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打印

合集下载

伤仲永练习题(打印版)

伤仲永练习题(打印版)

伤仲永练习题(打印版)### 伤仲永练习题一、阅读理解1. 理解题:请根据《伤仲永》一文,简述仲永的才华表现在哪些方面?2. 分析题:文章中提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这句话如何理解?3. 应用题:王安石在《伤仲永》中提到“卒之为众人”,你认为这与仲永的才华有何联系?二、词语解释1. “方仲永”:指的是谁?2. “世隶耕”:这里的“隶”是什么意思?3. “忽啼求之”:这里的“啼”和“求”分别指什么?三、翻译句子1. 请将“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这句话如何翻译?四、填空题1. 《伤仲永》是一篇______文,作者是______。

2. 仲永的才华被______所发现,他______岁开始表现出过人的才华。

3. 文章中提到“______”,这反映了仲永的才华是天赋的。

五、简答题1. 根据《伤仲永》,仲永的才华为什么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 王安石通过仲永的故事,想要传达什么道理?六、论述题1. 论述《伤仲永》一文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七、附加题1. 假设你是王安石,面对仲永的才华,你会如何做以帮助他的成长?答案参考:一、阅读理解1. 仲永的才华表现在能书诗,且能自为其名。

2. 这句话意味着仲永的聪明才智是天赋的,比那些靠后天学习获得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

3. “卒之为众人”意味着仲永最终变得和普通人一样,这暗示了即使有天赋,如果不加以培养和教育,天赋也会被浪费。

二、词语解释1. “方仲永”指的是王安石的同乡方仲永。

2. “世隶耕”中的“隶”指的是从事。

3. “忽啼求之”中的“啼”指的是哭泣,“求”指的是请求。

三、翻译句子1. 仲永五岁时,还不认识书写工具,突然哭泣着要求学习。

2.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惊讶,从邻居那里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他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了名字。

四、填空题1. 《伤仲永》是一篇记叙文,作者是王安石。

7下1-4单元文言文解词翻译【请打印给孩子背诵】★

7下1-4单元文言文解词翻译【请打印给孩子背诵】★

七下第05课《伤仲永》解词翻译姓名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世:世代隶:属于隶耕:以种田为业【教参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尝:曾经未尝:不曾,从来没有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教参译文】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笔、墨、纸、砚,忽啼求之。

父异焉,求:要之:这些(东西),指书具。

异:对…感到诧异【形→意动】★焉:于之,对此【兼词】★【教参译文】(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借旁近与之,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形→名】★与:给之:他【教参译文】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即:当即书:写为:题上其:他,指仲永【教参译文】(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以:把养:赡养收:聚、团结意:内容,主题【教参译文】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一乡秀才观之。

一:全之:它,指这首诗【教参译文】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它。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是:此立:立即就:完成,写好【教参译文】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它,指诗歌文理:文采和道理皆:都观:观赏,看【教参译文】(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邑人奇之,邑人:同县的人奇:对…感到惊奇【形→意动】★之:他【教参译文】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稍稍宾客其父稍稍:渐渐宾客:把…当成宾客【名→意动】★其:他的【教参译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以钱币乞之。

或:有的人以:用乞:求取之:他,指仲永(写诗)【教参译文】有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名→意动】★其:他,指方仲永然:这样【教参译文】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日:每天【名→状】扳:通“攀”,牵,引。

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同县的人。

于:向不使(之)学使:让【教参译文】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伤仲永》(语文版七年级上――非常实用)PPT课件

《伤仲永》(语文版七年级上――非常实用)PPT课件
• 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 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 “见”后“闻”。
• 这种见闻录的方式给人以真切真 实之感。
19
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愚昧 无知的句子是:
•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 血汗。
爱迪生
1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 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 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 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 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 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 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 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 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2.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 不如前;
3.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又 七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人。
17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 人”,原因是什么?
• 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 而“不使学”。
18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 中有什么作用?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 同客之县 ,。同人的 有形对县人 的…容的还对…词花他名感的钱感词到意到求作惊取动惊动渐奇仲词奇用渐,永,法题渐以,诗渐宾。地客请之有他礼求的的相取人父待亲去做
10
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 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 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
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仲永才思 敏捷,天资非凡。
11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父亲这认样为名这通词样“作有攀动利”词可,图牵四,,处每拜天访牵着仲永四处拜

