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部分考点
中国新闻传播史部分考点
1.中国报纸的开始出现于唐代。
“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为代表的唐代报状,是一种和宋朝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2.“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3.明代官报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传抄。
仍被习惯称为“邸报”。
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4.明代中叶以后开始出现民间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例:《万历邸钞》《天边邸钞》《急选报》。
5.清代提塘分为京塘、省塘两种。
清代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
6.1815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上第一份近代报刊:《查世俗每月统计传》。
7.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33年马礼逊在澳门创办的《杂文篇》。
8.19世纪50年代,近代中文报业开始在香港出现,最早问世的是英国传教士创办的《遐迩贯珍》。
9.19世纪90年代,上海英文报界形成了《字林西报》《华洋通闻》《文汇通》三足鼎立的局面。
10.历史最长、发型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
11.上海最早的中文商业性报纸《上海新报》,第二份是《申报》。
12.我国第一批国人自办报纸代表《循环日报》,它是首创了一种以政治为灵魂的报纸。
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述报》,注重报纸排版、新闻图片运用。
13.中日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1896年在上海创最重要的《时务报》。
14.《知新报》是维新派1897年在澳门创刊。
它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更重要的是自戊戌政变后三个多月,国内各地维新派报刊消失殆尽,唯有它能继续出版。
15.1898年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报刊《清议报》、《新民丛报》(海外最著名)。
16.兴中会创办1900年于香港创办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日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
1905年《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孙中山在此报上阐述了三民主义。
17.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四个问题:(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2)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中国新闻传播史05
(2)《苏报》
1896年6月 上海 胡璋 4 内容情况 原为市民报, 1900年陈范任馆长后 走上进步道路; 1903年章士钊任主 编后大量发表章太炎、邹容、蔡元 培撰写的革命文章。
5 著名历史事件——“苏报案”
(3)《大陆》 1902年 上海 戢翼翚 * 革命派在国内的第一份报刊。 (4)留日学生报刊 1 《开智录》 1900 横滨 郑贯公 2 《译书汇编》 1900 东京 戢翼 翚、杨廷栋等
3 《国民报》 1901 东京 秦力山等
第二节
同盟会成立后“两派”的报刊论
一、背景
战
1、各地革命党人频繁发动武装起义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 性质:以海外华人为主的一个
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 时间地点: 1905年8月 东京
4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5 纲领:三民主义、十六字纲领
二、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革命派 报纸——《民报》
3 创办地:日本横滨 4 创办人:梁启超 5 内容: a. “开民智,造新民”; b. 大量宣传西方各学科学说。
(3)《时报》 1904年12月 上海 康梁 * 是维新派戊戌变法后在国内创办 的第一份机关报。
4 《大公报》 1902 天津 英华(敛之)
5 《京话日报》 1904 北京 彭翼仲
二、革命派报刊 1、背景
1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2 《大清报律》等报禁的解除 3 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出现 2、内容与特点
第三节 革命派的办报思想和 辛亥革命前后办刊业务的发展
一、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1、为革命而办报,十分重视报纸在政治 斗争中的作用。 2、注重报刊形成、影响舆论的功能。 3、不讳言报纸的党派性。 4、讳言报纸的阶级性,宣扬报纸的国民 性。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1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一、名词解释1、木铎:式样象钟,装上木柄,可以执在手中。
铎里装有铎舌,摇动时铎舌撞击铎壁而发出清脆的声音。
有以铜为舌的,称为"金铎";有以木为舌的,称为"木铎"。
2、露布(99传名):指不加检封而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主要用于传递军事情报,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形式犹如一面大幅旌旗,上面抄写着进呈皇帝的告捷奏报。
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性强,传播面也较广。
3、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
4、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
1900年在莫高窟的道士发现,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
5、进奏院状:6、定本制度(00新名):从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起实行,进奏院要将编好的邸报稿样呈送枢密院审查,然后按照审查通过后的邸报样本向地方发布消息,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定本"所框定的范围。
7、邸报:是宋朝的一种官报名称,也称“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邸报”,其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
邸报的主要内容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
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的严密控制。
8、小报(90名):是一种从11世纪初叶就风行社会的非官方报纸。
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报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
9、民间报房:始于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各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
10、《急选报》(98名):出版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原件,距今422年。
该报选用雕版印刷,做“小本”状,共六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考点
方汉奇是中国新闻史领域的著名学者,他的《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传播学考研的重要参考书目之一,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考点: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包括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唐宋元明清的官方新闻传播活动、古代报纸的发展之民间的小报等。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包括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维新派报刊的兴起与发展等。
•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包括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等。
•国民党统治区新闻事业的发展: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闻事业、国统区新闻事业的黑暗面等。
•人民共和国的新闻事业: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事业的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畸形发展等。
这些考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需要考生认真掌握。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部分
