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参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一简答
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
位?
马克思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组成。从关系角度看,哲学是热点,政治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结。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
(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它是关系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
(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政治经济学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为无产阶级指出推翻资本主义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条件,这是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3)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帜。无产阶级的事业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2、社会主义国家多次出现空想理论或出现干扰的原因?
(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统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
(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
(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3、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答题思路:理论性+现实性+现实启
示)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2)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基本坚持的是唯心史观,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同情无产阶级但不了解这一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
(3)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析
(1)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本身却是深刻的
(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
4、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材料题)
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
(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新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4)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团结合作
(5)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领导下,联合广大人民群众夺取政权,争得民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
(6)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统治代替资产阶级统治
(7)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建成共产主义的目的
5、于相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大峡谷
(一)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想是“共同发生论”,即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晚年,马克思对他早期的研究成果做了修定和界定:他认为社会发展是多样的,不应局限于一种发展模式,在相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承认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社会主义
(三)相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需具备以下条件:
⑴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的胜利结合;
⑵生产力充分发展,即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
⑶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包括政
治、经济和文化成果)。
6、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改革开放之前的毛泽东第一代)
(1)中国在1953年开始的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发现了一些前苏联模式的弊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将全面铺开,客观上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要求。
(2)从1956年开始,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任务,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的思想,探索了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3)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历史性课题,特别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如何规划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我们党一度在这两大问题上发生严重失误,使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挫折。
刘少奇: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
周恩来: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陈云: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
邓小平: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朱德:注意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
邓子恢:农业中实行生产责任制,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7、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然性
当代社会主义面临如下的挑战:
(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20世纪后半期,发生了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世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