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保障专题研究共58页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PPT课件

当前我国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PPT课件

1. 人口老龄化
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 ,需要养老的老人数量庞大 ,养老问题突出。第 五次人口普查显示 ,我国人口老龄化 ,2000 年我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 从联合国的标准看 ,60 岁和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所在国家和地区人
口的比重分别超过 10 %和 7 %的为老年型社会结构。
1. 人口老龄化
二、养老问题形成原因
4.养老观念落后 ,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困难。部分年轻人和部分老人认为 ,人老了不 中用 ,或者人老了应该享享清福 ,也就不再有其他追求。自我养老难以实现。并且 “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 ,对社会养老持否定态度 ,认为只有无子女的“五保”才 要进养老院和社会福利院 ,老人和家庭成员不愿选择社会化养老。
三、对策
5. 加强养老科学研究和专业队伍建设。目前 ,我国有关老年科学的研究和研究老年科 学的人才都很少 ,直接从事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也很匮乏。因此 ,加强老年科学研究 ,尤 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建设 ,使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非常必要 ,从而为社会养老提供 专业人才 ,更好地推动养老问题的解决。6.加强社区建设 ,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社区建设 是当前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将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提高整个社会服务水 平的关键 ,也是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老年人口增 多 ,独生子女增多 ,核心家庭增多 ,大量的老年人融入社区 ,依靠社区养老。目前社区建 设在国家还不发达 ,刚起步。因此大力发展社区建设 ,建立多功能、多服务包括文化、体 育、教育、健身、医疗、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和多种功能的网络化的社区建设 ,满足老 年人的基本需求 ,是当前和将来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环节。
2. 传统养老观念受到冲击 ,多元化的社会化 养老服务体系未形成 。

中国养老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养老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养老问题调查研究报告目标。

1提出具体的调查研究主体2写出该主体的背景和现状3调查研究的具体数据和资料走访养老院获取一手信息4分析调查研究的具体资料和数据【包括原因,分类进行考虑,综合论述】5 最后给出你的调查结果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可操作的实际方案思路;可以从中国梦入手去思考调查方式;走访,问卷调查,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部分老年人的调查和走访,探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国养老问题。

该研究以问卷调查法和走访为主,辅之以座谈,访问,养老院的走访调查等方式,取得中国养老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案。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占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老龄化进程大大加重,养老问题成为当今中国必须解决的一个社会大问题。

根据中国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推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程度将达到30%.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银发时代的悄然临近,也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养老,现在中国养老存在六大危机;,老人的收入下降,医疗开支的加大,通货膨胀,老人们缺少规划,老人的身体状况逐年下降,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增多家庭负担的增大现在社会普遍的几种养老方式有四种:,社保养老,但是社保是圆圆不够达到养老的一个生活水平的。

,靠儿女养老,俗称养儿防老,但是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还有家庭结构的变化,大部分家庭是,:,:,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的增加,也加大儿女的负担,儿女的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同样需要解决,养儿防老的实行病不容易。

,投资养老,投资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同样也会存在着各种风险,不便大面积去实现。

,靠房养老,最开始是在西方国家流行并取得效益,在中国现在开始在上海等地实行,那结果怎么样呢,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一种“以房养老”的新模式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正在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

春节前,京城白领人士小向来到房产中介公司,准备为父母办理房屋租赁养老的相关事宜。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旨在全面研究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阐述了养老保障制度在其中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构成、发展历程及现状,揭示了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比了国际先进养老保障制度的经验与启示,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借鉴。

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制度结构、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多元化发展等方面,以期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养老保障制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演变过程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自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养老保障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保障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转变。

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以单位为依托,职工在退休后依靠原单位发放退休金来维持生活。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单位保障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保障水平不均、资金筹措困难等。

因此,我国开始逐步推进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形成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为补充,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辅助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现了广覆盖、保基本的目标。

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以提高养老保障的整体水平。

然而,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践专题研究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实践专题研究

