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习题讲评川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1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1川教版

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2、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3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A.维新变法思想B.民主与科学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4、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5、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三党”分别指()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6、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最深远的是()A.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7、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8、康有为、梁启超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哪一政治团体的机关报?()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宗圣会9.阅读下列材料“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题(含答案)

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题1.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其中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A.拒和B.迁都C.变法D.革命2.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A.维新思想B.儒家思想C.近代科学D.法家思想3.1895年至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4.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乾隆帝5.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A.训练新式军队B.兴办私人企业C.改革政府机构D.开办新式学堂7.“戊戌六君子”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②开办新式学堂③改革财政④训练新式军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8.临刑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想以流血牺牲唤醒国人。

“他”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邓世昌9.“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

”据此,戊戌变法的作用是()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社会经济发展C.促进思想启蒙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支持变法②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变法失败④变法使中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失败。

该政变的实质反映了()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C.资产阶级和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争夺统治权的斗争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 戊戌变法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 戊戌变法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6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甲午战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向敌人学习”指的是十九世纪末的()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从材料可见()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先进中国人主张向西方学习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人们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3.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A.曾国藩B.康有为C.邓世昌D.左宝贵4.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

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

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D.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5.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6.下列事件与结果的搭配,正确的是()7.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

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C.废除帝制,民主共和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8.“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10.胖虎同学为撰写论文,列出以下提纲:“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二、梁启超与《变法通议》;三、严复与《天演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复习课后习题练习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复习课后习题练习课件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1.“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 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B )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
2.有人将 1895 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材料三 当前,仍有一些学者也认为“激进”是戊戌变法失败 的重要原因。这很难令人接受。反过来讲,假如康梁的变法 主张温和一点,变法的速度再放慢一点,变法就可以成功 吗?肯定也不会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康梁维 新派的变法内容和具体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 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 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
A.严复
B.邓世昌
C.梁启超
D.康有为
4.1895年,上海有多达三十份报纸和杂志,1897年,天津刊 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学报》等,这些报纸、 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下列选项中,属于“为推动改 革而鼓呼”的是( A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 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1)据材料一,指出史学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
进程的起点”的原因。 因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 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据材料二、三,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 众;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利于变法成功,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八上历史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八上历史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训练1.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

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改良的人们放大了。

这里提及的有志于改良的人们()A.康有为、梁启超B.李鸿章、左宗棠C.孙中山、黄兴D.陈独秀、李大钊2.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的《醒世歌》曰“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此歌所表达的主旨是A.放弃天朝观念B.学习西方技术C.拥护民主共和D.反抗列强侵略3.长期以来,史学界因《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1895年)四月八日投递,都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

南京大学茅海建教授详查清朝军机处等各类档案,证明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未送。

由此可见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探寻真相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4.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

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只为统治者服务C.不切合实际,不可以付诸实践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5.洋务派出版机构翻译出版的图书偏重于自然科学、实用工艺和军事方面。

而维新派刊印的图书以介绍各国政治、历史、地理、法律和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居多。

这一变化表明()A.欧洲列强对华侵略加剧B.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C.救亡道路的调整与转变D.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6.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次“认识”使先进人士开始()A.创办近代工业以自救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7.维新派创办报刊不过几年工夫,全国风气大开,社会上出现了“上至朝廷,下至士人”,“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热烈局面。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因“觉醒”而开始的爱国运动是()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 历史学家胡绳指出,“光绪皇帝当时不可能区别维派和洋务派,他是把维新派当作洋务派的后起之秀来使用的”。

这反映了光绪皇帝支持维新派的目的是()A.确立君主立宪制B.维护清朝统治C.确立民主共和制D.摆脱民族危机3. 公车上书的组织者是A.陈独秀、胡适B.孙中山、袁世凯C.李鸿章、曾国藩D.康有为、梁启超4. 如下“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中,最具“民主”气息的是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设立京师大学堂D.裁减绿营,精练新军5.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B.一次知识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C.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D.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6. 如下图,某班同学要出一期历史知识墙报,下列图片应归属于哪一个标题()A.英勇的反封建斗争B.近代化探索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血肉筑长城7. 严复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宣传变法思想,他认为国家变法图强方能顺应“天演”进化,否则将会被淘汰。

