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总结篇
科学社会主义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导论:名词解释:科学社会主义: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同其他两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它直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理想。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章: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答:经济条件:一方面机器大工业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庞大的社会财富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促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并日益明朗。
1825年在英国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揭开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序幕,在这以后,经济危机每隔10年左右就周期性地爆发一次。
其症状是:交易停顿,市场盈溢,产品大量滞销积压,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停工,工人群众因为他们生产的生活资料过多而缺乏生活资料,破产相继发生,拍卖纷至沓来。
从1847年开始,经济危机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阶级条件: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资本家阶级的具有革命性的现代工业无产阶级。
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一边是资产者财富的积累,一边是无产者贫困化的加深。
在19世纪上半期,除劳动力不足的美国以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都有下降的趋势。
无产阶级直接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而日益壮大,并被现代化大生产组织起来,因而拥有以前的无产者群众所从未有过的组织性和战斗性。
他们在斗争中开始建立带有政党性质的独立政治组织,反映了其组织性和团结战斗的精神明显提升。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工人运动开始登上欧洲历史舞台。
19世纪30—40年代先后发生了三大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总结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这三个概念的异同。
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这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所发现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科学的阐明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找到了改造旧世界,建立、建设新世界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需要后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的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2、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
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
这一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
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心得体会
科学社会主义学习体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原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科学社会主义学习体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经历几个世纪的发展,开始了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进程。
1936年,苏联宣布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且不断取得发展,经受住了种种历史考验,初步形成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并且推广到许多新兴的国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然而,苏联模式本身的弊病加上各国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深刻,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提高国民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活力不断缺失,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东欧巨变,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范围内陷入低谷。
但是中国人民仍然在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断努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什么在全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都处在低潮的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十分重视科学指导思想的建设和完善,中国有着宝贵的来自长期革命实践的,并且不断完善发展的革命理论指导。
实践证明,任何革命或社会的变革,都需要一种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的革命和变革,迟早都会失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草率采取的“休克”疗法以失败告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系列盲目西化,自由化的变革也宣告失败.而中国人民在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不断在实践中发现总结成功的经验,纠正错误,不断完善经受住种种历史考验而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正确的理论带领下,中国人民正在不断崛起,中国的建设成就令世人瞩目! 这更加坚定了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信心。
指引着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前进与发展!同时中国的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整个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高度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产物.他们都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到的困扰,让我们深刻认识倒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 正是因为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持“一国两制”、统一祖国.坚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此带动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泽东思想中具有代表性理论勤俭建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有今天的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国才有了今天的国际地位。
《科学社会主义》读后感(心得体会)
《科学社会主义》读后感曾有过许多哲学家带着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构想过未来理想社会的图景,而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明白不能漫无边际地想象未来的人类社会,而应该首先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批判。
人们会幻想生活中没有困难和障碍,会希望阶级剥削和压迫消失,是因为这些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阶到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从社会性质上来说是一致的,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后终将走向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可以说是理想社会目前最合理的构想。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已有六十余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目前仍在探索实践阶段。
在这发展历史里,我们既有了收获,也得到过教训,所以不能急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要结合现实客观条件发展已有的社会条件。
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对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长期性有了新的认识,也在建党八十周年时概括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当然这些基本特征只能是未来社会的大概发展方向,具体细节就要到真正实践时候才能知道。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如下:(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
那么具体是如何做到呢?首先要在工厂、农业、贸易等方面发展生产力和生活资料,打好物质基础。
只有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增长以后,物质需求得到高度满足后,才能实行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
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关系上将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为了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个人利益直接在社会利益中体现。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篇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及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及研究对象:含义: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包括三方面含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
理论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他们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