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1
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制度
3
2
补充性养老保险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1.
2.
3.
4.
事业单位
城镇职工
城居保
新农保
机关事业单 位的公职人 员养老保险 制度
企业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 制度
城镇居民社 会养老保险 制度
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 制度
事业单位
城镇职工
城居保
新农保
机关事业单 位的公职人 员养老保险 制度
1949-1951
养老保险制度的起步阶段
在 1949 年 9 月召开的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 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第四章经济政策中 第 32 条提到:“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虽然没有详尽的规 定,但也说明中央政府正在商讨有关劳动保险的具体措施。
为了保障工人的生、老、病、死、残的问题,政务院在 1951年 2 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也被 看作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第 32 条“逐步 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详细实施措施。政务院在 1951年 2 月颁 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其中第 7 条:“本条 例所规定之劳动保险的各项费用,全部由实行劳动保险的企业 行政方面或资方负担,其中一部分由各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直 接支付,另一部分由各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缴纳劳动保险金, 交工会组织办理。”
1958 年 2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 理的暂行规定》,该规定对国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职员的退职要求做了统一的规范。 该草案的出现,缓解了由于不同群体退职后保险待遇差别的矛盾, 有利于人员的流动。 从 1966 年到 1976 年,中国社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 冲击。“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许多制度遭到破坏,这其中就包 括社会保险制度。大量退休人员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迫使他们不 得不延迟退休时间。更严重的是,社会保险费的征集和管理制度 很难继续进行。 1976 年 10 月,历经 10 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国 家的生活生产重新恢复正轨。从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中共中央开始逐步制定国家改革的方针。国务院于 1978 年 6 月发布《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 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研究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研究一、引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保险问题也逐渐凸显。

为应对社会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产生的挑战,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养老保险的研究和改革力度。

本文旨在探讨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中国老龄化的态势1.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老龄化进程日趋明显,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9亿人。

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老年人口占比也将接近三分之一。

2.社会负担加重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养老保险产生了巨大压力,养老保险金的支付需要庞大的财政支出。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面临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压力不断加大。

三、中国养老保险现状1.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雇主和职工共同缴纳,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需要个人缴纳。

2.养老保险待遇虽然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但养老金待遇与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仍不相适应,养老保险待遇相对较低。

此外,城乡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也较大。

3.制度运营和管理问题养老保险制度运营和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参保人员信息不完整、缴费不及时等。

同时,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投资和使用方面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四、养老保险研究问题分析1.养老保险制度设计问题在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需要更加注重长期可持续性,解决现有制度中的短板和不足。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的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

2.改革难题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难点和问题不容忽视。

比如,如何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持续健康运营,如何保障不同地区的养老金水平相对平衡等。

3.社会养老保险意识和参保率问题部分人群对养老保险的意识薄弱,存在参保率不高的问题。

如何提高社会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度,提高参保率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

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

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全文如下:【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养老保障成为各国十分重视的一大问题。

养老保险这一现代社会保障的重要支柱,对于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进而减轻社会的压力和负担。

但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的很多的问题,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需要一定的对策去解决。

本文就是以这一问题作为出发点,对现行制度中的不完善之处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完善现行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养老保险问题对策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1.养老保险制度结构相对单一。

从日前来看,绝大多数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都来源于基本养老金。

这就导致了养老保险的支撑结构相对缺乏多样性。

究其原因,首先,人们的传统观念认为,政府承担了全部的基本养老责任,基本养老是政府理所应当提供的一种养老支持。

其二是养老保险金缺乏激励机制,补充保险还需要另缴费用,导致人们由于缺乏积极性而拒绝选择补充保险。

2.养老保险制度缺乏完善的法律保护。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养老保险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当今提倡依法治国的法治社会,任何一项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都离不开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的保障。

我国之所以在养老保险方而频繁的出现问题,很大一方而是由于现在我国关于养老保险制度,还缺乏完善、严密的法律制度的保护。

正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致使社会、单位和公民个人,在养老问题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观念误区。

3.养老保险的未能覆盖各行各业,惠及而较窄。

养老保险制度一大症结,就是其覆盖而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狭窄,不能够惠及各行各业的人员。

制度落实的层而不够宽阔。

就日前来说,城镇居民、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处于一种初始的、不尽如人意状态,农民享有的养老保险保障程度非常有限。

而很多偏僻、经济落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仍然属于养老保险的自区。

精选-中国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范文资料

精选-中国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范文资料

中国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中国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问题研究随着我国当前人口迅速老龄化的现实,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与老龄事业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公民养老保障条件的差异悬殊,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距甚远。

当前建立普惠化、均等化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老龄化问题凸现,公民养老保障条件差异悬殊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发展,老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课题。

自2019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989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2%(将近1/8),比提高约0.44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天津、江苏、北京、浙江、重庆、辽宁、山东、四川、湖南和安徽等11个省市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

今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以年均800万人的规模递增。

,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中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龄老人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大幅增加,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

全国老龄办的调查统计表明,城市“空巢”家庭已达49.7%,农村“空巢”类家庭达到了48.9%。

无论城乡,“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生活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xx 年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

与“十五”时期相比,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中国的老龄工作仍存在大量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从全国来看,当前的养老保障体系只覆盖了很小的范围,据统计,70%以上公民未在养老保障制度的覆盖之下,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

