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中国养老保障问题的实现方式与步骤

合集下载

中国女性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中国女性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中国女性老人养老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中国女性老人养老问题更加引人关注。

中国女性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对于完善养老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女性老人养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中国女性老人养老问题的形成主要与人口结构和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根据统计数据,中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4亿,占总人口的近17%。

而女性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更高,这与女性寿命长、抚养子女的压力相对较小有关。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被破坏,导致许多女性老人无法得到子女的照顾和陪伴。

中国女性老人养老问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经济和社会支持不足。

由于女性在劳动市场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很多女性老人没有固定的退休金和社保,经济来源比较薄弱。

社会对于女性老人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很多女性老人面临着孤独和无人照顾的困境。

这就需要社会和家庭提供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支持,保障女性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中国女性老人养老问题在政策和制度上存在不足。

目前,中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老年人的养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的养老院设施简陋,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女性老人多样化的需求。

养老金的发放和管理也存在问题,一些女性老人无法获得应有的养老金待遇。

需要加强对于女性老人养老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促使政策更加符合女性老人的需求。

解决中国女性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和政府三个层面的努力。

在家庭层面,应该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子女对于父母的尊重和关爱,提高子女对于女性老人的责任感。

社会应该加强对女性老人的关注和照顾,建立更多适应女性老人需求的社会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关怀。

在政府层面,应该加大对女性老人养老的政策支持,提高养老金的发放和管理效率,完善养老院设施和服务质量。

中国女性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对于解决老龄化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家庭、社会和政府三个层面的努力,可以提高女性老人的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愿景。

2021年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年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很大。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逐渐严重,农村养老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实现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从而整体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解决我国当前的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实现社会稳定,需要加强相关环节的建设,完善相关的养老制度,真正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农村老人的利益。

关键词:养老 农村老人 保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将显性化。

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模式是基本的养老保障方式,而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一种新的尝试,以上四者共同构成了农村养老体系。

当前,中国的老年人数量已经过亿。

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到达2.12亿,增长速度很快。

而其中低收入的老年人以及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所占数量也很高。

资料显示,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综合种种因素,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而这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农村尤为严重。

很多农村的青壮年都选择进入城市,造成农村老年人长期处于无人照顾的状态。

老年人的生活和情感都有很大的问题。

农村农民养老问题当前现状不容乐观。

虽然当前,国家针对农村养老这一问题制定了具体政策,推行了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制度。

但农村老人所能获得的养老保险金收益却往往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的需求,每年所发的养老保险金对于老年人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我国当前农村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农村老人与城市里的老年人之间的差异更是加大了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严重性。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整体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到养老问题。

当前比较普遍的养老方式有以下三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一.农村养老问题的缘起 1.1 概念1.2 现状首先,第一种比较普遍的是养儿防老,也就是靠子女养老。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出路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其出路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

当前,我们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发展变化,重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只有更加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才能彻底解决农民老龄化的问题,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我国农村现行的养老模式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开始明显的表现出来。

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模式是基本的养老保障方式,而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一种新的尝试,以上四者共同构成了农村养老体系。

(一)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模式是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赡养老人的义务已经变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在责任和自主意识,是其人格的一部分。

这在广大农村也表现得毫不例外,而且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实施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不太具备,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方面又具有无可替代性。

因此,目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主要模式。

但是,这一方面不符合养老社会保险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农村人口政策要求,特别是在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实施20多年后的今天,农村人口结构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高龄少子将使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环境不复存在;同时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也是对农村劳动者又一不公平待遇,使农民没有享受到基本的国民待遇,使政府在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中的职责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二)土地养老模式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土地对农民而言,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

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农村老人可以依靠土地收入解决一部分生活来源。

在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下,可以用土地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可以说土地是他们最稳定也是最后一道养老保障安全网。

(三)社会保险模式1992年民政部出台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即为“农村社会保险”开了先河。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内在耦合机理与实践进路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内在耦合机理与实践进路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内在耦合机理与实践进路作者:赵翀骅宋亚轩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22年第10期[摘要]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助于解决区域间社会保险权益差异、劳动力跨区域社保流转难等问题,能够促进全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之间均衡协调发展。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处理好全国统一与地方竞争发展的关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内在耦合性。

