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试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配套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 全册习题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概念: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及比例⎩⎪⎨⎪⎧ :约占2/3:约占1/32.内环境。
(1)概念:由___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组成及关系:(3)将下列细胞与其生活的内环境连接起来。
①组织细胞 a .组织液、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 b .组织液、淋巴 ③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c .淋巴、血浆 ④血细胞 d .组织液⑤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e .血浆点拨:(1)血浆不同于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因而血浆仅是血液的液体组成成分,是各种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尿道等虽位于人体内,但它们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所以,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在体内暂存,不属于体液。
答案:1.(2)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2.(1)细胞外液 (2)①血浆 ②淋巴 (3)①-d ②-a ③-b ④-e ⑤-c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主要成分。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异同。
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
3.细胞外液的本质:是一种________,类似于海水。
答案:1.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废物2.蛋白质3.盐溶液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1.渗透压。
(1)概念:溶液中____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______ 越高越少越小______(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和______。
2.酸碱度。
(1)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
(2)维持因素:与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章节测试卷+期末试卷全集(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章节测试卷+期末试卷全集章末过关检测(一)A卷知识点一内环境组成及功能1.人体小肠壁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B.淋巴C.组织液D.血液答案 C解析人体小肠壁肌肉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所以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2.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小强将酸奶饮入胃中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D.洗澡时耳中进水答案 B解析胃和耳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而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3.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液D.血浆答案 D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统称为血细胞,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它们生活在血浆这个液体环境中进行各自的生理功能. 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4.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A.细胞液B.主要组成成分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答案 A解析A项中的细胞液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5.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 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 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A.寄生虫感染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C.肾小球发炎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答案 B解析由于食物缺乏,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进入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6.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人体血浆的pH通常是7.35~7.45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答案 D解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中蛋白质渗出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含量增加,引起组织水肿,故D项错.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D.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答案 D解析 血浆和红细胞同是血液的成分,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 有些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也有的生活在血浆和淋巴中.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知识点二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及意义 8.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的pH 、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D.人体体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可以维持在37 ℃左右 答案 D解析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人体内环境的pH 、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人在非常炎热或非常寒冷的环境下可能无法完成体温调节的过程,因为体温调节是有限度的,故D 项错.9.下列各物质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有(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氨 ⑦激素 ⑧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⑧ C.②④⑤⑦⑧ D.④⑥⑦⑧答案 B解析 消化道中的葡萄糖和水经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氧气由外界到达肺泡,再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各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血液运至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细胞产生的尿素通过血液循环,主要运至肾脏排出体外. 10.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稳定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④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解析内环境稳态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11.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答案 A解析CO2是由线粒体产生的,先排出细胞进入组织液,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知识点三生物体维持pH的机制12.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答案 C解析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 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 当碳酸钠过多时,就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13.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答案 A解析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中的HCO-3与乳酸发生反应,缓冲pH的变化.14.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的组织细胞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人的血浆pH<7,主要是由于血浆中有HCO-3和HPO2-4C.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要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共同完成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蛋白质答案 A解析组织细胞可以与内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人体血浆的pH接近中性;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Na+和Cl-.综合考查15.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下列标号所示结构或物质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填标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填标号).(3)我国前几年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 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上图中哪部分的液体增多所致?[].(4)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此病对人体有氧呼吸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第阶段.答案(1)淋巴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血浆红细胞组织液组织细胞(2)④和⑥①和⑥(3)⑥组织液(4)⑤红细胞基因突变三解析解答本题应先辨认结构或物质名称,再思考相关问题.实验设计16.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 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材料及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 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 此外,还需要、滴管等实验用具.(2)实验步骤: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再依次滴入等量的,测量pH并记录填表.③对B组.(3)结果预测A组:. B组:.