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
水资源公报2003-2010
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2年和常年值比较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3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3年和常年值比较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4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4年常年值比较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单位:亿m32005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5年常年值比较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6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6年常年值比较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7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7年和常年值比较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32008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8年常年值比较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09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降水量与2009年常年值比较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水资源量单位:亿m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供用水量32010年各省级行政区主要用水指标。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3年水资源工作要点》的通知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3年水资源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公布日期】2003.03.19•【文号】•【施行日期】2003.03.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3年水资源工作要点》的通知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现将《2003年水资源工作要点》印发给你单位,请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办公厅二00三年三月十九日2003年水资源工作要点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启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关键一年。
水资源管理工作要全面贯彻2003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围绕水利的中心工作,确保2003年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的讲话,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部党组治水新思路,按照水利厅局长会议部署,加强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深化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各项制度;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工作(一)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水资源规划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新《水法》赋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硬任务。
1、根据部里统一部署,全国已经启动了水资源调查评价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工作。
各级水资源管理部门要认识到位、工作到位,紧密结合今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对技术问题把好关,切实做好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组织协调工作。
2、河北、山西、上海、辽宁、海委和太湖局作为试点单位,要积极探索第一阶段工作的方法,率先提出评价成果。
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印发《2008年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印发《2008年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水利厅•【公布日期】2008.02.25•【字号】苏水资[2008]9号•【施行日期】2008.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水利厅关于印发《2008年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苏水资〔2008〕9号)各市水利(务)局:现将《2008年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完成2008年度水资源管理工作任务。
二○○八年二月二十五日2008年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2008年,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水利中心工作,继续完善和落实现有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重点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费征管、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
一、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深入学习和宣传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逐项落实涉及水利部门的职责。
完成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和报批;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全面清查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和违章建设项目,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加大饮用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继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旬测工作,依法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不断深化水功能区管理。
完成《江苏省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的报批,逐级分解落实至每个水功能区,突出重点水功能区的纳污总量控制和综合整治。
严格入河排污口审批,完善竣工验收和备案制度。
完成市、县级水功能区划和纳污能力核定工作。
继续按月开展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并发布水质通报。
切实加强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