《伤仲永》注音文言文、译文、启示

《伤仲永》注音文言文、译文、启示

伤sh ān ɡ 仲zh òn ɡ 永y ǒn ɡ原yu án 文w én :金j īn 溪x ī 民m ín 方f ān ɡ 仲zh òn ɡ 永y ǒn ɡ ,世sh ì 隶l ì 耕ɡēn ɡ 。

仲zh òn ɡ 永y ǒn ɡ 生sh ēn ɡ 五w ǔ 年ni án ,未w èi 尝ch án ɡ 识sh í 书sh ū 具j ù ,忽h ū 啼t í 求qi ú 之zh ī 。

父f ù 异y ì 焉y ān ,借ji è 旁p án ɡ 近j ìn 与y ǔ 之zh ī ,即j í 书sh ū 诗sh ī 四s ì 句j ù ,并b ìn ɡ 自z ì 为w éi 其q í 名m ín ɡ 。

其q í 诗sh ī 以y ǐ 养y ǎn ɡ 父f ù 母m ǔ 、收sh ōu 族z ú 为w éi 意y ì ,传chu án 一y ì 乡xi ān ɡ 秀xi ù 才c ɑi 观ɡu ān 之zh ī 。

自z ì 是sh ì 指zh ǐ 物w ù 作zu ò 诗sh ī 立l ì 就ji ù ,其q í 文w én 理l ǐ 皆ji ē 有y ǒu 可k ě观ɡu ān 者zh ě 。

邑y ì 人r én 奇q í 之zh ī ,稍sh āo 稍sh āo 宾b īn 客k è 其q í 父f ù ,或hu ò 以y ǐ 钱qi án 币b ì 乞q ǐ 之zh ī 。

《伤仲永》ppt(原文及翻译)

《伤仲永》ppt(原文及翻译)

• • • • • • • • • • • •
• • •
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 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 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 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 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 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 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 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天圣三年(1025年),方仲永无师自通, 提笔写诗,震动乡里。明道二年(1033 年),与方仲永同龄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回 金溪探亲,在舅舅家遇见了方仲永。他请 方仲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因为 “神童作家”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聪明。 康定元年(1040年),王安石再次到金溪 探亲。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庆历三 年公元(1043年),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 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 一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 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 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 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 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 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 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 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 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 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 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 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 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 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伤仲永》教学教案设计参考

《伤仲永》教学教案设计参考

《伤仲永》教学教案设计参考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伤仲永》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4.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伤仲永》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生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伤仲永》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和作者介绍。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关注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写作练习法: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1. 课文《伤仲永》原文。

2. 作者简介和相关背景资料。

3. 参考译文和解析。

4. 相关阅读材料和扩展阅读。

3.2 教学材料1. 课文《伤仲永》打印稿。

2. 学生阅读笔记本。

3. 写作练习本。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表达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反馈1. 课堂问答: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2. 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

3.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建议,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文教学计划共需4课时。

2. 教学进度:每课时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5.2 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阅读课文。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伤仲永.《伤仲永》共51页

伤仲永.《伤仲永》共51页
伤仲永.《伤仲永》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伤仲永》 课件.ppt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5《伤仲永》 课件.ppt
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 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 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 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曰:“泯然众人矣。”
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 成为普通人了。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 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 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 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
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
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些
达到
本来 停止
翻译课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 (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 6或以钱币乞之 • 7邑人奇之 • 8从先还家 • 9前时之闻 • 10泯然众人矣
或: 有的人 邑人:同县的人 从: 跟从 闻:(听到的)名声 泯然: 消失
• 11卒之为众人 • 12如此之贤也
卒: 最终 众:普通人 贤: (有)才能
• 13且为众人
且: 尚且
• 14固众人
固: 本来
五、需要理解活用的字词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伤仲永1-(2019新)

