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1自考简答题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篇基本原理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四、简答题1健康的涵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2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3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2、社会规范以社会规范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正常。
一般而言,有心理障碍者必然偏离社会规范,但偏离社会规范者未必都有心理问题.3、生活适应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为依据的。
4、临床诊断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5、主观经验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根据对心理健康的结构关系和核心要素的认识,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为:(一)智力水平正常(二)自我意识正确(三)人际关系和谐(四)生活平衡积极(五)社会适应良好(六)情绪乐观向上(七)人格统一完整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四、简答题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很明确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学校这个紧张的学习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只有在心理上健康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和身心状况,培养出积极向上、自信勇敢、富有创新精神的心理素质。
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现在的学生成绩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心理压力过大。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有效的缓解压力的方法,如心理诉说、放松训练、情感调节技巧等等,从而更好地应对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压力。
最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和避免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
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心理问题,很容易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
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和家长发现病症,及时做出反应,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这些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发生。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第二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周围的事物,并积极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下面介绍几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见实践方法。
1、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讲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医生、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等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讲座。
讲座主题可以涵盖情绪平衡、心理调适、认知技巧、情感交流、自我探索等等。
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身心状况,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学会有效应对和缓解压力的技巧,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能力。
2、游戏式心理活动游戏式心理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读后
3 学 术 性 与 可 读 性 兼 备 。著 者 引 用 多 种 研 究 文 献 , . 主 要 有 中 、 、 文 等 . 谨 守 学 术 规 范 。从 宏 观 层 面 和 微 观 英 俄 且 层 面 , 视 角 切 入 学 校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研 究 领 域 。在 一 些 多 核 心概 念 和 问题 上 , 因其 争 执 不 下 、 于 界 说 , 避 重 就 不 难 就 轻 , 是 正 视 现 实 , 点 鲜 明 。如 在 对 心 理 健 康 的 标 准 进 而 观 行 阐述 时 . 者 没 有 满 足 于 径 直 列 出 一 些 泛 泛 的 条 条 框 著 框, 而是 用 了 整 整 一 节 , 有 关 心 理 健 康 标 准 的 各 种 观 点 对 进 行 认 真疏 理 和 分 析 . 结 合 自己 开 展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工 作 并 的经 验 , 心 理 健 康 标 准作 了较 为 充 分 的 界 定 。最 后 还 特 对 别指 出 了界 定 心 理 健 康 标 准 时 , 四 点 事 项 需 要 注 意 , 有 以 及 为 什 么要 注 意 此 四 点 。 这 些 都 充 分 体 现 出 该 书 有 着 相 当 高 的学 术 性 。 为 了 更 好 地 指 导 学 校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实
文章 编 号 :0 780 (02 0—0 8 1 10 —66 20 )30 3— 0 行 了 深 入 的 异 同 比较 , 以期 提 高 读 者 对 它 们 的 理 论 认 识 。
为便 于 广 大 教 育 工 作 者 把 握 学 校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中 诸 多“ 什么” 理论 要点 , 给学 校心 理健康 教育 提供 “ 为 的 为 怎 么办” 的操 作 性 借 鉴 , 育 科 学 出版 社 出 版 了《 校 心 理 健 教 学 康 教 育 : 理 与 操 作 》 该 书 既 是 作 者 — — 扬 州 大 学 陈 家 原 。 麟 教授 在 世 纪 之 交 对 国 内 外 学 校 心 理 健 康 理 论 和 实 践 工 作 的 巡 礼 , 是 作 者 对 自 己 近 2 从 事 学 校 心 理 健 康 教 也 0年 育 的 研 究 、 践 和 教 学 工 作 的 总结 。 实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途径与原则
们建立健康的心理。 “维护”,主要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避免和减少对
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 “促进”,主要是指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
各种途径,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健 康水平。
东北师范大学何艳茹的观点
何艳茹认为,学校心理辅导可以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基本目标是通过学校有意识地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具有 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具体目标可分为: 1.指导和帮助学生具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学会开发自身的心理潜 能,矫正其不良认知。 2.指导和帮助学生具有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使其情绪稳定,心情 愉快,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经常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 心态,情绪反应适度。 3.指导和帮助学生具有健全的意志,使其能自觉地确定行为目的, 并根据目的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注重提高其行为 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保持乐观、平和、愉快的心境; ➢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 ➢ 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思维与创造精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防治性目标:
➢ 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业;
➢ 辅导有情绪困扰、行为问题的学生,改善他们的 情绪,矫正他的行为;
➢ 辅导家庭环境不利的学生(包括单亲家庭、离异 家庭、寄养家庭及家庭关系紧张等),帮助他们 健康成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校通过系统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我和他人的态度,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和生活挑战,以及学会保持心理健康的教育。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而设立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许多方面,如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心理健康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等。
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进行。
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组织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等。
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
总的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
以弗洛伊德(S.Freud)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存在于个体的潜 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发展的永恒力 量。
以马斯洛(A.H.Maslow)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认为,人的心 理发展是人固有潜能的自我实现的结果。人不是被浇铸、塑造或教育成 人的,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容许或帮助他,使他自己的潜能现实化。
情绪情感 教育目标
意志教育目标
个性倾向性 教育目标
