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参考题

合集下载

【精品】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doc

【精品】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doc

结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谈谈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谈谈你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结合全球化时代的特征,谈对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理解试述苏联解体带给中国的启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有哪些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试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教训以及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如何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产生,对象,发展,地位,作用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乂称科学共产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3个组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人们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即作为运动或制度的社会主义,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FI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看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对象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三个方而是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

任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社会制度三者之问形成了另一个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通过这个统一体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

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科学性•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科学严谨•B、彻底完备•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反杜林论》•B、《法兰西内战》•C、《共产党宣言》•D、《共产主义原理》5、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它们的()•A、执政理念是一样的•B、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内容是一样的•D、形式是一样的•E、领导力量是一样的6、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体现在()•A、人类前进一片坦途•B、世界历史一帆风顺•C、社会主义作为新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D、社会主义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E、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7、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的两次飞跃时()•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社会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E、从私有制发展到公有制8、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成熟,主要是()•A、同当时资本主义生产相适应的•B、同当时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C、同理论家个人的文化水平相适应的•D、同理论家个人的政治立场相适应的•E、同理论家个人的家庭出身相适应的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人类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飞跃•E、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矛盾消除10、我们说的共产主义,是指一种()•A、科学的理论•B、现实的运动•C、未来的社会制度•D、没有矛盾的社会•E、社会关系和谐的社会11、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A、B、C、E1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A、通过实践•B、尊重客观规律•C、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起来•E、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3、下列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A、实现了共同理想也就实现了远大理想•B、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经阶段•C、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D、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是辩证的统一•E、实现远大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最终目的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理想与现实的关系•E、普遍与特殊的关系15、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A、实现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B、默认劳动者不同的个人天赋•C、体现着等价交换原则•D、有其历史局限性•E、人类最美好的分配原则•1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E、前者从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感觉经验出发17、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A、自由发展•B、全面发展•C、能力的发展•D、智力的发展•E、社会的发展18、社会主义之所以实行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政治经济水平不同•B、历史文化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国家性质不同•E、地域环境不同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坚持改革开放E、坚持发展计划经济20、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E、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有反作用21、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关系之所以能够实现高度和谐,是因为()A、阶级消灭B、三大差别消灭C、国家消亡D、人与自然矛盾消除E、战争消除22、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点包括()A、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D、一切服从群众的观点E、群众是高于一切的观点23、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有()•A、经济领导•B、集体领导•C思想领导•D、组织领导•E、政治领导24、人的自由是指()•A、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受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摆脱了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D、想干什就干什么;想有什么就有什么•E、对自由的认识核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5、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著作是《国家与革命》•A、正确•B、错误26、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血缘关系•A、正确•B、错误27、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广大农民•A、正确•B、错误28、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A、正确•B、错误29、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多种因素,其中包括人口因素•A、正确•B、错误30、国家的主要成分和支柱是军队•A、正确•B、错误3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公有制水平的高低•A、正确•B、错误3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政治前提是无产阶级的领导•A、正确•B、错误33、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思想意识•A、正确•B、错误34、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特征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A、正确•B、错误35 精神文明是指人们的主观意识•A、正确•B、错误36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任务是安抚人心,整顿社会秩序•A、正确•B、错误37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错误38 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A、正确•B、错误。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1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1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作者:管理员一、单项选择题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苏联 B. 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邱吉尔的铁幕演说3.两极终结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中国的强大4.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 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 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 D. 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1、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下面分析一下苏东剧变的原因:1.完全照搬苏联模式,造成经济困难,这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

在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东欧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制造了许多冤假锗案。

20世纪70年代,有的国家领导人独断专行,大搞个人迷信和家族统治,加上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分子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败坏了党的声誉和形象,降低了社会主义在东欧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

在经济上,东欧国家长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形成了一件高度集权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西方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群众逐渐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

在遇到困难时,东欧国家不是依靠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而是盲目依靠西方外债、专利、成套设备、原材料和生活消费品来“繁荣”经济。

结果:经济依赖西方,失去了独立自主原则;债台高筑,大大超过了偿还能力,致使出现了债务危机,沉重的外债包袱加重了东欧各国的经济危机。

经济恶化,必然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致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失去了信任,也丧失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2.在经济建设中,一方面是急于求成的思想导致发展战略的失误,另一方面没有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集约化经营的客观需要而及时采取对策。

