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 讲义 王鸣
第21 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一
第21 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之一第21 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之一教学目标1.学生应该掌握的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①通过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②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吸收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使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3.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诞生在19世纪40年代”,培养学生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本课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创立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无论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还是本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重点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创立是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与发展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无论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还是本课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是重点。
难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因为讲述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空想社会主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开创性的努力,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学生从未接触,有的本课中也未讲到,而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又有内在联系(即历史条件),所以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等条件限制,不易理解。
重点突破方案:1、先请两位学生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事迹,尤其是两位革命导师的远大理想。
2、利用课件、结合前面所讲的历史条件,教师通过提问:A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准备条件成熟了吗?B还缺乏那些条件?C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及艰巨性分别是什么?通过难度逐渐加大的问题,层层分析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已经水到渠成。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目标】1.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2. 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增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思想来源、社会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产生标志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探究学习】总议题:三探:科学社会主义的前世今生一探:蓄力之期——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背景一:资本家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到16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
残酷现实之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畅想未来理想社会......比如:16世纪至17世纪。
以莫尔为代表的人们喜欢用文学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就如在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中,他这样描写他的理想国:在乌托邦里没有货币,每个人都在市场上各取所需。
没有家庭主妇、神甫,没有贵族,没有仆人,没有乞丐。
继莫尔之后,18世纪以摩莱里为代表的人们开始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较为充分地描述了他的社会学思想。
他主张符合自然和理性的社会状态,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完全现实的阶段,是人类历史的起点。
而19世纪初,以欧文为代表的人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积极合理设想并进行实验。
1824年创办,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公社成员的活动目的只要满足本社成员的需要就可以了,所以导致公社产品成品缺少,生产少,消费多,产生矛盾。
"新和谐公社"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来参加公社的人形形色色,抱有各种目的,有着各种想法,所以,社员之间不久就产生了各种矛盾,变得不像预想的那么"和谐"了。
科学社会主义第1讲
4、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 主义特征,恩格斯曾称之为“禁欲主义的、禁绝 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
第四节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一、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发展的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逐渐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工业革命为 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资本家 带来的是剥削范围的扩大和财富的积累,而给广 大无产者带来的却是痛苦和灾难。
第二节 16世纪—17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三节 17世纪中—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四节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五节 19世纪3、40年代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概述
回顾历史,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之前的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或者说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伴
随着每一次大的资产阶级性质运动中出现的无产
第二节 16—17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一、16—17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萌芽与原始积累
(二)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
二、托马斯〃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一)莫尔的生平简介
(二)莫尔对资本原始积累和封 建专制的批判
(三)莫尔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三、托马斯〃闵采尔的空想社会主义
联系方式:
hbhandong1981@
qq:158922608
欢迎交流!
绪 论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
第四节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要了解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必须首先 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因为科学社会主义与马 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同构成 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说马克 思主义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起点是哲学, 中介是政治经济学,那么终点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具体的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 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 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 义的核心。而这只是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广义 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指的整个马克思主义。
第2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之一
第2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2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1.3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2.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3.2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2.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2.2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自主学习(1)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背景。
(2)分组讨论: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概括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分组讨论: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历史进程有哪些影响?(2)教师讲解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5.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了解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背景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请大家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科学社会主义?6.课后作业(1)熟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背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背景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但在讲解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时,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充分展开,今后教学中需注意这一点。