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目标
培养良好的 心理素质
开发心理潜能
预防心理疾病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P14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 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 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 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
全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差异性原则:尊重差异,因人而异。
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积极主动。 整体性原则:心理整体和谐发展,各种途径协调一致。
个人观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放眼人的整体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心 理属性的整体协调。
保密性原则:保护隐私。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以激扬生命、播撒阳光雨露为主的原则; 2.以分享欢乐、传播幸福为主的原则; 3.以开发潜能、增强心理免疫力为主的原则; 4.以学会应对、提高生活学习效能为主的原则; 5.以扬长避短、发挥多元智力优势为主的原则; 6.以全员参与、突出自主发展为主的原则; 7.以团体训练为主的原则; 8.以情景体验、活动参与为主的原则。
具体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 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 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 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 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陈家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第一节现代健康理论1、健康理念的历史演进(为什么说健康理念是由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1)古代朴素的生命健康理念:从消极方面看,健康定义为没有疾病;从积极方面看,将健康看作生命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
(2)近代机械的生理健康理念;以自然科学的实验为基础,强调医疗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对于维护人们健康的意义,但仅从生物学观点看待健康问题,忽视健康的生命整体性。
(3)现代辩证的生命健康理念: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2、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①全面健康:对健康概念的理解是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道德。
②全程健康:是全人健康理念的时间形式,强调个体生命活动在生命发展各阶段处于良好状态。
③全员健康:是全人健康理念的社会学和伦理学形态,人人都享有健康。
(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①不是一种静止的固定状态和水准,趋向发挥更高机能潜在力量的进步方向,是生存、自我更新和创造性的调整及实现的良好状态。
②是指个体与环境相互交互作用的功能关系,是遗传、环境、自身及其经验交互作用的一种功能状态。
(3)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健康状态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①良好的生活方式。
通过改变人们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增进和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②良好的生存状态。
健康人权观的确立。
现代促进健康理念目的是改变传统上被动地治疗疾病的健康观念,从预防和发展的角度积极地促进人类的健康状况,使人类能够达到健康、幸福的最佳状态。
综上,现代健康基本理念可概括为基于健康动态与谱系的现实性,以促进的方式,达成全人类健康。
第二节心理健康论3、心理健康与现代心理卫生运动(1)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是法国著名精神科医生皮内尔;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做出直接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他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版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 学生为中心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成长。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 科学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建立在科学研究和理论基础上,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教育者应该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保持与专业发展的同步。
3. 综合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涉及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
教育者应该综合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 系统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是零散的活动,而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系统。
教育者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并与其他课程和活动相结合,形成有连贯性和持续性的教育过程。
5. 参与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教育者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鼓励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 个体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需求和特点。
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个体化的支持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心理健康问题。
7. 预防为主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预防为主,早期介入心
理健康问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教育者应该通过普及心理知识和提供心理支持,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抵抗力。
8. 整体推进原则: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校各个环节的支持和合作。
学校领导应该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教育者应该与校内外的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士合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庆阳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培训达标测试自学辅导资料目录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2)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2)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 (6)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5)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21)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33)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 (42)第七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54)第八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实施 (61)第九章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 (66)第十章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建立 (71)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 (79)第十二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83)第二部分《心理咨询与辅导(一)》 (89)第一章导论 (89)第二章心理咨询的理论体系 (96)第三章心理咨询目标 (110)第四章心理咨询关系 (115)第五章咨询会谈技术 (125)第六章心理咨询过程 (134)第七章团体心理咨询 (142)第八章不同发展阶段对象的心理咨询 (150)第九章特殊媒介心理咨询 (161)第十章心理咨询师 (166)第三部分附录 (172)一、培训科目 (172)二、考试大纲 (172)三、培训教材 (172)四、考试方式 (172)五、考试题型举例 (172)六、学习方式方法 (174)七、资料编写使用说明 (174)八、致谢 (174)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篇基本原理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心理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涵义【识记】健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健康不仅是人们最珍惜的生活需要,而且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发展基础。
个体乃至大众的健康状况,标志着民族的良好素质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6年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
现代辨证的生命健康理念: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本体层面上对健康进行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界定,是现代辨证的生命健康理念的内核。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概念的再次修正,就比较明确地反映这一理念的基本精神:“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3、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从个体整体生命活动的健康出发,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1、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关系;2、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是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健康