这说明严复A.坚持中体西用B.号召研究科学C.主张推翻帝制D.具有全球视野8. 梁启超认为:“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泰西(欧洲)皮毛,汲流忘原……,遂及自足,更狭小智小术。

……李鸿章晚年着着失败,皆由于是”。

材料说明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关键是()A.科学技术B.政治制度C.思想文化D.生活方式9. “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

”对老百姓而言,康、梁就是奸臣。

材料表明戊戌变法()A.促进了思想解放B.缺乏理论指导C.打击了封建势力D.缺乏群众基础10. 如表是选自明清时期的两道科举试题。

据此可知,当时科举考试()时代题目明·崇祯如今风气不正,如何正士风以复古道清·光绪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6课 戊戌变法》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6课 戊戌变法》试卷含答案解析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时练一、选择题(共15题)1.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京师大学堂D.京师同文馆2.下列哪一项是康有为所为A.领导公车上书,请求变法B.不做亡国之君,下诏变法C.反对维新变法,发动政变D.以血唤醒民众,慷概就义3.1895年春,一群进京赶考的举人联名上书,该事件()A.成为维新变法的开始标志B.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C.使中国社会性质改变D.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4.下图反映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B.促进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5.“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画上了休止符。

”材料中的“现代化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南昌起义6.指出拉开维新派进行变法图强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兴中会成立B.公车上书C.颁布“明定国是”诏书D.德国强占胶州湾7.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发起“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有()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8.一位同学在电脑上搜索以下几个关键词:“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训练新式军队”、“废除八股文”,你觉得他要查找的资料是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9.“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

”这段材料反映了A.维新派的变法图强的思想B.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C.洋务派开创教育近代化D.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的统治10.《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材料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A.虎门销烟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11.戊戌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A.裁撤冗官B.开办新式学堂C.训练新式军队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12.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习题精选五十五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习题精选五十五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五十五第1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

”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人杰地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口;康梁和孙中山也从这里出发,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气象,下列内容准确的是( )A、康有为在广东广州领导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B、1980年,中国开放广东的深圳为通商口岸C、孙中山在此地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兴中会D、1924年,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建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民主和科学B、彻底废除旧制度C、新思想新文化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起人是:( )A、谭嗣同、刘光第B、康有为、梁启超C、康有为、康广仁D、梁启超、谭嗣同【答案】:【解析】:第6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一个半世纪以前,当西方世界的坚船利炮撕裂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抹自尊,国人面对着中国社会两千多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上层智识者中间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这一思潮前后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戊戌、辛亥再到五四几个时期,亦即经历了从科技到政治再到文化三个阶段。

应该说,这一过程对于中国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的认识是由低到高,越来越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的。

从对物质性力量的了解到对制度性因素的认识再到对观念性力量的觉知,中国社会的根本缺陷和近代积贫积弱的终极根源愈益深入地得以揭示。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一、背景«»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绝后严重二、序幕——〝公车上书〞时间:年春地点:北京人物:、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与会试的举人目的:央求拒和、迁都、变法结果:未上达光绪帝。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开展——维新思想的传达组织学会、兴办报刊,宣传变法,推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普遍传达。

学会——等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宣传变法的人物代表:梁启超、严复〔退化论思想〕等四、高潮——〝百日维新〞背景: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时间: .6.11——9.21标志:公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舞公家兴办工矿企业,开展农、工、商业;革新财政,编制国度预算文明上——废弃八股,改试策论,兴办新式学堂〔〕军事上——扩充绿营,训练新式军队五、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1898.9.21 等发起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弃变法诏令。