合格考讲义:必修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2 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1)产生背景: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2)发展阶段:16世纪初—17世纪末,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等,主要代表作有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用文学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18世纪,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开始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
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3)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4)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5)地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
《科学社会主义》讲授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讲授大纲《科学社会主义》(讲授大纲)主讲人尹平导论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意义这是一门研究生思想政治课。
这门课的功能在于宣传国家意志,灌输官方意识形态。
思政课不等于“洗脑课”。
只要大家怀着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
1、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于中国社会的认识。
社会主义在中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了解这种不同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传统儒学之外的社会主义文化。
2、有助于扩大我们的理论视野,认清当今世界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认清国际关系中许多问题的实质。
3、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学一点“没用”的东西大有裨益。
二、“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若干概念1.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词是由拉丁文Socialis引申的,意即社会的、公共的。
而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理想国和大同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流派之杂:……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名目之多:……世界社会主义影响最为深远的有三大流派:〔1〕科学社会主义〔又称“共产主义”〕〔2〕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3〕国家社会主义〔又称“纳粹主义”〕名目繁多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点:平等主义,公平正义;公有制度,共同富裕;扶弱济贫,增强福利…..对贫富分化的痛恨,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是人类久远的美好理想。
2.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狭义与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它研究的是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其初级阶段)的一般规律。
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
或者说既是思想理论体系,又是一种政治运动和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经历了三次飞跃。
三、《科社》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方法。
但同时安排3次专题片教学。
考试采取开卷方式。
考试不是目的,它只一种手段。
当然,考试通过也是硬道理……学习中应该注意几个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邓小平说:“要精,要管用”。
◆世界联系中国。
全球化时代的的背景。
中国农业大学_72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高放 讲义
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类从资本主义到 共产主义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最 一般规律的学说。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同义;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 个组成部分之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全世界无产阶 级实践这个理论的一般规律。
2、主要特点
(1)采用详尽的理论论证的形式说明资本主
义制度的不合理。 (2)摆脱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3)开始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尝试。
(四)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
富的思想资料; 2、对资本主义的尖锐而又深刻的批判,是启 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 的材料;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 的预测。
二、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无产阶级如
何去取得政权和运用政权对社会进行变革 (改造)的道路和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2、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无产阶级如 何建成社会主义并且使之完善和发展的理论 与实践。
社会主义的 三次历史性飞跃——历史的线索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6世纪初叶——19世纪
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时期 1、代表人物: 托马斯·莫尔(1478-1535)英国政治家、思 想家,代表作是《乌托邦》; 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思想 家,代表作是《太阳城》。
2、主要特点
(1)采用文学形式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原始
积累“羊吃人”、贫富悬殊等罪恶,指出了 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罪恶的根源,第一次提出 彻底废除私有制和建立公有制的主张; (2)精心描绘了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 人的理想社会。 (3)理想社会是以个体农业、手工业为基础, 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倾向。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55张)
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认识伟人
卡尔·马克思,是马克思主 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 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 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 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 ,无 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马克思 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卡尔·马克思 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 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 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 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 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年9月2日宣布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 内获得大发展,实现 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 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古巴共和国 1959年1月1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思考: ①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经
不起实践的考验? 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的?如何评价以下两人的观点。
梁启超: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 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
黑格尔:由神或者某种神 秘精神理念有目的安排的。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唯物
史观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
马克思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主要内容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 (2)剩余价值学说
时势造英雄
VS
英雄造时势
唯物史观:英雄的出 现是由他当时所处的 社会客观环境造成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所有制 关系 分配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2.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
• (1)多国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 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 (2)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__社__会__主__义__终__将__代__ _替__资__本__主__义__是__不__可__逆__转__的_______;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____共___产__主__义___一__定___ _要__实__现__的__信__念__是__不__可__动__摇__的__。 • (3)中国亮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只要把 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__科___学__社__会__主__义__在__2_1_世__纪___ _焕__发__出__了__何__等__强__大__的__生__命__力_______。
奴隶主支配,奴隶 主只给奴隶最低限
度生活资料
奴隶制国家
铁制工具、农耕
机器生产
范围扩大
范围进一步扩大
农民农耕技术进步 工人劳动技能提高
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相对于奴隶,农民有 一定人身自由,但不
得不依附于地主
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受 雇于资本家
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 租等方式,占有农民
大部分劳动成果
意
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
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
第2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案之二
第2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教案之二教学设计思路1.以同学为主体,充分调动同学学习乐观性同学能解答的问题,尽量由同学作答。
老师主要引导同学把前后学问串联起来,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阅读、思索、回答问题。
