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十二单元重要考点

合集下载

2017年四川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十三单元重要考点

2017年四川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十三单元重要考点

2017年四川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十三单元重要考点抗精神失常药抗精神病药经典抗精神病药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吩噻嗪类二苯丁基哌啶类:氟司必林,五氟利多二甲胺类:氯丙嗪苯甲酰胺类:舒必利,硫必利哌嗪类:奋乃静,三氟拉嗪二苯并二氮#FormatImgID_0#类:氯氮平哌啶类:硫利达嗪苯丙异噁唑类:利培酮丁酰苯类:氟哌啶醇、氟哌利多(氟哌啶,哒罗哌丁苯)硫杂蒽类:氯普噻吨(泰尔登),氟哌噻吨(三氟噻吨)经典抗精神病药:对阳性症状非常有效,但大多具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阳性症状也有效,几乎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与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有四条多巴胺通路:1.中脑-边缘叶DA通路:情绪和感情表达的中枢2.中脑-皮质DA通路:认知、意识活动功能3.黑质-纹状体DA通路:与锥体外系功能4.结节-漏斗(下丘脑垂体)DA通路:与内分泌功能有关一、吩噻嗪类氯丙嗪(冬眠灵)(一)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阻断D2受体、α受体、H1受体、5-HT2受体和M受体。

CNS:抗精神病、镇吐、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1)抗精神病作用作用机制:①与阻断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质通路的D2受体有关②对中枢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组胺受体和5-HT受体也有一定的阻断作用(2)镇吐作用小剂量抑制催吐化学感受区(CTZ),对抗去水吗啡的催吐作用。

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一般不能制止前庭刺激所致的呕吐。

作用机制:阻断CTZ的D2受体。

(3)对体温调节的影响不仅使发热机体降温,亦能使正常体温下降“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杜冷丁)机理: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其恒温调控功能。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使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解热镇痛药和乙醇的作用增强。

2.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阻断α受体: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还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BP下降。

2017年初级药士考试大纲-专业知识

2017年初级药士考试大纲-专业知识

2017年初级药士考试大纲-专业知识:2017年初级药士考试大纲公布,为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复习,新东方在线医学网整理了2017年初级药士考试大纲,请考生参考。

药理学
单元细目要点要求
一、绪言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

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的
概念
熟练掌握2.新药药理学临床前药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了解
二、药效学1.药物的作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的分类及概念: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
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撤药反应、
特异质反应
熟练掌握
2.受体理论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掌握
3.药效学概述
(1)亲和力、内在活性、激动剂、拮抗剂、
竞争性拮抗剂、非竞争性拮抗剂、部分激
动剂
熟练掌握
(2)药物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及相关概
念: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最小
中毒量、极量、治疗量、常用量、安全范
围、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
安全指数、安全界限、效价强度、效能
熟练掌握4.影响药效的因素
(1)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个体
差异、遗传因素、病理状态等
了解
(2)药物方面的影响:剂量、剂型、给药
方法、反复用药、药物相互作用
了解
(3)耐受性、耐药性、依赖性熟练掌握
四、传出神1.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自主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了解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1 / 11。

初级中药士考试药理学章节考点

初级中药士考试药理学章节考点

初级中药士考试药理学章节考点2017初级中药士考试药理学章节考点2017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中级)考试时间为5月20、21、27、28日,今天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7初级中药士考试药理学章节考点,希望对大家考试有所帮助。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分类:1)盐皮质激素球状带分泌主要有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酮等。

2)糖皮质激素束状带合成和分泌主要有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等,分泌和生成受促皮质素(ACTH)调节。

网状带所分泌性激素临床常用的皮质激素是指糖皮质激素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药动学特点】1.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影响因素:肝病时皮质激素(CBG)合成减少;肾病时排出增多。

2.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可的松和泼尼松在肝内分别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而生效,故严重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只宜应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

3.生理效应1)糖代谢:升血糖①促进糖异生②减慢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的氧化过程③减少机体细胞摄取葡萄糖2)蛋白质代谢:负氮平衡抑制合成、促进分解。

3)脂代谢促进分解,并重新分布。

4)水盐代谢:水钠潴留排钾保钠作用。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特点:1)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都有效2)对炎症各期都有效3)抗炎不抗菌作用具有两重性抗炎作用机理(作用环节):1)抑制致炎物质的生成及释放:如PG,白三烯(LTS)2)抑制细胞因子产生:TNF、IL、ICAM3)抑制结缔组织增生4)抑制炎症效应2.免疫抑制作用(1)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干扰淋巴细胞的识别及阻断淋巴母细胞增殖(2)加速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使血中淋巴细胞迅速减少;(3)大剂量抑制由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过程,使抗体生成减少,抑制补体参与抗原抗体反应。

(4)消除免疫反应所致的炎症反应。

3.抗毒作用(1)可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可迅速退热(2)缓解毒血症状4.抗休克作用(1)与其抗炎、抗毒、免疫抑制作用有关(2)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扩张血管(3)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的释放5.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兴奋骨髓造血机能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提高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浓度使中性白细胞增多使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及嗜碱性白细胞减少6.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作用机制进入细胞: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胞核:影响基因转录【临床应用】1. 替代疗法:用于治疗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2. 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汇总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汇总

