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2年和常年值比较
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
单位:亿m3
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
单位:亿m3
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3年和常年值比较
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
单位:亿m3
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
单位:亿m3
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4年常年值比较
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
单位:亿m3
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
单位:亿m3
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5年常年值比较
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
单位:亿m3
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
3
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6年常年值比较
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
单位:亿m3
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
3
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2008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7年和常年值比较
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
3
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
3
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8年常年值比较
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
单位:亿m3
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
3
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9年常年值比较
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
单位:亿m3
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
3
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江苏省主要年份城市自来水情况统计(1978-2016)
用水人口(万人) 人均日生活用水量 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 (升) (%)
347.2 463 585.4 896.6 968 1049.2 1158.6 1238.6 1212.3 1277.5 1300.7 1346.1 1388 1425.4 1503.1 1745.2 2048.7 2167.7 2273.7 2408.5 2209.1 2300.9 2331.5 2443.9 2515.6 2660.5 2785.1 2875.2 2970.7 3068.6 3138 627.2 251.1 182.5 187.7 312.2 164.3 105.2 161.8 135.7 116.6 94.8 89 137 166 176.4 178.3 182.1 183.7 210.2 225.6 285.3 267.9 271.8 265.8 265.6 246 225.9 217.2 215.8 211.5 204.6 199.5 205 207.2 220.4 212.3 215.4 209.8 209.6 210.7 215.4 313.4 215.9 124.6 232.2 297.7 180.7 165.9 128.5 141 211.7 83.6 92.2 89 88.3 91.3 93.8 96 97.1 98.7 98.9 99 99.3 99.2 99.1 99.2 91 89 91.9 94 96.3 99.2 99.5 99.9 99.7 99.6 99.6 99.7 99.7 99.8 99.8 99.9 100 100 99.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2002年水资源公报
一、来水分析计算
(一)降水量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22.2mm,折合降水总量941.4亿m3,比多年平均(1956 ~2002年系列)偏小7.3%,比2001年偏大6.0%,在1956至2002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33位,属于偏枯年。
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太湖湖西区成章站
1926.4mm,最小为丰沛区徐鲍庄站385.6mm,前者为后者的5.0倍,年降水量等值线变幅在600~1600mm,其中,徐州丰沛和沂北地区雨量较小,在400~600mm之间,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在600~1000mm之间,长江干流及太湖东部地区在
1000~1400 mm之间,太湖湖西山区雨量较大,在1600mm以上。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小20.0%,长江下游干流区偏大6.6%,太湖区偏大13.9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大部分比多年平均偏小,其中,连云港市、徐州市和宿迁市分别偏小30.1%、28.3%和24.3%,而镇江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则比多年平均偏大
17.5%、15.9%和15.1%。
2002年降水量年内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3.7%,其中,沂沭泗流域平均为79.1%,淮河中上游为70.5%,淮河下游区为61.7%,长江下游干流为58.5%,太湖流域为58.1%。今年我省淮河以南地区6月19日入梅,7月8日出梅,梅期长19天,较常年梅期短2天。沿江苏南地区梅雨量为173.8mm,比常年梅雨量偏少17%。
2003江苏省统计公报
江苏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04-02-20 09:41:39 作者: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4年2月20日)
2003年,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的洪涝灾害,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呈现出速度与效益基本协调的格局,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调控目标。
一、综合
全省经济在高位运行。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4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幅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6.8亿元,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6782.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4562.7亿元,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16796元,比上年增长13.1%。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8.9∶54.5∶36.6。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51.0%,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30.5%,分别比上年提高4.0个和2.2个百分点。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年末全省城市化水平达46.8%,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省投资、消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9%、50.5%和3.6%。
图1、全省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元
市场物价总水平上升。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3%。居民消费价格中,服务价格上涨3.2%。
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
05060320403103 320382EB050902 城河邳州市农业用水区 05060350201000 320300EB050901 05060400604000 05060400803553 320382EB020401 05060400803553 320381EB020403 05060450201000 320381L30901 05060750404000 320382EB270501 05060850404000 05060850603205 05060850603303 05060850603407 05060850603503 05061501404000 320323EB080401 房亭河徐州邳州调水保 护区 沂河鲁苏缓冲区 沂河邳州农业用水区 沂河邳州农业用水区 骆马湖调水保护区 白马河鲁苏缓冲区 老沭河鲁苏缓冲区 老沭河新沂市景观娱乐 用水区 老沭河新沂市农业用水 区 老沭河新沂市排污控制 区 老沭河新沂市农业用水 区 废黄河皖苏缓冲区
