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自主学习二)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2节常见的酸和碱教案(新版)沪教版
-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
-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果:……
题型四:分析题
- 分析下列案例,解释其中的酸碱原理。
- ……
题型五:探究题
- 提出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探究酸碱性质与溶液pH值的关系。
- 问题:……;探究方案:……;探究结果:……
2. 实验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实验室设备,进行酸碱实验。他们应该能够正确地使用试管、滴定管、pH计等仪器,并能够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亲手体验到酸碱反应的直观效果,加深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3. 问题解决: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酸碱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他们应该能够分析生活中的酸碱现象,如食品调味、环境污染等,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案例分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酸碱的性质”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答案:……
5. 探究题
题型说明:探究题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解释探究结果。
例题:提出一个问题,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探究酸碱性质与溶液pH值的关系。
答案:问题:……;探究方案:……;探究结果:……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 学生能够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掌握酸碱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2. 相关视频资料。
3. 在线化学知识库。
教学手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核心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核心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酸碱指示剂:通过紫色石蕊试液辨别溶液酸碱性:1、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具有酸性;2、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显碱性;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
通过酚酞试液辨别溶液酸碱性:1、凡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显碱性;2、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无明显现象)的溶液显酸性或中性。
酸碱指示剂: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不同酸性溶液的酸性强弱不同,不同碱性溶液的碱性强弱也不同,为此,人们用酸度和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
用pH 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的pH 值)。
pH 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具体如下:1、pH=7 时,溶液呈中性;2、pH<7 时,溶液呈酸性,且pH 越小酸性越强;3、pH>7 时,溶液显碱性,且pH 越大碱性越强。
总之,pH从左向右酸性由强到弱直到呈中性,然后碱性由弱到强。
★pH试纸的使用方法: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取一小块 pH 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显色后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得知溶液的pH;2、检验气体的酸碱性:先用蒸馏水将一小块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手持另一端移动玻璃棒使试纸靠近气体,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气体性质。
※注意:1、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2、试纸不可接触试管口、瓶口、导管口等;3、测定溶液的 pH 时,试纸不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验的 溶液,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4、取出试纸后,应将盛放试纸的容器盖严,以免被实验室的一些气体污染。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 pH 值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 pH 值范围叫做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初三第七章 酸碱盐基础知识(2)
酸碱盐基础知识(2)1.氢氧化钠化学式,俗称、和,溶于水,且溶解时伴随现象。
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可观察到现象,故固体氢氧化钠可作。
2.氢氧化钙化学式,俗称和,溶于水,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氢氧化钙水溶液的俗称为,当水溶液中含有较多未溶解的氢氧化钙时混合物的俗称为或。
3.氨水的化学式是,浓氨水具有很强的性,故浓氨水敞口露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会。
4.氧化钙化学式,俗称。
具有强烈的性,常用作剂。
5.制取熟石灰的方程式,该反应是热。
6.(1)若碱溶液沾到皮肤上应;(2)若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
7.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8.检验二氧化碳的方程式:;现象:。
吸收二氧化碳的方程式:;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的方程式。
以上3个反应的反应类型(“是”或“不是”)复分解反应。
9.碱具有以上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10.氢氧化钠固体和生石灰可混合形成碱石灰,碱石灰不可干燥、、等气体;浓硫酸具有性,可用作干燥剂,不可干燥等气体。
11.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12.证明氢氧化钠固体(液体)已变质:(用三种不同类别物质检验)①取样,滴加,若有产生,证明已变质;化学方程式。
②取样,滴加,若有产生,证明已变质;化学方程式。
③取样,滴加,若有产生,证明已变质;化学方程式。
13.长期敞口放置的石灰水瓶内壁的白膜主要成分是,形成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实验室常用来洗去这白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4.中和反应的概念:,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此反应热,。
其微观反应实质是。
15.氨水和硫酸反应方程式:;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沪教版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二课时复习课件(共46张PPT)
用途
用于制人造丝、造纸、 用于建筑业,改良酸性 炼油、印染等 土壤和配制波尔多液
第2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 【注意】
中和反应
考点梳理
(以氧化铁、氧化铜
为例)
第2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 续表
酸的通性 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稀盐酸
稀硫酸
H2SO4+2NaOH== HCl+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4+2H2O NaCl+H2O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2HCl+Ca(OH)2== Ca(OH)2+H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酸中由于酸根不同,因此不同的酸在性质上有所区别,在实 验现象上也有所不同。例如,HCl+AgNO3=== AgCl↓+HNO3是 Cl-的特性,H2SO4+Ba(NO3)2===BaSO4↓+ 2HNO3是SO42-的 特性,所以实验室常用AgNO3和稀硝酸检验Cl-, 用Ba(NO3)2 和稀硝酸检验SO42
第2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
中和反应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 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②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
③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如氨气等。
第2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
6HCl+Fe2O3== 3H2SO4+Fe2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Cl3+3H2O Fe2(SO4)3+3H2O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HCl+CuO== H2SO4+CuO==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Cl2+H2O CuSO 4+H2O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酸的性质》_3