《中药药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药理学(PTCM):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药效学、中药药动学和中药毒理学。

20世纪初,陈克恢发现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具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

3.当归龙荟丸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其主要成分为青黛中的靛玉红。

第二章中药药性1、四气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趋势。

2、四气的现代研究:(1)中药四气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寒证患者中枢处于抑制状态,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温热药可使痛阈值和惊厥值降低;热证患者中枢处于兴奋状态,痛阈值和惊厥值降低,寒凉药可使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

(2)中药四气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3)中药四气与对内分泌系统功能(4)中药四气与能量代谢功能3、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1)辛味药化学成份: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发汗、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调整肠道平滑肌运动等作用相关。

(2)甘味药化学成份: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苷类。

药理作用:补养机体,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能力。

(3)酸味药化学成份:单酸味要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在创面形成保护膜,起收敛止泻、止血。

(4)苦味药化学成份:主要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其次为挥发油、黄酮、鞣质。

药理作用: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泻下、止血。

(5)咸味药化学成份:碘、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药理作用: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泻下、补益。

4、中药归经:是药物对机体治疗作用及适应范围的归纳,是中药对机体脏腑经络选择性的作用或影响。

5、中药的升降浮沉:是指药物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即在人体环境里药物作用的部位。

第四章中药药效学一、中药药效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针对中药的功能主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对机体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阐明中药防治疾病原理的科学。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 活血化瘀药

中药药理学——第十二单元活血化瘀药细目一基本知识要点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功效:疏通血脉、祛除血瘀,治疗血瘀证活血化瘀药的基本药理作用可归纳如下: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扩张血管的主要部位不同。

(1)破血散结药:对狗股动脉——扩张血管作用最强可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2)养血活血类药:对狗冠状动脉——作用较强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流量(3)病症:冠心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缺血性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具有血瘀表现的疾病。

活血化瘀药治疗后——病变器官或组织血流量增加——循环改善。

2.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1)抑制血小板聚集:赤芍、鸡血藤、当归——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使已聚集的血小板发生解聚活血化瘀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与前列腺素和环核苷酸系统的代谢有关。

(2)增加纤溶酶活性:益母草、红花及有效成分红花黄素等可通过增加纤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3.改善微循环川芎、丹参、蒲黄、姜黄、红花、当归、益母草等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活血化瘀药改善微循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微血流,促进血液流动。

(2)解除微血管痉挛,减少微血管襻顶瘀血,使微血管形态改善并趋向正常。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微血管周围渗血或使之消失。

细目二常用药物丹参要点功效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要点药理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强心和扩血管:丹参能使心功能不良的心肌——收缩力增强——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丹参酮ⅡA、磺酸钠、丹参素:a.具有扩张冠状血管;b.增加冠脉流量;c.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

丹参也能扩张肢体血管——增加血流量,此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改善微循环:丹参和丹参素:可使瘀滞的微循环——得到改善---血流加速---流态趋向正常---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

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士》章节考点

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士》章节考点

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士》章节考点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士》章节考点导语:下面是关于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士》的新药的药理学和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的相关内容,需要了解这方面内容的考生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点一: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士》章节考点:新药的.药理学新药的药理学1.临床前药理研究(1)主要药效学;(2)一般药理学: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3)毒理学研究:急性毒性、长期毒性;一般毒性;特殊毒理:致癌、致畸、致突变;(4)药动学(药代研究)。

2.临床药理研究(1)I期临床试验:20~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初步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

目的:为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2)II期临床试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病例不少于100例。

目的:观察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3)Ⅲ期临床试验:上市前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病例不少于300例。

目的: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

上市后(4)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上市后监测,长期广泛考察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不良反应。

知识点二: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士》章节考点: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1.药理学的概念: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2.研究内容与主要任务:(1)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

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2017年四川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十六单元重要考点

2017年四川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十六单元重要考点

2017年四川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十六单元重要考点镇痛药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吗啡(一)药动学特点1.首关效应显著,故常注射给药。

3.主要代谢产物吗啡-6-葡萄糖苷酸的镇痛活性明显强于吗啡。

4.代谢物及原形主要经肾排泄,少量经胆汁排泄和乳汁排泄,t 1/2约2.5~3h。

5.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二)药理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1)镇痛和镇静:吗啡镇痛作用强大,对各种疼痛均有效,对慢性持续性钝痛的效果优于急性间断性锐痛。

(2)抑制呼吸: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并抑制呼吸调节中枢。

(3)镇咳:抑制延脑咳嗽中枢(4)催吐: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CTZ)。

(5)缩瞳:针尖样瞳孔常作为诊断吗啡过量中毒的重要依据之一。

2.兴奋平滑肌(1)胃肠道:使胃排空和推进性肠蠕动减弱;同时抑制消化液分泌;还具有抑制中枢的作用,使患者便意迟钝。

最终导致肠内容推进受阻,引起便秘。

(2)胆道:(3)其他平滑肌:延长产程,影响分娩;增强膀胱括约肌张力。

导致尿潴留;对输尿管也有收缩作用。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3.心血管系统吗啡扩张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其降压作用与吗啡促组胺释放,扩张血管有关;也与吗啡作用于孤束核阿片受体,使中枢交感张力降低有关。

