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各方向介绍

合集下载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考试大纲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代码440)》(以下简称《专业基础》)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门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客观地测评考生在新闻与传播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有利于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治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外新闻事业史(一)中国新闻事业史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4、《字林西报》5、《万国公报》6、《申报》7、对外国人早期在华办报的分析与评价8、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和办报活动9、王韬和《循环日报》10、康有为与强学会报刊11、梁启超和《时务报》12、维新派办报活动、办报思想及对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13、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14、《苏报》和“苏报案”15、《民报》16、革命派与保皇派报刊的论战17、章太炎的报刊活动18、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其办报思想19、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发展20、民国初期新闻事业的短期繁荣21、民国初期政党报刊的堕落22、癸丑报灾23、民初著名记者24、《新青年》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25、《每周评论》26、《共产党》月刊27、五四时期报刊业务的改革28、《向导》周报30、国共合作后的统一战线报刊31、五卅运动中新闻界的斗争32、工农运动高潮中的工农报刊33、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私营大报的发展34、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台及国人自办广播电台的出现35、国统区国民党新闻事业网的形成36、民营广播事业的发展37、国民党对新闻事业的控制38、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39、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界40、《申报》的改革41、邹韬奋的报刊活动42、斯诺与《西行漫记》43、范长江的新闻活动44、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4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6、《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47、上海“孤岛”时期新闻界的抗争48、“拒检运动”49、国民党新闻统制的强化50、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5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解放战争中的转移和宣传工作52、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53、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5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及新闻工作的改进55、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56、《人民日报》的改版57、六十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58、“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59、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工作(二)外国新闻事业史1、手抄新闻2、古罗马《每日纪闻》3、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4、皇家特许制度与“星法院”5、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6、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时期7、便士报与廉价报刊8、本杰明·戴与《太阳报》9、近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10、《泰晤士》报11、《费加罗报》12、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13、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14、“三社四边”协定15、《新莱茵报》创办经过和内容特色16、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17、斯克里普斯报团18、《纽约时报》19、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20、“扒粪”运动21、《真理报》22、日本广播协会(NHK)23、“白虹贯日”事件24、广播的诞生与早期发展25、美国三大广播公司26、爱德华.莫罗27、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28、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第二部分新闻理论(一)绪论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1)世界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中国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2、新闻学的概念、内容及地位(1)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二)新闻1、新闻的起源与本源2、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3、新闻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异同(1)新闻与信息(2)新闻与舆论(3)新闻与宣传(4)新闻与历史(三)新闻传播1、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2、新闻传播的基本流程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四)新闻价值与新闻选择1、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新闻价值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3)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4)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2、新闻选择的标准(1)新闻价值标准(2)新闻宣传政策选择(3)新闻伦理及法规选择(五)新闻真实性原则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3、新闻失实的产生原因4、防治新闻失实,提高媒体公信力(六)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客观与公正原则1、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及其要求2、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3、公正报道原则的内涵及要求4、坚持客观公正与立场倾向的统一(七)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的社会责任1、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2)新闻出版自由的具体性和相对性(3)资本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实质(4)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5)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2、媒体的社会责任(1)“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及其社会背景(2)“社会责任理论”的贡献及局限性(3)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及要求(4)“公共新闻学”的产生及内涵3、坚持新闻出版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的协调统一(八)新闻舆论监督1、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与“以正面宣传为主”原则的协调统一(九)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1、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产生与发展(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为”方针(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2)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3)不断提高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意识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1)“三贴近”原则的内涵(2)“三贴近”原则的基本要求4、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效果(1)坚持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的基本要求(2)提高新闻宣传效果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采访1、新闻记者的产生和发展2、新闻记者的常见分类3、新闻采访的内涵与性质4、新闻采访的常见方式及基本要求(1)访问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观察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书面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4)电话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互联网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5、新闻采访的特殊方式及基本要求(1)隐性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2)体验式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3)追踪采访的内涵及基本要求6、采访准备的内涵及基本要求7、新闻敏感的内涵及培养方法8、新闻线索的内涵及获取方法9、采访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技巧10、新闻发布会的内涵及采访技巧11、突发事件的内涵及采访要求12、旅行采访的内涵及要求(二)新闻写作1、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助“直接引语”说话2、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3、新闻角度的内涵及选择方法4、新闻跳笔的内涵及运用方法5、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6、消息的内涵、特点与优势7、消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导语、主体、结尾、新闻背景8、各类消息的内涵及基本写作要求(1)事件性消息(2)非事件性消息(3)描写性消息9、通讯的内涵、特点10、消息与通讯的区别11、通讯写作各环节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提炼主题(2)通讯选材(3)通讯的结构12、各类通讯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人物通讯(2)事件通讯(3)工作通讯(4)风貌通讯(5)社会观察通讯(6)专访写作(7)新闻特写(三)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3、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4、编辑策划(1)编辑策划的内涵(2)编辑策划的意义(3)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5、新闻稿件的分析及选择6、新闻稿件的修改7、制作新闻标题(1)新闻标题的内涵及功能(2)新闻标题的特点(3)新闻标题的类型8、新闻稿的配置9、版面和图片编辑10、专刊与副刊编辑11、广播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2、电视节目编辑特点与要求13、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四)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内涵及特点2、新闻评论的地位及作用3、新闻评论的类型4、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5、新闻评论的选题6、新闻评论的立论7、新闻评论的论证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1)社论和编辑部文章(2)评论员文章和特约评论员文章(3)专栏评论(4)短评(5)编者按(6)述评(7)广播新闻评论(8)电视新闻评论(9)网络新闻评论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

