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汇总
布列松摄影作品浅析
布列松摄影作品浅析专业班级:新闻学1001班学号:20100012104姓名:王文娟布列松摄影作品浅析"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生于1908年8月22日卒于2004年8月3日,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一生偏爱黑白摄影,喜爱 Leika135 相机与 50mm 标准镜头。
反对对照片裁剪与使用闪光灯,认为不应干涉现场光线。
他同时也是知名的马格兰摄影通讯(Magnum Photos)社创办者。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他逝世后,称他是「法国一位天才的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在他那代人中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布列松1932年才开始拿起相机拍照。
这是一张早期的代表作。
斯维勒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画面里一个撑着双拐的残疾儿童,他后面正在嬉戏的孩子们对此有不同反映。
其中一个坏小子甚至要想恶作剧,被另一个孩子抱住。
照片拍摄得十分生动,画面结构也相当严谨完整。
1936年,英国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闻风而至的全国记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丽堂皇的仪仗队上。
布列松却与众不同,他还注意到马路上的芸芸众生。
躺在报纸堆里入睡的人物,由于深夜出来“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仪仗队过来时,他却已经支持不,进入梦乡……。
别具慧眼,旁敲侧击,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挖掘富有情趣的镜头,是布列松所特有的风格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
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
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像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
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
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借最好的一刹那,来使事件产生全新的意义与境界”"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获悉布列松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布列松,这位羞怯、热情的法国人,毕生用他小巧的、35毫米的莱卡照相机走遍全世界,见证了20世纪所有的重大事件,从西班牙内战到德国占领法国、印度的分裂、中国文化革命、1968年法国学生的起义,他的“瞬间美学”理论堪称影响了全球的媒体和影像。
他创建的Magnum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时间最长的摄影机构。
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及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人,他个性鲜明的摄影作品曾登上过全世界最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他让拍摄新闻照片成为了一种艺术。
为了更近距离的接近人群,布列松经常将照相机隐蔽起来。
他的拍摄理念富创造性,非常善于用镜头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
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摄影的迷恋:“我整日在街头寻找,随时准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记录下来。
”他用黑胶带遮住照相机的闪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
他坚持摄影师必须仅仅使用现有的光,不要在暗房里剪辑,而更应该在“照相机”里现场剪辑。
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间,不仅是当下发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后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波峰。
他的作品集《决定性瞬间》成为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教科书,“决定性瞬间”摄影理念也为广大同行接受和效仿。
布列松30年代的作品可以说是新闻摄影的经典之作,他拓展了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多种可能性。
在他5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用照相机拍下了不同民族的喜怒哀乐和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以及上个世纪中一些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和人物:从西班牙内战到二次大战中的解放巴黎,再到后来的柏林墙倒塌。
布列松经典作品解析
美国模范监狱所见(1975) 瘦削的腿脚和手臂竞能从狭窄的