按照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配合完成我省实施方案暨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抓紧开展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1]29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批复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批复(苏政复〔2011〕2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委、水利厅、气象局、林业局:省水利厅《关于报请批准〈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请示》(苏水资〔2010〕5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2008年为现状基准年,提出了2020年和2030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水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水资源质量保护、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供水安全保障等目标任务,是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规划》实施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统筹兼顾、综合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确保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规划》实施主体,要认真分解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做好水资源管理各项工作。
各级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保、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气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工作。
三、通过实施《规划》,到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590亿立方米以内;全省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90立方米以下,比现状降低51%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4提高到0.62;供水水源地及其骨干输水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河网水质基本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源安全。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
综述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
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
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个水资源二级区。
2003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1210mm,折合降水总量3995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4成多。
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1287mm,折合降水总量3463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近5成,属丰水年份;山东半岛2003年平均降水深872mm,折合降水总量532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近3成,属偏丰年份。
2003年全片地表水资源量1521亿m3,水资源总量1852亿m3。
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1401亿m3,水资源总量1695亿m3。
全片入海总水量618亿m3,入江水量659亿m3。
经对270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3年末蓄水总量197亿m3,比上年末增加68亿m3。
其中大型水库(含湖泊)54座,蓄水总量168亿m3,比上年末增加55亿m3。
2003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477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占56.1%,地下水占32.3%,跨流域调水(引江、引黄)占11.4%,污水回用等其他水源供水占0.2%。
全片总用水量477亿m3,其中农田灌溉占57.9%,林牧渔畜占8.6%,工业用水20.1%,生活用水占10.7%,城镇公共用水占1.7%,生态环境用水占1.0%。
全片用水消耗量303亿m3,占总用水量的64%。
人均年用水量234m3,农田灌溉(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12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124m3。
据对216个城镇1058个入河排污口实测,2003年主要城镇入河废污水量50亿t,入河COD量141万t。
200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4-0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3年,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积极实践新的治水思路,水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面对淮河流域大洪水,实施科学调度和有效的社会管理,使防洪救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面对全国大范围春旱和江南、华南严重夏伏旱,采取多种抗旱措施,基本保障了城乡生活和生产用水。
各项水利建设进展顺利,三峡工程实现了水库初期蓄水、永久船闸试航成功、首批机组并网发电的三大目标,南水北调各项前期工作深入开展,新一轮治淮拉开序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初见成效,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水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节约和保护继续得到加强,黄河实现连续4年不断流,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黑河分水圆满完成国务院提出的三年分水目标,北京跨省市调水补水、引黄济津、引江济太、南四湖补水、扎龙湿地补水等一系列调水、补水工作,缓解了城市用水紧缺状况,为生态修复做出贡献。
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淤地坝建设、牧区水利、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启动。
水利事业取得的成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水资源量2003年,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
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3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60416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0.7%。
北方六个水资源一级区(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多14.8%(其中淮河区多44.4%),南方四个水资源一级区(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少8.2%(其中东南诸河区少28.2%)。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多的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比常年偏少的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福建、上海、浙江、北京、江西。
2002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
2002年水资源公报一、来水分析计算(一)降水量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22.2mm,折合降水总量941.4亿m3,比多年平均(1956 ~2002年系列)偏小7.3%,比2001年偏大6.0%,在1956至2002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33位,属于偏枯年。