中传传播学考研各细分专业说明

中传传播学考研各细分专业说明

中传传播学考研各细分专业说明传播学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专业方向以及2015年各方向招生人数如下: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15年招10人);应用传播学方向(15年招3人);媒介与女性方向(15年招5人);国际传播方向(15年招5人);媒介素养方向(15年招5人);传播研究方法方向(15年招4人);传播心理学方向(15年招3人);传播政策与法规方向(15年招7人)。

以上方向的考试科目是一样的,具体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④816传播实务学制:3年中传传播学考研难度一、本文系统介绍中传传播学考研难度,中传传播学硕士就业,中传传播学考研辅导,中传传播学考研参考书,中传传播学考研专业课几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传传播学考研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中传考研机构!二、中传传播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总体来说,中传传播学硕士招生量大,15年的招生人数为42人,其中包含保送生13人,考研难度不高,每年都有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中国传媒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中传传播学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传播学硕士考试科目里,传播历史与理论和传播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传播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中传传播学专业就业怎么样?中传传播学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中传在传播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专业目录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专业目录中国传媒大学(CUMT)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下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广泛而深入的考研专业目录。

将中国传媒大学的考研专业目录介绍如下:一、新闻与传播学类1.新闻学:涵盖新闻采编、新闻报道、新闻学、新闻传播理论、公共关系学、政治传播学等专业。

2.传播学:涵盖传播学理论、传播技术、传播行为、传播手段、社会传播科学研究等专业。

3.媒体管理与创新:涵盖媒体管理、媒体策划、媒体公关、媒体创新、媒体科技、媒体运营、跨文化传播学等专业。

4.广播电视文化:涵盖广播电视文化史、广播电视理论、电视剧制作、影视新闻与创意写作、广播电视编导、电影电视制片及导演、摄影及灯光等专业。

二、经济学类1.经济学:涵盖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商业会计学、信息经济学、财政学、管理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

2.社会经济学:涵盖社会学及人类学、社会保障学、社会工作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学、社会管理学等专业。

三、法学类1.法学:涵盖宪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等专业。

2.社会法学:涵盖社会学、人类学、法律心理学、法律社会学、社会文化研究等专业。

四、社会学类1.社会学、法学、历史学及政治学:涵盖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史、古典社会学、社会变迁理论、社会研究方法论、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理论与话语分析等专业。

2.中国社会:涵盖中国社会发展史、中国现代社会、中国民族与社会结构、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国社会变迁研究、中国文化社会学等专业。

3.社会保障:涵盖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经济学、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调研等专业。

五、文科非英语学类1.中国语言文学:涵盖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专业。

2.外国语言文学:涵盖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和比较文学等专业。

3.文化学:涵盖中国文化学、世界文化学、多文化社会学及研究、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等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MJC)考研专业介绍新闻与传播硕士(055200)1.新闻实务方向本方向是新增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下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原有的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方向新闻业务方向为基础,为适应传媒人才的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培养思路,凸显业务人才培养的特色,实现从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旨在为我国新闻媒体培养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方向的人才培养着力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新闻理念,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通过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使之具备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视野;同时注重将理论问题放入媒体一线实践中来予以考量和解决,而不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关照。

