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第一、情绪波动大。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脸”来形容,父母在碰到这种情境时,千万要冷静,否则很容易发生冲突。
第二、青少年自我意识增强。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成长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渴望被理解与尊重,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若按大人的意愿去做就感觉任人摆布,觉得很委屈、很不甘心。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都持批判的态度,产生叛逆。
第三、意志不坚定。
青春期孩子在做某些事情时,对于自己的目的可能并不明确,而且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青春期孩子很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这也是因为青春期孩子较少被社会锻炼所导致的结果。
中学生青春期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第一、人际关系上的敏感与退缩。
有些中学生十分自卑,过分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对他人的反应过分敏感,因而在人际交往中被动、胆小、易害羞,害怕在公共场合出头露面,甚至会发展到躲避与人交往。
第二、攻击、敌对和仇视行为。
冲动性是中学生的行为特点,他们易采取直接简单的攻击行为方式来解决困境,如:与同学闹矛盾,说不了几句就会拳脚相加;对父母的责骂,当面顶撞,甚至负气出走。
有些中学生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常常采取公开的敌对和仇视行为,以至于发展到对社会存有一种普遍的反抗态度。
第三、情绪上的紧张、焦虑与抑郁。
适度的焦虑不安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但有些中学生面对困难与矛盾时,比如,受老师、家长责骂,与同学争吵,考试不如意,面临重要的考试等等,陷入持久而深刻的不良情绪中,以致于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又加深了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长期不能自拔。
中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如何解决?第一、培养自尊和自信。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可能受到挑战。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强调他们的优点和成就。
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
中学生阶段心理特点中学生是青春期的儿童,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特点也开始显现出来。
以下是中学生阶段的心理特点。
1.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进行思考和探索。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试图与他人区分开来。
他们非常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2.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中学生对他人的看法非常敏感,并容易受到他人的评价和评论影响。
他们会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改变自己,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受。
3.对同伴关系的重视:中学生注重交朋友和组成团体。
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同和支持,并希望在集体中有一定的地位。
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这也是他们建立自我认同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4.积极追求独立和自主:中学生希望能够独立思考和决策,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
他们希望能够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项目中,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5.心理波动明显:中学生的情绪变化比较剧烈,有时会表现出情绪激动、易怒、消沉和情绪低落等。
这是因为他们身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上的稳定性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6.对待学业的态度:中学生在学习上有积极的态度,渴望取得好成绩和进一步深造。
他们希望能够在学习上取得成就,并通过成绩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然而,他们可能会遇到学习压力和适应新学科和教学方式的困难。
7.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中学生开始对未来的职业和人生道路感到迷茫和焦虑。
他们面临着选择高中课程和大学专业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成年后的责任和独立生活的挑战。
8.对社会和社会问题的关注:中学生开始对社会和社会问题表现出关注和兴趣。
他们开始思考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问题,并希望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1.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关系,提供稳定的家庭和学习环境。
2.增强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过度敏感。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由于生理上的发育,体态上的变化,初中生对自己比较敏感。
这有利于形成清晰的自我形象,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过分敏感,对外部刺激就会由于应接不暇而出现焦虑与紧张,就会让他的内心出现许多想法。
过度独立。
独立性的发展本是孩子长大的必然趋势,许多学生不喜欢成年人唠叨的嘱咐,有的时候因为独立意识的增强,中学生就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沟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和父母说的,甚至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
过分的自我表现。
只要社会上有两个人存在,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向他人表现自己,中学生希望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在他人面前充分显示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以获取他人对自己的关注与钦佩,树立威信,这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在介绍自我、推销自我时也是十分必要的。
过分的自我掩饰。
过分的自我掩饰则是出于担心别人窥探自己的内心活动,时时事事都想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自己实际的行为动机,生怕别人了解自己不愿或尚未暴露的弱点,由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他们常常会对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体验加以掩饰。
中学生家长怎么教育接纳孩子的缺点。
父母接纳初中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会信任自己的感受,接纳自己的情绪,逐渐脱离负面情绪,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如果父母拒绝接受他们的负面情绪,那么孩子会逐渐变得不再相信自己的感受、不接纳负面情绪。
尊重孩子的人格。
有的父母对初中孩子过于严格,处处训斥子女,支配子女的活动,使小孩言听计从,这样教育的初中孩子表面上看是有修养的,但是这样就会让他们失去原有的个性,家长应该平等对待初中的孩子,既尊重他们的独立性。
