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高三4月期中教学质量监控(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宝山区 2019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课质量监测试卷一、累积应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
( 5 分)( 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2)渐傍晚,,都在空城。
( 3)杜甫《登楼》中“,慨。
(荀子《劝学》)(姜夔《》)”两句借三国典故抒发诗人的忧愁感2.按要求选择。
( 5 分)( 1)颂扬医护人员奋不管命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牺牲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居大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2)将以下编号的语句挨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接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真切的歧视,,,。
由于,假如你让一个你所看不起的人知道你小看他,你就可是是显露了对他的某种敬爱。
①老是不露声色②作为真切光荣的对应面③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A. 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达成第3—7 题。
(16 分)现代人与创新人品刘铁芳①创新质量诚然是现代人的重要质量,但创新质量就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点以致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标记吗实质上,所谓现代人其实不是对今世社会人的一种简单规定,其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从时间看法上看,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它有关于古代人、近代人;一是从质量来看,指拥有现代性质量的人,它有关于传统人。
就现代性质量而言,它也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的看法,而是一种生成性、开放性的指向。
假如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自己格特点是鉴于封建伦常之上的人品的依赖性、非独立性,义务意识,崇尚威望,重申遵从,重共性,重守成等,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品特点乃是人品的独立性,权益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一致,重申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进步精神等。
明显,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所波及的决不单是社会生活的某个领域、某种知识形态,而是波及到社会生活的整体,以创新人品来涵括现代人的基自己格特点是远远不够的。
2020年上海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上海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渐黄昏,,都在空城。
(姜夔《》)(3)杜甫《登楼》中“,”两句借三国典故抒发诗人的忧虑感慨。
2.按要求选择。
(5分)(1)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2分)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真正的蔑视,,,。
因为,如果你让一个你所看不起的人知道你轻视他,你就不过是表露了对他的某种尊敬。
①总是不露声色②作为真正荣耀的对应面③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答案】1.(5分)(1)吾尝跂而望矣(2)清角吹寒扬州慢(3)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2.(1)(2分)A(2)(3分)B【解析】1.课内名句默写注意字形、字义,根据诗句的内容理解性背诵,默写的准确率会比较高。
2.(1)本题考查语境义,按照题目要求选择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A选项的意思是指: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
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B选项的意思是指: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C选项的意思是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D选项的意思是指: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结合语境义可得出答案为A。
(2)本题考查语义的连贯,题干中“真正的蔑视”与选项②中“作为真正荣耀的对应面”中的“真正”一词照应,且②是对“真正的蔑视”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由此得出答案在B、C中,而①中的“总是”与②中的联系更为紧密,由此得出答案选择B。
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语文二模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1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考二模语文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王君传(明)徐渭①吾友王君,讳某字某,卒之。
又明年,其子某以葬其考时缺志铭惧遂殒殁其素也乃书状来请传。
余读已,喟然者久之。
②夫以王君少颖敏苦学,未弱冠以儒充试一不售.,乃为生,于府学中便廪食,其后试有司,无一第不高等,且间.甲诸同学生,百里之外裹粮而趋学者,无一不就王先生塾,乃弛担,如是且三十年,数.奇矣,然犹以贡拔,此人人能知之,某亦能言之者。
至其以文受知一府公,府公怜其贫,颇风之。
人持百金为寿,请府事,而君不为动。
先是,又一他府公授一乡翰林,托令简壻以属君。
君对曰:“某薄命,业巳约妇,无以承使君厚惠。
”府公复翰林,戏举旧事曰:“事不谐矣。
”此虽人人未必尽知之,然某犹能言之也。
至君以一经教弟子,致束修若廪食准,铜钱以个计,可百万,乃悉以同诸弟,瑜者教之,瑕者食之,终其身为一窭人。
此则人或知之,君未尝言之,某亦不得言之者也。
今夫身至大官镪盈藏,乃嫂叔矜耰锄、兄弟以故业..而斗者岂少哉?噫!可传已!③论曰:懋新君虽窭,然喜植花木,畜鱼于盆池,买古书帖及名人画满箧笥,数饾俎衔杯,喜翩翩也。
即为举子业,然亦时为诗,及好人为诗。
城中大家治园池不少,友人中为诗者亦往往有之,然予不数过也,而特数过君。
君之办景岂真过富人哉?而乃今则已矣。
庄周曰:自惠子死,无以发吾言也。
【注释】①王君:名鎜,字懋新,作者友人。
②充试:参加科考。
③贡拔:生员选拔到国子监读书,成为贡生。
④风,敎。
⑤简壻:挑选女婿。
⑥窭:贫穷。
⑦镪盈藏:储藏大量钱币。
⑧饾俎:指果蔬酒具。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以儒充试一不售.(2)兄弟以故业..而斗者16.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且间.甲诸同学生()A.隔阂B.夹杂C.参与D.间或(2)数.奇矣()A.命运B.算得上C.计算D.数目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上海市宝山区2025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解析1