二是重视学生新闻采编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课堂内引入业界导师,开展前沿业务问题的研讨;充分发挥业界导师和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安排学生进入主流媒体实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新闻采编能力,并且加强业务指导和实习成果考核。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拥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具备较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与业务能力,熟练掌握新闻采编工作流程、技术及特点,语言文字功力深厚,除了常规新闻,还能够从事高品质新闻报道的采编工作;旨在为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党政新闻宣传部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主流媒体、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独立从事新闻采编业务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强大,除学院专职导师外,还从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北京电视台等中央及地方媒体聘请了一批高级记者、编辑担任兼职导师。

在课程设置上大幅提高了业务课程的比重,并聘请业界精英开设实务课程。

加强对社会实践和媒体实习的要求,与主流媒体紧密合作,设立定点的实习教学单位,为学生深入媒体一线进行观摩、考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

2.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专业硕士方向是建立在新闻学、传播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上,以原有的学术型硕士生招生方向“传播研究方法方向”为基础,将其人才培养思路从侧重学术研究能力培养转向为新闻传播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致力于为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培养专业知识面宽,研究分析能力强,熟悉我国媒体运作,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擅长媒体调查、受众研究的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宽口径、有专长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传MJC考研各方向具体介绍(导师名单)

中传MJC考研各方向具体介绍(导师名单)

中传MJC考研各方向具体介绍(导师名单)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1.简介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类的专硕,只有MJC一种,全国的新闻传播类专硕也是只有这一种。

专业课考的都是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以及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2.报录比2017年估计2000人左右报考,基本上是20:12018年从目前状况来看,报考人数较17年更多,并且部分方向分数线有走高的趋势复试比率:一般是1:1.2或者3:7扩招情况:基本上每年都会比预计多招二三十人,分配到每个方向的话,差不多都多3、4个,根据年份不同有浮动3.学费、导师、就业学费10000元/学年,学习年限2年,每一名同学都有奖学金,从8000到3000不等。

开学后10月左右统一选择导师。

就业前景非常好,平台也较高,并且和学硕很多科目的学习一样,在就业上没有差别。

唯一的区别是能否直博。

就业方向大致就是在媒体圈,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广告公司等,就业前景很好,并且就业后收入普遍不错各方向介绍1、新闻实务方向本方向的人才培养着力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新闻理念,二是重视学生新闻采编实践能力的训练。

导师名单:刘昶(国际新闻、媒体融合、数据新闻)、方毅华(新闻叙事、广电)、牛慧清(电视新闻、纪录片)、张丽(电视新闻、新媒体、对港澳台传播)、刘坚(纪录片)、凌昊莹(传媒经济)、罗哲宇(新闻写作)、李舒(新闻评论、传媒政策)、刘年辉、王宇、陈作平、王志、白岩松。

2、媒介市场调查与研究本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备媒体市场调查与策划能力、市场研究与分析能力,掌握定量、定性研究手段和统计分析技能及技巧。

导师:肖明、沈浩、王锡苓、崔蕴芳3、国际新闻与传播本专业方向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优秀、具有突出的新闻专业素质和娴熟的外语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具备一定的媒介管理才能,适应外宣及涉外新闻报道等多方面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人才。

导师名单:何苏六、隋岩、张雅欣、张龙、刘昶、徐培喜、周逵4、电视新闻采编方向电视新闻采编是现代新闻传播学一个应用学科,代表了即时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向。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国传媒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传传播学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传媒大学于2013 年7 月上旬进行了学部制改革,成立了“四个学部,一个中心”,即新闻传播学部、艺术学部、理工学部、文法学部和协同创新中心。

新闻传播学部机构构成:电视学院、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挂靠)、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挂靠)、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挂靠)一、中传传播学招生目录招生专业:传播学(050302)研究方向: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02应用传播学03媒介与女性04国际传播05媒介素养06传播研究方法07传播心理学08传媒政策与法规09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人数:53人,其中推免16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④816传播实务学制:3年二、参考书《传播学总论》胡正荣清华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佛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基础框架、历史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1世纪大众传播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上海译文出版生《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媒介研究技巧》伯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导论》陈阳中国人民出版社三、复试参考书:四、中传传播学复试分数线2018年2017年政治/英语:53 专业课:80 总分:365 2016年五、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学硕真题新闻学史论712一、名词解释1.媒介素养2.邵飘萍3.媒介事件4.扒粪运动5.刻板印象二、简答题1.涵化理论2.为什么说黄远生是报界奇才3.影响新闻价值取向因素4.新中国成立前范长江的新闻活动和贡献三、论述题1.从信息和新技术发现的角度评价莫个人的话,大意就是信息和新技术使得人人都成为记者,单人位记者的权利和义务······就会消失是不对的2.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和政府的规制策略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学硕真题传播历史与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2.休眠效果3.议程设置4.自变量5.大数据二、简答题1.符号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2.印刷术的发展对人类传播的意义三、论述题1.用意识形态理论对“网购”的新闻式广告的文本进行分析2.网络舆情的演变及特征,用具体实例分析3.论述媒介暴力内容的研究,在中国此研究领域的意义。

