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成因探究
徽州民居的室内布局与装饰
市 。徽州 自古风景秀丽,人杰地灵 ,建筑以其代表性 的粉墙黛 瓦 、牌楼 、马头墙等外部特征形成独树一帜的徽派风格 ,不仅 外观古朴别致 ,在室内布局与装饰艺术上也极其考究 ,处处体 现 出徽州人民的建筑设计智慧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 徽州 民居是 一种 复合空 间 ,平 面布 局 以 “ 三合 式” 与 “ 四合 式” 为主 ; “ 三 合式 ”指 的是一 明两 暗的结 构 ,即 个厅 堂 ,两间卧室 。 “ 四合式”则是指一 明四暗的结构 。
多 ,更显古朴高雅 。由于古代 封建 社会对阶级 的严格划分 , 徽州 民居室 内装饰多采用雕刻装饰 ,造就了闻名遐迩 的 “ 三 雕 ”艺术 ,即木雕 、砖雕 、石雕 。由于木头容易雕琢且表现 能力强 ,木雕在徽派 民居 室内装饰 中 占了较大 比重 ,被运用 在室 内许多不 同部位 ,如勾栏 、斗拱 、窗扇 、廊柱 。形态各 异 ,图案造 型丰 富多彩 ,多以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 ,戏 曲传 奇 ,文人轶事 为题材 ,也 有如蝙蝠 、宝瓶 、礼器 、花 鸟此类 传 统吉祥 纹样 ,寄 托美好 精神 。砖雕 多装 饰在 门楼 、窗 楣 上 ,不 同内容题 材体 现主人身份地位 。石雕常常位 于廊柱 柱
特 ,室 内布局合理 ,独具 一格且 民居 室 内装饰 蕴含 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内涵 ,徽派 民居体现 了传统古建筑 实用性与 艺术性 的高 关键词 :徽 州民居 ;室内布局 ;装饰 徽 州地处钱塘江 上游 ,皖、赣 、浙交界处 ,分属两省三
“ 源溯庐江舒 国舒 城寻旧派”就讲述 了祖先迁徙史 。徽州 地 区民居 的厅堂布局大多相似雷 同,并且早 已视为一种传统 。 徽 派民居中最基 本的 “ 三合式 ”布局 ,整体 以天井为中 心向四周 扩散布局 :厅堂 的两侧是厢房 ,呈 中轴对称 布局 , 以活动隔板 分隔起居空间 。徽州人 民十分注重男 女有 别 、长 幼尊卑 的传统礼制 ,因此按照长幼次序 ,长 居左 ,次居右。 厅 堂后 方以石库 门分隔 出空间作为楼梯 与厨房 与杂物间 ,起
浅析徽派民居的建筑元素
浅析徽派民居的建筑元素摘要: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装饰上,广泛采用砖雕、木雕、石雕等“三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关键词:徽派建筑;装饰;元素一、起源及发展:徽派建筑是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等)。
明朝中叶,徽商崛起,徽商为光宗耀祖、炫跃乡里而大兴土木,建豪宅、修祠堂、竖牌坊、造园林。
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同时,具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布局结构、内部装饰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
在外来文化与原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徽派建筑风格一步一步地形成了。
徽派建筑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徽派建筑主要特点表现为:“四水归堂”的紧凑型建筑布局;“白墙青瓦”的淡雅建筑;“古朴优美”的雕刻装饰;“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水观念。
二、设计理念:徽派建筑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平面布局上是以天井厅堂为中心,采用中轴线为主,两边对称地各建房屋,四周有高高的墙围护:主要指两侧山墙原本就是封闭的,前后两面高墙从正面和后面堵住其两侧山墙构成的两面坡,不得由屋前脊泄雨水,而势必使得雨水从天沟顺水枧汇入天井明堂前,即民俗文化所称的“四水归堂”。
这一徽派民宅用以采光、通风和泄雨水的天井,到了明清时期徽商鼎盛,人们才又赋予它以“肥水不流外人田”、招财进宝、天降洪福的俗文化寓意。
徽派建筑结构上,进门为前庭,中开天井,后设厅堂。
以一明堂二暗室的三间式为一单元基本定式,连接组合而成多进堂的多单元纵横向延伸。
徽州古建筑的雕饰艺术
徽州古建筑的雕饰艺术摘要:由于各种地理、人文因素,徽州古建筑的雕饰艺术形成了以砖、木、石雕和彩绘为主,富于曲线柔和韵味的艺术特色,蕴含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徽州古建筑雕饰艺术前言:徽州古建筑可以说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遗留下来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徽派雕刻之美为徽派建筑增添了无限的光辉,各种部件上雕刻的动物、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令人赏心悦目。
1.徽州古建筑雕饰艺术的成因1.1地理因素徽州地处安徽的南部,有许多的名山风光秀丽,如黄山、齐云山等,曾有人这样形容徽州“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因群山环绕,徽州位于山区,所以交通不便,但民风淳朴,战事也少,吸引了许多北方人人到这里来避乱,形成了徽州村落。
大批中原望族的南迁为徽州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建筑工艺。
徽州是朱熹的故里,儒学由此深入到民间,出现了“十户之内不废诵读”的景象,儒学从此成为徽州文化的精神支柱。
再加上徽州地处山区,耕地较少,许多徽州人外出经商,衣锦还乡之时在家乡大兴土木,以光宗耀祖。
明清时期由于徽州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徽州文化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先后出现了陶行知、胡适等大学问家,徽学从此兴起。
1.2人文因素1.2.1与自然相结合在我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生活节奏与春夏秋冬四季相符。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微妙的关系,由此而产生了一种深层次的哲学观念,即天人合一。
