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质量和密度_八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质量知识,介绍质量的单位、测量方法等。
2. 密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密度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讲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4. 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鉴别伪劣产品、设计容器等。
5.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程、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传授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m/v
3.单位: 国际:kg/m3
常用:g/cm3
关系:1g/cm3=1000kg/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
体积无关。
5.物理意义:结合水的密度讲解。
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铝块(3 组),天平和砝码各 6 组。 教学支撑
多媒体教室 环境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
二 密度 一、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根据物质的哪些特点来鉴别不同的物质的。 1.下列物体哪块是铜块?哪块是铝块? 2.如何区分包在纸中的铜块和铝块? (1)怎样鉴别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外包同种颜色)? (2)怎样鉴别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外包同种颜色)? (3)体积、质量都不相同两个金属块哪一个是铜、哪一个是铝的呢? 教师引导: 在进行两种物质的鉴别时,体积相同时我们可以比较质量进行鉴别; 质量相同时我们可以比较体积进行鉴别;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怎么办 呢?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 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物质密度的测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5.注意在参与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交
流合作的意识。
对应课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课题质量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理解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知道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重难点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难点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质质量、理解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室用托盘天平、烧杯、小勺、白糖、剪刀、塑料瓶、学生身边的小物品(铅笔、橡皮)、水等.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如图6-1-1是宇航员处于正在飞行的飞船内的情景,飞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他们一起升空的宇航服的质量改变了吗?问题引入,激发兴趣.情境导入图6-1-1活动一:探究新知学点1:质量【引入】如果分析一下铁锤和铁钉这两个物体,你也许会发现,虽然它们都是由铁制成的,但它们各自的含铁量却不大相同.物理学中如何来表示这种区别呢?如果想知道它们到底含有多少铁,该怎样精确地测量呢?【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108“质量”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用什么符号表示?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质量,用符号m表示.问题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答: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质量常用的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 t=103kg,1 g=10-3 kg,1 mg=10-3 g=10-6 kg.问题3:阅读教材P109小资料回答:新生儿、成人的质量分别大约是多少千克?苹果、一元硬币的质量分别大约是多少克?大头针、细菌的质量分别大约是多少毫克?大象、地球的质量分别大约是多少吨?答:新生儿、成人的质量分别是2~5 kg、40~×10-1kg=150 g、6×10-3 kg=6 g;大头针、细菌的质量分别大约是8×10-5 kg=8×10-2 g=80 mg、10-11kg=10-5 mg;大象、地球的质量分别大约是6×103 kg=6 t、6×1024 kg=6×1021 t.学点2:质量的测量通过自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活动一:探究新知【议一议】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答:生活中常用各种秤,例如台秤、体重计、案秤、电子秤、杆枰等(图6-2-1所示).【课件展示】各种秤台秤体重计案秤电子秤杆秤图6-1-2师:实验室经常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让我们先来了解天平的构造.【课件展示】托盘天平的构造(图6-1-3所示)图6-1-3教师介绍天平主要部分的作用: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水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或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边摆动幅度相同).熟悉常用的测量工具,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后,糖水的质量与水和白糖的总质量相等吗?实验说明了什么?生:塑料瓶在剪碎前后的质量不变;白糖溶于水后,糖水与水和白糖的总质量相等.师:通过大量的事实,我们可以证明,质量是物体本身一种属性,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活动二:运用举例类型一:质量例1.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承受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部承受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B).A.9 t B.9 kg C.9 g D.9 mg【解析】中学生的质量一般不超过60 kg,所以中学生肩部承受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能超过60 kg×15%=9 kg.故选B.类型二:天平和质量的测量例2.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再将游码调到“0”刻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6-1-4甲所示的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调好天平后,他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6-1-4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g.图6-1-4【解析】在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由图甲可知,分度盘上的指针偏右,说明天平左盘偏高,通过例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突破重点.。
密度实验教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实验教案:初中物理第一册密度是物质的重要性质,它是指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
密度的大小决定着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要学习密度的概念和如何计算密度。
