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3 桂花雨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品读重点句段,发挥想象,读懂课文描述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乡思亲等的情感。

3.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诗歌。

4.理解作家以“乐”写“思”的表达精妙。

【教学设计】一、导入,读懂“桂花雨”1.板书课题。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课题)。

桂花雨?多么特别的“雨”呀!它是怎么一回事?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们?引导学生直奔文本中心句段,指名朗读并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3.师:现在你能说说这“雨”是怎么回事了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纷纷”“满头满身”等处品读体会摇下的桂花就像下雨一样。

4.指导朗读,读出桂花雨的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桂花雨”是作者对桂花纷纷扬扬下落样子的形象表达,也是课文中的核心句段之一。

教学伊始,通过课题引出这一片段,直奔文本核心内容,减少枝蔓,对于课文整体学习也将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

】二、质疑,理解“摇桂花”1.教师质疑:这雨是怎么“下”起来的呢?你知道吗?引导学生理解桂花是“摇”落下来的,补充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2.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桂花为什么要“摇”下来呢?3.过渡:是的,通常花儿在开花时节格外需要人们去呵护,为什么桂花却要把它摇落下来呢?——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探究其中原因。

4.组织交流,引导学生从“摇下来的桂花完整、新鲜”和“自然谢落或被风雨吹打下来的香味差”两方面回答,并要求学生把两方面原因说完整。

【设计意图: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只强调个性化阅读,忽视理解的准确性,以致于到了做练习或考试的时候不得不再跟学生反复强调“标准答案”,形成课堂、考试两张皮。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案优秀6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读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桂花带给“我”哪些快乐?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

课文中桂花带给我的快乐有些地方比较明显,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所以学生较为容易找出摇桂花的快乐,但是无法寻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快乐。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到描写桂花的句子,再带着感情朗读,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

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

接着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特别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

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

整个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优点之一。

但也有不足之处。

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学生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我通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强调桂花香,却忽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

尤其是一个“浸”字,这里可以尝试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通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

有人说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

我觉得这话说得好,今后,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强,才能避免课堂教学蜻蜓点水的现象,力求做得更好。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词语、句子的基本意思。

2.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3.能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审美情感。

4.能够初步表达对春天的美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春天美景。

2.难点:表达对春天美景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桂花雨》PPT。

2.讲解人物:桂花、小蝶。

3.知识点整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观看桂花树的图片,引出问题:你们知道桂花有什么特点吗?
2. 学习课文
•朗读课文,分段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结合PPT展示桂花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

3. 学习桂花雨的象征意义
•讲解桂花雨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作者选择桂花来描写春天。

4. 表达情感
•让学生围绕春天的美景,发挥想象,用诗歌或散文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段描述春天美景的文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了春天美景,培养
了审美情感。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的春天美景,可以参考今天学习的诗歌《桂花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本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努力进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教案】一、课文背景《桂花雨》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乡村里经历的一次桂花雨,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桂花树的特点;2.体会桂花雨的美好;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桂花雨的意义;2.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难点1.理解抽象意象;2.运用文字描写生动场景。

四、教学内容1. 桂花树桂花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开花时花朵飘香,是一种具有浓郁香味的树木。

2. 桂花雨桂花雨是指桂花花瓣在微风中飘落的景象,形象生动,美丽如画。

五、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桂花园中,感受桂花飘香的气息。

2.【学习】分段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并进行小组讨论。

3.【练习】让学生就桂花雨的描写写一段想象故事,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4.【拓展】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家庭附近的公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画下心中美丽的桂花雨场景。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桂花雨的意义,并培养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七、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桂花雨的心得体会,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激之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自然,加强实践活动的设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自然的美好。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5篇《桂花雨》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生活美好的回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1一、设计理念:桂花雨,飘洒在故乡的小院里,飘洒在我的记忆里。

思乡的情,就这般如阵阵桂花的香味一样,浓浓淡淡,飘飘洒洒。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是乡情的浓缩。