通过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注重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

要坚持“生存公平与劳动公平”相结合的目标导向,着力解决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科学把握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机制建设的步骤与进度,推动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助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关键词]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统一大市场[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10-0061-06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1]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要建立统一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经济循环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等,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2]建设统一大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设统一的要素市场,其中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是第一位的。

没有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跨区域合理、有序、畅通流动,全国统一大市场难以实现。

特别是经济下行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缺乏劳动力资源,缺乏人才支撑,无法形成持续性的发展动力和长期竞争优势。

养老保险如果没有实现全国统筹,就会成为人才流动的重要障碍。

低层级的养老保险关系管理权限导致劳动力跨地区转移时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等问题,无法实现跨区域转移,导致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权益记录中损害了劳动者的养老金权益。

关于新常态下我国养老模式的创新思考

关于新常态下我国养老模式的创新思考

关于新常态下我国养老模式的创新思考近年来,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

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接近1亿,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近2亿。

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挑战。

在新常态下,创新养老模式已经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养老金融机构建设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养老金融机构的建设,提升养老服务的资金保障能力。

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中,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

因此,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和养老基金机制,引导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投入养老服务市场,提供新型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推广医养结合服务其次,我们应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

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中,大部分的养老机构仅仅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护功能,无法满足老年人全面的养老需求。

因此,推广医养结合服务的模式,将医疗、养老、康复等服务整合起来,实现一站式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全面的健康养老需求。

三、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第三,我们应该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在新常态下,养老服务的主体已经从家庭转移到社区。

因此,建设完备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成为了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引导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营造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健康的良好氛围。

四、利用智慧科技解决养老问题第四,我们可以利用智慧科技解决养老问题。

在新常态下,智慧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智能化地管理养老服务,包括智能养老床、智能养老监护设备、智能机器人等,能够成为未来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

总之,要应对新常态下的养老问题,我们需要积极创新养老模式,加强养老金融机构的建设,推广医养结合服务的模式,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利用智慧科技解决养老问题,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让老年人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走多样化的解决道路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

走多样化的解决道路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
的关注。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 农业部于1992年12月颁布了《 乡镇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对乡办企业 、 , 村办企业、 联户企业职 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做了规定。 第三阶段: (1998- 2002)整顿阶段。1998年, 农村社会基 本养老保险由民政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这一时期, 农 民参保人数下降, 农保基金运行难度加大, 1997年7月, 国务院 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 停止接收新业务, 提出有条 件的地方向商业保险过渡。 第四阶段: (2003以后)恢复阶段。 2004- 2005年, 在事隔十 八年后连续两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农村问题的第六、 第 七个一号文件。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 “ 农村养老保障以 家庭为主, 同社区保障、 国家救济相结合。 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 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这种大背景下, ” 东部一些地方渐 渐恢复了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努力。至2004年底 , 全 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8万人 , 全年共有205万农民 领取了养老金。年末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85亿元。 目 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处于发展初期, 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还存在很多问题 , 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养老保险覆盖面窄, 征集额萎缩。由于覆盖面窄, 社 会保障功能难以发挥和体现,而进人支付年龄段的人逐年递 增, 致使农村社会养老基金积累呈直线下降趋势, 农保基金处 在支出逐年增大, 收人难增的尴尬境地。 二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保障缺失的问题。我国至今 没有建立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专门法规,因此地方 立法难找依据。目 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三, 一是准法律依据 : 1992年1月颁布实施的《 县级农村社会基本养 老保险基本方案》 和1995年10月19 日 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办公厅

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困境与出路

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困境与出路

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困境与出路作者:胡雅婧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2年第19期摘要:养老保险是我国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与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全国人民切实关心的问题。

2015年,我国基本实现了省市之间养老保险的统筹,但省和省之间还未形成统筹,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解决某些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的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对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面临的困境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借鉴经验和本土化适应的原则,提出应明确划分中央与政府的责任,利用区域一体化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利用大数据完善信息管理与监督系统,从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

关键词: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信息管理;国际经验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9-0086-03一、我国养老保险统筹现状在全球各国家中,中国俨然已经成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之一。