05030650203105 320300EA371501 05030650203207 320300EA371501 05030650404000 320300EA371501
05030700201000 320300EA410501 徐洪河睢宁调水保护区 05030750202000 320324EA410501 徐沙河睢宁保留区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个水资源二级区。
2003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1210mm,折合降水总量3995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4成多。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1287mm,折合降水总量3463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近5成,属丰水年份;山东半岛2003年平均降水深872mm,折合降水总量532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近3成,属偏丰年份。
2003年全片地表水资源量1521亿m3,水资源总量1852亿m3。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1401亿m3,水资源总量1695亿m3。
全片入海总水量618亿m3,入江水量659亿m3。
经对270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3年末蓄水总量197亿m3,比上年末增加68亿m3。其中大型水库(含湖泊)54座,蓄水总量168亿m3,比上年末增加55亿m3。
2003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477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占56.1%,地下水占32.3%,跨流域调水(引江、引黄)占11.4%,污水回用等其他水源供水占0.2%。全片总用水量477亿m3,其中农田灌溉占57.9%,林牧渔畜占8.6%,工业用水20.1%,生活用水占10.7%,城镇公共用水占1.7%,生态环境用水占1.0%。全片用水消耗量303亿m3,占总用水量的64%。人均年用水量234m3,农田灌溉(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12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124m3。
江苏省2005-2014年水资源利用数据
2005519.7508.910.8 519.7263.8 2006546.4535.710.70.0546.4270.7 2007558.3548.59.9558.3268.5 2008558.3548.79.7558.3287.3 2009549.2540.48.8549.2300.1 2010552.2543.58.7552.2304.2 2011552.2543.58.7552.2304.2 2012552.2542.49.8552.2305.4 2013576.7567.49.3576.7301.9 2014591.3574.79.7 6.9591.3297.8
地表水地下水其他用水总量(亿立农业供水总量(亿立
2005467.0366.4122.221.7626.6
2006404.4314.7110.721.0538.3
2007495.7395.7123.323.3653.3
2008378.0280.9111.314.2494.1
2009400.3306.0110.816.5519.8
2010383.5291.2108.916.6489.2
2011492.4399.0115.121.7624.6
2012373.3279.1110.216.0472.0
2013283.5202.397.216.0357.6
2014399.3296.4118.916.0502.3
人均(立方米/人)
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表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亿
200581596.67.54
200693372.57.54
2003年南通市水质公报
前言
为加强南通市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水功能区水质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开展重点水功能区监测和通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材料和南通市水利局的具体部署,南通市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03年7月起组织开展南通市第一批重点水功能区监测评价工作,定期编制《南通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所采用的评价标准、监测项目、评价方法如下:
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监测项目: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氰化物、挥发酚、砷、总磷、铜、铅、锌、镉、汞、六价铬、氟化物和石油类等17项,饮用水源区增加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和锰等5个项目。
评价方法:单因子评价法,根据南通市水质污染特点,选用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氰化物、挥发酚、总磷、六价铬、氟化物作为评价因子,并对照2010年水质目标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功能区中多个监测断面的,以最差的水质断面评判该功能区达标情况。
监测的范围为江苏省水利厅下达的第一批重点水功能区,包括保护区、保留区和饮用水源区,共19个功能区,其中保护区1个,保留区2个,饮用水源区16个。共布设监测断面26个,其中保护区监测断面1个,保留区监测断面2个,饮用水源区监测断面23个。
一、水功能区各断面水质总体状况
2003年南通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分别于7月、9月、11月对19个功能区的26个断面进行了3次监测,根据监测资料统计,在3次监测的78组资料成果中,综合评价水质为Ⅱ类的断面为14个,占总数的17.9%,Ⅲ类的断面为21个,占总数的26.9%,Ⅳ类的断面为27个,占总数的34.6%,Ⅴ类的断面为11个,占总数的14.1%,>Ⅴ类的断面为5个,占总数的6.40%。累计劣于Ⅲ类水标准的断面为43个,占总数的55.1%。
200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3年,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积极实践新的治水思路,水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面对淮河流域大洪水,实施科学调度和有效的社会管理,使防洪救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全国大范围春旱和江南、华南严重夏伏旱,采取多种抗旱措施,基本保障了城乡生活和生产用水。各项水利建设进展顺利,三峡工程实现了水库初期蓄水、永久船闸试航成功、首批机组并网发电的三大目标,南水北调各项前期工作深入开展,新一轮治淮拉开序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初见成效,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水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节约和保护继续得到加强,黄河实现连续4年不断流,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黑河分水圆满完成国务院提出的三年分水目标,北京跨省市调水补水、引黄济津、引江济太、南四湖补水、扎龙湿地补水等一系列调水、补水工作,缓解了城市用水紧缺状况,为生态修复做出贡献。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淤地坝建设、牧区水利、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启动。水利事业取得的成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水资源量
2003年,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3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60416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0.7%。北方六个水资源一级区(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多14.8%(其中淮河区多44.4%),南方四个水资源一级区(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少8.2%(其中东南诸河区少28.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多的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比常年偏少的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福建、上海、浙江、北京、江西。
南京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研究
EXPERIENCE
区域治理
