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复习材料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复习提纲
主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原始社会
(一)经济
(二)社会结构
(三)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的最初和最低阶段
生产力(低下) 劳动者: 采集者 生产者 劳动方式:采集 农业、畜牧业 劳动工具:旧石器 新石器 劳动对象:大自然(适应自然) 大自然(改造自然) 生产关系
所有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分配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社会关系:平等互助的生产关系
部落联盟
部落 部落 部落 部落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 氏族成员地位平等,通过氏族议事会共同管理集体事务。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
个体劳动盛行家庭劳动代替共同劳动
生产资料私有
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私有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
原始社会解体出现奴隶主和奴隶主阶级
二、阶级社会
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一)奴隶社会
1、生产关系:
所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分配制: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关系地位: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2、主要矛盾: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矛盾)
3、社会结构:
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国家产生了)
4、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一、背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二、理论体系
-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及其核心内容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三、经济建设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 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
- 城镇化进程与城市发展
- “双创”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
四、政治建设
-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 依法治国与法治建设
- 党的建设与思想建设
五、文化建设
- 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健康的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
-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六、社会建设
-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实现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 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七、生态文明建设
-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八、对外开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九、党的领导
-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党的哲学基础和组织原则
- 工程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和意义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球影响和贡献
以上提纲为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详细内容,可根据自身学习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和划分。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政策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掌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材料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如何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1.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题复习考点
高中政治选择题复习考点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根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向前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同理。
二、原始社会
1、地位与发展阶段
历史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也是。
发展阶段:
(1)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
(3)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2、生产关系特点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原始社会的决定了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3、管理(上层建筑):(1)在原始社会,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2)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由共同讨论决定。(3)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
4、原始社会的解体: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三、奴隶社会
1、产生原因与表现
(1)原因:根本:。直接:。
(2)表现:国家的产生(上层建筑)
2、生产力状况:
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了显著提升(金石并用、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等)
注意:奴隶国家的形成过程: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私有--土地变为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地位不平等--阶级产生--矛盾加剧--成立暴力机关--国家产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注重分析和研究中国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时代特征和形势变化,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
2.近代国情的两个基本任务:一、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三件大事:一、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二、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三、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我们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理论,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第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价值目标的科学揭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从三个层面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是什么”:A社会主义是实现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B社会主义是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C社会主义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复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复习题
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三个大的方面把握,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与实践是围绕着哪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3、中国国情可以概括为“三个没有变”,具体是指哪三个什么方面“没有变”?
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指什么?
7、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如何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9、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何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0、如何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
11、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2、什么是丰富民主形式?什么是扩宽民主渠道?
13、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5、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倡导“富强、民主……”等24个字,你能说出这24个字具体是什么吗?
16、社会建设主要指什么?
17、社会建设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里说的民生具体包括什么内容?
18、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呈现出一些什么新特点?
19、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传统工业文明的关系是什么?
20、我国发展中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主要问题有哪些?
2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具体包括哪三个方面?
22、从当代中国与世界角度看,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是什么?
2023年高考政治复习必备实用手册(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考点-【备考精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备考精华】2023年高考政治复习必备实用
手册(统编版)核心考点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特点
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的命运之间的关系
1.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2.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 1.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之间的地位与相互关系、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其它两个方面。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资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资料
摘要: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述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4.如何学习和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创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主义。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
2.为全球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何学习和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和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增强“四个自信”。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事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特)考试复习资料要点
导论
1.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障、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理论成果。他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该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的解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从邓小平到胡锦涛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问题。邓小平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中,“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具有目标性,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好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重点
1试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何处?