(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2)②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乳酸(或Na2CO3溶液)③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或乳酸)(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或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1号试管pH 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或降低),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缓冲物质,因变量是溶液pH的改变,所以应设三组实验,一组空白对照,一组相互对照,一组为实验组.B卷一、选择题1.右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就所含成分而言,乙比甲更相似于淋巴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进入甲答案 A解析题图中的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 血浆中有无机盐、蛋白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抗体等,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及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注意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组织细胞代谢废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乙).2.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答案 D解析消化道内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不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因此与内环境稳态无直接关系.3.下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 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稳定能力的强弱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②答案 A解析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甲在海水浓度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稳定了,故其调节能力次之. 丙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时,基本能够维持平衡,说明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4.下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答案 C解析在体液的不同成分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间、与血浆间均为双向渗透关系,故b为组织液;组织液单向渗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而淋巴又通过淋巴管回流进入血管,故a为血浆,d为淋巴,c为细胞内液.5.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碳酸氢盐的形成C.麦芽糖的水解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答案 B解析A、D项发生的场所为细胞内;C项发生的场所为消化道内;只有B项符合题意.6.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答案 C解析人体的某些液体如:消化道中的液体、胆汁、泪液、汗液等属于外界环境,不能称为细胞外液.7.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3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与体液调节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增大D.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丙液减少答案 D8.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答案 C解析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则组织液向血浆渗入量增多,组织液减少.9.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 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有些刚被救出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C.幸存者体内因严重缺水,体内渗透压升高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伤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答案 D解析被困者由于长时间没有饮水,机体缺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进而导致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使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 对于获救人员,应该及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使内环境渗透压降低,这有助于毒素等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10.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C.无机盐D.血浆蛋白答案 D解析腹部组织积水,要使此处的水分排出体外,则应提高血浆渗透压,吸收此处水分,然后随血液运输到肾脏排出体外. 能够提高血浆渗透压的方法为加入血浆蛋白这种大分子物质,而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全为小分子物质,可以在组织液和血浆中相互交流,故不能单独提高血浆渗透压.11.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A.血液→组织液→肌细胞B.淋巴→血液→组织液→肌细胞C.血液→淋巴→组织液→肌细胞D.淋巴→组织液→肌细胞答案 A解析血浆中的氨基酸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由毛细血管经主动运输进入组织液,再由组织液经主动运输进入肌肉细胞.1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肝脏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和细胞内液,其都属于内环境B.任何生物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人体表皮细胞直接与外界接触,但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D.口服药物进入胃就进入了内环境答案 C解析肝脏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细胞内液是肝脏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 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即使是人表皮细胞,也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胃通过口腔和肛门与外界直接连通,因而胃内环境属于外环境.1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ol·L-1)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 5.0 2.5 1.5 103.3 6.0 16.0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10 140 2.5 10.35 25 -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答案 D解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 可以判断出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 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二、非选择题14.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3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生理过程).(2)CO2进入红细胞后,HCO-3数量. 根据细胞特点和HCO-3的含量,可推测HCO-3进入血浆的方式为,这表明细胞膜具有性.(3)生成的H+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血红蛋白的发生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最后扩散到中,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4)由于红细胞内被消耗和的进入,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细胞.答案(1)细胞的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细胞呼吸)(2)增加协助扩散选择透过(3)空间结构组织液(4)水分子Cl-(离子)解析(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 (2)据图,HCO-3来自碳酸的分解,所以CO2进入红细胞后,HCO-3数量增加. 再根据细胞内外HCO-3的浓度,可知其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表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H+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红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促进氧气释放并扩散至血浆,进而进入组织液. (4)据图可知,由于水的消耗和Cl-的进入,红细胞内渗透压升高.15.英国老年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脑梗死病人脑中有新生神经元存在,这为治疗包括脑梗死在内的脑猝死提供了可能.(1)脑部神经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管阻塞使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组成和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最终导致细胞坏死,由此可知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大脑中的兴奋产生与传递与体液中K+、Na+有关. 尝试构建人体内Na+、K+的动态平衡模型(在图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等特殊细胞).(3)除图中所示的系统外,Na+、K+的动态平衡还有系统参与调节,还可能有系统直接参与Na+、K+的排出,由此可知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1)组织液酸碱度、渗透压紊乱内环境稳态(2)如图所示(3)内分泌泌尿内环境解析(1)脑部神经元是组织细胞的一种,生活在组织液中,血管阻塞是一种病理反应,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会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酸碱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发生变化会导致细胞代谢活动发生紊乱,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与组织液可进行相互交换,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可以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无机盐离子也可以运出细胞进入到组织液中. (3)图示中的消化道属于消化系统,多余Na+、K+的排出还需通过泌尿系统,当然Na+、K+动态平衡的维持还需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参与.