研究对象: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也就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篇二:浅谈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浅谈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摘要: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以及形成过程,并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着重的指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的各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总结。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发展阶段、中国特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背景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任何时代均有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 是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同时也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初期发展而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思潮,以1516年托马斯《乌托邦》一书问世为标志到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
正因为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这样一个设想,为社会主义奠定了初步基础,所以恩格斯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空想社会主义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
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说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社 会主 义理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总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未来社会的走向。
这一理论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入研究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被少数资本家所占有,而广大工人阶级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遭受着剥削和压迫。
这种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和社会的不平等。
科学社会主义指出,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这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觉悟会逐渐提高,他们将团结起来反抗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同时,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无法通过自身来解决,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适应,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生产目的。
这将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而且,社会主义能够对经济进行有计划的宏观调控,避免资本主义经济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科学社会主义还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
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能够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奋斗。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无产阶级革命是必经之路。
革命的形式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和平的,这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
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其目的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我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点击总添结 加标题
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点击总添结 加标题
实证研究方法:华生的观点推动了实证 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得 心理学成为一门更加科学和客观的学科
行为改变和技术:基于华生的理论,现 代行为疗法和技术得以发展,用于理解 和改变人类行为 教育、社会服务和工业应用:华生的观 点在教育、社会服务和工业等领域也有 广泛的应用,例如行为塑造和训练、心 理疏导等
我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汇报人:xxx
>>
点击-添加标题
1 简介 2 华生的心理科学观 3 华生心理科学观的贡献和局限性 4 总结
1
简介
点击简添介 加标题
华生(John B. Watson)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心理科学观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被客观观察和测量的事件, 即行为
3
华生心理科学观 的贡献和局限性
华生心理点科学击观添的贡加献标和局题限性
贡献
华生心理点科学击观添的贡加献标和局题限性
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奠定了基础 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 科 为后来的行为主义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对人类行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华生心理点科学击观添的贡加献标和局题限性
THANKS
欢迎领导来夸我
点击总添结 加标题
当代视角下的华生心理科学观 生态学和多元文化:现代心理学越来越重视生态学和多元文化的视角,认为人 类行为是环境、文化和个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外在刺激的产物
主观经验和意义:现代心理学认为主观经验和意义在人类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这与华生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冲突
点击总添结 加标题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心得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心得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生活中逐渐意识到,建立一个公正、平等、法制、民主、和谐的社会,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愿望。
那么,如何实现这样一个社会呢?在我看来,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条途径。
首先,我觉得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现代社会科学的文化综合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科学总结和把握。
它是以人们对社会、自然、个人和群体的认识和实践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具有科学严谨性的理论体系。
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历史性和规律性,理解为什么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是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最高境界。
其次,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可以增强我们的系统思维能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接受一种新思想、学懂一种新规律、提高一种新能力、展现一种新境界。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学科,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可以以系统的、整体的、全局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把握问题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动态,增强我们的系统思维能力。
最后,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素质和实践能力。
科学社会主义是既反映客观事物又指引社会实践的理论体系,仅仅学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通过参与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现实、把握社会矛盾、研究社会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认识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强调要紧密联系实际,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国家、地区和行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科特点,全面深入地学习、理解和应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能真正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化为行动,为实现公正、平等、法制、民主、和谐的社会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关乎个人素质的提高,更关乎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学习体会
科学社会主义学习体会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习体会通过短短四次课程的学习,加深了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也深刻体会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虽然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了巨大挫折,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在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对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和新探索,以及在当代世界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得到记忆不得加深。
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
因为,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
它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理论科学。
他主要包括在资本主义世界怎样以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掌握政权为中心,全面开展改变资本主义的斗争,从个方面积累社会主义因素;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怎样以巩固并发展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政权为支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社会从初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中,怎样以工人阶级政权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建设为支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动并指导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泽洋处理好社会主义世界内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世界同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关系等。
科学社会主义经过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是在19世纪40—90年代,社会主义有空想变成科学。
第二次飞跃就是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其代表事件是社会主义俄国(苏联)的建立。