宝山区2024学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1.按要求填空(1)_______,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____,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3)杜甫(《月夜)中描写妻子美妙形象的“_________,_____”两句诗。
【答案】 (1). (1)遥岑远目 (2). (2)引以为流觞曲水 (3). 王羲之 (4). (3)香雾云鬓湿, (5). 清辉玉臂寒【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以及文学常识的实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干脆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留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留意重点字的写法。
(1)中留意“岑”字;(2)留意“觞”“羲”字;(3)中留意“鬓”字。
2.按要求选择(1)下列选项中,名句运用不恰当的项是()。
A.父母要求小孙独自安心读书。
小孙反对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小孙根嫉妒班上成果好的同学,老师开导他:“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C.听爸爸讲当年眼难创业的故事,小黄感慨说:”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小黄刚考上中学就放松学习,妈妈告诚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松懈!(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项是()要改良教化,必需从养成良好风格下手。
有了良好的风格,应用于民众和青年学生,才能,_____,_____,_____。
足见转移风俗与陶铸人才,实是一事的两面。
①施之以无官之教②不知不觉中可以陶冶出很多人才③熏陶感化于无形④如春风之普被、细雨之滋润,A.③①④②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答案】 (1). (1)D (2). (2)A【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实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假如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沟通切磋,自己一个人冥思苦想,不与友人探讨,就会形成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2025届上海市宝山区通河中学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上海市宝山区通河中学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围城里的鸵鸟阿辞在鸵鸟的世界里,是可以妻妾成群的。
但有这么一只鸵鸟,他很爱自己的妻子,决定一辈子只娶她一个。
他们相亲相爱地生活了很多年,在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厄运突然降临了,他们被猎人抓住了,然后卖给了一个农场主。
幸运的是,农场主没有杀他们,而是把他们圈养起来,当成了种鸵鸟。
每天有人给他们吃的,日子倒也悠闲自在。
可是好景不长,农场主为了提高繁殖速度,给鸵鸟先生送来了五位年轻的鸵鸟姑娘。
鸵鸟太太伤心地躲到一个角落里发呆,鸵鸟先生明白妻子的心事,他很想告诉妻子,他只喜欢她一个。
可他不会说话,所以只有用行动来表示,他整天跟在妻子的身边,对那五位鸵鸟姑娘不理不睬。
妻子明白了他的心意,很开心,农场主也明白了他的心意,很不高兴,竟然当着他的面,把他的妻子抓走了。
鸵鸟先生急坏了,他知道,农场主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也许会一生气把他的妻子给杀了。
可是,他只是一只鸵鸟,没有能力去救自己的妻子,他能做的,就是对五位鸵鸟姑娘继续冷淡,让农场主明白,他是绝不会要她们的。
后来,他觉得这样还不行,就开始绝食,那意思就是,如果妻子不在了,他也不活了。
这一招果然凑效,农场主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第三天终于把他的妻子放了。
不过,没有放回他的身边,而是送给了另一只雄鸵鸟。
鸵鸟先生气坏了,可他毫无办法,只能趴在栅栏边,远远地望着妻子,痛苦地呜呜叫。
鸵鸟在成年之前能发声,但在成年以后,它们就失去了语言能力。
奇怪的是,这一急,鸵鸟先生又能发出声音了。
鸵鸟太太在另一个围栏里,远远地望着丈夫,也呜呜地发出了声音,绝望地叫起来。
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校Word版)
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精校Word版)现代人的创新品质是重要的,但它并不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征或基本标志。
现代人这个概念有两个含义:一是时间观念上的,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相对于古代人和近代人;二是品质上的,指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人,相对于传统人。
现代性品质是生成性和开放性的,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概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基本人格特征是基于封建伦常的依附性、非独立性,强调义务意识、崇尚权威、重视服从、重视共性和守成等。
然而,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格特征是独立性、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强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等。
因此,用创新人格来涵盖现代人的基本人格特征是远远不够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2题。
(18分)论语》中有一则关于“学而不思则罔”的故事,XXX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说,研究只有靠思考才能得到真正的收获,但是只有思考却不去研究,也会陷入危险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研究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研究。
①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2分)②你认为,学生在研究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结合研究和思考?(4分)③请你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谈谈你是怎样结合研究和思考的。
(6分)④你认为,研究和思考的关系在哪些方面对你的成长起到了帮助作用?(6分)论语》中的故事告诉我们,研究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研究。
学生在研究中应该通过思考来理解所学知识,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