中传传媒学考研科目

中传传媒学考研科目

中传传媒学考研科目
摘要:
一、考研科目概述
1.考试科目简介
2.考试科目设置的目的
二、中传传媒学考研科目内容
1.政治
2.英语一
3.业务课一(包括新闻传播历史、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业务)
4.业务课二(包括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传媒经济学等)
三、备考策略与建议
1.时间规划
2.学习方法
3.资源利用
正文:
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学考研科目主要包括政治、英语一以及两门业务课。

政治和英语一是所有考研学生必考的科目,而业务课则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有所不同。

传媒学的业务课包括新闻传播历史、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业务以及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传媒经济学等。

政治科目主要测试考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方面的知
识。

英语一主要测试考生的英语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

业务课一是传媒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涵盖了新闻传播历史、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业务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业务课二则涉及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传媒经济学等专业课程。

传播学课程帮助考生了解传播现象、传播规律和传播效果;广告学课程教授广告策划、创意、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公共关系课程让考生了解公关原理、公关策略和公关实践;传媒经济学课程则涉及传媒产业、传媒市场、传媒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针对这些考研科目,考生需要制定合理的时间规划,分配好每个科目的学习时间。

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参加培训班、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等。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 新大纲 传播学概论部分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  新大纲 传播学概论部分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新大纲传播学概论部分传播学概论部分(一)传播学史1.传播学诞生的主要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传播学的形成必须有科学的发展做基础,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因此,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

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2.传播学的思想来源及早期的重要人物和理论早起人物和理论 1杜威和实证哲学他较早认识到现代传播对于社会存在的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研究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研究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研究方向介绍1.理论传播学方向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

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

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2.应用传播学方向(1)媒介经营管理是一级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二级学科“传播学”之下的研究方向。

媒介经营管理主要研究大众传媒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规律,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学科研究,研究范围主要体现了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交叉和融合。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主要运用对比研究法,对比国外传媒集团先进的媒介运营模式;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研究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传媒经营管理案例;运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深入传媒一线参与实践;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法,对媒介市场的描述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去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方向解析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方向解析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方向解析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本专业旨在使学生通过电视艺术领域的深入学习和探讨,深入了解电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电视艺术的重要类别及其创作规律,电视艺术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进而把握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思维方式及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通过对经典和有代表性作品的观摩和解读,以掌握大量的影像研究资料,在以往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专题性的学术研究和探讨,学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通过学术论文的写作实践,提高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以便在电视艺术的学术研究领域里,有新的理论开拓和新的学术建树。

本方向培养的硕士生,能将其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电视艺术创作实践中去,以便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势态下,成为高层次的电视艺术人才,推动中国电视艺术事业的飞速发展。

2.电视策划方向电视策划的核心是提高电视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并以此为目标制定广播电视发展策略。

它充分体现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前沿性和应用性,是广播电视艺术学最具活力的新领域。

本专业方向立足电视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媒体节目、栏目、频道的设计与研发。

因此,本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学习能力,并拥有开阔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视野,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科学分析广播电视创作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方式和方法。

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国开办电视策划方向的第一所大学。

经过多年建设,本方向研究的主要课程内容包括:电视策划原理、电视节目类型与形态分析、电视受众分析,专业创作与实践四个部分。

本方向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从理论到实践,从整体到个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创意、分析、研究、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制定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发展方案的能力。

3.广播电视文艺方向本方向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最重要的支撑方向,,它主要研究广播电视文艺这一广播电视传媒中的重要艺术形态。

本方向是中国传媒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方向之一,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专业方向。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专业概况、考试科目、研究方向、招生人数、毕业生就业去向等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专业概况、考试科目、研究方向、招生人数、毕业生就业去向等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专业概况、考试科目、研究方向、考试大纲、毕业生就业去向等广播电视(135105)研究方向和内容01/11.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全日制/非全日制)播音与主持艺术是广播电视专业领域中研究有声语言传播艺术的一个方向。

其研究对象既包括传播主体的播音主持艺术,也包括受众的收听、收视心理和审美鉴赏。

本方向具有多学科交叉复合的特点,需要吸收、融合艺术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研究运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艺术规律,以及声情并茂、悦耳动听的广播特点和声画和谐、赏心悦目的电视特点。