铁栅缝里伸出。怒吼的嘴巴隐约可见, 这所“模范监狱”究竟“模范”到了 什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布列松善 于在日常生活的场景里发现隐藏着的 问题和内在矛盾。他说:“摄影,意 味着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同时 认识出现象的本质,又能快速地把有 含意的形式,严密地组合起来。这是 一种使自己的头脑、眼睛、心灵同时 集中在同一个轴心上的活动。”
布列松1932年才开始拿起相机拍照。这是一张早期的代表作。斯维勒 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画面里一个撑着双拐的残疾儿童,他后面正在嬉 戏的孩子们对此有不同反映。其中一个坏小子甚至要想恶作剧,被另一 个孩子抱住。照片拍摄得十分生动,画面结构也相当严谨完整。
两个男子,一个在布幕的缝隙中偷看街头演出,另一个警惕地扫瞄着周围 的情况,以免被人抓住而引起麻烦。照片的精彩部分是这个男子那种特别 的眼神。布列松有时被列入“专在街头巷尾抓拍的摄影家”行列,他善于 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照片。
柏林墙边(1963)
德国柏林东西分别占领十六年后,东柏林方面于1961年8月12日至13日 工资突击建功立业立起柏林墙,其目的是防止西方的渗透和干扰。布列松的 这个镜头,表现三个柏林人站在一个高台上,观看墙那边的情景。
60年代美国好莱坞著名女明星 玛丽莲·梦露。虽然布列松是在 梦露不经意时抓拍了此照,但 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还是抓 住了模特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 度。
轧金子(1949,上海) 此照片摄于四十年代的上海。剧照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手中的纸币几乎
成为废纸。为此人们疯狂地挤在银行门口,企图兑换一点较可靠的黄金。 上海人称之为“轧金子”。
《门里门外》 门里坐着富态的老板,门外石阶上坐着辛劳一天的雇工,在吃着窝头、咸菜、 小米粥——当时北京劳动者最普遍的一日三餐。不同的人物身份和境遇鲜明 而突出,足见布列松的抓拍功力。
决定性瞬间--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摄影欣赏
决定性瞬间—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摄影欣赏(分享)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摄影生平被誉为当代摄影十杰之一的举世闻名的抓拍摄影大师——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cartit·Bresson),1908年生于法国塞纳-马恩省。
他儿童时代即酷爱美术,曾师从画家戈登奈和安德烈·洛特。
1922年至1928年,他在中学学习期间开始学习摄影,并结识了一些摄影家,为他们的作品所倾倒,从此产生了献身摄影艺术的信念。
布勒松真正从事摄影活动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
1931年,22岁的布勒松去了一趟非洲象牙海岸,在那里买了一架相机进行拍摄。
一年以后,当他正要回国时,才发现镜头已经发霉,所拍照片全部报废。
后来他买了一台莱卡相机,从此这架相机成了他一生的旅伴。
从非洲回国后,布勒松参加了当时的超现实主义小组从事摄影活动。
1932年,他第一次在美国纽约,然后又在西班牙马德里展出了自己的作品。
1934年,他旅居墨西哥一年,仍然从事摄影工作。
1935年在美国同保尔·斯特朗从事电影拍摄工作。
在1936年至1939年之间,布勒松为让·雷诺,阿雅克,贝克尔和安德烈·兹沃波达当助手,拍摄了影片《生活属于我们》、《乡村一部分》和《火的规律》以及纪录片《生命的胜利》。
1940年,布勒松被德国当局逮捕,经过两次试逃,终于成功。
越狱后,他在1943年参加了支持反法西斯被捕人员的秘密活动。
此间,他还拍摄了许多艺术家、画家和作家(如马蒂斯、博纳尔、布拉克、克洛代尔等人)的肖像。
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他参加了一个摄影团组,专门拍摄德军占领下的法国,他以摄影为手段,揭露法西斯的罪行。
他还拍摄了巴黎解放的情景,记叙了法国人民的欢乐时刻。
1946年,布勒松在美国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协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组织了一个摄影展览。
布列松经典作品解析
柏林墙边(1962) 在东西柏林交界处,布列松抓 到了这样一个发人遐想、引人深 思的镜头。双手持拐而行的残疾 者,暗示出以前发生过的战争; 荷枪的卫兵,又反映出了持续着 的对立。再加上阴雨天气的灰暗 影调,使得画面有一种低沉的气 氛。布列松经常强调观察,他说: “重要的是观察。摄影,是在很 短的时间里,敏捷的表现出最重 要的部分。”
苦难的眼睛(1948,南京) 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 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 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 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 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 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布列松 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著名 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 格 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 影好像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但 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 人。”