1.《中国日报》早期宣传了哪些革命内容?其宣传内容主要包括:1)揭露清政府的腐朽和卖国行径,宣传排满反清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介绍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倡导共和3)支援留日学生的革命运动,宣传和声援义和团的反帝反侵略行动4)谴责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救国5)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2.《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性质和意义?《民报》创刊后,为从思想上扩大革命派的影响,主动向改良派报刊《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双方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论战: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
这是整个论战的中心。
2)进行民权革命?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论战中,《新民丛报》虽然具有一些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民报》从总体上把握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潮流,即革命。
在《民报》的带动下,革命派在海外和香港的各家报纸也纷纷与当地的改良报刊展开了论战,论战持续了两年多,最终以改良派的失败而告终。
《新民丛报》失败的原因:1)《民报》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坚持的改良道路更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2)《民报》立论以事实为依据,《新民丛报》只是推测,难以说服读者。
3)《民报》一方由孙中山坐镇,参与论战的有二十余人;而《新民丛报》只有梁启超一人招架。
论战的性质和意义:1)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进攻,革命派占了上风于是着革命即将胜利。
2)这次论战是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许多改良派的人转变立场。
同时通过论战革命派还培养起一批革命骨干。
3.有人称民国初期为“报界的黄金时代”,试述当时我国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给我国新闻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100多家猛增至500家,总销数达到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超过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考试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癸丑报灾:1913年(农历癸丑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的报刊实施封杀,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以“乱党报刊”的罪名查封,新闻出版业遭受沉重打击,因而国民党将此次袁世凯的报业整顿称为癸丑报灾。
苏报案: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网罗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著名的反清政治事件。
1903年邹容和章太炎在上海苏报发文支持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
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苏报被查封,时称“苏报案”。
黄皮京报:明清时期,得到政府允许的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民间小报,以朝廷官文书为主要刊载内容,是朝廷邸报的翻版,因其采用黄色连史纸作为封面,因而被称为黄皮京报。
“客里空”:原指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喜欢弄虚作假,伪造新闻的前线特派记者,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批判客里空后,“客里空”成为编造、抄袭、漏报、迟报新闻以及在新闻报道中违背事实等不良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邵飘萍:近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摄影家,《申报》著名记者,《京报》创办人,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主张“新闻救国”,希望以报纸舆论影响政局实现救国,因宣传共产主义于1926年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政府枪决。
时务文体:维新派所创的新型报刊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因这种文体在梁启超的《时务报》用的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
“韬奋精神”:指邹韬奋先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的解放为目的,以人民大众的立场为出发点,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要求的不畏权势,勇于讲真话,力主自由、追求真理、推进进步的精神“竖三民”:于右任为推翻帝制,宣传革命先后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因其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办报宗旨与目的基本一致,被人称为“竖三民”。
徐宝璜:著名新闻教育家,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主张报纸应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应代表国民提出建议和要求,并认为新闻中的事实正确与否决定舆论的健全与否,报纸在提倡道德,开启民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新闻教育界第一位大师”。
新闻史考点
第一章绪论(大纲):[1] 中国环境与中国媒介。
[2] 中国媒介的生长特征。
一、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五个时期)(一)从唐朝开源年间~~19 g世纪20年代:古代报纸朝廷官报:主流三种类型非法民报(小报):现于北宋后期,盛于南宋,隐现明清合法民报(京报):现于明朝末,盛于清(二)19世纪20年代~~19世纪90年代初:在华外报的发展与垄断期《申报》、《新闻报》(三)19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10年代中期:国人自办近代报刊的高潮期维新运动:第一次高潮革命派报刊改良派报刊论战:第二次高潮这一时期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在:1、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报人、报刊:梁启超《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严复《国闻报》;唐才常、谭嗣同与《湘报》《湘学报》;陈少白《中国日报》;章士钊《苏报》;章太炎《民报》;于右任“竖三民”;詹大悲与《大江报》2、影响深刻的报刊思想: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的“耳目喉舌”论;以采访独家新闻、内幕新闻和写新闻通信著称的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四)1915~~1927:中国现代新闻业黄金时期内容:五四运动将新闻事业推向新高度:西方新文化、新道德、新观念、新思想广为传播;《新青年》为龙头,学生报刊为主体(启蒙报刊);大革命:思想“百家齐鸣”。
黄金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表现:1、百家齐鸣的报刊发展的热潮中,无产阶级报刊出现;2、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报刊的新变化和共产党报刊的新发展;3、民营的企业性大报进一步发展:北京《世界日报》,天津《大公报》,上海《申报》《新闻报》;4、中国的广播事业诞生和通讯社事业初步发展;5、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发展。
(五)1927~~1949:两极对立新闻事业二、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历史的特点:1、从事业性质上看,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a各种新闻媒介应政治斗争需要而产生;b政治家办报是中国新闻媒体运作的主流2、从新闻业务上看,中国的报纸重视言论,尤其是政论(注: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是报刊政论时代)3、从管理体制上看,机关报成为了中国的新闻传播媒介的主体。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大全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题目一:一、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1)文字出现之前古代的传播手段④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②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的,还有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②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