章末过关检测(二)A卷知识点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答案 B2.某些麻醉剂是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了()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的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答案 B解析大部分神经传递功能正常,只有痛觉消失了,说明与痛觉相关的递质可能被阻断,可判断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知识点二通过激素的调节3.张磊同学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肌糖原合成量增加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C.胰岛素分泌增加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解析由于没吃早餐,到第四节课时血糖含量降低,则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维持血糖的平衡.4.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答案 B解析健康人进食后,首先对食物进行消化,引起血糖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降低维持在正常水平. 但要注意血糖是相对稳定的,故B项比A项更符合题意.5.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A.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D.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正常,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增多答案 A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既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葡萄糖的来源. 在增加去路方面,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若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发生障碍,抑制肝糖原分解的能力减弱,造成糖原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造成葡萄糖增多.6.“饲喂法”或“注射法”通常用于探究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下列可采用“饲喂法”进行实验探究的有()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属于多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会被消化酶水解失活,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属于固醇类,不会被消化分解.知识点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7.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到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A.增加、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增加解析人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冷觉感受器兴奋,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耗氧量增多. 在寒冷环境中,排汗减少,尿量增多,抗利尿激素减少.8.8岁的王小晓因一次意外,他的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⑤免疫能力下降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 C解析人体的体温调节、血糖平衡、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的激素调节直接或间接受到下丘脑的调控;而免疫能力的强弱主要与免疫系统有关.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纽枢答案 D解析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纽枢.10.(2014·北京,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 D解析冬天环境温度较低,游泳爱好者入水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神经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再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A、B、C三项均正确. 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D项错误.。
生物必修三_各章节训练题及答案
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一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6.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2 B.2 C.3 D.6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B. 5 C.6 D.10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B、NaHCO3——H2CO3C、NaOH——HClD、NaHCO3 ——NaCl9.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二、非选题1.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试题
高二生物周测二试题一、选择题1.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艾滋病都是免疫过强引起的受器B.图一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图二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D.图二中发生了电信号T化学信号T电信号的转变5.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
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C.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主要由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2.2007年5月,《新民晚报》消息: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科学家对此项研究取得了的相应的成果。
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①②B.②④C. ②③D.①④3.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Q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4.与下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一中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表示感甲状腺舷A .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6.下列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激素调节是通过调节细胞的代谢而发挥作用的②激素调节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长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来协调的④激素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⑤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⑥激素是参与体液调节的唯一化学物质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③④⑤ D .④⑤⑥7.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B.血液中Ne t CO过多时,就与HCO结合形成NaHCOC.机体维持pH的相对恒定,有利于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D.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 有下D.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1I降趋势8. 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流动方向是D. 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9. 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 在a 、b 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 流计,已知ab=bd ,若分别刺激b 、c 两点,灵敏电流 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10. 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 表神经中枢。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3章综合测试
第1-3章综合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4.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5.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鼠尿中有糖,且体温升高,这种激素是()A.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D.胰岛素6.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7. 科学研究表明,对幼鼠注射或口服睾丸酮后,出生仅14天的雄鼠就表现出交配行为。
如果将公鸡的睾丸摘除,公鸡将不再鸣啼,鸡冠萎缩,求偶行为消失;重新植入睾丸,则公鸡的特征和交配行为又得以恢复。
这一事实说明()A.性激素与性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B.被割除睾丸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因而不再鸣啼C.睾丸酮属于雄性激素,在雌性体内不存在D.幼鼠和公鸡的有关特征和行为变化是激素和神经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8.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
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A.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 D.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9.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10.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11.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记忆细胞⑤分化效应细胞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12.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B.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人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D.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13.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用HLA表示 B.常用AIDS表示C.主要侵犯人体T细胞 D.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14、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15、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A.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D.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16.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撰文透露,他们利用成年猪的动脉血管细胞和能够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新的动脉血管。
