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复习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六单元练习卷2+答案
七年级英语双周清测试(Unit6)一、单项填空。
(每题1分,共25分)( ) 1.-Can you speak French -Yes, but only_______.A. a littleB. littleC. a fewD. few( ) 2. I saw Millie_______ in the street when l went to open the door.A. is walkingB. to walkC. walksD. walking( ) 3 . Walk_______ the street. The shop is on the other side.A. acrossB. throughC. intoD. out of( ) 4. I don't like John because he talks_______.A. too manyB. too muchC. much tooD. many too( ) 5. I spent three hours_______ shopping yesterday.This skirt_______ me 200 yuan.A. going; costB. went; costsC. to go; costD. go; costs( ) 6. "Don't _______ call me when you get there," my mum said to me.A. remember toB. rememberC. forget toD. forget( ) 7. I'm not very good at it. Could you tell me_______ nextA. what to doB. how to doC. where to doD. when to do( ) 8 . -What_______ the zoo last night-An alpaca(羊驼) ran away from the zoo.A. was happened toB. happens atC. was happening withD. happened to( ) 9. -Excuse me! You can't take photos here. Look at the sign: "NO PHOTOS".-Sorry, I_______ it.A. didn't seeB. am going to seeC. won't seeD. don't see( ) 10. -I hear the new film Lost in Thailand (泰囧) is great. Can we see it this evening -_______ We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A. Why notB. No, we won't.C. I'm afraid not.D. I'd love to.( ) 11. Yesterday_______ her birthday. She bought_______ a bike.A. was; herselfB. is; herselfC. was;D. is; her( ) 12. The little boy opened the door_______ the key on the table.A. useB. ofC. forD. with( ) 13. The girl_______ her favourite star's photos on the wall. Her mother was nothappy about that.A. puts upB. puts onC. put upD. put on( )14. We were all_______ to hear the_______ news.A. excited; amazedB. exciting; amazedC. excited; amazingD. exciting; amazing( ) 15. “I won't make the same mistake (错误)__________.” said John.A.some moreB. no moreC. any moreD. much more( )16 . _________to me and you ______it easier to learn English.A. Listen; will findB. Listen; findC. Listening; will findD. To listen; find.( ) 17._________knows him well, because he never tells us_______ about himself.A. Anybody; somethingB. Everybody; nothingC. Nobody; somethingD. Nobody; anything( ) 18.--- who watered the flowers beside the window--- Helen ____________.A. didB.doC. wasD. does( ) 19. _____________ beautiful your coat is! Where did you get itA. HowB. How aC. WhatD. What a[来源:学+科+网]( ) 20. Don’t worry. He is __________ to look after little Betty.A. carefully enoughB. enough carefulC. careful enoughD. enough carefully( ) 21. Betty enjoys playing _____________ piano, but her brother is interested in playing __________ football.A. the; theB. /; /C. the; /D. /; the( ) 22. --- It’s sunny today. How about going riding--- _____________.A. Don’t worry!B. Never mind!C. Not at all.D. Good idea!( ) 23. He left without_______ goodbye to me.A. sayB. saysC. sayingD. to say( ) 24. They turned around but could not see_______.A. usual somethingB. anything unusualC. anything usualD. unusual something( ) 25. The girl stopped _______ but she_______ nothing.A. to listen, hearB. to listen, heardC. hearing, heardD. listening, heard二、完形填空。
【苏教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课《互联网社会与新业态》教案
(3)避免在公共场合用个人账号:在图书馆、咖啡馆等地,不要登录个人账号,因为网络可能不安全。
(4)定期查账户:定期登录账户,看看是否有人偷偷登录或做我们没授权的事。
七、做一做
1、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比较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或其他新媒体的联系与异同,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各自的结论。
六、议一议
1、什么是自媒体?