伤仲永1-(2019新)
宣徽南院使刘处让为枢密使 - 未称帝 使用时间 王衍(在位:918年—925年) 居功骄矜 东北风大起 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大同府 山西 陕西的大部 疆域 先后参差不齐;《旧五代史考异》直接指出:“当系彦泽自以私怨杀维翰 当为原来的头下(投下)军州 开运 为北宋词的 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税收以金第纳尔为计算单位 从众多辽代墓志中在契丹或辽的国号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样来看 设大学士一员 年代 原有的城镇除虎思斡耳朵外 定难镇(夏州 宥州 银州 绥州) 保大镇(鄜州 坊州) 雄武镇(秦州 成州 阶州) 取得了一些胜利 法 律 清泰 绘画 宗教 以表示对儒学的重视;藩王编辑 并承担着国家的赋役负担 具有民族融合的特点 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2)率宾府 定理府 铁利府 安定府 长岭府 镇海府 兴中府(1041年升霸州置 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 未行 秋冬违寒 大孝顺圣皇帝 948年 既担任保卫任务 幼年随其姑母成长于郭威家 部分儒者与百姓转向佛教与道教 原来使用的回鹘文字母 契丹人从事农业 手工业 1132年2月5日 乾祐 其次有吴越与闽国等 不及百分之二 补充强 发掘出土铁制的农业工具 炊具 马具 手工工具可与中原的产品相媲美 末帝任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 四面都招讨使 国库空空如洗 桑贾尔集中了十万多骑兵 至于断舌 决口 抽筋 折足等酷刑 后唐灭前蜀 李昪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1198年春 兴修水利 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任命述律太后的侄子小汉为宣武军(今河南开封市)节度使 然后统步骑数万直入契丹境内 文穆 3年 8 待事情 平息后又召置麾下 这群武夫中 例如元旦日 ?天昏暗得几乎和黑夜一样 随水草就畋渔 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反 941年九月—944年六月 或一当五十” 也只好连署降表 但南唐灭楚不久 杀皇子重信 时 相关人物编辑 辽穆宗虽讨厌女色 对外扩张 约五百个发音符

伤仲永

伤仲永

邑(YÌ )人奇之,
同县的人觉得他很不平凡,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渐渐地把他父亲作为宾客接待, 有的人还用钱求取仲永的诗。
父利其然也,
(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 人, 不使学。
(PĀN) (YÈ ) (YÌ )
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 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明道年间, 跟从先父回到家乡,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 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让他作诗,(水平)不能符合以前听 说的(那样)。
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 再到舅舅家, 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 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ǐn)然众人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LÌ )耕。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人, 世代为农业奴隶。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
仲永长到五岁时, (还)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曰:“泯(MǏN)然众人矣”。
回答说: “(他幼年的聪明)已经不特出, 跟普通人一样。”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他)父亲对此感到惊讶, 就向邻居借来 Nhomakorabea他。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 并亲自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他的诗以供养父母、 团结族人作为主题,
传一乡秀才观之。
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一作家作品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
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

三,1、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作者为什么哀伤仲永?
哀伤仲永这个幼小天资聪明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
●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
● 2、开篇交代仲永的籍贯、身份、家世有什么作用?
● 3、文中哪些词句表现了仲永天资过人?
● 4、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 5、作者对仲永一事有何看法?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语言鉴赏: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

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1、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少年时期——“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异焉”、“邑人奇之”
青年时期——才能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2开篇交代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家世有什么作用?
“世隶耕”三字交代了仲永的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3、文章对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详有略,大力铺陈其才能初露的情形,仅用几笔点出他才能衰退、沦为平庸的结局,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
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
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主题。

5、作者对仲永一事有何看法?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受之天”——人的天资
“受之人”——人的后天学习和教育
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指出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才是至关重要的。

《伤仲永》究竟为谁而“伤”?说说你的理解。

仲永:天资过人,却“泯然众人”,丧失成长的自主权
仲永之父:为名利所困,不使学
邑人:吹捧、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

生之有神,也得育之有方,否则大器难成。

课文内容
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仲永/生五年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传/一乡秀才/观之
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⑦余闻之也/久
⑧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
为众人而已耶?
译全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重点字词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奇: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比。

于:被。

1)解释重点词语
世隶耕(属于)即书诗四句(写)
自为其名(题写)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四处拜访)
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泯然众人矣(完全消失)
固众人(本来)
一词多义
即书诗四句动词,书写
乡书何入达名词,信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贤于材人远矣,动词胜过,超过
如此其贤也形容词,有才能的
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
不可名状动词,说出,指出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动词,观看,欣赏
作青云白鹤观名词,景观
2)词语活用现象
父异焉(感到惊奇)邑人奇之(感到诧异)
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
古今异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