高中生物必修3第1—3章单元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3第1~3章试题第一卷(选择题 8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1小题,每小题2分共8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7.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9.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10.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内分泌调节1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12.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1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14.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15.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16.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组织液淋巴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17.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单元检测题汇总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3 (全册 )单元检测题汇总第1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 ,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和组织液2.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 ,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3B. 5 C.6 D.103.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4.以下各组化合物中 ,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 +、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Ca2 +、载体蛋白、氨基酸D. Na +、O2、葡萄糖、血浆蛋白5.以下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 ,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O C左右6.以下各项中 ,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7.以下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8.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 .那么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A.x>y>zB.y>z>zC.z>y>zD.z>x>y9.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 .以下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 ,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10.毛细淋巴管阻塞 ,会引起①组织发生水肿②组织发生脱水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 ,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很快排出体内C.H2CO3/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形成Na2CO3排出体外12.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13.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在该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响 ,其中有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酶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14.以下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表达 ,不正确的选项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可以不经过细胞外液直接进入血浆15.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16.以下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A.用盐酸滴定等量人体血浆与0.9%的NaCl溶液时 ,两者的pH变化相同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 ,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 ,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18.以以下图为动物的某组织 ,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 .据图分析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氧气从3到5的过程 ,需要ATPB.葡萄糖由5到达4的过程 ,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图中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219.根据以以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0.以以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C为红细胞),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以下有关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③可进入A、B、DB.①②③④组成体液,其中①③④构成内环境C.尿素分子不能由③进入④D.B产生的废物和CO2先后经过③和④,最|||终被排出体外21.血液 ,组织液 ,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以以下图 ,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A.①吞噬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二、填空题1.以以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请答复相关问题 . (1)a表示________系统 ,b表示________系统 ,c表示________系统 ,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 ,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 ,会使血液pH________ ,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响 ,使血液的pH 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 ,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 ,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6)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 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2.以以下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答复相关问题:(1 )人体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即图中的标号等局部 .(2 )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是如何从毛细血管到达细胞的(用图中的标号和箭头表示)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从组织细胞到达毛细血管的(用图中的标号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 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 .(4 )由此可见 ,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 __________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对新陈代谢那么起着调节作用 .3.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局部 ,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 .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 ,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 ,并答复以下问题:(1)实验材料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假设干支 .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 .此外 ,还必须以__________作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①设置A、B两个实验组 ,每组取3支试管 .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依次滴入等量____________ ,测量pH并记录入表 .③对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预测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DDBDA 6 . CBDDA 11 .CBDDC 16 .DBDDC 21 .D二简答题1.(1)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234 (2)2→3→1;1→3→2(3)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4)内环境,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2.(1)呼吸消化排泄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降低NaHCO3(4)神经 -体液 -免疫(5)5(6)如图3. (1 )Na2CO3、乳酸;pH试纸、滴管(2)②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的血浆;乳酸 (或Na2CO3) ③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参加等量的3种物质后 ,再滴加等量的Na2CO3(或乳酸 )(3)结果预测:A组:试管1pH变化明显 ,pH明显降低 (或升高 ) ,2、3 pH变化不明显B组:试管1pH变化明显 ,pH明显升高 (或降低 ) ,2、3 pH变化不明显(4) 结论: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 ,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 ,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第2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而激素又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B.