徽州古建筑不论是村镇的选址、空间形态还是局部雕饰,都体现了这一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中国民间的雕饰艺术喜欢用龙、凤为题材,龙、凤是中国原始图腾发展的代表,用于装饰中,它们的身躯长短、繁简都可以随意变化,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装饰。
而徽州古建筑也同样多用龙、凤为题材,并与各种纹样组合。
徽州古建筑的装饰纹样并不是以圆形、方形等这种单纯的几何图形构成,而是将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引入装饰纹样,例如植物、动物、山水等。
这些图形不仅曲线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浅谈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doc
浅谈徽派建筑中的装饰艺术1徽派建筑的特点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
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
例如黟县的宏村,就有中国画里乡村之称。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跌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口、凹、H、日等几种类型。
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辉通风、透光、排水作用。
人们坐在室内,可以晨沐朝霞、夜观星斗。
经过开井的二次折光,比较柔和,给人以静谧之感。
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流外人田,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
民居楼极为开阔,俗称跑马楼。
天井周沿还设有雕刻精美感的栏杆和美人靠。
单元还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
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甚至叠果木,甚至叠假山、造流泉、饰漏窗,交夫和自然谐和一体。
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梁栋檩板无不描金绘彩,尤其是充分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窗棂(木鬲)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雕细缕。
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
题村广泛,内容丰富,雕刻精美,活生生一部明清风情长卷,赋予原本呆滞、单调的静体以生命,使之跃跃欲动,栩栩如生。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
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
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冬瓜梁。
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
浅谈徽州古民居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相处 的结晶 。因此 ,应努力发扬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以营造安全 、 健康 、平衡 、和谐 、体现人与 自然互相尊重、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 境。而 且大 多数 民间作 品都充满 了健康 向上的情调,这与徽州人知足常乐的品性和徽 商亦儒亦贾 的品味有关。雕饰抵消 了建筑给人的重压感。徽州民居室内平 直的 梁架经过雕饰 ,富于 曲线柔和的韵味,使刚性的建筑立刻生动起 来。在装饰 审 美 的艺术手法上强调工艺性,在功能 目的上强调利益性,并且在工艺性和 利益 性 的统一下又极尽 的追求华美 。徽州人有着普遍存在的心态,宁可内简 也要外 奢 ,可见其价值观念对其行为 的影响之大 。以儒商的装饰理念,门楼 必雕 的用 意主要有象征着招财进宝 ,有一定 的吉祥寓意, 门楼的奢简程度直接反映出主 人 的身份、地位和经济状况。 三 、■州古民居童内外的空问装饰营造 徽 州古民居的整个色 彩较 为讲究 “ 粉墙黛 瓦”,即自墙黑瓦在青 山绿 水之 间, 形成 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水墨画, 呈现 出怡人的建筑景观和人居环境 。 由于南方天气 炎热 ,居住房屋全部涂刷 白色 ,这样显得较凉快,每栋住宅的 内 外墙 都涂刷 白色 ,更 能显 出明亮 的气氛 ,从而使居住的环境显得清爽。室内营 造, 则尽可能保持材料 的质感 , 色彩运用得恰到好处。室内装饰艺术风格淡雅 、 朴 实、秀丽、含蓄 ,色彩淡雅 ,能够分辨出木质纹理 ,概括出由徽州地方习俗 、 自然条件、建筑材料 等因素而有机 结合 的 “ 徽州韵味 ”。徽州古民居的室 内装 饰在一定程度 上呈现 出独特 的地域性 。徽州现存 明清时期 的古 民居 ,地域特征 明显,它是走 南闯北徽商 的物质体现 ,又必然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况且徽商又 与儒学、官宦互为表 里,故它 的内涵就必然超越地域的樊篱 ,更受民族传统文 化和时尚左右 ,成为 同时期传统文明的特殊载体 。 对徽州古民居室 内外装饰的研究,不仅因为它具有典型性与地域特殊性 , 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 更重要 的在于 。对现代 室内设计进行 了理论补充 , 使现代室内设计更趋多样 化。可从传承与创新 的角度 , 对徽州古 民居的装饰文 化进行继承 与创新 , 使现代室 内设计呈现出人 与 自 然、 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面貌, 使研究徽州 古民居室 内装饰更具现实意义。
徽州古民居建筑装饰手法浅析
现 了重复渐变、动静相生的独特韵律和形式美感。
今 天 , 马头 墙 最 初 的功 能 性 述 求正 逐 步 演 变 为纯 粹 的 形
式 审美 ,成 为徽 州古 民居鲜 明的 “ 主旋律 ” ,成 为中 国建筑
