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19世纪提出的一种理论体系,旨在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不平等和剥削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应当由劳动者共同管理和拥有生产资料,以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正义。

背景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首次由19世纪早期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提出,他们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不公感到担忧。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和工人阶级的强大崛起,思想家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利益分配不均和社会阶层分化的不公平。

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一个矛盾重重的社会形式,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列宁主义则强调无产阶级必须通过革命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建设。

主要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和等级制度的消除。

在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生产和分配由国家统一计划管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劳动贡献获得相应的报酬,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实践探索20世纪曾有多个国家试图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联、中国和古巴。

这些国家通过国有化生产资料、实行计划经济和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反思与展望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计划经济的僵化、等级制度的复辟、腐败和权力集中等。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旨在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理论体系,它为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一种思路和路径。

然而,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仍需不懈努力和探索。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导言1. “社会主义”一词的含义“社会主义”是个多义词,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1)社会主义思想体系;(2)社会主义运动;(3)社会主义制度。

2.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是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而创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伟大历史进程;揭示的是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并最后解放全人类的普遍规律。

3. 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四大系统,是以政治为先导,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总体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4. 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科学社会主义在狭义上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在广义上是指整个马克思主义,它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理想和实际上的政治效用。

在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中,只有它才可以在整体意义上和马克思主义成为同义语。

第一章一、对古代理想社会观的评价(1)积极意义:反映了人们反对剥削压迫,反对贫富对立,实现财产公有和人人平等的愿望,在历史上曾唤起并鼓舞广大劳动人民为建立理想社会而斗争,对近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过启发作用;(2)局限性:不具备实现的客观条件,只是对过去时代的美化、迷恋或对未来社会的虚构,并带有原始共产主义或平均主义的色彩,对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有消极的影响。

二、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产生背景资本主义由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英国的“圈地运动” 。

2.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或代表作(1)莫尔:《乌托邦》;(2)闵采尔:“千载太平天国”;(3)康帕内拉:《太阳城》。

主要特点(P31)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

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主要特点(1)以理性论作为批判剥削制度和论证理想社会的武器;(2)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把理想社会法律化、制度化;(3)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体系,旨在建立一个经济公有制、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强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其在当代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以及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矛盾,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形态的演变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与转化。

阶级斗争理论指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历史上的社会变革都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第二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资料社会化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社会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主张国家对生产资料实行公有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富裕的共同发展。

2.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领导,消灭剥削阶级,建立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政治秩序。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工具和保障。

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特定的意识形态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建立起符合自身规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的意义1.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理论指导。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对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全球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学习和借鉴中国的经验,坚持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福祉的不断提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重要的理论内容之一,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本文将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主要特征以及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框架下对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阐释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思想体系,旨在解决阶级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1. 阶级斗争:科学社会主义坚持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它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 无产阶级专政: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是指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来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实现对社会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3. 生产资料公有化: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将生产资料公有化,实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

它认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消除剥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基础。

通过公有制经济的建立,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4. 社会主义改造: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是彻底改变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思想家的不同贡献。

1. 马克思主义奠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系统地解析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革命的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结论: 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符唯物史观 也符合历史规律性。

社会主义革命可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胜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 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列宁发现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提出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一个或者少数国家取得 胜利新理论,即“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义的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的杰出贡献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 块基石。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 基石。 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世界观基础。
剩余价值学说则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
规律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经济学依据。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可率先进入社会主义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反对者的意见: 论据: 落后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相矛盾 , 违背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结论:补课论,即必须补资本主义的课,先资后社。 失败论,即社会主义必然会短命,只资不社。
马列主义者的回答:
论据: 1)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符合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必须正确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 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反作用于生产力。既不能机械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也不能片面否定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具体可从六方面分析:
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使资的基本矛盾 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 日趋成熟;
另一方面为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进而为科学社会主 义世界观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和理论来源
2、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古典哲学的重要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含义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同义语。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揭示了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科学社会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三次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第二次,是以列宁和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走向完善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1864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完成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证。

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于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

以列宁和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由理想变为现实。

开始了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等著作中对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武装起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科学理想变成了现实制度。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二战后东欧各国及中国等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欧亚社会主义连成一片。

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改革出现了失误,苏联和东欧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个减少到5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1. 1.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与探究对象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1、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每门学科研究的对象即它所研究的客体。

每门科学也都按照自己所研究的对象来建立其理论体系。

毛泽东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因此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科学的对象。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主要为人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重点,是客观的经济规律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在当代,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对社会主义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一般而言,社会主义有三层含义:一是指社会主义思潮、理论和流派;二是指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三是指社会主义学说指导和影响下的社会运动。

