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推进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
戊戌变法推进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变革戊戌变法,又称义和团运动,是指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的一场以改革派为主导的政治运动。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推进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变革,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奠定基础。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探究戊戌变法对中国的影响。
一、戊戌变法对中国政治的影响1、推动政治改革戊戌变法推动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推行宪政、设立议会、取消废除科举制度、改革八股文等。
这些改革意在推翻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建立起民主政治体制。
尽管这些改革并没有得到稳定的实施,但它们推动了政治改革的步伐,为中国未来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推动国际关系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交往。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把自己的文化、技术和商品传到了欧洲和美洲。
中日战争也由此引起,中国开始了一段新的历史,努力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3、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戊戌变法推行了新政,对于经济财政也进行了改革。
大量推广进口商品,建立海关税收。
然而,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争议,不仅引起阶级反弹,也减少了废物的收入。
二、戊戌变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开启现代化工业戊戌变法大力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推广进口商品境外广场,为中国的现代化工业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促进商业繁荣在戊戌变法的推动下,中国的商业繁荣迅速发展。
随着城市和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异的逐渐扩大,各种商业贸易日益繁荣。
商业贸易的繁荣,使得经济效益快速增长,蓬勃的商业互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促进扶贫济困戊戌变法通过改革种植业、加大对灾民的救济力度、重视科技创新和鼓励创业投资等,同时延续了清朝政府进行扶贫济困的政策,使社会上下的福利水平得以提高,帮助更多人摆脱贫穷困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和危机。
三、戊戌变法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推进民族文化自行戊戌变法拥有非常特殊的时代背景,在这样的背后推动下,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严格地反省、批判和变革,落后文明正在不断被引入。
义和团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1、巨额赔款。 人民更贫困,社会经济凋敝。
2、“使馆界” “国中之国”。便于策划侵略
3、控制京津 4、镇压反帝 5、改设外务部
便于直接控制与镇压。
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便于执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影响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 2、两大矛盾合流。
义和团为什么会在山东兴起?
相同点:背景相同:民族危机加深。 目的相同:救亡图存。
对清态度相同:利用、合作。 不同点: 政治、经济:资本主义 1、方案不同 扶清灭洋 改良运动 2、方式不同 武装反抗 3、作用不同
四、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开始:1900年西摩尔率联军进攻北京。
进程:大沽口登陆 :攻陷大沽炮台。 (瓦德西)天津:督统衙门 。 北京:司令部。(紫禁城) 结果:与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 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 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5、总理衙门变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人无独立之性,是为奴隶之人, 国民无独立之性,是为奴隶之国。国 民无义和团之精神所共有 也。
时间:1898年秋 1、兴起 地点:山东冠县 标志:赵三多领导的反洋教活动。 2、发展:山东 直隶
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抗击八国联军天津保卫战
廊坊、杨村之战
西什库教堂、使馆区之战 2、清政府的态度: 剿杀 招抚 剿杀 客观原因:中外联合绞杀。 3、失败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 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戊戌维新与义与团运动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第一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殖民化的程度。
如前所述《马关条约》成了继中英《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危机。
条约规定日本在中国可以任意设厂,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此后,帝国主义各国利用“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条款,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开矿,修铁路,直接掠夺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
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片领土的割让助长了列强分割中国的野心。
此后,帝国主义各国接踵而至,在中国掀起了抢夺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巨额的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迫使财政困难的清政府除进一步搜括人民外,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从而为帝国主义列强提供了条件。
这样,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民族危机愈益加深,面临被帝国主义彻底瓜分的危险;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尤其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最先觉醒的知识分子,奋起抗争,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新高潮,戊戌变法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发生的。