这是别的国家的传播史上所没有的。
(2)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④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戴体是甲骨和金石。
甲骨除少量纪事外,多用于祭祀和占卜;金器多用于记录帝王诏书或国家常法;岩刻多用于颁德和纪功。
②早在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集市贸易,同时也产生了最初的商业广告。
②古代的中国有着频繁的传播活动,在中国的古代类籍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有关传播活动的记裁。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不少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从事传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题目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1)两汉的传播活动④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每个驿站设置传车,负妻言文书和信息的传递工作。
首都长安设有“哪”,中央政府部门设有主官和属官负责接待和通报工作等,另外还设公车司马令和御史”等,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制日趋完善。
②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
②两汉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文字传播的载体,早期以竹和木制造的简和编帛为主,有关的信息直接用笔墨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编帛上。
造纸术发明以后,才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④汉代的“哪”,还不具备发布官报的职能。
(2)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④三国魏晋时代是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情十分活跃和旺盛发达的时代。
为了能及时地获得信息和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魏蜀吴三国的驿传活动都深受当局的重视。
②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布。
④为了及时传递军事信息,烽燃这种传统的报警手段继续被沿用,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社会上的传指手段被普遍采用的有童谣和谣言④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有包括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重点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开元杂报(06年名解):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开元杂报”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
对于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
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原件早已失存。
敦煌进奏院状: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
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
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由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因为沙州今在敦煌地区,所以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这两份报纸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宋代的邸报改革:(1 )加强了中央集权。
(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 )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定本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
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
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
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饱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
《万历邸钞》:是一种明代万历朝邸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的旧抄本,部分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整理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一)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一.传播渊源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1.非文字形式:口头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大铃)2.文字:利益(西周)甲骨文、金器、刻石3.竹、露布第二节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进奏院状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手抄新闻——开元杂报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1.古代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
周朝说、汉朝说、东晋说二.孙樵和开元杂报三.敦煌的进奏院状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一.邸报的出现和有关邸报的制度。
宋太宗设都进奏院正式发行邸报。
快件:急脚递,摆铺“定本”制度:经过官方审定的邸报。
二.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意义: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2.冲破封建王朝对新闻体制的专制。
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一.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二.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明代邸报的发行日刊,小册传播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2.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3.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急选报:中国最早的印刷报纸(现存)4.起义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竹筹、揭帖、旗报、排报第五节清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一. 清代官方新闻转播制度1.发行渠道:通政使司——六科——提塘(收受)(发抄)(抄传发行)2.清代提塘分京塘和省塘3.官报的内容:官门抄:朝廷的动态消息。
上谕:臣僚章奏:4.提塘报房:雍正5.小报(小抄):非法报纸(被禁)清何遇恩、邵南山二. 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民间报房出现在乾隆中叶以后的事,以“公慎堂”为最早,聚兴,公兴两家开业最早,创于咸丰年间。
三. 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四. 古代报纸没落的原因主观:统治阶级为维护统治而采取压制政策。
客观:满足不了人民对报纸内容和形式的需求。
需要新的突破。
*总结: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的基本特点17.封建官报占据封建报纸的主导地位。
27.第二章近代新闻事业的传入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一.背景二.《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8.5 马六甲米怜,马礼逊内容:宗教、伦理道德、科学文化知识和各国概况。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知识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馈赠师弟师妹大礼包——Milan Shang倾情奉献/nobo1221【重要报纸】1、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始于唐宋、明清有所发展,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是封建王朝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内容多为皇帝旨谕、大臣奏章、官吏奖惩、军事战报等。