柏林墙边(1963) 德国柏林东西分别占领十六年后,东柏林方面于1961年8月12日至13日工 资突击建功立业立起柏林墙,其目的是防止西方的渗透和干扰。布列松的这 个镜头,表现三个柏林人站在一个高台上,观看墙那边的情景。
60年代美国好莱坞著名女明星 玛丽莲· 梦露。虽然布列松是在 梦露不经意时抓拍了此照,但 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还是抓 住了模特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 度。
亨利· 卡蒂埃· 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国 1908-2004
决定性的瞬间——布列松的摄影哲学
首先,我渴望用一幅照片去捕捉正展现在我眼 前的某种局势的全部本质——拍摄意味着记录—— 同时和在若干分之一秒内——事实本身和视觉看到 的形式的严密组织,而形式将赋予它意义。这是把 人们的头、人们的眼睛和人们的心置于同一轴线 上。
坟场中的热恋(1978) 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的死亡;另一方面又是一代又一代的生息繁衍。这 张照以生与死强烈的对比,震撼着观众的心灵。小小的一个画面里,凝聚 着人类永远说不清讲不完的故事,这会引发出多少联想和感慨。而这,正 是布列松作品的与众不同,特别耐人寻味的地方。
布列松作品分析范文
摄影作品分析范文拼贴的魅力大卫。
霍克尼的作品梨花公路当艺术家遇上照相机,他的摄影作品也会带有他绘画的风格。
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的风格形成纯属偶然,一次,来参观他绘画作品的观众将许多宝丽来胶片忘在他的家中,大卫用它们拍摄了些建筑物的照片,并把这一系列照片粘在他的画板上,形成一张大照片,照片拼贴画从此展开。
后来大卫开始使用35mm胶片,大卫的巅峰之作是一幅巨大的拼贴画,名叫“梨花公路”,为了拍摄此相片,查找了该地区几十年以来的气象预报,确定了十来天都是晴天的拍摄时间,找好角度后,他甚至在拍摄地搭了个帐篷,就像坐牢一样,他使用35mm相机,每天只能在阳光最充足的两个小时内拍照,最终耗时8天完成这幅作品。
有趣的是他将这几天使用过的酒瓶、饮料瓶也拍摄进去,几百张照片最终拼贴又花费了几天时间,最终大作完成。
由于是拼贴画,这幅作品的最大特点是画中每一部分都使用小光圈以营造大的景深效果,表现的每一部分都相当清晰,无论是前景中的破百事可乐罐子,还是远景中地平线上的山脉,有人戏称,就连“f64”小组也会嫉妒她的景深。
这幅作品的拍摄地点都是在相距不远的几平方米之内,对外进行扇形样的发散式拍摄,大卫尽量掌握好各种方位的透视关系,以达到真实的透视效果。
纪实摄影作品分析黑白低调,一种沉重的感觉,这是总体的作品氛围。
给观者造成视觉上的压抑感第一幅作品的主题是这个孩子,面部娇嫩的孩子,但是眼神却透出一种忧伤,一种不应该属于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忧伤,而抱着她的,是救援人员的头盔,表明这个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在灾难现场拍摄的。
第二幅作品也同样出现了手这个元素,不同的是,这是两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手上的皱纹和沟壑,包括指甲的残缺,说明这两双手是经历过各种劳作的手,为了生活,这两双手显出了更多的老态,更多的沧桑。
而且,这很明显是两个老太太的手。
从她们手腕上的银质饰品上可以看出来。
脚下的水泥地,也暴露出她们的居住环境,阴暗和潮湿,地上的水渍还隐约可见,地板的裂缝不断涌出潮气来,老人的手上有很多黑色的元素,指甲被磨平,甚至磨伤,说明她们在从事与脑力无关的工作,也就是体力劳作,或者在煤场刨煤,或者在分拣什么矿石之类的东西。
布勒松作品欣赏
卡蒂埃-布勒松一生拍摄过许多著名作品。那些照片截取的瞬间,充满动感, 构图严谨,而且是事件前后整个过程中的高潮,从中不难看出芒卡西对他 的深刻影响。谈到拍摄体会,他这样说道:
我是一束等待着时机的神经, 在景物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之中,突然 拍摄,这是一种自然的快乐,是活动、 时间与空间在某一时刻的集结。
亨利.卡提蒂挨-布勒松 (Henri· cartit· Bresson)
坦噶尼喀湖的三个男孩儿 马丁.芒卡西
当法国一位24岁的立志成为画家的青年 人看到这幅照片,他的心灵被彻底征服 了,他毅然放下画笔,拿起相机,义无 反顾地走上了摄影道路,一生与相机为 伴。他就是亨利· 卡蒂埃-布勒松,
多年后,布勒松大师回忆道:它对我 而言是一幅特殊的照片:就像点燃烟火 的点火器......使我突然感到摄影可以通 过瞬间达到永恒。这是唯一一幅影响过 我的照片。照片里的影像是如此的富有 张力而生机盎然,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直到今天我仍对它折服不已。
塞纳河 1955年于法国
帕布里堡 1959年于法国
博斯平原 1961年于法国
皇宫 1960年于巴黎
银行职员和他的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60年于纽约
新英格兰 1961年于美国
锡夫诺斯岛 1961年于希腊
阿尔贝尔托.吉阿戈麦梯 1961年于加拿大
作品讲解
1.[模范监狱所见]瘦削的腿脚和手臂竞能从狭窄的铁栅缝里伸出。
怒吼的嘴巴隐约可见,这所“模范监狱”究竟“模范”到了什幺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布列松善于在日常生活的场景里发现隐藏着的问题和内在矛盾。
他说:“摄影,意味着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同时认识出现象的本质,又能快速地把有含意的形式,严密地组合起来。
这是一种使自己的头脑、眼睛、心灵同时集中在同一个轴心上的活动。
”2.[亭亭玉立]1927年,韦斯顿的摄影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在访问一个画家朋友时,他带回了一批贝壳。
他对它们进行长时间的曝光,试验各种可能想到的组合安排,布光,运用背景。
这些贝壳照片带着一种强有力的形体感和神秘的内在生命。
这使得它们跟以前出现过的静物照片具有了显著的区别。
3.[婚礼上的妒忌]捧花女孩简.斯奇罗特气愤地看着送戒指男孩里基.罗夫忙着和别的女人亲热,即使那女人是新娘。