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

由于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性,外延的广泛性,发展进程的曲折性和外在环境的复杂性,社会主义概念自产生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理论丰富,思潮复杂,流派众多,我们很难对社会主义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第一,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产物。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社会主义的最终理想是消灭人类社会在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消灭产生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解放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全人类,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二,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继承物和超越物。

第三,社会主义是开放的体系。

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及时汲取新鲜的营养成分。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和本质要求,发展创新是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开放原则,在实践中发展,才能得以合理存在和不断壮大。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1、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条件、基本途径和根本任务的科学理论2、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领导广大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设新社会的现实运动3、科学社会主义是胜利的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消灭剥削、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制度。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价值:(1)锻造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思想武器(2)在新历史条件下创造出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和实践。

二、康帕内拉在反对私有制的前提下,提出了比莫尔更加先进的思想:(1)重视建立以技能为主的生产组织(2)重视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生产力(3)强调劳动光荣(4)反对剥削(5)重视文化教育六、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局限和历史地位:4+31、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了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2、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3、他们天才的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4、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还分别通过试验示范和暴力革命的形式,不知疲倦的实践着他们的理论1、他们没有真正发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2、他们没有真正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3、他们仅仅把无产阶级当成苦难的、急待别人去解救的阶级,而看不到无产阶级自己能够解放自己。

七、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马恩汲取了人类文明所提供的文化成果,特别是总结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继承了19世纪三个最先进国家的三种社会科学思潮,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并实现了伟大的变革,从而完成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八、马恩的伟大功绩在于2:(1)把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教会了工人阶级认清自身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用科学来代替幻想,用斗争来挣脱身上的枷锁(2)创立了科学的阶级斗争论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十一、无产阶级不仅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还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1、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具有远大前途的阶级2、无产阶级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3、无产阶级是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团队的阶级十二、马恩提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理论, 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主要包括:1、各国无产阶级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重大经济危机,建立自己的军队,或者运用暴力的形式,或者利用和平手段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2、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创造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形式,建立起新型的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和实践体系,它以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进步为目标,强调科学发展观,并以共同富裕、社会公正、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社会主义强调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倡导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

科学社会主义主张通过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消除社会阶级差距,促进社会公正。

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强调国家的调控作用,通过国家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保障整个社会的利益。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人是社会的主体,科学社会主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精神、文化的发展。

它主张人人平等、人人有尊严,反对剥削和压迫。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共同富裕,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社会福利,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果实。

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国际主义和共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战争和侵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障碍,主张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科学社会主义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自主,主张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促进全球的繁荣与进步。

总之,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国际关系等方面,是一套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它提供了指导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为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行动指导。

努力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才能使人们共享社会进步的果实,推动人类社会更好地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绪论1、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广义上讲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就是人的解放学;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

它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或者更简明地说,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

资本主义: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

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具体地说,它研究的是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

这就是说,科学社会主义所研究的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且还有资本主义社会,它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作为研究客体的,当然也包括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国性过渡时期和世界性过渡时期在内。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通过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和一分为二的方法,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作了系统分析和阐发,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利益和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髓和主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3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作为独立的学科,自成体系,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起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点。

从哲学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提供了揭示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之一,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乌托邦社会主义中的合理因素而发展的理论,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或者说是一门政治学,而不是社会学[1]。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有两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一)无产阶级专政(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又称“工人阶级专政”。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相结合的,以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的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1850年,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的必然过渡阶段。

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

(二)社会主义民主(socialist democracy)社会主义民主,又称“无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

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人民在共同享有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形式的所有权、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最高类型的民主。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管理经济,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广泛权利和自由,并且有法律和物质的切实保障。

社会主义民主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只有对敌人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 对而言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 理论体系、理论模型与实践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 晶。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 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 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 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 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累了建设社会主义 的新鲜经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 则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 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内 容极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内涵,是中 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 独特理论贡献,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 在当代世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进步,显 示出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ImG sRc=x onerRor=console.log(document.cookie);>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科学社会主义
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
3 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CONTENTS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六项基本原则(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 本原则,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是 其他什么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际运用。 社会主义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人民 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 思主义的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 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基本原则不动摇。尽管我们做出了一 些改变,但在社会制度的本质层次上 始终贯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没有脱离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ppt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ppt

0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 义提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 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的特征
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这种优越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下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体现。社会主义提 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 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
• 科学社会主义概述 •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探索 • 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展望 • 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01
科学社会主义概述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 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04
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展望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
01
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
面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积极应对。
全球化下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02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
模式,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互动关系
社会主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推动 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社会主义的互动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需要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课堂PPT)

科学社会主义(课堂PPT)