前者既表现为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过早消灭其他经济成分,还表现为片面地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发展比例的失调,更表现为长时期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积累政策,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不断扩大,陷于危机,难于自拔。

后者则表现为长期固守着粗放经营,使经济失去后劲,停滞不前。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东欧国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改革,但这些改革有的没有长期坚持下去,有的没有触动经济体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还有的则根本走偏了方向,因而没有收到顶期的效果。

3.执政党长期不重视自身建设,丧失了战斗力。

东欧国家的一些共产党是从社会民主党分裂出来的,或与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有较深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2.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3. 请简要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

二、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 马克思主义
2. 无产阶级专政
3. 社会主义制度
三、论述题(共40分)
请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路径。

四、分析题(共20分)
以中国为例,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优势和挑战。

五、综合题(共30分)
结合现实情况,思考如何进一步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具体建议。

以上为《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请同学们认真答题,考试时间120分钟,祝各位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1、论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答: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明朗化,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

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也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经济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表现。

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镣铐,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明朗化,生产力强烈要求建立与其本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表现在阶级关系上,也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为公开对抗。

1831年11月到1834年4月,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至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都是工人阶级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的鲜明标志。

3)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源于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而且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人类思想文化上一切优秀的遗产合乎规律的发展的结果。

工业革命造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科斯广泛吸取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成果加以批判继承,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2、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答:(一) 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列主义的初步传播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条件,日益成熟。

【答案完整版】科学社会主义练习题

【答案完整版】科学社会主义练习题

科学社会主义练习题(答案完整版)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内容:1、马克思、恩格斯悉心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指明了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又有重大的反作用,科技和生产力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刊:会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这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一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层次的理论。

2、他们进而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一主题的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二个层次的理论。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础。

3、最后,在这两大理论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认定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这大体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所指明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的道路和目标,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第三个层次的理论。

关系:马克思、思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结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起点、中介和终结这二者是紧密相关、互相联结的。

如果没有起点和中介,也就不可能有终结.这表明马克思上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两大理论前提。

二、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1、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既然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结,那么,如果没有终结,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没有了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或者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了。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参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参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参考题一.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参考教材二.判断题(共8分,每小题1分)参考教材三.词条解释(共18分,每小题3分)1.苏联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由战略和体制两大部分组成,两者相互关联。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特征影响了发展战略的选择,重工业优先的赶超型战略要求的体制安排,又形成了以高度国有化为基本柜架的计划经济体制。

2.两次历史性飞跃我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历史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它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进行,开创了崭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坚持经济建设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离不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

6.社会主义民主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包括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国家政权形式两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它是最高类型的民主。

科学社会主义题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题及答案

1.如何看待“空想社会主义里面有科学,科学社会主义里面有空想”这一说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1)为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a.规律性的思想。

b.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

(2)对资本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批判。

a.政治上,揭露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新的压迫制度。

b.经济上,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

c.思想文化上,对资本主义的思想道德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没有找到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a马克思、恩格斯说,绝对不要把他们的理论视为“极终真理”、“最终规律”,当作某种“圣经”。

恩格斯多次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b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判断,带有某种“空想”成分。

马、恩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对于今天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而言,显然是极其“不成熟的”。

对未来社会的预想,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天才的”思想;另一方面,他们的设想中又包含着空想成分。

c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 为什么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1)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2)唯物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完整word版)科学社会主义经典总结必背13题-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科学社会主义经典总结必背13题-推荐文档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总结必背13题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 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

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 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 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3.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 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从此,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 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4.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 各国工人政党于1864年建立了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

在第一国际期间, 马克思、恩格斯展开同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 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 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尽管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很短, 但公社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留下了宝贵经验。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 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参考题目及答案打印版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参考题目及答案打印版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出现具有丰富的时代背景:(一)人类政治文化的沉淀。

主要包括:社会平等、财产公有和政治民主,这些理念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渊源。

(二)宗教改革。

15—16世纪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批判精神,为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宗教改革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促进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三)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对中世纪黑暗的神学带来更大的冲击,其弘扬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四)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确立是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基本物质前提,尤其是其中议会民主制的确立为社会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五)科技革命。

18世纪60年代岛19世纪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现代两大阶级也应运而生。

这构成了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兴起,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出现的思想运动,是早期无产者意志、理想的思想反映。