人际关系和谐的表现是:1、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2、在交往中能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知人知己,不卑不亢;3、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4、在交往中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友好相处,能接受和给予爱与友谊;5、与集体能保持协调的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并助人为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复习提纲1
第一章健康新概念——心理健康1、识记:(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二)心理健康概念的沿革1、识记:(1)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2、领会:(1)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这一阶段约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世界大战结束.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一阶段约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目前仍在发展之中.(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志: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1,统计学规范标准.2,社会规范标准.3,主观经验标准4,生活适应标准.5,心理成熟标准.6,生理学标准.1、识记:(1)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1、识记:(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2、领会:(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识记:(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第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简史、现状和前瞻(一)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1、领会:(1)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重点发生转移.2,教育形式共存互补.3,教育技术日新月异.4,注意加强早期教育.5,教育理论多元融合.6,教育力量趋于整合.7,逐步开设相关课程.8,重视教育绩效评价.9,注意本土特色研究.10,强化从业人员素质.(二)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1、识记:(1)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一,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三,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四,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交流与研讨.(2)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1,普遍化.2,重点化.3,整合化.4,现代化.5,本位化.6,专业化.7,本土化.第四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一)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1、识记:(1)各年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确立必须要注意哪些问题目标必须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评估的;;目标必须是可行的,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达到的;;目标必须是兼顾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的.(二)不同心理结构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主要包括开发自我智能,掌握学习策略,改善学习品质三个方面(2)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目标;一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认知和情绪识别.二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三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主导和情绪平衡.四是帮助学生学会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五是帮助学生学会情感发展和情感培养.(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下面教育与训练.二是要引导学生去克服意志品质的消极面.(4)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包括促进社会适应,完善个性品质两方面.(三)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基础目标;基本目标;终极目标2、领会:(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2)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3)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第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学习心理指导的内容学习心理指导:是指教育者依据现代学习理论,针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学习心理指导必要的原因:学习心理活动是学生主导的心理活动.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会如何学习是时代的要求.1、领会:(1)学习心理指导的五方面内容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动机指导. 学习兴趣指导. 学习习惯指导. 应试心理指导.(二)智力训练的内容1、领会:(1)智力训练的五方面内容;第一,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第二,使学生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第三,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第四,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第五,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2)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智力训练的启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一种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重智力理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陈家麟考点整理(考前必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陈家麟著知识点真题备注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1、为什么健康理念由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19论述】2、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为什么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20简答】3、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19名解】4、心理健康的基本属性【14简答】【21简】5、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方法论【15简答】6、心理健康的标准【12简答】【17论述】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12名解】【18名解】【21名解】2、学校心理健康的性质【13论述】【15论述】3、心理辅导的涵义【17名解】4、心理治疗的涵义【19名解】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21简】6、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13简答】【19简答】7、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现状【16简答】8、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12简答】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21名解】第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作用和依据2、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目标的原则【17简答】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目标(1)初一的教学目标【12论述】(2)初中二年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6简答】【20设计】(3)初三的目标【13简答】【18设计】(4)高一、高二高三的心理特点、心态分析和目标(5)高三心理健康教育目标【14设计】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5、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感目标【必要性:13简答】【15简答】6、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目标【19简答】7、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21名解】第四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3论述】【20论述】1、学校心理健康的四大原则【13简答】2、生活性原则【17论述】针对性【19简答】3、主体性原则【12简答】【16论述】4、全体性原则【15简答】5、积极性原则【14简答】【18论述】【21名解】第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学习心理指导【14名解】【17名解】【19名解】【21简答】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动机指导、学习兴趣指导学习习惯指导【12论述】应试心理指导【15简答】2、智力训练【14简答】【15名解】【18名解】3、情感教育【13简答】【18简答】【20简答】4、性格教育【15名解】【16简答】【21论述】5、.