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12

合集下载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成就(一)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成就(一)

第18、19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二)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了解863计划的涵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及其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

过程与方法:请同学们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从思想上认识到863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小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重点:(1)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2)863计划的制定难点:(1)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2)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学习要求:(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2)小组讨论时,要求人人发言,其他同学给予纠正或补充。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围绕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并做出相应读书标记。

预习检测:(对于重要知识点,请在课本上做出标注,小组内进行默写训练)一、填空:1、___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在我国西部地区腾空而起。

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了。

2、1970年,我国用____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

3、____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________”。

4、____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________”。

5、我国是继____、美国、____、日本之后,世界上第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6、____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_______________》,提出要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28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28

第17课《科技成就(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四三一”教学模式主要内容四自——主要是针对学生层面:自己预习自行交流自主探究自我评价三辅——主要指教师层面:辅导辅助辅佐一条线——主要指以导学卷为一条线索组织学生,组织课堂。

“四三一”课堂学习过程预习过程四环节:1.预览 2.获取 3.笔录 4.对研课堂探究三环节:群研盘点测评拓展延伸环节:一节课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思想:1、采用“四三一”教学模式,包括情景创设、问题设置、自主或协作学习与讨论、交流与归纳,在学生交流中评估效果,在师生共同归纳中解决问题,提升主题。

2、根据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设置情景和问题,层层推进,突出教学主题的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以“新中国科技成就”作为线索,选定相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影片剪辑为“情景素材”,在学生或师生间的交流讨论中,完成对“新中国科技成就”主题的认识。

3、采用以上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其指导思想主要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注重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这种学习方法的改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采用此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为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创设有效的平台。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本课主要讲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的成就。

从单纯的知识角度看并不困难,但比较枯燥。

本课蕴涵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能培养起学生对新中国成就的自豪感,并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也能够学习科学家们的精神,成为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同时还可以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

这对于学生可以一生受用。

学情分析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历程,对于理解新中国取得科技成就的背景会有所帮助,对于了解成就的具体内容也没有问题,但对于理解成就的意义等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初中生毕竟还是侧重于感性认识为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17课_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成就:
1)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 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 .
2)1966年10月27日,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
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实现 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3.人造地球卫星成就:
人 号星 造 东 地 方 红球 一卫
(1)1984 年 4 月,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86 年 2月,我国用“长 征3号”运载火箭把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这颗完全靠我们自己的 力量研制和发射的通信卫星已连续 5年忠实可靠地为全国人民传送每日电视节 目和为广播通信事业服务。 (2)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 一。1970—1988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25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11颗按预定计 划成功地返回地面,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1 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成为苏、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在航 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一:邓稼先接受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 对夫人说:“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 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 材料二: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邓稼先经 常在最关键、最危险的环节(如插雷管)亲 自操作。并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工作人员 下命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后来,在一次实验的事故中,他遭受核辐射, 1986年不幸去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 志性成果。 2、了解邓稼先、袁隆平的主要事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科技教育与文化
【单元概述】 本单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 教育和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两弹一 星”、“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 凝聚着老一辈科学家的辛勤和汗水,科教 兴国给人以希望,申奥成功让国人振奋, 这一切都展现了腾飞的中国在21世纪的美 好前景。
第六单元
【课标要求】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 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 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 美国 前苏联 4年 英国 法国 中国 2年零8 个月
7年零4 时间 个月
4 年零 8年零6 7个月 个月
恶劣的环境 简陋的工具 自主的研制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 “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 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 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 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 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 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 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 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 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 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 了功勋。
(2)导弹
导弹
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制造了原子弹?原 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是什么时候? 美国最早制造了原子弹.原子弹具有巨 大的杀伤力.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了 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
代号为“小男孩”
1945年8月6日,美国为迫 使日本迅速投降,在日本广 岛投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 原子弹。8月9日,美国又在 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原子弹迅速结束了第二次世 界大战,同时面对核恐怖, 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 · · · · 。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 箭发射升空,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地区成功着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美国的第一项农业科技专利。该技术的发明人是 ( D )
A. 黄继光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袁隆平
3. (2016青岛)2016年的4月24日,被确定为我国第一个航
天日,46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
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
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 )
A. 东方红 1 号
B. “神舟一号”
C. “神舟五号”
Hale Waihona Puke D. “神舟六号”4. (2015邵阳)1980年,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成为中国转让给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知识梳理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①___原__子__弹___爆炸成功 1964年6月,②__中__近_程__地__地__导__弹___试射成功 1966年10月,③__装__有__核__弹_头__的__中__近__程_地__地__导__弹___试射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__东__方_红__1_号___发射成功
籼型杂交水稻
发明者:水稻专家⑩__袁__隆__平___ 时间:1973年 贡献:袁隆平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水稻育种的历史 性突破 荣誉: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⑪_杂__交__水__稻__之__父_____”
真题演练
1. (2016齐齐哈尔)米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物,那
么进行水稻优良品种的培育,经过多次试验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的科学家是
(B)
A. 邓稼先
B. 袁隆平
C. 钱学森
D. 杨振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9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9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90-93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科学技术的成就。