专题复习常见的酸
学情分析:知识技能上,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与重要用途,方法水平上,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思路,初步掌握了通过化学实
验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但学生对于酸的知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
构与认知体系,同时,对于如何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存有障碍。
教学目标:1.以浓硫酸泄漏事故为载体,建构常见的酸的模块的知识结构;
2.以处理浓硫酸泄漏的方法与问题为基础,提升学生从化学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
化学问题的水平,协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与策略,提升学生的化
学实验探究水平;
3.通过对浓硫酸泄漏事故处理的研究,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
成化学安全的意识。
教学重点:1.常见的酸的知识结构的形成;
2.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从生活问题到化学问题的问题建模、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水平生长点:1.实验探究水平:猜想假设、实验设计与简单实验分析。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主要知识点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
如:食醋,二氧化碳水溶液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为碱性溶液。
如:纯碱溶液,肥皂水,石灰水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中性──────────────→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3.pH试纸的使用方法:(试纸不润湿、不伸入待测试液中、测量结果是整数)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
在改良酸性土壤时,我们一般是使用熟石灰来调节其酸碱度。
雨水一般呈略酸性(因为CO2溶解在雨水中),pH小于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酸雨是SO2、NO2引起的,与CO2无关。
四、酸、碱、盐的概念及溶解性1.在酸、碱、盐的溶液中,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酸:在溶液中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3PO4碱:在溶液中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NaOH、KOH、Ba(OH)2、Ca(OH)2盐:在溶液中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a2CO3、AgNO3、CuSO4 2.酸、碱、盐的溶解性①酸:都可溶②碱: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③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可溶;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可溶;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巧学《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关 键 词 :巧 设 实验 ;谐 音 趣 味 记 忆
法 ; 口诀 记 忆 法 : 归 纳记 忆 法
地方 ,就 和学 生共 同设 计实验方案 ,分 减 少死记硬背的练 习,注重考查角度 的
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 中适时地 加进 一些 实验 ,化繁为简 ,把抽象 的问
重 注 意 三个 问题 :
帮助他们 排忧 解难 ,久而久之这部分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就会 被调动起来。而且进 行 个人 实 验也 便 于发 现 一些 知 识 的漏 洞, 对学生在 实验 中出现 的一些 “ 意外 ” 要及 时指 出 ,并组 织学生集体讨论 ,找 出事情 的根源 ,不能熟视无 睹。 ( 3)将 习题 改为 边讲 边实 验。在 讲解 练习时 ,如果 遇到抽象或有争议的 组实 验 ,让事 实说 话 ,这样可 以充分调
具备初 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 ,但 自 学能力较差 , 往往缺乏科学的学 习方法。
( 1 )为何 练。任何 练 习 的设 计要
有 一定的 目的性 ,一方面是为 了巩 固基 础知识 ,提升能力 ;另一方面是检查学
特 别是 《 第七 章 应 用广 泛的酸碱 盐》
的 学习,有 的学生越学越觉 困难 ,本 文 浅谈一 下这 一章的学 习中如何让 学生巧
的兴趣 。 ( 2)口诀 记忆 法 。酸 碱盐 是初 中 化学 的重点 和难 点所 在 ,特别是对于盐 和碱 的溶解性学 生掌握起 来觉得很难 ,
时若能把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 分组 实
验 ,效果可就不 同了:学生 自己动手 实 验既锻炼 了学生 的动手能力 ,也 活跃 了 气氛 ,激发 了学生 的兴趣 ,而且 每次实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酸的性质》_3
第七单元课题2 常见的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几种常见的酸的性质及用途
③掌握酸的通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酸的性质;
②根据酸的不同性质,了解酸的用途;
③通过浓硫酸的腐蚀性及实验演示,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④通过几种常见酸化学性质探究比较能简单地归纳其通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浓硫酸的稀释试验,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②通过总结酸的通性,树立学生探究意识
③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树立好学好化学,用好化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比较法
5、教学准备:药品:浓盐酸、浓硫酸
仪器:烧杯、玻璃棒
6、教学重难点:①浓硫酸的稀释②酸的通性
8、板书设计
常见的酸
物理性质:(浓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
紫色石蕊:变红
盐酸与指示剂:酚酞:不变
与活泼金属:金属+酸→盐+氢气
化学性质:与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与盐:
与碱:。
沪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酸的性质》_28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酸的一些物理性质之后安排的一节理解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的一节常规课,在本章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酸的性质探究学习,不但为碱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还提供了学法指导。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让科学探究成为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要让这个环节不流于形式,做到实处,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必须变学生被动的探究为学生主动的探究,让学生喜欢探究,愿意参与到合作探究中去。
《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道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2、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相关的置换反应实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与过去相比,新课标以及近年中考要求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整体降低。
据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二、设计理念1.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比较被动,要使得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探究的欲望。
2.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将学生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在探究过程过程中配以讲授、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归纳等方法的综合使用,既培养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水平,又培养了发散思维水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常见酸的化学性质;(2) 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酸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的性质探究,学会使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去获取信息,同时使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实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酸的性质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酸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六、教学准备仪器: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镊子、试管等;药品:铜、铁、镁、锌、生锈的铁钉、氧化铜、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剂、无色酚酞试剂、氯化钠溶液等。