性, 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这五个有利于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自信, 三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之间紧密联系, 相互贯通,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3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以及此阶段性特征的认识。
答: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
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当今世界, 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 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 中国已经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实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并且创造竞争新优势。
②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议取得重大进展, 已经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复习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23-25页)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党,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使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思考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发现新的规律,形成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党在政治上理论上日益走向成熟。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用结合作为关键词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把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提炼成“十个结合”。
“十个结合”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验的系统总结。
第一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应有之义。
第二个结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第三个结合: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源泉。
第四个结合: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为我国大力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找到一条崭新的成功道路。
第五个结合: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第六个结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
第七个结合: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第八个结合: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详细).tx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提纲(详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
化制度和发展道路等方面的独特性。
- 经济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
导地位,并且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 政治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 文化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
育和弘扬。
- 发展道路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探索
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理论体系。
-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的基石。
- 和“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事业。
-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
- 改革开放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
革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 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对市场经济的探索和推进,同时保持和发
展了公有制经济。
- 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领域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领域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专项复习讲义一高一政治期末复习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讲义(一)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
(1)含义:所谓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注意】劳动者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生产关系
(1)含义:所谓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社会地位);产品如何分配(分配方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注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区分不同性质社会的重要表现。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一、原始社会
1.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生产力水平:低下
3.生产关系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4.社会管理:氏族议事会-部落-部落联盟
5.解体:
(1)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
(2)私有制确立: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3)解体:贫富差距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解体
【注意】原始氏族议事制度有一定民主成分,但是享有民主的主体范围窄,不能简单说这样的民主是优越的,要看比较的对象,更不能将其与现代民主相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提纲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特点及其影响?
答: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特点:实践性。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实践标准的检验。
理论性。在把握普遍规律的同时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提下,实现理论创新。
民族性。一切从当代中国的民族特点出发,独树一帜走本民族自己的道路。
时代性。紧紧而准确地把好时代的脉搏,与时代发展同步永不停滞僵化。
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国家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对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发展产生着榜样效应,同时也为整个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理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之间的关系?(P6—7)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3.如何认识中国当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论述)(P16)
高中政治高考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汇总(共40个)
高考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
1.土地也变为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2.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3.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7.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8.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9.《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0.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1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2.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3.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明显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14.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剥削农民的基础。
15.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16.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17.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题材料
第一题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的本质是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民主,历来是我们党奋斗的基本目标之一。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因为: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主体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民主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而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和民主不可分割。因此,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经济继续抓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包括经济建设,还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在经济方面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在政治方面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民主;在思想文化方面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也就是说,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是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推进的,以实现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现代化为目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三大主题为根据和基础的,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形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成就和成功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阶段和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总体布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外交政策与国际战略、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以人为本,立论基础是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其特征是: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与理论体系的发展相统一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相结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十个结合”
1、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2、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3、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4、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
5、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6、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7、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8、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9、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10、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4、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改革是一场革命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的性质和原则
改革的原则
首先,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原则。
其次,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最后,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3、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5、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
第二,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不断增强。
第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第四,政府职能转换取得积极进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正从“划桨”向“掌舵”、从“全能”向“有限”转变。
第五,收入分配改革逐渐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增强。
第六,经济社会法制化程度明显提高。
第七,同时,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经济体,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深化国有经济改革。
第三,转变政府职能。
第四,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第五,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第六,进行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三)“中国模式”的主要思路及其意义
1、中国模式的主要思路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是对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中国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国情,是因地制宜的改革和创新;
采取“分步走”的渐进改革方式,从重点突破、分部推进到整体转换;
在坚持公有制主体性和国有经济主导型的同时,积极发展非公有制和非国有经济;
把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地方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是一个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深刻变化的复杂的整体性过程,改革中统筹兼顾,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在改革过程中兼顾改革、发展与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以人为本的目标;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保持政治体制的相对稳定,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在现实中根据时间的需要不断调整改革目标。
6、我国政治建设和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我国政治建设在社会转型期凸显出来的深层矛盾
1、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矛盾
2、权力公共性与权力腐败的矛盾
3、利益分化与社会公平的矛盾
4、政治参与与民主程度的矛盾
(二)温家宝指出,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有5个方面:
第一,坚持依法治国。
第二,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维护司法公正。
第四,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第五,坚决反对腐败。
7、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
(一)加快政治文明建设的步伐势在必行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问题
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
(三)现阶段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力:
第一,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二,不断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人大的监督保障作用。
第三,逐步实现政府内司法独立,党内纪检委独立行使权力。
第四,逐步将官员的财产置于阳光之下,实行全方位的舆论监督。
8、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把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1. 积极推进出版发行、电影、演艺、广电网络等领域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2. 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
3. 稳步推进新闻媒体的相关改革。
4. 继续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5. 把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效益,增强文化发展后劲。
(二)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对策
1.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