(α+β)+α],3sin(α+β)cos α-3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cos(α+β)sin α,sin(α+β)cos α=2cos(α+β)sin α,∵α、β∈(0,π4),∴0<α+β<π2.∴cos(α+β)≠0,cos α≠0.∴tan(α+β)=2tan α.由4tan α2=1-tan 2α2,得4tan α21-tan 2α2=1,即得2tan α=1. 代入tan(α+β)=2tan α,得tan(α+β)=1.又0<α+β<π2,∴α+β=π4. 点评:本题通过变形转化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问题,关键在于对角的范围的讨论,注意合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必要时,根据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从而求出准确角.思路2例题 已知θ∈(π2,π),2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0,求tan θ和sin(2θ+π3)的值. 活动:本题主要训练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是一道较为综合的题目.本题能较全面地考查到三角函数的重要公式,有多种解题的切入口,通过探究,学生可从中体会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本题解题思路清晰,运算过程不繁杂,不必运用特殊的解题技巧.本题基本解法是常规的因式分解法,也可运用方程的思想,通过换元先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还可以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来解题.可说是一道较为简单、考查全面的好题,教师可完全放给学生自己探究,必要时给以点拨.解:∵2cos 2θ-sin θcos θ-sin 2θ=0,∴cos θ≠0.∴上式两边同除以cos 2θ,得tan 2θ+tan θ-2=0.解得tan θ=-2.〔∵θ∈(π2,π),∴舍去tan θ=1〕 ∴sin(2θ+π3)=sin2θcos π3+cos2θsin π3=sin θcos θ+32(2cos 2θ-1) =sin θcos θ+3cos 2θsin 2θ+cos 2θ-32=tan θ+3tan 2θ+1-32=-4+3310. 点评:三角函数的解法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如本题中,可由方程组⎩⎪⎨⎪⎧sin θ=-2cos θ,sin 2θ+cos 2θ=1,解得sin θ、cos θ的值,再代入得解,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变式训练 已知函数f(x)=sin 2x +2sinxcosx +3cos 2x ,x∈R ,求:(1)函数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 (2)函数f(x)的单调增区间.解:(1)方法一:∵f(x)=1-cos2x 2+sin2x ++2=2+sin2x +cos2x =2+2sin(2x +π4), ∴当2x +π4=2k π+π2,即x =k π+π8(k∈Z )时,f(x)取得最大值2+ 2. 因此,f(x)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是{x|x =k π+π8,k∈Z }. 方法二:∵f(x)=(sin 2x +cos 2x)+sin2x +2cos 2x=1+sin2x +1+cos2x =2+2sin(2x +π4), ∴当2x +π4=2k π+π2,即x =k π+π8(k∈Z )时,f(x)取得最大值2+ 2. 因此,f(x)取得最大值时自变量x 的取值集合是{x|x =k π+π8,k∈Z }. (2)f(x)=2+2sin(2x +π4), 由题意,得2k π-π2≤2x+π4≤2k π+π2(k∈Z ),即k π-3π8≤x≤k π+π8(k∈Z ). 因此,f(x)的单调增区间是[k π-3π8,k π+π8](k∈Z ). 知能训练课本复习题1~4.作业课本复习题5、6、7.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总结归纳本节所复习的知识及数学思想方法,明确三角恒等变换所涉及的公式主要是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以及万能公式,这些公式主要用于三角函数式的计算、化简与推导,它们在数学和许多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必须熟练掌握,并搞清这些公式的逻辑关系和推导公式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2.教师强调,对一些公式不仅会用,还会逆用、变形用.三角函数是三角变换的对象,在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时,要认清三角函数式的角的特征、函数名称的特征和式子的结构特征,以便使用恰当的变形手段,巧妙地解决问题.设计感想1.本节为全章复习课,教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通过设计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对全章,甚至对涉及前两章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整合,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章在新课程中的位置是承上启下,前有三角函数,后有解三角形,所以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是解决有关三角问题的重要环节,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这一点.3.三角函数公式众多,教学时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学生亲自探究体验,切忌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地训练.