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联系旧知、辨一辨。
最新初中教案-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教材分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教材分析【本章结构】(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本章是课程内容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一个二级主题(单元)-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物质。
在本章节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三个二级主题(单元),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金属矿物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溶液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
已初步认识并知道用观察及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认识和探究身边化学物质的性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能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已初步认识到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
本章作为身边的化学物质里的四个二级主题(单元)中的最后一个,要求学生通过对酸碱盐主要性质的探究、思考、讨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物质的类别,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归纳。
一方面在则重社会问题中心的同时,兼顾了化学学科体系。
另一方面由于本章的活动与探究具有浅显、与生活联系紧密、情境性强、易引起学生兴趣、易操作、探究形式多样的特点,也对科学探究这个一级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使学生在基本实验技能、对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
本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观念上要有两大转变(1)是定义要淡化。
(2)是要注意社会中心与学科中心的整合。
(二)本章结构本章引言中明确提出了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溶液的酸碱性,怎样表示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2、酸、碱、盐是什么样的物质,有哪些主要性质。
3、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4、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怎样正确使用酸、碱、盐。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1、在学生对溶液的概念及物理方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由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有酸味的食品:食醋、酸奶和某些有酸味的水果等,引出了溶液的酸性,由肥皂、纯碱、石灰水引出溶液的碱性。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
初 三 化 学【教学内容】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二节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了解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用途;2.知道烧碱、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 3.认识强酸和强碱的腐蚀性;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 4.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5.认识常见的酸、碱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和碱的性质; 2.初步了解在探究过程中应用归纳、总结等科学手段 情感目标:从酸碱在生活生产应用,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性质;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2.碱的性质 3.复分解反应 探究实验1.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的物理性质比较 2.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比较 3.碱的性质比较 知识整理: 复习:酸、碱、盐的概念(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电离通式:H n R==nH++R n-;(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电离通式:R(OH)n==R n++nOH-;(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一、常见的酸1.生活中常用的酸:胃液中含有的盐酸(HCl),蓄电池中含有硫酸(H2SO4),酸雨中含有的硫酸及硝酸(HNO3),食醋中含有的醋酸(CH3COOH或HAc);饮料中可能含有的碳酸、柠檬酸等2.酸的分类:无氧酸(如HCl)、含氧酸(HNO3)等3.浓硫酸、浓盐酸和浓硝酸的物理性质(1)吸水性(物理性质)用于气体干燥,但除NH3等碱性气体除外[2NH3 + H2SO4 == (NH4)2SO4](2)脱水性(化学性质)——黑面包实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使之炭化。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碱的性质》教案_32
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
第4课时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碱的性质的方法及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②知道氢氧化钠保存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实践与探究精神,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并进一步培养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化学实验的变化美,增进学生对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关系的认识,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碱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碱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四、教学用品:氢氧化钠试剂、氢氧化钙试剂、紫色石蕊试剂、无色酚酞试剂、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铜
塑料瓶、集气瓶、试管、试管刷、试管架白瓷板
五、课型:探究、讨论
六、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第4课时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激发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疑问,引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本节课充分贯彻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的思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识与技能,感悟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A .Cu 2+、SO 42﹣、H +B .CI ﹣、NH 4+、OH﹣ C .Ba 2+、SO 42﹣、NO 3﹣ D .Na +、K +、NO 3﹣2.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A .BaCl 2 、Na 2SO 4 、Ca (OH )2B .MgCl 2、CuSO 4 、NaNO 3C .AgNO 3 、BaCl 2 、K 2SO 4D .CaCl 2 、K 2CO 3 、NaNO 33.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实际相符,且书写正确的是A .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 2Fe + 3CuSO 4 = Fe 2(SO 4)3 + 3CuB .用盐酸除铁锈的原理 HCl + Fe 2O 3 = FeCl 2 + H 2OC .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胃酸过多: Mg(OH)2 + H 2SO 4 = MgSO 4 + 2H 2OD .炼铁时用一氧化碳还原磁铁矿: Fe 3O 4+ 4CO 高温 3Fe + 4CO 24.U 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B .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C .充分反应后U 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D .充分反应后U 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5.