我国从2000年开始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此后整个社会的老年抚养比上升速度很快。

短期内,这一现象并不会给以现收现付制为主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太大的制度冲击,但从长期的风险管控角度看,恐难以抵御未来的养老风险。

所以,我国进行了模式改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但因历史欠账,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许久,实际运行中依旧是现收现付的制度来支出养老金。

2010年,《社会保险法》提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一步一步实现全国统筹[1]。

在十九大报告中,同样也提出了要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省级统筹,正在进行全国统筹。

2018年7月起,我国开始实施基金的中央调剂制度[2]。

相关通知明确提出,地方缴纳比例3%及以上的,按照人均定额的方法进行分类划拨,离、退休人员多的省份将获得更多的调剂金。

关于农村老人养老的提案范文

关于农村老人养老的提案范文

关于农村老人养老的提案范文示例1:标题:关注农村老人养老之提案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日益显现,农村老人养老的困境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旨在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农村老人养老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引言: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医疗等多个方面,直接关系到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养老制度的建设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农村老人养老的方法和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制度是保障农村老人养老的关键。

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养老金的投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还应加强宣传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意识,让他们充分了解养老金的政策和待遇。

二、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农村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同时,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提供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设立农村老年活动中心农村老人一方面需要得到医疗保障,另一方面也需要精神生活的满足。

政府应当设立农村老年活动中心,为老人们提供培训、娱乐、交流等活动。

在活动中心里,老人们可以学习一些技能,结交朋友,增加生活的乐趣。

四、加强社区组织力量社区是农村老人养老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当加强社区组织力量,建立健全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上门走访、社区活动等方式,帮助老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并提供精神上的关怀。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老人养老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老人养老事业。

社会组织、企业、公益机构等可以提供资金援助、志愿者服务、技术支持等方式,支持和帮助农村老人养老工作的开展。

结论: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只有通过政府的积极投入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改善农村老人养老的条件,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我们期待这些提案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农村老人养老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着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实施 ,
农村新型合作 医疗制度 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 ,因此 目前农 民的 农村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 ,农村家庭结构 日趋小型 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 的社会保 障。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 化 , 据初步调查统计 , 0 7 2 0 年农村家庭户均人 口不到 3 8 。 人 家 人 口的养老 问题 ,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 庭小型化得子女拥有数逐渐减少,子女拥有数的减少又会使老 的成败。因此 ,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 养老保障现状 ,探讨现阶 年人养老费获得额下降 ,家庭养老面 临考验 ,靠儿养老的传统 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 ,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养老模式面临挑 战, 使农村老年人 “ 养儿防老”的压力增大 , 农
发 展 观 ,是 对 党 的三 代 中央 领 导 集体 关 于 发展 的重 要 思 想 的继 大 繁 荣 ,建设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培 育 文 明风 尚 ,弘 扬 中
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华文化 , 推进文化创新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社会建设上 , 推 扩大公共服务 , 完 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和 “ 三个 要着力保 障和改善民生, 进社会体制改革,
①引导学生明 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 义 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国 主、依 法治 国有机统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不 断推
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 础。 进社会 主义政治制度 自我 完善和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②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 内涵 、精神实质和 在文化建设上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起社会 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 自觉性和坚定性。科学 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更加自觉 、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

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途径

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途径

中国产经中国产经Chinese Industry &EconomyCHINESE INDUSTRY &ECONOMY摘要: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在不同区域、企业间流动频繁,而由此产生的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由于受到相关关系转移接续难题的困扰,使得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出完整功能,并由此引申出越来越多的制度体系研究与讨论。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区域个体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劳动力在养老保险转移与接续上存在较大阻碍,本文立足于此分析了研究其中问题与矛盾的必要性,并针对具体原因给出若干解决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探讨;解决企业社会养老保险的转移与接续是构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劳动力流动愈发频繁的当前形势下,为参保人权利提供最大化保障,确保企业职工在退休后能及时享受到完整的养老保险福利待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专业化、制度化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转移与接续制度进行深度剖析,找到有效化解政策难点、堵点的长效机制与方案。