摄影师准确的抓拍到人物妒忌时的表情。
4.[乡村医生]1948年,史密斯被《生活》杂志派往科罗拉多州的克瑞米林拍一个工作中的医生。
这次史瑞米林之行也促成了史密斯第一本摄影作品集的诞生。
史密斯曾经作为战地摄影记者随美国空军来到了太平洋战争的战场。
但最终,由于他的成果不受编辑的肯定,史密斯被子辞退。
他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摄影将促进改良和理解的伟大力量,他认为实事摄影不在于事先如何安排,更重要的是其内容含能被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读者所领悟。
就像这位抽着烟,端着几乎末碰的咖啡的杰瑞亚尼医生那样,史密斯也在捕捉着此际和下一时刻之间的人生的感觉。
5.[雕塑家贾柯米蒂]布列松拍摄人物时,经常喜欢在他们的动作过程中下手。
这张意大利现代派雕塑家贾柯朱蒂的照片,就是在他们搬运雕像时抓拍下来的。
抓拍的时机,恰好是贾柯米蒂处于两个塑像之间,而且举步前行的姿态又与前景中塑像的身姿有某些相似之处。
6.[亲战游行]这位穿戴整齐的游行者所佩的徽章上写着﹕“上帝保佑美国,支持我们在越南的孩子们。
”但事实与他的期望正好相反。
《圣拉扎尔火车站后面》布列松作品赏析
《圣拉扎尔火车站后面》布列松作品赏析《圣拉扎尔火车站后面》是法国摄影师卡蒂埃-布列松的经典之作。
在这幅作品中,布列松将形式与光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瞬间捕捉,呈现出一幅充满诗意和情感的画面。
首先,这幅作品的构图独具匠心。
布列松将火车站后面的栅栏作为前景,将目光引向远处的海报和舞者,以及更远处的梯子和水坑。
这种构图方式不仅营造出一种深度感,还让观众感受到一种透视的力量,仿佛自己就在现场,目睹了这个生动的场景。
其次,布列松对光线的运用堪称一绝。
在黄昏时分,光线柔和而暗淡,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他巧妙地利用这种光线,将火车站后面的栅栏和海报上的舞者刻画得淋漓尽致。
尤其是舞者的身影,在暗淡的光线中显得更加神秘而迷人,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布列松还通过细节的捕捉和呈现,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流动的诗意。
水坑里的涟漪、海报上的舞者、远处的梯子,这些细节都在瞬间被捕捉下来,构成了一幅充满动感和生命力的画面。
这种流动的诗意不仅让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还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情感的涌动。
最重要的是,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
他认为,摄影的本质在于捕捉那个决定性的瞬间。
在这幅作品中,布列松准确地把握了这个瞬间,让舞者的身影、海报上的舞者、水坑里的涟漪等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画面。
这种瞬间的捕捉和呈现,不仅展示了摄影的艺术魅力,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圣拉扎尔火车站后面》是一幅充满诗意、情感和艺术性的摄影作品。
它充分展示了卡蒂埃-布列松对形式、光线和瞬间的独特理解和运用,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美感。
解读摄影大师布列松作品
布列松认为:
世界凡事都有
其决定性瞬间,
他决定以决定
性瞬间的摄影
风格捕捉平凡
人生的瞬间,用极短Fra bibliotek时间抓住事物的表
《 积
象和内涵,并 使其成为永恒。
水 的 路
面
》
布列松认为,摄影作
品承担着重要的社会
责任,每个摄影师都
应深具尊严感,都应
意识到:无论一幅摄
影作品画面多么辉煌、
技术多么到位,如果
它远离了爱,远离了
一、乾净的画面,避免复杂的背景。
二、凸显主体,不要贪多。画面中主体大一点,背景小一些或 模糊些。
三、看起来舒服的画面就是好照片
四、发挥创意。例如,有时:逆光可营造透明的感觉;闪光可 弥补光线之不足 ,或消除强弱对比太大的不协调。
五、充分利用不同镜头的特性。
六、养成多观察的习惯,把握拍摄的时机。经常拍照,做不同 的尝试,经验的 累积有助技术的提昇。
七、多接触好作品、好艺术品,增进艺术品味。
八、没什么是不能入镜的。
对人类的理解,远离
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
《
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 成功的作品。布列松
柏 林 墙
的立意是高远的,但
边
他选取的素材通常都
》
是微小的。
《柏林墙边》
轧金子(1949,上海)
《纽约》
避免了直露,提高了作品的内涵和视觉趣味。
美 国 模 范 监 狱 所 见
(1975)
拍好照片的要诀-----------
布列松
(1908 -2004) 法国人
世界著名的人 文摄影家, “决定性瞬间” 理论的创立者 与实践者。被 誉为"现代新闻 摄影之父"
摄影只要抓住“决定性瞬间”,就能把庸常拍得不凡——布列松的摄影作品
摄影只要抓住“决定性瞬间”,就能把庸常拍得不凡——布列
松的摄影作品
这期“摄影”,继续按人说,这次轮到布列松了。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1908年生于法国。
他作为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1952年,《决定性瞬间》出版,这是布列松出版的第一本摄影著作,奠定了其摄影理论。
此集收录了600多张图片,其中包括了他在绘画、电影摄影、个人生活方面的图片,最早的照片可追溯到1902年。
该书也阐明了布列松的摄影理念,总结起来就是,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里,都有一个决定性的时刻,这个时刻来临时,环境中的元素会排列成最具意义的几何形态,而这种形态也最能显示这桩事件
的完整面貌。
有时候,这种形态转瞬即逝。
因此,当进行的事件中所有元素都是平衡状态时,摄影家必须抓住这一刻。
他创建的马格南图片社(Magnum)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时间最长的摄影机构。