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局部活动的根本方式C.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响不依靠神经系统来完成D.反射弧是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响的神经传导途径2.以下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达中 ,不正确的选项是A.兴奋传导时 ,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B.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 ,神经元膜内电荷的移动方向与膜外的相反C.参与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内有感觉、中间、运动三类神经元D.狗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反射活动中 ,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膝反射活动,以以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以下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 ,刺激B ,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 ,刺激A ,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 ,刺激B ,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 ,刺激A ,肌肉收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 (2021年江苏卷 )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尿素、神经递质等2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 ,机体到达稳态5.给某人踝关节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A.神经中枢B.突触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D.传出神经和效应器6.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A.K+经主动转运出膜外B.Na+经主动转运出膜外C.K+经被动转运入膜内D.Na+经被动转运入膜内7.右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以下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胰岛素分泌增加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血糖升高 血糖降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 ,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兴奋由b 传至|||c 的过程中 ,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 →cC.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 的兴奋8.当盲人用手指 "阅读〞盲文时 ,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A.语言中枢B.躯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D.A 、B 、C 都参与9.以下关于激素功能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 ,可作用于心脏 ,使血压上升 ,并促进肝糖原分解B.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 ,作用在肾小管和集合管C.甲状腺激素幼年时期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 ,成年分泌过多得甲状腺肿大;生长激素促进生长 ,成年时期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D.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10.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 ,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A .肾上腺B .甲状腺C 胰岛D.性腺11.右图表示酶、激素、蛋白质三者关系图 ,那么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B.能产生①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③C.能产生③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①D.物质①都是由专门的器官产生的12.以以下图是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 ,假设以 " +〞 " -〞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 ,那么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是 A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13.四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g 葡萄糖后 ,在180min 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以下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a 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B.4条曲线在前30min 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 收有关C.b 在120min 后下降的主要是因为葡萄糖转 化为糖原和非糖物质D.c 、d 代表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14.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3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的表达 ,不正确的选项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状腺的活动15.对于相关激素间的作用 ,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激素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调节 ,而拮抗作用不利于生命活动的调节B.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都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调节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关系属于拮抗作用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属于协同作用16.关于人体激素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质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 ,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 ,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 ,激素的分泌受反响调节17.以下能完全说明甲状腺激素三方面功能的实验是A.手术摘除小狗的甲状腺B.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C.切除蝌蚪的甲状腺D.用含有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养蝌蚪18.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 ,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那么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19.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体温的调节也是人体稳态调节的一局部B.体温因年龄性别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C.发烧时厌食是因为体温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D.甲状腺激素是唯一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激素20.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以下关于激素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响调节D.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22.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A.下丘脑、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23.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根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24.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移植器官的萎缩脱落B.泪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细菌C.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D.抗体和抗原结合25.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②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③是针对各种抗原的④能在体内存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6.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 ,特别是B淋巴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 ,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 ,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27.(11年山东卷 )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 ,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以下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A.Ⅰ体液Ⅱ细胞体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 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C. 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信使RNAD. 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28.以以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图示细胞中①的全能性最|||强 ,通过基因治疗方法改造血友病女患者的① ,她的儿子肯定不会患血友病B.A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它还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其发挥作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个体仍可发生局部体液免疫作用D.细胞④和⑥都有分泌功能 ,HIV病毒主要攻击细胞③二.简答题1.中|国寓言中有"火中取栗〞的故事:猫从火中拿取板栗时,因火烧爪而快速缩回,虽然板栗拿着了,但爪子还是被烧了,而偷到的板栗却给猴子吃了.