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语文-九年级课外文言文专练 七录《明史 张溥传》 (2)
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及译文
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及译文赏析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①,钞毕朗诵一过,即②焚之,又钞,如是③者六七始已④。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jūn)⑤日沃汤⑥数次,后名读书之⑦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B.钞已朗诵一过C.情不能自已D.扁鹊已逃秦矣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译文: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张溥。
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参考答案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2.A、C3.见译文4.C5.一丝不苟天才出自勤奋注释①手钞:亲手抄写。
②即:马上,立刻。
③如是:像这样。
④已:停止。
⑤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
⑥汤:古今异义,这里指热水的意思。
⑦斋:书房或学舍。
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附解析1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祐元年,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尔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窍位二府,宠荣已至而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今者幸蒙宽恩,获解重任,使得待罪于亳,既释危机之虑,而就闲旷之优,其进退出处,顾无所系于事矣。
谓可以偿夙志者,此其时哉!因假道于颍,盖将谋决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颍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颍者非一日也。
(选自欧阳修《思颍诗后序))(注释)①得请:所请获准;②颍:颍州,欧阳修准备退休于此;⑧待罪:做官,谦辞。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________)②因假道于颍(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3)欧阳修为什么选择颍州作为退休后的终老之地?(请用原文回答)(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就是欧阳修如愿归居颍州后所作,由这一时期的诗文可见欧阳修晚年怎样的心境?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019年《明史张溥传》原文及翻译.doc
2019年《明史张溥传》原文及翻译篇一:明史王炜传20XX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明史·王祎传》译文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参考译文】王祎,字子充,浙江义乌人。
幼时机敏聪慧,成年后身材高大伟岸。
后来拜柳罐、黄缙为师学习文章,于是当时以文章著称于世。
在目睹了元王朝国政衰颓凋敝后,写了七八千字的言上给当时的宰相。
危素、张起岩一起推荐了他,但是没有被接受。
于是在青岩山隐居著书,名气越来越大。
太祖攻取婺州后,召见他,拜他为中书省掾史。
太祖征江西,祎写文章赞颂并献给太祖。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増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初中文言文阅读】七录《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初中文言文阅读】七录《明史?张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B.钞已朗诵一过C.情不能自已D.扁鹊已逃秦矣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译文: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张溥。
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答案: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2.A、C3.见译文4.C5.一丝不苟天才出自勤奋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明史·张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张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明史·蔡时鼎传》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明史·蔡时鼎传》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
万历二年进士。
历知桐乡、元城,为治清严。
征授御史。
太和山提督中官田玉兼分守事,时鼎言不可,并及玉不法状。
御史丁此吕以劾高启愚被谪,时鼎论救,语侵杨巍、申时行。
报闻。
已,巡盐两淮。
悉捐其羡为开河费,置属邑学田。
还朝,会戚畹子弟有求举不获者,诬顺天考官张一桂私其客冯、童维宁及编修史钶子记纯,又滥取冒籍者五人。
帝怒,命诗、维宁荷枷,解一桂、钶官。
时行等为之解。
帝益怒,夺钶职,下诗、维宁吏。
法司廷鞫无验,忤旨被让。
卒枷二人一月,而调一桂南京。
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极言“宵人蜚语直达御前,其渐不可长且尽疑大臣言官有私,则是股肱耳目举不可信,所信者谁也?”帝怒,手札谕阁臣治罪。
会时行及王锡爵在告,许国、王家屏仅拟停俸,且请稍减诗、维宁荷校之期,以全其命。
帝不从,责时鼎疑君讪上,降极边杂职。
又使人诇知发遣冒籍者多宽纵,责府尹沈思孝对状。
国、家屏复上言:“人君贵明不贵察。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
”帝不怿,手诏诘让。
是日,帝思时行,遣中使就第劳问。
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执争如初。
会帝意稍解,乃报闻。
时鼎竟谪马邑典史,告归。
居二年,吏部拟序迁,不许。
御史王世扬请如石星、海瑞、邹元标例,起之废籍,不报。
已,起太平推官,进南京刑部主事,就改吏部。
十八年冬,复疏劾时行,历数其十失,劝之省改。
疏留中。
寻进南京礼部郎中。
卒官。
贫不具含殓,士大夫赙而治其丧。
——(选自《明史·蔡时鼎传》【阅读训练】: 4.对下列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语侵杨巍、申时行侵:伤害 B. 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由:通过 C. 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宥:宽恕 D. 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谢:谢恩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B.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C.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D.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和山提督太监田玉做了很多不法之事,时任御史的蔡时鼎认为田玉不能胜任官职,就上疏弹劾了他。
七录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七录》的原文,译文【原文】七录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明史•张溥传》【翻译】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
江苏太仓人。
明崇祯进士,选庶吉士,文学家。
自幼发奋读书,明史上记有他“七录七焚”的佳话。
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
两人相互砥砺,崇尚节气,切磋文理,立志改革世风日下的文坛。
天启四年(1624年),二人在苏州创建复社。
天启六年,撰写《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