由于吗啡抑制呼吸中枢,造成二氧化碳潴留,继发性引起脑血管扩张和脑血流量增加,导致颅内压升高。

因此,颅外伤和颅内占位性病变者禁用。

临床应用1.镇痛各种疼痛。

对内脏绞痛应与解痉药阿托品合用。

原则:明确诊断;慢性钝痛不用;内脏平滑肌痉挛疼痛合用阿托品;临产阵痛不用。

2.心源性哮喘由于急性左心衰竭而突然发生急性肺水肿。

吗啡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其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使呼吸变慢;此外吗啡尚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药物的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3.止泻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

(四)不良反应1.血压下降、针样瞳孔、呼吸抑制(五)作用机制μ、δ、κ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

中药综合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中药综合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中药综合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中药综合-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是一种医学疗法,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中药学涉及广泛的内容,其中十二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药综合十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基础理论中药基础理论包括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药的来源和采药、中药鉴定等内容。

其中,中药的来源和采药是中药学的关键环节。

根据中医学典籍记载和实践总结,中药的来源可分为草药、木药、矿药和动物药四大类别。

在中药材的采集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野生植物和人工培育的植物,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章:中药材炮制中药材的炮制涉及到加工、制作、炮制和储藏等过程。

其中,加工过程中需要掌握适宜的工艺方法,如水洗、焙炒、炒炙、蒸馏、浸泡等。

不同的药材和药性需要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以提高其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此外,中药材炮制后也需要妥善的储藏,避免其受潮、虫蛀等现象。

第三章: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中药质量控制从多个方面进行,如外观质量、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和微生物限度等。

外观质量包括形状、色泽、气味等方面的评估;理化性质主要针对中药的溶解度、比重、密度等特性;有效成分含量是指中药中所含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微生物限度则是对中药中的微生物污染进行限制,以保证用药安全。

第四章:中药配伍禁忌中药配伍禁忌是指不同中药之间因药物性质相克或相互作用而不能同时应用的情况。

例如小柴胡汤中的黄连与半夏相克,虚劳奇正汤中的人参与大黄相克。

此外,中药与西药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需要遵循西医药物配伍的原则。

第五章:中药毒理学中药毒理学研究中药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和毒副作用等内容。

中药的毒副作用常常是由于中药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导致的。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损伤肝脏、肾脏等器官。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应注意剂量,严禁过量使用。

第六章: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机制等内容。

初级中药士(基础知识)23

初级中药士(基础知识)23

第十二单元理气剂一、概述1.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功用,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气滞一般以脾胃气滞和肝气郁滞为多见,其中脾胃气滞常见脘腹胀痛,暖气吞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等症;肝郁气滞常见胸胁胀痛,或疝气痛,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等症。

气逆以肺胃气逆为主,其中肺气上逆主要表现为咳喘,胃气上逆主要表现为呕吐、嗳气、呃逆等症。

2.理气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临证应注意辨别气滞与气逆,气滞当行气,气逆当降气。

(2)理气药多属芳香辛燥之品,容易伤津耗气,应适可而止,勿使过剂,尤其是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孕妇或素有崩漏吐衄者,更应慎之。

二、行气越鞠丸(芎术丸)【方源】《丹溪心法》【组成】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各等分(各6~10g)【用法】水丸,每服6~9g,温开水送服。

亦可按参考用量比例作汤剂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

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乃因喜怒无常、忧思过度,或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所致。

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故治宜行气解郁为要,使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火、湿、食诸郁自解。

方中香附行气解郁为君药,以治气郁;配伍血中之气药川芎,既可活血祛瘀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

因痰郁乃气滞湿聚而成,若气行湿化,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用治痰之品,此亦治病求本之意。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源】《金匮要略》【组成】枳实四枚(12g)厚朴四两(12g)薤白半升(12g)桂枝一两(6g)瓜蒌一枚(12g)【用法】水煎服。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气从胁下冲逆,上攻心胸,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配伍意义】本方证因胸阳不振,痰浊中阻,气结于胸所致。