先看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严重民族危机。
一、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三国干涉还辽之后,帝国主义国家“均沾”了《马关条约》所规定的种种侵略权益,在贷款、筑路、开办工厂,设立银行等方面,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深化了。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由前此的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输出大量的资本为主,其主要形式:一是政治贷款;二开设银行或投资于厂矿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
(1)、政治贷款。
清政府由于战败,需要在三年内偿付日本赔款和赎辽费共两亿三千万两,而且头六个月就要付给八千万两。
“括地难偿债,台高到极天”。
甲午战后,赔款给日本的二亿三千万两连同利息四亿两以上,而当时清政府的年收入不过八千余万两。
战争的耗费,已经使它国库空虚。
即使加紧在全国搜括,一时也难于成数。
2013高考历史基础知识一轮复习课件-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创办报刊
主要活动 组织团体
上书皇帝
进行论战
6
6
孔子 著作:《新学伪经考》《 ____ 改制考 ______》《变法通议》 著书立说 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的 ____ 政治 ____同传统的儒家思想 学说 相结合
创办报刊
北京:《中外纪闻》
上海:《时务报》
7
7
1895年在北京成立 强学会 ______ 组织团体 1898年在北京组织保国会 ______
根本原因:民族危亡加深
扶清灭洋 口号及评价:“ ________”体现了民族矛 盾 占主导地位,但也反映了 没 13
13
兴起:(1)时间:1898年。 (2)标志:赵三多 ______在蒋家 庄 竖起“扶清灭洋”大 概况 旗 发展:(1)1899年,山东→直隶。 (2)1900年,山东、直隶 → 北京、天津 天津 高潮:抗击八国联军:(1)廊坊、 14 杨村战役。
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 成立
8
8
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领导“ ________” 德国占领胶州湾后,康有为再 上书皇帝 次上书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 ____ 应诏
__________》 统筹全局折
9
9
时间:19世纪末 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 进行论战 义 思想的正面交锋 影响: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 脱 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 了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刺激了“设厂兴业”,促进 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意义 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 影响 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 ____ ____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 解放 民的觉醒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________在半殖民地半 封 12 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PPT课件
康有为理论要义
今文经才是儒学真经,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素
王,人类社会是按照今文经学所揭示的“三世”
进化规律,由礼崩乐坏的据乱世到君主专制的升
平世,再到君民共主的太平世,最后达到大同境
界的。
据此,中国现在应因时改制,变君主专制为
君主立宪制度。
康有为理论要义
今文经才是儒学真经,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素
王,人类社会是按照今文经学所揭示的“三世”
进化规律,由礼崩乐坏的据乱世到君主专制的升
平世,再到君民共主的太平世,最后达到大同境
界的。
据此,中国现在应因时改制,变君主专制为
君主立宪制度。
2、“公车上书”
(1)上皇帝万言书(《上清帝第二书》)
①“下诏鼓天下之气”; ②“迁部定天下之本”; ③“练兵强天下之势”; ④“变法成天下之治”。 (2)“公车上书”的意义 ① 冲破了清政府规定的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提高了 康有为的政治声望,初步形成了康有为在变法维新 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构,“名为学会,实兼地方议会之规模。”
学会每七天举行一次演说会,“演说中外 大势、政治原理、行政学等”。巡抚以下
各官都亲临听讲或发表演说,以示倡导。
谭嗣同还和唐才常等人在1898年3月创办
谭嗣同 (1865—1898)
《湘报》(日报),作为南学会的机关报。
2、梁启超与《时务报》
上海强学会停办后,由张之洞的亲信幕僚汪康年于 1896年8月创办《时务报》旬刊,邀请梁启超为主笔,
道德学问为其本源,于是“大购西方以归讲求焉”。经过几
年研读,获得了较多的西方社会政治和自然科学知识,逐渐 形成了仿照西方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良的思想主张。
《新学伪经考》
全书14篇,1891年刊行。康有为在这 部书里详细论证了东汉以来立为官学的 古文经学,如《周礼》、《左氏春秋》 等,都是刘歆为帮助王莽篡汉而伪造出 来的,它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后人 不辨其伪,“咸奉为圣法,诵读尊信, 奉持施行”。《新学伪经考》告诉人们: 既然历代统治者尊奉的经典都是些冒牌 货,那么,从这些冒牌货中引申出来的 信条,就更不足为训了。这样就沉重打 击了封建顽固派的泥古守旧、恪守祖训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的事件。
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而戊戌变法则是清朝政府为了应对国内外危机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本文将分别就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进行探讨,以了解这两个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和意义。
义和团运动是指中国民间组织的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抗议运动。
该运动在中国北方地区兴起,并迅速扩散至全国各地。
背景是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中国陷入危机之中。
许多中国人认为这是由于外国势力的入侵,于是组成义和团以反对外国侵略。
此次运动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对西方传教士的反感、对外国势力的不满和对国家利益的损害等。
义和团运动采取了一系列暴力手段,如袭击外国传教士、烧毁教堂和攻击外国居民等,这导致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戊戌变法是指清朝政府为了挽救国家危机而进行的一次社会政治改革。
