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 (约占 )和 (约占 )。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 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物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应。

(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度左右。

6、列举引起组织水肿的因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其中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但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4)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

2. 反射发生的条件:。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为显著的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②受刺激时: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③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膜外。

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高中生物必修三 (内环境)需要记忆的 必修三 重要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    (内环境)需要记忆的   必修三  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液分布图:
细胞外液体即是内环境,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还有脑脊液。

我们现在研究的只有前三种。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属于人体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环境产生的)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血浆中的血细胞和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也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液体成分------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激素、CO 2、O 2、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尿血液 素等)
有形成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二、细胞与外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食物 O 2 CO 2+H 2O H 2O 、无机盐 尿素、尿酸 H 2O 、无机盐
尿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详细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详细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详细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是我们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必修三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高中学习生涯中,学好必修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涵盖了我们生活中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知识,而且也是我们更深入了解生物学本质的基础。

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和细胞器等部分。

2. 细胞的代谢细胞的代谢包括有机物质合成、分解、供能和原料储存等过程。

3. 分子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生命的生成和维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等问题。

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1. 遗传学的基本知识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和遗传现象的学科,包括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变异和表达等内容。

2. 生殖与繁殖的遗传基础生殖与繁殖是生命的重要过程,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3. 进化与自然选择生物的进化包括适应性进化和遗传漂变,自然选择是一种自然力量,推动进化的方向。

第三部分: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集合体。

2.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态系统功能等。

3. 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间存在着多种相互关系,主要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竞争、共生和捕食等。

以上便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本质,并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

同时,在学习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实践应用,不断扩展和更新我们的知识面。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1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3)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4)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拓展:①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特点是速度快(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拓展:①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

②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③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不一样,神经纤维上快。

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3.人脑的高级功能(6)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7)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言语区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2一、细胞核的结构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已经进入高二上学期的同学们,在我们顺利度过高中的适应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逐步形成了自我学习模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1.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大量元素(9种),微量元素,主要元素(6种),基本元素2.哪种元素占细胞组成的比例3.B元素,Fe元素的作用4.什么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1.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哪6种?无机化合物2种,有机化合物4种2.哪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比例?哪种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比例?3.区分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注意理解不同种生物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也不一样4.无机盐多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内。

无机盐对生物体有什么作用?当生物体缺少了Mg2+、Fe2+、Ca2+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5.糖类的作用?组成元素有哪些?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分类的依据是什么?6.13页的表格熟记,区分哪些糖是植物所有的,哪些糖是动物具有的7.脂类的组成元素?分类,以及作用8.蛋白质的组成元素?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通式如何表示,每个基团的中文名称如何书写9.脱水缩合是氨基酸分子相结合的方式。

理解脱水缩合的过程。

肽键如何表示?什么叫二肽,多肽?10.蛋白质的多样性指什么?蛋白质的功能有哪些?11.有关蛋白质的计算参见练习册12.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其组成元素有哪些?核酸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一个核苷酸包括哪3部分?核酸的分类以及分类依据是什么?13.DNA与RNA的中文全称以及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实验一: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分别用什么试剂?出现的现象是什么?第二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2.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组成:两层磷脂分子和一些蛋白质分子,细胞膜表面有糖被(23页图)。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外界环境淋巴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胆固醇3.内环境中可以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存在的物质气体:O2 CO2等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维生素组织胺神经递质4.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消化酶,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6.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

7.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8.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慢。

过敏性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出现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

淋巴管阻塞性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的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从组织液吸收的液体也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

代谢性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向组织液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量增加。

肾小球炎:使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弱。

9.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10.外界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肺泡壁的一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线粒体(2层),肝细胞的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

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 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 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

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

如草履虫。

2、 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 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 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 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 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 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 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 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 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 在7.35 ―― 7.45之间 ⑵、内环境PH 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 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 C 左右。

二、 应会知识点1、 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 内环境PH 值维持稳定的调节: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主要围绕着个体和群体水平上的生命系统展开,包括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重要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细胞生活的环境人体内的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也称为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图示表示: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重吸收回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最终回流到血浆。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735 745,其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关,如HCO₃⁻/H₂CO₃等。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二、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其特点是双向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其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特点是单向传递。

2、体液调节(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 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约占)和(约占)。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含、、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邻近,但又不完整相同,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血浆中含有许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浸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浸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浸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的浸透压。

(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品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响;若食品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响。

( 3)温度:正常的温度保持在度左右。

6、列举惹起组织水肿的要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 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经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固状态;( 2)调理体制:当前以为是机保持稳态的主要体制,此中在此中饰演了主要角色。