治当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2017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7初级中药士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药学一、药性理论(一)四气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二)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三)升降浮沉1.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12.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 (四)归经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1 (五)毒性1.毒性的含义 1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13.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二、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一)中药的配伍1.配伍的意义 12.配伍的内容 1(二)中药的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 12.妊娠用药禁忌 1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三、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剂量确定剂量的因素 1(二)用法1.特殊煎法 12.服药法 1四、解表药(一)概述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2.解表药的功效 13.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1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二)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四、解表药(三)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五、清热药(一)概述1.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2.清热药的功效 13.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4.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清热药的功效 17.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二)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重楼、土茯苓、鱼腥草、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五)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六)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六、泻下药(一)概述1.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2.泻下药的功效 13.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17.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三)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四)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七、祛风湿药(一)概述1.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2.祛风温药的功效 13.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4.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17.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 (二)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三)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豨莶草、雷公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四)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八、化湿药(一)概述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12.化湿药的功效 13.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14.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一、理气药(一)概述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12.理气药的功效 13.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14.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川楝子、乌药、香附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二、消食药(一)概述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12.消食药的功效 1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14.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二)具体药物山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三、驱虫药(一)概述1.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12.驱虫药的功效 13.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1中药学4.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二)具体药物使君子、槟榔、南瓜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四、止血药(一)概述1.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2.止血药的功效 13.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4.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止血药的功效 17.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二)凉血止血药小蓟、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三)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四)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五)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五、活血化瘀药(一)概述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3.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4.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7.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二)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三)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四)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五)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六、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概述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14.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5.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16.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7.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1 (二)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前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三)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前胡、胖大海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四)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桑自皮、葶苈子、白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七、安神药(一)概述1.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2.安神药的功效 13.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4.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安神药的功效 17.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 (二)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三)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远志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十八、平肝息风药(一)概述1.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12.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3.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14.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7.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罗布麻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1 (三)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钩藤。

2017年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士》考试知识点复习笔记汇总

2017年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士》考试知识点复习笔记汇总

2017年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士》考试知识点复习笔记汇总2017年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士》作为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部分,是很多卫生资格考生的难题之一,医学教育网小编特别广护士资格考试考生搜集整理了2017年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士》考试知识点复习笔记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安神药配伍使用安神药需根据不同的病因及病情变化适当配伍用药。

如心火亢盛者,当配清泻心火药;痰火扰心者,当配清热化痰药;痰迷心窍者,当配豁痰开窍药;阴虚阳亢者,当配平肝潜阳药;阴血不足者,当配养血滋阴药;心脾两虚者,当配补益心脾药;心气、肾气两虚不能相交者,当配益肾补气药;情志不遂、肝气郁滞者,又当配疏肝解郁药。

化橘红药材性状:化州柚:呈对折的七角或展平的五角星状,单片呈柳叶形。

完整者展平后直径15~28cm,厚0.2~0.5cm.外表面黄绿色,密布茸毛,有皱纹及小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脉络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1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内侧稍柔而有弹性。

气芳香,味苦、微辛。

柚:外表面黄绿色至黄棕色,无毛。

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散寒,燥湿,利气,消痰。

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禁忌:气虚及阴虚有燥痰者不宜服。

娑罗子药材性状:本品呈扁球形或类球形,似板栗,直径1.5~4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多抽皱,凹凸不平,略局光泽;种脐色较浅,近圆形,约占种子面积的1/2至1/4;其一侧有1条突起的种脊,有的不甚明显。

种皮硬而脆,子叶2,肥厚,坚硬,形似栗仁,黄白色或淡棕色,粉性。

无臭,味先苦后甜。

性味归经:温;甘;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宽中,和胃止痛。

用于胸腹胀闷,胃脘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烧灰冲酒。

禁忌:气虚阴虚者慎服。

佛手柑药材性状:本品为类椭圆形或卵圆形的薄片,常皱缩或卷曲,长6~10cm,宽3~7cm,厚0.2~0.4cm.顶端稍宽,常有3~5个手指状的裂瓣,基部略窄,有的可见果梗痕。

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最新整理)

初级药师中药药理学(最新整理)

抗菌、抗炎或使组织蛋白沉淀凝固,保护创面
甘 肝脾肺 糖类 蛋白质 氨基酸苷类 补养机体,提高免疫力、抗病力
咸 肝肾 碘和钠、钾、钙、镁等无机盐 痰核,痞块,大便燥结
苦肝
生物碱 苷类
抗菌、抗炎、解热、泻下,大部分毒性
(1)急性毒性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支蒿、细辛、生天南星、黄药子、苦豆子
大青叶(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 抗病毒作用显著: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板蓝根多糖 (3)保肝:靛蓝 现代应用: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疱疹性口腔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青蒿 功效:清热解毒,除蒸,截疟 (1)抗病原体 抗疟原虫:青蒿素 特点:高效、速效、低毒。 抗菌、抗病毒: 青蒿醇提物、醚提物、青蒿酯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 青蒿素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 青蒿挥发油对多种皮肤癣菌。 (2)抗炎:莨菪亭 (3)解热、镇痛:青蒿水提物 花前期采的青蒿解热作用强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青蒿素 现代应用:疟疾;高热;皮肤真菌病和神经性皮炎。 不良反应: 青蒿琥酯:抑制骨髓造血,而且能通过胎盘屏障损伤胎肝有核细胞。 青蒿酯钠:明显的胚胎毒作用。 栀子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1)抗炎:栀子醇提物、水提物、乙酸乙酯部分和京尼平苷。 (2)镇静、镇痛:熊果酸镇静,栀子醇提物及京尼平苷镇痛。 (3)降温和解热:熊果酸。 (4)利胆、保肝:栀子醇提物和栀子苷、栀子素利胆,栀子保肝 (5)促进胰腺分泌:促进胰腺分泌京尼平最强。降低胰酶活性京尼平苷最显著。 现代应用:急性黄疸型肝炎;扭挫伤;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鱼腥草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1)抗病原微生物:鱼腥草素 (2)抗炎:鱼腥草素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现代应用:急性呼吸道感染;妇科炎症及不孕症;外科术后感染、皮肤病、细菌性痢疾。 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1)抗病原体:苦参及苦参总碱 (2)抗炎 (3)抗过敏:苦参碱 (4)抗肿瘤:苦参碱 (5)解热:氧化苦参碱 (6)抗心肌缺血:苦参水煎醇沉液、苦参总碱 (7)抗心律失常: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 现代应用:急慢性肠炎;滴虫性阴道炎;皮肤病;心律失常;肿瘤;肝病。