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太湖湖西区成章站1926.4mm,最小为丰沛区徐鲍庄站385.6mm,前者为后者的5.0倍,年降水量等值线变幅在600~1600mm,其中,徐州丰沛和沂北地区雨量较小,在400~600mm之间,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在600~1000mm之间,长江干流及太湖东部地区在1000~1400 mm之间,太湖湖西山区雨量较大,在1600mm以上。
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小20.0%,长江下游干流区偏大6.6%,太湖区偏大13.9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大部分比多年平均偏小,其中,连云港市、徐州市和宿迁市分别偏小30.1%、28.3%和24.3%,而镇江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则比多年平均偏大17.5%、15.9%和15.1%。
2002年降水量年内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3.7%,其中,沂沭泗流域平均为79.1%,淮河中上游为70.5%,淮河下游区为61.7%,长江下游干流为58.5%,太湖流域为58.1%。
今年我省淮河以南地区6月19日入梅,7月8日出梅,梅期长19天,较常年梅期短2天。
沿江苏南地区梅雨量为173.8mm,比常年梅雨量偏少17%。
(二)地表水资源量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85.72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181.9mm,比2001年地表水资源量181.41亿m3多4.31亿m3,比多年平均(1956~2002年系列)地表水资源量253.19亿m3偏小26.6%,在1956~2002年系列中排第31位。
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小62.5%,长江下游干流偏小1.7%,太湖流域偏大33.2%。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3年修正)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3年修正)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2003年8月15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3年8月15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5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水工程建设,促进水环境改善。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的水资源使用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地方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利用第七条水资源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依据,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
编制水资源规划应当在对水资源科学考察、调查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八条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本省境内长江、淮河、太湖流域和沂沭泗、秦淮河、里下河地区等跨市的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计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市人民政府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003年度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2003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04年9月前言《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是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发布的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以下简称流域片)水资源状况的综合性年报。
《公报》向社会通报流域片年度来水、用水和水质状况,反映流域片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水资源提供指导,同时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水、节约水和保护水。
《公报》按照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修改试行稿)》要求编制,内容包括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质量、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及重要水事等,反映流域片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太湖流域与东南诸河水系相对独立,因此《公报》在内容编排上分别予以描述。
《公报》分区体系统一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定的分区体系,用水量按用户特性分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
《公报》成果是在流域片范围内各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汇总、综合分析及调整编制而成。
《公报》编制工作得到了流域片内各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合作,谨此表示感谢。
目录前言 (1)综述 (1)一、水资源 (2)(一)水资源总量 (2)(二)水资源质量 (6)二、蓄水动态 (9)(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9)(二)太湖蓄水动态 (9)(三)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9)(四)平原区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10)三、供用水量 (10)(一)供水量 (10)(二)用水量 (10)(三)用水消耗量 (11)(四)废污水排放量 (11)四、用水指标 (11)五、重要水事 (12)第二部分东南诸河 (14)一、水资源 (14)(一)水资源总量 (14)(二)水资源质量 (16)二、蓄水动态 (17)三、供用水量 (18)(一)供水量 (18)(二)用水量 (18)(三)用水消耗量 (18)(四)废污水排放量 (19)四、用水指标 (19)五、重要水事 (19)综述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包括江苏省苏南的大部分地区、上海市大陆部分、浙江省绝大部分、福建省(除韩江流域外)、安徽省黄山、宣城的部分地区,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
江苏水资源量
江苏水资源量1、地表水资源江苏省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100mm之间,平均降水总量(系列1956~2000年)为1020.6亿m3,相当于降水深999.8mm;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系列同上)为256.24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251.0mm。
年降水量、年径流深均自北向南逐渐增加。
降水量、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绝大部分集中在汛期,汛期降水量与全年降水量之比由北向南逐渐减少,北部沂沭泗地区汛期雨量占年雨量的70%左右,中部及苏南地区在60%左右;多年平均连续四个月径流占全年径流的比例自北向南由85%逐步递减到约50%;降水量、径流量年际变化也较大,从全省看,特丰水年(1991年),降水总量为1432.9亿m3,相当于降水深1403.8mm,径流量为619.34亿m3。
最枯水年(1978年),降水总量为567.2亿m3,相当于降水深555.7mm,径流量为-3.476亿m3,特丰水年与最枯水年降雨量的比为2.5,径流量特丰水年比最枯水年多622亿m3。
2、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量为各项补给量之和。