2、“京报”: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与近代报刊最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
始于乾隆,清中叶后日趋盛行。
内容仍局限于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但有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公开销售于民间,与以前邸报只在官员各衙门中传阅全然不同,已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
3、《察世俗每月统计考》:1815年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米怜,马六甲,宗教宣传性质的中文月刊,作为他协助马礼逊对华主要的传教工具,揭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第一页。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解释教义,介绍天文地理、各国概况和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发表我国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画,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未涉及政治时事问题。
宣传上“附会儒学”,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期刊封面印:“子曰:多闻。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主编署名“博爱者”。
1821年因主编米怜病重而年终停刊。
4、《万国公报》—《中外纪闻》:《万国公报》1895年北京。
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报纸。
康有为独承经费,梁启超主持笔政。
委托民间报房木板雕刻,随报房所印《京报》一并免费送京官阅读,两天一期,发行量多达3000份左右,引起强烈反响。
三月后,改组为《中外纪闻》,是京师强学会机关报(改良派第一个政党性质的团体)。
梁启超等主编,康亲题报名,接受袁世凯等达官贵人的捐款,资金雄厚。
其内容有论说、上谕、外电、译报和各报选录等。
5、《申报》:旧中国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
第一家在外国人所办的报刊中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
1872年初创两日刊,与《上海新报》的时效竞争中改日刊。
英商美查(Ernest Major)办报目的完全为赚钱因此毫不犹豫让中国文人做编辑。
中国新闻传播史整理重点
中国新闻传播史整理重点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开元杂报: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孙樵《经纬集》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孙樵在文中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副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
这是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载体,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速迅速。
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没有固定的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
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看法,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于“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是已知的最早的官报。
原件早已失存。
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
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园713年至公元741年)。
该传播工具没有随王朝覆灭而消失,宋朝报和明清宫门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唐朝政简报的延续。
敦煌进奏院状:是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
1900年在莫高窟出土,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
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进奏院状”的残页。
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由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
因为沙洲今在敦煌地区,所以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它已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以上两种报纸的性质:以这两种报纸为代表的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中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一级军政单位在首都的派驻机构向地方传发,因此带有一定的官方性质,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与宋以后的邸报有很大差别。
属于一种又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传播工具。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16世纪诞生在欧洲的“新闻信”相似,但比其早诞生大约800年。
定本制度:“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松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整理
1884年5月8日,《申报》又办起《点石斋画报》,由着名风俗画家吴友如主编,每旬出一本,内容以新闻时事画为主,兼刊人物及风俗画和铜版照片,绘印精美,为同时期出版的其他画报所不及。
《申报》的创办与飞速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是我国商业报纸的一个成功典范。
“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集资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因仗义执言 ,为民请命,而被查封,该报只办了92天〈民呼日报〉被封二十余天后,于右任又在上海租界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又因揭露日本政府企图控制我国东北的阴谋而触怒日本人,于是日本人串通清政府和租界当局又查封了〈民吁日报〉,该报只存在了48天,〈民吁日报〉被查封一年,1910年10月于右任有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该报因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而阵容强大,〈民立报〉后来实际上成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机关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都是于右任创办的,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有互相衔接,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
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在香港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率先勃兴,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第一重要基地。
《香港船头货价纸》: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创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读者主是商店职员。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2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中国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特点:不定期;读者主要是地方藩镇和诸道长官;有官文书痕迹;朝廷政事活动;自行采集、筛选信息。
定本制度: 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
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的控制,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小报的特征: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报纸。
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方传发的封建官报,记载的大都是开元所间的朝廷政事。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uot;开元杂报&uot;只是后人对它的一种称呼。它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敦煌进奏院状》: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其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邸报: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其发布工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作,是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料为主。朝报的商品化,是其得以产生的内在因素。 (名词解释一个)