但保持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的。

(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 4)参加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加物质互换的系统:、、和。

起调理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理)、内分泌系统(体液调理)、免疫系统(免疫调理)第二章第一节经过神经系统的调理1.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构造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此中效应器是指。

2.反射发生的条件:。

3.喜悦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觉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成明显的的过程。

4.喜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类电信号也叫;( 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 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②受刺激时 : 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由:。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四章)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四章)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四章)第三章: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基本术语•基因:遗传信息的载体,决定个体的遗传性状。

•纯合体:同一基因型的个体。

•杂合体: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显性基因:表达出来的遗传性状。

•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

•遗传密码:DNA和RNA分子上的碱基对应的密码。

2.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第一定律:掌握显性和隐性基因,同一特征两个基因分离传递。

–第二定律:独立性原理,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分离规律是相互独立的。

–第三定律:等位基因决定一个遗传特征。

•确定显性和隐性关系:–自交法:通过自交后代的观察,确定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测交法:通过杂交实验确定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3.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结构: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组成,包括编码区域和非编码区域。

•基因的功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

4. 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新合成的DNA分子一个链为旧链,一个链为新链。

5. 变异与遗传性状•染色体的变异:–数目变异:例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结构变异:染色体部分的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

•基因突变:–点突变:氮碱基的替代、插入或缺失。

–染色体突变:基因家族的扩张或缩减。

6. 选择性育种•选择育种:利用人工干预,选择出符合人们要求的优良个体进行繁殖。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利用遗传多样性,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突变育种:通过诱变剂诱导植物突变,筛选出具有良好性状的变异个体。

第四章:生物工程与遗传工程1. 生物技术与遗传工程•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学原理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遗传工程:通过改造和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人为干预。

2. 基因工程技术•限制性内切酶:能切割特定的DNA序列。

•DNA连接酶:能连接DNA的酶。

•电泳:根据DNA的大小和电荷分离DNA分子的方法。

3.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技术:将外源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分离出来并放入另一个生物体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约占细胞体积的2/3,细胞外液约占1/3,主要由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因此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也不属于体液或细胞外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其中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血浆蛋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包括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包括O2、CO2等。

调节方面则包括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红蛋白和消化酶不属于细胞外液成分。

蛋白质的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相关,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酸碱度方面,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值在7.35-7.45之间。

缓冲对包括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温度方面,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

四、稳态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相对稳定,而非静态不变。

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稳态调节机制包括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然而,人体稳态调节能力存在一定的限度。

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的破坏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正常生命活动必要的条件。

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和渗透问题。

代谢废物运输困难主要是由于淋巴管堵塞,而渗透问题则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有关。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前面为大家介绍了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点,现在为大家介绍必修三知识点,并附带框架图,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归纳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内容涉及生命的基本原理和生物世界的各种现象,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高中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中的重要一课,是固定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人体生命机能、环保生态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本文就简单地对其中的知识点做一些归纳和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四个部分。

其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传递遗传信息的重要载体。

1.2 细胞代谢:细胞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合成、运输及排泄等过程。

其中酶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催化剂。

1.3 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可以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形式,有丝分裂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第二章组织器官及其功能2.1 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组织是由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结合而成的。

常见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不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充分体现了细胞分工协作的原则。

2.2 器官的构造及其功能: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的,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

常见的器官包括心、血管、肝、胃、肺等。

不同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不同,互相协同作用,维持整个生命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人体调节与控制3.1 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是植物内部分泌调节的物质,包括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

它们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开花结果、休眠等生理过程。

3.2 人体内分泌系统:人体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组成,负责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其中常见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3.3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递质介导的一种机制,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其中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第四章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生态圈。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三章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3提纲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生物在水环境中生活2、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前者占体液的2/3,后者占体液的1/334、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5、大多数体内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组织液,大多数血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具体的环境为组织液、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6、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相互渗透。

7、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成分的主要区别是后者有较多的蛋白质。

8、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

9、正常人的血浆pH 为7.35—7.45,血浆的pH 保持稳定与HCO 3-,、HPO 42-等离子的缓冲作用有关10、神经—体液—免疫组成的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第2章 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基本方式是反射。

1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两种神经元组成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三种神经元组成1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递兴奋传入神经的功能是将感受器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功能是产生兴奋并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传出神经的功能是将神经中枢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的功能是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14、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轴突、树突)等部分组成15、脊神经的后根由大量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在后根上有由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的神经节,后根与脊髓灰质的后角相连,后角较前角细,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组成后根的神经纤维进入脊髓后通过轴突与中间神经元间接连接。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现象:对侧弯曲
原因:尖端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③温特实验
总结:
实验中的几个重点:
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3、 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第一章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 胸腺激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腺 肾上腺激素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胰岛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调节血糖动态平衡
卵巢 雌性激素等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定义在课本P16(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组成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重点总结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高中生物课程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必修三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之一,本文将对其内容进行总结,供学生们学习和参考。