一、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的研究意义(一)为参保人的正当权益提供全面保障征收缴费政策、统筹区域差别以及参保数据碎片化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工作的较大障碍,尽管《社会保险法》的广泛图形,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逐渐向全国统筹方向发展,但从实施以来的成效来看还收效甚微。

其中主要原因就再远我国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即便在将来确切的实现了全国统筹管理,但基础养老金如何确定发放标准也将值得深入探讨。

而全国各地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将持续存在,就目前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情况来说,统筹区域的相关制度规范差异下,单位参保人员发生了跨区域流动后,如何保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存账户相关资金、信息等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与连续性,就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为日后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多年来的不断积极探索,我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相关机制日渐完善,相较最初阶段具有了显著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论述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含义:养老保险又称老年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并形成养老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退休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二)养老保险筹资模式:1.现收现付制,是指当期的缴款提供保险金的制度,即当年在职一代的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全部用来支付已退休一代的养老金支出,以支定收,不留结余。

这一模式有以下优点:一是实行代际再分配可以较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低收入者的利益;二是积累较少,避免了积累制下管理基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管理成本高,保值增值压力大等。

此模式的缺点在于只考虑短期收支平衡,当老龄化严重时,在职一代的缴费压力会比较大,缴费负担重时会出现少缴欠缴拒缴的情况。

收不抵支时需要财政补贴,情况严重时会给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

2.完全基金制,是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即职工个人和企业将资金存入职工在专门机构的个人账户中,职工退休以后,提取个人账户中缴纳总额和增值资金来维持自己的养老开支。

这一模式的优缺点与现收现付制刚好相反。

它可以抵御人口老龄化的冲击,还可以激励在职人员多缴费储蓄养老金,也不会给财政带来养老负担。

其缺点也很明显,注重效率时忽视社会公平,低收入者的老年生活没有保障。

数目庞大的储蓄资金会面临利率,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管理风险。

新加坡就是这一模式的现实例证。

3.部分基金制,该制度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基金制的折中,社会保障税的一部分用来支付当期接受者的保险金,剩余部分投资于政府管理的基金,该基金用于支付将来的保险金。

希望能综合两种制度的优点,既注重效率,鼓励职工努力工作多做积累,又兼顾公平,体现共济性;人口结构老化时,退休人员有一部分积累,能给政府和下一代减轻养老支付压力,同时积累的基金与完全积累制下积累的基金相比较少,部分减少了管理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

(三)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度。

谈谈对社会养老保险及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谈谈对社会养老保险及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在国际上,养老保险制度都是由国家立法强制执行,而我国虽然也制定了一些有关养老保险方面的法规,但缺乏国家权利机关的立法程序,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

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有关养老保险方面的文件、法规与条例,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法律效力,但造成不同省、甚至同一省的不同地市不同主管部门不同身份员工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养老保险的强制性和权威性难已充分发挥出来,也给公民对养老保险的理解带来很多的误区。

(2)养老保险覆盖面窄。

我国一直比较重视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虽然今年来也开始重视城镇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养老保险覆盖面依然很窄。

比如: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有些省的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对象仍只局限于合同制工人。

由于养老保险覆盖面窄,对人事制度改革带来各种各样的矛盾,对人员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露出来。

企业职工应聘到机关或事业单位,已经缴纳的养老保险无法衔接;当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到企业或全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省市时,被调动人员所欠缴的养老保险金没有来源。

(3)缴费基数、比例千差万别。

国家对养老保险的基数及征缴率没有统一的规定,这给各地方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在制定缴费基数及比例带来很大的随意性。

即使在同一区域也会因在不同部门工作而造成缴费基数及比例的不同。

(4)农村养老保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个盲区。

虽然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重视,但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与运作还是缺乏规范的法制化措施、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与发展的不平衡,农民投保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再加上农民家庭养老和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等方面的原因对农村参加养老保险设置许多的障碍。

而在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农村的养老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集体养老保障和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已逐步弱化。

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成就为世界所瞩目。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获得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基本建立。

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它有助于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是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待遇,社会急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更进一步的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社会能否更快,更好地发展,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传统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建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即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51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计划经济时期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

该法规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

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

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部分城市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试点改革,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了适用市场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包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对军人及其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对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残疾人员以及社会大众举办的社会福利和有关的社区服务,完全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二是由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资的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行个人账户与统筹相结合,其他三项保险属于完全统筹的项目。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