〝戊戌六小人〞:、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缘由:①变法震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气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妥协性、软弱性〕六、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的改良运动。

2、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展和西方迷信技术的传达,在社会上起了作用〔最突出〕。

3、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路途在中国行不通。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署,民族危亡之时。

2公车上书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署后。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经过:康有为,梁启超结合正在参与科举考试的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央求拒和、迁都、变法。

第三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第三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 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他们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 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粉碎了帝 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 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穷凶极恶地 敲榨勒索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是鸦片战争以来最 为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使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义和团,起 山东,不到三 月遍地红; 孩童个个拿 起刀,保国逞 英雄。
河北遵化石门镇义 和团旗。旗高 1.45 米, 底边 1.51米,红布为底, 白布缺口镶边,旗上书 “ 旨直隶遵化州城西 石门镇天仙宫义和 团” 。 1900年被德军 抢走。 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 和国格罗提渥总理访华, 将这面旗交给周恩来总 理。该旗现在收藏在中 国历史博物馆。
一、义和团运动
1. 兴起及其原因 2. 扶清灭洋的口号 3.义和团在京津的活动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辛丑条约》
义和团为什么会在山东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 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1895年1月,日军在 荣成湾登陆
1897年,德国在山东设 总督府
1898年,英国强租 威海卫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 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 打教堂、攻使馆、拆电线、扒铁路、杀洋 闹。”
人,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讨论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应怎样理解?
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体现了义 和团反抗帝国主义压迫、反抗外来侵略, 因而能够对于身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广大群 众起鼓舞和动员作用。 但这个口号并不科学,“扶清” 说明义 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缺乏认识,“灭洋”又 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这也反映了农民阶级 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题第6课戊戌变法第一部分: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怀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才能使中国富强起。

他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2、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强学会的建立 B.“公车上书”.《定国是诏》的颁布 D.保国会的建立3、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A.救国图存,变法自强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4、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过程中,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袁世凯的出卖B.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顽固派的强大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二、问答题: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参考答案:一、1.B 2.B 3.A 4.B二、略第二部分: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教育方面改革的是()A 开办京师大学堂B 废除八股取士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D 实行义务教育2、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A.推翻清政府 B.发动人民群众.建立共和国 D.挽救民族危亡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此话出自()A.康有为 B.梁启超.谭嗣同 D.宋教仁4、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B 袁世凯的出卖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 帝国主义的破坏参考答案:一、1.D 2.D 3. 4.第三部分:一、选择题。

1、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A 公车上书B 组织强学会《马关条约》的签订 D 戊戌政变的发生2、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进行戊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 道光帝B 咸丰帝光绪帝 D 宣统帝3、“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含解析)

第6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

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

”这首歌谣描写的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洋务运动的影响C.戊戌变法的背景D.公车上书的结果2.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

这次行动是()A.强学会成立B.《时务报》创办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开始3.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时务报》B.《国闻报》C.《湘报》D.《万国公报》5.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6.中国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7.某班同学编导的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材料,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主A.1894年(农历甲午年)B.1901年(农历辛丑年)C.1898年(农历戊戌年)D.1911年(农历辛亥年)8.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中没有涉及的是()A.知识分子参与政事B.发展实业C.开办新式学堂D.解决土地问题9.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民族企业家,你最赞同下列哪项变法诏令()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D.训练新式军队10.光绪帝于1898年6月下令:“(从)下科开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以前)用四书文者,(今后)一律改试策论。

”这体现了维新变法哪一方面内容() A.开放言论B.废除八股C.训练新军D.裁汰冗员11.1898年,紫禁城内发生政变,慈禧太后再度出面执政,到处搜捕被视为乱党的改革者,原被裁撤的政府部门和各类官职也重新恢复,军政大权则由太后信任的权贵控制。