装饰文化 中的独特符号 ,应用 日益广泛。
p l a y s mo r e a n d mo r e i mp o r t a n t s t a us t i n t o d a y ’ S wo r l d b u i l d i n g
s y mb o l o f Hu i z h o u c u l t u r e , i s t h e 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s p i r i t
of Hu i z ho u pe o pl e a nd wi s do m, whi c h ha s a ve r y hi g h c ul t ur e
墙面 向上延伸形成 的 ,其初衷 是为了满足防火、防盗和 保护
院 内空 间的私密性功 能。构建 时,为了避免 山墙顶檐距屋 面 高差过 大 ,采取 向屋檐 方向逐 渐跌落 的方式 ,既节 约材料 ,
又 使 马 头 墙 面 高 低 错 落 有 致 ,形 成 了抑 扬 顿 挫 的 起 伏 变 化 。
徽州古 民居 建筑装饰 手法浅析
S u b j e c t : A b r i e f a n a l y s i s o f H u i z h o u a n c i e n t r e s i d e n t i a l b u i l d i n g
d e c o r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试论徽州古民居建筑的装饰特点与保护措施
筑艺术 来说 ,装饰有其 自身深 厚的文化底蕴和 时代背景 ,同时 特 点。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 , 徽派建 筑一直保持着古雅 、 简洁 、 向人们传递 其建造时代的建筑装 饰文化信息 , 使 人们体验到视 富 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 并认为 , 徽派 建筑的形成过程 , 受 觉的美感而 产生愉悦的感受 。通过对徽州古 民居 建筑装饰的研 到 了徽 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 人文观念的影响…。
建筑 外墙 ,且 外墙线错落有致 ,特色的翘 角马头 造型 ,墙 白瓦 简单的探讨 徽派 建筑文化与各种徽派建筑风格之 间的关 系 , 只 深 ,整体色彩大方 庄重。在装饰 中采用 了三雕 一 一石雕 、砖雕 是停 留在理论 建构上 ,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 和木 雕 ,与牌坊 、祠 堂合称为徽派建筑 “ 三绝 ” 。
二 徽 州古民居建筑装饰 的语言
徽 州 古 民居 建 筑 结 构 为 传 统 的 三 间式 布 局 额 ,即 中堂 、左
的石雕 、 砖雕和木雕等 装饰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 在徽派建 右两侧 的厢 房 ,楼梯分 布在 中堂 的左 右两侧或在 中堂的前后 , 筑形式的传承和发扬 方面 , 也进行 了探索和实践 , 出现 了不少佳 室内的采光主要来 自于入 口处的前上方的 内天井 , 房 屋纵横发 作。 研究者大致采用 “ 以问题为导 向”的研究方法 ,如实地调查 展 、组合 , 又 可形 成四合式 、 大厅式和穿 堂式 等建筑格局[ 2 】 。由 研究、同类建筑的比较研究 、 采访研究等 , 对徽派 古民居建筑的 此 可见 ,当我们 回想 徽州古民居建筑装饰的形象时 ,即会浮现 装饰文化艺术进行 了研究 , 分析 了徽 州居 民个性化的审美追求; 出来 ,如同见到真实 的古民居 建筑 ,这种在我们大脑 中保 留的 建筑的法式 、 结构 、 构造等建筑史学以及建筑装饰中的雕刻 与彩 形 象信 息称之为表象 。 绘;建筑空间体现 宗法伦理结构; 地域文化等因素 对皖 南古 民居 石雕 、砖雕和木 雕作为重要的装饰语言 ,着重体现在 多为 石雕主要 分布在徽 州的大小城市 和 乡村之 中,类 别众多 , 建筑的装饰 文化研究 的影响 , 并 为后续研究提供 了一定的依据。 砖木石 结构的徽州古 民居建筑 之中。 通过对 徽派建筑 的装饰 文化的调查研究 ,苗俊 省认为 ,徽
浅析徽州民居室内装饰与风俗文化
浅析徽州民居室内装饰与风俗文化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中重要的一脉,也是中国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崇尚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精神,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独树一帜,并流传数百年。
这些装饰中,有着对于祖先的尊敬,对于生活美好的向往,对于人生设立的目标。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徽派建筑的特点可用7个字来概括:白墙黑瓦马头墙。
徽派民居的墙高,窗小,山墙砌成了马头墙。
高墙是为了在家中的男人外出经商时防盗贼。
山墙被砌成了阶梯式的高于屋脊的封火墙,这样可以保证在失火的时候不殃及周围的邻居。
封火墙的墙头像是马头形状,也因此俗称为"马头墙"。
徽派建筑家家户户前面都有庭院,庭院和厅堂相通,保持室内室外同通风。
天井也是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下雨下雪之时,雨水都流向了天井,暗含"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
徽派建筑也讲究室内的对称性,这样整个建筑就是一个稳定的结构,象征着家庭和睦。
且有趣的是,徽派房屋的大门口,都是砌成高大精美的砖雕门楼,显示着家中的富贵与兴旺。
[1]而在徽派风格的传统工艺中,有着三雕,分别是木雕,石雕,砖雕。
其中砖雕常常用于门楼上。
而石雕则是常用青石雕刻而成。
有石柱,石柱础,石镜,石桌与石凳等。
院落外的门楼用石材,而内院的楼房则是常用木材。
木雕也用于旧时建筑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装饰,比如说屏风、窗楹、栏柱,还有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都有木材的踪迹。
二.徽派民居的室内装饰--门窗木雕徽派建筑的木雕,门窗上面的是最为多见的。
雕刻的画面相当生动,题材新颖,整体和谐。
老房子里面的木雕雕刻大部分是围绕着历史的典故,以及传统故事所展开的。
比如说,有"二十四孝","忠孝节义","八仙过海","读书及第","福禄寿"等一些围绕着儒家礼教,道家风骨,佛家教义的各类题材。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和文化印记