以此为窗口,让学生走进窗口,倘徉在文本中,在语言中、想象中感悟乡情,感悟灵性的桂花雨。

二、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课前准备: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水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五、过程预设(1课时)(一)入文,启动情感1、读课题,谈桂花:八月中秋,正是桂花正香时,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你一定能闻到浓郁的香味儿,细细小小的金黄色小花飘飘洒洒,如雨洒向大地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2、这迷人的芬芳也永远地印在作家琦君的心中,童年的一幕幕犹如桂花浓郁的芬芳飘洒在记忆中。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她的《桂花雨》,感受那份浓浓的情。

(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第一次朗读尽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二次朗读,读出一点对课文的感受来。

2、交流检查:(1)读完文章,掩卷而思,你想说什么?(你了解了什么)(2)快速看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写到哪几件事?(3)选择一件事,读给大家听,注意读出自己初步的感觉来。

【设计意图:高年级的学生,初次朗读文章,除了读正确通顺之外,对文章的语言、情感已有所感受,尽管粗浅。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5篇《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记事抒情散文。

课文记叙了“摇桂花”等童年趣事,抒发了作者对快乐的童年和家乡的深切怀念。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和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2.体会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老师相信你们的童年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琦君家乡的桂花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欢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家乡,一起去感受那桂花雨带给她的欢乐!(板书课题)(二)精读悟法,学习表达1.感受“桂花香”。

《桂花雨》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这普普通通的桂花,为什么这般让作者魂牵梦萦呢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批注写下来。

(1)独爱桂花。

引导学生抓住桂树与梅树的对比体会作者内心对桂花的亲切和喜爱之情。

(2)沉浸桂花香。

迅速浏览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桂花的香气划出相关语句。

①对比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为什么用“浸”不用“飘”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也曾用到过这个字,还记得那句话吗(出示“……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这里的“浸”字好在哪里“浸在桂花香里”“浸在浓雾里”中的两个“浸”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师小结:“浸在浓雾里”就是浸泡、渗入,说明雾大。

文中的“浸”指的是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香气浸入了村庄的每户人家,也浸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3 桂花雨【教案】——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3 桂花雨【教案】——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3 桂花雨【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板块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谜语导入,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八月放异香。

(打一花卉名)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桂花有什么印象。

(2)板书课题:桂花雨。

2.想象情境,理解课题。

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情景?“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补充材料,简介作者。

(1)桂花雨给作者琦君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难忘、美好的回忆。

作者将这些美好的回忆记录于笔端,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吧!课件出示: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浙江温州市瓯海区)。

当代女作家。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等。

(2)指名学生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对桂花的“香”这一特点的认识。

接着,根据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桂花雨”的情境,感受桂花飘落的美。

优美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期待。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随文正音识字。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大意;
2.能够表演出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3.能够通过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寓意。

二、教学重点
1.故事的理解与表达;
2.角色情感的表演;
3.道德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课文《3桂花雨》;
2.教学反思表格;
3.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一遍桂花雨的故事;
2.引导学生畅想:如果自己是故事里的小明,会怎样做?
3.学生回答,老师引导讨论。

第二步:学习故事(15分钟)
1.分角色小组阅读故事;
2.小组展示分角色表演;
3.全班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及人物感情变化。

第三步:讨论故事寓意(15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
2.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第四步:课堂练习(10分钟)
1.给学生提问,让学生口头简述故事大意;
2.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表达出故事的教育意义。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写读书笔记的作业;
2.提醒学生复习故事内容。

五、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2.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的情感体现如何?
3.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德寓意?
4.教学反思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次关于《3桂花雨》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希望种下了学生心灵的种子,促进学生成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析《桂花雨》是一篇状物的抒情散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第二至四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第二自然段写“摇”桂花时间的选择及其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摇”桂花的情景。

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情景交融,物我和谐共生。

第四自然段写“摇”桂花后,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

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篇末再次点题,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分享“摇花乐”。

全文以桂花为线索,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作者以童年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感情。

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设计意图课题“桂花雨”引领读者感受那浓郁的桂花香气在鼻翼唇齿间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香雨在脑海眼前散开。