耐挫能力【12简答】【13名解】【17设计】【21名解】6、人际关系指导的内容【14简答】【20名解】7、性心理健康教育【14名解】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21简】8、小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3简答】9、初中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7简答】10、高中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1、大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2、自我意识【13名解】【19设计】自我教育【20名解】13、职业指导【12名解】【16名解】【20简答】【21名解】14、休闲指导【18名解】第六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一)专门教育【12、21论述:与学科渗透的优缺点】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的涵义【16名解】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设置的理论/实践必要性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环节【15设计】4、专门课程的教学组织【18论述】组织教学【14论述】5、专门课程模式特点的优点和不足6、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3设计】【15设计】第七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二):学科渗透1、学科渗透的涵义【14名解】2、进行学科渗透的原因【18简答】3、学科渗透模式如何实施【13简答】【16论述】【20论述】4、学科渗透模式特点【17简答】第八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三):寓于活动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活动的理论/实践的必要性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活动设计:18名解】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4、教育活动实施的注意点【14论述】【15论述】5、活动模式优缺点分析【15简答】【19论述】第九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四):优化环境1、优化环境的原则【19简答】2、如何优化物理环境【18简答】时空环境【15名解】3、学校心理环境【16名解】心理环境优化情感环境【17简答】【20名解】4、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怎样才能优化情感环境呢?第十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运用网络1、网络心理健康教育【14名解】【20名解】2、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3、运用网络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4、运用网络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12简答】【17简答】【20简答】5、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点【13简答】【16简答】【18简答】6、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15论述】第十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心理咨询1、心理咨询【13名解】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分类门诊咨询【18名解】电话咨询/书信咨询/专栏咨询/网络咨询现场咨询【12名解】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咨询的必要性4、心理咨询的原则价值中立原则【17名解】自愿来访原则/方案合理原则/时间限定原则/感情限定原则/理解支持原则/保守秘密原则/认真倾听原则/疏导教育原则/非指示性原则5、心理咨询人员应具备的素质【18简答】6、心理咨询的准备7、心理咨询过程的三阶段六步骤在心理咨询初期,咨询者应注意特别回避【15简答】8、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14简答】【20简答】9、心理咨询的一般技巧【16简答】【20简答】面质【19名解】第十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诊断工作1、心理诊断【12名解】【17名解】【19名解】2、观察法【16名解】观察法的实施要求【20简答】3、会谈法【13名解】【21名解】.4、问卷法5、心理测验【15名解】预测性测验【19名解】6、《中国比内测验》【21名解】7、《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13名解】【20名解】8、《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9、《瑞文标准推理测验》【17名解】10、《16种人格因素测验》【12名解】【18名解】第十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档案工作1、广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14名解】2、狭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17名解】3、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意义4、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原则5、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程序【12简答】【19简答】学校心理健康档案内容【15名解】第十四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工作第十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工作1、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涵义【13名解】【15名解】【16名解】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原则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五个方面的内容【14简答】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方法文档资料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情境式评价法【12名解】协商对话式评价法【20名解】发展性评价法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过程。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3篇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背景与意义一、背景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一些人面临着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生活中的繁琐事务、家庭问题、同伴关系等因素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和影响,甚至有一些学生由于生理和化学的原因出现了病态的心理状况。
二、意义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适应,接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减轻学校的工作压力,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在此背景下,学校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更容易进行学习和生活。
第二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内容与形式一、内容综合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如下:1.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2.开展心理疏导与辅导活动。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专家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如给学生提供放松技巧、对话技巧等方法。
让学生真正掌握心理疏导与辅导技巧,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3.开设情感教育课程。
本环节是通过情感教育课程的开设,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与朋友相处技巧等,提高孩子的情感认知能力。
4.通过集体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心理挑战”等项目,让学生一起参加,这样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凝聚力、意志力和合作能力。
二、形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针对对象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上述几个环节可以采用讲座、互动性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意愿,相应地设计不同的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接受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三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与效果一、实施1.确立活动计划。
学校应提前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在学期内安排好每个活动的时间,确立活动目标和任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以人为本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为出发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科学性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适度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证教育内容的适当和有效性。
4. 整合性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整合学校各方面资源,包括家庭、社会、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等等,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格局。
5. 主体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培养他
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6. 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实际效果为导向,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和健康的行为方式,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科学性、适度性、整合性、主体性和实效性。