同时,学生也应该在研究中积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研究来解决问题。
在我的研究经验中,我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思考老师讲解的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在课后复时思考难点和疑惑。
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研究和思考的关系在我个人成长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它们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世界和问题,提高了我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2024.04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3)屈原《离骚》中表达诗人内心美好、死而无悔的两句是“,”。
2.按要求作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①即便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数字时代②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丰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③悄无声息地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行事④四季轮替、花开花落依然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关⑤但作为物种的个体,我们依旧生活在天地之下、四时之中A.④⑤③①②B.②①④⑤③C.②⑤①④③D.④⑤③②①(2)旅居京师的阿宝托同乡友人带家书给自己哥哥,阿宝写给友人一纸短笺。
请在以下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词语并修改。
(3分)【甲】闻足下定于某日归宁,特奉一函,【乙】敬烦面交尊兄,匆匆不尽,【丙】弟某敛衽。
”二阅读70分(一)王立群教授写了一本《唐十家诗传》,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序言(部分)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
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第3-7题。
(16分)图书目录江湖有酒庙堂梦,尽付清风明月中——李白诗传半在朝廷半在山,云自无心水自闲——王维诗传一壶漂泊铸诗史,忧君忧国忧万民——杜甫诗传诗与远方吾最爱,风雪鞍马梨花开——岑参诗传永不退缩韩退之,虽千万人吾往矣——韩愈诗传长恨琵琶秦中吟,功名富贵皆浮云——白居易诗传花开花落两由之,半生归来仍少年——刘禹锡诗传投荒去国六千里,江山永柳一孤舟——柳宗元诗传孙子兵法阿房赋,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诗传万里云罗一雁飞,世事无情最深情——李商隐诗传序言(部分)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代序)王立群①我们当下的时代,知识的碎片化是一个必然存在,所以我们对此不必过多纠结,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现高质量的碎片、剔除无用的碎片,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碎片。
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最新】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丈,完成后面的题。
当代设计的危机①全球最近似乎迎来了“泛设计”时代,特征之一是领导人和坊间在说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的时候,都不约而同言必称“设计”和“创意”,但很奇诡,几乎所有人(包括消费者和设计师)都不满意当下的设计。
市场经济下的设计和消费的“偷安”,使现代设计面临着真正危机。
②该背景下设计的“道德”研究,会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角度,“道德”在这里只是一个托词,只是用来涵盖人与人工制造物的所有社会属性和关系。
设计伦理与其他学科的伦理学研究一样,都是关于人的行为的研究。
但是,较之其他学科,设计的道德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行为似乎均隐现在人与物的关系行为之下,也就是说,。
那么,在设计伦理学的视野下将如何理解这个“好”呢?③在现代主义设计中,“优良设计”概念的提出和对它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对产品功能性的强调和对大众品味的提高上。
其中功能性问题,不仅是围绕实用展开,同时还通过摒弃过分的装饰来实现设计的“诚实”。
时至今日,由于与经济、与技术、与社会面貌以及文化的反复渗透,设计从边缘进入社会的中心,其重心也从生产转向消费、从需求转向欲求,进而产品的实用性被商品的周期性推翻。
在不以物品作为实用品的年代,设计的目的必然变得多元和模糊,其伦理规范也就变得抽象无约束,像“以人为本”的倡导,曾有设计师以人与物的各种关系所列出的尺度,规范了产品为人之合理使用的设计底线,然而,这些数据只能解决人的生理需求的愿望,而更高层次的人的欲望需求将如何以“以人为本”的概念得以补充?过去我们痛苦的是物品的短失,现在我们痛苦的是物品极大丰富之后的选择以及物的属性的转移。
④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对于“物的时代”有过精彩概括,他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在以往所有的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生产、完善和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
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控(二模)语文试题
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控(二模)语文试题2021年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累计申请(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任务繁重,道路漫长。
《论语·秦波》(2)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
《【中吕】潼关怀古》(3)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由空间开拓视野,由时间驰骋想象,营造了开阔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杜甫《登楼》中相似手法写出相似境界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1)一名学生想在“高三毕业典礼”上表达自己的愿景。
以下适合在他的演讲中引用的内容之一是()。
(2分)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试着烧玉三天,辨别材料七年。
(2)某电视台邀请一对父子艺术家为嘉宾。
老艺术家曾接受过该台采访,而此次未能前来。
电视台主持人对年轻艺术家说的开场白,得体的一项是()。