初级中药士考试药理学热点:呼吸系统药理

初级中药士考试药理学热点:呼吸系统药理

初级中药士考试药理学热点:呼吸系统药理2017年初级中药士考试药理学热点:呼吸系统药理呼吸系统药理是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治疗鼻。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平喘药(一)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药1.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作用: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cAMP合成增多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抑制炎性介质释放(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常用药物:①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喘息定)。

特点:作用迅速、强大而短暂,不良反应多(心脏兴奋)。

②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舒喘灵)、特布他林、沙美特罗、克仑特罗。

(1)沙丁胺醇(舒喘灵)选择性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对心脏β1受体作用弱(为异丙肾上腺素的1/10),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

(2)沙美特罗长效β2受体激动药,吸入给药可产生12小时的支气管扩张作用;控制夜间和运动诱发的哮喘,不适合于急性哮喘发作。

2.茶碱类作用:抑制细胞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cAMP的分解减少,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阻断腺苷受体,对抗腺苷收缩平滑肌的作用;增强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力,减轻呼吸疲劳;增强心肌收缩力,对冠脉血管有扩张作用,有较弱的'利尿作用,和CNS兴奋;个体差异大,安全范围窄,少用。

常用药物①氨茶碱:各种哮喘及急性心功能不全 (口服、直肠、静滴)不良反应:胃肠刺激:饭后服可减轻;静注太快或剂量过大,可致心悸、心律失常、惊厥和血压急降等,甚至死亡;儿童对氨茶碱的敏感性较成人高,易致惊厥。

②二羟丙茶碱(油茶碱,喘定)平喘及心脏兴奋作用均弱,胃肠刺激性小;伴有心动过速或不宜使用肾上腺素类药物及氨茶碱者。

3.M-胆碱受体拮抗药常用药物:异丙托溴铵、溴化氧托品等。

作用特点:对呼吸道平滑肌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有明显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常用雾化吸入,与舒喘灵合用疗效更佳;偶见口干不良反应。

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士》章节考点汇总(下)

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士》章节考点汇总(下)

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士》章节考点汇总(下)距离2017年卫生执业资格考试时间越来越近了,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卫生资格考试《初级中药士》章节考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局部麻醉药一、局麻药作用机制及作用1.作用机制:抑制Na+通道,降低细胞膜的兴奋性,抑制兴奋的传导,产生局麻作用。

2.局麻作用:首先痛觉消失,其次为冷觉、温觉、触觉、压觉消失,最后是运动麻痹。

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时,首先阻断自主神经,继之按上述顺序产生麻醉作用。

二、局麻药的吸收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初期表现为眩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焦虑等,进而发展为神志错乱及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最后转入昏迷,呼吸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心血管系统:抑制心血管系统。

心肌兴奋性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传导阻滞至心脏停搏。

大多数局麻药使小动脉扩张。

三、局麻药的应用方法1.表面麻醉①将穿透性强的局麻药涂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感觉神经末梢麻醉。

②适用于鼻、口腔、喉、气管、支气管、食管、生殖泌尿道等膜部位的浅表手术。

2.浸润麻醉①将局麻药注入皮下或手术切口部位,使局部的神经末梢麻醉。

②常用于浅表小手术,如脓肿切开引流。

3.传导麻醉①是将局麻药溶液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区域麻醉。

②用于四肢及口腔手术。

4.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脊髓麻醉或腰麻。

①将局麻药溶液注入蛛网膜下腔,麻醉该部位的脊神经根。

②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

5.硬膜外麻醉①是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麻醉药沿着神经鞘扩散,穿过椎间孔阻断神经根。

②用于颈部到下肢特别是上腹部手术。

四、常用药物普鲁卡因:穿透力弱(须注射给药);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毒性小;过敏,需皮试利多卡因: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穿透力较强;各种局麻(传导、硬膜外);抗心律失常,毒性较普鲁卡因大丁卡因:穿透力强;有缩血管作用;表面,传导、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毒性大布比卡因:穿透力较强;浸润、传导和硬膜外麻醉;毒性较大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药分为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

2017年四川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十二单元重要考点

2017年四川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十二单元重要考点

2017年四川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十二单元重要考点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抗癫痫药本节要点1.癫痫类型2.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其他药物特点4.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原则一、癫痫发作类型1.全身性发作(1)大发作(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如果发病时间长或频繁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2)小发作(失神发作)(3)肌肉阵挛发作2.局限性发作(1)单纯局限性发作(局灶性癫痫)(2)复合性局限性发作(颞叶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二、药物的作用1.作用于病灶神经元,直接抑制其过度放电2.作用于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抑制异常放电的扩散。