本方向的研究对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业务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对于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质量,打造精品节目,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品位与格调,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师资队伍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研究,其中有11位教授,25位副教授。

人才培养1.主干课程01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全日制):《播音主持创作实践(上)》、《播音主持创作实践(下)》、《播音主持艺术史论研究》、《播音主持发声艺术》、《媒体实践指导》、《专业创作基础》、《播音主持业务研究》、《口语传播研究》、《经典作品诵读》、《视听作品分析》、《媒介前沿》、《广播电视艺术研究》。

11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非全日制):《播音主持创作实践(上)》、《播音主持创作实践(下)》、《播音主持艺术史论研究》、《播音主持发声艺术》、《媒体实践指导》、《专业创作基础》、《播音主持业务研究》、《口语传播研究》、《经典作品诵读》、《视听作品分析》、《媒介前沿》、《广播电视艺术研究》。

2.科研平台中国传媒大学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心;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播音主持艺术研究所;广播电视语言研究所;体育播音主持研究所;新闻播音主持基本功大赛项目;辩与论公开课项目。

3.获奖获奖:培养的学生在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中获得多项大奖。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刘利群、隋岩国际传播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刘利群、隋岩国际传播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袁军
05 方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宫承波
06 方向国际关系史论;
07 方向政治学
刘利群
隋岩
张开
朱塞佩·里盖 利
麻争旗
孙英春
①政治理论 ②新闻基础知识 ③新闻写作
资料来源育明教育官网: 考博考试信息、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考博分校
资料来源: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
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
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
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
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 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 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 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 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 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 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 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 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
资料来源育明教育官网: 考博考试信息、辅导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考博分校
资料来源:
考博就找育明教育考博分校
京大学举办的许渊冲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并入选为大会宣讲论文。。目前正从
事“媒体素养”跨学科新课题的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新祥旭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新祥旭

1.语言传播发声学方向语言传播发声学是中国播音学的一个基础性研究方向。

它以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的发音和用声为主要研究对象。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传播主体(如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电声系统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传播活动。

语言传播发声学是从物理、生理和心理以及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特点等方面,阐释用气发声、吐字归音、声音使用规律以及个体训练方法的学科。

本研究方向包括两个研究区域,一个研究区域是语言传播主体在话筒前的声音使用和日常训练体系,主要包括研究语言传播主体为适应时代、媒体及节目语境的不同要求而出现的用声现象,总结其规律和通过训练解决情、声、气关系,达到自如使用声音、以声传情的目的;另一个研究区域是对语言传播主体的声音使用进行科学的主客观评价,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语言传播主体进行静态和动态变量分析,以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形成客观标准。

本方向旨在培养广播电视领域高水平播音主持专业人员所必需的语音和发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2.播音主持基础理论方向播音主持基础理论是中国播音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基础理论,着重研究从稿件(话题内容)准备到实际播出这个过程中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如播音主持语言创作的基本规律、原则、方法,包括播音语言特点与表达特点;传播主体的业务序列、语言文化层次与品位,以及素质修养;传播客体的接受心理、民族心态对语言传播的要求;播音主持作品的评价体系等。

播音主持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需要把稿件(话题内容)变为有目的、有感情、有对象的有声语言作品,及于受众之耳,入于受众之心。

本研究方向把播音主持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探寻其表达特点和规律,主要解决创造道路、分析理解和具体感受内容的方法、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以及话筒前状态诸问题。

其特点在于正确处理“稿件(话题内容)、传播主体、受众”这三者的关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问题作出回答。

本研究方向还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发生、发展的过程,探求其发展规律,其中包括发展史研究,各个时期主要代表人物、重点作品、不同风格流派的研究,以及中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比较研究等。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专业(zhuānyè),各方向介绍中国(zhōnɡɡuó)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专业(zhuānyè)各方向介绍传媒经济学(0503Z7)传媒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相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传播学和经济学、管理学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传媒领域比较突出的经济与管理问题。

该专业主要包括传媒产业管理、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产业管理、影视项目管理等研究方向,整体涵盖传媒经济领域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问题。

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知识基础宽、综合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传媒经济与管理方面高层次理论与应用型人才。

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熟悉现代传媒经济与管理业务,掌握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解决媒体经营与管理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1.传媒产业管理方向传媒产业管理方向以传播学和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传媒经济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liǎnɡɡè)层面、市场和政府两种调节手段、国内外传媒的不同体制为构架,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所面临的经济问题进行探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观层次的电视、电影、报纸等传媒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问题;媒体层次的经营与管理问题;产业层次的运营、规制等问题。