读着课文,我们和作者一起沉浸在童年的美好回忆中,喜欢桂花的迷人香气,难忘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也就理解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又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渐渐的,作者的思乡情便也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溢满字里行间,也久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且引得我们浮想联翩。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首先我引导学生“多读”,这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其次是情境创设,我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帮助学生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激发兴趣1.出示桂花: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师板书:雨齐读课题)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

(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邻居”“整个村子”“全年”)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的散文。

作者琦君以童年时帮着摇桂花、收桂花、晒桂花、吃桂花的几件事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母亲、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桂花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

教材安排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美好生活的价值,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他们在感受作者情感、体会文章主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他们珍惜美好生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等。

2.教学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桂花的美丽。

然后提问:“你们对桂花有什么了解?课文中的桂花雨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1篇】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法点睛审题,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精读深思,研究作者写作目的及表达特点。

①抓住课文三处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用词(侵字)用景用物等表达方式抒情的特点。

②研读摇桂花,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怀念故乡的深情及作者用事抒情的特点。

③研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作者母亲怀念家乡之情及作者表达方式的特点。

──回读全文,归纳用人事景物表达童年乐、思乡情的写法特点──评价归纳,转换运用学习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写作思路。

3.指导学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事、写景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案学习提纲1.审题,桂花雨什么意思?跳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关于桂花的什么事?2.按小时候念在家乡──中学时在杭州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二段。

小时候主要写了()、()、()、()那几件事。

读中学时主要写了()、()二件事。

3.勾画小时候念中学的时候作者爱桂花、摇桂花、赏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体会。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三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三篇】

【导语】⼈教版五年级语⽂上册语⽂教案怎么写?⽆忧考整理了⼈教版五年级语⽂上册《桂花⾬》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桂花⾬》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少、邻居、成熟、完整、提前、 ⾹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启发学⽣谈谈⾃⼰童年⾥难忘的⼈和事,训练学⽣的思维能⼒和语⾔能 ⼒。

2.过程与⽅法 通过⾃读⾃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 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百晓在线》提供的⽂章〗 ⼀、谈话引⼊。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 是⼀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起⾛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

毕 业于杭州之江⼤学中⽂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作 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化学院、中央⼤学中⽂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 集、⼩说集及⼉童⽂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 《桂花⾬》《细⾬灯花落》《读书与⽣活》《千⾥怀⼈⽉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 年说梦痕》《琦君寄⼩读者》《琴⼼》《菁姐》《七⽉的哀伤》以及《琦君⾃选集》 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犀,⽊犀科。

常绿⼩乔⽊,⾼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硬⾰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叶腋或顶⽣聚伞 花序,黄⾊或⽩⾊,极⾹,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翌年夏初成熟。

原 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5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5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1教学目标:1、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和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理念:1、课堂教学应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揭示中心句。

1、.课文一开头,她就说: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2、出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二、品味香气迷人.1、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2、出示句子: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每时每刻都泡在香气里,你就是琦君邻居的话,你有什么感受?三、学习摇花乐。

1、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3、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4、想象写话。

5、这么香,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亲呢?6、诗:自己再读一读父亲的诗,你想说什么?四、品味生活香浓。

1、个别读第四自然段。

2、比较句子:(1)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指导朗读。

五、感受乡愁。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2教学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3桂花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 关键词汇:桂花、童年、回忆、情感、描绘。
3. 关键句型:桂花雨的美丽景象、作者对童年的怀念、情感的真挚表达。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同时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桂花雨的美丽景象和作者的情感抒发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通过关键词汇和关键句型的标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板书设计还可以加入一些趣味元素,如卡通形象、色彩搭配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学习策略: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如预测、归纳、推理等,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查询和整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同时,学生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3 桂花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要围绕《桂花雨》这篇课文展开。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三篇

【导语】前⾯我们学了⽼舍先⽣的《养花》,知道⽼舍是爱花之⼈,但爱花⼈并⾮⽼舍⼀⼈,今天,我们再结识⼀位单单爱家乡桂花的⼈——琦君,我们来看她的⽂章——《桂花⾬》。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认识2个⽣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通过⾃读⾃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的桂花再⾹,也⽐不上家乡院⼦⾥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资源:1、课件。