这些原则可以指导学校开展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学习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方法,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生活方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 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应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把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分类和个体化教育,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技术。
2. 现实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积极应对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
3. 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全面的角度出发,注重涵盖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层面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强调个体化、经验化和实践化的教育过程。
4. 可持续性: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长期有效的教育过程和成果,采用多种手段和渠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和行为模式,促进人格发展和个性成长。
5. 系统性: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整体规划和组织,构建科学、全面、连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其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等相互协调,形成发展性的教育管理体系。
6. 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学习差异,个性化地制定教育计划和教育方式。
学校应建立学生的信息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测量和评估,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服务。
7. 教育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实践和效果,制定科学的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对教育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倡导学生参与教育过程,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要遵循科学、可持续、全面、系统、个体化、教育实效性的原则,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3篇汇总).doc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第一篇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根据这一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爱里克森(E.H.Erikson)的个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每个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及社会观有着深运的影响。
他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他认为小学生处于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感”。
如果小学生这一阶段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那么,这种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就会助长其胜任感,而困难和挫折则容易导致自卑感;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在以后的社会中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指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经验,对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的现实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科学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屡有发生。
这其中,除了外部因素外,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等有关。
因此,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目前学校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摘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本文围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展开讨论。
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并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
未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持续发展,为学生们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也日益显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学校可以为学生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心理健康基础。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现状、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应对、情绪管理、压力释放、人际关系、沟通技巧、课程设置、未来发展、益处1. 引言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被越来越重视,因为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处理各种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问题的发生,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学校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指导,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
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考核要求(一)现代健康理念1、领会:(1)现代辩证的生命健康理念的内核;在现代社会,健康的本质已经开始关涉整个人类生命的存在价值和尊严,成为世界公认的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
这种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本体层面上对健康进行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界定,是现代辩证的生命健康理念的内核。
(2)现代辩证的生命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概念: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的人,才算是全完健康的人。
(二)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运动1、识记:(1)心理卫生的涵义;目前学术界的三种理解: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提高这种状态的稳定性,是‘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目标;二是指一门学科或理论体体系,即是研究如何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学科,也是“维护心理健康和预防精神病、神经官能症或其他人格障碍的科学。
三是指一种专业服务体系,“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
”(2)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之间的关系;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即心理卫生的目的在于维护、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为了保持和增13 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则必须讲究心理卫生,就如同为了保持、增进生理健康需要讲求生理卫生一样。
(3)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的时间与代表人物;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是法国著名精神科医生皮内尔;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1908年3月,比尔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版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1908年5月6日,比尔斯与13位志同道合者一起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1909年2月,他们又在纽约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使心理卫生工作在美国逐步推广开来。
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发轫于20世界30年代,1930年吴南轩开在中央大学心理学系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
(4)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1.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状态;2.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是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3.心理健康的现实表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健康。
2、领会:(1)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发展的三阶段;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20世纪20年代---二战结束)1930年5月,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美国华盛顿市召开,53个国家的3042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并选举产生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威廉华任会长,比尔斯任秘书长。