假设左以以下图为"火中取栗〞的反射弧示意图,答复有关问题:(1)要确定这个反射弧中E是感受器还是效应器,可用电刺激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与判断的方法是__ .(2)如果不用实验,可据图判断E是感受器还是效应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E是猫爪中的感受器,写出猫"火中取栗〞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用有关字母与箭头表示)__ .(4)猫"火中取栗〞的反射与人"望梅止渴〞的反射不同之处是2.以以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 ,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 .据图答复:(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3)图丙中假设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那么③称为.假设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融合,通过A细胞的作用,进入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3.(2021年四川卷 )以以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 -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 )发生反射时 ,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 ,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________ ,释放神经递质 (Ach );Ach与Ach受体结合后 ,肌膜发生_______ ,引起肌肉收缩 .(2 )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 ,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 ,使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 .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 ,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 ,导致___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 )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 ,可采用胸腺切除法 ,目的是抑制_________发育成T细胞 ,不能产生淋巴因子 ,从而抑制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4. (2021年江苏卷 )图1表示北纬50°某地区不同月份母鸡平均产蛋数的波动情况 ,图2是母鸡繁殖活动的生理调节过程示意图 (甲、乙、丙表示器官 ,a、b、c表示相应激素 ) .请答复以下问题:(1)由图1可知 ,影响母鸡月产蛋数的主要环境条件是 .(2)图2中激素a、器官丙的名称分别是、 .(3)图2中c→甲、c→乙的生理意义在于 .(4)激素a分子为一种多肽 ,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______ ,这是因为 .(5)从丙的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 ,血浆中含有的激素种类有 ____ (填以下序号 ) .①1种②2种③3种④3种以上(6)烷基苯酚是一类洗涤剂 ,其分子结构稳定 ,具有类似激素c的生理效应 .长期饲喂被烷基苯酚污染的饲料 ,会对器官甲、乙的分泌活动产生作用 ,从而引起激素c分泌量 ______ .5. (2021年新课标 )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 )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答复以下问题:(1)图(a )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局部,a是,b是,c是,d是.(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 )中的调控.(3)图(a )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 )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填"轴突〞、"树突〞、"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填"轴突〞、"树突〞、"细胞体〞) .第2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AAADC 6 .BCDCC 11 .CBBDB 16 .BABDA 21 .BBABB 26 .CBB二、简答题1. (1 )用电刺激E ,如A有反响 ,那么E为感受器(2 )因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从突触结构分析 ,E是感受器(3 )E→D→C→B→A(4 )火中取栗是非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2. (1 )感受器 d 胞体膜或树突膜(2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 )神经中枢 acde 3(4 )高尔基体突出前膜 (或细胞膜 ) 外排(5 )兴奋或抑制3. (1 )传出融合电位变化 (2 )B细胞化学信息向电 (3 )造血干细胞体液4.(1)日光照时间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巢(3)通过负反响以维持激素c水平的相对稳定(4)细胞膜上激素a不能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5)④ (6)抑制减少5. (1 )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 )大脑皮层 (3 )轴突细胞体生物导学案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学习目标】A: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解释免疫失调病B:1.到达A层要求2.根据教材的资料进行分析类比和归纳【学习重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学习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学习方法】归纳总结、类比法、小组讨论法【完成时间】60分钟一.免疫1.概念:是指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病毒感染: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免疫共同作用2、二次免疫的特点?如图用图形表示? 用箭头和文字说明原因?3、为什么有人感冒一次后,不久又感冒了?4、预防接种的目的主要是什么?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5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 ,向日葵的果实是平时我们吃的 "瓜子〞 .在上述两种植物的开花期间 ,遇到连续的阴雨天 ,影响了植物的传粉 ,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以下关于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结果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 ,产量未受影响B.番茄形成无子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子果实产量下降C.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 ,产量下降D.番茄形成有子果实 ,产量上升;向日葵不能形成无子果实6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7.以下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表达 ,不正确的选项是A.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 ,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B.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 ,能提高芹菜的产量C.使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 ,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D.使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凤梨 ,能让凤梨提前上市8.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 ,假设测得茎向光 -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 ,那么背光 -侧的浓度 -定在de之间B.假设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 ,那么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 ,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D.假设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那么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9.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利用脱落酸可促进种子萌发B.利用乙烯利可促进果实成熟C.利用一定浓度的2 ,4 -D可促进插条生D.利用一定浓度的赤酶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促使其纤维明显增长10.某同学设计一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 -萘乙酸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以下有关他的设计和分析不合理的是A.研究性课题是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B.配制浓度分别为1000mg/L、10mg/L、0.1mg/L、1ug/L、0.01ug/L的萘乙酸溶液C.实验中不同浓度的萘乙酸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存在一定的梯度D.本实验属于对照实验11.跟据所学知识判断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3章测试题(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一级生物科试题1、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的部位依次是 ( )A.均为下丘脑 B.均为垂体 C.下丘脑、垂体 D.垂体、下丘脑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顺序是 ( C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4摄水量增加○5减少尿的排出3、动物在饥饿状态下,组织内首先可能降低含量的是:( )A.糖原B. 氨基酸C. 血糖D. 脂肪4、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B. 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率变慢D. 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5、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6、在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体数目是()A.2B.4C.8D.17、与分裂前期的细胞相比较,分裂中期的细胞内()A.DNA数目增加一倍,染色体数不变B.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C.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增加一倍D.DNA和染色体数目都不变8、根据右图所示,能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的是()A.甲→甲B.乙→甲C.甲→乙D.乙→乙9、对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特征的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B、核膜消失,核仁结构逐渐消失解体C、中心体复制D、形成纺锤体10.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答案:B11.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选项比较项目现象Ⅰ现象ⅡA 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一定需要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少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答案:B1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D13.一个健康人若进食较多的糖类和食盐后,其体内不.会出现的生理变化是()A.尿中盐增多,糖无增多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C.糖大量进入细胞并被利用D.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答案:D14.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答案:A1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新)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精选题(带答案解析)