给他们自己的空间。
家长关爱中学生,但是不要只会一味的围着小孩转圈,一切围着孩子转,这会让初中学生产生依赖性,家长应该主动地寻找一点时间和空间,暂把孩子放在一边。
这不是不管他们,只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心理环境。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1.思维逐渐成熟: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开始具备更加成熟的思维方式。
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能够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开始从表面现象中探究问题本质。
同时,中学生也逐渐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始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2.个性发展初步显现:中学时期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能力。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去追求。
在同伴关系中,中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友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同伴的影响。
3.对自我认识的探索: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认识逐渐加深,开始思考自己的个人特点、优点和缺点。
有些中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身材、自信等方面开始过分关注,产生自卑心理;而另一些中学生则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探索,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
4.情感变化明显:中学期间青春期的到来,使得中学生的情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和恋爱情感,并且对友情和亲情的需要也日益增长。
由于身心发展不均衡,中学生的情绪也相对较为波动,可能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或焦虑等问题。
5.学业压力增加:中学时期学业负担较大,课业压力也相对增加。
中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知识学习,需要掌握更高深的学科知识。
在应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时,中学生可能面临着焦虑、紧张、幸福感减少等问题。
6.社交能力培养:中学生开始更多地参与社交活动,拥有更广泛的社交圈。
他们需要学会与不同人群相处,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交际能力。
此时,中学生的羞涩和自卑心理可能会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交流。
7.逐渐形成自我责任意识:中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责任逐渐形成意识。
他们需要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生活习惯,开始自己制定计划并且全面负责。
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自律意识,并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总之,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他们的心理特点体现在思维的成熟、个性的初步显现、自我认识的探索、情感变化明显、学业压力增加、社交能力培养和自我责任意识的逐渐形成等方面。
第二讲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
第二讲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中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是指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独特表现和特点。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一、身心特点1.生理上,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躯体发育迅速,性征逐渐显现,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对强烈的生理需求有着追求的欲望。
2.心理上,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能力逐渐成熟,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1.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开始关注自身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并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定位。
2.中学生对外界评价的敏感度较高,常常关注他人的反应和评价,注重社会认同感和他人的肯定。
三、自我认同的建立1.中学生期望寻找自己独立的个性和认同感,希望被他人接受和认同。
2.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自我价值和角色的理解和建构有较高的需求。
四、情绪和人际关系的波动1.中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常表现出易激动、易冲动、易情绪低落等特点。
这与他们生理发育、自我意识觉醒、自我认同建立等发展特点有关。
2.中学生开始接触和面对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出现友情矛盾、恋爱纠葛等情感问题,需要逐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五、价值观的塑造和选择1.中学生开始面临各种价值观的挑战和冲突,需要通过思考和体验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2.中学生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对于理想、责任、公平等价值观的认同和选择有所关注。
六、学业压力和自我管理1.中学生的学业压力逐渐增大,需要承担起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责任。
2.中学生面临着课业、班级、家庭和兴趣爱好等多重角色和要求,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情绪,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变化。
以上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主要内容,教师和家长应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和引导措施,帮助中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如下:
1.产生成人感:初中阶段学生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
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还没有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
2.情感丰富,易冲动:初中生逐渐从低级性的单纯天真的情感活动,向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表现为具有一定群体感、道德感、美感、社会责任感,向往美好理想的成熟型情感。
但青少年情感常表现为情绪兴奋高、情绪紧张、情绪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欠成熟,容易波动失控。
如果遇到不满和矛盾时,容易激动,暴怒,呈现激情状态。
3.自尊提升:每个初中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只是他们对自我价值的理解的反映。
他们追求浪漫和放松、自尊、竞争、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