(一)苯妥英钠(大仑丁)1.药动学特点口服吸收慢且不规则,迅速分布于脑组织中,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0%,60%~70%经肝药酶代谢为无活性的对羟基苯基衍生物(血药浓度高于10μg/ml时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经肾排泄。

2.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1)抗癫痫对于大发作以及各种局限性发作效果最好,对于小发作和肌阵挛发作无效。

注射给药时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机理:具有膜稳定作用,降低细胞膜对Na+、 Ca2+的通透性,细胞膜兴奋性降低。

增加脑内GABA含量。

(2)治疗外周神经痛有稳定神经元膜的作用。

临床上试用于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3)抗心律失常3.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本身碱性强)(2)齿龈增生(3)神经系统反应:口服过量影响小脑和前庭功能(4)血液系统:导致叶酸缺乏症,巨幼红细胞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皮疹等。

(6)其它反应:致畸胎;加速维生素D的代谢;久用骤停可使癫痫症状加重,甚至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4.药物相互作用本身血浆蛋白结合率高(90%),与保泰松、水杨酸类等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合用时,使苯妥英钠的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

本身为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多种药物代谢如皮质类固醇和避孕药,使其疗效下降本身被肝药酶代谢,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异烟肼)可提高其血药浓度;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可减低其血药浓度。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重点掌握药效成分、作用、机制)一、中药药理学1.中医基础理论: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论。

2.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1.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以及有毒和无毒。

四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2.中药的四性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向。

(1)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即具有清热、凉血、泻火、清虚热,滋阴等功效的药物,其药性属于寒性或凉性。

(2)能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即具有祛寒、温里、助阳功效的药物,其药性属于热性或温性。

3.中药四性的影响:(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热证→中枢兴奋症状寒症→中枢受抑症状①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如钩藤、羚羊角等具有抗惊厥作用,黄芩、栀子、苦参等具有镇痛作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穿心莲、知母、栀子、柴胡、葛根等具有解热作用。

②温热药如五味子、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2)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寒症或热证病人常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寒症:形寒肢冷,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咯痰稀薄;热证: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小便赤短,大便秘结。

根据寒症和热证病人的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频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六项定量指标制定植物神经平衡常数。

寒症(热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常数偏低(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偏高)。

寒凉药抑制交感神经—β受体—cAMP 系统功能的亢进;温热药抑制副交感神经—M 受体—cGMP 系统功能的亢进(3)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温热药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

温热药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鹿茸、人参、白术、当归、何首乌),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附子、肉桂、人参、何首乌),兴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附子、肉桂、鹿茸、虫草、海马、五味子)。