(3分)a.我上次采访过您父亲,家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b.我上次访谈您父亲,亲聆先贤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c.令尊曾光临本台,老人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d.我曾垂询令尊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看法,他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
(16分)① 长期以来,中国几乎所有流行的法学理论教科书都将法律“义务”解释为国家通过法律对法律主体施加的负担和不利条件。
“义务”的这种消极价值取向是任意的,因为根据自然法的传统,法律义务不能由国家任意规定,而是源于自然法的义务,即道德义务。
源于道德义务的法律义务是一个比“权利”重要得多的积极价值概念。
②与“义务”一语准确对应的概念是“应当”。
“应当”是一个表达精神现象的用语,是-1-指社会群体对某种行为的看法――正确的且必须的。
当社会群体用“应当”这一概念把某主体同某行为具体联系起来时,就意味着,该主体负有作(或不作)某行为的义务。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宝山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二模)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分)(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2分)(3)杜甫《月夜》中描写妻子美好形象的“,”两句诗。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父母要求小孙独自安心读书,小孙反驳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小孙很嫉妒班上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开导他:“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C.听爸爸讲当年艰难创业的故事,小黄感慨说:真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D.小黄刚考上高中就放松学习,妈妈告诫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松懈!(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要改良教育,必须从养成良好风俗下手。
有了良好的风俗,庶几对于民众和青年学生,才能,,,。
足见转移风俗与陶铸人才,实是一事的两面。
①施之以无言之教②不知不觉中可以陶冶出许多人才③熏陶感化于无形④如春风之普被、细雨之滋润,A.③①④②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宣传与教育(节选)贺麟①我们并不否认宣传有其不可免的流弊,亦不否认我们的思想界和出版界常为恶劣的宣传所充斥。
但我们不能向时代开倒车,主张根本摒绝一切宣传,只能向前努力去提高宣传的素质。
所以我们主张不可离开教育而从事宣传,也不可仅仅热心教育而忽略宣传。
2023年上海宝山区高三语文4月第二次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上海宝山区高三语文4月第二次模拟试卷2023年4月(完成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⑴浴乎沂,,咏而归。
(《论语》)⑵,宠命优渥。
(《陈情表》)⑶屈原《离骚》中的“,”两句,以众人嫉妒美女而对她造谣诽谤来形容自己遭受小人谗言的处境。
2.按要求作答。
(5分)⑴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伯林认为:“人类必然拥有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否则他们就不再是人类。
”也就是说,,,,。
这些普遍的价值追求,无疑可以成为判断社会是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标准。
①包括物质性的、社会性的、精神性的追求②由此必然衍生出一些共通的、普遍地存在于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追求③所有的个体既然都同属于人类这个物种④就必然有这个物种共通的、普遍的基本需求A.③④①②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2)小宝想要加入李老师的写作兴趣班,他提交的书面申请中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在以下四处画线句中找出并修改。
(3分)尊敬的李老师:您好!我是高一(3)班的小宝。
【甲】早就听说您学识渊博,指导学生写作得心应手,【乙】今日得悉您将要办班授课,喜出望外。
【丙】我决定主动请缨,成为兴趣班的一员!【丁】期待您的批准,不胜感激!敬祝教安!您的学生小宝2023年4月12日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听众的力量杨贝①古典时期,早慧的希腊人高度重视听众的力量。
希腊人看到了听众在思想交流中的主导作用,悉心整理出一系列以听众为中心展开沟通的演说经验,是为修辞学。
在十六世纪中期出版的《哲学拾珍》丛书中,有一幅以修辞学为主题的封面版画,画中的修辞学俨然一副女王模样,诗学、法学、历史学、自然哲学等学科围绕侍立。
②从笛卡儿开始,听众的形象发生变化。
从前的听众是有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但在笛卡儿之后,理性成为听众的唯一属性。
人的情感与理性被对立起来,情感因为妨碍理性认知而被贬斥,修辞学所总结的调动听众力量的方法被贬为混淆视听、蛊惑人心的诡计。
2022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学年宝山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依据教材填空。
(5分)(1),开国何茫然。
(李白《蜀道难》)(2)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3)《论语》中,孔子因子贡之问对“恕”做了解释:,。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杰要为上海新修的一座红色革命纪念馆撰写楹联,以下合适的一项是()。
(2分)A.仰高山牢记使命,行景行不忘初心。
B.日暮烟霞尤绚烂,岁晚橙桔更芳馨。
C.清襟吞吐卷大海,妙笔纵横挽昆仑。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下列表达和推理无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历尽劫波后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B.我们科技公司竟缺乏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C.老师既表扬了我的优点又批评了我的毛病。
D.若不学好语文,就不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乙《大学》(节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3.以下对甲文“检验”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检验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实践性的评价认识的活动。
B.检验的词典概念义是:检查、验证、鉴定、评价。
C.检验活动的主体是现实中的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
D.检验活动的过程和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相同相等的。
4.下列推理论证方法与甲文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生物是发展变化的,因为动物、植物、微生物全都是发展变化的,而生物仅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这三类。