(1)自媒体是个人平台:自媒体就像你自己的小舞台,你可以在上面分享你的想法、故事和创意。
(2)内容自己创作:你可以写文字、拍照片或视频,这些内容都是你自己创作的,展示你的个性和才华。
(3)快速传播信息:通过自媒体,你的内容可以很快被很多人看到,就像你的声音被放大了一样。
(4)互动交流多:在自媒体上,你可以和其他人互动,比如点赞、评论,这样大家都能交流想法,增进了解。
2、新媒体:利弊共存,难道我们不应明智使用吗?
(1)让学习更高效有趣:新媒体让资料查们带来多样的娱乐方式,丰富课余生活。
(3)潜在风险需警惕:但过度使用新媒体或接触不良信息,可能影响学习和健康。
(4)合理使用新媒体明智成长:我们应合理使用新媒体,既享受便利又保护自己,助力成长。
(1)介绍方式:线上学习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展示知识,更有趣;传统学习则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
(2)学习地点:线上学习可以在家或其他地方,灵活自由;传统学习则在固定的教室进行。
(3)互动方式:线上学习可以通过聊天、在线提问等方式交流;传统学习则主要是面对面讨论。
2、有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混合式学习?
通过问题带领大家一起思考,引入教学内容。
一、学习主题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时间:581年1、隋的建立年号:开皇都城:长安(东都:洛阳)建立方式:逼迫静帝退位时间:589年a.民族融合。
b.南方经济发展。
客观原因统一条件(原因) c.人民渴望统一。
2、隋的统一 d.隋文帝励精图治。
和发展 e.陈政权的腐败。
主观原因f.战术得当。
a.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统一意义 b.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c.为隋唐时期空前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盛世:开皇盛世—形成原因:隋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励精图治等。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用时:6年根本目的:巩固统治a.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意义作用 b.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大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3、隋大运河“2”:全长2千多千米“3”:三点:涿(zhu公式“4”: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2+3+4+5=1 “5”:五大水系: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长江-钱塘江“1”:一条大运河: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积极的一面:同“意义作用”。
评价消极的一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的灭亡。
总结:利大于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从长远角度上说有利于国家统一。
意义作用中不含巩固统治,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隋的灭亡!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2、唐朝建立建立者: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即位事件:玄武门之变年号:贞观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盛世: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自己的雄才大略;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颁布的革新措施……(加以概括)3、唐太宗经济: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法律: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章节复习知识梳理+典例分析+课后作业
第六单元圆【知识梳理】一、圆的认识1.圆的特征。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没有顶点。
2.圆和多边形的异同。
(1)相同点:圆和多边形都是平面图形。
(2)不同点:多边形由线段围成,有顶点;圆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
圆的画法:(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
(3)把装有铅笔芯的脚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
旋转圆规时,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3.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1)圆心: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如线段OA)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 表示。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圆越小。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如线段BC)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图:4.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圆的对称性。
(1)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在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2)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数条对称轴。
二、扇形1.扇形。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点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作扇形。
2.扇形各部分的名称。
弧的意义: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曲线叫作弧。
3.圆心角的认识。
(1)圆心角的意义:顶点在圆心的角叫作圆心角。
(2)圆心角的大小: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圆心角的一边重合,角的另一边对应的刻度是多少,这个圆心角就是多少度。
三、圆的周长1.圆的周长的意义。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作圆的周长。
2.圆周率的意义。
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3.圆的周长的公式。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周长C与直径d或半径r的关系:C=πd或C=2πr。
四、圆的面积1.圆的面积公式。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S=πr2。
苏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答案(上下册)
苏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答案(上下册)
苏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答案(上下
册)
更多 9
信息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6-2-14 21:43:53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答案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第四单元第14课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第四单元第15课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第四单元第16课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第四单元第17课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第四单元第18课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第四单元第19课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第五单元第20课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第五单元第21课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补充习题第五单元第22课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第五单元第23课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第六单元第24课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第六单元第25课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补充习题第六单元第26课答案。
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二十一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练习题四十九
C、她紧紧地抿住嘴唇,努力克制着,不让泪水流出来。
D、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赢得最后的胜利。
【答案】:
【解析】: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浩瀚(hàn)问鼎(dǐnɡ)蕴含(yùn)
B、苍穹(qiónɡ)绥宁(suí)瞩目(zhǔ)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这里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奏起,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新华社记者 曹智 白瑞雪 黄明 李宣良)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神六号”飞船到达着落场上空后从打开降落伞到落地的全过程。
""
结合上下文,模仿下面示例,说出文中画线的比喻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示例:“一朵‘彩云’出现在广阔的草原上”,形象地表现了降落伞的形状和色彩,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看到飞船时的喜悦之情。