经计算,全省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151.77亿m3,其中矿化度小于2g/l的地下水淡水水资源量全省120.24亿m3。
地下水主要消耗于潜水蒸发,约占73%,开采量仅占6%左右。
地下水可开采量是地下水资源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全省淡水的可开采量为78.83亿m3,其中淮河流域48.38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15.97亿m3、太湖流域14.49亿m3。
3、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减去重复计算量,即为水资源总量,其中重复计算量为地表水体补给地下的部分。
江苏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4.57亿m3。
江苏省多年平均分区的水资源量见下表。
江苏省多年平均分区的水资源总量表从上表可以看出淮河流域、长江下游干流区、太湖区的总水资源量分别占全省总水资源量的58.6%、18.6%、22.9%,其中地表水资源分别全省地表水资源的56.4%、18.6%、25.0%,地下水资源分别占全省地下水资源的62.4%、18.6%、19.0%。
200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课件
200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04-0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3年,各级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积极实践新的治水思路,水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面对淮河流域大洪水,实施科学调度和有效的社会管理,使防洪救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面对全国大范围春旱和江南、华南严重夏伏旱,采取多种抗旱措施,基本保障了城乡生活和生产用水。
各项水利建设进展顺利,三峡工程实现了水库初期蓄水、永久船闸试航成功、首批机组并网发电的三大目标,南水北调各项前期工作深入开展,新一轮治淮拉开序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进一步加大。
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初见成效,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水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节约和保护继续得到加强,黄河实现连续4年不断流,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黑河分水圆满完成国务院提出的三年分水目标,北京跨省市调水补水、引黄济津、引江济太、南四湖补水、扎龙湿地补水等一系列调水、补水工作,缓解了城市用水紧缺状况,为生态修复做出贡献。
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淤地坝建设、牧区水利、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启动。
水利事业取得的成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水资源量2003年,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
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3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60416亿立方米,比常年减少0.7%。
北方六个水资源一级区(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多14.8%(其中淮河区多44.4%),南方四个水资源一级区(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少8.2%(其中东南诸河区少28.2%)。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多的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比常年偏少的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福建、上海、浙江、北京、江西。
2003年水利统计公报
2003年水利统计公报2003年水利建设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项水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中央水利基建落实计划投资356.15亿元,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在投资安排上,进一步优化结构,突出重点。
防汛抗旱、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等各项工作取得很大成绩。
对淮河洪水进行科学防控和有效的社会管理,使我国防洪救灾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不失时机地进行调水调沙,是黄河综合治理与管理的有益创新;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效显著,积累了宝贵经验;长江三峡工程二期三大建设目标全部实现,三峡工程建设进入边建设边收益的新阶段;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一期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工程正式开始全面建设;成功进行一系列调水、补水工作,为缓解城市用水严重困难、修复生态做出了新的贡献;一批重要水利政策性文件相继出台,为水利发展与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水利基本建设2003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总规模为813.7亿元,较上年增加26.7亿元。
其中,防洪工程投资为401亿元,水资源工程投资为255亿元,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投资为51亿元,水电及其它专项投资为106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49%、32%、6%和13%。
中央水利基建投资共安排656.2亿元,较上年增加83.1亿元。
其中当年中央投资327.3亿元,地方配套328.9亿元。
在2003年中央投资计划中,国家预算内拨款80.2亿元,占24.5%;国债专项资金231.1亿元,占70.6%;水利建设基金11亿元,占3.4%;利用外资4.9亿元,占1.5%。
2003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计划继续调整结构。
防洪工程建设仍是水利计划投资的重点领域,但在全国水利基本建设投资总量增加的情况下,与上年相比,防洪工程建设投资的规模减少 6.8%,水资源工程建设投资增加11%,水保及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增加54%,水电等专项投资增加39%。
2003年全国水利基本建设项目5196个,其中,中央投资项目4051个。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水工作的意见
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水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7.18•【字号】苏政发[2003]76号•【施行日期】2003.07.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水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3]76号2003年7月18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加强农村改水工作,让农民饮上清洁卫生水,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的必要保证,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九五”以来,各地认真组织实施改水工程,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八五”期末的53.3%提高到80.2%。