B.生物是发展变化的,如果是不发展变化的,那么古代生物和今天生物应相同,而事实上古今生物差异很大。
C.生物是发展变化的,因为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的题目就已表明人从猿进化而来。
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二模 语文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3题。
2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l.默写(l),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3) ?此之罚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4)临近毕业,你在留言册上写下了《<论语>十二菜》中“, “这两句话,表达对光阴似箭及珍惜青春的感叹。
(二)(2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甲】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力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既加冠,益菜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诗焉。
故余虽愚,卒荻有所闻。
【丙】萤遇宇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遇善冶《老子》,为《老子》作训汪@。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质讷:质朴,不善言辞。
@训注:注解。
2 【甲】文出自《》一书;【乙】段节选自《》一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人有从学者(、丿(I)通国之善弈者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俟其欣悦,则又请贵。
5.(1)【乙】【丙】两段文字中,“学”者面对了不同的困难:【乙】文段中“余“最初面对的困难是" " (原文回答);【丙】文段中,“从学者“面对的困难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关千【甲】【丙】两段文字,下列分析正确一项是()A【甲】文通过两个人学习效果的反差,突出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上海市宝山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宝山区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渐黄昏,__________________,都在空城。
(姜夔《___________》)(3)杜甫《登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三国典故抒发诗人的忧虑感慨。
【答案】 (1). 吾尝跂而望矣 (2). 清角吹寒 (3). 扬州慢 (4). 可怜后主还祠庙 (5). 日暮聊为《梁甫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本题既有直接默写,又有理解性默写,作答时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比如“跂、清、扬、祠、聊、梁”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
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在指定情境中正确运用诗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情境并把握其特点;然后逐一翻译理解选项所提供的诗句的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最后进行比对,选择与题干情境和谐的诗句。
本题要求选择“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
A项,“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赞颂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与题干要求相符。
B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写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等级考质量监测(二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2020学年第二学期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告子上》)(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卫灵公》)(3)李清照《声声慢》中,与“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相呼应而写其见雁伤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杰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要引用名句赞扬英雄,以下合适的一项是()。
(2分)A.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D.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人的内心关乎思维,也关乎情感与意志,但它在解剖学上又不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人的一种无形器官。
①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感觉到它的存在②内心是一种不存在之存在③所以我要说④它就是那么神奇A.①③④②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①中国古代各门艺术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中的艺术,有其为中国文化的特质所规定或制约的共同风貌。
理解中国艺术的共同风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各门艺术的特色。
②中国艺术的根本特色是由中国文化的特色所决定的。
中国文化的宇宙观与其它文化根本不同,在于它是一个气的宇宙。
气化流行,衍生万物。
③气是宇宙的根本,也是具体事物之能成为具体事物的根本,因而就理所当然地也是艺术作品的根本。
2020年上海宝山区高考语文二模(含答案)
宝山区第二学期期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2)渐黄昏,,都在空城。
(姜夔《》)(3)杜甫《登楼》中“,”两句借三国典故抒发诗人的忧虑感慨。
2.按要求选择。
(5分)(1)赞颂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抗击疫情的精神,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2分)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真正的蔑视,,,。
因为,如果你让一个你所看不起的人知道你轻视他,你就不过是表露了对他的某种尊敬。
