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概述第1章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处理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成分量传感器
状态量传感器
如:各种接近开关 等
探伤传感器等
如:超声波探伤仪等
模拟传感器 (3)按输出量种类来分 数字传感器 直接传感器
(4)按传感器结构来分
差动传感器
补偿传感器
数字人体称重仪
数字压力变送器
1.3 测量误差
测量技术中的名词:等精度测量、非等精度测量、真值、实际值、标称值、 示值、测量误差。
第一章自动检测的检测定义:包含有测量、检验的意义,有对被测对象有用信号检出的含义。 目的就是反映、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的规律。
检测分类:以被测量信号分类,为电量、和非电量技术二大类。
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 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 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
x x A
针对存在的误差,往往利用修正值。提高测量值的精确度。 注意:修正值可能为曲线、公式、表
2 相对误差 ①实际相对误差
A 100 % A
②示值相对误差
x 100 % x
③满度(或引用)相对误差
n
x xn
100%
nm
xm 100% a% xn
1.算术平均值
n x1 x2 .... xn xi x n i 1 n
2.标准差
i 1
n
2 i
n
系统误差的消弱和消除 粗大误差的判别与剔除
二 、传感器的分类及命名
1. 分类 参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等 热电偶传感器
(1)按工作 原理划分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章节: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和作用2.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3. 常见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原理4.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自动检测实例,如自动门、自动感应灯等,引发学生对自动检测技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自动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认识到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案章节:第二章传感器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2. 传感器的分类3.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4. 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传感器实例,如温度计、光敏电阻等,引发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章节:第三章信号处理与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处理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测量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零位法是指被测量与已知标准量进行比较,使这两种量对仪 器的作用抵消为零(指机构达到平衡),从而可以肯定被测量 就等于已知标准量。如天平测量质量就是零位法的典型例子。 天平的祛码就是已知标准量。零位法的测量误差显然主要来 自标准量的误差和比较仪器的误差。此法的误差很小,因此 零位法的测量精度较高,但平衡复杂。多用于静态信号或缓 慢信号的测量。
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相对和引用误差表示。
下一页 返回
1.2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1.2.1误差的表达方式
(1)绝对误差某量值的测量值Ax与真值A0,之间(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A0,之比称为相对
误差γ,用百分比形式表示。即
在测量中,即使测得的差值△L精度不高,但因其值较小, 其误差对总的误差影响较小。另外微差法不必进行反复的平 衡操作。因而微差法是综合了偏差法速度快和零位法测量精 度高的优点而提出的测量方法,在工程测量中广泛使用。
上一页 返回
1.2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测量的目的是对被测量求取真值。所谓真值是指某被测量在 一定条件下其本身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实际值。但由于实验方 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及人们认识能力所 限等,测量和实验所得的数据和被测量的真值间不可避免地 存在着差异,在数值上即表现为误差。这种测量值与真值之 间的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可见,比值A的大小取决于标准量X0 ,的单位大小。因此在 表示测量结果时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比值大小及符号 (正或负);另一个是说明比值A所采用的单位,不注明单位, 测量结果失去实际意义。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微差式测量
在线测量钢板厚度前,先将标准厚度的钢板放置于γ 射线源和射线探测器之间,调节电位器RP,使差动放 大器的输出Uo1为零,测量系统达到平衡。若被测钢板 的厚度不等于标准厚度,Ui将大于或小于UR,其差值经 差动放大器放大后,由指示仪表a指示出厚度的偏差值。 微差式测量的分辨力较高,但量程较小。
测量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即将被测 量与一个同性质的、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 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是标准量的若干倍或几分 之几的比较过程。
测量结果可以表现为一定的数字,也可表现为 一条曲线,或者显示成某种图形等,测量结果包 含数值(大小和符号)以及单位。有时还要给出 误差范围。
测量分类
对于测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 法。根据被测量是否随时间变化,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 态测量 。
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可
以得到一系列包含了随 机误差的读数:x1、x2、正态分布 x3,…,xn ,它们称为 测量列。将测得的数据
真值
瞬时 测量值
xi为横坐标,出现的次 数n(或概率密度f)为 纵坐标,可以得到直方
图。
若真值是可知的或者可以用 高几级的仪表来测量(称为相对 真值),就可以尽量调整仪表的 有关元件,使均值向真值逐步
根据测量的手段不同,可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 组合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的显示方式,可分为模拟式测量和数字 式测量。
根据测量时是否与被测对象接触,可分为接触式测量 和非接触式测量。
为了监视生产过程,或在生产流水线上监测产品质量 的测量称为在线测量,反之,则称为离线测量。