背景是19世纪末,清朝政府日益衰落,国内外压力不断增加。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决定进行变法,以实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
这次变法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民族危机的加剧、国家经济的崩溃和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等。
戊戌变法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宪政、设立议院、推动教育和军事现代化等,这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唤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对中国人民的觉醒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次运动使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力量,并推动了后来的改革运动。
戊戌变法虽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改革运动的种子也在中国社会播下。
综上所述,义和团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运动,而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为了应对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这两个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
通过探讨这两个事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人民在面对困境时所做出的努力和抗争。
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
西方国家直至今天仍然以”拳民暴乱”(Boxer Rebellion) 称呼整个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事件。
2 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
又称双十二事变。
4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组成的广州国民政府,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5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6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的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评价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俩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但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高中历史古代史必备知识点:高中历史学习笔记—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对于戊戌变法,我的看法是:它属于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他其实是无法达到维持一个朝代步入一个新兴时代,原因有三:1,社会体制没有改变2,受到顽固派与封建思想的阻碍3,国势不稳定,无法顺利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没有支持维新的欲望。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公车上书”开始爆发了革新的狂潮,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支持革新。
1900年6月,八国侵军侵华,且在这段时间中,八国还不断的对中国进行瓜分,从时间方面,戊戌变法的成效在大规模侵华下显得微小,更何况在1898年9月,戊戌变法就宣布结束了呢,那么这段短暂性的时间内又能有什么作用呢?的确存在一个作用,就是它为人民反帝提供了动力。
如果说戊戌变法是动力,那么义和团运动就是出击侵略军的主力,但这支主力部队最终也是费力不讨好,因而惨遭杀戮。
如果戊戌变法能够提前,或者与义和团运动共存并,那么或许历史就可以改写,天时,地利,人和,可怜的大清朝在混战只中根本就不懂得争取。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三国干涉还辽(俄国、法国、德国以武力威胁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是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2、1896年6月3日,(李鸿章VS维特、罗拨诺夫)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日本若侵占俄国远东或中朝两国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战时,中国所有口岸均对俄舰开放;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造到达海参崴(wai三声)的一条铁路。
建筑与经营由中国交与华俄道胜银行(俄)承办,详细合同由中国驻俄公使和华俄道胜银行商定;无论平时或战时,俄国均可在该铁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资。
俄国的目的是在“共同防日”的名义下通过修筑中东铁路把侵略势力深入我国东北,加强对华控制。
3、1896年9月8日,清政府与华俄道胜银行订立《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设立了名为中俄合办,实为俄国独揽的“中国东省铁路公司”,负责修筑和经营中东铁路。
俄国享有在沿线派驻警察、开采煤矿和兴办其他工矿企业的权利,实际上把沿线变为其势力范围。
4、1898年3月6日,清政府与德国订立《胶澳租界条约》租胶州湾给德国99年,租期内完全由德管辖;允许德国在山东境内修筑两条铁路,沿线两旁各三十华里以内矿产,德商有开采权;山东境内举办任何事业,需用外人、外资和外国器材时,德国享有优先承办权。
5、清政府与俄国订立《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27日)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5月7日)。
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域租与俄国25年,租期内旅顺口和大连湾完全归俄国管辖;租借地以北设“中立区”,行政由中国官吏主持,界内铁路、矿山和其他工商利权不得让与他国,允许中东铁路公司修一支线连接中东铁路和大连湾、旅顺口,支线沿途利权不得让与他国。
1899年,俄国改租借地为“关东省”,设首席长官管行政,东北全境成为俄国势力范围。
6、1899年11月6日,法国与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借条约》租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99年;取得在我国西南修筑铁路、承办中国邮政等特权;云南、两广不得割让他国,滇、桂、粤成为其势力范围。
第6课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百日维新的结果
1898年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变乱祖法”为 由,发动政变
戊戌六君子被杀
顽固派
戊戌政变
袁世凯
告密
小论坛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为什么失败?
