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恋爱特点
1、恋爱观的多元化
恋爱观是对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人生观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与之相配套的恋爱观。
当代大学生由于其价值观的多元化而导致了多元的恋爱观。
恋爱的目的本应是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恋人,为将来成家立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以及实现自身价值打基础,是人生的一个严肃问题。
然而,部分大学生恋爱时讲究更多的却是实惠和享受,追逐名利的“拜金主义”、满足个人生理、心理需求和虚荣心的“个人主义”、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等恋爱观盛行。
表现在恋爱目的上,是为寻找感情寄托、赶时髦、打发空虚和寂寞的时间,甚至是积累“性经验”,认为“在大学期间不谈恋爱大学就白读了”,或是为了找一个经济上的靠山,解决家庭的贫困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表现在恋爱过程中多以自我为中心,随意性强,不严肃、不负责任,“不求长相厮守,只求曾经拥有”;表现在选择对象时常以金钱多少、权力大小、门路多少为衡量恋人的杠杆……,看对方人品、道德少,看权力、地位多;对未来长远规划少而及时行乐多;责任意识少而自我意识多等。
一些女大学生热衷于当“二奶”、做“三陪”、被包养;男学生公然征婚“富婆”,急功近利,道德沦丧,价值观、恋爱观扭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想通过艰苦努力而快速达成目标。
2、恋爱行为的公开化
大学生不文明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不争事实,部分大学生恋爱时往往对公共场所中应该共同遵守的道德秩序熟视无睹。
本该是充满读书声和浓郁学习氛围的大学校园,随处可见相拥而抱的男女学生,在教室、宿舍、走道,草坪以及各种公开场合,一些大学生公然无视旁人的存在,极尽打情骂俏、亲吻搂抱之能事,无视社会公德,影响和破坏着社会文明和校园文明,严重破坏了公共道德秩序。
3、恋爱情节的复杂化
受西方“性解放”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恋爱已由过去的稀少到普遍、相对隐蔽到公开,恋爱情节也日趋复杂。
有的大学生不能区分好感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体验,误把好感当爱情;有的学生由于孤独感、寂寞感使然而陷入恋爱中,相互解闷,弥补内心空虚,既不考虑责任,也不承担义务;有的过分追求爱情,成天沉迷于卿卿我我中,一旦失去爱就悲观厌世,不能自拔。
恋爱的双方也从同学之恋,到与社会上忘年之恋;恋爱的区域跨校、跨区、跨省;恋爱对象也由二人恋发展到三角、多角恋,脚踏多只船、充当二奶、第三者。
有的学生把社会上的不良人士带进校园和宿舍,严重扰乱了大学生活的正常秩序。
4、恋爱过程的信息化
恋爱对象不再是面对面,一对一的单一固定模式,而是通过网络,QQ聊天,电话、手机短讯,实现恋爱过程的信息化,快速度、高效率,一聊定情者、一夜托终身者时有其人。
同时,在网上更容易实现一人同时与多人“恋爱” 的事实。
网络为思想空虚,企图寻找刺激的青年学生提供了场所和空间。
以上特征使得大学生恋爱呈现出分散、复杂、不确定性等特点。
同时,恋爱的学生一般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有事情羞于对别人说,希望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抑制了他们与人的正常交流,导致学生一旦出了问题不易被迅速发现,管理起来十分困难,这给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提出了新挑战。
大学生的恋爱类型
1、比翼双飞型。
这类学生基本上具备成熟的人格,有正确的恋爱观,能够以理性引导爱情,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感情与爱情、情爱与性爱的关系。
双方才有较强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自控能力,有共同的理想抱负、价值观念,把事业的成功作为爱情持久的目标,不仅仅把恋爱看着人生的快乐,而且能把幸福的爱情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他们认为,恋爱不仅应该促使双方的进步,而且应该促进双方的成长。
2、生活实惠型。
进入大学后,毕业去向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主题。
恋爱无可非议地揉进了毕业动向的条件,同时家庭条件和对方的发展前途也是各自关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些大学生彼此间的爱慕与向往也许并不强烈,但是有确定的生活目标。
大三是这类学生谈恋爱的高潮期。
他们认为这时处朋友,谈恋爱、相互了解,信任训诫高。
这种爱情是理智的,现实的,确定恋爱关系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少。
3、时尚攀比型。
在一些高校,恋爱成为一种时尚。
当周边的许多同学有了异性朋友时,一些男同学为了不使自己显得无能,一些女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也学别人的样子匆匆地谈起了“恋爱”。
由于目的性不强,缺乏认真的态度,常常是跟着感觉走,把谈恋爱看着是一种精神上的补偿,常以“因为没想那么多”为借口而各奔东西。