崇祯元年(1628年),与张采一起,在太仓发起了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的斗争,所撰散文,脍炙人口,因此,“二张名重天下”。
崇祯二年(1629年),组织和领导复社与阉党作斗争,复社的声势震动朝野。
张溥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个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
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
因此他的读书室名为"七录斋"。
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后改庶吉士。
曾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叫做复社,兴复古学,进行文学与社会活动。
复社表面是讲学"以文会友",实际是评议时政,并与贵族大官僚斗争的一个政治集团。
是东林党与阉党斗争的继续。
张溥名声很大,复社影响甚广。
《七录斋集·国表序》载有复社活动的盛况。
"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
其影响遍及南北各省。
执政巨僚由此颇为忌恨。
里人陆文声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案未结而溥已故世。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弗敢加也________③公将鼓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七录明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
导语: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七录明
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①,钞毕朗诵一过,即②焚之,又钞,如是③者六七始已④。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jūn)⑤日沃汤⑥数次,后名读书之⑦斋曰“七录”。
注释
①手钞:亲手抄写。
②即:马上,立刻。
③如是:像这样。
④已:停止。
⑤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
⑥汤:古今异义,这里指热水的意思。
⑦斋:书房或学舍。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明史·张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张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明史·蔡时鼎传》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明史·蔡时鼎传》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
万历二年进士。
历知桐乡、元城,为治清严。
征授御史。
太和山提督中官田玉兼分守事,时鼎言不可,并及玉不法状。
御史丁此吕以劾高启愚被谪,时鼎论救,语侵杨巍、申时行。
报闻。
已,巡盐两淮。
悉捐其羡为开河费,置属邑学田。
还朝,会戚畹子弟有求举不获者,诬顺天考官张一桂私其客冯、童维宁及编修史钶子记纯,又滥取冒籍者五人。
帝怒,命诗、维宁荷枷,解一桂、钶官。
时行等为之解。
帝益怒,夺钶职,下诗、维宁吏。
法司廷鞫无验,忤旨被让。
卒枷二人一月,而调一桂南京。
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极言“宵人蜚语直达御前,其渐不可长且尽疑大臣言官有私,则是股肱耳目举不可信,所信者谁也?”帝怒,手札谕阁臣治罪。
会时行及王锡爵在告,许国、王家屏仅拟停俸,且请稍减诗、维宁荷校之期,以全其命。
帝不从,责时鼎疑君讪上,降极边杂职。
又使人诇知发遣冒籍者多宽纵,责府尹沈思孝对状。
国、家屏复上言:“人君贵明不贵察。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
”帝不怿,手诏诘让。
是日,帝思时行,遣中使就第劳问。
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执争如初。
会帝意稍解,乃报闻。
时鼎竟谪马邑典史,告归。
居二年,吏部拟序迁,不许。
御史王世扬请如石星、海瑞、邹元标例,起之废籍,不报。
已,起太平推官,进南京刑部主事,就改吏部。
十八年冬,复疏劾时行,历数其十失,劝之省改。
疏留中。
寻进南京礼部郎中。
卒官。
贫不具含殓,士大夫赙而治其丧。
——(选自《明史·蔡时鼎传》【阅读训练】: 4.对下列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语侵杨巍、申时行侵:伤害 B. 时鼎以事初纠发不由外廷,径从中出由:通过 C. 愿停察访以崇大体,宥言官以彰圣度宥:宽恕 D. 而国等既被责,具疏谢谢:谢恩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B.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C.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D. 苟任一己/见闻猜防苛密/纵听断精审/何补于治/且使奸人乘机得中伤善类/害胡可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和山提督太监田玉做了很多不法之事,时任御史的蔡时鼎认为田玉不能胜任官职,就上疏弹劾了他。
《张溥传》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张溥传》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张溥传》文言文练习及答案张溥,字天如,太呛人。
伯父辅之,南京工部尚书。
溥幼嗜学。
所读书必手钞,钞己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己。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坎。
后名读书乏斋日“七录”,以此也。
与耐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
两人名彻都下。
巳而采官临川。
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日复社。
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①。
以葬素乞假归,读者若经生②,无问寒暑。
四方啖名者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
溥亦倾身结纳,变游日广,声气通朝右。
诸奔走附丽者,辄自矜曰:“吾以嗣东林也。
”执政大僚由此恶之。
里人陆文声者,输赀为监生,求入社不许,采又尝以事抶之。
文声诣阙言:“风俗之弊,皆原于士子。
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
”温体仁③方枋国事,下所司。
迁延久之,提学御史倪元珙、兵各参议冯元扬、太仓知州周仲连言复社无可罪。
三人皆贬斥,严旨穷究不已。
闽人周之夔者,尝为苏州推官,坐事罢去,疑溥为之,恨甚。
闻文声讦溥,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己罢职实其所为,因及复社恣横状。
章下,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预溥事,亦被旨谯让。
明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交章言溥砥行博闻,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宜取备乙夜④观。
帝御经筵,问及二人,延儒对曰:“读书好秀才。
”帝曰:“漳巳卒,采小臣,言官⑤何为荐之?”延儒曰:“二人好读书,能文章,言官为举子时读其文,又以其用未竟,故惜之耳。
”帝曰:“亦未免偏。
”延儒言:“诚如圣谕,溥与黄道周⑥皆偏,因善读书,以故惜之者众。
”童颌之,遂有诏征溥遗书,而道周亦复官。
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薄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卒时,年止四十。
(选自《明史》第二百八十八卷,有删改)[注]①庶吉士:在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的职位。
让他们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相当于今天的见习生或研究生。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24篇(原文·译文·详解)(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A B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程门立雪《宋史》【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译文: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题解析1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题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①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③。