南京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研究
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薛琼,俞欣,闵兴华
摘要:2003年江苏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施行以来,对提高水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历时十几年后.许多地区的河湖功能定位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地区行政区划发生了调整,2003年江苏省水(环境)功能区划已经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要求,有必要进行修编。本文阐述了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背景和原则,概述南京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对修编主要成果进行小结,对后期的水功能区修编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环境)功能区;修编;南京市;建议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6-0027-0001
一、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背景
2003年江苏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批复《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1]。省级水功能区批复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许多地区的河湖功能定位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地区行政区划发生了调整,已经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要求。同时省政府2003年批复实施的省级水(环境)功能区划仅提出2020年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目前已接近目标水平年,亟待提出2030年水质目标,以保障水(环境)功能区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水质持续向好。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要求,省水利厅于2018年1月组织开展全省水功能区划修编。2019年9月,完成《江苏省省级水功能区修编成果报告》[2]评审(以下简称阶段成果),并移交至省生态环境厅。2019年12月,在充分借鉴该阶段成果的基础上,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开展江苏省省级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3年修正)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3年修正)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2003年8月15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3年8月15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5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水工程建设,促进水环境改善。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的水资源使用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地方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七条水资源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依据,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
编制水资源规划应当在对水资源科学考察、调查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苏发[2003]13号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
正文:
----------------------------------------------------------------------------------------------------------------------------------------------------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
(2003年7月15日苏发[2003]13号)
加快沿江开发,事关江苏发展全局和长远。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确保实现预期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沿江开发的重大意义
本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殷切期望,是全省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实施具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措施,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源和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是关系江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
我省沿江地区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沿江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面对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态势,进一步提高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对于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江苏水资源公报
江苏省
水资源公报JIANG SU SHE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05
江苏省水利厅
1
——
概述
一、降水量
二、水资源量
三、蓄水状况
四、水资源利用
五、水资源节约
六、水资源保护
七、水资源管理
2
——
概 述
2005年江苏省平均降水量1084.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105亿立方米,属于平水年。2005年全省水资源总量467.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66.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2.2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1.65亿立方米。
2005年全省总供水量517.7亿立方米,总用水量517.7亿立方米,总耗水量246.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7.6%(即耗水率)。河湖库水质总体比上年略有好转。
2005年全省人均用水量为693立方米/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284立方米/万元,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42立方米,单位工业(不含火电)增加值用水量为64立方米/万元,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40升/天,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85升/天。
一、 降水量
2005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084.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105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大9.0%,属于平水年。
2005年行政分区降水量
宿迁
泰州镇江扬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南通苏州常州徐州无锡南京0
200400600800100012001400毫米
【时空分布】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沂沭河区杨集站的1722.6毫米,最小为通南沿江区的新港站658.8毫米。年内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在50%到90%之间,平均为74.8%。
水功能区划
➢ 2000年7月30日,省厅发出《关于下发江苏省水资源保护规划任务书的通知》(苏水计 [2000]133号文),即全面拉开我省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的序幕;
➢ 2002年12月省厅编制完成《江苏省水资源保护规划》(建国后全省首次);
➢ 2003年3月省政府批准《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实
引言
➢ 介绍水功能区划分,主要期望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划分水功能区? 二是怎样划分水功能区? 三是有了水功能区怎样让它发挥作用?