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本课教学内容收录了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同时为下一课学习“8•63”计划作好了铺垫。

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

知道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涵义。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新中国发展的历程,这对于理解新中国取得科技成就的背景有所帮助。

学生对于成就的具体内容比较容易掌握,但对于理解成就的意义还存在于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的科学家。

通过学习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讲述法、例证法、分析法、图示法、启发法等方法,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解我国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启发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难点: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1、参与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地、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2、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求知,让学生体会求知的快乐。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 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 。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秦山பைடு நூலகம்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 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天宫一号飞行器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
1973年,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 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 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 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1981年,荣获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2001年2月,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大国新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是有的,只是因为多了几 颗原子弹,大家都不敢下手”
“原子弹,你有了,我有了,可能谁也不用。这样 核战争就打不起来,和平也就更有把握了。”
——毛泽东
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 ——周恩来
没有原子弹、导弹,我们就进不了世界大三角,就 不会有今天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
代号 596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件(5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件(50张ppt)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请你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的巨 大变化,谈谈农民为什么会说出这样 的大实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放初期,我国自然科学技术人员仅40万人, 到80年代末,已突破1000万人。进入80年代 以来,我国的国家级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每年 数以千计,仅1986年一年,就达近1.5万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一次听取汇 报时讲话:“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 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 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 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 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 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运 载火箭系列“长征3号”火 箭待命发射
这是我国1986年10月 第八次发射的返回式 卫星回到地面回收时 的情况。
神舟飞船
1999、11、20,“神舟1号”无人飞船发射成 功 2001、1、10, “神舟2号”无人飞船发射成 功 2002、3、25, “神舟3号”无人飞船发射成 功 2002、12、30, “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 成功 2003、10、15, “神舟5号”无人飞船发射 成功
袁隆平精神和品质 1.创新,是中国杂交水稻第一人

2.时刻关心人民,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 3.淡薄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 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的贡献给国家;

4.对艺术的追求,他擅长小提琴,平时喜欢广博群书; 5.简朴,即使已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1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两弹一星”,了解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重大贡献;理解科学技术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和问题设计,尝试自主学习以及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3.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创业、忘我牺牲的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1.“两弹一星”和邓稼先;2.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三、教学难点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简述中国古近代科技表现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汇报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三)两弹一星1.探讨:新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有何意义?2.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精神。

3.新中国导弹科技事业的发展。

4.卫星技术有什么作用?“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意义?5.我国火箭发射技术有何表现?(四)籼型杂交水稻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二是靠袁隆平。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同学们看书,归纳袁隆平的贡献,怎样评价他?2.回答贡献,介绍人物袁隆平。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中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让我们振奋,它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我们的综合国力。

通过学习本课,让我们更加坚信科教兴国的正确性。

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创新,勇于进取,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1*cnjy*com板书: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中国梦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助力经济发展,造福百姓民生1.原子弹 1.人造地球卫星 1.籼型杂交水稻 1.三峡工程2. 氢弹 2.火箭发射3.导弹 3.神舟系列飞船国防科技航天科技生物科技水利科技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背景:本节是在学习了新中国的成立等一系列史实,学生了解了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之后的一个知识点。

教学课题: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以邓稼先和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2.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1.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网络探索通过历史网《史海荡舟》,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1.通过学习建国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继承传统立志成材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2.教学难点:建国后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①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春规划;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际③观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教学方法:1.教法:参与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地、多方面、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多媒体电教手段演示。

2.学法: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求知,让学生体会求知的快乐,这一课有大量的内容可以通过音像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全面地了解体会“两弹一星”伟业的过程和籼性杂交水稻推广价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兵力和装备都不弱于日军的清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自己国家的威海卫港湾内。

但是,新中国建立刚到半个世纪,人民海军就能驾驶着国产的导弹驱逐舰环球访问、遨游世界各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29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29

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一、教材说明《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是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围绕建国后的科技、教育和文化组织内容。

17课的内容涉及到国防、航天、农业等领域,主要介绍建国后的科技成就和相关科学家的事迹。

本课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以“两弹一星”为核心,重点讲述国防科技和航天科技领域的成就,重点挖掘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团队的爱国敬业精神。

二、设计理念首先,由于学生对科技方面的内容了解有限,因此,需要解释相关名词,明确概念;然后设置情境,补充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研制原子弹的历程之艰辛,从而感受科学家们的自力更生、勇于登攀的精神;通过重点介绍邓稼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将科技与生活相联系,结合珠海本土资源,凸显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之重大,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并激励学生认真对待学业,志存高远,投考一中。