进奏院传发报状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皇帝起居活动,皇帝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奏章,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1)突破了朝廷对内容的限制,能将一些统治者不愿意公布的消息报道出来;
(2)突破了朝廷对编报审查的限制;
(3)突破了朝廷官报的传报制度,抄写或刻印之后,直接叫卖街头或私下传售。2.小报第一次突破朝廷官报作为政府政治宣传品的范围而走入市场,成为一种商品。
3.小报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意舆情,有一定的社会进步性。 现存明代邸报的抄本和抄件中主要有《万历邸钞》、《天变邸钞》。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开元杂报”:发行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一种由驻在首都的官员们向地点传发的封建官报,记载的大差不多上开元所间的朝廷政事。
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开元杂报"只是后人对它的一种称呼。
它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敦煌进奏院状》: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其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邸报:是指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治理下统一公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其公布工作,是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显现的非官方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
朝报的商品化,是其得以产生的内在因素。
(名词讲明一个)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进展1、马礼逊: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1807年由伦敦布道会派出。
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后在米怜的协助下,加上刻字工人梁发,在马六甲创建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2、《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8月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
该刊是以传教为宗旨的,阐述基督教教义,宣讲伦理道德,以及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同时制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3、《遐迩贯珍》:是1853年8 月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它是以新闻为主的刊物,以时事新闻为重点,大多是新闻报道和评论,而且是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
(1-3名词讲明或填空)4、《申报》的创新。
(1)在新闻业务上,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2)重视新闻的真实性;(3)为提升新闻的时效性,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电报传送新闻稿;(4)持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5)加大报纸的言论工作,认为在必要时要仗义执言;(6)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题整理复习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题集一、《申报》成功的原因1.在新闻业务上,《申报》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2.为了提高新闻时效性,《申报》在国内报纸中最早使用了电报3.《申报》在国内报纸中最早发布号外4.《申报》不断拓宽新闻报道面,大量报道社会新闻5.《申报》重视报纸言论工作6.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是《申报》在新闻业务上的一大创举7.1876年后,《申报》开始使用新闻图片8.在广告、发行等报业经营上,《申报》也有不少成功经验。
9.在经营业务上,申报馆除了出版《申报》外,还利用其人力和物力从事其他出版行业,出版发行各类期刊10.申报馆在国内率先出版了以图画为主的刊物11.兼营书籍出版业务二、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1.外人在华外报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2.在华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3.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王韬的办报思想1.办报的目的和意义: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即办报立言。
2.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3.新闻自由4.报纸的文风应该直抒胸臆,词达而已5.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知识广博的“通材”,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四、《循环日报的》的宗旨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五、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特点1.报刊数量多2.办报地区广3.报刊种类多六、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2.新闻报道中夹带评论3.编辑工作有所改进4.重视新闻的采访工作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七、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作用与历史贡献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3.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4.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八、《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的问题和意义1.问题:①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②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③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④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2.意义不仅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逐渐深入人心,而且还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许多原来支持保皇派的人转变立场,纷纷退出保皇会而加入同盟会九、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的特点1.资本主义的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2.无法取信于民,缺乏执法的体制上的保证3.无权制裁在华外报十、袁世凯控制新闻的手段1.创办御用报纸2.收买报纸或报人3.迫害和摧残反对派的报刊4.建立新闻法律制度十一、黄远生的新闻通讯特点1.题材重大,内容翔实2.分析深刻,见解独到3.文笔生动,亦庄亦谐十二、《新青年》创办的时间、地点、宣传内容1.时间地点:1915年9月15日,上海2.宣传内容:①提倡自由民主,反对封建礼教,开展批孔运动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③发起文学革命运动十三、“五四运动”精神在关系中国民族危亡的时候所表现的“学生牺牲、社会制裁和民族自决”精神十四、中国早期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以向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基本任务;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宣传鼓动和新闻报道工作;新闻宣传工作与建党的组织工作紧密结合,相辅而行十五、北大新闻研究会创办的时间、地点、宗旨1918年10月14日,北京,“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后出现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
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人,并进而成为社会上一种行业;从官办为主
1、