初级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doc

初级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doc

2017年初级中药士《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医学基础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内容 2(二)辨证论治1.症、证、病 22.辨证论治 2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2二、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及其特性 2(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22.阴阳的互根互用23.阴阳的消长平衡24.阴阳的相互转化2(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2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2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24.指导疾病的诊断25.指导疾病的防治2三、五行学说(一)行学说的概念1.五行和五行学说22.五行特性2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2(二)五行的生克关系1.五行相生与相克22.五行相乘与相侮23.五行母子相及 2(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 22.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2四、藏象(一)藏象的概念藏象2(二)心1.心主血脉22.心藏神23.心在体合脉24.心开窍于舌 25.心在液为汗 26.在志为喜 27.心其华在面2(三)肺1.肺主气、司呼吸22.肺主宣发肃降23.肺主通调水道24.肺朝百脉、主治节25.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6.肺开窍于鼻27.在志为悲28.肺在液为涕2(四)脾1.脾主运化22.脾主升清23.脾主统血24.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5.脾开窍于口26.脾在液为涎27.在志为思28.脾其华在唇2(五)肝1.肝主疏泄22.肝主藏血2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24.肝开窍于目25.在志为怒26.肝在液为泪2(六)肾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2.肾主水23.肾主纳气24.肾在体合骨25.肾开窍于耳及二阴26.肾在液为唾27.在志为恐28.肾其华在发2(七)胆1.胆贮存胆汁22.胆排泄胆汁23.胆主决断2(八)胃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22.胃主通降23.胃喜润恶燥2(九)小肠1.小肠主受盛化物22.小肠主泌别清浊2(十)大肠1.大肠传化糟粕22.大肠主津2(十一)膀胱1.膀胱贮存尿液22.膀胱排泄尿液2(十二)三焦1.三焦通行元气和水液22.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功能特点2(十三)女子胞女子胞的主要功能2(十四)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2(十五)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2五、气血津液(一)气 1.气的生成22.气的生理功能23.气的运动24.气的分类2(二)血1.血的生成22.血的生理功能2(三)津液1.津液的概念22.津液的生理功能2(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2六、经络(一)经络学说经络2(二)经络系统的组成1.十二经脉 22.奇经八脉 23.十五别络 2 (三)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1.走向和交接 22.表里相合 23.流注次序 2 (四)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奇经八脉循行分布规律 2 (五)经络的生理功能1.经络的基本功能 22.奇经八脉的功能 2七、病因(一)六淫1.六淫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 22.风邪 23.寒邪 24.暑邪 25.湿邪 26.燥邪 27.火(热)邪 2 (二)疫气1.疫气 22.疫气发生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2 (三)七情内伤1.七情内伤 2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22 (四)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 22.饮食不洁 23.饮食偏嗜 2 (五)劳逸过度1.过劳 22.过逸 2 (六)痰饮1.痰饮的形成 22.痰饮的致病特点 2 (七)淤血1.淤血的形成 22.淤血的病症特点 2八、发病(一)发病基本原理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22.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2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2(二)发病形式 1.感而即发22.伏而后发23.徐发24.继发25.复发2九、病机(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盛22.阴阳偏衰23.阴阳互损24.阴阳格拒25.阴阳亡失2(三)气血津液失常1.气的失常22.血的失常2中医学基础3.津液代谢失常24.气血津液关系失常2十、诊法(一)望诊1.望神22.望色23.望形体24.望头项五官25.望舌26.望排出物2(二)闻诊1.听声音22.嗅气味2(三)问诊1.问寒热22.问汗23.问疼痛24.问饮食口味25.问大小便26.问睡眠27.问耳目2(四)切诊1.切脉部位 22.正常脉象 23.常见病脉 24.按肌肤 25.按手足 26.按脘腹 2 十一、辨证(一)八纲辨证1.表里辨证 22.寒热辨证 23.虚实辨证 24.阴阳辨汪 2(二)脏腑辨证1.心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2.肺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3.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4.肝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5.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6.小肠病的辨证 27.大肠病的辨证 28.胃病的辨证 29.胆病的辨证 210.膀胱病的辨证 2十二、防治原则(一)预防1.未病先防 22.既病防变 2 (二)治则1.扶正祛邪 22.标本先后 23.调整阴阳 24.正治反治 2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2药事管理一、药事与药事管理药事管理概况药事管理的主要内容 2二、药品与药品标准、药师职责(一)药品与药品标准1.药品的法律含义 22.药品的质量特性 23.药品的特殊性 24.药品标准 2(二)药师1.药师的职责 22.执业药师管理 2三、药事组织(一)药事组织概况1.药事组织的分类 22.药事组织管理的必要性及特征 2(二)药事管理组织1.药事监督管理系统的组织机构 22.药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组织 2四、中药管理(一)中药的地位中药的法律地位2(二)中药管理的基本内容1.中药管理的特殊性22.中药品种保护23.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24.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25.中药材专业市场管理2五、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一)总则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分类与管制要求2药事管理(二)种植、实验研究和生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标签规定2(三)使用1.科研、教学使用的审批22.处方管理23.医疗机构借用及配制的规定2(四)储存储存管理2(五)运输运输管理2六、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管理1.生产、加工、收购、经营、配方用药的规定22.保管、领发、核对制度23.医疗单位供应和调配规定2七、国家基本药物管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22.国家基本药物使用和销售的规定2八、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概述药品分类管理制度2(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内容1.处方药管理的内容22.非处方药管理的内容2九、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主要特点2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23.临床药师管理2(二)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2(三)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管理1.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许可证管理制度22.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品种限制性规定23.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品种审批及批准文号管理24.医疗机构配制制剂的法定条件2(四)《处方管理力、法》《处方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2十四、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一)知识产权保护概述知识产权保护的概要内容2(二)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式和内容2(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1PS)1.TR1PS重申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22.TR1PS新提出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2十五、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一)药品名称管理药品的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 2 (二)药品包装管理药品包装管理的主要内容 2 (三)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管理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管理的主要内容 2十六、《药品管理法》(一)药品经营企业管理1.药品经营企业开办条件 22.药品经营活动的管理 2药事管理(二)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1.医疗机构配备药学技术人员的规定22.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保存及调配处方的管理2 (三)药品管理1.特殊管理的药品 22.进出口药品的管理 23.假药与劣药管理 2 (四)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1.药品价格管理 22.药品广告管理2(五)法律责任医疗机构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2十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一)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总则总则 2 (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基本行为规范 2 (三)药学技术人员行为规范具体行为规范。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中药四气(性)的现代研究不1.请写出中药药理、中药的概念,中药药理研究的内容简答题中药药理概念: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概念: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各种物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研究内容: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中药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的规律)。

1、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性的药理作用:温热药:对机体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起兴奋性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呼吸循环及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内分泌腺功能,增加体内产热。

寒凉药:与温热药相反,对机体的病理性亢进起抑制作用,并且多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的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1、成分药理作用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其次为苷类和生物碱解热、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等作用酸味药单酸味药主要含有机酸成分,单涩味药主要含鞣质,酸涩药也含大量鞣质止血、止泻、治疗烧伤、促进胃溃疡愈合甘味药以氨基酸、糖类、蛋白质、苷类等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成分为主补充营养、强壮人体,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苦味药以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多,是苦寒药“苦”、“寒”的来源泻下、抗菌、抗炎、解热、利胆、止血、抗肿瘤咸味药碘、Na+、K+、Ca2+、Mg2+、Zn2+等无机盐成分泻下、利尿、治疗甲状腺肿2、四气和五味的关系四性是药物作用在人体后产生的效应;五味是中药固有的性质,是产生作用(四性)的物质基础,其本质是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具有各种药理作用的基础。