问题主要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条主线绽开。
2.以教材为主,充分挖掘书本已有资源课本上对重大大事供应了重要资料,老师在教学时可结合课本内容,供应同学阅读,加深熟悉这段历史,提高同学阅读、分析的力量。
书中还供应了一些重要图片资料,老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从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多感官影响效果,使同学更深刻地熟悉历史。
3.充分利用本课内容,进行思想教育本课是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组织支配课堂争论,学习宏大导师的优良品质,树立远大的抱负。
4.突出重点和难点由于本课涉及了不少理论问题,而授课时间又很有限,因此老师应对这些问题按难易程度和轻重程度,做出一个较为周密的支配,做到既照看一般,又突出重点和难点,深化浅出,扣紧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条主线,把前后教材有机地联系起来。
教学目的一、基础学问目标19世纪30、40年月欧洲三大独立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作用。
二、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同学熟悉:科学社会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进展的宏大贡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历史需要,又服务于历史需要,从而对同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动的学习,对同学进行详细的、生动的革命抱负教育。
使同学从革命导师身上得到一些做人的启迪。
三、力量培育目标1.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培育同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力量。
2.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终生从事革命活动创立马克思主义及其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叙述,培育同学全面深化熟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2012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主讲教师:孙炎第一讲导论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科学:科学:自然科学: 研究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即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的科学。
任务: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和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
社会科学;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其中,又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重点。
任务:研究并阐明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人文科学: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科学。
任务: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我认识。
学科作用•自然科学——决定物质生产技术•社会科学——决定物质资源分配•人文科学——对人自身的认识自然科学决定着人与自然打交道的生产成本。
(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各项生产费用总和)怎样分西瓜,就是社会科学的事,决定着人与人打交道的成本——交易成本为何要从中间切开(公平)而不是切一块皮?这是对人自身的认识问题。
2、社会思想——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网络如何和谐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观点、认识和方法的总称。
反过来,政治分配资源激励或阻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这就是反作用)但是不能夸大政治的反作用,因为,国家是经济增长的保证,也是衰退的根源!在决定物质、资源分配方面,政治具有的特性:直接性——以行政力量直接划分资源归属,例如支付转移,增税、分配土地;暴力性——国家以暴力为后盾强行分配,例如税收;疆域性——领土范围内都可以再分配。
……基本结论:人是政治动物,虽然你可以不喜欢政治,但是,个人无法摆脱政治,某种程度上,还不能不选择政治,也不得不选择政治。
3、制度与体制国家制度包括:国体;政体_政治制度体制__国家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__政治体制政治制度涉及的是谁掌握国家权力的问题政治体制涉及的是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如何运用国家权力的问题1、概念的产生“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32年法国圣西门派主办的《地球》杂志,是圣西门的门徒乔西叶尔首次使用的。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教学大纲2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
通过系统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1.1 了解学科对象、性质及其地位。
课程目标2:2.1 了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史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课程目标3:3.1 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加强社会主义信念。
课程目标44.1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强化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课程目标55.1 拓展视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当代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课程目标66.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导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和性质1.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
2.教学重难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重的地位。
3.教学内容:导论从总体上概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及其历史发展,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指明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4.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教学目标:学习并把握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基本知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理论观点。
2.教学重难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3.教学内容: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理论贡献和评价;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创立的过程和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发展。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教学目标:学习并把握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基本知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理论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定义简析?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
简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就是‚人的解放学‛。
2、需要澄清的三个要点: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2、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3、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什么是‚人的解放‛?从生存状态,从精神状态,从政治关系三方面。
只有马克思主义在十九世纪才把人的解放问题变成了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一)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马克思从没有这样划分过自己的学说;第二,列宁的划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第三;马克主义绝对不止三个组成部分,将三部分绝对化,是一种误解和疏忽。
(二)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论结构)第一层次:唯物史观。
第二层次:经济学第三层次: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论断:1、2、3、4。
(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三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决定第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决定三、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一)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第一,几个概念: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1)、社会主义的语义学发源;社会主义的政治学化。
(2)、共产主义的语义学发源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3)、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传入中国(4)、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1、2、3、4。
(二)对象: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1)、资本主义:定义(21)和基本特征;封建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最大成就;资本主义的弊病。
(2)、社会主义:定义(21)及特征(3)、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4)、如何达到社会主义?(三)、科社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第一、四大系统的综合;第二、四大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科学的关系。
三、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飞跃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种形态(一)、第一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第三次飞跃:进行中5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认识到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体制方面存在着严重弊病,必须对之进行再认识和改革。
社会主义的改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改革是一场革命;2、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3、改革是渐进性的、和平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4、改革是在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特殊规律的要求;5、改革必须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新的认识;6、改革必须对公有制进行重新认识;7、人民当家作主是改革中的重要内容;8、改革必须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文化思想观念;9、最后,改革也必须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对外关系观念和政策。