根据测量的具体手段来分,又可分为偏位式测量、零 位式测量和微差式测量。
测量值的随机误差=测量结果-算术平均值 =测量结果-(真值+系统误差)
自动检测技术基本概念.ppt
0
x
迟滞特性
H 1/ 2H max / yFS 100%
式中△ Hmax—正反行程间输出的最大差值。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9
一、静态特性技y 术指标
3.重复性
⊿Rmax2
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按同一 方向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 线不一致的程度。
⊿Rmax1
R Rmax / yFS 100 %
分辨力用绝对值表示,用与满量程的百分数表示时称为 分辨率。在传感器输入零点附近的分辨力称为阈值。
6.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传感器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输出量发生 的变化,有时称为长时间工作稳定性或零点漂移。
测试时先将传感器输出调至零点或某一特定点,相隔4h、8h或 一定的工作次数后,再读出输出值,前后两次输出值之差即为 稳定性误差。它可用相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绝对误差表示。
由于某种原因,,即
γs=(Δk/k)×100%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11
一、静态特性技术指标
5.分辨力与阈值
分辨力是指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的输入增量。有些传感器,当输 入量连续变化时,输出量只作阶梯变化,则分辨力就是输出量的每 个“阶梯”所代表的输入量的大小。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13
三、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1、与测量条件有关的因素 (1)测量的目的; (2)被测试量的选择; (3)测量范围; (4)输入信号的幅值,频带宽度; (5)精度要求; (6)测量所需要的时间。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14
三、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2、与传感器有关的技术指标 (1)精度; (2)稳定度; (3)响应特性; (4)模拟量与数字量; (5)输出幅值; (6)对被测物体产生的负载效应; (7)校正周期;
自动检测技术教学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以自动检测技术为主要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基础的自动检测技术知识和能力,并融合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自动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应用范围;•掌握自动检测技术的算法和模型;•学会自动检测技术的相关工具和软件的使用;•进行自动检测技术实践操作,加深对自动检测技术的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1.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应用范围3.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第二章自动检测技术算法1.自动检测技术常用算法2.自动检测技术算法优化与改进第三章自动检测技术模型1.自动检测技术常用模型2.自动检测技术模型的构建和评估第四章自动检测技术工具与软件1.自动检测技术相关工具和软件介绍2.自动检测技术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第五章自动检测技术实践操作1.自动检测技术实践案例介绍2.自动检测技术实践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教学方法•授课: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实验:安排实验课程,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自动检测技术的理解;•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问互动:每节课程结束时,进行提问互动,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评估•期末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0%;•教师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教学资源•《自动检测技术概论》(赵明等,清华大学出版社)•《自动检测技术与应用》(李明等,机械工业出版社)•自动检测技术实验室设备教学进度本教学设计总共15周,进度如下:1.第一周:自动检测技术概述2.第二周:自动检测技术算法3.第三周:自动检测技术模型4.第四周:自动检测技术工具与软件5.第五周:自动检测技术实践操作6.第六周:案例分析7.第七周:自动检测技术概述8.第八周:自动检测技术算法9.第九周:自动检测技术模型10.第十周:自动检测技术工具与软件11.第十一周:自动检测技术实践操作12.第十二周:案例分析13.第十三周:自动检测技术概述14.第十四周:自动检测技术算法15.第十五周:自动检测技术模型结语本教学设计以自动检测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概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自动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时能够进行相关实践操作,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科学原理和应用。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第一章
本章学习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 误差分类、测量结果的数据统计处理、测量 不确定度,以及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等,是检 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静态测量
2015/12/6 Sunday
2
对缓慢变化的对 象进行测量亦属于静 态测量。
最高、最低 温度计
Lmax L 100% ymax ymin
作图法求端基线性度演示
首先作一根理论直线——将仪表输出起始 点与满量程点连接起来的直线。
2015/12/6 Sunday
47
可靠性 :可靠性是反映检测系统在规
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耐用的一 种综合性的质量指标。 磨合期又称 早期失效期 稳定期又称 偶然失效期 失效期又称 衰老失效期
测量转换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元件输出 的电参量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压、电流或频 率量。 在左图中,当电 位器的两端加上电源 后,电位器就组成分 压比电路,它的输出 量是与压力成一定关 系的电压Uo 。
2015/12/6 Sunday 38
分压比电路的计算公式如下:
对圆盘式电位器来说,Uo 与滑动臂的旋转角度成正比:
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