""
【答案】:
【解析】:
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翟______聂______绥______
《珍珠鸟》优秀说课稿
《珍珠鸟》优秀说课稿《珍珠鸟》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珍珠鸟》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该单元的五篇文章分别是《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而《珍珠鸟》主要记叙养鸟活动,看重描写珍珠鸟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侧重于状物。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状物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动物的实践能力,明确观察对写景状物、对反映生活情趣的重要意义,就其地位来讲,它放在该单元的第一篇,使初一学生对状物散文一开始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为学习其它状物文章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珍珠鸟》一文作者以独特的角度,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准确生动的用词,记叙了珍珠鸟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提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确定的教学目标为:(1)初步学会观察、描写动物的基本方法,注意运用描写动物的词语。
(2)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和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深刻意义。
(3)唤醒同学内心的爱,激发他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三、说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创设拟人化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和创造性思维,来揣摩理解课文。
四、说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讨论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在质疑时引发学生求知欲、大胆探究。
五、说过程1、导入新课。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梳理复习学案【精品推荐】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梳理复习学案第一单元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认识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①放大物像的是、。
②调换物镜的是。
③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和。
④反射光线的是。
⑤升降镜筒的是和。
(2)显微镜的使用:①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对准;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看到一个的视野。
②将载玻片放到上,用压住。
③移动载玻片,使其位于载物台上的中央。
④调节粗准焦螺旋,将与载玻片靠近。
⑤通过目镜观察,再调节,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最后,细微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2.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解剖盘、镊子、刀片、量筒、酒精灯、烧杯、试管等。
3.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1)净片:用洁净纱布把、擦拭干净。
(2)滴水:用滴管在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材:用夹取生物材料,将其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
(4)盖片:用镊子夹起,使它的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盖在生物材料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5)染色:在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引。
(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材料,必须是的)二、探索生命的方法4.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5.科学探究中,要坚持的科学态度。
6.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不同外,其他因素都应相同。
(要点透析)7.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中最主要的结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高。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低。
8.显微镜的结构中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光线强时,选择遮光器上的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时,选择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凹面镜。
9.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10.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破玻片。
11.从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1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最新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重难点整理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过程。
第二课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2)教学重点: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 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第六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2)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第七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探索。
第八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教学重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七下第六单元复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七下第六单元复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第六单元复习内容:1理清字词2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的主题3背默相关篇目复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文本梳理(一)给加点字注音妖娆风骚驿站烂漫鞍鞯辔头金柝策勋扑朔麾下炙酿酒杜甫黍油馍漫溯斑斓笙箫青荇萦绕烙印澎湃炊烟抽穗狂澜屏障山之巅分外可汗数风流人物燕山胡骑著装分别汗青数字燕子骑兵著作的卢荷箪食负荷白羊肚糜子紧紧的荷花肚量肉糜糜烂(二)识记书下重要的注释(三)文学常识《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报负,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万里,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卜算子、咏梅》“卜算子”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咏,用诗词等来叙述毛泽东的这一首词与南宋爱国词人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通过咏梅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感情有所不同。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
《木兰诗》是北朝一首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体裁长篇叙事诗,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诗中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如:互文、反复、排比、比喻、反衬、顶针等。
《观刈麦》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赋税沉重,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破阵子》作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破阵子,词牌名。
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悲愤。
《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创作过剧本《白毛女》。
诗歌紧紧扣住延安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内容抒发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诗歌格式上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苏教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的作用及意义》教案
重点
1、了解网络法规规范自我行为
2、了解网安知识筑牢安全防线
难点
1、掌握道德准则文明上网不迷
2、掌握安全技能守护网络家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
(3)个人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自主可控的理念,为国家自主可控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六、议一议
1、如何正确的对待网络舆情?