4.向上、盲目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开始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赞扬。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的增强随着身体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对自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更好地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形态。
2、情感的波动和变化中学生的情感比较复杂,常常会出现情绪波动和变化,尤其是在面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时更加明显。
3、思维方式的转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思考问题更加深入、细致,能够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4、社交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在社交方面的能力逐渐提高,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5、自我价值观的形成中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能够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辨析和选择,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认知能力是中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
他们的观察目的性和自觉性得到了提高,观察时间更为持久,概括性和精确性也有所提升。
中学生的思维已经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程发展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并且由经验型转向理论型。
他们能够快速抓住问题的矛盾焦点,独立、批判地思考,并且对同学、老师、家长和书本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此外,中学生喜欢争论和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迷。
情感方面,中学生的情感丰富、高亢而热烈,富有朝气,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情感体验比小学生深刻。
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
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提高,情感有时带有矛盾性和两极性。
中学生好交往、重友情,友谊迅速发展。
由于性发育和对未来的向往,在异性交往中有时会遇到困惑。
中学生的意志特点主要表现在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等个心理品质上。
他们能够有目的、自觉地做出意志决定和努力,并且在果断性上有了显著发展。
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和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中学生开始对人生和世界进行思考和探索,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品质是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
学生的品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应对1.自我认同和身份建立的阶段: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一阶段,中学生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评价的困境,对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交关系产生较强的焦虑。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中学生充分的支持和肯定,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对外部评价的敏感:中学生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
他们非常关注他人的评价,尤其是同龄人的评价。
因此,一旦遭受到批评或否定,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沮丧和自责。
家长和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尽量减少对他人评价的依赖。
3.情感波动和情绪不稳定:中学生的情感波动和情绪不稳定是常见的特点。
他们的内分泌系统正经历重大变化,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家长和教师要理解中学生的情绪起伏,尊重他们的情绪表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的爆发和压力。
4.增强独立性和自主性:中学生开始渴望独立和自主,希望能够自己做决策和掌控自己的生活。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有能力参与决策、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负责任和理解自己决策后果的重要性。
5.心理压力增加:中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和成长自我价值的压力。
家长和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分担压力,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也要教会他们正确应对压力的方法,如通过运动、放松和调节心态来缓解压力。
6.角色转变:中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逐渐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角色。
家长和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和环境,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让他们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发展自身潜力。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多方面的,家长和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特点,尊重他们的需要,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与中学生的良好沟通、关心和关注,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成长,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中学生心理特点
一、中学生心理特点:1、初中生心理特点:⑴认知发展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
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及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①促进其学业进步。
②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
③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尽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
⑵性意识的觉醒随着生理发展的急剧变化,初中生心理开始萌动,在与异性同伴相处中,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是迷惑和害怕。
⑶不成熟的“成人感”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独立性也随之明显增强。
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
尽管初中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顺利时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时,妄自菲薄、自卑自弃。
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
⑷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初中生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分化明显。