第三次飞跃正在实现的过程之中。
半个多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社会主义者逐步认识到了模式的偏颇和弊端,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
尽管大多数国家的改革以失败告终,但是中国、越南等国的改革却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通过《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
科学社会主义20个问题之总结
1. 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1)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但是不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他们夸大了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和精神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上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空想社会主义者:向往新的美好社会,但在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问题上,认为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为人类始终存在着一种共同本性,人的本性一旦受到理性光芒的照耀,就能推动世界变革,推动新社会产生。
(3)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上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空想社会主义者:十分同情无产阶级的悲惨境遇,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认为个别独具慧眼的天才人物对理性的认识和发现推动了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是超越一切阶级的理性和正义的表现,把希望寄托在少数有“教养”的、容易接受真理的剥削阶级及其头面人物的身上。
2.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第一,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原则来批判资本主义和从头脑中构思未来社会的唯心史观,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探求未来理想社会,从而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使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
第二,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期望通过阶级调和,依靠少数达官贵人帮助,用示范改良的方法实现理想社会的幻想,从而把社会主义看做是两个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道路。
第三,它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仅把无产阶级看做值得同情的受苦受难的阶级的观点,发现了无产阶级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论证了无产阶级的解放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从而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复习总结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概述一、基础知识1.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学说,是一种社会运动,是一种国家制度。
2.1873年 1月,恩格斯在《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一文中,最先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
马克思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1874-1875年初)也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
3.1880年恩格斯出版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之后,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就不一定对社会主义均加上“科学”的界定,而只通称社会主义了。
4.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二、问答题(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关于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般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任务,促使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的理论原理和策略原理,是在完成自己伟大历史使命的漫长过程中制定和实施各个历史阶段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根据和策略基础。
(二)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
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
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科学社会主义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在吸取前述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难看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变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使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的三大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1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好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2 科学社会主义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从总体上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1 实践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突出的特点;2 科学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3 阶级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4 创新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灵魂;5 开放性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品格;第一次飞跃: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飞跃的标志。
第二次飞跃: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论发展变成了现实的社会制度的实践,并开始了由革命到建设的主题转换,在资本主义的严重包围先探索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现实变为多国践实。
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有三个方面:1 尖锐地揭露和控诉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深刻地分析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
2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德尔主张和天才的猜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素材。
3 空想社会主义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总的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其中也包含唯物辩证主义和辩证法的某些合理因素。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 空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基础之上,从理论形式来说都借助于理性主义;2 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因而也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
科学社会主义 总结答案
科社部分复习思考题一、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关系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4.新经济政策5.斯大林模式6.东欧剧变及主要原因7.苏联解体及主要原因8.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9.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模式10.民主社会主义二、论述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一、 1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关系(答题要点:○1组成部分○2关系)答: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这三大组成部分有着极其严密的内在联系。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点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2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答: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变成现实之前,只是理论推理,还不可能十分圆满、完备,切忌把有待实践验证的理论神圣化、教条化。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当今重新总结历史经验,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准绳来衡量,既不能全面肯定苏联模式,也不能全面否定苏联模式,应该细加解剖,具体分析。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改革实际上是第二次革命,而不是细枝末节的改良,但是这不像第一次革命那样完全是自下而上推翻旧制度的革命,而是在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主义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
⏹(答题要点:○1浓缩飞跃的时间和表现○2二次飞跃,理论到现实○3三次飞跃,一国到多国)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余粮征集制;2)义务劳动制度;3)加速工业国有化;4)流通分配领域非市场化○2评价: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通过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垄断,直接建立起生产和分配方面的供给制,带有军事性质。
【考研政治】马原第七、八章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总结
马原第七、八章科学社会主义经典总结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3.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各国工人政党于1864年建立了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