失败原因
变法派软弱 顽固派势力强大 变法侵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义和团运动
兴起背景:
中国陷入被瓜分 的危机
资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 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 中原。……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材料二:挑铁路,把线砍,旋在毁坏大轮 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上能保国, 下能安民;
历史资料 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 1、
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化 私忿而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 ——军机大臣赵舒翘等人的奏报 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 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 ……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根据资料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实行什么政策? 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 2、
扶清灭洋
扶助清朝 消灭洋人
结果
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原因:
清政府的软弱 八国联军
英 、美、法、德、日、意、奥匈、俄
《辛丑条约》1901年(农历辛丑年)
——鸦片战争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日军在天津海光寺一带的日军司令部进行军事训练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夫今日在列大竞争之中,图保 自存之策,舍变法外别无他图。
主要发起人:
康有为
百日维新主要参与者
光绪帝 梁启超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 康广仁、刘光第、林旭、 杨锐、杨深秀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康有为
(1858-1927)
梁启超 (1873-1929)
万木森森一草堂 晚清人物数康梁
1895年公车上书
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1897年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 , 指出国内形势:
“瓜分豆剖,几可忧危;揭 竿斩木,渐露机芽。若不变法, 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 布衣而不可得矣!”
1898 百日维新 1898--1900 1900…..
合作探究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与光绪 帝的百日维新均是中国近代以不改朝换代 为前提,自上而下改革社会制度的两次大 变法。两者变法的结果截然不同,一个延 伸至今,一个只维持了百日就夭折了呢?
:
•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 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 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 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 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四 方面概括)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光绪帝----戊戌变法时的皇帝
戊戌六君子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仅中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 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就义前曾 大声说:“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死得其 所,快哉快哉!”
朕因时局艰难,非变法不 足以救中国,而皇太后不以为 然。朕屡谏,太后更怒。今朕 位几不保,汝康有为、谭嗣同 等,可速设法相救,朕十分焦 灼,朕有厚望焉。
义和团
直接镇压
灭 洋 扶 清 剿灭 招抚 镇压
帝国主义
勾结 宣战
清政府
打击 勾结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新人教版八上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
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
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
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
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
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
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
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
30
-
26
1.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
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
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D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
斗争。
-
27
2.左图所示机构是北京
B 大学的前身,该机构
江
清
安 庆 内 军
南 制 造
福 州 船
政
械 所
总 局
政 局
轮 船 招 商 局
汉 阳 铁 厂
湖 北 织 布 局
学.科.网
甲 午 战 争 北 洋
府
民用企业
水
内 军事企业
师 全
外 “自强”
“求富”
军
交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困
——学习西方技术,-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覆 没
1
康有为
梁启超
-
2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5、影响: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
4
人物扫描
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
康有为
-
梁启超 5
人物扫描
6、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文化 教育 方面
军事 方面
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普遍设立中小 学校。派人出国留学,设立译书局, 创办报刊、学会。奖励科技发明和创 造。
建立新式海陆军。
改革科举制 度,废除八 股取士。
裁减旧式军 队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 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重新 “ 训政 ”,大肆 搜捕维新派。
戊戌政变
失败
失败
邵冠青
救亡图存之路
• 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失败
洋务派:
自强新政
(19世纪60—90年代)
失败
?