最后,补充材料,探究建国以来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在国防和航天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B、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呈现资料,通过设置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讲解建国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的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B、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无私奉献的爱国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

难点: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1、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五、板书设计国防科技:原子弹、导弹、氢弹——和平盾牌 科技成就航天科技:东方红一号、载人航天——逐梦太空 爱国、敬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34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教学设计_34
中国的四大发明曾经领先于世界





指 南 针
印 刷 术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侯德榜
中国飞机之父——冯如
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坚船 利炮打开,实质上从一个方面反映 了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一些开明 的科学家努力向西方学习,并取得 了一些创新和突破。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中国的 科学技术水平能否赶超世界?
他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
的大门。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
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 称赞这位农业科学家,赞扬他 “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主席亲自把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他,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神舟六号”返 回舱在内蒙古草 原成功着陆,航 天员费俊龙、聂 海胜平安返回 。
胡锦涛主席与“神舟九号”航天员亲切通
“神十”的 成功发射标志着 中国人向着熟悉 太空、利用太空、 享受太空的梦想 又迈进了一大步。
“神舟十号”运往发射基地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一靠 ___邓_小__平______,二靠_袁__隆__平___。
原子弹:主要是利用核裂变释
放出来的巨大能量来起杀伤作 用的一种武器。 1千克铀全部 裂变释放的能量,比1千克TNT 炸药的能量约大2000万倍。
两 弹 一 星
导弹,是一种可以指定攻 击目标,甚或追踪目标动 向的飞行武器。
人造地球卫星:通过运载火箭 或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像 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运行的 航天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4年6月,我国设 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 北地区试验成功 .
1966年10月27日,装有 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 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 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 用于实战的导弹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 “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 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 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 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 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 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 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 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 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 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 了功勋。
中国两弹元勋 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惟 “邓稼先” 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时间。
邓稼先(1924—1986年)出生在军阀混战时期。
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 士学位,很快回到了祖国。1958年,邓稼先受命研 制原子弹。从此,他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 核基地。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 炸成功。“文革”初期,基地实验人员分成两派, 邓稼先力促两派联合,并于1967年成功地进行了第 一颗氢弹的实验。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实验。邓 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 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被誉为 “两弹元勋”。1986年,邓稼先患癌症逝世。直到 这时,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近30年的邓稼先才为 世人所知。
2008年9月28日 “神舟”七号飞船 返回舱成功着陆。 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三名航天员 成功出舱。中国 “神舟”七号载人 航天飞行任务圆满 成功。
神舟九号飞船点火升空
中国首张航天员全家福
2012 、6、16,“神舟9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二: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 耘者。当他还是一 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 权威的胆识;当他名 满天下的时候,却仍 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 让所有的人远离饥
中国历史
第六单元第一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自主学习:
1,什么是“两弹一星”?
2,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何时爆炸成功?有什么历 史意义?拥有原子弹后,我国的核政策是什么?
3,我国在导弹 研制取得了那些成就?
4,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何时上天?在这之 后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又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5,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著名科 学家是谁?请说明理由?
长征一号(CZ1)运载火箭是 一枚三级液体 运载火箭,是 中国第一枚运 载火箭,全长 29.86米,直 径2.25米;运 载能力300千 克
(1)1970年4月27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2)我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 国家之一。1970—1988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25颗人造地球卫星,其 中11颗按预定计划成功地返回地面,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 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 三颗卫星(空间物理探测卫星),成为苏、美、法之后第四个掌握 “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 方面,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怎样理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 稻的意义?
粮食问题
籼型杂交水稻 “东方魔稻”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 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 力量,保卫祖国,中国必须研制出原 子弹。
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 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 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 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的。邓稼 先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 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 间内完成核极限实验,那么就 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 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 这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饿。喜看稻菽千重 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 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 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 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籼型杂交水稻是继四 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 明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代号为“小男孩” 代号为“胖子”
1945年8月6日,美国为迫使 日本迅速投降,在日本广岛投掷 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代 号为小男孩)。8月9日,美国又 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代号为胖子)。原子弹迅速结 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面对 核恐怖,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 考······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 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快了世界大战 结束的步伐,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幕;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 阿瑟甚至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
中国需要和平,但和平需要盾牌。 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 的原子弹。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 箭发射升空,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地区成功着陆。
“神舟”五号载 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 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 雄杨利伟自主出舱。他被称为中国飞天第一人
2005年,“神舟 六号”返回舱在 内蒙古草原成功 着陆,航天员费 俊龙、聂海胜平 安返回 。
1964 年10月
16日下午3时,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
1967 年6
月,中国第一枚 氢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爆炸的意义和我国的核政策:
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
国的国防力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核政策: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 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