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秦航 3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是构建一个可靠和高效的软件系统的关键步骤。
它涉及到软件的整体结构、组织、模块化和交互等方面的决策和设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和模式。
软件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系统的结构、模块、组件和接口等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通常涉及到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等阶段。
软件设计的目标是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性能等,同时满足用户需求。
软件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它包括系统的各个模块、组件、接口、数据流和交互等方面的设计。
软件体系结构通常由一组设计原则和模式来指导,以确保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设计和体系结构可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错误和维护成本。
它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软件项目,确保项目按时交付并满足用户需求。
同时,良好的设计和体系结构也可以提高开发团队的生产效率,减少开发时间和成本。
在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中,有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和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做出正确的设计决策。
首先,单一职责原则要求每个模块或组件只负责一项功能。
这可以使系统的各个部分更加独立和可复用。
其次,开闭原则要求软件系统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这意味着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应对需求的变化。
再次,依赖倒置原则要求高层模块不应依赖低层模块,它们都应该依赖于抽象的接口。
这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测试性。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设计模式,如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和工厂模式等。
这些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解决一些常见的设计问题,并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总之,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是构建可靠和高效软件系统的关键步骤。
它们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软件项目,确保项目按时交付并满足用户需求。
通过遵循一些设计原则和模式,开发人员可以做出正确的设计决策,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指导书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指导书软件工程教研室前言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程序设计知识、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上,系统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具有针对特定环境下的应用问题进行软件系统开发(包括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UML标准建模语言,能够利用Rational Rose软件以某一信息系统为例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本实验主要包括:系统原理的基本概念、系统开发过程RUP、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UML标准建模语言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及掌握的程度要求为:1. 使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2. 使学生掌握UML语言的基础知识,以及UML在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应用,并能使用UML工具建立系统模型;3. 使学生掌握在UML系统模型下应用高级语言建立应用系统的方法;4. 通过案例教学和实验,提高学生在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软件方面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创新。
本实验所要求的建模工具为Rational Rose 7.5。
实验要求计算机软件建模技术现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中。
本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实践的环境下,实际学习软件统一建模语言,对软件建模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认识。
通过本指导书中的各个实验,学习掌握对一般面向对象系统建模的方法与技术。
总之,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加深了解和更好地掌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在《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的课程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内容的准备,就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出思考和分析。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是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齐治昌。
该书是一本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或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思维能力以及方法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同时也适用于开发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在软件开发实践中参考。
内容软件工程强调以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开发软件,而软件设计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核心活动之一,对开发出满足需要的高质量软件起关键作用。
本书对软件设计以及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思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软件设计与软件体系结构在软件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则、统一建模语言UML2.0、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人机界面设计、软件体系结构风格与设计模式、基于构件的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评估、软件设计的进化等内容。