公车上书
1895年,以康有 为为首的数千名 举人上书清光绪 皇帝,反对签订 《马关条约》。 被认为是中国近 代政治改革运动 兴起的起点。
使中国人民更加贫困。 是“国中国”,列强 的大本营 。 便于外国控制清政府和 镇压人民反帝斗争。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救亡图存之路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失败
洋务派:
自强新政
(19世纪60—90年代) (19世纪末)
失败
维新派: 维新变法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条约内容
清政府——————————11国列强 内 容 影 响
经济上:赔款白银4.5亿两, 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外交上: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军事上: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 台,各国派兵驻守京山线沿线 要地; 政治上: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 官吏,永远禁止成立或参加反 帝组织;
《辛丑条约》(1901年)
唯一保留的改革成果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民族资产阶级
康、梁
公车上书
统筹全局折
应诏
3.百日维新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开始变 法。变法持续了103天,史称“ ”。 【概念辨析】 戊戌变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仅指百日维 新,广义则包含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团体的出现、百日维新等。
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
(1)法令
旗人寄生特权
农工商业
邮政局
征兵制
京师大学堂
资本主义 定宪法 妥协性 政变
戊戌变法期间颁布的法令中废除了八股取士, 但科举制则是在1905年废除的。 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 ,大肆捕杀维新 人士,维新变法运动宣告失败。
【细节点拨】
积极:有利于中国 发展和西学的传 播,有利于维新派参与政权。 消极: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 等君 主立宪制的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 。
与宗教迷信结合在一起,没有纲领,只提出口号,也无统一的组织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目的相同:救亡图存。③对清朝态度相同:采取合作,抱有幻想。④结果相同:被反动势力镇压而宣告失败。
类别
戊戌变法运动
义和团运动
不同点
手段
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目标
通过“灭洋”武装斗争来实现目标
影响
掀起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阶级属性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组织 形式
创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制定了明确的纲领,成立了推动变法的团体和政党性组织
直隶
招抚
西什库
廊坊
意义 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并粉碎了列 强 的计划,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 的命运。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文化 教育 方面 军事 方面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
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重新 “ 训政 ”, 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
行刑之地——菜市口
林旭、杨深秀、康广 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 菜市口,史称“戊戌 六君子”。
光绪帝被囚禁之地——瀛台
谭嗣同(1865-1898), 湖南浏阳人,1898年任 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 与变法。后被捕遇害, 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 刑前有绝命诗:“有心 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其所,快哉,快哉!” 最后慷慨就义。
运动主力: 口号: 斗争对象:
阶 级 反 帝 爱 国 运 动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义和团:廊坊狙击战(胜利) 慈禧的态度:求和——逃跑 结果:北京第二次被洗劫
1901年清政府以李鸿章为代表,同各国代表签订 《辛丑条约》。图为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辛丑条约》内容
1、经济上:赔款白银4.5亿两
2、政治上:严禁人民反帝 3、军事上:拆毁炮台、驻扎要地
4、外交上:划定使馆界
条约签定。列强承 认慈禧太后执政合 法。慈禧挟光绪皇 帝自西安启程, 1902年1月3日回到 北京。
小结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 幕 酝酿和开展 高 潮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团体、报 刊、学堂
戊戌变法
(1895年康有 为、梁 启超等)
也叫百日维新
(1898年光绪帝为首发动)
百日维新诏令的主要内容
类别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颁布的新法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中央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提倡民办实业。 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普遍设立中小 学校。派人出国留学,设立译书局, 创办报刊、学会。奖励科技发明和创 造。 建立新式海陆军。 改革的旧制 裁撤冗员, 澄清吏治 取消旗人由 国家供养的 特权,令其 自谋生计。 改革科举制 度,废除八 股取士。 裁减旧式军 队
6.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这是一场统治者效仿日、俄,自上 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设立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序 幕: “公车上书” 1895年 康有为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 主要内容: 变法结果: 9月21日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
以农民为主体
结合材料,谈谈义和团是如何进行斗争的?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打教堂、攻使馆、拆电线、扒铁路、杀洋 人,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义和团运动
运动时间: 1898-1901 兴起地点: 山东、直隶 运动口号: “扶清灭洋”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 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 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 政变后,光绪帝被 囚禁在这里。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光 绪,1889年亲政。
唯一保留的 改革成果
谭嗣同(1865-1898)
湖南浏阳人,1898 年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参与变法。后被捕遇害, 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 刑前题绝命诗:“有心 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其所,快哉快哉!”