徽州古民居的建筑和文化印记徽州古民居是中国江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徽州是中国安徽南部的一个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其古民居建筑几乎遍布全境,被誉为“淮南古建筑之长”。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天井式”建筑布局。
每个居室都有一个结构完备的天井,天井由四面楼房围合而成,形成一个中央开阔的庭院。
这种建筑风格不光是因为徽州地形陡峭、建筑面积较小的特殊环境所造成的,更是徽州人崇尚自然、尊重严格布局式建筑原则的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二是“通坑式”建筑结构。
从大门进入,一条蜿蜒的“通坑”道路贯穿了整个院落,从而使各个房间之间互相连通。
这不光具有美学上的意义,还是为徽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三是楼、阁、轮、堡等建筑元素的运用。
楼房外墙有雕刻精美的木质花草图案,飞檐斗拱几何菱形装饰面饰丰富,地下一层常用作仓库、厨房和牲畜等存放,二层以上是起居之所,俱备客厅、卧室、书房、内外楼廊。
整个房屋结构因自身重心而各层平衡稳定,雨水侵渗良好。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四是富丽堂皇的内部装修。
居室的内部装修不仅风格独特,更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常见的有“千层式”梁架、层垛灰、砖雕、木雕、砖雕、景泰蓝等。
这些元素的精湛运用,使徽州古民居的内部空间显得更为优美、富丽堂皇。
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五是重视宜居环境的规划和建设。
徽州建筑历经千余年的漫长岁月,体现出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兼俱优良的通风、采光、隔音和空气流通等环境因素,形成了一种具有徽州特色的宜居环境。
这种环境因素的考虑和融入是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得以继承和传承的重要原因。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学的珍品。
其代表了徽州人的宽容、博爱、创新进取的精神,气魄恢宏、富丽堂皇的文化艺术内涵,为世人所推崇和追捧。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内涵,也为我们所在的社会和时代提供了自身文化本土化和人类多元文化的一个范本。
浅谈徽州古建筑成因
浅谈徽州古建筑成因一、初识水墨徽州【摘要】通过亲身测绘体验徽州建筑,对徽州独特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探求兴趣,通过细小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徽州建筑的特殊成因这一大的方面,又将成因归类为三个小方面,进行着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探求过程。
【关键词】徽州古建筑;祖先;风水;人文很早就听说过徽州文化博大精深,而汤显祖的诗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更是让我对其神思向往,很有幸的,这次暑期实习的地点选在了安徽屏山,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在徽州古韵古风的文化。
在徽州,连绵不断的群山古道,质朴纯净的山水涧,以及丰富的人脉文化和传承深远的徽商风范,都是那么值得驻足来心平气和地品味与咂摸。
而徽州的建筑,总是与自然那样的和谐生辉。
远观徽州,青山绿水中,总是有黑白相间的老房子或隐或现,这里就像是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长卷,同时,也像一座露天的古代建筑博物馆。
俯瞰徽州村落宏村湖景近观徽州,那些具有个性的高大马头墙、粉墙黛瓦,还有潺潺流淌的小桥流水组合着,交融着,又各自独立地张扬着诱人的亮色。
马头墙和屋脊瓦那种黑白交织的对比,不仅映衬着虚与实,也凸显着光与影的和谐。
原本是作为民间实用建筑的徽州民居,现在演变成一种徽州文化的产物。
在满足生活需要和炫耀徽商尊荣的同时,萌发出几分儒雅和恬淡,在不经意间,成就了世人瞩目的名胜,成为无数在烦闷的城市空间压抑的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二、徽州独特建筑风格成因初探中国领土广袤,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地貌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在屏山实习的几天时间,每天每时都亲身体验着徽州建筑,根据当地人的讲解、老师的帮助,资料的查询,我对徽州古建筑的成因有了浅显的总结。
1、祖先来源决定建筑类型徽州由各个古村落组成,而村落都是由一个姓氏的祖先发展而来,以我们测绘的安徽屏山为例,该村以舒姓聚族而居。
舒姓是伏羲九世孙叔子的后裔,唐末庐江迁居长宁里,至今已1100多年历史。
由于家族的群居,中国祭祀祖先的习俗由来已久,祠堂因此产生。
徽州古民居雕刻装饰探幽
862004年/4 总第132期装饰ART&DESIGN无休无止:“这个烦闷的、变幻无常的、十分淫荡的女人,看到她的敌人被打败时并没有得到什么快乐,由于永远要使自己的每一欲望获得满足,她变得分外厌倦了。
”②莫罗将自己沉溺于异国情调的幻想和想象,有意朦胧地运用象征的做法,他笔下的莎乐美病态苍白,呈现色情味和血腥味混合的气氛表现出厌恶女性的情绪。
在莫罗作品的刺激下,1893年奥斯卡・王尔德创作了诗剧《莎乐美》,肆无忌惮地对莎乐美形象进行了根本的改变:莎乐美爱上了施洗者约翰并要吻他的嘴,遭到拒绝后她出于自己强烈的爱欲而非如同圣经中记载的那样听从母亲的意愿,以艳舞为代价向希律王索要约翰的头颅,最后吻到了爱人,虽然那是死者的头颅。
当莎乐美作为女性第一次具有自主的精神力量时,却在具有强烈破坏性和毁灭性的邪恶爱欲的驱使下,做出了疯狂行为,这种力量让男性感到厌恶和恐惧。
戈雅曾说:“理性的沉睡导致恶魔的产生”,19世纪末的唯美主义者和象征主义者们以莎乐美的形象为载体,以内心隐秘的力量打开了视觉世界的窗口,抛弃了反映现实和严谨逻辑的形象,塑造出男性想象中矛盾的女性形象:一个散发致命的诱惑力、引发情色的欲望、具有创造性和毁灭性、肉体和精神相冲突的引诱男人堕落的女妖精。