在指导学生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时,注意点拨学生从三角函数名称和角的差异双角度去综合分析,再从差异的分析中决定三角公式的选取,不可生搬硬套.备课资料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证明求值、化简、证明是三角变换的中心内容,在高考中出现的三角变换大题,多数都是求值、化简类型.其解法的依据是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及代数中恒等变换知识,如配方法、消元法、因式分解、比例性质、判别式法、待定系数法等.化简三角函数式是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式中所含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应用.常用方法是:化异名函数为同名函数,化异角为同角,化异次为同次,切化弦,特殊角与特殊值的三角函数互化.对于三角公式要记忆准确(在理解基础上),并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在应用时,要认真分析,合理转化,避免盲目性.求值可分为给角求值、给值求值、给值求角三部分.给角求值的关键是正确地选用公式,以便把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相约或相消,从而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给值求值的关键是找出已知式与欲求式之间的角、运算及函数的差异,一般可适当变换已知式,求得另外函数式的值,以备应用;同时也要注意变换欲求式,便于将已知式求得的函数值代入,从而使问题获解;给值求角的关键是先求出该角的某一三角函数式的值,其次判断该角在对应区间的单调性.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包括条件恒等式和无条件恒等式两种.无条件等式的证明,常用综合法、分析法、转换命题法、同一法等,证明的形式有化繁为简,左右归一等,无论采用什么证明方式和方法,都要认真分析等式两边三角函数式的特点、角度和函数关系,找出差异,寻找证明突破口;有条件的等式证明,常常先观察条件及欲证式中左、右两边三角函数式的区别与联系,灵活使用条件,变形得证,证明方法主要是基本量法和消去法.在三角变换中,要自觉地运用化归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换元的思想去处理问题.二、备用习题1.函数y =cos 4x -sin 4x 的最小正周期是( )A.π2 B .π C .2π D .4π2.函数y =12+sinx +cosx的最大值是( ) A.22-1 B.22+1 C .1-22 D .-1-22 3.若θ∈(π4,π2),sin2θ=116,则cos θ-sin θ的值为( ) A.34 B .-34C .-154 D.1544.函数y =2sinx(sinx +cos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A .[2k π-π8,2k π+7π8],k∈ZB .[2k π+7π8,2k π+15π8],k∈ZC .[k π-π8,k π+5π8],k∈ZD .[k π+3π8,k π+7π8],k∈Z5.求函数y =sin2xcosx 1-sinx的值域. 6.化简:f(x)=cos 2x +cos 2(60°+x)+cos 2(120°+x).参考答案:1.B 2.B 3.C 4.D5.解:y =sin2xcosx 1-sinx =2sinxcos 2x 1-sinx =-sin 21-sinx =2sinx(1+sinx),sinx≠1,∴y=2sin 2x +2sinx =2(sinx +12)2-12. 令t =sinx ,则t∈[-1,1),∴y=2(t +12)2-12. ∴当t∈[-1,1)时,y∈[-12,4). 6.解:f(x)=1+cos2x2+1++2+1++2 =32+12[cos2x -cos(60°-2x)+cos(240°+2x)] =32+12[cos2x -12cos2x -32sin2x -12cos2x +32sin2x] =32. (设计者:郑吉星)第2课时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一节复习的内容,教师点出,上一节我们一起复习了本章的三角函数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节我们将通过例题分析,继续探讨三角函数应用问题,重点是复习与向量有关的一些综合问题.思路2.(问题导入)教师开始就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1)不查表求sin 220°+cos 280°+3cos20°cos80°的值.(2)已知π2<β<α<3π4,cos(α-β)=1213,sin(α+β)=-35,求sin2α的值.学生专心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就已展开了新课. 推进新课 知识巩固教师打出幻灯,根据上节复习的知识方法,请解答以下一组考试题:1.设α、β为钝角,且sin α=55,cos β=-31010,则α+β的值为( ) A.3π4 B.5π4 C.7π4 D.5π4或7π42.已知a =(sin α-cos α,2 007),b =(sin α+cos α,1),且a ∥b ,则tan2α-1cos2α等于( )A .-2 007B .-12 007C .2 007 D.12 0073.已知α∈(π2,π),sin α=35,则tan(α+π4)等于( )A.17 B .7 C .-17D .-74.若α、β∈(0,π2),cos(α-β2)=32,sin(α2-β)=-12,则cos(α+β)的值等于________.5.已知tan(π4+θ)+tan(π4-θ)=4,且-π<θ<-π2,求sin 2θ-2sin θcos θ-cos 2θ的值.活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找不到思路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时的点拨,上述1~4都是2007、2006年的高考或模拟题.从中可看出,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的证明是三角变换的基本问题,各市地在高考中都有所体现,在考查三角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的同时,还注重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以及观察能力、运算推理能力.