为了正确地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应 全面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仔细列出 测量结果的所有不确定度来源。 不确定度评定得太大,会造成资源浪费, 评定得太小,将影响工程质量。在完成不确定 度的分析和评定后,应给出不确定度报告 。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①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②被测量定义复 现的不理想;③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定义的 被测量;④环境条件对测量过程的影响考虑不 周,或环境条件的测量不完善;⑤模拟仪表读 数时人为的偏差;⑥仪器分辩力或鉴别阈不 够;⑦赋予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⑧ 从外部来源获得并用以数据计算的常数及其他 参数不准;⑨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中引入的近 似值及假设;⑩在相同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 值的变化等 。
自动检测的基础知识
下一页
返回
1.1检测的基本概念
随机误差 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的大小表明测量结果重复一致的程度,即测量结果的分散性。 随机误差是测量过程中许多独众的、微小的、偶然的因素引起的综合结果,是不可避免的,既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消除,也不能修正。
1.2 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及基本特性
4)重复性 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特性曲线的不一致的程度。其特性曲线如图1-7 所示。 重复性误差属于随机误差,通常取正、反行程中的最大重复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5)稳定性 稳定性包括稳定度和环境影响量两个方面 稳定度是指传感器在所有条件都不变的条件下,能在规定时间内维持其示值不变的能力。 环境影响量是指由于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示值变化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检测的基本概念
4)数据处理装置 数据处理装置的作用是把信号处理电路转换来的数据进行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线性变换等,对动态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 5)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通常是指各种继电器、电磁铁、电磁阀、伺服电动机等,它们在电路中起通断、控制、保护、调节等作用。
1.2 传感器的组成、分类及基本特性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传感器的基木特性是衡量传感器工作状态好坏的标准,主要是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分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 静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即被测量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1)线性度 传感器的线性度表示的是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关系的线性程度。如图1-4所示 为非线性最大偏差, 为输出范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掌握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3. 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原理2.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及特点3.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4.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1. 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1.5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自动检测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
4. 讨论:探讨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二章:传感器技术2.1 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3. 了解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
2.2 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3.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4. 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实例讲解法:介绍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3. 讨论法:分析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
2.4 教学资源1. 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5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传感器在自动检测技术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3. 实例讲解:介绍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4. 讨论:分析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三章: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1 教学目标1. 掌握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步骤。
2. 了解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精选全文
n
xi / m
解:6个测量值中,2.90m明显是“坏
1
2.2000
值”,给予剔除,将剩下5个带有随机 2
2.2001
误差的测量值求算术平均值x=2.2000m 。 3
可以认为激光干涉测长仪的测量值为 4
相对真值A0=2.204m。
5 6
2.2002 2.1999 2.1998 2.9000
则算术平均值与真值x0之间的误差为系统误差,为负的 0.004m。因此必须在上述校验后,将该磁栅的基准向左调
零位式测量例3:自动平衡电桥
1-滑线电阻 2-电刷 3-指针 4-刻度尺 5-丝杆螺母传动 6-检零放大器 7-伺服电动机
零位式测量例4:
自动平衡电位差计式记录仪表
平衡时间: 小于1s
匀速走纸
微差式测量
微差式测量法是综合了偏位式测量法速度快 和零位式测量法准确度高的优点的一种测量方 法。这种方法预先使被测量与测量装置内部的 标准量取得平衡。当被测量有微小变化时,测 量装置失去平衡。用偏位式仪表指示出其变化 部分的数值。
接触式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
例:雷达测速
车载电子警察
离线测量
产品质量的 手工检验
离线测量
产品质量检验
电路板焊接质量检验
.