➢ 为此,我们讨论以下10个问题,期待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仁 有所帮助。例如,对于水资源规划、论证和保护,对于水环境综 合规划、治理和评估,对于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编制;对于建设 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编制,对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 告书编制······
饮用水源区 工业用水区
为城乡提供综合生活用水需求而划定的水域。如,安峰山水 库饮用水源区。
为满足工业用水需求而划定的水域。如,玉带河工业用水区。
农业用水区
为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而划定的水域。如,盐东河农业用 水区。
渔业用水区
为满足鱼、虾、蟹、贝类等产卵和养殖用水需求而划定的水 域。如,贺庄水库农业、渔业用水区。
标准》(GB3838-2002),运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
4
四、水功能区划体系
➢ 水功能区
200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课件
200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4-09-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3年,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积极实践新的治水思路,水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面对淮河流域大洪水,实施科学调度和有效的社会管理,使防洪救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全国大范围春旱和江南、华南严重夏伏旱,采取多种抗旱措施,基本保障了城乡生活和生产用水。各项水利建设进展顺利,三峡工程实现了水库初期蓄水、永久船闸试航成功、首批机组并网发电的三大目标,南水北调各项前期工作深入开展,新一轮治淮拉开序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初见成效,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水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节约和保护继续得到加强,黄河实现连续4年不断流,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黑河分水圆满完成国务院提出的三年分水目标,北京跨省市调水补水、引黄济津、引江济太、南四湖补水、扎龙湿地补水等一系列调水、补水工作,缓解了城市用水紧缺状况,为生态修复做出贡献。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淤地坝建设、牧区水利、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启动。水利事业取得的成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水资源量
2003年,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3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60416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0.7%。
北方六个水资源一级区(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多14.8%(其中淮河区多44.4%),南方四个水资源一级区(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少8.2%(其中东南诸河区少28.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多的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比常年偏少的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福建、上海、浙江、北京、江西。
2003年度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2003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2004年9月
前言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发布的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以下简称流域片)水资源状况的综合性年报。《公报》向社会通报流域片年度来水、用水和水质状况,反映流域片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水资源提供指导,同时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水、节约水和保护水。
《公报》按照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修改试行稿)》要求编制,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及重要水事等,反映流域片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太湖流域与东南诸河水系相对独立,因此《公报》在内容编排上分别予以描述。《公报》分区体系统一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定的分区体系,用水量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公报》成果是在流域片范围内各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汇总、综合分析及调整编制而成。
《公报》编制工作得到了流域片内各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合作,谨此表示感谢。
目录
前言 (1)
综述 (1)
一、水资源 (2)
(一)水资源总量 (2)
(二)水资源质量 (6)
二、蓄水动态 (9)
(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9)
(二)太湖蓄水动态 (9)
(三)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9)
(四)平原区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10)
三、供用水量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水资源公报
概述
江苏省总计算面积10.2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6.4万km2,长江流域面积约1.9万km2,太湖流域面积1.9万km2。