特别是三角求值,需充分利用公式变形,而公式变形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思想和观点,充分体现数学公式的转化和简化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公式的本质,所以,高考三角求值题倍受命题人的青睐,使得成为出题频率较多的题型,但其难度较小.如以上几例,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怎样选择有用的公式,或其变形式.答案:1.C 注意选用α+β的余弦.2.C 需利用向量平行的条件对已知进行转化,然后把所求式子切化弦,通分后再利用倍角公式化单角来解决.3.A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可求得余弦值,然后利用和角的正切公式解决. 4.-12 先确定角的范围,-π4<α-β2<π2,-π2<α2-β<π4,可得α-β2=π6,α2-β=-π6,∴α+β2=(α-β2)-(α2-β)=π3,α+β=2π3,cos(α+β)=-12. 5.解:由tan(π4+θ)+tan(π4-θ)=4,得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π4-θ=1π4cos θ2-π4sin θ2=2cos 2θ-sin 2θ=4,则cos 2θ=34. ∵-π<θ<-π2,∴cos θ=-32,sin θ=-12,sin 2θ-2sin θcos θ-cos 2θ=14-2×32×12-34=-1+32. 应用示例思路1例1若cos(π4-x)=-45,5π4<x<7π4,求sin2x -2sin 2x1+tanx.活动:本例题是一道综合型的中档题目,具有很好的训练价值,其变形式子在多处的高考试题中都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与所求式子的角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转化为已知一个角(π4-x)的三角函数值,求这个角的其余三角函数值的问题.这样可以将所求式子化简,使其出现(π4-x)这个角的三角函数.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视角观察,以探求更多的解题思路,从中比较最优解法.解:sin2x -2sin 2x 1+tanx=-cosx +sinx=-cosx +sinx=sin2x·1-tanx 1+tanx =sin2xtan(π4-x)=cos(π2-2x)tan(π4-x)=[2cos 2(π4-x)-1]tan(π4-x).∵5π4<x<7π4,∴-3π2<π4-x<-π.又∵cos(π4-x)=-45,∴sin(π4-x)=35,tan(π4-x)=-34.∴原式=(2×1625-1)×(-34)=-21100.点评:在解答某些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时,要能够合理地利用公式,引导学生观察角之间的关系,公式应正确、熟练地记忆与应用,并注意总结公式的应用经验,对一些公式不仅会用,还会逆用,变形用,这里就是应用了正切和角公式的逆用,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步.变式训练已知cos α-sin α=325,(1)求m =15sin2αα+π4的值;(2)若函数y =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3对称,且f(-1)=320,试求f(m)的值.解:(1)由已知cos α-sin α=325,得cos(α+π4)=35.又因为sin2α=-cos(π2+2α)=1-2cos 2(α+π4)=725,所以m =15sin2αα+π4=7.(2)由题意,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3对称, 因此,f(3+x)=f(3-x),所以f(m)=f(7)=f(3+4)=f(3-4)=f(-1)=320.例2已知sin 22α+sin2αcos α-cos2α=1,α∈(0,π2),求sin α、tan α的值.活动:本题是2002年高考试卷解答题的第一题,但常解常新.虽然综合性很强,但试题难度并不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有很好的训练价值.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按照较易题的要求来考查三角函数的重点知识.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必要时适时的给予点拨,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解答本题常出现的失误有:(1)记错三角公式,如“cos2α=2sin 2α-1”等;(2)解题中未能及时消去相同的项以简化运算,如将原式化为关于sin α的四次方程,造成运算烦琐,或不能得到结果;(3)用一个算式去除等式两边时,未先确认这个算式不等于零,推理不严密;(4)恒等变形中,移项时符号出错或合并同类项时系数出错,导致解题结果错误.可以此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解:方法一:由倍角公式,sin2α=2sin αcos α,cos2α=2cos 2α-1,得 4sin 2αcos 2α+2sin αcos 2α-2cos 2α=2α(2sin 2α+sin α-1)=2α(2sin α-1)(sin α+1)=0,∵α∈(0,π2),∴sin α+1≠0,cos 2α≠0.∴2sin α-1=0,即sin α=12.∴α=π6.∴tan α=33.方法二:由题设得sin 22α+sin2αcos α-2cos 2α=0,即(sin2α+2cos α)(sin2α-cos α)=0.∵α∈(0,π2),∴sin2α+2cos α≠0.∴sin2α-cos α=0.∵cos α≠0,∴2sin α-1=0,即sin α=12.∴α=π6.∴tan α=33.方法三:由题设得sin 22α+sin2αcos α-2cos 2α=0,将其看成关于sin2α的一元二次方程,得sin2α=-cos α±cos 2α+8cos 2α2=-cos α±3cos α2,∴sin2α=-2cos α或sin2α=cos α.∵α∈(0,π2),∴sin2α≠-2cos α.∴sin2α=cos α(以下同方法二).