前三章挑剔1.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神经递质B.由于机体免疫过强,过敏反应时常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水肿C.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形成渴觉D.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刺激形成新行为的过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所以A不正确。
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但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水肿,所以B不正确。
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传入大脑后形成渴觉,所以C不正确。
考点:生命活动调节点评:本题以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2.对燕麦胚芽鞘作如下图处理:⑤切去胚芽鞘尖端⑥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置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琼脂小块,并放在暗盒里⑧切去尖端,放在暗盒里.以下都给予单侧光照射其中仍能直立生长的是A.①、②、③B.④、⑦、⑧C.①、④、⑦D.①、⑥、⑦【答案】D【解析】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发挥作用后很快就会被灭活,有助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激素只运输给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C.长时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体积会增大D.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内释放抗利尿激素会减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激素发挥作用后很快就会被灭活,酶发挥作用后不会被灭活,A项错误;激素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B项错误;长时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通过反馈调节,会使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增多,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即甲状腺体积会增大,C 项正确;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会导致罗非鱼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项错误。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B .H 2CO 3/NaHCO 3对血浆PH 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 .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 .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3.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正确的分析是A 、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B 、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C 、若图中内分泌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D 、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4.下图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
下列有关图中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刺激②点,能发生兴奋的有①、②、③、④、⑤、⑥B .刺激④点,能发生兴奋的只有③、④、⑤、⑥C .刺激③点,细胞内将出现电信号(电位变化)但突触间不出现化学信号(递质释放)D .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5.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 .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C .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6.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 .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感受器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组织③①④⑤⑥⑦②。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综合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综合习题高一生物清明作业 2016.4.2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 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B. 艾滋病C.血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2.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3.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A.发挥信号分子的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4. 如图为某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胰岛B细胞受损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5. 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
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①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④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
甲状腺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传递方式依次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7. 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8.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9. 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10. 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11.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2. 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产生生长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前三章综合练习
必修三前三章综合练习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2.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3.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过敏反应的人,之前必定接受过同种过敏原的刺激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但消退较慢C.室内粉尘、青霉素、宠物的皮屑都可以成为过敏原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4.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5.如图为某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胰岛B细胞受损B.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C.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D.细胞无法吸收葡萄糖合成肝糖原6.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A.生长激素、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C.胰岛素、性激素 D.性激素、生长激素7.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②果实色素积累③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无子番茄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一定相同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周测二试题一、选择题1.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艾滋病都是免疫过强引起的C.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主要由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2. 2007年5月,《新民晚报》消息: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科学家对此项研究取得了的相应的成果。
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3. 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4. 与下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一中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表示感受器B.图一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图二①中递质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D.图二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5. 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