初二年级是明显的分化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应付自如,学有余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越学越吃力。
学业不良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
⑸同一性问题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
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表现在有的人对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动的情绪和解脱困境的的尝试;有的人可能出现暂时的或长久的同一性混乱,即未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们无法发现自己。
经受过同一性混乱的青年,自我评价较低,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责任,冲动而思维缺乏条理。
可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都与同一性问题有关。
二、中学心理健康辅导对策(一)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目标(包含三个层次目标)1.增进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一、精神特点
1、追求完美:中学生开始看待个人,开始追求完美,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同时表达爱憎。
2、求知若渴:中学生在这个阶段,想知道各种有趣的事情,有积极的探究心态。
3、神采奕奕:由于生理变化带来的促使中学生充满活力和激情,催生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小团体。
二、心理特点
1、情绪不稳定:由于进入社会,不被家庭成员完全接受,不确定的情况令中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多变样态。
2、自卑感强:中学生正处在学习和社会融入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保护感和社会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担忧的情绪。
3、他人意识弱:由于对社会运作及社交关系不熟悉,他们对他人的理解及遵守还不完全充分,因此行为缺乏责任感和他人意识。
三、学习特点
1、注意力不集中:中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稳定,近期的信息坚持时间短;学习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学习状况也很不理想。
2、多学科知识模糊:中学生太多的学科知识前后模糊,缺乏系统性联系,大部分重视的是了解概要,而不是深入理解学习。
3、兴趣浓厚:在学习过程中,中学生会全面发展,增强在学习当中的兴趣和情感,表现出兴趣浓厚的态度。
中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中学生心理特点”是一个常考的内容,考查形式主要有单选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考生在备考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对知识点的理解。
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这部分知识点: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然而它又是动荡多变的阶段。
因此,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期心理可概括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
1.过渡性中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各种心理特征接近成人,表现出由对成人的依赖向相对的独立过渡。
2.闭锁性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的特征,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他们开始不轻易地表露内心世界。
他们常常不愿对长辈诉说心里话,但是却容易向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其真正的思想。
【练一练】(单选):读初二的小凯把日记写在电脑里,并且对文档进行加密,也不愿对长辈诉说心里话,甚至连自己卧室房门都要贴上“无事勿进”“有事敲门”的标识。
小凯的做法体现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
A.动荡性B.闭锁性C.社会性D.过渡性【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的特征,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他们开始不轻易地表露内心世界。
他们常常不愿对长辈诉说心里话,但是却容易向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其真正的思想。
题干中,小凯把自己的日记加密,不愿和长辈说心里话,甚至不愿意让父母进入自己的卧室,这些都体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闭锁性。
故B选项正确。
3.社会性中学生活动的社会性增强,社会环境对其社会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4.动荡性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中学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生理上的快速发展让中学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强烈希望外界能把自己当作大人一样看待,希望在父母、师长那里得到尊重与平等对待。
但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其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经验等都处于半成熟状态,导致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
中学生心里特点
中学生心理特点:自我意识、情绪波动、价值观变化、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心理适应问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主题,涉及到个体差异、发展阶段、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学生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行为和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他们可能会有一些强烈的自我表达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情绪波动:青春期是情绪波动比较明显的时期。
中学生的情绪可能变得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他们可能经历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也可能体验到正面的情感高峰。
价值观和信仰的变化: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知逐渐深化,他们的价值观和信仰可能会发生变化。
他们可能会对传统观念产生质疑,追求独立和个性表达,同时也会对未来的人生规划进行思考。
人际关系的变化:中学生的社交圈子逐渐扩大,他们开始建立更广泛的人际关系。
同时,他们也可能面临与朋友、家人和老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这个时期,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历孤独、社交焦虑等情感问题。
学业压力: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业压力较大的时期。
他们需要应对日益增加的学科内容和考试压力。