研究重点放在传媒产品、传媒市场、媒体经营、产业规制、体制改革等方面。

特色优势在于媒体经营、传媒市场研究,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传媒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分析方法来研究传媒领域的经济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悉现代传媒经济与管理业务,掌握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解决媒体经营与管理问题的能力。

未来可能的工作领域包括:媒体、传媒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等相关领域。

2. 国际文化贸易方向国际文化贸易是一个崭新的,集传媒经济、国际贸易、文化产业、经济学、传播学等知识为一体的跨专业学科领域,特点是瞄准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动向进行前瞻性学术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各方向及导师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各方向及导师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back: 返回研招办首页
2010
【公告类别:硕士】【发布时间:2009-10-11】
(用红字表示的方向归属见表后注)
注:020205产业经济学专业03、04、05、06方向属文化产业研究院;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2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属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属电视与新闻学院;
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方向属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05信号处理技术、06嵌入式软硬件技术方向属计算机学院。

050330广告学专业06新媒体产业属新媒体研究院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07移动多媒体属新媒体研究院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05网络新媒体技术属新媒体研究院
430110集成电路工程领域02 DSP算法与FPGA设计属计算机学院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中国传媒大学研招办©2008版权所有电话:(8610)65779227/9702传真:(8610)6576880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24 电子邮
件:yzhb©
已被阅读:88646次。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类考研参考书目(复试)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类考研参考书目(复试)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类考研参考书目(复试)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类考研参考书目(复试)(传播学、传媒经济学、传媒教育)传播学9024理论传播与传播史①《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与广播电视》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②《中西新闻比较论纲》童兵新华出版社③《新闻媒介通论》袁军北京广播学院④《中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与实践》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⑤《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9025应用传播①《电视收视率解析》刘燕南北京广播学院②《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中国广播电视③《电视传播研究方法》刘燕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④《广播经营战略研究》凌昊莹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⑤《媒介经营管理》凌昊莹复旦大学9026媒介与女性①《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刘利群中国传媒大学②《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祖伦(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③《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美)朱丽亚•T.伍德暨南大学出版社9027国际传播①《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法]阿芒·马特拉中央编译②《国际传播学》关世杰北京大学③《传播的观念》陈卫星人民出版社④《国际政治传播》李智北京大学9028教育学①《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或《教育概论》叶澜人民教育②《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北京师范大学③《外国教育史》王天一等北京师范大学④《大教学论》夸美纽斯人民教育9029传播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柯惠新等北京广播学院9030传播心理学①《大众传播心理学》刘京林北京广播学院②《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刘京林等编著中国传媒大学③《新闻心理学概论》刘京林北京广播学院④《广告心理学》余小梅北京广播学院9031法学基础①《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②《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张千帆法律出版社③《法学概论》(第11版)吴祖谋李双元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传媒经济学9034传媒经济管理综合①《经济学原理》曼昆机械工业②《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③《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应用》柯林·霍斯金斯等暨南大学出版社④《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李怀亮广东人民⑤《传媒经济学教程》周鸿铎中国书籍出版社⑥《传媒经济理论》卜彦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⑦《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何群高等教育出版社传媒教育9028教育学①《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或《教育概论》叶澜人民教育②《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北京师范大学③《外国教育史》王天一等北京师范大学④《大教学论》夸美纽斯人民教育【中传考研经验】凯程2015年中传考研成绩辉煌,拿下多个重要专业的第一名,例如,中传艺术硕士第一名王园璐,中传新闻传播硕士第一名郑家威,凯程学员总共考取中传超过30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中传在录取的时候非常公平,招生人数多(总数达200人),加上凯程的专业辅导与人脉关系,凯程已经成为了中传考研的黄埔军校,每年考取中传的人数是其他辅导班的总和还要多。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一)新闻与传播学类1、新闻学硕士2、传播学硕士3、新闻与传播学硕士(二)宣传学类1、宣传学硕士2、广告学硕士(三)管理学类1、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2、工商管理硕士3、行政管理硕士4、公共管理硕士(四)教育学类1、教育硕士2、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硕士(五)社会学类1、社会学硕士(六)法律学类1、法学硕士(七)数学类、物理学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1、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硕士2、物理学硕士3、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招生专业设置得非常丰富,包括新闻与传播学类、宣传学类、管理学类、教育学类、社会学类、法律学类和数学类、物理学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等。