养老保险文献综述摘要: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农村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保险基金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先后经历了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个过程。

经过近30 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管理服务不断细化,对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和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伴随市场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养老保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目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层次缺失我国总人口的70%多是农村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8000多万人,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矛盾。

而农村和城镇又采取不同的养老制度,这又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城镇和乡村不同的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城镇,按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实施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

我国养老金制度模式从1993 年提出实施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但作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年金养老制度推进缓慢,覆盖率小,大部分城镇职工依然仅有基本养老保险。

而且,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

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能源、金融和通讯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一般只有基本养老金保障,形成企业年金缺位。

2008 年末全国仅有3.3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缴费职工人数仅为0.1 亿人,占参保人数的5%。

关于中国老龄化社会中的养老问题的调查与解决方案

关于中国老龄化社会中的养老问题的调查与解决方案

关于中国老龄化社会中的养老问题的调查与解决方案一、背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养老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老龄化社会中的养老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结果1. 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预计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这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养老压力。

2.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险覆盖面不全、保障水平偏低等,导致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难。

3. 医疗保健服务不足调查发现,医疗保健服务不足是老年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有的医疗保健体系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如看病难、报销程序复杂等。

4. 社会参与度低许多老年人退休后不再参与社会活动,导致社会参与度低。

这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5. 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如孤独感、焦虑感等。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支持。

三、解决方案1. 加强政策支持,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老年人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提高养老金水平,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

2. 完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保障能力。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报销比例,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

此外,还可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3. 提高社会参与度,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

加强社区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和娱乐活动。

同时,政府和企业可以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让老年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和决策,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度。

4. 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问题与对策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问题与对策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问题与对策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内容。

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随着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建立起来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了多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探索,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任务,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引入个人账户机制,促进了养老保险新机制的形成。

1997年7月,国务院在总结当时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勾划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至2002年止,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了*****万城镇职工和3608万离退休人员,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基本养老社会化发放的目标基本实现,社会化发放率为99.4%,绝大多数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

并已经建立起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金年度调整新机制。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在制度的统一上有了长足的进展,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基金,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促进了经济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1、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养老保险制度长期以来主要覆盖国有企业,而目前国企的就业人数正在逐步减少,非国有企业的就业人数却增加很快。

无论从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免除非国有企业就业人员的后顾之忧考虑,还是从非国有企业就业人员年龄较轻,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助于减轻国有企业乃至国家的养老负担考虑,都必须要求尽快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参加养老保险具体政策和工作措施,尽早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广覆盖”目标。

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八百里加急)2011-11-26 06:09请说说你具体的想法,和应对方案和怎么样实施?麻烦给个方案,还有去哪个网站上找关于这方面的论文,谢谢我急着需要的社会调查2011-11-30 19:11最佳答案法国经济与统计研究所16日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1月1日,法国全国人口为6339.21万,其中首都巴黎人口215万,包括市区和郊区的巴黎大区人口有1149万。

统计显示,2006年法国新生人口83万,是最近20连年来诞生人口最多的年份,同年死亡53万多人,比上年有所减少,加上新增移民,全年实际新增人口9万多。

分析表明,法国人均寿命有所延长,男子平均寿命超过77岁,女子平均寿命达到84岁。

法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继续,截至2006年末,全国65岁以上的人口近1030万,约占人口总数的16%,比往年有所增加,20岁以下人口近1580万人,约占人口总数25%,比往年有所减少。

大体有以下社会因素:①人的老龄化。

因科学的发达、社会的进步等诸种因素的作用,人的寿命日趋延长,使抵达老年期的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人口学通常以为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别离达到10%或7%以上,就称为人口的老龄化。

这种状况在古代和中世纪是不存在的,那时人的寿命普遍较短。

19世纪70年代,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先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

②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引发了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转变,也使得供养老年人的义务部份地从家庭转向社会;工业化社会发达的生产力使得老年人和社法国经济与统计研究所16日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1月1日,法国全国人口为6339.21万,其中首都巴黎人口215万,包括市区和郊区的巴黎大区人口有1149万。