在线测量
在流水线上, 边加工,边检 测,可提高产 品的一致性和 加工准确度。
例:安装有直 线光栅的数控 机床,一边加 工一边测量直 径和螺纹,到 达设定值时自 动退刀。
防护罩内为测量行程的传感器
2)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Δm为多少千帕? 3)测量结果显示为0.70MPa时,可能出现的最大 示值相对误差γx。
解: 1)可能出现的最大满度相对误差可以从
自动检测原理第1章
X 0 X x X C
修正值与示值的绝对误差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即
C x X 0 X
2.相对误差
检测系统测量值(即示值)的绝对误差 △x与被测参量真值Xo的比值,称为检测系统 测量值(示值)的相对误差,常用百分数表示, 即 X X0 x
X0 100% X0 100%
4、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可细分为准确度、精密度和精确度。 (1)准确度。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它反映
系统误差的影响,系统误差小,则准确度高。 (2)精密度。表明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它反映随机 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小,则精密度高。 (3)精确度。精确度反映测量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综合影响的程度,简称精度。精度高,说明准确度与 精密度都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
1.1.3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不断提高检(2)应用新技术和新的物理效应,扩大检测领域。 (3)采用微型计算机技术,使检测技术智能化。 (4)不断开发新型、微型、智能化传感器,如智 能传感器、生物传感器、高性能集成传感器等。 (5)不断开发传感器的新型敏感元件材料和采用 新的加工工艺,提高仪器的性能、可靠性,扩大 应用范围,使测试仪器向高精度和多功能方向发 展。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1)一阶检测系统的时域特性 设一阶检测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当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 时,系统的输出信号为:
k H ( s) s 1
y(t ) k (1 e )
1
根据检测系统的输出特性曲线,可以选择以下
几个特征时间点作为其时域动态性能指标:
1)时间常数:输出由零上升到稳态值的63%所需的时
x max 100% L
自动检测技术.绪论
常用的传感器类型包括电阻式 、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应用 场景和优缺点。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包括灵敏度 、线性范围、响应时间、稳定 性等,这些指标在选择传感器 时需要重点关注。
信号处理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的主要功能包括放大、滤波、隔 离、调制解调等,目的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
合微处理器处理的信号。
02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信号采集
信号类型
自动检测系统首先需要采集各种物理量信号,如温度、压力、流量、 位移等,这些信号可以是电信号、光信号或机械信号等。
传感器选择
根据待测物理量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确保能够准确、快速地采集信 号,并将其转换为可处理和传输的电信号。
信号预处理
在传感器输出端,可能需要对原始信号进行预处理,如放大、滤波、 去噪等,以提高信号质量。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动检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更 高级别的数据分析、处理和预测。
微型化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自动检测设备将更加微型化,便于携带和使 用。
网络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动检测设备将实现网络化,能够实现远程 监控和数据共享。
多学科融合
自动检测技术将与多个学科融合,如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等, 实现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更高的检测精度。
针对特定行业和场景, 定制化开发自动检测 解决方案,满足个性 化需求。
探索在新能源、新材 料、航空航天等新兴 产业中的检测需求和 应用。
提高检测精度与可靠性
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传感器 和设备,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
性。
加强设备校准和维护,定期进行 性能检测和评估。
通过多参数、多模态的检测方式, 提高综合判别能力和可靠性。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1.1.2 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被测量
传感器
测量电路
输出单元
图1.1.1 测量系统的组成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传感器:把被测非电量转换成为与之有 确定对应关系,且便于应用的某些物理 量(通常为电量)的测量装置。 测量电路:把传感器输出的变量变换成 电压或电流信号,使之能在输出单元的 指示仪上指示或记录仪上记录;或者能 够作为控制系统的检测或反馈信号。 输出单元:指示仪、记录仪、累加器、 报警器、数据处理电路等。
(1)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3)粗大误差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3.2 精度
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 (1)准确度 (2)精密度 (3)精确度 对于具体的测量,精密度高的而准确度 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 但精确度高,则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3.3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第1章 绪论
1.1 1.2 1.3 1.4 1.5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传感器概述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1.1.1 自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1.1.2 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1.1.3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返
返
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1.3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不断提高仪器的性能、可靠性,扩大应用范围。 (2)开发新型传感器。 (3)开发传感器的新型敏感元件材料和采用新的加工工艺。 (4)微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与仪器仪 表和传感器的结合,构成新一代智能化测试系统,使测量精 度、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5)研究集成化、多功能和智能化传感器或测试系统。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掌握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动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1.4 教学资源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课件: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自动检测技术定义、分类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温度检测技术2.1 教学目标了解温度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掌握温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2 教学内容温度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温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温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温度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温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4 教学资源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课件:温度检测技术的原理、实际应用等。