1.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

高中生物必修三中主要涉及到遗传的基本知识和遗传规律。

通过学习必修三,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遗传分子、遗传物质的组成和基本结构,以及在遗传中的作用。

遗传规律是生物学关键的一部分,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第一、二、三遗传规律及其解释,并学习并熟悉概率计算的方法。

其次,我们还需要学习到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

通过必修三的学习,我们还可以认识到生物种群的基本概念,掌握种群遗传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并能够了解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在遗传领域中的应用。

2.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历程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从生命的起源到生物演化的历程,学习生物学发展的过程,探讨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

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不同的生物进化思想和假说,如达尔文进化论、地质进化学说、古生物学,以及它们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习知晓地球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通过学习了解生命的演化历程和自然选择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地球环境和自然因素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3. 生态系统及其环境问题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和环境问题。

学生需要了解生态系统及其结构和功能,如生态圈、食物链、生物圈等。

同时,必须熟悉生态平衡的概念,掌握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方法与原则。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环境问题的学习和掌握。

了解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知识是构建和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概念和实践。

4. 生物技术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新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分析和应用。

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病毒工程、细胞生物技术及其在医学、生物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了解一些新技术的基本原则以及其可能的风险和问题。

在学习这一技术时,我们要注意对相关伦理和法规的学习和注意,深入认识到新生物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以及掌握应用程序和防范措施。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按照相应的格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 遗传物质DNA与基因
1.1 DNA的结构和特点
1.2 基因的概念与特征
2. 遗传的分子基础
2.1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2.2 RNA与蛋白质的合成
3. 遗传的分子机制
3.1 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
3.2 突变的类型与影响
二、进化与适应
1. 进化的基本概念
1.1 进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1.2 进化的证据与支持
2. 物种起源与发展
2.1 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机制
2.2 物种形成与分化
3. 进化的因素与作用
3.1 自然选择的原理与应用
3.2 适应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1. 物质的循环
1.1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
1.2 水的循环与水系的重要性
2. 能量的流动
2.1 光合作用与光能转化
2.2 生物能量的转化与代谢
3.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调控
3.1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平衡与调节 3.2 生物能量的流动与食物链的构建
以上是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的简要总结,主要包括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内容。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对您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复杂度、活动、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继承与变异等。

2.生物的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组成和活动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等。

4.生物的物质组成: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差异,生物的主要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植物的组织结构: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根、茎、叶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途径、光合产物的利用等。

3.植物的物质的运输和代谢:植物的物质的运输方式、根的吸水与运输、叶片的气孔和气体交换、植物的代谢过程等。

4.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殖:植物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植物的生殖方式。

第三单元:动物的结构和功能1.動物基本身體结构:雙體構造、器官系統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适应生境的特征: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行为特征等适应不同生境的特点。

3.动物的运动与调节: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感觉器官和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等内容。

4.动物的营养和消化:动物的营养方式和途径、消化吸收的过程、呼吸和排泄等内容。

5.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发育的过程、内节肢动物的变态等内容。

第四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1.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的概念、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结构、基因的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态性等内容。

2.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正交配和连锁互换等遗传规律。

3.DNA与遗传信息传递:DNA的结构和复制、RNA的合成与功能、蛋白质合成过程等。

4.进化与自然选择:物种的起源和发展、自然选择的概念和作用等。

5.动物和植物的生物技术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农业和医学的应用等。

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稳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生态系统的层次、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等。

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

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

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生物在理综大科里举足轻重,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重要,于是,生物的学习也就变得重要起来。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知识分享高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中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C摆布(一般不超过1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一般机体经由进程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举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猛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举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根蒂根基:神经系统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突起轴突神经纤维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进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 3 提纲第 1 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生物在水环境中生活2、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前者占体液的2/3,后者占体液的1/33、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血细胞细胞内液血浆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组织液组织细胞细胞内液淋巴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淋巴细胞细胞内液4、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5、大多数体内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组织液,大多数血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血浆,毛细血管壁生活的具体的环境为组织液、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6、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相互渗透。

7、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成分的主要区别是后者有较多的蛋白质。

8、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 -。

-2-9、正常人的血浆pH为 7.35 —7.45 ,血浆的 pH 保持稳定与 HCO3,、 HPO4等离子的缓冲作用有关10、神经—体液—免疫组成的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第 2 章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基本方式是反射。