本书包含了作者多年来在软件开发实践、软件工程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认识与体会,并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力求全书内容与组织结构的系统性、先进性、基础性和实用性。
目录第1章软件工程与软件设计第2章统一建模语言UML第3章软件设计基础第4章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第5章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第6章用户界面设计第7章软件体系结构风格与设计模式第8章基于分布构件的体系结构第9章软件体系结构评估第10章软件设计的进化“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是为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方向课程。
本课程运用工程的思想、原理、技术、工具,来对软件设计以及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思想、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包括软件模型和描述、软件体系结构建模和UML、软件设计过程、软件体系结构风格、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用户界面设计、设计模式、Web服务体系结构、基于分布构件的体系结构、软件体系结构评估、软件设计的进化、云计算的体系结构等内容。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包括:1.让学生建立构建软件系统架构一般方法的感性认识,理解并掌握软件系统架构分析、体系结构建模与架构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软件架构设计的基本能力,能从内部模块规划设计、系统层次结构的构建开始,了解构建系统结构的一般技术和方法。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设计是指通过分析需求,确定软件系统所需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确定各个组成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的过程。
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软件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方式。
软件设计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需求,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2.设计原则:包括开放封闭原则、单一职责原则、里氏替换原则、接口分离原则等。
3.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的、经过验证的、用来解决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常见的设计模式有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等。
4.UML(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用于软件系统建模的标准化语言。
包括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状态图等。
5.架构模式:是一种包含一组满足特定需求的技术决策,指导解决软件系统中基本设计问题的模式。
常见的架构模式有分层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发布-订阅架构等。
软件体系结构的主要知识点包括:1.分层架构:将软件系统分为若干层,每一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功能或任务,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2.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将软件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端向用户提供界面和交互功能,服务器处理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并返回相应结果。
3.分布式架构:将软件系统的各个组件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4.微服务架构:将软件系统拆分为若干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通过接口和消息进行通信。
5.事件驱动架构:系统中的各个组件通过发布-订阅模式进行通信,一个组件发生变化时通知其他相关组件。
在实际应用中,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的知识点通常会结合起来使用,以满足软件系统的需求。
同时,不同的项目可能有不同的设计与体系结构要求,开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设计和架构模式。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案-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案引言: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如何构建有效的软件结构和体系架构。
本文将介绍一份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教授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软件系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软件设计基础:- 软件设计概述-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 软件设计原则和准则2. 软件体系结构:- 概述和定义- 模块化和分层设计-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分布式系统设计- 微服务架构- 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3. 软件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概述- 创建型模式:工厂模式、单例模式等- 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装饰者模式等- 行为型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等4. 软件设计工具和环境:- UML建模工具- 代码编辑器和集成开发环境- 版本控制工具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教师通过授课讲解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的软件系统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不同的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方法。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完成一些案例分析和设计任务。
4. 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团队合作,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软件系统,并撰写相关的设计文档和报告。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例分析中的合作和表现。
