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年级数学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数学与法制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制的关系,理解数学知识在法制建设中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的作用,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数学与公平1. 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公平原则,学会运用公平原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数学与规则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章:数学与逻辑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决生活中的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第五章:数学与创新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创新思维,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创新,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法制观念。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法制观念的形成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的改变情况。
五、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学习任务单等。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数学与证据1. 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证据意识,学会运用证据解决问题。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证据,培养正确的证据意识。
第七章:数学与公正1. 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公正原则,学会运用公正原则解决生活中的2. 学生通过实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维护公平正义,提高公正意识。
第八章:数学与法律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法律的关系,理解数学知识在法律中的应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文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新文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新文案「篇一」一、班会课设想: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
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
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内容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违法行为的教育案例,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法情景剧表演五、课前准备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知识、交通事故的新闻。
组织学生排演小品、学唱歌曲、挖掘班级才艺展示的学生。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制作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1、通过小品展示学习法律至少得重要性。
2、看交通安全的视频进行法律、安全常识问题抢答,班级学生展示小快板《做个守法的好少年》。
3、联系实际,探讨身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寻找解决的对策。
4、班级宣誓,争做知法懂法合格中学生。
5、班主任寄语。
6、合唱班歌。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新文案「篇二」活动目的: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规则,懂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不懂交通规则所带来的危害性,为了自己和大家的安全,人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2、形成学习、讲安全知识的氛围,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和热爱生命的情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教学时数:一课时(40分钟)活动形式:小品表演、书法比赛、知识竞赛、抽签、唱歌、朗读等。
活动准备: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学习交通安全方面的资料。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1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数学第二章2.6节。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1),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传播问题。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三、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四、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五、重难点、关键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法制知识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提出问题:还记得本章开始时梯子下滑的问题吗?①在这个问题中,梯子顶端下滑1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大于1米,那么梯子顶端下滑几米时,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和它相等呢?②如果梯子长度是13米,梯子顶端下滑的距离与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相等吗?如果相等,那么这个距离是多少?分组讨论:①怎么设未知数?在这个问题中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如何利用勾股定理来列方程?②涉及到解的取舍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检验,决定解到底是多少?活动目的:以学生所熟悉的梯子下滑问题为素材,以前面所学的.勾股定理中边长的关系为切入点,用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支点,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下数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下数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法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尊重和遵守法律的意识。
3. 引导学生知道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保障。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规范公民行为。
三、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讲解法律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3. 分享案例:讲解一些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
4. 总结讲解:总结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能举例说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表达出遵守法律的意识。
第二章:遵守法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3. 引导学生知道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内容1. 遵守法律的重要性: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
2. 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法律,不违法乱纪。
三、教学活动1. 讲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讲解遵守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法律,举例说明。
3. 分享案例:讲解一些因违反法律而受到惩罚的案例,让学生引以为戒。
4. 总结讲解:总结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和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明确说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 学生能举例说明如何自觉遵守法律。
3. 学生能表达出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第三章: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护。
2. 培养学生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
3. 引导学生知道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寻求法律帮助。
二、教学内容1. 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护: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如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等。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
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7篇)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篇1教学内容:纳税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2、什么是比率?二、新授2)50吨的10%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1、阅读p122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什么是纳税?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宪法》第56条,《宪法》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2)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20%表示什么?3、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1条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下数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下数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数字与法制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感受数字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字参与法制教育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制教育的重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遵纪守法。
二、教学内容:1. 数字与法律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法律文件中的数字规定,如年龄、时间等,并认识到这些数字对法律意义的重要性。
2. 数字与证据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字证据在案件审理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字证据的意识。
3. 数字与权利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中的数字规定,如选举年龄、劳动年龄等,并认识到这些数字对权利实现的重要性。
4. 数字与义务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公民义务中的数字规定,如纳税、服兵役等,并认识到这些数字对履行义务的影响。
5. 数字与惩罚让学生了解法律惩罚中的数字规定,如罚款、刑期等,并认识到这些数字对惩罚的公正性、合理性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字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参与法制教育的意识。
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字证据在案件审理中的作用,以及数字对权利、义务、惩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法律案例、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展示相关知识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与数字相关的法律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如“年龄定罪”案例,让学生思考数字在法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展示:分别讲解数字与法律、证据、权利、义务、惩罚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字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与数字相关的法制教育主题,如“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思考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三下数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下数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了解法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公民行为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
3. 讨论生活中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第二章:学习交通法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法规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全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交通法规的基本内容:行人、车辆驾驶人的行为规范,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的含义等。