此外,他也被誉为“当代世界摄影十杰”之一的抓拍摄影大师。
橘猫发现布列松的摄影作品有很强的的戏剧感,极其简单甚至寻常的场景,在其镜头下也变成了一出戏剧的焦点,这自然与其“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理念有关,毕竟抓拍到了最富戏剧性的时刻,但在构图上,布列松也是极其讲究,否则绝不出来这种效果。
虽然“决定性
瞬间”的理论暗含了构图上的自然平衡,但镜头毕竟有限,如何截取眼前的“平衡”,橘猫觉得,必然也是大有学问的。
摄影大师之所以能成大师,总因天赋与技术上的敏锐。
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布列松作品精选
布列松摄影生涯简介被誉为当代世界摄影十杰之一的举世闻名的抓拍摄影大师——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先生(Henri·cartit·Bresson),l908年生于法国塞纳一马恩省。
他儿童时代即酷爱美术,曾从师画家戈登奈和安德烈·洛特。
1922年至1928年,他在中学学习但未毕业。
在这段时间里,他有过一架布朗尼照相机,起初只是为了拍些假期生活照片,以便丰富他的纪念相册。
不久,假期结束之时他才开始认真地通过取景框观察一切,从而使他心目中的小小世界逐渐变得宽阔起来:由于格里菲斯的巨片《纽约的秘密》、斯特罗海因的处女作《破碎的百合花》、艾森斯坦的《猛禽》等电影的影响,加上不久他又结识了一些摄影家,并为他们的摄影作品所倾倒,从此产生了献身于摄影艺术的信念,并以进行摄影、自己亲手冲卷和洗印照片等项工作为极大的乐趣。
然而,布列松先生真正从事摄影活动是在30年代初期,即1931年。
当时,22岁的布列松去非洲象牙海岸,并在那里买了一架相机进行拍摄。
但一年以后,当他正要回国时才发现这架相机的镜头已经发霉,结果所拍照片全部报废。
后来,他发现并购买了莱卡相机。
从此这架莱卡相机成为他时刻不离的终生伙伴。
1931年回国以后,他参加了当时的超现实主义小组并从事摄影活动。
1932、年,他第—次在美国纽约,然后又在西班牙马德里展出了他的摄影作品。
1934年,他旅居墨西哥一年,从事摄影创作。
1935年在美国同保尔·斯特朗从事电影拍摄工作。
在1936年至1939年期间,布列松为让.雷诺,阿雅克,贝克尔和安德烈.兹沃波达当助手,拍摄影片《生活属于我们》、《乡村一部分》和《火的规律》以及纪录片《生命的胜利》。
1940年,布列松先生被德国当局逮捕,经过两次试逃,终于成功。
越狱后,他在1 943年参加了支持反法西斯被捕人员的秘密活动。
此间,他还拍摄了许多艺术家、画家和作家(如马蒂斯、博纳尔、布拉克、克洛代尔等人)的肖像。
布列松摄影思想浅析
布列松摄影思想浅析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大师之一,他对摄影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摄影作品充满了生活的瞬间和情感,展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独特洞察力。
布列松的摄影思想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摄影师,成为了他们学习和追随的对象。
本文将对布列松的摄影思想进行浅析,探讨他的作品背后的艺术理念和创作原则。
一、抓住瞬间布列松的摄影作品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擅长抓住瞬间的能力。
他用相机捕捉了许多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这些瞬间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让人觉得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那一刻的真实和震撼。
布列松所追求的并不是静态的美,而是通过瞬间捕捉到的真实生活。
他说过:“摄影是捕捉瞬间的艺术。
”他相信每一个瞬间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而摄影师的任务就是把握住这些可能性,将它们转化成艺术作品。
二、构图和构图布列松的构图技巧非常出色,他擅长利用画面的线条和形状来营造出动态的视觉效果。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称与不对称的构图,使得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光影和色彩的运用非常巧妙,这些元素都被他巧妙地融入到构图之中,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和生动。
布列松还非常注重画面中的线条和形状,他善于利用线条的延伸和形状的变化来塑造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
这些技巧使得他的作品看上去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三、情感和人文关怀布列松的摄影作品除了技术上的精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将摄影视为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他不仅仅关注事物本身的形式美,更关注事物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人物,他善于捕捉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记录和观察,更是对人类情感和生活状态的反映。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他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将那些被忽略和被遗忘的瞬间呈现给世人。
四、对现实的观察和反思布列松的摄影作品并不局限于表现形式美,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去观察和反思现实世界。
布列松经典摄影作品
出生于上世纪初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毫无疑问是20世纪最重要的摄影师之一,并且被认为是新闻摄影之父。