下列哪一选项是造成此事件发生的原因()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公车上书12.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②颁布“明定国是”诏书③创办《时务报》④光绪帝被囚禁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13.“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这是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叙述,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B.皇帝没有实权C.改革在地方执行难度过大D.帝国主义强加给慈禧的压力14.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03第6课戊戌变法

最新八年级上册历史03第6课戊戌变法

第6课戊戌变法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山东潍坊中考)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留学日本、翻译日本书籍成为时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启蒙运动的兴起B.甲午战争的失败C.民族资本的发展D.新式学制的创立答案 B 依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世纪末”“日本”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故选B。

2.(2019山东济宁中考改编)“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

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

”这首歌谣描写的是()A.《南京条约》的影响B.戊戌变法的背景C.洋务运动的背景D.《北京条约》的影响答案 B 依据题干歌谣可知,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后果。

戊戌变法的背景之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

3.梁启超回忆说:“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定,时适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千数计,康有为倡议上书拒之……”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和议”指甲午战后中国同日本的“和议”②“会试”指的是当时的科举考试③材料中所述的事件现在被称为“公车上书”④“公车上书”中光绪帝接见了康有为等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A “公车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光绪帝也没有接见康有为等人。

因此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故选A。

4.(2020北京四中期中)某同学制作了如下图示,以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而图示中空白的方框内应填写()————A.洋务运动B.公车上书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义和团运动答案 B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 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戊戌变法)的序幕。

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中空白的方框内应填写公车上书。

5.(2021河南罗山期中)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答案 C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练习题及答案分析)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练习题及答案分析)

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一、选择题1.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

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2. 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

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A. 虎门销烟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中国抗战3.你认为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 促进思想启蒙B. 挽救民族危亡C. 推动政治改革D. 发展社会经济4.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A.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 救之图存,变法自强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5.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

”据此可知,康有为()A. 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B. 对西方认识有限C. 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方人变法图强D. 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6.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第二次反思”对近代化的推进主要是( )A. 器物技术B. 政治制度C. 思想文化D. 生活习俗7.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A. 鸦片战争时期B. 洋务运动时期C. 维新变法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8. 社会的进步,总是先源于思想的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原卷版)课后分级练(部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原卷版)课后分级练(部编版)

第6课戊戌变法课后培优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特别是日本击败中国,引起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注意,他意识到有必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拉开这一改革序幕的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时务报》的创办D.《时局图》的发表2.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由此可见,梁启超强烈主张()A.实行变法救亡图存B.推翻清朝专制统治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师夷长技自强求富3.甲午战争失败后,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其中一位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的变法思想。

他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4.“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

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A.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B.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C.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5.在中国近代早期探索中,洋务运动和戊成变法先后发生。

它们的相同点是A.都主张向西方学习B.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都由地主阶级领导D.都使国家迅速强大起来了6.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根据下表可得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自强求富维新变法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新式海陆军。

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训练新式军队。

A.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B.都追求政治民主化C.都采取学西方的措施D.都实现了富国强兵7.史料是通向认识的桥梁。

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8.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

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6课【同步练习】《戊戌变法》

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6课【同步练习】《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同步练习1. “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是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D.训练新式军队2.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3.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怂望。

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维新派()A.施政纲领得到皇帝的支持B.得到清军的支持C.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4.19世纪晚期,中国近代化的重点转移到()A.政治层面B.经济层面C.政治层面D.思想层面5.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康有为又几次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

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令康有为等人筹划变法。

由此可见戊戌变法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民族危机的加剧C.维新思想的传播D.“实业救国”的推动6.光绪帝在变法诏书中曾颁布“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其中“民”是指()A.广大人民群众B.地主阶级C.资产阶级D.知识分子7. 维新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务,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持此观点的人是A. B. C. D.9.维新派最早创办的报刊是()A.《万国公报》B.《时务报》C.《中外纪闻》D.《国闻报》10.小明非常喜欢看历史小说,可他碰到了一个难题:各种小说对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说法不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