实际上,在欧洲文化史中,这一类型的女性形象众多:迷惑亚当犯下原罪的夏娃、引发特洛伊的海伦、害死大力士的黛利拉,我们可以看到连续不变的同一表达程式——女性凭借其性吸引力使得男性犯下错误和罪行。
在文学批评领域,美国著名女性主义批评家艾琳・肖沃特将文学领域中的这种现象称之为“文学实践的厌女症”(The Misogyny of LiteraryPractice),反映了现实中男性对女性的偏见、惧怕和不公,他们是在以男性的臆造来认识和再现女性的形象。
③19世纪的莎乐美作为象征既表达了对人性沉沦的道德恐慌,又体现了弗洛伊德分析的阳萎和阉割焦虑心理现实。
一方面女性作为男性的情欲对象,是拥有话语权的男性艺术家不断定义的符号。
徽州古建民居结构特点
四、关于木构架的变化
徽州古民居木构架是独立的,墙 不是砌在穿枋柱中而离开木构架 四面约有一市尺,柱仿内以木板 壁围合作为内室墙壁,构架与墙 以铁件连接, 实际上墙与木结构 间有一个空气隔层。 当外面火灾时砖墙烤红也不会殃 及室内。墙上留的洞窗均有一块 方砖可以沿滑槽封住洞口以防火 焰伸人室内。 一系列的防火措施均能有效地上 火灾。使古建筑得以大量保存下 来。
徽州古建民居结构特点
一、平面布局的特殊性 二、空间与结构的形成 三、徽派空间装饰构件 四、关于木构架的变化
一、平面布局的特殊性
从明代官方便有等级营建制度, 庶民庐舍定制不过三间五架, 不 许用斗拱饰彩色。 平面布局以中轴对称布置,围绕 天井形成许多小空间。平面布局 很灵活,随地形而扩展, 厨房一般 在后进之侧面或防火巷间隔。 从平面布局防火分隔分析,引出 马头墙的形成并非纯粹装饰性, 也具有它的功能性:可以应村落 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 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 隔断火源的作用。
二、空间与结构的形成
共享空间——天井的引入,四水归堂 天井具有通风、采光、排水、遮阳、交通等多项功能。 肥水不外流,反映了徽州人单门独户,一心聚财的灰暗心理。 亲近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由于房屋度较大,室内空间较高,为营造宜人的尺度,降低室内 高度,增强室内保温性能以及防潮而采用了双层屋顶结构。
四、关于木构架的变化
明代早期的徽州民居。人们生活在楼上, 主要木雕在梁架、斗拱、 丁头拱、雀替、平盘头及栏杆上,楼上尺寸比楼下高, 屋架有采 用上三下五的做法, 楼上堂屋用抬梁式构造三开间,楼下五开间, 楼上柱不到底而落在穿枋上。挑檐做法在檐柱外再挑人八角小 柱, 上部有插拱一跳或两跳以承托檐凛, 但这种构造年久变形均使 檐口下垂。 清代民居比明代则有所革新, 挑檐檩改用撑拱式,在力学上比明 代合理。明代屋面均使用澈明造手法无平顶的住宅, 清代人们改 革了, 主要居室在楼下, 有地板、有护壁, 楼面构成了平顶, 改善了 居住条件。木构架全彩穿仿式比明代的结构稳定, 而房屋改为底 层高楼层低, 楼上一般只作储藏之用。这种构架的变化是符合人 们生活功能的, 这种改善是实践的结品。功能上内部在变, 构造在 变, 人的居住条件在改善。随着时间的推移, 技术的进步, 古代建 筑在演变之中但其演变只是更符合人们的生活功能的需求。
浅谈徽州民居的成因及特点
浅谈徽州民居的成因及特点摘要徽州民居是指徽州地区的具有徽州传统风格的民居,也称徽派民居,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它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
因此,我们要全面了解徽州民居,不仅要认识其建筑特点,还要探究其形成的诸多因素。
关键词徽州民居形成因素建筑特点引言徽州民居是指徽州地区保存至今的明清时期的民宅,主要分布在今安徽省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绩溪县、黄山市及江西省婺源县,这些地区明清时同属徽州府辖区。
正文1、徽州民居的建筑特点下面我从徽州民居的选址、平面布局等方面对徽州民居进行大体介绍,并特别介绍徽州民居中的天井、大门、马头墙以及雕刻装饰,以求较全面地描述出徽州民居的建筑特点。
1、1 选址徽州人将选址规划看作宗族发达、人丁兴旺的关键,他们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聚居模式,这在我们现在看来也是山地丘陵地区村落选址的最佳模式,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比如,坐北朝南可以获得充沛的自然日照和开阔的视野;近水可得自然水系灌溉、洗涤、防火等等;封闭的环境既有利于阻挡冬季寒流的侵袭,在夏日也可以获得穿堂风等等……1、2 平面布局徽州地狭人多,在居住条件上上追求实用、舒适、安全,房屋主要以中型住宅居多。
房屋平面布局的基本单位是三合院或四合院,中央为天井。
此外有的住宅在正房后加天井,有的在天井后再加楼房,但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三合屋与四合屋的变种。
三合院分为两类:大三合和小三合,也称大三间、小三间。
大三合屋是由上房三间,两厢房各一间及天井组成。
与三间上房相对隔天井用高墙封闭起来,墙上开大门。
三间上房楼下明间为厅堂,两次间是卧室。
楼梯在太师壁后,前檐柱与前金柱间有高而宽的前廊步。
大多数人家在一个敞厢设门,通厨房杂房或园等……小三合屋与大三合屋的区别仅在于上房没有廊步,而其他做法基本相同。
(下图平面为屏山古建测绘民居平面图)一层平面二层平面四合屋即在三合屋的基础上与三间上房相对隔天井建三间下房,即四面房屋围合一个天井,形成一个封闭的口字形。
徽州古民居建筑审美探究
【城市建筑研究】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在一定程度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
徽州古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可与其建筑风格媲美者寥寥无几,不管是在建筑形态方面,还是在平面布局、装饰装修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色,清新淡雅的自然美、含隐蓄秀的装饰美、单纯质朴的色彩美、悠远的意境神韵美、和谐的环境人文美更是赋予了徽州古民居建筑极高的审美价值。
文章主要从自然美、装饰美、色彩美三个方面对徽州古民居建筑审美价值进行简单分析。
一、徽州古民居概述徽州古民居是徽州地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深厚地域文化内涵的传统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凝结着徽州的地域文化。