在第一国际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展开同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尽管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公社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留下了宝贵经验。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4.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列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俄国实际,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列宁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并且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下,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阶段,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根据社会主义运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体系。
它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逐步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危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和压迫,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持续性和不合理性。
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式,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和对共产主义的展望。
在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中,科学社会主义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总结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指导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在对共产主义的展望中,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展望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和人类的美好未来,激励了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最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和对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支持。
在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中,科学社会主义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指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
在对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支持中,科学社会主义支持了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的斗争,支持了各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事业,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阶段,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和对共产主义的展望,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和对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支持。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导言科学社会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先进社会制度理论,其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要通过科学的社会规划和组织,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
本文将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基本原则和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历史渊源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日渐觉醒的背景下,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重要流派,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列宁、斯大林等人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即按照个体的劳动贡献来分配社会资源。
无产阶级专政是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政治原则,通过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来确保社会主义的顺利实施和发展。
发展现状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推广。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本国国情,吸收并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一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同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科学社会主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讨论的重要议题。
结语总之,科学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科学社会主义有所启发和帮助。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客观事实。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经典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
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等方面。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是指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
新型社会制度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以生产资
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
和阶段特征。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包括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
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是指
社会主义社会的中级发展阶段,高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
发展阶段。
再次,科学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社会
主义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具体道路和发展方向。
科学社会主义的建设
道路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道路等。
最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在建设过程
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包括发
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总之,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等方面。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才能更好
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原理?(二)、社会主义传统模式从形成到终结。
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产生和形成是在斯大林领导期间。
在列宁逝世后的最初几年里,尽管党内对列宁晚年提出的一些新政策,尤其是新经济政策存在较大的分歧,但斯大林基本上坚持了列宁的新政策。
但随着苏联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尤其是党内斗争中斯大林个人权力的巩固,斯大林逐步抛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列宁晚年的思想。
从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斯大林逝世,就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运行机制,即“斯大林模式”。
3、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1)经济上:首先,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其次,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第三,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
(2)政治上:第一,过(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第二,共产党独掌政权。
第三,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第四,逆向、一维的权力监督机制。
第五,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
5、对苏联模式的评价(1)作用:◆历史功绩:第一,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
第二,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现。
第三,为赢得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为其它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榜样和支持。
第五,为资本主义的改良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第六,大大增强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两个超级大国之一),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严重弊端:第一,经济上的高度集权和僵化的计划体制,严重束缚了企业和劳动者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第二,政治上的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第三,思想文化上的高压政策严重影响了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理论上的教条主义,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社会主义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2)产生弊端的原因:客观上讲,一是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二是缺乏经验。
主观上讲,一是思维方式上教条主义地对待马恩的社会主义理论;二是政治制度上缺乏监督制约;三是斯大林的专断个性;四是对封建主义的影响估计不足,对资本主义缺乏全面分析;五是对建成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缺乏认识,急于过渡。
三、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终结1、苏东剧变(1)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经过:1989-1990年,在西方和平演变和苏联错误改革的双重影响与冲击下,仅仅两年左右时间,东欧各国就普遍丧失了社会主义政权。
这些国家的演变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三部曲:一是执政的共产党面临着经济上、政治上的严重困难,可一时又找不到解决困难的出路,这时党内外出现了反对派(波兰的团结工会);二是执政党在国内外各种压力和影响下,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三是执政党不断向反对派让步,并最终同意进行竞选,致使反对派夺取政权。