①总是不露声色②作为真正荣耀的对应面③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现代人与创新人格①创新品质....固然是现代人的重要品质,但创新品质就足以成为现代人的核心特征乃至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标志吗?实际上,所谓现代人并不是对当代社会人的一种简单规定,其含义主要有二,一是从时间观念上看,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它相对于古代人、近代人;一是从品质来看,指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人,它相对于传统人。
就现代性品质而言,它也不是一个既定的、规范的概念,而是一种生成性、开放性的指向。
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基本人格特征是基于封建伦常之上的人格的依附性、非独立性,义务意识,崇尚权威,强调服从,重共性,重守成等,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向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人格特征乃是人格的独立性,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统一,强调自主判断、自主选择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性,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
显然,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所涉及的决不仅是社会生活的某个领域、某种知识形态,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整体,以创新人格来涵括现代人的基本人格特征是远远不够的。
宝山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宝山区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2017·广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吉尔兹曾提出著名论断:“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试图从地理、宗教、民情、风俗中追寻法的精神。
他们虽然都没有洞悉法最终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经济物质条件,但都从德与法的关系角度,阐释了一个民族的德性惯习极大地影响到法的内容与形式。
在这个意义上,德与法相互交融,德乃人们心中之法。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
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
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
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相对分离,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
当然,在分析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看到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同时,充分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对法治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命题,既解释了在社会稳定时期,法律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看待,又肯定了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其实难以决然剥离。
但是,当命题转向治国方略,亦即究竟是“依法治国”为主,抑或是“以德治国”为要,答案当然毫无疑问地指向前者。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主次有序,依法治国是主体,以德治国为辅助,这是由法律与道德自身属性所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2)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
《【中吕】·潼关怀古》(3)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由空间开拓视野,由时间驰骋想象,营造了开阔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杜甫《登楼》中相似手法写出相似境界的一联是“,。
”2.按要求选择(5分)(1)一位同学要在“高三毕业典礼”上表达愿景,下列适合在发言中引用的一项是()。
(2分)A.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2)某电视台邀请一对父子艺术家为嘉宾。
老艺术家曾接受过该台采访,而此次未能前来。
电视台主持人对年轻艺术家说的开场白,得体的一项是()。
(3分)A.我上次采访过您父亲,家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B.我上次访谈您父亲,亲聆先贤对当今影视作品的高论,令人钦佩不已。
C.令尊曾光临本台,老人家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D.我曾垂询令尊对当今影视作品的看法,他的真知灼见,令人钦佩不已。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
(16分)①长期以来,中国流行的几乎所有法学理论教科书都把法律上的“义务”解释为国家通过法律强加给法律主体的负担和不利。
这种对“义务”做出的负.价值定位是武断的,因为根据自然法学传统,法律上的义务并不能由国家随意规定,而是源自于自然法的义务,即源于道德义务。
源自于道德义务的法律义务是远比“权利”重要得多的正价值概念。
②与“义务”一语准确对应的概念是“应当”。
“应当”是一个表达精神现象的用语,是指社会群体对某种行为的看法——正确的且必须的。
当社会群体用“应当”这一概念把某主体同某行为具体联系起来时,就意味着,该主体负有作(或不作)某行为的义务。
义务就是主体作(或不作)某行为的应当性。
③“应当”并不是社会群体随意的看法,而是群体的每一个个体成员依据自身的良心体验形成的对外界行为的看法。
一个人在外地听说自己的爷爷生病了,他的第一感受就是“我应当回去照顾爷爷!”这里的“应当”完全产生于主体自我良心的内省式要求。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会由自我良心自发地产生这种原始的义务要求。
但是,如果某A比较另类,在听说爷爷生病之后毫无反应、沉迷于各种娱乐活动,与其相处的群体其他成员就会告诉他:“你应当回去照顾爷爷!”群体成员对A提出的“应当”,就是赋予A一项义务。
社会群体成员们之所以对A提出这种要求,是因为,该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从自我经历的爷爷生病时的良心感受出发认为:回去照顾爷爷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
④人类社会实践中,在国家这种组织出现之前很久,社会群体成员就通过对一个一个行为的评价形成规定道德义务的道德规则。
由于社会群体成员绝大多数人的良心、理性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以至相似,,,即能形成基本共识。
譬如,对于杀人行为、盗窃行为,人们一致认为“不应当作”;对于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行为,人们一致认为“应当作”,等等。
人们用语言将这些共同判断表述出来,就形成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口口相传的道德规则:不应当杀人,不应当盗窃,应当赡养老人,应当抚养孩子,等等。
人类社会通过道德规则向社会每一个个体成员提出道德义务要求,使每个个体成员负有道德义务。
⑤人类社会的道德规则包括4个不同层次的规则:禁止损他类规则;倡导利他类规则;劝导自善类规则;引导入圣类规则。