1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两种神经元组成1动神经元三种神经元组成1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传递兴奋传入神经的功能是将感受器的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功能是产生兴奋并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传出神经的功能是将神经中枢的兴奋传向效应器效应器的功能是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14、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轴突、树突)等部分组成15、脊神经的后根由大量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在后根上有由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的神经节,后根与脊髓灰质的后角相连,后角较前角细,缩手反1射的反射弧组成后根的神经纤维进入脊髓后通过轴突与中间神经元间接连接。

16、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电位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钠离子通道关钾离子通道关闭,闭,钾离子通在受刺激时,刺激部位的细胞膜两侧的电钠离子通道打开,道打开,钾离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由于兴奋部位与未兴钠离子以协助扩散子以协助扩散奋之间有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的方式进入细胞的方式出细胞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膜外的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的电静息电钠钾泵作用,位钾离子进入细流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胞,钠离子出神经细胞内钠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外,细胞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

17、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18、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不是直接接触的,有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内液体环境为组织液。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多次分枝,小枝的末端叫做突触小体,与其它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220、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线粒体、细胞膜有关。

21、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息—电信号的转变。

在突触前膜上电信号—化学信息,突触后膜上化学信息—电信号。

22、大脑皮层中有调节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如躯体感觉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躯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及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脑干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脊髓中有缩手反射中枢、排便、排尿中枢、膝跳反射中枢一般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节...23、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语言文字,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

当S区损伤,病人患运动性失语症,当 H 区损伤,病人患听觉性失语症,人的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建立有关,通过重复,可使短期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

24、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其形成部位是小肠黏膜,形成条件是盐酸的刺激25、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抗利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26、胰岛素由胰岛 B 细胞分泌,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胰高血糖素由胰岛 A 细胞分泌,其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脂肪、氨基酸等)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稳定,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该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

27、人体在寒风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动员起来,起动员作用的是神经冲动和激素。

激素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作用于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28、当人体受寒冷刺激时,皮肤中温度感受器(冷觉感受器)受刺激,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神经冲动再传至下丘脑,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传至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传至甲状腺使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该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当血液中激素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抑制减弱。

29、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被灭活。

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30、单细胞的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31、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局限,4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长32、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热的部位主要是骨胳肌、肝脏,热量的散失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调节血流量散热,调节上述过程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33、当人体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对外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该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饮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34、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即神经-体液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35、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其中免疫器官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其中后者包括 B 细胞、T 细胞。

免3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36、人体的免疫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组成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杀菌物质组成第二道防线,以上两道防线是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37、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淋巴细胞,其中 B 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 细胞主要靠效应 T 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这两种免疫是专门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的,因此也称为特异性免疫。

抗原:外表来病原体或者自身衰老坏死病变的细胞表面的大分子物质。

38、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是:(1) 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再将抗原递给 T 细胞,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并将抗原传递给B 细胞,B 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2) 少数抗原不经吞噬细胞的处理及T 细胞的传递直接刺激 B 细胞而使其增殖、分化;(3)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后,刺激相应的记忆细胞使其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4) 人体经过一次免疫应答后体内将留有抗体和记忆细胞,所以一般同一种传染病短期内不会得第二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和记忆细胞会逐渐消失 , 且病原体本身会发生变异39、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体的作用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抑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40、细胞免疫过程中 T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特异性的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 如消灭侵入体细胞的病毒、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有识别功能,识别有害病原体。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先进行体液免疫,入侵细胞后再进行细胞免疫。

41、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功能。

42、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是AIDS,引起艾滋病的病毒的中文名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是HIV,该病毒主要入侵 T 细胞,并逐渐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病人最终引起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

43、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在生活中下列途径易传染: (1) 静脉吸毒共用针管; (2) 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3) 输入含 HIV 的血液; (4) 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第 3 章植物的激素调节44、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且胚芽鞘的尖端能感受光的刺激。

生长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

单侧光照射后使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当生长素传...递到伸长区时,伸长区背光一侧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慢,使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

45、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吲哚乙酸,英文缩写是IAA,与生长素具有相同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 (PAA),吲哚丁酸 (IBA) 。

46、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芽、幼叶、发育中的种子,其合成原料是色氨酸。

在合成部位形成层进行横向运输。

生长素从合成部位运输至作用部位是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一种主的外界刺激可能是单侧光照射,也可能是重力作用。

这种运输叫非极性运输。

47、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两重性,这与生长素溶液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程度、器官种类有关,根、芽、茎三种植物器官中对生长素反应是最敏感的是根, 其次是芽, 最不敏感的是茎。

因此茎有背地性,根有向地性。

48、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上部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比较敏感,因此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