他的照片拥有优秀摄影作品该有的一切元素:情绪、敏感和一双捕捉决定性瞬间的眼睛。
除此之外,他的作品还开创了一种新形式摄影的先河。
“对我来说,相机就是速写本,一种直觉和自发的工具,主宰着怀疑和决定同时发生的瞬间。
为了‘赋予世界意义’,你必须通过取景器融入每张照片。
这需要专注、自律、敏感和几何感。
它通过经济的手段进行简洁地表达。
摄影就要屏住呼吸,把所有的才能集中到不断流逝的现实景象中。
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会给身体和精神同时带来极大的享受。
摄影意味着重现——几分之一秒之内的——事实及赋予照片意义的视觉形式的组织。
摄影就是把一个人的头脑、眼睛和心放在同一根轴上。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希望了解更多有关布列松的作品及生活,可以访问“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基金会。
希望你会喜欢。
布列松摄影思想浅析
布列松摄影思想浅析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他的作品展示了他在拍摄中独特的感受力和洞察力。
他是人文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拍摄真实、自然、瞬间的瞬间和人类情感。
这篇文章将分析布列松的摄影思想,以及他如何通过他的作品表现出他的理念。
布列松摄影思想的核心是“瞬间”。
“瞬间”是指拍摄者看到并捕捉到的瞬间时刻,它瞬间的闪现及瞬间的消失使摄影者有了在时光中定格的能力,也让瞬间成为了摄影者表达自我的工具。
他认为,只有通过捕捉特别的瞬间,才能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摄影作品。
他相信,每个瞬间都是独特的,并且不能被重复。
因此,拍摄者必须敏锐地观察,并在瞬间出现时迅速拍摄,以捕捉瞬间所带来的情感和意义。
布列松的摄影风格以自然主义为基础。
他相信,摄影应该表现出自然界中的真实情况。
他的摄影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拍摄者在用自己的视角展现出一种真正的现实情况。
他很少使用特殊的技巧或装置来拍摄,而是利用自然中的光线、背景和对象的姿势来表现瞬间的情感和意义。
他喜欢使用暗室技术,以保持自己作品的真实性和质量。
布列松在选择对象时很谨慎,他经常以人为主题。
他喜欢在人群中寻找人物,展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活的细节。
他特别关注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以此传递情感和意义。
他的作品经常展现了人类生活中的普通瞬间,这些瞬间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往往被忽视或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事情。
在这些瞬间中,他发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富有表情的一面。
布列松相信,摄影是一种能够捕捉到感性的方式,因此他的工作中强调情感表达。
他的作品充满了灵魂和生命力,这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真诚的情感来表达对生活和人类的热爱。
他认为,摄影不仅是技术和色彩的结合,更是一种能够深入人的灵魂的艺术形式,往往通过瞬间带来的情感和意义来表现出最可贵的价值。
总而言之,布列松的摄影思想是瞬间、自然和情感的结合。
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真诚的情感,他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摄影作品,并成为了人文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布列松摄影思想浅析
布列松摄影思想浅析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他以他的独特的摄影风格和思想影响了整个摄影界。
布列松的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瞬间的捕捉而闻名,他的摄影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后人,被誉为“35毫米的马赛克大师”。
本文将对布列松的摄影思想进行浅析。
布列松的摄影思想可以概括为“抓住瞬间”,他认为瞬间是摄影的本质。
在他的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他捕捉到的那一瞬间的生动和真实,这些瞬间充满着生命力和情感。
他在摄影中强调的是捕捉到瞬间的真实性和情感,而非事先构图和后期修饰。
布列松相信,摄影师应该成为耐心的观察者和敏锐的捕捉者,等待着那个真实的瞬间的到来,然后迅速按下快门捕捉下来。
布列松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画面构图的艺术”,他认为画面的构图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布列松在摄影中常常运用对称、线条、几何形状等元素构图,通过精心的构图使照片更加有力量和美感。
他善于利用周围环境的线条和造型来构建画面,他的作品中线条感强烈,画面清晰明了,呈现出一种简洁而生动的艺术效果。
布列松的构图理念影响了众多摄影师,成为了摄影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参考。
布列松还强调“光影的运用”,他认为光影是摄影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善于利用光影来营造氛围和塑造形式,使照片更加生动和有立体感。
他喜欢使用自然光,通过光影的对比来营造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使观者在照片中感受到光影的变化和魅力。