五味是成分,四性是作用。

五味是四性的基础。

“因有五味,故有四性”3、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1)中药作用的两重性:指中药对机体既可产生治疗作用,又可产生不良反应;中药由于成分的复杂性导致治疗作用的多效性。

(多效性、成分)(2)中药作用的差异性:指的是中药药理实验由于影响因素多而重现性差。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第十二章复习要点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第十二章复习要点

第十二章复制法
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目的
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半夏、天南星用白矾、生姜等炮制】
②改变药性【辛温的天南星→苦凉的胆南星】
③增强疗效【半夏、白附子等,炮制增效】
④矫嗅解腥【紫河车,酒制去腥臭,便于内服】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和辅料视具体药物而定。

一般有下列一些操作工序:清水浸漂工序→ 辅料浸泡工序→ 辅料蒸、煮工序
注意事项
①时间可选择春、秋季,避免出现“化缸”;
②地点应选择在阴凉处,避免暴晒,以免腐烂。

③要加热,则火力要均匀,水量要多,以免糊汤。

并可加入适量明矾防腐。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生半夏
有毒,多外用,长于
化痰散结
去杂质、洗净、干燥

半夏
增强燥湿化痰作用每100kg用白矾20kg

半夏
增强降逆止呕作用每100kg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法半夏
偏于祛寒痰,兼调和
脾胃
甘草15kg,生石灰10kg;保持pH12以
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四川初级中药士药理学第十二单元重要考点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抗癫痫药
本节要点
1.癫痫类型
2.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药理作用、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3.其他药物特点
4.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一、癫痫发作类型
1.全身性发作
(1)大发作(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如果发病时间长或频繁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2)小发作(失神发作)
(3)肌肉阵挛发作
2.局限性发作
(1)单纯局限性发作(局灶性癫痫)
(2)复合性局限性发作(颞叶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
二、药物的作用
1.作用于病灶神经元,直接抑制其过度放电
2.作用于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抑制异常放电的扩散。

(一)苯妥英钠(大仑丁)
1.药动学特点
口服吸收慢且不规则,迅速分布于脑组织中,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0%,60%~70%经肝药酶代谢为无活性的对羟基苯基衍生物(血药浓度高于10μg/ml时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经肾排泄。

2.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抗癫痫
对于大发作以及各种局限性发作效果最好,对于小发作和肌阵挛发作无效。

注射给药时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机理:具有膜稳定作用,降低细胞膜对Na+、 Ca2+的通透性,细胞膜兴奋性降低。

增加脑内GABA含量。

(2)治疗外周神经痛
有稳定神经元膜的作用。

临床上试用于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3)抗心律失常
3.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本身碱性强)
(2)齿龈增生
(3)神经系统反应:口服过量影响小脑和前庭功能
(4)血液系统:导致叶酸缺乏症,巨幼红细胞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皮疹等。

(6)其它反应:致畸胎;加速维生素D的代谢;久用骤停可使癫痫症状加重,甚至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4.药物相互作用
本身血浆蛋白结合率高(90%),与保泰松、水杨酸类等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合用时,使苯妥英钠的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升高。

本身为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多种药物代谢如皮质类固醇和避孕药,使其疗效下降
本身被肝药酶代谢,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异烟肼)可提高其血药浓度;药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可减低其血药浓度。

(二)卡马西平(酰胺咪嗪)
1.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特点:广谱,不影响认知功能
作用:抑制神经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应用:
(1)抗癫痫:复杂性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的首选药。

(2)神经痛:效果优于苯妥英钠
(3)躁狂抑郁症、神经源性尿崩症。

2.不良反应
用药早期可以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和共济失调等。

也可由皮疹和心血管反应。

(三)丙戊酸钠
1.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广谱抗癫痫药
2.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震颤和脱发等
(四)其他抗癫痫药
1.扑米酮(去氧苯比妥):主要用于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也可用于局限性发作
2.乙琥胺(ethosuximide):为癫痫小发作的首选药。

对混合型发作常合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

3.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抗惊厥、癫痫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之一。

影响认知功能
4.安定:为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五)临床应用原则
1.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合理选择药物
药物
大发


发作
癫痫
持续状态
肌阵
挛性发作
单纯
局限性发

复合性
局限性发作

妥英钠
*+++

巴比妥
*++

米酮
+

马西平
++*

琥胺
*

戊酸钠
+*++

西泮
*
注:“*”表示首选,“+”表示有效。

二抗惊厥药
硫酸镁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口服给药可导泻和利胆;外用:消炎消肿。

注射给药可产生中枢抑制、骨骼肌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治疗子痫和破伤风引起的惊厥;高血压危象。

二、不良反应
注射过量或静注速度过快,可引起呼吸抑制、腱反射消失、心脏抑制、血压骤降甚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