(二)、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的空想成分1、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没有货币、没有商品、没有市场;2、住宅问题—反对职工拥有个人住宅(三)、俄国革命的特殊性及其影响的特殊性1、落后国家;2、外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
(四)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着力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的落后遗物;2、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3、要经历较长的过渡时期,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和小生产,不能急于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不能急于宣布建成社会主义;4、更不能急于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不能急于消灭工农、城乡、脑体劳动差别,不能急于实现按需分配。
(五)如何评价苏联模式?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教条式照搬科学社会主义和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第二节、意义与方法一、理论与现实意义:1、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2、有助于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3、有主义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4、能够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必胜的信念5、有助于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二、学习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2、世界联系中国3、成就联系挫折4、现实联系历史5、现在联系未来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第一节、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1、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历史功绩、巨大弊端A、发展阶段:a、封建资本主义时期(14-15世纪简单写作到手工工场、16-18世纪迅猛发展时期);b、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时期(三次资产阶级革命使新兴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以蒸汽化为中心的工业革命。
到19世纪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经基本在西欧确立)B、历史功绩:生产力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世界市场的形成和隔绝状态的打破;以民主共和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政治文明改变了世界的政治面貌;所创造的一系列可操作的政治规范被证明是颇具效果的社会管理方式而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成了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理想与信念的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它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与社会价值观念。
C、巨大弊端:野蛮性和残酷性、战争、失业、两极分化、环境污染、经济危机、政治动荡、人性的压抑和异化以及道德的堕落和信仰的崩溃等等(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主要特点1、初期阶段的资本主义与初期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A、托马斯.莫尔(1478-1535):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第一、1516年出版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意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书中提出了‚羊吃人‛的不朽名言,指出造成‚一面贫困不堪,而另一面又是奢侈无度‛的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在于私有制的存在,因此,要消除这种不公正现象,必须消灭私有制。
第二、乌托邦社会:全部社会财富由大家共同拥有和使用。
B、托马斯.闵采尔(约1490-1525):德国人、职业革命家、主张用暴力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人间建立早期基督徒所向往的‚千年天国‛C、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意大利人,著有《太阳城》及其续篇《论最好的国家》2、主要特点:(1)它们基本上是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反应,是近代无产阶级的先驱者反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最初的呐喊;(2)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吸收并改造了古希腊柏拉图的思想、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以及当时正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3)它们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开辟了社会主义思想时的新时代;(4)它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理想制度的主张都较为粗疏,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5)它们的理想社会都是建立在手工业和小农业生产基础之上的,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者思想的烙印;(6)它们普遍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而把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及一切私有制度一起仅仅看成是一种罪恶的制度。
(三)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及其主要特点1、历史背景:资产阶级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有了长足的发展;城乡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深感失望,于是产生了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的‚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2、代表人物:杰拉德.温斯坦莱(约1609-约1660),英国‚掘地派‛运动或‚真正平等派‛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代言人,代表作为《自由法》。
温斯坦莱开始用法律条文形式系统表述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改变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游记文学形式,增强了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色彩。
摩莱里(1717-1778)和马布利(1709-1785):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准备时期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摩莱里的代表作为《自然法典》,马布利著有《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论法制》等。
弗朗索瓦.诺埃尔.巴贝夫(1769-1797):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著名的平等派革命家。
他和自己的战友们组织了‚平等派密谋团‛,作为领导武装起义的最高决策机构。
这一严密的革命组织曾被马克思誉为‚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
3、主要特点:(1)相对于16-17世纪莫尔等人的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基本上剥去了早期空想家们的神学外衣,也抛弃了纯粹幻想的文学手法,他们把社会主义建立在自然法学说和理性论基础上,其现实感更强了。
(2)、具有明显的理论思辩和理论论证色彩,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和论证废除私有制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其科学性更强了。
(3)、法学色彩极为鲜明,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大都从法学的角度,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和教育制度乃至社会生活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或详细的论述。
(4)、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主义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征。
(四)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及其主要特征1、历史背景:(1)19世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入机器生产时期,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扩展,议会民主和共和制度开始确立。
(2)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和社会危机空前加剧。
(3)现代产业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他们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空前激化。
(4)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越来越具有其阶级独立性,即越来越具有纯粹的无产阶级性质。
2、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A、克劳德.昂利圣.西门(1760-1825):(1)代表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论实业制度》等。
(2)对资本主义的评价:15世纪以来,欧洲历史进程的基本内容便是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而实业阶级同封建制度的斗争则最终导致了法国革命。
法国大革命‚抹去了封建制度和神权政治的最后痕迹‛,但也‚只是产生了新的奴役形式‛。
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是一个利己主义支配了一切社会阶级的社会,是一个一小撮庸碌无能的游手好闲之辈把整个民族当作自己的家产、对广大劳动者进行残酷掠夺的社会。
(3)实业制度:发展实业是圣西门思想的核心,他的‚实业‛既包括发展物质生产,也包括发展科学、艺术等精神生产。
在实业制度里,管理活动高于统治活动,其社会权力分别由实业家代表组成的最高行政委员会和由科学家代表组成的最高科学委员会分工管理。
在实业制度里,‚一切人都应当劳动‛,个人收入按才能和贡献分配。
B、弗朗索瓦.马利.夏尔.傅立叶(1772-1837)(1)代表作:《全世界和谐》(1803)(2)对资本主义的评价: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商业精神、国家制度、法律体系、道德观念、婚姻制度等都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批判,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反社会的工业主义制度,是‚反对大众的个人所有制的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