布列松的光影运用技巧使他的作品更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成为了他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
布列松的摄影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和思想成为了摄影界的经典。
无论是在纪实摄影还是艺术摄影中,布列松的思想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当今的摄影创作中,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布列松的影子。
他的摄影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摄影师,使他们更加注重观察和捕捉瞬间,更加注重画面构图和光影的运用,使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布列松纪实摄影:《两个中国》历史交替时刻(1)
布列松纪实摄影:《两个中国》历史交替时刻(1)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是享誉国际的摄影大师、二十世纪世界纪实摄影之父。
1908年出生于法国,2004年8月2日逝世于法国西南部的家中,享年95岁。
布列松毕生用他小巧的、35毫米的莱卡照相机走遍全世界,见证了20世纪所有的重大事件,从西班牙内战到德国占领法国、印度的分裂、中国文化革命、1968年法国学生的起义,他的"瞬间美学"理论堪称影响了全球的媒体和影像。
他创建的Magnum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时间最长的摄影机构。
1948年至1949年,布列松在中国行走了一年,其中有6个月是在国民党垮台之前,6个月在新中国诞生之初,客观地记录了当时中国在变革中的历史瞬间,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
本帖图片均出自布列松于1955年出版的《两个中国》(From One China to the Other)。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From One China to the Other一、北平1948年12月的北平已经处于重重包围之中,在布列松的镜头里,表现最多的是围城内百姓的生活习惯并未改变,人们还保持着一种平静的心态。
1948年12月,北平,街头的警察。
1948年12月,北平,阅读报纸,通告南方国军的胜利。
1948年12月,北平,茶馆里。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1948年12月,北平,茶馆里。
1948年12月,北平的茶馆。
1948年12月,北平,城外被共产党军队包围。
国民党召集的10000名新兵站在皇宫的院子里等待命令。
1948年12月,北平,不知所措的老人在这群国民党征召的新兵中寻找自己的儿子。
(更多精彩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为你更新!)1948年12月,北平,不知所措的老人在这群国民党征召的新兵中寻找自己的儿子,右侧是摄影师布列松。
1948年12月,北平,国民党征召的新兵,母亲在叮嘱儿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列松摄影作品赏析
“借最好的一刹那,来使事件产生全新的意义与境界”
"在拍摄的时候,我总是闭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自己的心灵;我又总是睁着一只眼睛,我用这只眼睛观察整个世界。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获悉布列松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
”
布列松,这位羞怯、热情的法国人,毕生用他小巧的、35毫米的莱卡照相机走遍全世界,见证了20世纪所有的重大事件,从西班牙内战到德国占领法国、印度的分裂、中国文化革命、1968年法国学生的起义,他的“瞬间美学”理论堪称影响了全球的媒体和影像。
他创建的Magnum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时间最长的摄影机构。
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及现代新闻摄影的创立人,他个性鲜明的摄影作品曾登上过全世界最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他让拍摄新闻照片成为了一种艺术。
为了更近距离的接近人群,布列松经常将照相机隐蔽起来。
他的拍摄理念富创造性,非常善于用镜头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
他曾这样描述自己对摄影的迷恋:“我整日在街头寻找,随时准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将活生生的生活完全记录下来。
”他用黑胶带遮住照相机的闪光部分,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人群中。
他坚持摄影师必须仅仅使用现有的光,不要在暗房里剪辑,而更应该在“照相机”里现场剪辑。
布列松的照片所截取的瞬间,不仅是当下发生在他眼前的一瞬,更是事件此前此后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波峰。
他的作品集《决定性瞬间》成为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教科书,“决定性瞬间”摄影理念也为广大同行接受和效仿。
布列松部分经典作品:
1.布列松1932年才开始拿起相机拍照。
这是一张早期的代表作。
斯维勒是西班牙的一个小镇,画面里一个撑着双拐的残疾儿童,他后面正在嬉戏的孩子们对此有不同反映。
其中一个坏小子甚至要想恶作剧,被另一个孩子抱住。
照片拍摄得十分生动,画面结构也相当严谨完整。
2.两个男子,一个在布幕的缝隙中偷看街头演出,另一个警惕地扫瞄着周围的情况,以免被人抓住而引起麻烦。
照片的精彩部分是这个男子那种特别的眼神。
布列松有时被列入“专在街头巷尾抓拍的摄影家”行列,他善于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照片。