3. 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评估学生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对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相关的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教材。
软件工程设计概念与体系结构设计
软件工程设计概念与体系结构设计软件工程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设计阶段旨在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系统,具体包括软件的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方面。
其中,体系结构设计是软件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子过程,它定义了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在软件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如软件的需求、功能、性能、可用性、安全性等。
同时,设计过程还需要满足各种约束条件,如时间、成本、资源等。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概念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是软件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子过程,它定义了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体系结构设计是将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和组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模块划分、接口设计、数据流设计、控制流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模块划分是指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个或多个功能。
模块划分的基本原则是高内聚、低耦合,既要保持模块内部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又要减少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接口设计是指定义模块之间的接口和协议,规定它们之间的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
好的接口设计能够提高模块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控制流设计是指定义软件系统中的控制流程,包括程序的执行顺序和控制结构。
控制流设计需要考虑功能的划分和模块之间的协作。
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模型。
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组织方式、关系和约束。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灵活、可扩展、易于维护和高效的软件系统。
一个好的体系结构设计能够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扩展性。
总结软件工程设计概念与体系结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软件工程设计旨在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软件系统,它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和约束条件。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是软件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子过程,它定义了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模块划分、接口设计、数据流设计、控制流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方面。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后习题答案(秦航)
牡丹江师范学院--软件工程--朱有富 2015 年 6 月整理
第一章 1.什么是软件?软件的特点是什么?软件有那些分类? 计算机软件是由专业人员开发并长期维护的软件产品; 特点:
1)软件不是在传统意义上生产制造的,而是由设计开发的; 2)软件不会像硬件那样磨损和老化; 3)随着构件构造模式的发展,软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定制; 分类:计算机软件分为 7 个大类: ①系统软件②应用软件③嵌入式软件④科学和工程计 算软件⑤产品线软件⑥人工智能软件⑦Web 应用软件 2.软件设计应该包括哪些要素?软件设计在软件工程中所处的位置和重要性如何? 元素:①分析模型②数据/类设计③体系结构设计④接口设计⑤构件级设计 位置:软件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软件设计->设计文档->软件编码…… 重要性: 软件设计是软件工程中形成质量的地方,设计为我们提供了质量评估的软件表示,设 计是我们能够将用户需求准确地转化为软件产品或系统的唯一方法。是所有软件工程 活动和随后的软件支持活动的基础。没有设计,就会有构造不稳定系统的风险。 3.请用自己的话说明软件体系结构。传统的建筑体系结构科学和软件体系结构有何相 似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基本组织,包含构件、构件之间、构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及相关的设计与演化原则等。 相似之处: 都是所构建系统的计划,都具有确保得到期望的特性,也是所构建系统的描述。 不同之处: 建筑师创建的是相对静止的静态描述而软件体系结构师创建的体系结构描述、代码在 以后将被执行多次,靠许多组件的交互来得到期望结果。
2垂直型设计是指运用面向体系结构的专用建模设计工具及其表达模型所进行的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一般来说这种专用工具针对软件体系结构的描述首先定义一种表达模型然后围绕该模型通过提供相应的设计工具来支持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
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
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系统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软件系统的功能、结构、性能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涉及到对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细化和抽象化,确定软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设计系统的接口、模块和算法等。
软件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1. 定义系统的功能和需求: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明确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和需求。
2. 设计系统的结构和架构:对系统进行整体的架构设计,包括划分模块、确定模块之间的关系和接口等。
3. 设计系统的各个模块:对系统的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定义模块的功能和接口,设计模块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等。