2、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教学⽅法:⾃读⾃悟、细读悟情,抓关键词进⾏品味。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流程: ⼀、复习导⼊,揭题释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这篇⽂章⼜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回忆本单元课⽂,都是思乡为主题的课⽂,这样可以使学⽣进⼀步理解本⽂的中⼼思想。

】 了解作者琦君,课件出⽰琦君资料。

明确阅读提⽰。

这是⼀篇略读课⽂,我们可以根据前⾯的连接语的提⽰来⾃学,谁来读读阅读要求? 四、初读课⽂,整体感知 1、出⽰⽣字词,指名认读。

(开⽕车、⼩组、齐读) 2、听读课⽂,边听边思考:⽂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桂花⾹摇花乐) 4、根据板书,找出⽂章的相应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先让学⽣认准字⾳,读通句⼦,明⽩本⽂讲了什么内容,让学⽣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

】 深⼊学⽂、品析感悟 学习最后⼀段 在作者的记忆中,最让她难忘的是什么?指名读最后⼀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的文章。

作者通过讲述小时候摇桂花、赏桂花、晒桂花、吃桂花的快乐时光,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郁的乡愁情怀。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3《桂花雨》优秀教案围绕这篇课文展开,通过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情感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描写美好回忆的文章会有较强的共鸣。

但学生在分析作者情感、体会故乡情怀方面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桂花这一传统习俗不太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培养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珍惜现在的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难点:分析作者情感,体会故乡情怀;理解桂花这一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时光。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桂花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教学。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桂花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桂花的魅力。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精选7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精选7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精选7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

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路及主题。

2、“感悟式”教学流程,想方设法给学生学习、思索的凭借,让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获得言语才智的生长。

3、注意人文精神的教育,体会文章丰富的意蕴:对家乡的思念和酷爱;对童年欢乐生活的眷恋和酷爱;对家乡人和年丰、四邻友好生活的酷爱;对桂花质朴无华,静默奉献的赞美等,同时,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孩子们遇到好文章,学会感动;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共享等。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再现“摇桂花”的情景,感受“摇花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酷爱和怀念。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所说的那句话的真实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学法指导合作沟通课前打算1、朗读课文;2、了解桂花;3、了解作者。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文本,初闻桂花。

1、干脆板书:桂花问:你们知道桂花吗?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香)2、有一位台湾女作家叫琦君,她笔下的桂花也是香气扑鼻的,请同学们抓紧打开课本,细致、仔细的读一读。

留意文中的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争取读准它们。

并找一找这些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3、出示两个生字和部分新词,指名学生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浸润花香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好的句子是要多读的,读着读着,就会有一些特殊的字眼留在你的脑海里。

现在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是不是有一个特殊的字眼跳入了你的脑海。

(2)“浸”原来是指一个东西泡在水里,为什么把“浸”字用在这儿呢?请你再读读句子,有什么发觉?(3)假如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觉?(4)那就请同学再来读读,谁来沉醉一下。

2、过渡:是啊,桂花如此美,如此的香,但是,作者却没有把课题叫做桂花,而是桂花雨,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次快速读课文,看看使作者最感爱好的究竟是什么?三、重点感悟,感受摇花乐1、谁来说说,最让我感爱好的是什么?2、你是从哪里发觉的?3、品读句子:“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1)好,现在你们就是童年的琦君,我就当“妈妈”,谁来缠缠我?(2)你们这么缠想干什么呢?(3)知道要提前摇桂花,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欢乐、快乐)4、好,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诗歌《桂花雨》的内容和意境。

2.能朗读《桂花雨》。

3.能发表对《桂花雨》的感受和体会。

4.能够通过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2.朗读《桂花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桂花雨》的深层含义。

2.发表对《桂花雨》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录音设备。

2.学生准备:课前要求预习课文,准备听课笔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导入《桂花雨》的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3.朗读课文【10分钟】
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桂花雨》,重点训练语音语调。

4.理解课文【15分钟】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深层含义。

可以提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5.情感表达【10分钟】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桂花雨》的情感和体会。