徽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建筑是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文明的象征,徽州古民居承载着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反映着徽州人民的社会生活。
徽州地区气候宜人,享有“天然公园”的美誉,徽州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徽派民居,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徽州古民居已经逐渐成为徽文化的重要象征。
自徽州古民居形成开始,徽州人民面对风云变幻、硝烟烽火以及自然与人为破坏,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部保护古民居的壮丽诗篇,使得徽州古民居这一宝贵的民居艺术宝库得以保留至今。
在现代社会,部分地区的古民居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诸如西递、宏村;有的地区被保护和开发成旅游胜地,大批游客纷至沓来,例如歙县、黟县。
许多地区的古民居通过地方政府的保护和翻修仍然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华,其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二、徽州古民居建筑特色建筑之所以能够使人获得美的享受,之所以称得上是艺术,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造型特点。
徽州古民居在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虽经风雨和硝烟的洗礼以及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依然保留完整性,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民居艺术宝库。
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特色研究
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特色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居建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徽州古民居建筑来讲主要是中原文化以及山越文化结合的一种产物。
就整体而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同时承载着一些美学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讲徽州居民建筑的“中堂”书画装饰在装饰文化中是一种特色,同时也是徽州的主要代表性文本。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特色Study on deco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al hall" ofhuizhou ancient folk houses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al progress,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huizhou ancient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s mainly a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central plains culture and shanyue culture. On the whole, it contains rich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arries some aesthetic values. To some extent, the "central hall"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decoration of huizhou residential buildings is a characteristic in decoration culture, and is also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text of huizhou.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is problem.Keywords: huizhou ancient folk houses; "Central hall" decoration; features目录摘要 (1)目次 (2)引言 (3)1 民居内涵概述 (3)2 徽州“中堂”装饰的特色具体研究 (3)2.1 徽州“中堂”装饰的具体性结构 (3)2.2 徽州古民居“中堂”在实际装饰中代表的寓意 (3)2.3 楼居将其干栏式建筑以及中原建筑文化相结合 (4)2.4 因地制宜进行型制 (4)3 徽州“中堂”装饰的美学特色具体研究 (4)3.1 形制独特,庄重严肃 (4)3.2 凝结情愫,回昧隽永 (5)3.3 教化感人。
古民居装饰艺术成因
古民居装饰艺术成因古民居装饰艺术是指在古代民居建筑中所运用的装饰艺术。
这种艺术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艺术表达的方式。
在广阔的中国土地上,古代民居装饰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
古民居装饰艺术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宗教信仰是古代民居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发源地。
在古代中国,宗教信仰是人们信仰的核心,是人们意识形态的核心。
在宗教信仰中,有许多比较神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和符号,它们常常被用作装饰艺术的素材,如龙、凤、麒麟、狮子等。
其次,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是古民居装饰艺术成因之一。