4. 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界面的布局、交互方式、界面控件等。
5. 设计系统的逻辑和算法:设计系统的逻辑流程和算法,以实现系统的功能。
6. 设计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考虑系统的性能需求,设计系统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7. 设计系统的测试策略:设计系统的测试策略,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是指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它描述了软件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角色和相互关系,以及组成部分之间的交互方式。
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通常包括模块划分、层次结构、组件和接口设计等。
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模块划分: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或子系统,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功能和职责。
2. 层次结构:根据系统的功能和复杂性,设计合适的层次结构,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并确定层次之间的接口和依赖关系。
3. 组件和接口设计:设计系统的组件和接口,明确各个组件的功能和关系,并定义组件之间的接口,以实现模块的独立性和可重用性。
4. 安全性和可靠性: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求,设计相应的体系结构,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和容错机制。
5. 性能和可扩展性:考虑系统的性能需求和可扩展性需求,设计相应的体系结构,优化系统的性能和扩展性。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421106总学时数:32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选修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教学要求: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的各种软件体系结构,从软件体系结构的角度,介绍在面向对象软件设计过程中针对特定问题的简洁而优雅的解决方案。
使学生可以简单方便地复用成功的设计和体系结构。
二、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1、软件设计概述教学内容:(1) 软件过程概述;(2) 软件设计的含义;(3)软件系统的设计原则,各种原则的关系以及在设计模式中的应用;(4)这些原则主要有:开闭原则、依赖倒转原则、里氏代换原则、合成/聚合复用原则、迪米特原则和接口隔离原则。
教学要求:(1) 了解软件系统的设计原则;(2) 了解各种原则的关系及其应用。
2、设计模式导论教学内容:(1)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设计模式历史;(2)软件复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实现原理。
教学要求:(1)掌握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2)了解设计模式的发展历史;(3)熟悉软件复用技术的基本概念;(4)了解软件复用技术的实现原理。
3、创建型模式教学内容:(1)创建型模式的基本概念;(2)创建型模式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实例模式、建造模式、原型模式。
教学要求:(1) 了解创建型模式的基本原理;(2) 熟悉创建型模式的使用方法。
4、结构型模式教学内容:(1)结构型模式的基本概念;(2)结构型模式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模式、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
教学要求:(1) 掌握结构型模式的基本原理;(2) 熟悉结构型模式的使用方法。
5、行为模式教学内容:(1)行为型模式的基本概念;(2)行为型模式的使用方法,包括下列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模板方法、解析器模式。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后练习部分答案(DOC)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后练习部分答案(DOC)第一章作业6.简要介绍了软件设计在软件工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答:位置:软件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软件设计?设计文件?软件编码。
重要性:(1)它是软件需求的直接体现;(2)为软件实施提供直接依据;(3)将综合考虑软件系统的各种约束条件并给出相应方案;(4)软件设计的质量将决定最终软件系统的质量;(5)及早发现软件设计中的错误将大大降低软件修复和维护的成本。
7、软件设计应该包含哪些要素?答复:软件设计应该包含:目标描述、设计约束、产品描述、设计原理、开发规划、使用描述。
8.软件架构和软件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软件架构出现的必然性和意义是什么?答复: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设计的关系: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作为软件设计过程中的活动之一,能在较为抽象的级别上描述整个软件系统的结构,成为大规模、复杂软件系统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软件体系结构的含义:软件体系结构将组件和组件之间的连接作为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组件。
软件体系结构使软件重用从代码重用发展到设计重用和过程重用,为不同的人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语言,反映了系统的早期设计决策,作为系统设计的抽象,为框架和组件的共享和重用,以及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章作业1.简要描述UML的特点和用途。
答复:uml的发起者在最初制定uml时,充分考虑了各种需求、方法和语言的特点使uml在表达能力、对新技术的包容能力和扩张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1)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统一、强大的可视化建模语言来描述应用问题的需求模型、设计模型和实现模型。
(2)提供对核心概念的扩展机制,用户可加入核心概念中没有的概念和符号,可为特定应用领域提出具体的概念、符号表示和约束。
(3)它独立于实现语言和方法,但支持所有方法,涵盖了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4)独立于任何开发过程,但支持软件开发全过程。