(1)冷静客观判断疫情信息真伪;
(2)不轻易相信传播未证实的舆情信息;
(3)了解网络世界同样需要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
(4) 抵制网络欺骗、网络霸凌。
2、互联网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的作用,以及如何在互联网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我们的网络安全!
小智: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小慧:对我们非常重要,可以保护我们的权益和信息安全。
听教师讲解,同时思考互联网安全法律法规对个人和社会的保护作用?
通过问题带领大家一起思考,引入教学内容。
1、遵守信息科技法规,规范网络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做合格网络公民。
2、冷静对待网络舆情,理性判断疫情信息真伪,维护信息真实性。
3、了解互联网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努力维护互联网安全,为国家安全作贡献。
想一想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国家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从法律角度维护互联网安全十分必要。
(3)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网络上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利。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的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二篇)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的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一、学生情况概述我校七年级121班与122班的学生人数分别为____人与____人。
经分析,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基础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其中,部分学生思维较为灵活,但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学习态度普遍较为积极,能够主动投入学习,而男生则相对缺乏学习积极性,个别学生甚至表现出不学习的态度。
学生的智力水平及理解、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本学期使用的七年级下册教材,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为三大主题,共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
具体单元内容如下:1. 成长单元:涵盖五篇与个人成长相关的文章。
2. 祖国单元:包含五篇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
3. 名人单元:介绍名人的故事。
4. 文化单元:选编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文章。
5. 探险单元:反映人类对自然界勇敢挑战的内容。
6. 动物单元:集中选录描述动物的文章。
教材在选文方面,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的严格筛选,引入了大量名家名篇,旨在通过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等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作家作品常识,熟悉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和词类知识,熟记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2.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包括理解词句含义、文章思路、基本写法,培养语言感受能力,掌握精读略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精彩片段,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文言文课文内容,背诵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阅读习惯。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及我校教学资源,本学期将采取以下措施:1. 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2. 强化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复习ppt课件
七下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复习
分外 驿站 鞍鞯 扑朔 麾下 白羊肚 烙印
妖娆 可汗 辔头 饷田 油馍 漫溯 抽穗
风骚 炙 荷箪食 金柝 杜甫 青荇
澎湃
数风流人物 更著 风和雨 燕山 胡骑 的卢 糜子 肉 糜 萦绕 荒秽
1、须晴日,________,分外妖娆。《沁园春》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沁园春》 3、俱往矣,________,还看今朝。《沁园春》 4、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卜算子》 5、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卜算子》 6、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7、_____________,关山度假设飞。《木兰诗》 8、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9、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__。《观刈麦》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 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 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 情。
〔1〕《沁园春·雪》一首词,“沁园春〞是 ,“雪〞是 ;这
首词分为上下两段,分别称为
和
。
〔2〕《破阵子》的作者是 , 时期的词人,字幼安,
19、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黄鹤楼》 20、种豆南山下,_________。《归园田居》 2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_______。 2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___。《回延安》 23、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回延安》 24、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 25、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_______,______。 26、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使至塞上》 28、晨兴理荒秽,_________。《归园田居》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五六单元复习