2. 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维护交通秩序。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交通法规的基本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体会。
3. 讨论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
第三章: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隐私、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
教学内容:1. 隐私权的基本概念:个人隐私是指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秘密。
2. 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滥用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经历和体会。
3. 讨论如何尊重他人隐私和保护个人信息。
第四章:防范网络欺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欺凌的基本形式。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网络欺凌、维护网络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网络欺凌的基本形式:网络辱骂、恶意传播谣言、网络人身攻击等。
2. 防范网络欺凌的重要性:维护网络安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网络欺凌的基本形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网络欺凌的认识和体会。
3. 讨论如何抵制网络欺凌,维护网络安全。
第五章:危害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危害。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
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随时调整教案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准备,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渗透法制教育的数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4、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5、法制教育。
在练习中利用国徽是轴对称图形渗透《国徽》法第二条和第三条。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笑吗?老师现在就让大家看一张人的脸,大家看完后,可不要笑得大厉害啊!(出示一张两只眼睛都在左侧的人脸画)2、大家都笑了,谁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笑呢?3、那么这张画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生:画得不漂亮。
)为什么觉得画不漂亮?4、小结:正是因为这张人脸的两个眼睛都在一侧,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幅画画得不漂亮。
二、讲授新课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只蝴蝶,大家说这只蝴蝶漂亮吗?大家说这只蝴蝶有几对翅膀。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对翅膀在大小上有什么特点?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小结:正是因为这只蝴蝶的两个翅膀一样大,而且在身体左右两边各一对,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到这只蝴蝶很美丽。
2、图片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
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在几何图形中,我们经常见到的轴对称图形有很多,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些图形:三、课堂练习1、课本的随堂练习学生讨论,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答案。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小学数学教案法制渗透
1.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法制渗透,理解法制渗透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学会通过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法制渗透的含义。
2. 掌握通过数学知识解决法制渗透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法制渗透的概念。
2. 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例子引入法制渗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制渗透。
2. 学习法制渗透的内容:讲解法制渗透的重要性和作用,让学生理解法制渗透对社会的意义。
3.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法制渗透中的问题。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和经验,体会法制渗透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法治意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法制渗透的含义和作用有了初步了解,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法制意识。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注重法制渗透,为构建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上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它就是——毫米。
讲述: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你知道1厘米里有几毫米吗?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
3.我是小小检查员:
谈话:简单介绍黄河大桥在两年内就修了两次的原因。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A、王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B、杨大哥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C、李师傅的车装载6吨大米和7000千克的面粉。
教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
研究性学习方法
准备
学生尺、明信片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究
1、认识分米
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情感与价值
1: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使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结合教学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
研究性学习方法
准备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教学的目的在于增进人的发展。
与此相适应,一生只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X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X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已掌控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知道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学会运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运算问题.(三)培养学生的视察、摸索、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运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进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5= 21×3= 13×7=70÷14= 63÷3= 91÷7=70÷5= 63÷21= 91÷13=32×4= 12×6= 15×8=128÷4= 72÷6= 120÷8=128÷32= 72÷12= 120÷15=(2)请同学回想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讨论,相互启示,提示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挑选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坚固掌控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运用题请大家来摸索.(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运算?为何?(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8=272(元)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查、启示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特别是中、下同等学,要多给他们机会)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摸索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运用题叙述出来.(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控了) (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相互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运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运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运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列式:35×4=140(千米)(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35=4(时)(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色彩的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运用题.(同桌两个同学相互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运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 256÷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运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摸索,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运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8=32(双)小结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运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运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运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202X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视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下数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下数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数与法制的关系1.1 学习目标:了解数与法制之间的关系。
认识到数学在法制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介绍数与法制的概念。
通过实例说明数学在法制中的运用,如几何证明、概率计算等。
分析数学在法律制定和执行中的作用。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数与法制之间的关系。
举例讲解数学在法制中的应用。
分组讨论数学在法律制定和执行中的作用。
第二章:数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2.1 学习目标:了解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
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领域,如指纹鉴定、DNA分析等。
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如概率论、统计学等。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过程。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领域。
教授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数学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过程。
第三章:数在法律文件制定中的作用3.1 学习目标:了解数学在法律文件制定中的作用。
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法律文件制定中的应用,如比例分配、算术运算等。
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如代数、几何等。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在法律文件制定中的应用过程。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律文件制定中的应用。
教授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数学在法律文件制定中的应用过程。
第四章:数在法律诉讼中的运用4.1 学习目标:了解数学在法律诉讼中的运用。
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法律诉讼中的应用,如时间计算、证据评估等。
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如计算方法、数据分析等。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数学在法律诉讼中的应用过程。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法律诉讼中的应用。