(一)新闻与传播学类包括新闻学硕士、传播学硕士和新闻与传播学硕士三个专业。

新闻学专业主要内容是新闻传播,核心课程有新闻报道与叙事、中外新闻播出、新闻技术操作等;传播学专业主要是研究传播行为的动力机制、传播文本的构建视角、传播媒介发展与未来趋势等;新闻与传播学硕士专业则是集新闻与传播学的研究于一体,综合考察研究新闻与传播的学科发展、新闻媒介组织管理。

(二)宣传学方向包括宣传学硕士和广告学硕士。

宣传学硕士主要针对市场宣传管理,重点培养学生识见宣传方法与理论,领悟相关政策、技术趋势,具备宣传营销策划、会议活动组织运作能力;广告学硕士是管理类学科,全面考察广告传播市场、商业广告创意策划、品牌宣传策划等多种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现代广告管理的核心理论与方法。

(三)管理学类由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行政管理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组成,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是以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侧重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与建模;工商管理硕士则注重工商管理的学科解析,勾勒出管理类学科的实质素养;行政管理硕士是学习管理理论,并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到行政管理领域;最后公共管理硕士招生专业主要聚焦政府机构的规范性管理、实施效力与发展趋势,探索政府机构能够深入生活、执行实际服务的策略与行动方式。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真题解析、备考规划、参考书超全解析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真题解析、备考规划、参考书超全解析

《21必读!一万字的中国传媒大学新传考研超全攻略》摘要:想去双一流读书吗?正文: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办学65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要的、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该校的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这所紧紧围绕着传媒事业发展所建设的高校,目前有新闻学、传播学、新媒体、广播电视学等11个新传相关专业招收全日制硕士生,相比其他学校,除了择校,可能还要在众多专业之中纠结一番。

今天,就为大家呈上最全最详的备考攻略,让大家轻松择校、高效备考。

一、招生专业中国传媒大学不仅招收的专业较多,而且有的专业下设置的方向也较多,且考生必须在初试报考的时候确认专业方向,但在招生简章中只会列出该专业的拟招生总人数。

因此,如果你报考了热门专门的热门方向,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最终各个方向的录取人数是可以小幅度浮动的。

众多专业方向,哪个性价比更高?各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学&传播学】(注:具体的方向介绍可登陆官网查看/newsWYFHY/ce902e8e-b5a4-491c-b7d5-a6ae7fb7737b.htm)专业介绍:新闻学专业从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中国传媒大学首批设置的硕士研究生专业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招生的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之一。

本专业具有突出的广播电视新闻特色,是中国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引领者之一。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各方向及导师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各方向及导师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注:020205产业经济学专业03、04、05、06方向属文化产业研究院;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2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属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1电视艺术理论方向属电视与新闻学院;
050407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方向属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05信号处理技术、06嵌入式软硬件技术方向属计算机学院。

050330广告学专业06新媒体产业属新媒体研究院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07移动多媒体属新媒体研究院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05网络新媒体技术属新媒体研究院
430110集成电路工程领域02 DSP算法与FPGA设计属计算机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各方向介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各方向介绍传播学(050302)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

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

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设了传播全球化研究、基础统计学、传播学理论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等重要的传播学基础课程,同时也为学生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规律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不但加强了传播理论课程的比重,也更加有效提高了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2.应用传播学方向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

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理论学习及深入传媒一线参与实践,通晓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介的经营管理实务。

媒介经营管理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应用型学科,研究方法较为综合,总体强调第一手资料的占有,着重与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和本学科理论发展相联系。

本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培养应用与研究并重型人才,硕士生具备传媒专业素养以及经营管理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能力。

对学生量才侧重培养,毕业学生可为传媒产业领域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可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媒介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可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或研究型人才。

3.媒介与女性方向媒介与女性研究是媒介研究与性别研究的交叉领域。

在媒介传播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性别意识已经成为媒介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媒介与女性研究也逐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媒介与女性研究以传播学和性别研究为理论基础,既是用性别的角度研究媒介、传播和大众文化,也是通过传播理论和文化研究解读社会性别的发展。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点包括:本领域学术研究和传媒实践的历史脉络、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从性别角度分析媒介工作者、媒介内容和媒介受众的发展与特点;以及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本领域学科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等。

促进大众传媒生产无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媒介产品,推动大众传媒成为宣传社会性别意识、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文明的社会舆论平台;还可以为党和政府、新闻媒体、关注妇女、消除性别歧视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建立有利于妇女争取“平等、进步、发展”的媒介环境。

本研究方向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的优势国际平台,研究生可以开展多渠道、多领域的研究、实践工作,推动产学研综合发展。