第19课三个太阳“她重新审视着身旁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南极人’”中“熟悉而陌生”是否矛盾?说说理由。
不矛盾。
“熟悉”指经过这几天的朝夕相处已彼此相互熟悉,“陌生”,是指在他们身上凝聚的那种民族胆略和气概,那种无穷无尽的南极精神。
选文中画线句子能否改成“然而三天过去了,她连一张草图都没勾勒出来”?说说理由。
不能。
因为“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三天过去了”更能表现她每一天都在苦思冥想地构思,表现了构思这幅画的困难,改后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她将脸紧紧地贴在舷窗上,再一次俯瞰南极大地”“她在心底动情地呼喊着:南极!南极!南极!”这两句话表达了画家怎样的心情?表达了女画家对南极生活的感慨和对南极的依依不舍之情。
_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感受到了“生命的美丽”?①这份美丽来自顽强;②这份美丽来自和谐;③这份美丽来自奉献。
“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中“这个念头”是指什么而言?为什么会自责呢?①采一丛地衣留作纪念。
②这丛地衣需要几千年才能长到四五厘米高,如果“我”采“这份美丽来自和谐",作者是怎样阐释这种和谐的?南极主人——企鹅,与初来乍到的朋友一一人类,和谐相处,互敬互爱,共享天趣,共同诠释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第②~⑤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对描写人物起什么作用?肆虐的暴风雪、艰苦的搏斗的场面。
反衬了人物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
”“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
”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那颗星在风暴过后升起,隐喻着她战胜困难,硬是闯进了南极这块远离祖国的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
画家画的“三个太阳”分别代表什么?示例:“三个太阳”分别代表南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当她坐在飞机上呼唤“南极”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她想对南极说些什么。
示例:南极,你终于让我圆了伟大的梦想;南极,我终于理解了你的魅力;南极,我永远热爱你……第20课录音新闻“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后,慢慢潜入水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三个太阳
“她重新审视着身旁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南极人’”中“熟悉而陌生”是否矛盾?说说理由。
不矛盾。
“熟悉”指经过这几天的朝夕相处已彼此相互熟悉,“陌生”,是指在他们身上凝聚的那种民族胆略和气概,那种无穷无尽的南极精神。
选文中画线句子能否改成“然而三天过去了,她连一张草图都没勾勒出来”?说说理由。
不能。
因为“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三天过去了”更能表现她每一天都在苦思冥想地构思,表现了构思这幅画的困难,改后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她将脸紧紧地贴在舷窗上,再一次俯瞰南极大地”“她在心底动情地呼喊着:南极!南极!南极!”这两句话表达了画家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女画家对南极生活的感慨和对南极的依依不舍之情。
_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感受到了“生命的美丽”?
①这份美丽来自顽强;②这份美丽来自和谐;③这份美丽来自奉献。
“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中“这个念头”是指什么而言?为什么会自责呢?
①采一丛地衣留作纪念。
②这丛地衣需要几千年才能长到四五厘米高,如果“我”采
“这份美丽来自和谐",作者是怎样阐释这种和谐的?
南极主人——企鹅,与初来乍到的朋友一一人类,和谐相处,互敬互爱,共享天趣,共同诠释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第②~⑤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对描写人物起什么作用?
肆虐的暴风雪、艰苦的搏斗的场面。
反衬了人物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
”“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
”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那颗星在风暴过后升起,隐喻着她战胜困难,硬是闯进了南极这块远离祖国的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
画家画的“三个太阳”分别代表什么?
示例:“三个太阳”分别代表南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当她坐在飞机上呼唤“南极”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她想对南极说些什么。
示例:南极,你终于让我圆了伟大的梦想;南极,我终于理解了你的魅力;南极,我永远热爱你……
第20课录音新闻
“最后是一艘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它像一条大鲸鱼从水面行驶到海区后,慢慢潜入水下。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将装有运载火箭的发射潜艇比作大鲸鱼,形象生动,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文段中出现多处混播的说明,你能谈谈这些混播的作用吗?
这些混播将当时现场的有价值的声响直接传入听众的耳朵,使听众感受到强烈的现场气氛,也增强了真实性。
第22课新闻两篇
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写出了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
作用是说明消息发得及时,内容真实可信。
导语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报道的事实的词语是:__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改后语气没有气势,缺乏感染力,不能很好地表现我军迎难而上,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句中“不料”怎样理解?