乃自刎而死。
【注释】①项王:即项籍,字羽。
②舣船:船靠岸边。
③德:好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元方入门不顾(2)用三条“/”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明史·张溥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张溥传》原文及翻译下文是关于《明史·张溥传》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明史·张溥传》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它烧掉,再抄,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当时很有名气第二篇:《《管仲列传》原文及逐字逐句翻译【全】免费_高二语文》管仲列传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往),鲍叔知其贤(才能)。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始终)善遇(对待)之,不以为言(不把这种)。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等到)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推荐)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管仲之谋也.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自己拿),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君主免职),鲍叔不以我为不肖(没有才干),知我不遭时(没有遇到好时机)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他而死),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
文言阅读练习:《张溥传》(完整版)
文言阅读练习:《张溥传》(完整版)崇祯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两人名彻都下。
已而采官临川。
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日复社。
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以葬亲乞假归,读者若经生,无间寒暑。
四方啖名者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
溥亦倾身结纳,交游日广,声气通朝右。
所品题甲乙,颇能为荣辱。
诸奔走附丽者,辄自矜曰:“吾以嗣东林也。
”执政大僚由此恶之。
里人陆文声者,输赀为监生,求入社不许,采又尝以事�x之。
文声诣阙言:“风俗之弊,皆原于士子。
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
”温体仁方枋国事,下所司。
迁延久之,提学御史倪元珙、兵备参议冯元扬、太仓知州周仲连言复社无可罪。
三人皆贬斥,严旨穷究不已。
闽人周之夔者,尝为苏州推官,坐事罢去,疑溥为之,恨甚。
闻文声讦溥,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己罢职实其所为,因及复社恣横状。
章下,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预溥事,亦被旨谯让。
主至十至十四年,溥已卒,而事犹未竟。
刑部侍郎蔡奕琛坐党薛国观系狱,未知溥卒也,讦溥遥握朝柄,己罪由溥,因言采结党乱政。
诏责溥、采回奏,采上言:“复社非臣事,然臣与溥生平相淬砺,死避网罗,负义图全,谊不出此。
念溥日夜解经论文,矢心报称,曾未一日服官,怀忠入地。
即今严纶之下,并不得泣血自明,良足哀悼。
”当是时,体仁已前罢,继者张至发、薛国观皆不喜东林,故所司不敢复奏。
及是,至发、国观亦相继罢,而周延儒当国,溥座主也,其获再相,溥有力焉,故采疏上,事即得解。
斋明年明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平徽卵凿唔菩胁┪牛�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宜取备乙夜观。
帝御经筵,问及二人,延儒对曰:“读书好秀才。
”帝曰:“溥已卒,采小臣,言官何为荐之?”延儒曰:“二人好读书,能文章,言官为举子时读其文,又以其用未竟,故惜之耳。
”帝曰:“亦未免偏。
”延儒言:“诚如圣谕,溥与黄道周皆偏,因善读书,以故惜之者众。
”帝颔之,遂有诏征溥遗书,而道周亦复官。
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模拟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模拟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眨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
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③扶病:抱病,带病。
(节选白《湖水燕谈录》)(1)下列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B.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贵贱)C. 先天下之忧而忧(....前)D. 公之赐质厚矣(赏赐)(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 大臣/责之/日C. 士大夫/莫/敢往别D.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咦项是()A.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B. 是进亦忧,退亦忧。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解析1
初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④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王子猷(yóu):王羲之第五子。
②眠觉:睡醒。
③剡(shàn):剡县,今绍兴嵊州市。
④经宿:经过一夜。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造门不前而返________②吾本乘兴而行________(2)从王子猷“造门不前而返”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披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模拟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古诗文阅读。
(一)黄州安国寺记(宋)苏轼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
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从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
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
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卒谢去。
余是以愧其人。
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
连曰:“寺未有记。
”具石请记之。
余不得辞。
【注释】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
②罪垢:指罪孽。
③染污:烦恼。
④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
⑤附丽:附着,依附。
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①(宋)苏轼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②,梦中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
名言回答)
【参考译文和答案】
134、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见译文
4.C
5.一丝不苟天才出自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