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厌学等情绪,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适应问题: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中学生需要适应身体、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这个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适应问题,例如自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以及自我评价不高等认知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都是独特的,这些一般性的特点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个体。
此外,这些心理特点也并非绝对孤立的存在,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
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处理情感和心理问题。
中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特点是指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一些特点或表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1. 情绪波动:中学生常常因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情绪容易波动。
他
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情绪问题。
2.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身份。
他们对自
身的评价和他人的评价都非常敏感,渴望被认同和接受。
3. 物质欲望增加:中学生对物质的需求和欲望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他们可能会追求名牌、时尚,希望通过物质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
自信心。
4. 成功需求强烈:中学生常常渴望在学业、社交和其他领域取得成功。
他们可能会面临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希望能够达到期望和要求。
5. 社交关系变化:中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同伴
关系。
他们会寻求和同龄人的交流,希望得到友谊和归属感。
6. 自主意识增强:中学生更加渴望独立和自主,希望能够有自己的决
策和选择权。
他们追求自主的生活方式,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自由。
7. 情感需求增加:中学生开始渴望爱情和恋爱经历。
他们对爱情和浪
漫有一定的幻想,希望能够体验深情和亲密关系。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但每个中学生都有其独特的
个性和经历,因此其心理健康情况也会有所差异。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支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论中学生的几个主要心理特点分析
论中学生的几个主要心理特点分析中学生是思想活跃、心理敏感的阶段,正处在青春期的边缘,他们的心理特点很多,以下是几个比较主要的心理特点分析。
首先,中学生存在着丰富的情感需求。
青春期是人生中情感波动最为剧烈的时期,中学生既有对父母、老师、朋友的情感需求,又有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
他们渴望得到父母和师长的关心和理解,希望得到朋友的认同和支持,同时也有更多的情感交流期望。
而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导致中学生出现情感上的不稳定和消极情绪。
其次,中学生存在着自我意识的突出。
青春期是个体意识觉醒的时期,中学生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才能、成就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关注和要求。
他们会比较自己和他人,对自己的不足或失败会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
同时,中学生也更容易受到舆论和社会期待的影响,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可能违背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
另外,中学生存在着逐渐长大的矛盾心理。
在中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产生了矛盾。
一方面,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决策权。
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常常感到无助和依赖,需要父母和老师的保护和指导。
这种矛盾心理常常使他们感到困惑和无措,特别是在面对重要决策时更为突出。
此外,中学生还存在着压力和焦虑感。
在学业压力、升学压力、人际压力等方面,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他们要应对学业的挑战,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还要面对个人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和挑战。
同时,社会和家庭的期待也让他们感到压力重重。
这种压力常常使中学生陷入焦虑、紧张和疲惫,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中学生存在着丰富的情感需求,自我意识突出,逐渐长大的矛盾心理以及压力和焦虑感。
了解并正确应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也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给予中学生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动荡期,迈向成熟与成功。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在身心发展上都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了解和解决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如下:1. 身份认同困惑:初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他们常常感到身份认同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谁、属于哪个群体。
身份认同困惑:初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他们常常感到身份认同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谁、属于哪个群体。
2. 情绪波动:初中学生的情绪常常波动不定,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同伴关系的影响,情绪起伏较大。
情绪波动:初中学生的情绪常常波动不定,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同伴关系的影响,情绪起伏较大。
3. 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神和注意力涣散。
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神和注意力涣散。
4. 自卑和自尊心脆弱: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能力以及在同伴中的地位非常敏感,他们常常存在自卑感和自尊心脆弱的问题。
自卑和自尊心脆弱: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能力以及在同伴中的地位非常敏感,他们常常存在自卑感和自尊心脆弱的问题。
5. 人际关系复杂: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他们需要面对同伴之间的友谊、亲密关系以及人际冲突等问题。
人际关系复杂: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他们需要面对同伴之间的友谊、亲密关系以及人际冲突等问题。
解决方法为了帮助初中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 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初中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研究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到放心和安心。