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他们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二单元 民族觉醒与共和革命
由民族危机而催生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 辛亥革命是中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发生的重大 事件。在竞胜竞存的世界大潮中,中华民族走出 “中体西用”的局限,开始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欧风 美雨,向英、日学习“君民共主”的立宪制度,向 美、法学习没有皇帝的共和民主。清末民初虽然已 是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从民情世态的变迁中, 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无限生机。戊戌政变 的腥风血雨、袁世凯的独裁与军阀混战,都没有动 摇中国人探寻振兴中华之路的决心。
第四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ppt课件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第二节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近人著作: 胡 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第14——19章 《论戊戌维新运动及康有为、梁启超》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廖一中等编:《义和团运动史》 《义和团运动史论文选》 经典著作:
资 料: 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反对 帝国主义利用传教进行侵略斗争部分,下 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 义和团部分 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义 和团》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近人著作:
列 宁:《中国第的战三争》节,《列义宁选和集》团第一运卷 动的兴起与发展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第二节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
第二节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胡 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第14——19章 《论戊戌维新运动及康有为、梁启超》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廖一中等编:《义和团运动史》 《义和团运动史论文选》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经典著作: 列 宁:《中国的战争》,《列宁选集》第一卷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三点 二十八分。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与发展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与发展从晚清的崩溃到近代化的迈进,中国近现代史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转折与发展。
这些转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现代面貌,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大转折与发展进行归纳总结。
一、晚清的崩溃与列强侵略19世纪末,晚清王朝的崩溃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
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让利的压力。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他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的侵蚀。
中国的封建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二、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为了改革与挽救国家危机,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即戊戌变法。
这一改革试图以西方的现代化理念来改造中国社会。
然而,由于改革受到了保守势力的阻碍和列强的干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
而义和团运动则是封建保守势力对外来侵略的一次反抗,然而由于运动的极端行为,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
随后,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辛亥革命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政治上的改变,也为中国社会的民主与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一次运动。
这场运动由于反对列强的剥削和压迫而爆发,成为中国新思潮的代表。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觉醒和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为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对付日本侵略者的彻底抗战,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团结。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抗击精神,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六、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
义和团运动时间
义和团运动时间义和团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899年的秋天,结束的时间是1901年9月7日。
义和团运动发生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清朝晚期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中国是充满着危机的,因为国内有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有帝国主义的压迫,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义和团运动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了反抗。
因为局限性,义和团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对于封建主义并没有反抗,虽然不完善,可是也起到了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除此之外义和团运动还有很多的影响,那么义和团还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发生过,肯定有必须的影响,义和团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义和团运动之后朝廷内守旧顽固派被扫除,它带来这样的结果也影响到了之后发生的戊戌变法。
2.义和团运动向帝国主义的国家展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力量,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也被粉碎,义和团运动给了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让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是不好欺负的。
3.虽然义和团运动的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可是它其实也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在必须程度上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4.义和团运动即便失败了,但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证明了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人民是不会妥协的,必将与之奋斗到底。
5.义和团一经爆发就引来了国人关注的目光,它的发生对之后各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给这些运动带来了启示和教训。
6.义和团运动在抵抗帝国主义的同时也保护了中国千年的文化,让它不被帝国主义摧残,得以继续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扬光大。
在清朝统治末期西方国家也开始入侵中国,于是在各地涌现出了许多的农民起义,而在这些农民起义当中义和团运动算得上最为浩大的一场起义活动。
说起来义和团起义也和当时频繁发生的教堂事件有关,可是最终这场运动还是以失败作为了结局。
义和团运动地点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矛盾的最初原因,因为当时义和团运动地点是在山东一带的,自从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山东的人们就开始在痛苦中度日,山东几乎是日本的主要的战场,之后英德等国家也纷纷占领山东等地,总之就是将山东这个地方作为了西方势力的根据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提问:这两首歌谣反映了什 么历史事件?