2、进奏院状(地方级别)
•唐代,进奏院状是进奏官提供给节度使的汇报资料,包括中央政府公开发布的官方新闻,以及进奏院采集的新闻信息。
因为只送节度使(观察使)本人阅读,无复本,
只是一种半官方性质的情报。
•宋代进奏院状的性质有了很大变化。
改由中央政府控制,扩大了传播范围,不再是
单线的情报资料;内容也基本定型,包括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大臣奏章。
3、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
事。
4、敦煌进奏院状一种和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1)没有报头,开编和结
5
6
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它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漏之禁。
因此受到了封建统治者和派官员的查禁。
(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民办报纸。
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开创了我国民办报纸的先河。
)7、定本制度是一种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
报的禁令得到贯彻。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重点知识概要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重点知识概要
中国新闻传播史记录了从古代报纸到网络媒体以及各种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新
闻传播史可以很好地表明新闻传播的发展曲线,以及人们如何运用不同的媒介来传播信息。
古代中国的新闻传播始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当时人们采用竹简及木牌的记录方式传播
信息,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又称为“通则”、“礼令”或“公案”。
公元前 205 年,刘邦编制了《洪篪》,将古代新闻传播媒介分布为三部分:官吏,青拄和跑马灯。
官
吏负责向下级传播政令,青拄负责警惕百姓,跑马灯负责宣传政令和新闻报道。
除了通过政令传播信息外,随着文字的发展,报纸也出现了。
汉朝有《太仆经》,唐
朝有《白话》,宋朝有《武则天》,明朝有《新书》,清朝有《王菲新闻》等。
中国新闻
传播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1865 年上海出版了第一份期刊《求是》,全国范围出现参考
书报事件。
20 世纪初,新闻传播媒介发展迅速,不少报社、照相机公司出现,广播网日展开,
报纸、期刊和广播节目的运营量大幅增加,电影媒介也开始发展。
1930 年开始,电视节
目播出,新闻传播媒介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20 世纪 80 年代,新闻传播的发展又进入新的阶段,电脑网络开始投入使用,新闻
传播也出现了“编辑室+网络”的新形式。
网络传播形式丰富多样,比如网站、博客、论
坛等都成为人们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如今社交媒体也在不断发展,使得新闻传播发展变
得更加快速。
从古至今,新闻传播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从竹简及木牌到网络媒介的多次变革,新闻传
播媒介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已满足着不断发展的新闻传播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报纸的开始出现于唐代。
“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为代表的唐代报状,是一种和宋朝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2.“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3.明代官报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传抄。
仍被习惯称为“邸报”。
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4.明代中叶以后开始出现民间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例:《万历邸钞》《天边邸钞》《急选报》。
5.清代提塘分为京塘、省塘两种。
清代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
6.1815年中国历史上出现上第一份近代报刊:《查世俗每月统计传》。
7.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33年马礼逊在澳门创办的《杂文篇》。
8.19世纪50年代,近代中文报业开始在香港出现,最早问世的是英国传教士创办的《遐迩贯珍》。
9.19世纪90年代,上海英文报界形成了《字林西报》《华洋通闻》《文汇通》三足鼎立的局面。
10.历史最长、发型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
11.上海最早的中文商业性报纸《上海新报》,第二份是《申报》。
12.我国第一批国人自办报纸代表《循环日报》,它是首创了一种以政治为灵魂的报纸。
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述报》,注重报纸排版、新闻图片运用。
13.中日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1896年在上海创最重要的《时务报》。
14.《知新报》是维新派1897年在澳门创刊。
它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更重要的是自戊戌政变后三个多月,国内各地维新派报刊消失殆尽,唯有它能继续出版。
15.1898年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报刊《清议报》、《新民丛报》(海外最著名)。
16.兴中会创办1900年于香港创办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日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
1905年《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孙中山在此报上阐述了三民主义。
17.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
四个问题:(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2)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
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两份报纸:《民报》、《新民丛报》展开大论战。
1907年《新》停刊,以《民》胜利告终。
18.“苏报案”是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19.1906至1911年,清政府先后制定了一大批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或与新闻事业有关的含有调整与规范新闻事业条款的法律与法令。
《大清报律》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出版法。
清末新闻法律制度特点:(1)资本主义的形式,封建主义的内容。
(2)无法取信于民,缺
乏执法的体制上的保证。
(3)无权制裁在华外报。
20.1906年中国最早的报业同业组织诞生于天津——天津报馆俱乐部。
上海最早的报业团体是1909年成立的伤害日报公会。
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报业组织:中国报业俱进会。
21.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
22.中俄通讯社是我国第一家无产阶级通讯社。
23.中国早期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以向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宣传马列主义为基本任务;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宣传鼓动和新闻报道工作;新闻宣传工作与建党的组织工作紧密结合。
意义:我国首批无产阶级报刊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进程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为以后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24.红色中华通讯社是1931年在瑞金成立,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广播呼号为CSR。
它是新华社的前身。
25.《解放日报》整风运动:核心是反对主观主义。
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
26. 《大公报》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并在报社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
27.赵超构提出口号:短些,广些,软些。
28.四大晚报:《天津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
29.新华社改革:在1956年明确提出要使之间成为“消息总汇”、成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以及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的目标。
30.上海《文汇报》1965年突然抛出“重磅炸弹”: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