这一阶段的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是:致力于精神病院的给养改革以及建立广泛的精神病社会保障体系,以使精神病患者受到社会公正处置,并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1948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的纲领性文件.在此次会议上还成立了新的国际心理卫生组织——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WFMH).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建立了心理卫生处.这些组织的建立与纲领的颁布与实施,编织着心理卫生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1961年,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明确提出心理卫生今后的工作任务是:在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及教育学等各个领域,使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这一阶段表明心理卫生工作已经超出传统的精神病学范畴,正在拓广它的服务领域。
第三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20世纪70年代—至今) 这一阶段,西方心理学工作者开始从人本主义角度来审视心理卫生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内心世界及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这种关于健康心理的描述给予心理卫生工作者以极大的启发,促使当今的心理卫生运动朝着全面提高人的心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方向发展。
(2)心理健康的三个基本属性1.从根本上说,心理健康必须符合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要求,即实践标准是心理健康与否的根本依据;2.从实践活动的时间维度上讲,心理健康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表现为辩证的发展性;3.从实践活动的空间维度上看,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条件下是各不相同的,呈现出文化的多元性。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1、识记:心理健康的标准a.统计学标准b.社会规范标准c.主观经验标准d.生活适应标准e.心理成熟标准f.心理学标准2、领会:(1)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六大依据;一、智力发展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二、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三、意志品质健全心理健康者的意志品质具有如下特点:①行动目的明确,独立性强②善于当机立断,果敢性强③行动不屈不饶,坚毅性强④心理承受力好,自制力强。
四、行为协调适度心理健康者的行为具有如下特点:①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②须与社会角色相一致③须与刺激强度相一致④行为的一贯和统一五、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六、人格完整独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2)从方法论层面深层理解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包括如何从层次性上考虑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如何从现实性上考虑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和如何从文化性上考虑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层次性问题,一方面,反映在心理健康标准本身的层次性上,即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一个按一定的系统层次组织起来的结构体系;另一方面,从更基础的层面上讲,则是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本身的层次性。
从现实性来考虑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首先,需要摒弃习惯上仅仅热衷于对心理健康的人的行为特征与心理品质进行的现象描述的方式。
其次,从现实性出发来确定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不等于心理各部分的健康,反之,心理某个部分不健康,也并非是心理不健康。
最后,从个体的整个生命活动系统出发,以个体的整个生活世界为基础,我们就不能仅仅专注于从单一的心理学角度来探索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这样难免会造成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曲解和错误的认识。
人是文化的存在,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人的知觉、思想过程、情感以及行为方式是不同的。
作为人的生活世界的常识性公设和原则,文化先于个体而存在,它以润物无声方式濡化着人心理;文化形态的不同,反映在心理方面,就构成了人们不同的心理内容、心理倾向和心理状态。
文化实质上是生活一定地域的人们共同的心理过程及结果。
文化的存在本身其实就是生活在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文化境遇中的心理健康标准有相当大甚至是本质的差异。
(3)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框架以个体的生命活动为轴心,具体地描述其在各主要发展阶段人的关系世界的和谐。
其次,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个体的实践任务虽然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看,其现实关系不外乎三个方面,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考核要求(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1、识忆:(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所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实践智慧生成的教育活动。
(2)学校心理辅导的概念;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作出明智的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3)心理咨询的概念;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及技能,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以维护和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完善和潜能发挥的进程。
(4)心理治疗的概念指在良好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2、领会:(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体现了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的教育观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发展性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性。
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它有着自己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特有的教学方法,有着自己的工作实务及其组织管理的具体要求。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关系四种心理助人活动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在连续体的分布上存在着部分重叠与交叉。
此外,如果以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依次存在包含关系:四者外延间关系是“真包含于”关系,即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定位1、领会:教育学定位和心理学定位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教育学定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研究有目的地培养人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心理机能、发挥人的心理潜力的教育”,它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具有相同的属性,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具有自己独立的教育活动领域。
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于教育学范畴的学科,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如何通过科学有效地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这种定位较准确地反映了当前现实的社会实践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
心理学定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定位旨在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一切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的。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1、识记:(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德育是指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其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活动。
德育既包括通常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包括本来意义的道德品质教育。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德育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性,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
道德意识倾向性即道德需要的各种表现,如道德动机、道德目的、道德理想及道德信念等;道德心理品质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及道德意志等。
培养上述这些既是德育的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任务有交叉重叠,也反映了二者之间横向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