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布置阅读课外相关诗歌的作业,要求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并写感想。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时还需加强互动和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朼对教学有所帮助。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范文(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范文(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范文(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桂花,吟诵描写桂花诗词)1、刚才读了那么多的描写桂花的古诗,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3、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

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做些批注。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几个句子)(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讨论点: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b、注意这句话后面的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a、把握几个动词“帮着”“铺”“抱”“使劲地摇”b、由这几个动词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说说表情和动作)c、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快乐、忙碌的景象读出来,读出那种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画面。

(3)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a、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脖子里、身上,是怎样的情景呢?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桂花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能够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熟悉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准备桂花实物(也可由学生自带),通过实物感受的方式带入课文情境。

3.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描写“桂花香”“摇花乐”“桂花雨”的句段,体会故乡的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回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留恋,感受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2.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常言道,桂子花开十里香,但“桂花雨”却少有人知。

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金桂飘香的时节,常与妈妈一起摇桂花。

那细碎芳香的桂花纷飞如下雨,用这花儿来泡茶、做糕点送给亲朋好友……都是美好而令人难忘的童年记忆。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缠、茶”,边音“兰、箩”、前鼻音“浸”和后鼻音“杭、饼”。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兰、箩、婆、糕、饼、茶”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学习“兰、箩、饼、浸”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缠、捡”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糕、饼、缠”等字时,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

字谜示例:东边有米厂,西边有羔羊,组成一个字,生日宴上尝。

(谜底:糕)有圆有方,又甜又香,饿了吃它,能帮大忙。

(谜底:饼)广旁挂丝线,里字广下站,琐事难应付,总是绕身边。

(谜底:缠)对比识字示例:浸(沉浸)—侵(侵略)—寝(寝室)饼(煎饼)—并(并列)—拼(比拼)兰(兰花)—烂(破烂)—栏(栏杆)—拦(阻拦)箩(箩筐)—罗(罗网)—萝(藤萝)—锣(敲锣打鼓)(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箩”竹字头和中间的“四”位于横中线上,均要写扁一点,竹字头略宽于“四”;“夕”位于横中线下,首笔撇短些,横撇的横短、撇长,点写在竖中线上。

“婆”两部分分列横中线上下,上窄下宽,“女”横拉长,托住上部,撇点要写得撇短、点长,末撇向左下长伸,稳住重心。

“浸”左窄右宽,三点水靠近左边框,略呈弧形;右边横画稍稍向右上倾斜,中间秃宝盖在左边横中线上起笔,写得扁而宽,下面撇捺伸展。

易错提示:“箩”中间是扁宽的“四”,不要写成“曰”;下面只有一点,不要多写。

“糕”部首是“米”,不是“禾”;右部中间是“王”,不要写成“玉”,下面是四点底。

“饼”左边是食字旁“饣”,不要写成金字旁“钅”;右边是“并”,下面不要写成了两竖。

“浸”部首是三点水,不要写成两点水;右上的结构开口在左边,不要写反了;中间不要多写一点成了宝盖头。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女:婆(外婆)—姿(姿态)—妻(妻子)—婴(婴儿)—委(委托)—妄(妄想)—姜(生姜)—妥(妥帖)—婪(贪婪)饣:饼(饼干)—饭(米饭)—饱(饱览)—馋(嘴馋)—馆(博物馆)—饥(饥饿)—馅(馅饼)—饵(鱼饵)—饰(装饰)—饮(饮料)(4)多音字。

差⎩⎪⎨⎪⎧ chà:差不多 差不离chā:差别 差强人意chāi :出差 鬼使神差cī:参差不齐鲜⎩⎪⎨⎪⎧xiān :新鲜 光鲜亮丽xiǎn :鲜见 鲜为人知(5)重点词语释义。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担心:放心不下。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新鲜:(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等)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纷纷:(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3~6):回忆童年时代“摇桂花”的快乐往事。

第三部分(7、8):写“我”离开家乡到杭州后常常去赏桂花,心里仍时时想起故乡和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2.文中哪些内容写出了故乡的桂花给作者带来了无限快乐与美好回忆?明确:桂花香、摇花乐、桂花雨。