2、人类对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经历了哪几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思想从无到有,最初形成的是从16世纪初叶到19世纪中叶的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是在19世纪40年代一90年代实现的。

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2、第二次飞跃:20世纪初,俄国开始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席卷俄国。

从1905年至1917年,俄国爆发了三次革命。

1905年民主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为社会主义打开了通道。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进程。

这就是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第三次飞跃:在斯大林逝世后,通过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和批判,越来越多的科学社会主义者逐步认识到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偏颇和弊端,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体制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试题及答案

1.《乌托邦》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托马斯•莫尔的杰作。

书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

乌托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一切人都必须参加体力劳动,参加劳动的人都可以保证得到一切必需品。

实行民主政治,所有的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应当为人民利益工作。

国家元首也由选举产生,重大问题由全体居民讨论决定。

这种社会结构的优点可以使居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今天乌托邦往往有一个更加广泛的意义。

它一般用来描写任何想象的、理想的社会。

有时它也被用来描写今天社会试图将某些理论变成实现的尝试。

往往乌托邦也被用来表示某些好的,但是无法实现的(或几乎无法实现的)建议。

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

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

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3.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在民主体制里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意识形态。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

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人士或团体一般都要比社会民主主义者在政治立场上更为左倾。

很多人将诸如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看作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典范。

社会民主主义者与民主社会主义者有共同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

民主社会主义是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宣传社会主义的政治运动与理想,也可称为反专制社会主义。

大多数民主社会主义份子支持多样型经济发展,并要求国家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以及进行财富的再分配。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题及答案

导论: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答: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马克思三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的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论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为无产阶级摆脱奴役,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经济运动,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

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

二是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

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

因为用哲学的指导作用在具体分析实际情况时还要结合甚至通过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才得以实现,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在经济领域指导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建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总体上全面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

2.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答:第一,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第一章: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论述)答:(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首先,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

其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再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正因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存在的这些根本缺陷,因而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主要局限于道德上的谴责,对社会主义的设想,还主要局限于价值上判断,在其思想中还存在许多消极的因素。

科学社会主义题目与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题目与答案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积极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2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经济条件: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矛盾激化的产物。

阶级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直接)。

同时,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一切优秀遗产的成果。

基本原理:(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设共产主义制度。

(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

(4)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5)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6)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科学社会主义题目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题目及答案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

2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我们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3列宁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4本学期通过学习这门课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答: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学说反映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疾苦,改变不平等社会状况的愿望,追求幸福生活的利益要求,并以幻想形式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

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的和主要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有其很深的政治,经济,文化渊源,并在人类历史上起过相当积极的作用,它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反复出现,既表明这一思潮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又说明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任务不可能依据而就一次完成。

只有彻底划清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才能始终不渝的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才能成功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问题,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意义:1)对资本主义的剥削现象的深刻揭露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批判,是三大空想学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而称之为“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三大空想思想家的社会历史观总体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在他们夹杂着晦涩语言和玄虚思想的著作中,也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观点,天才德预示了一些社会真理,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合理因素。

3)他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描绘,包含着许多积极的见解和天才的预测,不仅对工人阶级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鼓舞他们为实现伟大理想而斗争,也为社会主义的创建积累了有价值的思想素材。

4)恩格斯高度评价三大空想思想家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贡献。

他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地无数真理。

”2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放。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改革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 1. 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

2.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3.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学科。

二.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1.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主题转换和认识飞跃时间:19世纪初40年代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发展的阶段。

主题: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飞跃: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及其主题转换和认识飞跃时间:19世纪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预言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阶段。

主题: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

飞跃: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大的飞跃,即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的社会3.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及其主题转换和认识飞跃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第一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由革命实践为主转变为建设,改革实践迅速发展主题: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的共存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飞跃: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三次飞跃,即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是和会主义。

三.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复习参考答案.doc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复习参考答案.doc

1、社发展进程(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早起,平均和批判空想社主三个阶段;2) 19世纪30-4()年代。

马恩创立科社3)从科社诞生到1917年,在马恩的领导下,许多国家建立了社政党,制定纲领和政策(2)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1)列宁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地理论,理论指导俄十月成功2) 1917年十月,推翻资产政权,建新社制度。