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属于丰水年。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全省总供水量421.5亿m3,总用水量421.5亿m3,总耗水量207.4亿m3,占总用水量的49%(即耗水率)。河湖库水质比上年略有恶化。2003年全省人均用水量为569m3,万元gdp用水量为330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99m3,一般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94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51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80升/日。
一、降水量
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比上年偏大37%,在1956至2003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2位,属于丰水年。
【时空分布】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沂沭泗区刘老涧闸的1767.3mm,最小为太湖流域陈墓站的761.1mm,前者为后者的2.3倍。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大40.6%,长江流域偏大18.4%,太湖流域偏小6.6%。年内降雨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8%。
【梅雨】淮河以南地区6月21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期长22天,较常年梅期长1天,梅雨量较常年明显增多。梅雨期全省累计面平均降雨量403mm,为常年的1.7倍,沿江苏南地区和江淮之间梅雨量分别为383 mm和473 mm,分别为常年梅雨量的1.6、2.1倍;淮北地区降雨量355mm,为常年的2倍。
二、水资源量
(一)地表水资源量
2003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490.3mm,比上年偏多134%,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大89%,在1956-2003年系列中排第3位。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大144%,长江流域偏大66%,太湖流域偏小23%。
(二)地下水资源量
2003年全省地下水淡水资源量为138.3亿m3,其中淮河流域101.3亿m3,长江流域21.5亿m3,太湖流域15.4亿m3。依地貌划分,大部分为平原区,其资源量为134.7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97%;山丘区资源量为7.8亿m3 ,仅占3%,重复计算量为4.2亿m3。
(三)水资源总量
2003年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比去年增加351.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全省平均产水系数为0.48,产水模数为60.7万m3/km2。
2003年行政分区总水资源量表
水量单位:亿立
方米
(四)入境、出境水量
2003年全省入境水量(不包括长江干流入境量)为944.3亿m3,其中沂沭河区入境101.5亿m3,王家坝至中渡入境801.2亿m3,中渡以下入境11.7m3,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入境约28.9亿m3,浙江太湖及浦南入境1.0亿m3。
全省出境水量(除入海水量)为太湖水系的69.5亿m3和固城石臼湖地区的9.6亿m3。
2003年全省入海水量为584.2亿m3,其中,沂沭河区252.4亿m3,中渡以下311.4亿m3,其中入海水道入海43.9亿m3,长江湖口以下干流20.4亿m3。全省入江水量为791.5亿m3,其中淮河流域659.2亿m3,长江流域100.0亿m3,太湖流域32.3亿m3。全省引江水量为150.9亿m3,其中淮河流域40.2亿m3,长江流域41.5亿m3,太湖流域69.3亿m3。
2003年长江干流大通站年径流量9248.0亿m3,洪泽湖出湖水量为873.0亿m3,骆马湖出湖水量为11.2
亿m3。
三、蓄水动态
(一)水库蓄水动态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初蓄水为62.4亿m3,年末蓄水71.2亿m3,全年增加蓄水量8.8亿m3。
(二)地下水动态
2003年江苏浅层地下水水位稳定区较多,全省稳定区面积63439.1km2,占全省平原总面积的90.2%,上升区面积7146.8 km2,其余为下降区,为627.2 km2。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由于本省蓄水调水工程的不断完善,农灌用水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量明显减少,前几年形成的漏斗已逐步恢复。全省深层地下水漏斗面积为11142.2 km2,漏斗面积比上年减少30 km2。其中,最严重的苏锡常ⅱ承压含水层漏斗面积为4151.0 km2,和去年基本一致,中心埋深达88.1m,位置仍在无锡前洲,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为4151km2,比去年减少464km2。
四、水资源利用
(一)供水量
2003年全省总供水量421.5m3,比上年减少57.3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10.5亿m3,占总供水量的97%;地下水源供水量11.0亿m3,占总供水量的3%。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241.8亿m3,引水工程供水133.5亿m3,提水工程供水8.4亿m3,跨流域调水为26.9亿m3。
(二)用水量
2003年全省总用水量421.5亿m3,其中淮河流域169.1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40.1%;长江流域112.2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26.6%,太湖流域140.2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33.3%。
2003年全省各类用水量中,生产用水389.5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91.3%;生活用水29.4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生态环境用水2.6亿m3(不包括河湖补水和湿地补水),占全省总用水量的1.7%。生产用水中,第一产业用水221.4亿m3,占总用水量的57.5%,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99.0亿m3;第二产业用水157.3亿m3,占总用水量的40.9%,其中工业用水155.8亿m3;第三产业用水6.0亿m3,占总用水量的1.6%。生活用水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17.0亿m3,占生活用水的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