(5)它为理解建模语言提供了形式化基础,用元素类型描述了基本语义,用OCL描述了定义良好的规则,用自然语言描述了动态语义。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是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选修课程,主要研究结构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及所包含的设计模式、有价值的经验和针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为今后能设计出灵活可复用的软件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软件体系结构相关知识、原理和各种类型设计模式的基本结构,对软件体系结构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能够从系统结构角度分析现有的软件系统,在设计实际的特定问题是懂得运用具体相关的设计模式,并能利用所学到的有关软件体系结构的知识高效地设计软件系统。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确提出软件体系结构的动态性和适应性的理念,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当今优秀编程人员如何灵活运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进行可复用程序设计,同时使他们对面向对象技术和原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理解,并能使用这些设计模式于实际的应用当中,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可复用的思想,为日后从事大型复杂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手段拟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及分组讨论。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本课程的先修课,通过该课程掌握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原理,并能运用该技术设计简单的面向对象系统,是本课程的基础。
同时,本课程与《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课程有密切联系。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张春祥等编《软件体系结构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参考书:[1]Alan Shalloway、James R.Trott著、熊节译,《设计模式精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 Erich Gamma等著、李英军等译,《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本课程有两个主要部分:一、介绍常用的体系结构风格,软件体系结构的组成与常用的描述方法,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二、实际设计模式的分类描述,主要包括: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3类共23个设计模式。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1.引言1.1 概述在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的研究领域,了解相关知识点对于开发高质量、可维护和可扩展的软件至关重要。
软件设计是关于如何将需求转化为实际可行的软件系统的过程,而软件体系结构则是指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的知识点。
在软件设计方面,我们将讨论一些常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
设计原则是经验总结出的指导性原则,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设计软件时做出合理的决策。
其中一些著名的设计原则包括开闭原则、单一职责原则和依赖倒置原则等。
设计模式则是在设计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它们提供了可复用的设计思想和模板。
一些广为人知的设计模式有观察者模式、工厂模式和适配器模式等。
而在软件体系结构方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体系结构模式。
分层架构是一种常见的体系结构模式,它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这种分层的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
另外,客户-服务器架构也是一种常见的体系结构模式,它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端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
这种架构模式可以实现系统的分布式部署和协作处理。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掌握一些重要的软件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了解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并能够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它们。
这些知识点对于开发高质量的软件系统以及应对未来软件发展的挑战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的章节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并总结归纳它们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方式: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的知识点展开详细介绍。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介绍文章的结构。
接着,我们将在正文部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软件设计知识点和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
在软件设计知识点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的概念与应用。
而在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部分,我们将介绍分层架构和客户-服务器架构的原理和特点。
软件工程师软件体系结构与架构设计
软件工程师软件体系结构与架构设计软件工程师:软件体系结构与架构设计软件工程师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职业之一。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体系结构与架构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针对软件工程师在软件体系结构与架构设计方面的任务和技能进行探讨,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挑战。
一、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与架构设计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基础框架,它决定了软件系统的组织结构、关键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行为特征。
架构设计则是指在软件体系结构中确定具体组件和模块的设计方案和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与架构设计是软件工程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二、软件体系结构与架构设计的任务1. 定义系统需求:软件工程师在软件体系结构与架构设计的初期,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等。
这对于后续的设计和实施工作非常重要,也是确保软件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