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A .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6. 下列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激素调节是通过调节细胞的代谢而发挥作用的②激素调节的启动较慢,持续时间长③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节来协调的④激素调节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⑤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⑥激素是参与体液调节的唯一化学物质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③④⑤D.④⑤⑥7.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B.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C. 机体维持pH的相对恒定,有利于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D.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8. 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流动方向是A.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B.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C.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D.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9. 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b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A.b点2次,c点1次B.b点1次,c点1次C.b点1次,c点2次D.b点2次,c点0次10.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刺激D处,产生的兴奋传到E处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11.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例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A. 形成局部电流B. 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C. 抑制细胞兴奋D. 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12. 下列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A.眼泪中的溶菌酶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C.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繁殖D.体液中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抵抗病毒感染13. 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
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14.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的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起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 细胞吞噬消化15.下列关于代谢和调节叙述中,正确的是A.糖尿病患者多尿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尿素增加而带走大量水分B.促甲状腺激素经体液运输并作用于甲状腺细胞C.在200m短跑比赛中,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D .水平放置的幼苗,其茎的背地性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16. 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上的电位是外负内正③某人大脑皮层H区受损,将失去听觉④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⑤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的轴突→B的树突⑥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小脑、脑干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④⑤⑥17.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18. 为验证胰岛素能降血糖,某同学给几只刚进食的小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
该实验需要完善的是①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元②应设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③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④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一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19. TNX-355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治疗艾滋病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过去的抗艾滋病药物的作用主要是直接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或增殖所需要的酶的作用,然而长期使用的患者常会出现抗药性的问题;TNX-355注射进人体后可与T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阻断病毒与细胞的结合,进而确保人类免疫系统运作正常。
下列最可能正确的推断是A.TNX-355应该是一种蛋白质,能阻断病毒与T细胞的结合B.TNX-355可能是一种RNA,能与T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C.艾滋病病毒的DNA不断变异,过去的抗艾滋病药物无法长期使用D.TNX-355可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从而抑制艾滋病病毒的繁殖20. 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刺激机体后,不会同时刺激T细胞和B细胞增殖、分化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D.若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机体,引发的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21.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用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给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
若用此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的果肉细胞分别进行组织培养,从理论上分析所得植株的果实中依次为A.无种子、有种子B.有种子、有种子C.有种子、无种子D.无种子、无种子22. 关于下图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f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E点及E点以后区间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2,4-D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B. 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 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 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30mg/L24. 下列因素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 骨骼肌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B. 血浆蛋白含量过少C.肾脏疾病导致蛋白尿D. 长期营养过剩导致肥胖25.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有促进作用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26.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2,4-D浓度(mg/L)05101520253035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013264653535343C .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 点浓度D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 点浓度27. 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
下列关于这些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A.实验一证明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B.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会造成鞘尖端的弯曲生长D .实验四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生长素 28.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
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
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A 处生长素浓度较B 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 处生长受抑制,B 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②D 处生长素浓度较C 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 处生长受抑制,C 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③C 处生长素浓度较D 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④B 处生长素浓度较A 处高,茎弯曲向上生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29.下列关于“探究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最适NAA 浓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用葡萄插条应尽量少带些幼叶或幼芽B.各组葡萄枝条在NAA 溶液中浸泡时间应相同C.各组生根数量应取该组葡萄生根数量的平均值D.促进葡萄枝条生根的最适NAA 和IAA 浓度相同 30. 下图表示了一个健康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变化,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B .进食后的2h 内,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 .2h ~3h 之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所增加D .3.5h 时,血糖浓度较高是肌糖原开始分解所致 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8分)下图表示反射弧及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序号,在上填名称)(1)在A 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