这种恋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4、玩伴消费型。
这类学生在精神上不太充实,同性朋友较少,时常感到孤独、烦闷,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急欲与异性朋友交往,“恋爱”成为一种近景性的精神需求。
尤其是周末,当寝室的室友成双成对地走出校园,自己一人在寝室时,有一些同学会有一种空虚得想谈恋爱的感觉。
女生的这种心理体验尤为明显。
据报道,有一所大学的一个班的全部女生在大二时就都有了“相恋对象”,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我其实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只是生活太乏味了,又没有知己,想找个伴畅快畅快。
”
5、追求浪漫型。
这类学生情感比较丰富,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对爱情浪漫色彩的追逐和窥探心理日趋强烈。
他们并非不尊重爱情,而是觉得出没于花前月下的刺激比爱情的责任和义务更富有色彩和韵味。
与这种和韵味相比较,人物自身的品质被淡化了。
他们请示和接受爱情时,对爱情的缠绵悱恻有较深的体验并乐在其中,时时沉浸在两人的世界里,忘却了集体,甚至忘却了学业。
6、功利世俗型。
以对方的门第、家产、地位、名誉、处所、职业、社交能力、驯服度等为恋爱的前提条件
一)选择的困惑与调适
选择的困惑是大学生恋爱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1、不知道应不应该谈恋爱。
这部分大学生应首先树立对爱情的正确态度。
如果自己还不知道该不该谈恋爱,那说明在你的心里还没有自己喜欢的异性,只是因为看到许多同学都在谈恋爱,才产生了自己是否谈恋爱的想法。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在此刻应有明确的态度。
当真正的爱情还没有来到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去寻找爱情。
寻找的爱情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爱
情。
2、自己爱上了别人,但不知道对方是否也爱自己,想表白心迹,又怕遭到拒绝,左右为难。
对于这样的困境,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对方对自己的情感。
如果经过观察甚至巧妙的考验,发现对方根本就对自己没有那个“意思”,就没有必要向对方表白自己的心迹。
因为你的表白不但得不到回报,而且会使对方为难;如果两人是同班同学,还会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经过观察,发现对方也对自己有一定的感情,就可以大胆地向对方表白自己的心迹。
3、不知道如何拒绝对方的求爱。
面对他人的求爱,当你不准备接受时,一般应当在不伤害对方自尊心的情况下,委婉地拒绝,如果对方进一步追求,而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对方的爱情,那就应该明确地拒绝。
另外,大学生也应注意,不要为了害怕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或者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在自己没有产生爱情的情况下,盲目接受对方的爱,因为这不但会伤害对方,而且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
4、在恋爱的过程中发现对方不适合自己,而对方还依然爱自己,不知道如何提出分手才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在这种情况下,要明确爱情是不能强求的,如果一方发现对方不适合自己而准备结束恋爱关系,也无可厚非。
当然,最好是让对方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比如,用一些暗示性的语言表明两人不合适。
在对方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再提出分手,对方可能好接受一点,感觉到的伤害也会少一些。
5、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
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并缺乏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
正确的做法是,认真审视、调整自己的择偶标准,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其自然、不可强求。
大学生恋爱中的心理问题及应对
(二)、单相思的苦恼及其调适
单相思是指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单方面的“爱情”。
爱情错觉是单相思的另一种形式,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
他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
单相思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
单相思使某些学生陷入痛苦的境地,处于空虚、烦恼,甚至绝望之中。
如果处理不好,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
1、形成单相思的原因。
(1)爱幻想。
这是造成单相思的主观因素。
(2)信念误区.单相思者往往以为爱仅仅是投入,不要承诺,不要回报,不顾一切的精神恋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恋爱。