建立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初中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到放心和安心。
2. 加强沟通与倾听:与初中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
加强沟通与倾听:与初中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
中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应对措施
中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应对措施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自我意识增强:中学生开始更加重视自己的形象和个性,对自己的
外貌、才能、兴趣等方面开始有更明确的认知。
2. 自我评估压力大:中学生常常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容易产生对
自己能力的怀疑、自卑感,并且对于自己的不足处经常自我批评。
3. 社交关系复杂:中学生的社交圈开始扩大,他们需要应对来自同龄
人的群体压力,学会应对友谊、恋爱等情感关系。
4. 学习压力增加:中学生面临着学业的挑战,需要应对考试压力、时
间管理等问题,同时还要选择出路、面对未来不确定性。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鼓励中学生正视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提高自
我评价的积极性,避免过分苛求自己的完美。
2.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空间:中学生面临各种情感问题,我们可以倾
听他们的困扰,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管理机制。
3. 培养社交技巧和合理期望:通过培养中学生的社交技巧,帮助他们
解决社交问题,并教导他们建立正常的友谊和恋爱关系。
4. 督促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教导中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帮
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缓解学习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5. 提供职业规划指导:为中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
了解不同的职业选择,减少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
总之,通过积极引导和关注,我们可以帮助中学生应对他们的心
理特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性格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性格特点中学阶段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不仅涉及到学习上的压力,还有与同学、家长以及老师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在这个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性格特点,并探讨如何培养和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1.1 自信与自尊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性格特点之一是自信与自尊。
自信的中学生通常对自己的能力有较高的认知,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并且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持有积极的评价。
他们能够面对挑战和困难,不轻易受他人影响,对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有明确的认知。
同时,自尊心强的中学生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减少自卑情绪的产生。
1.2 社交适应能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性格特点还包括良好的社交适应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的阶段,在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等不同人群的交往中,他们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沟通并解决问题。
他们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1.3 积极进取与创新能力心理健康的中学生通常表现出积极进取和创新的特点。
他们具有很高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克服学习困难和挫折,有良好的学习技巧和掌握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些中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乐于尝试和创新,能够开拓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和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2.1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关怀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关怀,以培养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积极倾听和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
学校可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和心理教育课程,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同时,社会也应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中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2.2 培养适应能力和应对策略培养中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对策略对其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应鼓励中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教授中学生一些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如调节自己的情绪,寻求支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指中学阶段学生在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主要包括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增强、社会关系扩展、个性特点形成等方面。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是指中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上存在着差异。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性征发展加速,但心理上的认知和情感能力较为脆弱。
这种身心发展不平衡给中学生带来了一些困扰和挑战。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
在中学阶段,学生对自己的认识逐渐加深,开始更多地关注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
他们开始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并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多的规划和期待。
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使得中学生更加自主和独立,也更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
中学生的社会关系扩展。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社交圈子逐渐扩大,开始接触更多的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