其中以不应当杀人、不应当放火、不应当抢劫等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禁止损他类规则最为重要,它们通常被认为是道德底线规则。
这类规则赋予每一个体的道德义务是必须履行的。
履行这类义务是维系人类最低限度文明、保持社会最低限度秩序的要求。
换句话说,没有对这类义务的履行,人类就会处于丛林状态。
所以说,义务是人类文明维系之根。
⑥道德规则自身并不具有保证规则赋予的义务得到履行的手段,以致一旦有人违反上述底线道德规则赋予的义务,道德规则自身并无有效应对手段。
为了确保人们履行底线道德规则赋予每一个体的义务,人们将道德底线规则加以强化、改造:在底线道德的每一具体义务性规则之后附加针对违反义务的制裁规则,并由一定的社会权威机构对这些制裁规定加以执行,这就使道德底线规则演变为法律规则。
⑦人类超越野蛮状态跨入文明门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引导。
人类在进入文明状态之前相当长时间内就形成了主要源自于道德底线规则的习惯法。
在国家组织形成之后相当长时间里,国家作为执行制裁的权威机构,其适用的仍然是主要源自于道德底线规则的习惯法。
只是在国家适用习惯法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出现由国家组织将习惯法成文化的做法,以致最初的成文法主要源自于习惯法,其义务规定部分主要源自于道德底线规则。
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农耕文明时代法律规则的义务规定部分主要来自于底线道德义务规则,但是,由于农耕文明各国普遍实行全权君主制度,君主拥有立法权,这使君主代表的国家立法很容易在法律中混入大量的不合理、不适当的义务设定。
从农耕文明国家立法到商工文明国家立法都存在大量的国家片面强加给民众的限制。
我们把这种国家武力基础上的强制视为“伪义务”。
我们不能把“伪义务”视为义务本体,不能因伪义务的存在而否定义务的真正价值。
3.第①段加点字“负”在文中是指(2分)4.第③段假设了爷爷生病是否应当回去照顾的事例,对其用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阐明“应当”是社会群体成员对某种行为所持的“正确的且必要的”的看法。
B.阐明“应当”是社会群体成员依据自身的良心体验形成的对外界行为的看法。
C.阐明“义务”是社会群体成员基于自己的良心感受向某主体提出的“应当”。
D.阐明社会群体成员向某主体提出“应当”是社会群体成员的良心和“义务”。
5.依据本文,对“义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义务不应是国家单方面的限制。
B.义务是社会群体行为的“应当性”。
C.法律上的义务源自于道德义务。
D.道德义务基于道德规则的要求。
6.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④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因此,社会群体成员们各自做出的对各种行为的基本评价基本是一致的。
B.所以,社会群体成员们各自做出的对各种行为的基本评价基本是一致的。
C.所以,社会群体成员能通过行为评价形成规定道德义务的道德规则。
D.因此,社会群体成员能通过行为评价形成规定道德义务的道德规则。
7.⑥⑦两段论述了法律规则形成的()(填入两个字)、形成的机制和形成后的()(填入两个字)。
(3分)8.本文论证了“法律义务是正价值概念”这一观点,请分析其论证层次。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15分)野草的呼吸迟子建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
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
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
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③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
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
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
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
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
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
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
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④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
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⑤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⑥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
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
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⑦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
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
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
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
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
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⑧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直到年底,才呈颓势。
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
跟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
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中央新生的草,仍是绿的。
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这盆野草,依然活着。
⑨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
⑩我从事文学写作三十余年了,小说应该是我创作的主业,因为在虚构的世界中,更容易实践我的文学理想。
但我也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
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
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
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有删改)9.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加以分析。
(4分)10.请赏析第④加点词“飞”字的表达效果。
(3分)11.本文以物喻人,托物抒怀,请对此加以说明。
(4分)12.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可删去,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