3.这张照片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
在前景中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招贴广告中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应成趣。
这个拍摄瞬间,也就是布列松心目中的“决定性的瞬间”。
4.1936年,英国乔治六世举行加冕典礼,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闻风而至的全国记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丽堂皇的仪仗队上。
布列松却与众不同,他还注意到马路上的芸芸众生。
躺在报纸堆里入睡的人物,由于深夜出来“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仪仗队过来时,他却已经支持不,进入梦乡……。
别具慧眼,旁敲侧击,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挖掘富有情趣的镜头,是布列松所特有的风格。
5.广角镜头取景范围大,景深大,可把远近景物全都纳入清晰范围之中。
但焦距太短的广角镜头往往过分夸张前景,产生歪曲和变形。
因此,布列松经常采用28毫米的广角镜头。
这张为法国著名画家马蒂斯拍摄的照片,反映出画家对鸽子的喜爱,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
6.柏林墙边(1963)
德国柏林东西分别占领十六年后,东柏林方面于1961年8月12日至13日工资突击建功立业立起柏林墙,其目的是防止西方的渗透和干扰。
布列松的这个镜头,表现三个柏林人站在一个高台上,观看墙那边的情景。
7.男孩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
表现一个男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真实,显示出布列松熟练的抓拍功夫。
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坚持的基本手段。
他从来不去干涉他的拍摄对象。
巴黎拉丁区穆夫塔尔大街是一条古老的陋巷,居住着小商贩和贫困的市民,摄影家布勒松在一个星期天早上,拍摄了一个兴致勃勃地给父亲买酒归来的男孩;他抱着两个大酒瓶,迈着轻快的步子,那得意洋洋的神气,透出少年的天真可爱.即使在左右邻舍女孩子们的注视下,甚至有的取笑他,他仍然昂首阔步,充满了生活的乐观情趣.布勒松之所以被称为"人类喜剧的报道者",是名符其实的.他有不少这类表现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情绪的作品,"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抓拍究竟在摄影创作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从这些名作当中可以体会到.布勒松认为:"在所有表现方法中,摄影是唯一的能把精确的和转瞬即逝的瞬间丝毫不差地固定下来的一种手段.
8.玛丽莲梦露
此照之所摄,是60年代美国好莱坞著名女明星玛丽莲·梦露。
虽然布列松是在梦露不经意时抓拍了此照,但从这一凝固的瞬间里,还是抓住了模特的天生丽质和娴雅风度。
9.轧金子(1949,上海)
此照片摄于四十年代的上海。
剧照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手中的纸币几乎成为废纸。
为此人们疯狂地挤在银行门口,企图兑换一点较可靠的黄金。
上海人称之为“轧金子”。
10.门里门外(1949,北京)
门里坐着富态的老板,门外石阶上坐着辛劳一天的雇工,在吃着窝头、咸菜、小米粥——当时北京劳动者最普遍的一日三餐。
不同的人物身份和境遇鲜明而突出,足见布列松的抓拍功力。
11.苦难的眼睛(1948,南京)1948年冬至1949年春,布列松先后采访了中国的北平、南京、上海等城市,这张愁容满面的男孩子照片,是在南京市民买米的队伍中抓拍下来折,照片揭示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和苦难。
布列松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摄影家。
著名的美国杂志摄影家协会主席b·格林曾说:“看上去,布列松的摄影好像是漫不经心随手拈来。
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
”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在长期的摄影实践中锻炼出了一双极其敏锐的眼睛,以至于他拍出的照片常常带有信手拈来的风格,但却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构协调的作品。
有趣的是,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用50mm标准镜头拍摄的,而极少用35mm或90mm等镜头拍摄。
在摄影构图方面,布勒松有许多精辟的见解。
1952年,他在《决定性的瞬间》—文中指出:“一幅照片,要把题材尽量强烈地表达出来的话,必须严格地建立起形式之间的联系。
摄影隐含有辨识功能,就是把真实事物世界的节奏辨识出来。
布勒松认为:“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
布列松认为,摄影作品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每个摄影师都应深具尊严感,都应意识到:无论一幅摄影作品画面多么辉煌、技术多么到位,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对人类的理解,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
布列松的立意是高远的,但他选取的素材通常都是微小的。
“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
”因而,他的相机对准的都是我们现实中可见的、熟悉的人和物,是他让我们发现,在这习以为常中有美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