(3)认知偏差。
有的单相思者是由于自己的认知偏差造成的,不能正确地对待被拒绝的事实,仅仅为了自己的自尊心(其实是虚荣心),就强迫自己追求到底。
2、单相思的调适方法主要是认知领悟和心理分析。
在具体的心理调适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如果是自己有意而对方并不知情,并且觉得对方有很大的可能也爱自己,就可以大胆的向对方表白自己的感情。
当然,也应做好对方不接受自己的感情的心理准备。
(2)如果觉得对方根本就没有可能爱自己,就没有必要表白自己的感情,因为这种表白既可能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也会使两个人的关系显得不自然。
有些情况下,适当压抑一下自己的感情还是必要的。
持久的单相思会给个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应当学会尽快地从单相思中解脱出来。
(三) 失恋的痛苦及其调适
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
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
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病。
失恋者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面进行自我调适。
1、适当运用所酸葡萄心理效应。
当一个人失恋之后,如果总是回想过去恋人的种种优点,就会越发怀念过去的恋人;同时也就越发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使情绪越来越消沉,心理越来越压抑。
当一个人失恋之后,如果难以从失恋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不妨尝试运用酸葡萄心理机制。
所谓酸葡萄心理机制,就是对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降低好感和对自己的重要性,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失恋之后,可以尽量多想想过去恋人的缺点,少想或不想过去恋人的优点,心里就容易平衡。
当然,一个人对酸葡萄心理机制的运用必须适当,酸葡萄心理机制毕竟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若过分运用酸葡萄心理,容易形成一种不符合实际的观念。
久而久之,容易导致一些非理性思维方式,不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
如果一个人具有足够的心理强度,即使在失恋的时候,也能够客观地分析对方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能够通过在不贬低对方的优点的情况下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这才是心理的强者。
2、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一个人失恋之后,如果总是责备自己,觉得自己不好才导致分手,就会使自己越来越压抑。
这时应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如用“幸亏他(她)现在提出分手,如果他结婚后才提出分手,岂不更遭”;“他(她)不爱我,并不说明我不可爱,只是说明两人的性格和观念不合”以及“天涯何处无芳草”等。
3、转移注意力。
失恋后如果总是想着失恋这个沉重的打击,那就很难尽快地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
这时,就应设法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失恋这件事情转移到自己比较感兴趣、能够分散自己注意力的事情上去。
例如,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跳跳舞、打打球等,以冲淡内心因失恋而造成的挫折感和压抑感。
4、升华法。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恰恰是因为受到失恋的打击后而发愤追求事业,从而流芳百世、名垂青史的。
大文豪歌德如果不是失恋,也许就写不出《少年维特之烦恼》。
因此,把因失恋而产生的挫折感、压抑感升华为奋斗的动力是十分有益的。
一旦你全身心投入到一项更有意义的事业中去的时候,你定会觉得因失恋而痛苦不堪的往事之好笑和不值一提。
5、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命,失恋不失志。
失恋不失德,是一个大学生应有的态度和人格,也是恋爱的重要原则。
要做到:不报复、不打击、不伤害、不破坏对方的名誉和人格,不破坏对方重新建立生活的努力。
失恋不失命,爱情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非全部,因为失恋而毁掉自己的生命是愚蠢的行为。
人生除了爱情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美好的东西,爱情虽离你而去,事业却永远伴随着你,只要你有追求精神,爱情之花迟早还会为你开
放。
失恋不失志,不能因为失恋丢掉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理想是个人进步的动力目标,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逐渐平复由失恋而造成的心灵创伤,就会重新获得幸福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