民居的装修风格与主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例如,地方性的民居经常使用较简单、朴实、原始的装饰方式,而城市的民居则因为有更好的经济能力而采用更为华丽、精致的装饰方式。
第三,地域风格也是古民居装饰艺术的重要成因之一。
因为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气候、历史文化传统,所以古民居装饰艺术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
例如,西南地区民居常常运用泥塑、木雕等民俗技艺进行装饰,而东北地区则喜欢使用简约、素雅的装饰方式。
第四,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是古民居装饰艺术成因的重要基础。
在古代社会,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
例如,唐朝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古民居装饰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豪华的特点。
而清朝时期,则因为封建意识较重,古民居装饰艺术表现出比较朴素、静谧、含蓄的特点。
最后,民匠的手艺和创造力也是古民居装饰艺术成因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民居装修一般由本地的民匠负责,因此民匠对当地的文化习俗、历史气息、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运用会对装饰艺术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北京的民居常常使用砖雕和雕刻技艺装饰房屋,表现出当地民匠的独特艺术风格。
总而言之,古民居装饰艺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地域风格、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民匠创造力等因素互相影响,共同塑造了古民居装饰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019-古民居装饰艺术成因作文-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民居装饰艺术成因作文皖南古民居以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成熟稳定的中国古代建筑流派风格,记载了千百年来皖南地区人民的生存和生活历史,是在皖南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皖南文化的最直观载体,是古代皖南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
而皖南古民居装饰艺术的形成,则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以及人文精神因素分不开的。
一、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赋予了皖南民居装饰艺术的灵感(一)皖南的地形地貌气候因素皖南,顾名思义,就是安徽的南部。
而皖南古民居多集中于安徽的南部山区,这里的地形地貌气候形成了皖南古民居的形制和装饰特点。
皖南地区多山的地理地貌环境,使之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闭塞的交通。
而在抵抗自然能力不高古代社会,这种地理地貌环境,往往给人一种稳定感。
而适宜的四季气候,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古人来此繁衍生息,总之,对于皖南古民居来说,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成为皖南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形成的客观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选址、朝向、建筑形式及房屋的建筑结构特征。
不仅如此,周遭美轮美奂的自然环境,对于皖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美情美景也陶冶了皖南人的艺术旨趣。
观为皖南民居装饰提供广泛的内容题材和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明显的地方特色。
比如在皖南古民居中最常见的装饰作品“三雕”和窗额画中,山水题材的作品往往都是根据皖南地区的典型植如松、杜鹃等制作的“黄山松涛”、“白岳飞云”等景观;而其中人物耕织题材的作品如扣柴、翻土、放牧、担水、捕鱼等都是皖南地区典型生产方式的反映。
(二)皖南的木、石材料提供了皖南建筑丰富的物质资源皖南的独特皖南地形和气候环境,也孕育了皖南古民居的特色建筑和装饰材料。
如皖南古民居中建筑装饰必须的木材,特别适合在皖南的地形和气候环境中生长,这些多年生林木成为了皖南古民居建筑装饰中大量采用木结构奠定了就地取材的基础。
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成因探究
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成因探究许兴海;刘洋【摘要】从微州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层面入手,剖析了徽州古民居厅堂“中堂”装饰风格的形成与徽州人内心世界、外部环境以及文化艺术氛围的相互关系.徽州古民居独特的形制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徽州与“吴地”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文化形成的外部因素;徽州社会的崇儒重教文化传统为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历史与文化基础,也是“中堂”装饰风格在徽州古民居中形成的根本原因.【期刊名称】《宿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12【总页数】3页(P75-76,126)【关键词】徽州古民居;厅堂;中堂;装饰;文化【作者】许兴海;刘洋【作者单位】宿州学院美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宿州学院美术学院,安徽宿州,2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11 “中堂”样式在“吴地”兴起“中堂”样式作为中国书画在室内厅堂展示的主要方式,其产生、发展与社会生活及建筑形制息息相关。