1921年列宁提出逐步建设社(3)社会主义各国通过改革开放,建设本国特色社,使社制度得到完善。

1)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社国认识到苏弊端,改革2)当今世界,以中国为代表社国,不断探索,突破传统苏联模式,不断创新,2、科社在马的地位。

马恩创立哲和经不是目的,而为探讨和研究人社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产生发展和建设规律提供依据。

科社在哲和经础上研究社会尤其是资社发展趋势所得出的关于社的结论原理1)马由哲学、政经、科社组成2)马哲辩唯历唯,自然界社会思维3)政经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科社是以马哲和政经,唯观和剩值为础依,论证无产人类解放发展规律,为无产和广大劳动群众指明并使其认识到变资木主义为社会主义的条件和正确途径。

5)三部分是整体不可分,没有哲础,没有政经科学依据,不会有科社;而哲、经以科社为落脚点和归宿点。

起点哲,中介经,终结科社。

科社核心。

科社指导,哲和经成为认世和改世的思想武器。

3、空社发展历程及其特,&?空社是随资生产方式的出现及矛盾暴露产生,随资生产方式发展及矛盾激化而发展。

资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阶段。

空社经历初、中到高。

1)16-17世纪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弊端:思想与传统反封建压迫区别;文学游记的形式2)18世纪的平均共产主义私有制罪恶根源;理性主义和人性论,法律条文,暴力革命;工场手工业生产,绝对平均和禁欲3)19世纪初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空想家唯物论证了社取代资的必然。

科学社会主义五套试卷供参考

科学社会主义五套试卷供参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考试题(A)(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适用,120分钟完成)一、辨析题(每题6分,共30分)1.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答:对。

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得研究对象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研究客体,并且包括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两个伟大历史进程,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四大系统,因而必然要对这四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总体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所以说是一门综合的科学2.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它设想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

答:错。

对未来的设想都是虚构的,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由其历史局限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也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设想,空想具有局限性,虚构本身不能作为充分的理由。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第一,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因而不能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第二,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第三,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依靠力量。

3. 由于马克思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答: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先后完成了立场、世界观的转变,成为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他们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固有缺陷,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从而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4. 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答:对: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同样是以社会基本矛盾为中轴的社会经济、政治诸种条件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复习参考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复习参考答案

1、社发展进程(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早起,平均和批判空想社主三个阶段;2)19世纪30-40年代。

马恩创立科社3)从科社诞生到1917年,在马恩的领导下,许多国家建立了社政党,制定纲领和政策(2)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1)列宁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地理论,理论指导俄十月成功2)1917年十月,推翻资产政权,建新社制度。

1921年列宁提出逐步建设社(3)社会主义各国通过改革开放,建设本国特色社,使社制度得到完善。

1)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社国认识到苏弊端,改革2)当今世界,以中国为代表社国,不断探索,突破传统苏联模式,不断创新,2、科社在马的地位。

马恩创立哲和经不是目的,而为探讨和研究人社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产生发展和建设规律提供依据。

科社在哲和经础上研究社会尤其是资社发展趋势所得出的关于社的结论原理1)马由哲学、政经、科社组成2)马哲辩唯历唯,自然界社会思维3)政经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4)科社是以马哲和政经,唯观和剩值为础依,论证无产人类解放发展规律,为无产和广大劳动群众指明并使其认识到变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的条件和正确途径。

5)三部分是整体不可分,没有哲础,没有政经科学依据,不会有科社;而哲、经以科社为落脚点和归宿点。

起点哲,中介经,终结科社。

科社核心。

科社指导,哲和经成为认世和改世的思想武器。

3、空社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空社是随资生产方式的出现及矛盾暴露产生,随资生产方式发展及矛盾激化而发展。

资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阶段。

空社经历初、中到高。

1)16-17世纪的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揭露资弊端:思想与传统反封建压迫区别;文学游记的形式2)18世纪的平均共产主义私有制罪恶根源;理性主义和人性论,法律条文,暴力革命;工场手工业生产,绝对平均和禁欲3)19世纪初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空想家唯物论证了社取代资的必然。

提出了实现道路和方法,大工业基础,资制度4、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1)空社历史功绩:第一,对资制度深刻揭露和批判,提供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地研究资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一简答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位?马克思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组成。

从关系角度看,哲学是热点,政治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结。

科学社会主义体系在整个马克思体系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1)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它是关系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