他们开始关注和探索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建立起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的扩展既给中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同时也增加了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
中学生的个性特点逐渐形成。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始显现出来,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
一方面,一些中学生可能表现出积极向上、自信乐观的个性特点,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并愿意主动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一些中学生可能表现出消极抵触、自卑焦虑的个性特点,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动力,容易受到外界的负面影响。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意识增强、社会关系扩展和个性特点形成等方面。
了解和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中学生,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和支持。
同时,中学生自身也应该积极面对自己的心理发展,认识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以更好地适应中学阶段的挑战和发展。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教学注意的点
中学生心理特点及教学注意的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注意的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学生开始逐渐形成自我身份和价值观念,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更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和成长上的进步和价值。
2. 社交和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中学生对与同龄人的关系非常关注,朋友圈对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
因此,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3. 对权威和规则的挑战:中学生开始对权威进行质疑,并有时候表现出对规则的抵制。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同时也要引导他们理解和遵守适当的规则和纪律。
4. 心理压力的增加:中学阶段是学业压力较大的时期,学生需要面对升学压力、考试压力等。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压力。
5. 兴趣和动机多样化: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具有多样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个性化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和方式。
6. 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总之,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学业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杨昌燕1、独立和依赖。
随着年龄的增长,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在孩子群落里面成了不成熟的标志。
他们开始反抗灌输自己观念的家长,于是,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不愿再和家长一起活动。
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
所以经常表现对抗意识,以家长的反面意见为标准,彰显自己的“成熟”,面对这样的孩子,要肯定其成长,同时要引导他成为“大人”的真正标准。
2、理想和现实,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对于自己未来和关于人生的美好理想,但是,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现实。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碰撞。
有时候,孩子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结果。
父母极力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把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孩子自己发现,便处于困惑之中。
就会对父母的教育产生反感,甚至逃避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此刻,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理想,才能把现实中不尽人意的地方逐渐驱逐出生活。
3、自负和自卑,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也对周围同龄人进行观察和评价。
这种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
过于主观性和片面性,所以有的孩子只因受到别人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
从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墙之隔,而较多的时间里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之中。
所以,长期积累这些情绪,处理不好就会让孩子对世界产生无所谓的态度或者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我们需要让孩子了解标准的共性和个性的区别。
4、沟通和封闭,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但同时,又希望能从有经验的人那里得到一些处事经验。
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
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
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桌柜,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像册等“私人物品”,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向自己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
但是又希望得到理解和认同,此时,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表现比较明显,家长与孩子讨论问题,应该用一种朋友式的方式沟通,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会加剧孩子远离家长的视线。
5、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孩子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消费欲望与日俱增。
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
女生讲究穿着打扮,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
但他们的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自己应该做、必须做的劳动也讨厌,在这一点上,付出与收获的关系需要教育者从每个细节灌输这种传统美德,如离开座位的座椅摆放,就餐后擦拭桌面,打扫地面,公共场所随手关门关窗关灯关水,家庭学校卫生的维护等等。
6、情感与理智,孩子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
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
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