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农村改水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需求还不相适应,部分地区农民群众的卫生饮水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为此,省政府决定,从2003年开始,再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改水任务。
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今后三年农村改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今后三年全省农村改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坚持政府组织引导、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方参与,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水步伐;强化科学改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切实提高改水工程质量和规模效益;推进机制创新,多渠道筹措改水资金,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探索农村水厂市场化运作方式,确保实现以水养水,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低成本、高效益、高质量的规模化、产业化农村供水模式。
农村改水的目标任务是,到2005年,全省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940万人以上,其中南京40万、无锡75万、徐州114万、常州38万、南通102万、连云港81万、淮安144万、盐城48万、扬州49万、镇江60万、泰州45万、宿迁144万以上。
江苏省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条例(1997修正)
江苏省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条例(1997修正)【法规类别】水资源【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7.07.31【实施日期】1989.10.25【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发布日期:2003年8月15日实施日期:2003年10月1日)废止江苏省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条例(1989年10月25日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1995年12月15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城镇供水资源,改善和提高供水水质,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需要,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和有关法规,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以下统称城镇)的地表供水水源保护、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公共设施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的用水管理。
第三条城镇供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根据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简称城建部门)负责城镇供水,城市节约用水,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以及地表供水水源的保护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城镇范围内供水资源管理的有关专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城镇供水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城镇供水设施的建设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按同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范围,各负其责。
第四条城镇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有义务保护城镇供水资源,有权对污染水体和其它损害供水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
2003年泰州引江河对里下河地区排涝影响分析
m的通南送水闸和总净宽为 2 0m 的调度闸等 5项工程组成。
3 0 0m / s 设计, 河底宽为 8 0 工程总体规模按河道自流引江流量 6
m , 河底高程为 5 . 5~ 6m ( 本文所用高程均为废黄河口基面) 。 泰州引江河渠南起长江, 北接新通扬运河, 全长 2 4k m 。而引江 河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工程之一, 主要功能是以增 供苏北地区水源为主, 改善里下河地区洼地排涝, 提高通南地区 灌排标准, 是一项集引水、 排涝、 航运等综合治理的水利设施。 在2 0 0 3 、 2 0 0 6年和 2 0 0 7年汛期里下河地区发生大涝时, 高港抽
3 . 2 引江河工程对里下河地区洪水的影响分析 3 . 2 . 1 对泰州、 兴化最高洪水位的影响分析
2 江苏里下河地区总面积约为 1 18 9 2k m , 1 9 9 1年洪水出路
主要由江都抽水机站将水抽入长江和通过下泄通道排入入海四 港。按其外排洪水能力计算, 江都抽水机站约占总抽排能力的
3 . 2 . 3 对涨水、 退水时段及退水水位的影响分析
1 9 9 1年发生洪水时, 泰州、 兴化水文站的水位于 6月 2 9日 1日出现最高洪水位 3 . 2 9m , 涨水时段历 开始起涨, 泰州 7月 1 时1 2d 。兴化 7月 1 5日出现最高洪水位 3 . 3 5m , 涨水时段历时 1 6d 。8月 3日, 泰州警戒水位退至 1 . 8m 以下, 退水时段历时 2 3d 。兴化水位则是在 8月 1 6日警戒水位退至 1 . 8 0m以下, 退 水时段历时 3 2d , 涨水时段与退水时段历时之比, 泰州为 1 ∶ 1 . 9 ,
3 . 1 2 0 0 3年雨情、 水情
2 0 0 3年 2月,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 西伸脊点偏西, 其 强度稳定维持到 7月份。5月中旬后, 冷空气不断南下到江淮 地区, 使冷暖空气在此交汇, 形成持续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的强 降雨。2 0 0 3年泰州市于 6月 2 1日入梅, 至 7月 1 2日出梅。梅 雨期持续 2 2d , 其中共有 1 7d下雨, 总降雨量, 泰州为 3 9 8 . 2 , 兴化为 5 3 7 . 0m m , 泰州市 里 下 河 地 区 的 面 雨 量 为 4 6 7 . 9 m m m m 。大的暴雨过程主要有 6月 2 9日至 7月 7日, 7月 8~ 1 1日 两场。第 1场大暴雨是由于在乌拉尔山以东和鄂霍次克海附近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03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03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3.04.28•【字号】•【施行日期】2003.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03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3年我省太湖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3〕10号)精神,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宿迁实际情况,现就切实做好2003年度全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002年,我市认真实施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年度工作计划,强化淮河流域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分解和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针对全市17家重点污染源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建成市区城南、泗洪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并投入试运行;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和实施市区中运河、西民便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完善古黄河风光带建设,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全面展开;全面启动建设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加快建设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洪泽湖、骆马湖水资源保护工作明显加强。