教授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数学在法律诉讼中的应用过程。
第五章:数在法律研究中的重要性5.1 学习目标:了解数学在法律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下数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下数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数与生活1.1 认识数字与法制学习数字的基本概念和运用了解数字在法制中的应用,如法律条文中的编号等。
1.2 数字与财产权学习数字在财产权中的应用,如金额的计算、财产登记等。
理解数字准确性对财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章:几何与空间2.1 几何与法律学习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几何图形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如土地测绘、建筑设计等。
2.2 空间感知与法制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学习空间概念在法制中的应用,如物权法中的空间划分等。
第三章:统计与概率3.1 统计与数据法治学习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了解统计数据在法治决策中的作用,如犯罪率统计、人口普查等。
3.2 概率与法律公正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理解概率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如证据的可信度评估等。
第四章:算法与逻辑4.1 算法与法律程序学习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算法在法律程序中的应用,如案件审理的步骤等。
4.2 逻辑与法律论证学习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和规则掌握逻辑推理在法律论证中的应用,如辨析案件事实与法律依据等。
第五章:数学思维与法制观念5.1 数学思维与法律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维在法律分析中的应用,如合同条款的解读等。
5.2 法制观念与数学素养学习法律基本知识和法治观念理解法制观念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六章:数学问题解决与法律案例分析6.1 数学建模与法律问题学习如何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探讨数学建模在法律案例分析中的应用,如经济纠纷的计算分析。
6.2 案例研究:数学在法律案例中的应用分析具体法律案例,如财产分割、赔偿计算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章:数学交流与法律文书写作7.1 数学语言与法律术语学习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了解法律文书中数学语言的使用,如合同中的数字表述。
7.2 法律文书写作的数学辅助学习法律文书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掌握数学工具在法律文书写作中的作用,如计算表格、图表制作等。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的法制教育第一章:认识数字与法制教育的关联1.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认识到数字与生活、法律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数字的起源和发展。
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数字与法制教育的联系。
1.3 教学活动引入数字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货币、时间等。
探讨数字与法制教育的联系,如法律规定中的数字意义。
第二章:几何图形与法制教育的融合2.1 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性质。
理解几何图形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几何图形与法律的关系。
2.3 教学活动介绍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举例说明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等。
探讨几何图形与法律的关系,如土地测绘、建筑设计规范等。
第三章:计量单位与法制教育的结合3.1 教学目标熟悉常用的计量单位和换算关系。
理解计量单位在法律领域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常用计量单位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计量单位与法律的关系。
3.3 教学活动介绍常用计量单位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举例说明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探讨计量单位与法律的关系,如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
第四章:概率与法制教育的关联4.1 教学目标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认识到概率在法律领域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概率与法制教育的联系。
4.3 教学活动介绍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概率实验。
举例说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抽奖、赌博等。
探讨概率与法制教育的联系,如法律对赌博的规定等。
第五章:数据处理与法制教育的结合5.1 教学目标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理解数据处理在法律领域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等。
三下数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三下数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章:认识法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 法律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公民行为等。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讲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如何维护社会秩序?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能够列举出遵守法律的具体做法。
第二章:家庭法律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珍惜家庭关系、履行家庭职责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庭法律关系的定义: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 家庭法律关系的内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夫妻关系等。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庭法律关系?家庭法律关系包括哪些内容?2. 讲解家庭法律关系的定义和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家庭法律关系的重要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如何珍惜家庭关系?如何履行家庭职责?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家庭法律关系的定义和内容。
2. 学生能够列举出珍惜家庭关系和履行家庭职责的具体做法。
第三章:校园法律安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园法律安全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校园纪律、维护校园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校园法律安全的定义: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安全和权益保障。
2. 校园法律安全的内容:校园欺凌、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校园法律安全?校园法律安全包括哪些内容?2. 讲解校园法律安全的定义和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校园法律安全的重要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如何遵守校园纪律?如何维护校园安全?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校园法律安全的定义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小组中自己进行一下测量,说说自己测量的什么大约是10厘米,什么大约是20厘米?汇报测量结果。
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用等式的形式进行表示出来。学生汇报自己画的方法和步骤。
请一名同学用米尺量一量课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2、认识毫米
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你能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吗?
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咱们学过的量长度的单位吗?你能用手指和胳膊比量一下1米和1厘米的长度吗?我们在什么时候用到米?什么时候用到厘米?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究
1、认识分米
量一量:请你用自己的学生尺量一量,你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厘米,10厘米)
五、作业说说自己家里的一些东西的长度,并用本子记录下来。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
后
小
记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为学具,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教学中遇上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学会自己解决或在学习小组中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板书:1厘米=10毫米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让学生观察两把直尺的刻度,刻度对刻度地比较,看刻度是否一致,由此可知,计量器具应当统一标准,不然就会出现混乱的问题,所以国家制定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由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进行介绍。第一条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国务院公布。
第四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全国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情感与价值
1: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使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结合教学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
研究性学习方法
准备
学生尺、明信片
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在以后的教学要加强学生操作活动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1分米是10厘米,你能在自己的学生尺上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比量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你的学生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自己的尺子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想怎样画?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
在米尺上数数,1米有多少分米?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
1米=10分米
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大家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老师还想知道的更准确一点,该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知道不到1厘米的数学书厚度到底是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它就是——毫米。
讲述: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你知道1厘米里有几毫米吗?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
看看自己周围还有什么是10厘米或20厘米的?
教师:(出示10厘米长的长方形的边)像这样长的一段线段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单位来代替“1分米”,你知道分米和厘米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汇报结果:1分米=10厘米)
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
说说今天咱们认识的新朋友叫什么?(分米)
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时间
2014年9月3日
备课人唐冲Biblioteka 第几单元第一单元:测量
课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
渗透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过程与方法
经历毫米.分米的含义及一毫米一分米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巩固
1、你能说说他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小组合作练习: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先讨论量这两种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再独立进行测量。
2、在()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床长2()大米宽2()黄瓜长2()
四、总结
让学生说说学好本节课内容的现实意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制定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