2. 选择适当的架构风格:根据系统需求和特点,软件工程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架构风格。
常见的架构风格包括分层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面向服务的架构等。
选择合适的架构风格能够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
3. 划分模块和组件:软件工程师需要将系统划分为模块和组件,并定义它们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方式。
模块和组件的划分应该考虑到功能的独立性和耦合性,以及实现的可行性和效率。
4. 确定关键技术选型:在软件体系结构与架构设计过程中,软件工程师需要评估和选择关键技术和工具。
例如,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框架和编程语言等,以支持系统的实现和运行。
5. 进行系统性能分析:软件工程师需要对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评估系统的性能瓶颈和瓶颈原因,并提出优化方案。
这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三、软件体系结构与架构设计的技能要求1. 系统思维能力:软件工程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系统思维能力,能够从宏观角度看待系统,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
2. 抽象与建模能力:软件工程师需要有抽象和建模的能力,能够将系统需求和架构设计抽象成合适的模型,以便于理解和沟通。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第三章 软件设计基础
• 制约因素
资源:时间,人力,财力、开发工具 技术:方法、技术、平台
• 最终目标: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
明确:设计模型易于理解 可行:在可用的技术平台和软件项目的可用资源条件下,须用预定的开 发语言可构造技术可以完整地实现设计模型 高质量:设计模型给出需求的实现方案,非功能需求的约束,设计模型 优化
抽象与求精
软件设计过程
过程/算法设计
对模块内部的工作和执行过程进行描述,给出有关处理的 精确说明 事件的顺序、确切的决策位置、循环操作,数据的组成 使用UML活动图进行描述 数据模型设计: 数据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文件设计的总称 数据结构描述各数据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持久数据操作:包括写入、查询、更新和删除四类基本 操作及及由它们复合而成的业务数据操作 数据库设计:确定设计模型中需要持久保存的数据条目 数据:数据元素的格式、结构、访存、表示等机制进行良 好的建模和优化,是提高软件设计质量和系统性能的基础, 对软件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部数据或 不通过正 常入口而 转入C的内 部。
内聚与耦合
例2:部分代 码重叠(常出 现在汇编程序 中)
A B
例3:一个模 块有多个入 口(功能)
A: ……………… ……………… entry 1: ……………… ……………… entry 2: ……………… ………………
The least desirable
B A M C
M的控制域为 {M,A,B,C}
作用域:M中的一个判定所影响的模块。
例如:
A: ………… if …… then goto B1 ………… ………… B: ………… ………… B1: ………… ………… A: ………… if …… then goto M1 ………… ………… M: ………… ………… M1: goto C1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出版社
16
4. 关联关系(Association)
ClassDiagram
1..* 1..* Class
-Use
描述了类的结构之间的关系。 具有方向、名字、角色和多 重性等信息。当关联是双向 的,那么就可以用无向连线 表示。一般的关联关系语义 较弱。也有两种语义较强, 分别是聚合与组合。
BankAccount -owner : string -balance : decimal +desposit(in amount : decimal) : bool +withdrawal(in amount : decimal) : bool
清华大学出版社 15
3. 接口(Interface)
UML的发展历程
1995年秋,OOSE的创始人Ivar Jacobson加盟到这一工作。经过 Booch、Rumbaugh和Jacobson三人的共同努力,于1996年6月 和10月分别发布了两个新的版本,即UML 0.9和UML 0.91,并将 UM重新命名为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1996年,一些机构将UML作为其商业策略已日趋明显。UML的开 发者得到了来自公众的正面反应,并倡议成立了UML成员协会,以 完善、加强、促进UML的定义工作。 这一机构对UML 1.0及UML 1.1的定义和发布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1年,推出了UML2.0新的业界标准。
3.7 小结
清华大学出版社 3
3.1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概述
研究软件体系结构的首要问题,是如
何表示软件体系结构,即如何对软件 体系结构建模。
结构模型 框架模型 动态模型 过程模型 功能模型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3.2 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
第一,经过40多年的软件开发实践,今天很少待开发的 软件系统同以前的系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识别相似系统 的通用结构模式,有助于理解系统之间的高层联系,使得 新系统可以作为以前系统的变种来构造。 第二,合适的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成功的关键,而不合 适的体系结构往往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第三,对软件体系结构的准确理解,可以使开发人员在不 同的设计方案中做出理性的选择。 第四,体系结构对于分析和描述复杂系统的高层属性,通 常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各种体系结构风格的提炼、描述和普遍采用,可以 丰富设计人员的“词汇”,便于在系统设计中互相交流。 第六,目前,相当大的维护工作量花费在程序理解方面, 如果在软件开发文档中清楚地记录了系统的体系结构,不 仅可以显著地节省软件理解的工作量,而且便于在软件维 护全过程中保持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特性不变。
清华大学出版社
13
3.5 UML2.0 结构建模
3.5.1 类图 1. 类(class)
Flight
-fightNumber : int -departureTime : long -flightDuration : long +delayFight(in number : int) : int +getArrivalTime() : long
(1)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 (2)用例之间的关系
(3)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17
5. 依赖关系(Dependency)
氧气
*
* -有生命 依赖关系 *
动物
+新陈代谢(in 氧气, in 水) +繁殖() *
水
两个类之间存在 依赖关系,表明 一个类使用或需 要知道另一个类 中包含的信息。 有多种表现形式, 例如绑定 (bind)、友 元(friend) 等。
一个系统模型只有一个部署图,部署图通常用 来帮助理解分布式系统。
DataBase * * WebSiteServer *
*
*
*
Client1
Client2
清华大学出版社
24
3.6 UML2.0 行为建模
3.6.1
用例图
用例图定义 参与者(Actor) 用例(Use Case)
1. 2. 3.