2002年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水资源保护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一是水污染仍较严重。
部分断面水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水质离国家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是已达标工业污染源由于治污设备老化等原因存在污染反弹现象。
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管网建设资金筹措非常困难,建设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于改善我市环境状况,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促进宿迁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决定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2.12.19•【字号】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6号•【施行日期】2003.03.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6号)《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决定》已由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02年12月1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通榆河水污染防治的决定为了保护和改善通榆河水质,加强跨地区水污染防治,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作出如下决定:一、本决定适用于通榆河和为通榆河提供水源的引江河、新通扬运河、泰东河(以下简称主要供水河道)以及沿岸县级行政区域内地表水体的污染防治。
二、通榆河是沿河地区城乡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同时具有灌溉、航运、行洪等功能。
通榆河以及主要供水河道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类以上标准。
三、通榆河以及主要供水河道沿岸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对本行政区水域环境质量负责,对出界断面水质负责;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本行政区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保证跨行政区域出界断面水质符合相邻水域功能区的要求。
四、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通榆河以及主要供水河道水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环境保护部门。
省环境保护部门对通榆河以及主要供水河道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和专项整治,协调解决有关水污染防治问题。
省水利、交通、建设、农林、渔业等部门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通榆河以及主要供水河道水污染防治工作。
跨设区的市之间、跨县(市、区)之间的界面水质分别由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水资源公报概述江苏省总计算面积10.2万km2。
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6.4万km2,长江流域面积约1.9万km2,太湖流域面积1.9万km2。
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属于丰水年。
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
全省总供水量421.5亿m3,总用水量421.5亿m3,总耗水量207.4亿m3,占总用水量的49%(即耗水率)。
河湖库水质比上年略有恶化。
2003年全省人均用水量为569m3,万元gdp用水量为330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99m3,一般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94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51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80升/日。
一、降水量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比上年偏大37%,在1956至2003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2位,属于丰水年。
【时空分布】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沂沭泗区刘老涧闸的1767.3mm,最小为太湖流域陈墓站的761.1mm,前者为后者的2.3倍。
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大40.6%,长江流域偏大18.4%,太湖流域偏小6.6%。
年内降雨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8%。
【梅雨】淮河以南地区6月21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期长22天,较常年梅期长1天,梅雨量较常年明显增多。
梅雨期全省累计面平均降雨量403mm,为常年的1.7倍,沿江苏南地区和江淮之间梅雨量分别为383 mm和473 mm,分别为常年梅雨量的1.6、2.1倍;淮北地区降雨量355mm,为常年的2倍。
二、水资源量(一)地表水资源量2003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490.3mm,比上年偏多134%,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大89%,在1956-2003年系列中排第3位。
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大144%,长江流域偏大66%,太湖流域偏小23%。
(二)地下水资源量2003年全省地下水淡水资源量为138.3亿m3,其中淮河流域101.3亿m3,长江流域21.5亿m3,太湖流域15.4亿m3。
依地貌划分,大部分为平原区,其资源量为134.7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97%;山丘区资源量为7.8亿m3 ,仅占3%,重复计算量为4.2亿m3。
(三)水资源总量2003年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比去年增加351.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
全省平均产水系数为0.48,产水模数为60.7万m3/km2。
2003年行政分区总水资源量表水量单位:亿立方米(四)入境、出境水量2003年全省入境水量(不包括长江干流入境量)为944.3亿m3,其中沂沭河区入境101.5亿m3,王家坝至中渡入境801.2亿m3,中渡以下入境11.7m3,长江湖口以下干流入境约28.9亿m3,浙江太湖及浦南入境1.0亿m3。
全省出境水量(除入海水量)为太湖水系的69.5亿m3和固城石臼湖地区的9.6亿m3。
2003年全省入海水量为584.2亿m3,其中,沂沭河区252.4亿m3,中渡以下311.4亿m3,其中入海水道入海43.9亿m3,长江湖口以下干流20.4亿m3。
全省入江水量为791.5亿m3,其中淮河流域659.2亿m3,长江流域100.0亿m3,太湖流域32.3亿m3。
全省引江水量为150.9亿m3,其中淮河流域40.2亿m3,长江流域41.5亿m3,太湖流域69.3亿m3。
2003年长江干流大通站年径流量9248.0亿m3,洪泽湖出湖水量为873.0亿m3,骆马湖出湖水量为11.2亿m3。
三、蓄水动态(一)水库蓄水动态全省大、中型水库年初蓄水为62.4亿m3,年末蓄水71.2亿m3,全年增加蓄水量8.8亿m3。