点评:本题是考查三角函数的综合题,能抓住“二倍角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这两个知识重点,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解题过程运用“换元法”等基本数学方法,体现方程思想,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达到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 变式训练已知a =(cos2α,sin α),b =(1,2sin α-1),α∈(π2,π),a ·b =25,求52sin2α-α+π42cos2α2的值.解:∵a ·b =cos2α+sin α(2sin α-1)=2cos 2α-1+2sin 2α-sin α =1-sin α=25,∴sin α=35.又∵α∈(π2,π),∴cos α=-45.∴cos(α+π4)=-7210.∴52sin2α-α+π42cos2α2=52×2×35-45+28210-45+1=-10 2.例3已知函数f(x)=2asin 2x -23asinxcosx +a +b(a≠0)的定义域为[0,π2],值域为[-5,1],求常数a 、b 的值.活动:本题是一道经典三角综合题,属于结合三角函数性质运用的综合性中档题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涉及三角函数值域等性质的问题,首先应考虑将函数化为一个角一种函数形式,本题通过降次,逆用二倍角公式后,形成了y =asinx +bcosx 型的函数,再应用y =asinx +bcosx =a 2+b 2sin(x +φ),其中tan φ=b a ,需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首先通过三角恒等变形,将函数化成一个角一种函数形式,然后注意函数定义域对确定函数的值域的影响,可让学生独立探究,教师适时点拨.解:f(x)=a(1-cos2x)-3asin2x +a +b =-a(cos2x +3sin2x)+2a +b =-2asin(2x +π6)+2a +b ,∵x∈[0,π2],∴2x+π6∈[π6,7π6].∴-12≤sin(2x+π6)≤1.因此,由f(x)的值域为[-5,1],可得 ⎩⎪⎨⎪⎧a>0,--12+2a +b =1,-2a×1+2a +b =-5或⎩⎪⎨⎪⎧a<0,-2a×1+2a +b =1,--12+2a +b =-5.∴⎩⎪⎨⎪⎧a =2,b =-5或⎩⎪⎨⎪⎧a =-2,b =1.点评:解题运用通性通法,不追求特殊解题技巧,是一道难度合适的试题.解完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注意体会解决本题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思路2例1已知tan(α+π4)=-12,π2<α<π,(1)求tan α的值;(2)求sin2α-2cos 2α2α-π4的值.活动:本题作为济南市的一模统考题,位置在六道解答题的第一题,由此可看出三角函数化简求值题的难度属于容易题,整个三角题目的高考难度也如此.因此在平时指导学生训练时教师要控制好这个难度.根据正切和角公式,由本题条件易得正切值,再将所求式子化简求值即可.对于本题的探究解答,可完全留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需在关键地方对部分学生给予指导点拨.解:(1)由tan(α+π4)=-12,π2<α<π,得1+tan α1-tan α=-12,解之,得tan α=-3.(2)sin2α-2cos 2α2α-π4=2sin αcos α-2cos 2αsin α-cos α=2cos α,∵π2<α<π,且tan α=-3,∴cos α=-1010,即原式的值为-105. 点评:解这类求值题一定要在化简上多下些功夫,至于究竟化简到什么程度,这要具体结合题目条件而定.学生解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并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思路清晰,解答过程简洁流畅.变式训练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α=1213,求π4-αα+5π2的值.解:∵sin(2α+5π2)=sin[π2+(2π+2α)]=cos(2π+2α)=cos2α,∴原式=π4-αα+5π2=cos π4cos α+sin π4sin αcos2α=22α+sin αcos 2α-sin 2α=22cos α-sin α=2α-sin α.∵α为第二象限角,且sin α=1213,∴cos α=-1-sin 2α=-513.∴原式=-13234.例2设向量a =(1+cos α,sin α),b =(1-cos β,sin β),c =(1,0),α∈(0,π),β∈(π,2π),a 与c 的夹角为θ1,b 与c 的夹角为θ2,且θ1-θ2=π6,求sinα-β4的值.活动:本题是一道经典试题,多次多处用作试题,题目基础性强且难度不大,题干结构优美,主要考查向量及运算、三角函数公式变换的有关知识,以及综合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先让学生探究思路,寻找解题方向,适时的点拨学生.思考过程要从角、三角函数种类、式子结构形式三个方面寻找共同特点,从而作出归纳.可由已知找到θ1、θ2与α、β关系,由θ1-θ2=π6,求得α-β2,进而求得sin α-β2的值.解:a =2cos α2(cos α2,sin α2),b =(2sin 2β2,2sin β2cos β2)=2sin β2(sin β2,cos β2),∵α∈(0,π),β∈(π,2π),∴α2∈(0,π2),β2∈(π2,π).故|a |=2cos α2,|b |=2sin β2,cos θ1=a ·c |a ||c |=2cos2α22cosα2=cos α2,∴θ1=α2.cos θ2=b ·c |b ||c |=2sin2β22sinβ2=sin β2=cos(β2-π2).∵0<β2-π2<π2,∴θ2=β2-π2.又θ1-θ2=π6,∴α2-β2+π2=π6.∴α-β2=-π3.∴sin α-β4=sin(-π6)=-12.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到角的关系,教师不要直接给出解答,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因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解完后让学生反思:计算两条向量的夹角问题与三角函数有关,故向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