明代中期以前的厅堂主要依靠柱子来承重,墙不起承重作用,甚至在厅堂两侧用可拆装的长窗代替墙,墙面也很少悬挂装饰物。
厅堂中主要以可移动的屏风作为书画的载体。
明代中期,由于建筑厅堂的改制,梁架和砖墙都分担了柱子的承重,厅堂形制得以增高,原有的活动屏风显得矮小,于是就开始将长条的立轴字画挂在背屏上,这可能就是“中堂”的滥觞。
到明中后期,由于吴门画派和吴门书派的兴起,在苏州形成了以诗、书、画为纽带的士大夫群体,他们的厅堂要体现出士大夫特有的文化风采,这是书画“中堂”样式在“吴地”产生的文化基础。
“中堂”装饰在“吴地”产生于成化年间,兴盛于嘉靖、万历年间[1]。
到明末清初,发展成为中堂居中、两侧配以堂联的组合样式,形成了中国古民居厅堂书画展示的主体模式,也决定了这一时期厅堂装饰以“中堂”为纵轴的对称格局。
2 徽州古民居“中堂”装饰成因分析“中堂”作为悬挂于厅堂正中的巨幅立轴字画,样式虽产生于“吴地”,但其独特的形制特征题材内容,却为徽州人所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徽 州 古 民居 “ 中堂 ” 饰 成 因分 析 装
“ 中堂 ” 为 悬 挂 于 厅 堂 正 中 的 巨幅 立 轴 字 画 , 作 样 式 虽 产生 于 “ 地 ” 但 其 独 特 的形 制 特征 题 材 内 吴 , 容 , 为徽 州人 所喜 爱 。 却 徽州 古 民居“ 中堂” 饰 风格 装
厅堂 要 体现 出士 大夫特 有 的文化 风 采 , 是 书画“ 这 中
堂 ” 式 在 “ 地 ” 生 的文 化 基础 。“ 样 吴 产 中堂 ” 装饰 在 “ 吴地 ” 生 于成 化 年 间 , 产 兴盛 于嘉 靖 、 历 年 间[ 。 万 1 ] 到 明末 清初 , 发展 成 为 中堂居 中、 两侧 配 以堂联 的组
徽 州古 民居 “ 中堂 " 装饰成 因探究
许兴 海, 刘 洋
宿 州 学院美 术 学 院, 安徽 宿州 , 3 0 0 2 40
摘 要 : 徽 州 的 社 会 、 济 、 化 等 层 面入 手 , 析 了徽 州 古 民居 厅 堂 “ 堂 ” 饰 风 格 的 形 成 与 徽 州人 内心 世 界 、 从 经 文 剖 中 装 外
音 “ 身平静 ” 寓意 亲人 、 终 , 子孙 后代 , 无灾 无祸 , 平 平 安 安 ; 瓷瓶 内插文 房 四宝 之笔 、 等 ; 古 纸 条案 前摆 有 八仙桌、 太师 椅 , 柱上 有 时 悬挂 家 教祖 训 、 屋 持家 立 业 的 红底金 字或蓝 底金 字 的木质箴 言楹 联 , “ 百 如 几
第2 6卷第 1 2期 2 1 1 1 年 0 2月
宿
州 学
院 学
报
Vo . 6, .1 I 2 No 2 De c.20 11
J u n lo z o o r a fSu h u Uni e st v r iy
d i1 . 9 9 ji n 1 7 — 2 0 . 0 1 . 2 o:0 3 6 /.s . 6 3 0 6 2 1 . 2 0 3 s 1
教 文 化 传 统 为 徽 I古 民居 “ 州 中堂 ” 饰 风 格 的形 成 奠 定 了历 史 与 文 化 基 础 , 是 “ 装 也 中堂 ” 饰 风 格 在 徽 州 古 民 居 中形 装
成的根本原 因。
关键词 : 州古民居 ; 堂; 徽 厅 中堂 ; 饰 ; 化 装 文 中 图 分 类 号 :O Jl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0 6 2 1 )2 O 5 3 1 7 —2 0 (0 1 1 一O 7 一O
合 样 式 , 成 了中 国古 民居 厅 堂 书画 展示 的主 体模 形
式 , 决 定 了这 一 时期 厅 堂 装饰 以“ 也 中堂 ” 纵 轴 的 为
对称 格 局 。
的视觉 中心 。画轴 之下 , 便是 条案 , 条案上 摆有 自鸣 钟 , 边设 有 古 瓷瓶 , 左 右边 是精 致 的木 雕 底座 镜 , 谐
1 “ 中堂 ” 式 在 “ 样 吴地 " 兴起
“ 中堂 ” 式作 为 中 国书画在 室 内厅 堂展 示 的主 样
徽州 古 民居 的典 型结构 是高墙 小 窗 、 四隅封 闭 、 形 同城堡 。 这一方 面是 因为 生存 的需要 , 置身其 中有
一
种 与世 隔 绝 的安 全感 ; 另一 方 面也 是徽 州人 追 求
儒雅 生活 的真 实写照 。地少人 稠 的徽州 为减少 用地 面积 , 得 不采 用 楼居 的方式 , 不 向上 求得 发展 空 居 的生 活方式 带来 了徽州
古 民居 厅堂 形 制 的增高 , 这不 仅满 足 了 巨 幅立轴 字 画 的厅 堂 展示 的要 求 , 为徽 州古 民居 “ 更 中堂 ” 饰 装 文化 的兴盛 提供 了物 质基础 。 从平 面 布 局上 来看 , 州 古 民居 是 以厅 堂 为 中 徽
部 环 境 以及 文 化 艺术 氛 围 的相 互 关 系。 州 古 民居 独 特 的 形 制 为 徽 州 古 民 居 “ 堂” 徽 中 装饰 文化 的兴 盛 提 供 了物 质 基 础 ; 州 与 “ 地 ” 间 频 繁 的 经济 文化 交 流 成 为 微 州 古 民居 “ 堂” 饰 文 化 形 成 的 外 部 因 素 ; 州社 会 的 崇 儒 重 徽 吴 之 中 装 徽
屏风 作为 书 画的 载体 。 明代 中期 , 由于建筑厅 堂 的改 制, 梁架 和砖墙 都 分担 了柱 子 的承重 , 堂形 制 得 以 厅
增高 , 原有 的 活动屏 风 显得矮 小 , 于是 就开始 将 长条
的立 轴字 画挂 在背 屏上 , 可能 就是 “ 这 中堂 ” 的滥觞 。
到 明 中后 期 , 由于 吴 门画派 和吴 门书 派 的兴起 , 在苏 州形 成 了 以诗 、 、 为纽 带 的士 大夫 群 体 , 们 的 书 画 他
轴 线 呈 左 右 对 称 布 局 , 仲 一 等 将 其 总 结 为 “ 口、 张 ‘
凹 、 日’ H、 四类基 本平 面形式 ” ]正 中间为 厅堂 , L, 2 两
侧 力厢房 , 楼梯 在厅堂 前后 或左 右两侧 , 其余形 式无
非是 在 此 四类 基础上 的变 化和 组合 。厅堂 的形 制 与 布 局 深受 宗法 思 想 的强烈 影 响 , 之成 为 一个 极其 使 富有精 神意蕴 的空 间 。巨幅立 轴字 画“ 中堂” 在厅 堂 正 中轴 线上恭 敬地 布局 , 它面 向天井 , 成为 整个厅 堂
要方 式 , 产 生 、 展 与社会 生活 及建 筑形 制息 息相 其 发 关。 明代 中期 以前 的厅 堂主 要依靠 柱子 来 承重 , 不 墙 起承 重 作用 , 至 在 厅 堂两 侧 用 可拆 装 的长 窗代 替 甚
墙 , 面也 很 少悬挂 装饰 物 。 墙 厅堂 中主要 以可移 动 的
年 人 家无非 积善 , 一 等好事 只是读 书” 。如此恭 第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