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之事,则避而远之。
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
孩子都有崇拜心理,对于有品位和档次的人文习惯,其实是很在意的,他们希望能在人面前表现得优秀,被赞美,面对易冲动的孩子,可以利用孩子这一点灌输,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不断鼓励孩子在行为中好的变化。
7、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
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个人情感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容易坚持己见,对个人或集体的要求,合意则从,不合则抗,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有时因为自尊心强又不愿面对自己的问题。
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力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面对孩子,一定先要肯定他的进取心,再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并且对有后悔眼神却嘴硬的孩子传达一种给予机会的信息,让他有机会去改变。
8、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工具渗透到各个角落。
孩子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认识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他们好奇,并积极探究,但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别力不强,加上社会现实的错综复杂,因此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就很快的被孩子吸收,这时教育者,不能回避,必须耐心的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孩子选择信息、辨别是非的能力。
9、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大多数孩子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但有时他们的道德水准不够高,比如,通过打架来扶弱,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甚至,还去通过一些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去帮助人。
一旦有了这样的行为,教育者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正确引导,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大人们太现实了,义气都没有,都不懂我!”的抵抗情绪。
10、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孩子们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将来能成名成家,能干一番大事业,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我们经常告诉他们有决心,有毅力,去拼搏,才会苦尽甜来,但是,听多了这样的话,最后往往放弃努力,而一事无成。
其实,未来和现在是相辅相成的,现在成就了将来,未来激励着现在。
我们何不把现在先做好,每一次努力都当成一次成功,一次挑战,古人都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案例背景:陈辉,男,刚上初中,父亲一个外企电子工程师,母亲是一品牌代理商。
夫妻经常出门,但都会交替的回家陪小孩,总觉得对自己的小孩照顾不周,亏欠孩子。
经济上尽量满足。
陈辉在学校的表现:刚开学期间,课堂上没有特别突出的坏毛病,所以老师很少关注他的行为习惯。
一次数学课,数学老师发现他在做小动作,开始提醒,反复几次,数学老师点名让小辉罚站,小辉站了大概两分钟不到,自行坐下,数学老师让小辉再次站起来,小辉发火,扔下书本,冲老师大叫:“你想干嘛!?”事后,班主任,找其聊天,效果不大,之后的课堂里,经常有事情发生,跟各科老师的矛盾日益突出。
而后,被迫劝退。
小辉离开原来的学校,转到一所同事介绍的私立中学,表现更加突出,与老师的矛盾也未能缓解。
陈辉在家里的情况:小学时,老师说是最好学的孩子,家长眼里最乖巧孝顺的孩子,初中后,成绩开始下滑,放学之后开始不见人影,父母要求放学立即回家,甚至到学校接送,效果不大,之后,班主任经常请家长到学校谈论小辉的表现,回到家,父亲开始大发雷霆,一顿大骂之后,学校的表现愈演愈烈,多次在学校的交流,小辉的父亲也改变了策略,用谈心等方式,每次聊天,总是埋头不语,要么就“恩”的一声。
换了学校大概几个星期,小辉跟家里人商量,说学校要举办一次摄影比赛,想参加,但是要周末要去采风,需要两个月时间准备。
家长电话询问学校,是否有摄影比赛,确认之后,答应要求。
几个星期后,家长一个同事小孩也在同一学校,聊起此事,家长问他同事,他同事说:“比赛早结束了,我的小孩前几个星期就拿到奖状了。
”家长电话给班主任确认,确实已经结束。
案例分析:这是一个比较凸显的案例,在他身上看到了孩子成长期的许多疑惑和矛盾。
独立和依赖、自卑、沟通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初中之后,小孩子的朋友各自散去,能继续一起的朋友寥寥无几,新的朋友结交是一件不易的事情,那么在朋友之间的交流、初中生成长的意识都会萦绕在孩子的心头。
加上课业的繁重,让之前一直是家人同学的骄傲,现在一下子没了底气,心中的自豪和自卑一起涌上心头。
自己有许多的心事,但是有时大人们无法理解,这让小孩无法开口,极端的处理结果,就会造成矛盾,孩子会寻找一些心中“成熟”的人作为自己的倾述对象,模仿他们的行为习惯。
事件处理:家长在与老师确认事件的真相后,老师建议家长,先想想看,孩子周末会去什么地方,然后再讨论如何解决。
家长周末偷偷跟着孩子去“采风”,孩子跟几个打扮“成熟”孩子一起到了公园的草坪上,抽烟,聊天。
回来后,家长跟老师商议了方案。
星期一,父亲陪孩子吃晚饭,问道:“你们的照片照了多少了,能给你老爸欣赏?欣赏?”小辉看了老爸一眼:“还没好呢?”“给老爸欣赏欣赏啊,不管什么样的作品,都是我的儿子的佳作。
”“嗯”小辉回答了一声,很快的吃完了饭。
第二个星期,小辉拿了些照片交给老爸,老爸说:”你放着,我看完了放你房间。
”老爸在相片里夹了一封信,信里大概内容是:亲爱的儿子,你的照片我看了,我们好久没有谈论我们男子汉的话题了,今天,我也想跟你倾诉一下你老爸我的烦恼,……(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星期天,我看到了你,但却不敢肯定那就是我的儿子,我默默的走回了家,我在家里想了好久,我没想到,因为生活忽略了你——我的儿子。
初中了,你的压力变得很重,朋友少了,作业多了。
作为你的老爸,我很想跟你一起面对,可作为家长的我,只能在一旁陪你,给你建议,无法代替你去做任何事,但是,无论你有什么烦恼,你老爸永远在你的身旁。
这是我们男子汉之间的约定,别告诉你老妈。
之后的几个星期,孩子有了些许的转变,老师和家长经常沟通孩子表现情况,通过侧面鼓励等手段,孩子有了转变,学习也开始跟进,亲子关系也变得和谐。
备注:学生的心理情况不是单一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多个心理特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孩子独特的行为表现。
家长要多观察、多沟通。
平和的心态去处理孩子发生的事情,要知道,就算你的孩子再错,你到最后不还是原谅他了吗?既然如此,你何不一开始就去与他沟通,让这件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还能对其他可能的情况起到预防作用。
何乐而不为呢?亲子关系是需要长期培养的,不能着急,也不能中断。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
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
如果态度不平和,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要么沉静2分钟左右再交谈。
从小,孩子就依赖父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群开始增加,不是不想听话,只是小孩看到大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现状,很期待自己也能如此,孩子之间就想比较,“你看,我家里人都不会说我这个方面的问题,因为我是大人。
”这种心理,在孩子心中滋长,所以,他们就以摆脱大人的束缚为“长大”,模仿大人为“成熟”,做一些不符合年龄的事情,但是,从小依赖父母,也知道父母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所以,撒谎就成了他们摆脱家人的第二项“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