统计显示,2006年法国新生人口83万,是最近20连年来诞生人口最多的年份,同年死亡53万多人,比上年有所减少,加上新增移民,全年实际新增人口39万多。

分析表明,法国人均寿命有所延长,男子平均寿命超过77岁,女子平均寿命达到84岁。

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摘要: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社会呈现出"未富先老"和"城乡倒置"等特点。

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由于大量老年人口的递增,导致老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医疗资源出现短缺等问题,而我国的养老服务发展又比较缓慢和缺乏长远规划等特点,就给养老服务带来了一个更好改善和发展自己的机会。

为应对这一趋势,我国召开会议,将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上日程。

如何解决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十四五"建设以来,我们将迎来3亿的老龄人口数,面对如此多的老龄人口,应握住"十四五"带来的机遇,并顺应创新的时代潮流,把养老体系加紧融入到"十四五"建设中去。

关键字: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措施1.引言:我国自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递增速度在全球众多国家中处于最快的国家之一。

而我国的老人人口数量在全球也居前列。

这也表明我国将在以后的30年里承担更大的家庭抚养压力和医疗资源紧缺压力。

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更快,并会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增长速度,在老龄化国家中处于前列。

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出了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这也导致了众多问题的出现,如:床位不足、养老机构数量太少、老年照护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等等一系列问题。

而养老事业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养老服务发展缓慢、养老机构数量较少等问题,都是我们现在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城乡倒置”的特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从农村来到城市,而在农村就留下了越来越多的老人,这也使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农村养老服务并没有得到好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应重视养老事业在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

1.养老事业存在的问题1.养老事业缺乏合理规划20世纪90年代末,“养老服务”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专科毕业论文题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分析姓名廖承智学号************院系公共事业管理系年级09 级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指导教师龙青松二○一二年五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分析廖承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09级公共事业管理系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兴义,562400)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体制转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交纳保险金数额较低、管理水平低和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难度大等问题。

其中筹集养老保险基金与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是关键,对此,哪些主体应该负责,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革,为实现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而努力。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近年来,“三农”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目前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很少顾及到农民的养老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青壮年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再加上养老保障制度残缺不全,老年农民老无所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从农民的最基本的保障问题上下功夫,使农民老有所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一)老龄化加快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

据统计分析,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

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

未来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1】(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覆盖对象有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解决中国养老保障问题的实现方式与步骤”论文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建立和完善一个良好运营的养老保障体系,有效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因而,面对中国目前现行养老保障所处于的困境和未来养老爆炸青年宫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选择何种问题解决模式、采取何种问题解决实现方式,以及问题解决的落实步骤应是我们今天所要深入探讨的。

论文关键词:养老保障困境解决模式实现方式步骤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一系列深层次影响,中国必须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措施,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引致的消极因素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养老保障体系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消极影响的核心环节,中国政府应将其作为刻不容缓的亟待解决问题,应对现有养老保障制度所处于的困境,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和步骤,以加速养老保障体制的完善,使其尽早进入合理有效、良好运行的轨道。

一、中国现行养老保障制度所处的困境中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正处于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混合制转轨过渡阶段。

由于新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是由完全现收现付制向引入基金制的“部分积累制”转变,其设想是试图以建立个人账户的形式,通过和个人较高水平的缴费率预筹积累基金,以抵御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时可能发生的支付危机。

并以此来转移养老金承付负担,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压力。

然而在旧体制下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以及现职人员在新养老保障制度实施之前,以往年份的个人账户做实所需资金,由于现行养老保障制度一开始就对支付安排和资金来源的落实给予“回避”。

因而在实践中,对养老保障资金缺口的填充只得求助于国家财政。

近几年,国家财政每年向养老保障提供资金补助已达数亿元。

在国家财政严重赤字下,巨额资金补缺已使国家财政不堪负重。

扩大国家财政补贴不再具备可望空间。

因而,动用“中人”和“新人”个人账户以应对“老人”养老金给付就成为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势在必行的举措了,其结果是“中人”、“新人”个人账户实际上已成为“空账”。

并且近几年来,在制度覆盖率和收缴率增幅有限的情况下,“空账”问题愈演愈大。

已对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构成严重的财政危机,也正是这一问题形成了新旧养老保障制度转轨所面临的最大阻障和现行养老保障制度所处的最大困境。