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温度检测技术定义、分类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温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第三章:压力检测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掌握压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2 教学内容压力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压力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压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压力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压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4 教学资源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课件:压力检测技术的原理、实际应用等。
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压力检测技术定义、分类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压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第四章:流量检测技术4.1 教学目标了解流量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1 糖化过程温度控制系统方框图
1.1.2 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1 传感器(信号的获得)
直接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 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传 感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传感元件是指能将敏感元件的输出转换为电信号 的部分。
图1-3 传感器图用图形符号图 图1-4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图用图形符号
1.2 测量方法
按测量手续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 量;
按测量方式分类: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微 差式测量;
按敏感元件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分类:接触式测 量、非接触式测量;
按被测量变化快慢分类:静态测量、动态测量;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第1章 自动检测技术的 基 测量方法 1.3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1.1.1 自动检测技术在自动化专业中的地位
与作用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检验:分辨出被测参数的量值是否归属某一范 围带,从而判别被测参数是否合格、现象是否 存在等。
间接测量:首先对与被测物理量有确定函数关系 的几个量进行测量,将测量值代入函数关系式, 经过计算得到测量所需的结果。
优势:间接测量可以实现难以直接测量的被测量 的测量。
缺点:相对于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过程手续较多, 所需时间较长,有时可以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间接测量多用于实验室测量,工程测量中亦有应 用。
优点:反应快、精度高。
1.2.3 接触式测量、非接触式测量
接触检测:指在测量过程中敏感元件与被测介质 产生实际物理上的接触。
非接触检测:指利用物理、化学及声、光学的原 理,使被测对象与敏感元件之间不发生物理上的 直接接触而对被测量进行检测的方法。
1.3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3.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与静态特性指标
3 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
现代检测系统大多含有微型计算机,构成智能检测系 统,用于完成数字滤波、误差补偿、线性化、自诊断 等各种数据处理功能,提高检测系统的性能。
4 输出环节
输出环节包含显示装置、打印记录装置、数据通信接 口等。
1.1.3 传感器的分类、命名与图形符号
按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分: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 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
传感器的输出——输入关系特性是传感器的基本 特性。
传感器所测量的物理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态 (或准静态)的形式,另一种是动态形式
检测:包含了测量与检验两方面的内容。
自动检测:在自动化领域中,需要对某些重要 参数进行实时、自动的测量、检验。这类无需 人手工操作而自动完成的检测。
自动检测技术的核心是如何将各种非电量转换为 电信号,通过对该电信号的测量来检测原非电量, 常称之为非电量检测技术。
被控制的参数一般为非电量。要对被控对象实施 闭环控制,检测装置是必须配置的,它将被控制 的参数转换为控制器能够接受的电信号。
按传感器的功能特点分:单功能传感器、多功能 传感器、智能传感器。
按传感器输出信号分: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能源供给方式分:有源传感器、无源 传感器。
按被测量所属范畴分: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 感器、生物量传感器。
按转换原理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 器、电容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
优点:用零位式测量可获得高的测量精度;
缺点:由于需要可调的标准量,在测量过程中需 要进行标准量的动态调节,致使仪表构成复杂, 难以测量快变信号。
微差式测量方法:综合了偏差式测量法与零位式 测量法的优点,此方法是将被测的未知量与已知 的标准量进行比较,取得差值,然后用偏差法测 得此差值。应用此方式测量时,标准量具装在仪 表内,该标准量具的值与被测量非常接近。在测 量过程中,标准量直接与被测量进行比较,由于 两者的值很接近,测量过程中不需调整标准量, 而只需测两者的差值。
按测量系统是否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分类:主动 式测量、被动式测量;
按被测量是否是在生产进行的实际过程中被测分 类:在线测量、离线测量。
1.2.1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量
直接测量:在使用测量仪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 数不需经过任何运算,就能直接得到测量结果。
优点:测量过程简单而迅速,
缺点:难以达到较高测量精度。直接测量方法在 工程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联立测量:被测物理量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 才能得到最后结果。
缺点:操作手续很复杂,花费时间长,是一种特 殊的测量方法,一般只适用于科学实验。
1.2.2 偏差式测量、零位测量、微差式测量
偏差式测量法:测量过程中用测量仪表指针的 位移(即偏差)决定被测量。应用这种方法进行 测量时,标准量具不装在仪表内,而是事先用 标准量具对仪表刻度进行校准。
优点:偏差式测量法简单、迅速;
缺点:由于是间接与标准量进行比较,测量结 果精度较低。
零位式测量法:又称补偿式测量或平衡式测量, 测量过程中,用指零仪表的零位指示测量系统的 平衡状态,在测量系统达到平衡时,用已知的基 准量决定未知量。用此方法进行测量时,标准量 具设置在仪表内,在测量过程中标准量直接与被 测量相比较;测量时,要调整标准量,即进行平 衡操作,一直到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即指零仪 回零。
转换原理 式 被测量 传感器
例如:100mm应变计式位移传感器
100─160dB电容式声压传感器
示例:“100mm应变计式位移传感器”; “100─160dB电容式声压传感器”。
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产品具体情况省略任何一 级修饰语。但国家标准规定,传感器作为商品出 售时,第一级修饰语不得省略。
传感器输出信号有很多形式:电阻、电感、电容、 电压、电流、频率、脉冲等,形式由传感器的原 理确定。
图1-2 自动检测系统组成框图
2 测量电路(信号调理器)
又称信号调理器或中间转换器。它的作用是将传感器 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转换、传输等,使其适合于显 示、记录、数据处理或控制。例如测量电桥、滤波器、 放大器、电压/频率变换器、电压/电流变换器、交 流/直流变换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