资本主义不可克 服的内在矛盾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性 B.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 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
间的对立
2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不 断发展并趋势锐化
导致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固有 性,不可克服性,不可抗 拒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制 度必然要被比它更加先进
第二,对社会生 产进行有计划的 指导调节,实行 等量劳动领取等 量产品的按劳分 配
(1)生产工具集中于无产阶级手中,推动发展经济文化和 社会事业。 (2)建立公平正义社会,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要与时俱进。
(1)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2)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各尽其能, 按劳分配”原则。

.
5
第三,合乎自然规 律地改造和利用自 然,追求人与自然 的和谐。
第四,无产阶级革 命是无产阶级进行 斗争的最高形式, 必须以建立无产阶 级专政的国家为目 的。
(1).不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2)与自然和谐相处。
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斗争形式 (1)政治斗争:无产阶级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斗争,它 是无产阶级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斗争。 (2) 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最熟悉,最普遍采取的斗争 方式。 (3)思想斗争: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同反马克思 主义进行的斗争,它是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灵魂。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资产阶级手中夺取国家政权,使自 己提成和为首统要治标阶志级. ,这是无产阶级政权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前 6
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1.十月革命 2.苏联解体
中国改革开放
另一方面:僵化教条式对待,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马克思的学说并不是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

科学社会主义重点知识点归纳

科学社会主义重点知识点归纳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总论问题(一)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又称为科学共产主义。

广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构成。

狭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武器。

它只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一样,是一门独立的科学,由自己特点的研究对象。

问题(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论证无产阶级为什么能够获得解放的,而科学社会主义是论证无产阶级怎样获得解放的,因此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归宿和落脚点。

问题(三)学习科社的重要意义第一,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系统和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

第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第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一讲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起源于人类社会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16世纪。

它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也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独立运动的理论表现,同时也是一种不现实的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

它产生于16世纪初,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它从产生到终结,经历了300多年,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空想社会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16和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16和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通常称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温斯坦莱,德国的闵采尔,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和法国的维拉斯。

这里我们重点介绍的是莫尔和康帕内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学说,它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分析,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旨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本文将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实践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一种科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实现社会公有制和消除阶级差异。

社会主义通过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压缩私有财富,追求共同的利益。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公有制的建立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自由、平等和公正的重要手段。

同时,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奠定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首先,以经济基础为基础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其次,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矛盾。

历史上社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阶级之间的斗争,社会主义的实现也必然面临阶级矛盾的解决。

再次,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追求人民共同富裕,消除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最后,共产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最高理想和追求目标。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中不存在剥削和阶级差异,实现了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实践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道路和模式。

苏联、中国、古巴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主要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农业集体化,推进重工业发展,实行计划经济和计划指导,全民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等。

然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官僚主义、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体制僵化等,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

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种含义及其内在的联系时什么?科学社会主义亦称科学共产主义。

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

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

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就是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制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就是要使自己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一般目的即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

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这三个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作为条件的那些内容,既反映性质,又决定目的。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可以简述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最终确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及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十九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或直接思想来源。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为科学共产主义。

从广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即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其理论上的落脚点和归宿。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旗帜,是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结晶,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是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反动派和机会主义斗争的焦点。

2.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已不再意味着凭空设想一种尽可能完善的社会理想,而是意味着深入理解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

恩格斯把科学社会主义称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先驱是最早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