(2)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政治经济学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为无产阶级指出推翻资本主义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条件,这是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3)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帜。

无产阶级的事业必须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2、社会主义国家多次出现空想理论或出现干扰的原因?(1)社会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历史根源:各个民族传统中乌托邦文化的影响(3)理论根源:教条主义对待前人论断(4)认识论根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3、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

(答题思路:理论性+现实性+现实启示)(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1)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2)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基本坚持的是唯心史观,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2)同情无产阶级但不了解这一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3)没有找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三)空想社会主义的分析(1)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不成熟的理论,但本身却是深刻的(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者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4、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材料题)马恩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2)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变革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新制度(3)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建立统一战线(4)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团结合作(5)坚持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领导下,联合广大人民群众夺取政权,争得民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6)通过各种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统治代替资产阶级统治(7)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逐步改造和消灭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达到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建成共产主义的目的5、于相对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大峡谷(一)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的预想是“共同发生论”,即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晚年,马克思对他早期的研究成果做了修定和界定:他认为社会发展是多样的,不应局限于一种发展模式,在相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承认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社会主义(三)相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需具备以下条件:⑴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的胜利结合;⑵生产力充分发展,即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⑶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成果)。

6、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改革开放之前的毛泽东第一代)(1)中国在1953年开始的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发现了一些前苏联模式的弊端。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将全面铺开,客观上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要求。

(2)从1956年开始,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任务,形成了以《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提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的思想,探索了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3)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历史性课题,特别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如何规划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我们党一度在这两大问题上发生严重失误,使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挫折。

刘少奇: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周恩来: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陈云: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邓小平: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朱德:注意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邓子恢:农业中实行生产责任制,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7、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然性当代社会主义面临如下的挑战:(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20世纪后半期,发生了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二)当代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的挑战(1)自觉调整了生产关系(2)实行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3)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计划化(4)社会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5)国家内部政治趋向民主化.(三)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挑战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态势,其国内外矛盾有新的发展。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战略关系从全面对立和对抗,进入一个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借鉴合作的长期共存的新阶段。

面对这些挑战,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进行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经常变化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特征。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够对进行调整,适应这些挑战。

8、苏联共产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实践1.列宁认识到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强调“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和“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前后,列宁提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建立国家生产、国家分配制度,内战爆发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1)实行粮食垄断专卖制和余粮收集制(2)实行全面国有化(3)禁止自由贸易,消费品实行配给制(4)强制性的义务劳动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认识(1)“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2)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的终结,并试图尽快消灭商品货币关系(4)“非政治国家”的存在2.战后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它萌芽于1921年春天的粮食税计划;形成于1921年秋天提出的“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1922年春天国有企业改行商业原则是它的进一步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允许一定程度的自由贸易(3)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4)在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5)充分利用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经济*“新经济政策”时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1)加深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艰巨性的认识(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3)认识到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性(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6)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7)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二)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分歧和争论列宁病重期间和去世以后,俄国共产党内就发展战略和如何对待粮食收购危机发生了争论。

1.斯大林——托洛斯基“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如何对待私有经济的发展;以怎样的速度进行工业建设,如何筹措工业化资金2.斯大林——布哈林发展重工业——注意综合平衡;农业全盘集体化——在个体经济增长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社会化;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阶级矛盾逐步缩小和最后消亡3.苏联党内争论的结果第一,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偏离新经济政策的道路,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准备了政治条件第二,助长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左倾”,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只有一种模式第三,破坏了党内正常的民主政治生活第四,在党内形成了斯大林的个人集权制,并且使个人崇拜可是盛行(三)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斯大林实施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推行了全盘集体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与此同时,结束了“新经济政策”,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1.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区分国内阶级关系和国际制度关系、区分社会主义“一国建成”和“最终胜利”概念条件和任务: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前途和方向: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2.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快速实现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内部积累工业化资金农业集体化(自上而下革命论、空地论)3.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阶级斗争尖锐化趋势、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9、斯大林模式二、材料: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对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体制不断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取得这些巨大的成就,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最为关键的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

(四个坚定不移)(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解放思想,破除“两个凡是”的框框,才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2)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只有坚持改革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才能解决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问题。

同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闭关自守,就会失去利用世界资源的机会。

30年来,正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才取得了巨大成就。

(3)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