本研究方向为各级各类传播媒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培养具有较强性别意识和丰富传媒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传播学的知识和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方法,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好的媒介实践和思考能力,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实际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4.国际传播方向国际传播是中国传媒大学根据本校学科基础及其优势而开创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其特色在于把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两者结合,从传播学和政治学的双重透视角度,并结合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与其他人文科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哲学)和社会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的交叉关系来对信息的跨国流动进行整体性研究和案例性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研究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传播学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形态的研究,(2)基于实证方法的政治传播和国际关系的研究,(3)国际传播学理论范式研究;(2)全球传播(传播的全球化)研究;(3)国际传播效果比较研究等。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从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层面,去了解和掌握国际传播的历史进程、行为主体、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效应,从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和效果等多个维度阐释国际传播现象,并注重运用量化性质的内容分析和受众调查方法以及质化性质的文本考证和田野方法,注重思考传播的主体性问题。

本研究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运用国际传播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解决国际传播现实问题的能力,承担起对外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等工作。

本研究方向的师资队伍完备,大多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理论修养高,业界经验丰富。

在课程设置上,本研究方向以理论修养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除了为学生开设国际传播史、国际传播理论以及国际传播方法论等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中国政治与外交、文化外交、国际政治传播、奥运传播、视觉传播、社会传播(或INGO传播)、跨国媒介经营与管理、传播全球化、国际政治营销(建设中)等课程,并开展生动活泼的专业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国际传播的总体态势,又能够运用多种理论范式对信息跨国传播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为国家的对外传播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5.媒介素养方向本研究方向是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内、传播学二级学科中的一个三级学科,也是新闻传播学与教育学交叉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本研究方向紧紧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教学和研究优势资源,以提升全体公民媒介素养为最高理想目标,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人才,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本研究方向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世界范围内的媒介素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和特点,主要包括国内外著名媒介素养教育学者的基本理论及思想,世界各国媒介素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及特点,媒介素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特点、组织、经验和教训,国际和地区媒介素养教育比较,媒介素养教育产品设计和开发,公民媒介素养水平提升的途径和方法等。

目前,本研究方向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实践推广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本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教风、学风严谨,教学经验丰富。

除传播学史、传播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传播学专业课程外,还开设有传媒教育史、传媒教育理论、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前沿、国际与比较媒介素养教育、媒介产品设计与开发、媒介研究、媒介制作、媒介与青少年等课程,同时以问题或议题为中心组织方向课程。

通过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的学习、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具备在传播学和教育学相关领域拓展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终身学习能力,能够承担高等院校、基础教育学校、科研机构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发研究,能够承担媒体和媒体教育栏目的策划评论,能够承担政府机关、社会教育机构、青少年教育和研究机构的教育、宣传、管理、推广等相关工作,以及其他可能的更广意义上的相关社会工作。

6.传播研究方法方向传播研究方法研究方向是传播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着重关注如何利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传播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

其中包括如何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结果的描述、解释以及理论模型的检验和修正等,从而达到综合地、深层次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探索和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传播效果的目的。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三大类:研究方法类(科学的基本原理、抽样调查原理、计算机辅助调查技术、实验、内容分析、定性研究法、媒介研究、数据处理等)、统计分析类(初级分析法、高级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结构方程式模型,等)和实用软件类(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问卷调查分析软件、专业分析软件,等)。

研究特色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既研究定性研究方法,又重视定量研究方法;既强调基本的理论和框架,又注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件;既要与国际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同步,又要适应我国本土的传播实际。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熟悉逻辑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归纳、演绎、分析、建模等方法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复合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有关传播学前沿课题和实用课题研究。

本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包括: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媒体、市场研究公司和企业从事调查、数据分析和咨询的研究人员或实际工作者。

本方向拥有国内一流的研究团队,成果丰硕,科研项目多,学生参加实习实践的机会多。

7.传播心理学方向传播心理学是一门传播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吸纳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采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多元化研究取向,探索人类传播活动中心理现象的规律。

本方向重点研究传播心理基础理论和传播心理应用。

着重于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分析传播活动中认识主体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尤其重视研究在新闻、广告、影视、网络等传播领域中传者与受者特定的心理活动规律,以及提高大众传播活动效能的心理依据与策略等。

通过揭示这些特有心理现象的规律,帮助传播活动的参与者运用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传播实践领域中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本方向要求学生掌握传播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具备创新开拓的研究意识,拥有健康的心理,并能够与传播实践密切结合,具有良好科研素养与从事传播实践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