我们常吃的云吞往往带点苦涩的味道,原因是它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为减少苦涩味,在吃云吞时,最好蘸点 ( )A .食醋B .食盐C .花生油D .白酒6.下列各试剂中可用来鉴别Ca (OH )2和NaOH 溶液的是A .盐酸B .酚酞试液C .CO 2D .石蕊试液7.中和反应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做法应用了中和反应的是A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B .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 .用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D .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8、 只进行一次实验就能鉴别出盐酸、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是A .紫色石蕊试液 B. 二氧化碳 C .无色酚酞试液 D .Na 2CO 3溶液9.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B 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A 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D.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10.现有a 、b 、c 三种金属,a 、b 分别与稀硫酸、c 的硝酸盐溶液作用的现象如下表所示:A.b 、a 、cB.a 、c 、bC. a 、b 、cD.c 、b 、a11. 下列离子能在pH =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0.565)A. SO 42―、Cl ―、Na +、H +B. K +、SO 42―、Cu 2+ 、NO 3―稀溶液有酚酞C. Cl―、K+、SO42―、Na+D. Ca2+、Cl―、CO32―、Na+12、右下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
请回答:(1)溶液X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酸”、“碱”、“盐”),试剂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X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 。
(3)若X是稀盐酸、C是金属单质,则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4)若X是稀盐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图中“由蓝色溶液转变为浅绿色溶液”的反应可用于湿法炼铜,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此反应后溶液的比反应前溶液的质量是(填“增加”或者“减小”)的。
13.稀硫酸和下列物质既能发生中的反应,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硝酸钡B、碳酸钠C、氢氧化钡D、氧化钡14.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和反应要放出热量B.酸碱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后溶液的pH=7C.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D.有盐和水生成的一定是中和反应15、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进行猜想】(A)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B)溶质可能只是CaCl2;(C)溶质可能是CaCl2与盐酸。
【实验探究】①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他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他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_______ _______。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通过以上探究,最后确定猜想(C)正确。
【反思与拓展】你认为上述烧杯内溶液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倒入铁制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 _______。
要想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__ 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 __16.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Fe2O3→FeCl2B.H2CO3→CO2 C.CuCl2→Cu D.Mg→MgO17.下列盐中不能由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直接得到的是A.ZnCl2 B.FeSO4 C.MgCl2 D.CuSO418.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则可判断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X、Y、Z B.Y、Z、X C. Z、Y、X D.X、Z、Y1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用稀硫酸清除钢铁表面的铁锈②用碳酸氢钠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③用氢氧化钠中和酸性土壤④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工厂的污水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0.试管内壁附着的下列物质中,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A.盛放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的黑色固体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固体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蓝色固体21.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稀硫酸能用来除铁锈C.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混合得白色沉淀 D.浓硫酸倒入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22、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1)小红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填化学式).(2)小红同学用下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I.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II.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III.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a.Na2CO3 b.HCl c.FeCl3d.Ba(NO)2(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写出主要操作步骤和化学方程式:实验主要操作步骤:,化学方程式:23.根据右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A.铜 B.碳酸钠C.氧化铜 D.氢氧化钡24.下列各组离子在pH=3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Ca2+、CO32-、Cl- B.Na+、SO42-、Cl-、OH-C.Ba2+、K+、Cl-、NO3- D.Ag+、NH4+、NO3-、OH-25.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26、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②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探究2】【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理解与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
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27.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同答:(1)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C物质固态时的名称_________,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物质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 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不可能使溶液的pH有明显改变的是 ( ) A.通入CO2 B.加入稀H2SO4 C.加入盐酸D.加入Na2CO3溶液29.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A.HCl和NaOH B.CO2和NaOH C.H2SO4和Fe2O3 D.H2SO4和BaCl2 30.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金属R可能是铝C.金属R活动性比Cu强 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酚酞区分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溶液C.浓硫酸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实验室可以使用浓硫酸与锌粒制取氢气A.图甲中,浸入浓硫酸的火柴梗变黑B.图乙中,浸入硫酸铜溶液部分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C.图丙中,铁钉水面处部分生锈D.图丁中,试纸变蓝色3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