全国与地方养老保险金制度设计中,不同类型人员享有的养老资金标准(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标准以及非就业人员享受的养老资金标准)之间差距悬殊。

中国“十三五”养老保障发展问题研究报告

中国“十三五”养老保障发展问题研究报告

中国“十三五”养老保障发展问题研究报告谭中和 (Tan Zhonghe)“十二五”以来,中国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覆盖范围迅速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十三五”时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统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

养老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也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最早进行改革的社会保险项目。

尽管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但政策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发展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仍较突出。

本报告在总结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成效,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十三五中国养老保障的发展目标、改革任务及改革措施及建议,为有关部门科学编制好十三五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一、“十二五”时期养老保障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十二五以来,中国政府在不断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同时,十分重视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养老保险事业发展,养老保险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评价指标与方法中国于1997年开始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城镇企业职工和个体灵活就业人员为覆盖对象;2009年和2011年分别启动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2012年底两项制度实现全覆盖,2014年合并实施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借鉴国际经验并根据中国养老保险实际,评价拟选择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筹资适度性、保障充足性和基金可持续性等方面指标进行考察。

1、覆盖面指标。

覆盖面指标分别考虑城镇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覆盖率;养老保险总参保率、总覆盖率。

相关指标含义及解释见附件1。

2、筹资适度性指标。

筹资适度性分别反映职工和城乡居民两项制度筹资负担及两者间的协调性。

中国养老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剖析

中国养老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剖析

中国养老社会保障问题探究第1章探究回顾1.1 研究目的及研究的意义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

之后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农村居民面临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发达国家不同,它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诸多因素一起发生作用使我国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必须有其特殊的安排。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部分,是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广阔空间。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近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70.1%。

据1997年的人口统计,乡村人口为91514万人,农村劳动力为45962万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

我国农村经济为近13亿人口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这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贡献。

农村经济为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也为工业部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农村社会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没有农村的稳定发展就不会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而没有亿万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发挥,也不会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果。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实际状况,在农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农村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的建立有利于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利于迎接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有利于减缓WTO对农业的冲击,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巩固工农联盟,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研究【摘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基本框架,然后分析了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措施。

通过国际比较研究,总结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国际上的地位。

结合以上内容,文章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很有必要,文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实践意义。

【关键词】养老保险、中国、制度、现状、研究、历史、框架、问题、改革、国际比较、总结、未来发展、政策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十分复杂,经历了从最初的试点到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的漫长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待完善的地方,如统筹性不足、覆盖面狭窄、待遇水平不高等问题。

深入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措施和国际比较研究,对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的深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改革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了解其发展演变过程,为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知识和背景资料。

2. 探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政策法规、覆盖范围、缴费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揭示其运行机制和基本特点。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引言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老年人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备受。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背景、现状及政策实施情况,以期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供参考。

相关资料整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

在学术论文方面,邓大松、刘昌平等学者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在政策文件方面,国务院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颁布的法规和通知等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更全面的了解。

大纲制定本文将按照以下大纲展开:I.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分析1、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II.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分析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3、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III.结论与建议1、分析总结2、完善建议详细撰写I.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分析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开始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旨在解决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经过多次改革,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形成了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为核心的体系。

然而,在实践中,养老保险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覆盖面不够广泛、统筹层次较低等。

II.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及其实施情况分析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

在实际实施中,该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个人账户空账、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等。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实行个人账户模式,由城乡居民自愿缴费,旨在解决城乡居民的养老问题。

研究中国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

研究中国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

研究中国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摘要:为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制度21世纪是属于老人的世纪,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截至20XX 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 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

而据20XX 年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可知,中国人口老龄化在21世纪上半叶将不断加深,尤其是未来的十多年间,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不断加快,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 37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将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个比例会持续50年。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一是我国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大。

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是世界之首。

目前,中国老龄人口接近1. 6亿,占全球的老龄人口的五分之一,几乎相当于英国、德国、瑞士、卢森堡四国的人口总和。

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

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二是人口高龄化趋势显著。

人口年龄结构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人口的高龄化即长寿化,目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速很快,以年均约4. 7%的速度增长,达到1300万,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

预测2050年将达到1. 5可乙左右,占老年人口的21. 78 % 。

这也是人口转型时期老龄化的重要年龄特征。

三是“未富先老”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至10000美元以上,而中国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尚不足1000美元,尽管20XX 年中国以4. 222万亿美元的GDP位居世界第三,但同年中国的人均GDP仅为2460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发展没有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属于未富先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