3.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在故乡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抒发了心中浓烈的思乡之情。

教师点拨:寄情于事是一种写作手法,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情感寄托在所叙述的事件当中,通过突出事件来深化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本文就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运用寄情于事的手法时,要注意不能单纯地叙事而忽略了抒情,要把自己想表达的感情自然地融入到叙事中,有时就可以用一两句话将某种感情含蓄地表达出来。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

文章讲述的是一段回忆,是一段关于什么的回忆呢?(学生回答)那个站在桂花树下闻着花香、抱着树干直摇的小姑娘,是多么可爱啊!同学们课下可以多读读这篇课文,感受字里行间的美好、欢乐与纯真。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懂得兰花箩筐外婆糕饼沉浸缠绕茶叶捡拾2.导入新课:课文主要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故乡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是一篇充满欢笑和芬芳的散文。

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一番。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阅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明确: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中秋节前后。

(2)第2自然段中“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我喜欢的是桂花”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通过“我”对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表达了桂花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

(3)怎样理解第2自然段中“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太迷人了”几句?明确:这几句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作者先用梅树作比较,说明桂花树的样子不够好看;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时期说明桂花很平凡;然后笔锋一转,交代“我”喜欢桂花的原因,点出了桂花的独特魅力——香气迷人。

2.阅读第3~6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明确:写母亲担心台风到来会影响桂花收获。

综合运用了心理、语言、动作描写。

说明桂花树已经植根于母亲的心中,成为她的牵挂,表现了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2)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中的“浸”字有何表达效果?明确:写“我”家院子里桂花盛开时香气四溢,点出了“摇桂花”这项有趣的劳动。

一个“浸”字,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桂花香气弥漫四周,非常浓郁。

(3)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这两处描写,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明确:写了童年时摇桂花的欢乐场景。

第一处描写中,“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问”表现了“我”迫不及待想要摇桂花的心情。

第二处描写中,“抱”“摇”“喊”的动作和“我”的感叹,表现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和快乐。

(4)作者把摇落的桂花说成是桂花雨,好在哪里?明确:在作者的笔下,摇桂花这项劳动是多么富有情趣啊!桂花是细细碎碎的,确实如同细细的雨丝,碎碎的雨点。

“好香的雨呀”这句感叹把纷纷飘落的桂花说成是桂花雨,十分形象生动,也很贴切,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限欢喜。

(5)第6自然段写了桂花的用途,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桂花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香在人们的心间。

(6)第6自然段“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中的“浸”,与第4自然段中的“浸”表达的意思相同吗?请说说理由。

明确:不相同。

第4自然段中的“浸”表示花香浓郁,使人被包围其中,融入其中。

而本段中的“浸”则说明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桂花的香已经不受季节的限制,它让四季充满香甜的气息,也让人们的生活充满香甜的气息;它的香也不受空间的约束,香甜了自己,也香甜了故乡的左邻右舍。

3.阅读第7、8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桂花都是一样的,可母亲为什么却说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明确:其实并非杭州的桂花不香,而是母亲的心还没有离开故乡,她在用心体味家乡的桂花香。

在家乡时,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吃桂花做的食物,喝桂花泡的茶,体验着桂花给予的快乐。

家乡的桂花曾占据了她生活的全部空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桂花是没有区别的,但母亲不是用嗅觉在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桂花,一亲一疏,自然就会感觉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了。

(2)“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句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而母亲的话让她再一次想起。

淡淡的一句话,道出了作者心中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看见皎洁的月光,思念起了家乡;琦君看到杭州的桂花,也不禁想起了家乡和家乡的“摇花乐”“桂花雨”。

故乡在每个人的心中,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离它多远,只要一想到它,就会感到温暖而又踏实。

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大家可以拿起笔来,写一写感悟,写一写家乡。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桂花雨⎩⎪⎨⎪⎧⎭⎪⎬⎪⎫爱桂花——香气迷人摇桂花——充满快乐思桂花——念乡情深寄情于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