使新体系仅实现了层面上的转换。

并且引致了现行养老保障制度覆盖率低、运行效率有限等问题。

如果问题不能尽早给予有效解决,势必造成:一是现行养老保障未来风险加大,日后出现的问题更为严重和难于解决。

最终可能是使“部分积累制”回归现收现付制。

基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特有国情,现收现付制对中国未来养老保障将带来极大给付风险;二是“空账”问题引发的财政危机,将使公众对现行养老保障体系的有效性、可信度以及对政府的信用产生怀疑,这对于扩展制度覆盖率、收缴率及体系的良好有效运行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进而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形成负面作用。

因此,充实养老保障体系资金缺口已是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走出困境,使新养老保障制度转轨由层面性走向实质性的关键问题。

对此,政府必须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尽早制定出对应措施、明确转轨成本承负和资金来源,加速体系进入良好营运的轨道,。

二、问题解决方式现实选择1明确问题解决主体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建立之初就以和个人预筹形式回避了制度过渡经费真正承付者的责任,试图以高比例的缴费率,通过个人账户形式,在体系长期运作下消化制度转轨成本。

这样做实际上推卸了政府在制度转轨过渡阶段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

首先,在计划经济和经济改革初期,政府施行的收入分配政策,将劳动者必要劳动应计入职工工资的养老保障收入以利税形式上缴国家财政,而政府并未将此形成养老保障基金进行积累。

却以国家财政支出方式,通过投资形式融入社会扩大再生产,形成国有资产。

这其中已经蕴含了对退休职工的养老承诺。

今天,养老保障已处于偿债无援的困境,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承担对这部分人员的“历史欠债”偿付,做实养老金给付。

其次,对于”新人”、“中人”做实个人账户资金缺口。

在今天,事实业已证明通过体系自身运行方式不但已无法缩小、填平现有空账规模,且有愈滚愈大趋势.基于养老保障是关系着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政府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最后,由于现行养老保障体系所面临的困境和以及未来所可能产生的财务危机均来自于制度设计之初就对过度经费的支付安排没有给予明确,政府理应承担起其应有的责任。

2.落实问题解决模式基于对中国现时具体国情、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中国经济体制、养老保障体制演变历史的具体分析,目前,中国通过推迟退休年龄、改变养老金给付的调整指数等养老保障制度参数调整来缩减制度转轨成本规模的问题解决模式可被认为空间极为有限,解决实质性问题的根本方式是落实消化转轨成本的资金来源。

鉴于对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具有强劲增长趋势,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使中国积累了数额殷实的外汇储备,在维持中国现有国际贸易支付规模、且考虑到外汇体制改革所需外汇储备,中国现存外汇储备在支付所需之后仍有数额巨大结余,这为动用国家外汇储备弥补制度过渡经费、缩小制度资金缺口规模提供了极为乐观的想象空间,并可望形成消化制度转化成本的主要资金来源。

同时,近几年,国家财政赤字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作用下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如果再通过对占财政总支出40%左右的基本建设和行政费用支出的压缩调整形成重新分割财政蛋糕的余地,则动用国家财政支付弥补部分过渡经费就有可望实现的余地。

同时,再辅之国有资产变现,形成三项财力措施合力并用之势。

那么,一次性解决制度过渡经费问题就有希望成为可望的现实。

鉴于外汇储备、国家财政和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支配权均在政府控制之下。

因而,政府必须在消化制度过渡成本问题上承负主要职责。

”3.问题解决实现方式第一,对于空账问题的化解以分账管理方式实现。

首先应以空账规模不再扩展为基本前提,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建立起阻断机制,制定分账管理制度,单独处理不同账户,以切断“空账”的传导机制。

具体操作实践过程是:社会保障机构首先将目前管理的个人账户划分为新旧两账。

采用不同管理方式对新旧两账进行处理。

具体操作过程:“老人”养老金账户划入旧账户之列,并按照历史方法计算养老金受益水平。

融资方式是一次性充实最为可取,以免遗留后患。

而对于分账前曾为“老人”做过养老金代际转移支付的,即目前“空账”的承载者“新人”和“中人”的个人账户,社会保障机构应以一个特定时间的为限,将其管理的个人账户具体划分为新旧两账。