义和团运动
运动时间: 1898-1901 兴起地点: 山东、直隶
以民间武术团体 为基础,带有宗 教迷信色彩
百日维新为什么会失败?
变法侵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维新派软弱,寄希望于无实权的 光绪和见风使舵的袁世凯
序幕—公车上书
戊 戌 变 法
开始—“明定国是”诏
失败—戊戌政变
性质—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和思想解放运动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 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 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 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 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 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 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他们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 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粉碎了帝 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 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穷凶极恶地 敲榨勒索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是鸦片战争以来最 为严重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使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以农民为主体
结合材料,谈谈义和团是如何进行斗争的?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打教堂、攻使馆、拆电线、扒铁路、杀洋 人,仇视一切外洋事物
义和团运动
运动时间: 1898-1901 兴起地点: 山东、直隶 运动口号: “扶清灭洋”
“公车上书” 1895年 康有为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 诏 主要内容:
光绪帝下“明定国是”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允许百姓上书;改革政府机构,裁撤 政治方面 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实业;
文化教育 书局翻译西方书籍;设立报馆、学会, 方面 开放言论;废除八股文;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等。
这是一场统治者效仿日、俄,自上 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设立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序 幕: “公车上书” 1895年 康有为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 主要内容: 变法结果: 9月21日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
材料:
1898年,康有为第 五次上书光绪帝,指出: 形势已经到了“瓜分豆 剖”、“揭竿斩木”的 地步,朝廷如还不及时 革旧图新,则国亡无日, “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 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
变 者 天 下 之 公 梁 理 启 也 超 ”
“ ——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序 幕:
第二单元 民族觉醒与共和革命
由民族危机而催生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 辛亥革命是中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发生的重大 事件。在竞胜竞存的世界大潮中,中华民族走出 “中体西用”的局限,开始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欧风 美雨,向英、日学习“君民共主”的立宪制度,向 美、法学习没有皇帝的共和民主。清末民初虽然已 是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从民情世态的变迁中, 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无限生机。戊戌政变 的腥风血雨、袁世凯的独裁与军阀混战,都没有动 摇中国人探寻振兴中华之路的决心。
义和团运动
运动时间: 1898-1901 兴起地点: 山东、直隶 运动口号: “扶清灭洋” 清政府态度: 支持 镇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 1900-1901 目的: 镇压义和团,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暴行: 海蓝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 结果: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 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 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 政变后,光绪帝被 囚禁在这里。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光 绪,1889年亲政。
唯一保留的 改革成果
谭嗣同(1865-1898)
湖南浏阳人,1898 年任四卿衔军机章京, 参与变法。后被捕遇害, 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 刑前题绝命诗:“有心 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其所,快哉快哉!”
第二单元 民族觉醒与共和革命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序 幕:
“公车上书” 1895年 康有为
广东南海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
“夫今日在列大竞争之中,图保自 存之策,舍变法外别无他图。”
讨论 :“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应怎样理解?
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体现了义 和团反抗帝国主义压迫、反抗外来侵略, 因而能够对于身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广大群 众起鼓舞和动员作用。 但这个口号并不科学,“扶清” 说明义 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缺乏认识,“灭洋”又 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这也反映了农民阶级 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一批不平等条约
袁世凯
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变法的进步性:政治方面,改革机构,裁撤冗官,有利于 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任用维新人士,说明 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参与政权;经济方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文化教育方面, 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 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总之对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 义经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二变法的局限性:(1)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突 出的是慈禧太后牢牢控制着光绪帝和左右局势的权力。维新派幻想 顽固派会放任他们去变法,反映出维新派对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 度的严重对立认识不足,也缺乏政治斗争经验。(2)没有涉及议 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选择的是渐进的变 革道路,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考虑,有它现实性的一面。这是历史 发展客观的局限性,不是维新派主观的局限性。(3)军事方面的 举措,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 阴谋束手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