类是来描述具有相同特 征、约束和语义的一类 对象,这些对象具有共 同的属性和操作。类图 中的一个类可以简单地 只给出类名,也可以具 体列出该类拥有的成员 变量和方法,甚至更详 细地描述可见性、方法 参数、变量类型等信息。
清华大学出版社
14
2. 抽象类(Abstract class)
抽象类是指一个类只提供操作明,而不对其进行实 现。 对这些操作的实现可以由其子类进行,并且不同的 子类可以对同一操作具有不同的实现。
(4)立于过程。UML作为建模语言,不依赖特定的程序设计, 独立于开发过程。 (5)UML对系统的逻辑模型和实现模型都能清晰的表示,可 以用于复杂软件系统的建模。
清华大学出版社 8
在UML标准中新加了模板(Stereotypes)、职责 (Responsibilities)、扩展机制(Extensibility mechanisms)、 线程(Threads)、过程(Processes)、分布式 (Distribution)、并发(Concurrency)、模式(Patterns)、 合作(Collaborations)、活动图(Activity diagram)等新概念, 并清晰地区分类型(Type)、类(Class)和实例(Instance)、 细化(Refinement)、接口(Interfaces)和组件 (Components)等概念。
在面向对象领域,两个对象的交互是通过消息 的发送和接收来完成的。消息分为简单消息、 同步消息和异步消息 在客观世界中有若干类,这些类之间有一定的 结构关系。通常有两种主要的结构关系,即一 般—具体结构关系,整体—部分结构关系。
清华大学出版社 12
(6)消息和方法
(7)聚集源自3.4.2面向对象方法的优势
合成(组合)关系
鸟 -羽毛 -有角质没有牙齿 +下蛋()
* * 1 *
翅膀
合成(composition)是一种强的“拥有”关 系,体现了严格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部分和 整体的生命周期一样。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
8. 泛化关系(Generalization)
动物
-有生命 +新陈代谢(氧气,水)() +繁殖()()
10
清华大学出版社
3.4.1
基本概念
(1)对象
对象指的是一个独立的、异步的、并发的实体,它能 “知道一些事情”(即存储数据),“做一些工作” (即封装服务),并“与其它对象协同工作”(通过 交换消息),从而完成系统的所有功能。
类的定义,包括一组数据属性和在数据上的一组合法 的操作。 广义地说,继承是指能够直接获得已有的性质和特性, 而不必重复定义它们。 在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中,多态性是指子类对象可以 像父类对象那样使用,同样的消息既可以发送给父类 对象也可以发送给子类对象。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UML的发展历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7
3.4.2
UML的特点和用途
(1)统一标准。UML统一了Booch、OMT和OOSE等方法 中的基本概念,已成为OMG的正式标准,提供了标准的面向对 象的模型元素的定义和表示。 (2)面向对象的特性。UML还吸取了面向对象技术领域中其 他流派的长处,其中也包括非面向对象方法的影响。 (3)UML在演变过程中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
清华大学出版社 5
3.3 UML概述体系结构
3.4.1
Grady Booch是面向对象方法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出了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概念。 Jacobson于1994年提出了OOSE方法,其最大特点,是面 向用例(Use-Case),并在用例的描述中引入了外部角色的 概念。 1994年10月,Grady Booch和Jim Rumbaugh开始致力 于这一工作。他们首先将Booch 93和OMT-2统一起来,并于 1995年10月发布了第一个公开版本,称之为统一方法 UM 0.8(Unitied Method)。
清华大学出版社
22
3.5.3
构件图
构件(Component)是系统中遵从一 组接口且提供其实现的物理的、可替换的 部分。
构件能够完成独立功能,它是软件系统的组成 部分。
投币
前端显示
servlet控制器
计数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3
3.5.4
部署图
部署图(Component Diagram)描 述的是系统运行时的结构,展示了硬件的 配置及其软件如何部署到网络结构中。
清华大学出版社 11
(2)类
(3)继承性
(4)多态性(Polymorphism)
3.4.1
基本概念
(5)重载(Overloading)
有两种重载:函数重载是指在同一作用域内的 若干个参数特征不同的函数可以使用相同的函 数名字;运算符重载是指同一个运算符可以施 加于不同类型的操作数上面。
3.4.3
UML 2.0的建模机制
(1)语言定义精确度提高。这是支持自 动化高标准需要的结果。自动化意味着模 型将消除不明确和不精密,可以保证计算 机程序能转换并熟练的操纵模型。 (2)改良的语言组织。该特性由模块化 组成的,模块化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使得 语言更加容易的被新用户所采用,而且促 进了工具之间的相互作用。 (3)重点改进大规模的软件系统模型性。 一些流行的应用软件表现出将现有的独立 应用程序集中到更加复杂的系统中去。 (4)对特定领域改进的支持。使用UML 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其所为的扩展机制的 价值。这些机制使基础语言更加简洁,更 加准确精炼。 (5)全面的合并,合理化、清晰化各种 不同的模型概念。该特性导致一种单一化, 更加统一化语言产生,时UML2.0的图形 符号也进行了一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