持有人的新账户实行完全的基金积累制,且不能再做代际养老金转移支付和填充自身旧账户尚未支付的养老金承诺。

对于持有人的旧账户,如果是因为对“老人”的代际转移支付而形成空账的,其化解方式也是选择一次性支付充实为佳。

此前“空账”中的积累不足部分应全部保留在旧账户上,杜绝向新账户做转移填实之用。

按此设想,有可能使“空账”问题不再无限期地向未来推移而制约了空账规模的扩展,甚至有望使空账问题得到深程度的化解。

对此,政府必须动员一切可能的支付能力,落实资金来源,采用合理有效的支付方式注资养老保障,以支持转轨成本化解方式的实现。

同时,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用规章制度形式作为严格约束,以保证分账管理顺利进行并形成有效机制。

第二,将养老保障制度转轨所形成的一切转轨成本,以划分为存量和增量方式给予实现化解。

存量,即目前已形成的近万亿元的个人账户空账,这部分由于中国经济体制的历史演变、养老保障制度的转换以及新养老保障制度本身的运行机制而形成的转轨成本,政府不能再持走着看的态度,期望通过体系自身磨合给予化解而将问题晾之高阁。

因为,一是个人账户资金属于个人财产,政府对“老人”因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历史负债”;对“新人‘中人”因资金挪用而形成的空账。

政府均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二是“空账”问题所造成的财务危机已危及到现行养老保障的有效运行,对体制改革的实质性产生了极大影响并遗留了后患。

所以,政府必须动员一切可动用的财政资源,特别是利用现时储备殷实的外汇储备作为注资主线,辅之国家财政和国有资产变现形成集中财源,在一定限期内,以刻不容缓的态度、合理有效的方式一次性注资养老保障,充实养老资金缺口,做实个人账户,并保证今后个人账户资金独立运营,不再挪动。

以免日后形成更为严峻、更富有刚性、解决更为艰难的问题。

制度转轨必然要产生转轨成本,并且制度转轨而形成的养老金隐性债务是逐步显性化的,个人账户做实后,养老保障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收支差额而形成制度转轨成本增量。

对于这部分转轨成本,如不随时随地给予解决消化,日积月累也会形成数目惊人的成本历史积累,从而对既存养老保障体系产生肖极影响。

但由于这部分成本相对于今天的空账规模,在数量上是极为有限的。

只要使之不形成积累,政府就可借助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和国有资产变现,辅之养老保障体系参数适当微量调整随时消化解决。

鉴于中国现行养老保制度实行的是省级统筹,对于各省每年产生的转轨成本,可由省属国有资产减持、地方财政和国家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中央所属国有资产减持的一部分可划人者社会保障基金,以形成殷实的资金储备,为更好地应对中国即将来临的人口老龄化高峰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三、解决养老问题的步骤摆脱现行养老保障体系所面临的困境、建立和完善未来的养老保障、解决中国养老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应分为长期和短期。

短期问题是政府单独承担现有退休人员以及新制度启动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

做实因资金挪用做空的个人账户。

目前中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要比前些年解决可能性加大。

因为,中国政府通过国有股份制的改革、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外汇储备的积累,集中了数额可观的国家财富。

这为政府动用国家财产注资养老保障,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坚实的财源基础。

所以,政府应借助于这一有利形势,加速着手解决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化解养老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由于目前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实行的是省级统筹,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进行协商,解决成本分摊问题。

因中国各省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状况以及养老保障负担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分摊转轨成本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以增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灵活性。

同时,根据具体隋况适当调整类似养老金支付水平、退休年龄等制度参数,应对养老保障体系所面临的短期困境。

就长期而言,中国政府应建立一个基本性质与97年类似的、全国范围的养老保障体系。

因为现行养老保障制度是省级统筹,其体系运行或是国家推行,或是地方执行。

这种各自为营、各享其果的分散体系~是使养老保障丧失了资金积累的有效分享和全国范围内收入再分配功能的展开。

某些地区的结余或不能及时有效、或根本没有用于弥补其他地区的资金短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