(二)地下水动态2003年江苏浅层地下水水位稳定区较多,全省稳定区面积63439.1km2,占全省平原总面积的90.2%,上升区面积7146.8 km2,其余为下降区,为627.2 km2。
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由于本省蓄水调水工程的不断完善,农灌用水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量明显减少,前几年形成的漏斗已逐步恢复。
全省深层地下水漏斗面积为11142.2 km2,漏斗面积比上年减少30 km2。
其中,最严重的苏锡常ⅱ承压含水层漏斗面积为4151.0 km2,和去年基本一致,中心埋深达88.1m,位置仍在无锡前洲,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为4151km2,比去年减少464km2。
四、水资源利用(一)供水量2003年全省总供水量421.5m3,比上年减少57.3亿m3。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10.5亿m3,占总供水量的97%;地下水源供水量11.0亿m3,占总供水量的3%。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241.8亿m3,引水工程供水133.5亿m3,提水工程供水8.4亿m3,跨流域调水为26.9亿m3。
(二)用水量2003年全省总用水量421.5亿m3,其中淮河流域169.1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40.1%;长江流域112.2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26.6%,太湖流域140.2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33.3%。
2003年全省各类用水量中,生产用水389.5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91.3%;生活用水29.4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生态环境用水2.6亿m3(不包括河湖补水和湿地补水),占全省总用水量的1.7%。
生产用水中,第一产业用水221.4亿m3,占总用水量的57.5%,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99.0亿m3;第二产业用水157.3亿m3,占总用水量的40.9%,其中工业用水155.8亿m3;第三产业用水6.0亿m3,占总用水量的1.6%。
生活用水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17.0亿m3,占生活用水的58.0%。
(三)用水消耗量2003年全省总耗水量207.4亿m3,占总用水量的49%(即耗水率)。
生态环境耗水量较小,仅为2.6亿m3,耗水率最高为100%;生产用水耗水量最大,为190.4亿m3,耗水率为49%;生活用水耗水量为14.4亿m3,耗水率最小,为47%。
生产耗水量中,农田灌溉耗水量较大,占总耗水量的70%,主要消耗于渠系损失、农田蒸发、渗漏以及深层入渗等;工业所消耗的水量较少,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的水份消耗和各个生产环节的水分损失等,约占总耗水量的8%。
五、用水指标及趋势2003年,全省水量的收入项为本地径流499.8亿m3;入省水量1110.9亿m3,地下水开采量10.9亿m3;支出项为出省水量(包括入海水量)1458.6亿m3,用水消耗量207.4亿m3;调蓄项为河湖库蓄变量-2.4亿m3。
平衡差为-42.1亿m3,相对误差-1.7%。
2003年全省平均用水指标如下:人均用水量为588m3;万元gdp用水量为330 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57m3,水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27 m3;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94 m3;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135升,农村为每人每日86升。
人均耗水量为208 m3;农田灌溉亩均耗水量为262m3,水田灌溉亩均耗水量为330 m3;一般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为19 m3。
六、水环境概况(一)污废水排放据环保部门统计,2003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42.1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4.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9%;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7.3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1%。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为76.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为28.1万吨,占cod排放总量的37%;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为48.6万吨,占cod排放总量的63%。
氨氮排放总量为7.0万吨,石油类排放总量为1609.4吨,挥发酚排放总量为61.8吨。
2003年,我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7.7%,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二)河湖水质通过对全省230余条河流,440个地表水河流水质断面,共5233km控制河长进行监测。
全年均值评价表明,440个河流水质断面中,超标断面(劣于ⅲ类水)319个,占73%,超标河长为3552km,占68%。
主要超标项目依次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氧、挥发酚。
枯水期监测断面数为436个,总控制河长为5197km。
其中超标断面有305个,占总监测断面的70%;超标河长为3365km,占总控制河长的65%。
丰水期监测断面数为436个,总控制河长为5159km。
其中超标断面有341个,占总监测断面的78%;超标河长3747km,占总控制河长的73%。
丰水期河流水质劣于枯水期。
七、水旱灾害2003年,淮河春汛、夏汛接秋汛,发生了建国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里下河地区发生了1991年以来最严重的雨涝。
年初淮北地区持续干旱。
汛期沂沭泗流域特别是南四湖地区降雨量明显偏多,部分控制站出现了1974年以来最高洪水位。
长江干流、太湖汛情平稳。
滁河发生大洪水,秦淮河发生较大洪水,部分地区出现内涝。
【旱情】2003年年初我省徐州市受上年大旱影响,湖库河几近干涸,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作物春灌,自3月份后陆续降雨缓解了旱情,全省未造成旱灾损失。
【汛情】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了1954年以来最大洪水,里下河地区、洪泽湖及主要行洪河湖周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内涝。
洪泽湖入湖洪水量、水位和三河闸泄洪流量均超过1991年。
因洪致涝,洪涝夹击。
入江水道的金湖、高邮湖水位均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里下河地区、淮沭河以西、沂南地区、渠北地区以及洪泽湖、骆马湖、白马湖、宝应湖周边等低洼地区内涝严重。
【受灾损失】受洪涝灾害影响,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3643万亩,农作物成灾面积2273万亩,绝收面积871万亩,受灾人口2086万人,紧急转移人口83.6万人,倒塌房屋16.2万间,损坏桥涵1.97万座、塘坝8410座,直接经济损失约234亿元。
其中淮河流域受灾农作物面积2909万亩,成灾农作物面积1966万亩,绝收面积794万亩,受灾人口1798万人,紧急转移人口78.6万人,倒塌房屋14.2万间,损坏桥涵1.4万座,直接经济损失199.7亿元。
长江流域受灾农作物面积734万亩,成灾农作物面积307万亩,绝收面积77.5万亩,受灾人口288万人,紧急转移人口5.04万人,倒塌房屋1.99万间,损坏桥涵5269座,毁坏塘坝7838座。
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
八、水资源管理(一)水务管理体制改革至2003年年底,我省已有苏州、宿迁、淮安3个地级市,金湖、仪征、高邮等32个县(市、区)经政府批准成立水务局,约占全省市县总数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