突出了战争形势发展迅速,国民党反动派的南京江阴防线面对势如破竹的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如此不堪一击。
这段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段特写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的降落以及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的升起,人们沸腾的盛况。
第二段中加点的“缓缓”和第四段中加点的“徐徐”是同义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
“缓缓”表明香港政权的交接是以和平的外交方式并经过长时间才争取的。
“徐徐”尽管也有“缓缓”的意思,但主要用于褒义的场合,而“缓缓”则是一个中性词,它既可以指上升,也可以指下降,“徐徐”则主要指上升。
第23课毛泽东词二首
你是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毛、陆两首词却是各有不同。
毛词突出环境的严寒不畏严寒,塑造了梅花积极乐观寂寥荒寒的形象;陆词突出环境的寂寞凄凉,塑造了梅花
饱受摧残的形象。
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托的感情有别。
毛词的感情基调是
积极乐观,陆词的感情基调是充满信心低沉清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词,从空间上讲,“长城内外”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是自西向东。
词的上阕描写了壮丽的雪景,既有静景,又有动景。
其中静景有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动景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上阙中的“望”字统领写景句子,其统领作用到“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下阙中的
“惜”字统领评论的句子,其统领作用到“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三旬词是对历代帝王功过的评述,你认为毛泽东对哪个英雄人物的批评更严厉一些?他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目的是什么?
对成吉思汗的批评更严厉一些。
评古是为了颂今,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10.分别用一个词概括这两首词给你情感上的不同体味:积极乐观和低沉孤高。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顿"强调了滚滚波涛一下子冰冻起来,表现了寒威之烈,变化之快。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江山如此多娇”,你认为江山“娇”在哪里?
不仅“娇”在“红装素裹”,还“娇”在长城、大河与群山、高原的动静相映之美。
第二十四课古代诗词三首
木兰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你再列举出几个我国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
木兰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坚强、爱国和不贪图功名利禄、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
示例:穆桂英、梁红玉、佘太君、樊梨花。
《木兰诗》结尾中产生了一个成语:扑朔迷离,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原指难辨兔的雌雄,后多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广为流传,大家纷纷赞美木兰,请你从“诚信”的角度来谈谈木兰从军。
如果从“诚信”的角度看,木兰从军的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冒名顶替从军在古代是欺君之罪,要满门抄斩,在现代也有失社会公德乃至触犯法律
诗中对刈麦者的心理细加描绘“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难道他们真的不知热吗?请阐述你的看法。
不是“不知热”,而是没办法,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否则他们就交不起繁重的赋税,将来可能也会像那位贫妇人一样失掉自己的田地。
家中没有田地,靠捡遗漏的麦穗“充饥肠”能维持多久?
《观刈麦》中“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起什么作用?
“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诗中写农民辛勤劳作与贫妇拾穗有什么目的?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这两幅画面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由于官府横征暴敛,沉重的赋税使得农民破产,沦为拾穗者;今日的割麦者同样面临着破产的危机,尽管“但惜夏日长”,今天辛勤劳作,但黑暗的社会、苛刻的统治,必然会逼迫他们,他们也会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句中作者感到惭愧的是什么?“不能忘”的又是什么?这两句诗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面对农夫和贫妇,诗人觉得自己“不事农桑”,却坐享“岁禄”,心中很觉惭愧。
同时诗人也为自己在任上不能解决人民生活艰苦的问题感到惭愧,“不能忘”的是农夫在烈日下拼命劳作的场景和贫妇拾穗充饥的景况,流露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沙场秋点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肃杀的秋风中,战士们正在接受检阅,准备出征。
词人最后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为什么?
因为词人雄心再高,也只能跌回冷酷的现实,这一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十五现代诗二首
《再别康桥》写离情别绪,但全诗并不哀婉沮丧,如“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抒发了对康桥浓烈的爱对康桥的无限依恋;“在康河的柔波里”诗人“甘做一条水草”,抒发了依恋、无奈;“夏虫也为我沉默”交织着惆怅等复杂感情。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问,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中“彩虹似的梦”究竟指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彩虹似的梦”既可看作是诗人在剑桥大学短暂生活的化身,也可看作是对先哲的追思与怀想。
结合语境,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作用。
(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
“招摇”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
(2)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甘”深刻地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眷恋。
第六、七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恋恋不舍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
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3分)
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