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随堂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讲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09年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有人根据清末各派的主张对其着装进行了描绘,其中“内穿西装打领带,外着传统衣衫”描绘的是

( ) A.顽固派B.洋务派

C.革命派D.维新派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主要政治派别及其主张。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维新派把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派则直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意图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

【答案】 D

2.(2009年济宁模拟)漫画《乌鸦喝水》的场景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次论战中( )

A.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

B.顽固派与维新派

C.改良派与革命派

D.顽固派与洋务派

【解析】A项中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C项中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D项中争论核心是要不要学习西方,B项核心是要不要变法,实行君主立宪,涉及政体性质上的剧变。

【答案】 B

3.(2009年郑州市模拟)中国近代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引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在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戊戌变法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C.戊戌变法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政治制度

D.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宣告维新思想的结束

【解析】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思想,但却是君主立宪思想,并不是民主共和思想;戊戌变法前人们通过维新思想的宣传已然了解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最终虽失败了,但维新思想的影响并未就此结束,而在近代中国形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 B

4.(2009年江西金太阳专题卷)《定国是诏》颁布后,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这是因为《定国是诏》

( )

①准许官民上书言事②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

③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④废除科举制度,改试策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定国是诏》颁布后,开始变法,①②③均为此期间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

它们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因此受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变法诏书中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科举制度废除是在1905年,故④错。

【答案】 D

5.(2009年沅江模拟)19世纪末,在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历史关头,戊戌变法运动得到了后人的肯定,主要是因为它

( )

①要求救亡图存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以“后人肯定戊戌变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探究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应把其放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中去。①②③都是运动的内容和意义,并且在当时具有进步性,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提倡君主立宪制度而非民主共和制度,故④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我们在备考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能力,多从近代化和文明史观角度分析、归纳问题。

【答案】 C

6.(2009年天星网试题调研)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地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 ) A.顽固派B.洋务派

C.太平军D.义和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找准信息点。“难道一个使馆攻不下来”是指义和团攻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的使馆这一史实。

【答案】 D

7.右图是一幅西洋漫画,描述了列强任意宰割中国领土的现象。中国最终没有被列强“吃”掉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

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C.清王朝的抗争

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中国最终没有被

列强“吃”掉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

【答案】 A

8.(2009年烟台质检)“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侵略者占领了北京城,而且是“分国占据”,由此判断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9.(2009年北京东城区高三教学测试)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帝国主义”“八大王”,据此不难得出该条约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

【答案】 D

10.1900年初,军机大臣赵舒翘等人奏请对义和团“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这一做法的真实目的是

( )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合法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解析】“招抚”义和团是清廷对付义和团的手段,其含义是承认义和团运动的合法性,利用义和团的“灭洋”口号,让其在对外斗争中消耗力量。

【答案】 C

11.(2009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租界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睡声。”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 ) 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

B.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

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汉口竹枝词中“租界”“东洋”等重要信息的含义。租界东洋驻重兵反映了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在中国抢占租借地的现象,故C 为正确答案。A项反映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B项反映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D项反映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答案】 C

12.义和团运动作为一次农民运动,在19世纪末担负起了反侵略和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虽然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但其精神对后人极具激励作用,表现在( )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精神

B.爱国主义精神

C.抵制外货、爱用国货精神

D.民主与自由精神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义和团运动精神对后人极具激励精神,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随着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可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的主张及地主阶级走过的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梁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