◆评价:东欧各国发生的剧变,已不是一般的体制改革,而是发展方向的改变,也不是一般的政权更迭,而是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其一,共产党的地位和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其二,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其三,明确提出经济私有化,公有制不复存在。
其四,在外交方面奉行亲西方一边倒的政策,不断加强与欧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的联系。
4、苏东解体的教训第一,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地对待别国的经验和模式,任何照搬照抄只能给革命和建设带来惨重的损失。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没有法制就没有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第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防止个人专断、官僚主义和腐败作风的产生与蔓延,是执政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第五,必须正确地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分清功过是非,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
第六,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和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原则。
第七,必须正确处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既要继承和借鉴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又要抵制和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盲目排外和全盘吸收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第八,必须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既要坚持民主团结,民族平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又要反对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分裂国家,反对社会主义。
5、苏东解体对社会主义的影响:苏东解体无疑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损失,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追求,也给中国等还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增加了困难;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弊端,进一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汲取了苏东改革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苏联模式弊端的彻底暴露,就没有今天社会主义的普遍改革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以上来自ppt)3.对苏联模式的评价,苏联解体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探索。
如何评价斯大林体制(历史成就)苏联模式历史成就斯大林体制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满足了苏联社会发展的要求,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国内①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苏联在这一时期消灭了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阶级,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增强了工农联盟和各民族人民联盟,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③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巩固,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保障④斯大林体制的社会主义,以建立美好幸福生活的远景为号召,激励着全体人民的建设热情,从而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
国际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①作为这场战争的主力军,苏联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②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③在东欧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④推动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
所有这些成就,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功不可没。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弊病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
这一特征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
①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等②经济方面,表现为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等③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唯一标准,舆论一律等④对外关系方面一是对外实行封闭政策,二是在“世界革命”的目标掩护下的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
主要弊病是:政治上民主太少,容易滋生个人专权;经济上管理过死,经济总体效益差;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苏联模式在国际上推行产生的问题东欧各国政治上过度集权、以党代政、领导职务终身制;经济上急于消灭私营经济,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牧业集体化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搞一大二公三纯;经济管理方面,排斥市场机制,依靠行政命令;在思想文化上搞个人崇拜、一言堂、教条主义、限制人民自由等。
总之,这些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主要依靠政治动员,忽视物质利益。
简评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斯大林建立起来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从它建立时期就包含着深刻的矛盾和严惩的弊端。
20世纪50年代初,在苏南冲突的大背景下,南斯拉夫开风气之先,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率先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开始自治社会主义的建设。
自治社会主义先后经历了“工人自治”、“社会自治”和“联合自治”三个阶段。
南斯拉夫的改革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独树一帜,第一个突破了传统模式,率先进行改革的探索。
苏联在1953年也开始了改革的探索,赫鲁晓夫的改革只是一次不成功的试验。
但赫鲁晓夫毕竟在苏联历史上第一次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公开揭开了苏联旧体制矛盾和弊病的盖子,并改变了旧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些方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发展,也对苏联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1965年苏联实行新经济体制为标志,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
匈牙利推行新经济管理体制;民德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的新经济体制”;捷出现了著名“布拉格之春”;保—新经济体制;波—新体制战略。
这一阶段取得比较明显成效的是匈牙利。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的改革势头进一步强化,最初几年的经济改革未能使苏联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发生多大变化,也未能阻止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放慢的势头。
88年苏共十九大把改革转入政治领域,苏联社会迅速进入动荡时期。
20世纪50-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主要成就是:①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缓和了所在国的矛盾;②改革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神话,使人们认识到了改革旧体制的必要性;③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④促进了各社会主义国家对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⑤改革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理论的探索,而理论探索反过来又推动改革实践的深化。
但是,这一时期改革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①改革在启动之初普遍准备不足;②尽管各个国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国家的改革普遍存在着不深入、不彻底的毛病;③改革不全面不配套,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其他改革的相互配合以及经济体制内部各项改革的不配套,政治体制心脏其他改革也是如此;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明显不足,没能与改革的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改革的经验教训: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②支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③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循序渐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④改革措施必须整体推进;⑤必须动员人民群众广泛支持拥护改革;⑥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⑦在改革中要借鉴他国经验同时要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⑧在改革中要不断地创新。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在于苏联原有的模式积弊太深。
弊端总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表现为长期存在三个矛盾。
①过“左”的急于求成的路线使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水平,过早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尽快发展。
②过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的体制同社会主义要求尽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的矛盾。
这个矛盾极大地限制了广大人民的民主与自由,损害了人民的权益,越来越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③党政军官僚特权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雪上加霜,更引起广大人民群众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