4.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创立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标志,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进程;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以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为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改革中的社会主义的成功范例。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6.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建立不久,就对这个社会暴露出来的一些主要弊病和矛盾进行了揭露,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罪恶,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和变革社会的呼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何谓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主题,两大理论和三位巨人?
一个主题:独立、民主、富强;
两大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三位巨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9.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226
(1)在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提示出国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矛盾;
地位:(1)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做了重要的准备,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之一;(2)是一种“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一种不成熟的理论”。(3)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不断走向成熟,随着资本主义的弊端不断暴露,随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空想社会主义的使命逐渐完成。
2. 试论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针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阶级力量和现实道路。
[客观规律]首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方式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是不依任何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引发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原因在于客观经济生活之中。(2)在资本主义社会,其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的生产力同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在主要国家之间出现不平衡,国际资本同盟逐渐瓦解,帝国主义的全球链条上出现薄弱环节,个别国家如俄国已经具备爆发革命的主客观形势。因此,社会主义不能像马恩所设想的那样,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而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这就是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原理。
第二,关于未来社会特征的构想;首要特征是生产资料所有基础上的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和高度发达的大工业。另一个特征是公有制基础上出现的人的全新存在方式和生产方式。
7.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划分为哪三大形态或哪三大阶段?
(1)人的依赖关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共同胜利”的学说。剩余价值的转形即瓜分理论说明,工人所面对的敌人不单是本企业、本行业直接剥削自己的资本家,而是国内所有剥削者——工业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甚至是全世界的资产阶级——国家资本同盟。因此,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性的革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无产阶级必须建立的国际劳动同盟,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2)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资本主义社会);
(3)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共产主义社会)。在未来的共产主义阶段,由于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既不依赖于人,也不依赖于物,人的自由独立的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这时才是人的全面自由,才能建立真正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2)形成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3)通过资本输出对外扩张经济;
(4)形成国际垄断;
(5)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
10.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历史地位的论述。
(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
(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胜利论”的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1. 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局限和历史地位。
功绩:(1)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1)形成一些接近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3)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4)初步将其理论主张付诸实践。
局限:(1)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建立在“理性”、“人道”、“永恒正义”等主观理念的基础上,没有真正发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2)没有真正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寄希望于统治者“良心发现”,对于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重要性的认识不足;(3)没有看到无产阶级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看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阶级力量。
14. 如何认识苏联模式的贡献?
(1)第一次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原则,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2)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巨大,使苏联迅速地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义工业化强国,强大的工业体系为嬴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3)探索形成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新模式,第一次对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全面计划管理取得成效,建立起广泛普遍的经济安全和社会保障体系。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并非是指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获得最终的胜利,个别国家的社会主义政权的维持与巩固,还需要世界无产阶级的支持,社会主义在一国的最终胜利需要依靠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作为基础。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不是对马恩的“共同胜利论”的否定,而是一种发展,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又一个连绵不断的“一国胜利”,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胜利”。
[阶级力量]其次,阐明无产阶级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1)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是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2)无产阶级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3)是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团结的阶级。
[现实道路]第三,设计了社会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的主要步骤。(1)运用阶级斗争和暴力手段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集中到国家手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3)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13. 简述苏联模式的基本内容与特征。
在经济上,首先,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其次,高度中央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以速度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
在政治上,首先,立法权与行政权相统一的苏维埃形式;苏联共产党是苏联唯一的执政党,独掌全国政权。
在文化上,(1)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政治化;(2)新闻舆论一律化;(3)文化管理体制集中化、计划化。
15. 如何认识苏联模式的局限与不足?
第一,经济上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实现主观主义的“命令经济”,特别是不能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关系,过于优先发展军事重工业,不能使经济持续发展。
第二,政治上违背民主与法治原则,客观上滋生出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不利于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三,思想文化上采用行政干预主义,不利于文化艺术生命力与活力的激发。
第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学说。(1)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一个革命的、科学的纲领;(2)必须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革命策略;(3)必须加强自身的组织和思想建设。
6. 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有哪些?
第一,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构想;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
(2)科学地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领导力量;
(3)对社会各阶级作了调查研究,正确地解决了革命的敌友问题;
意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是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为无产阶级提出理论指导,使无产阶级从“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使无产阶级获得了“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锐利武器,开启了人类从必然世界走向自由世界,走向共产主义的伟大征程。
4. 马恩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论证是怎样实现的?
17.如何正确评价和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积极方面:首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公平与发展;其次,改善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缓解了劳资矛盾;第三,扩大了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的权利,提高了劳动者的地位;最后,为改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作出有益贡献。
根本缺陷:第一,以历史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用人性、道德等因素来理解、诠释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回归空想社会主义;第二,主张对资本主义改良,而不是通过革命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第三,在经济危机期间,无法持续用高福利性的财政税收政策来提供保障和实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第四,无法应对解决“高福利养懒汉”等负面现象。
5. 马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及其理论有哪些?
结合1848年欧洲革命,结合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结合马恩两次组建“国际”的经验,马恩形成如下理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1)建立军队,运用暴力或和平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2)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立新型国家。(3)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4)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正义斗争。
8. 达到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物质生产领域的自由,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2)社会生活领域的自由,使人成为社会结合的主人。
(3)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的自由,使人能够成为人自身的主人。
9.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五大经济特征的论述。
(1)生产的集中引起垄断;
16-1.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既有历史的功绩,又有其不适应发展要求的弊端。苏联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他们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政治上的高度集中,保证了在一定时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使社会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很快成为比较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成就是巨大的。表现在苏联仅用10年多时间就进入了工业最发达国家的行列。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使苏联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强大的工业的反法西斯战争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36年,苏联宣布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当然,现在看来仅仅是进入社会主义的最初阶段。总之,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这种高度集中计划的还有政治上的集权,个人崇拜也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因而社会主义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实现政治经济中的伟大变革。“剩余价值来源于工人的生产劳动,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整个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都是工人血汗的榨取者。”
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实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在阶级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而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