通过做密度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第一册的密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习使用简单实验装置测量物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1.弹簧秤、量筒、烧杯、滴管、实验袋、蜡烛。
2.不同物质的样品,如乌鸦石、木块、水晶、泥土、胶囊等。
三、实验过程1.实验前,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外观和质地,重点观察它们的大小、形状和质量。
2.让学生使用弹簧秤分别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并在实验袋中做好标记。
3.使用量筒测量一定体积的纯水,将水倒入烧杯中,并记录下水的体积。
4.将测量好质量的不同物质分别放入烧杯中。
5.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让学生先预测哪个物体会浮,哪个会沉,并给出理由。
6.使用滴管将烧杯中的气泡排除,再观察不同物质的浮沉情况。
7.让学生使用弹簧秤测量带有物体的烧杯质量,并记录下来。
8.通过计算,求出不同物质的密度,并列在实验记录表中。
四、实验记录表物质名称质量(g) 体积(mL) 密度(g/mL)乌鸦石木块水晶泥土胶囊五、实验分析与讨论1.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并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出结论:密度大的物质沉在水中,密度小的物质浮在水中;密度相等的物质悬浮在水中。
2.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应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密度与物资的性质、用途等的关系。
3.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的不足之处,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如密度对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影响等,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安全注意事项1.使用实验药品和器材时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2.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避免弹簧秤等尖锐物品的刺伤。
3.在烧杯倒水时应缓慢而谨慎,以免烫伤。
4.在点燃蜡烛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引发火灾。
质量和密度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_八年级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_八年级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密度(一)教学目的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学生实验用具:每2人1个1厘米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
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板书: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诉学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
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
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铁。
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密度)二、密度的概念1. 演示实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用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诉学生,请学生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0厘米、3.00厘米和1.00厘米,请学生算出它的体积,填入表格中。
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教案(自己整理的)
一、物体和物质的区分物体:具有一定形状、占有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
物质:构成物体的材料。
(以上解释适用于初中物理,实际上物体不一定占有空间、不一定占有体积,也不一定有质量;自然界中的宏观物体和电磁场、天体和星系、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等全是物质)二、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1、比较物质的多少的方法:(1)同种物质比较物质多少:一桶水比一杯水所含的水多,因此一桶水的质量大于一杯水的质量;(2)不同种物质比较物质多少;需要用统一的物理量和单位比较。
2、质量:某种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该物体的质量(mass),用字母m表示;(分为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它们是质量的两方面,在经典力学中是等价的。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1)质量不随着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和重量是两种不同的物理量,重量只是“物体收到地球吸引向下的力的大小”,但在相同的位置,质量相同的物质,重量也相同。
4、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比千克大的有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等。
5、换算单位:1t = 1000kg ,1kg=1000g,1g=1000mg。
三、不同物体的质量大小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一枚大头针质量约为80mg,一个苹果150g,一枚一元硬币6g,一本物理课本约为250g,一名新生儿2kg—5kg。
四、质量的测量1、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磅秤、杆秤、电子秤、案秤;2、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电子天平。
3、天平的结构:底座、横梁、称量标尺、分度盘、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标牌(分度盘)、砝码等4、天平的使用:(0)看:观察天平的量程和标尺上的分度值;(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对于需要调整底座水平的天平,应先调节底座下面的螺钉,使底座水平;(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处(或者指针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的幅度相等)可以表示横梁平衡;调节平衡螺母的方法:把平衡螺母向指针相反的方向调整。
人教版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课前复习课堂复习《质量和密度》复习导学案1、记忆类知识:质量及单位、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
2、实验类知识:密度概念的建构、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3、计算类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变形式的应用。
4、经历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整体性认识。
1. 定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与物体的 、 、 所处的空间 变化无关.一、质量2.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 、单位换算关系:1t= Kg=g=mg3.测量工具:1. 定义:2. 定义式(测量式):二、密度3.单位: 国际:常用: 换算关系:1g/cm³= kg/m³ 铜的密度是8.9 × 10³kg/m³,它的物理意义是4.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同一物质密度的 大小与 、无关b.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不同的物质 密度一般是 的反馈练习 11、在地球上质量为 0.05kg 的手表随宇航员到达月球,在月球上这块表的质量是 g ;一桶水结成冰以后,其质量将 ;一块球形的橡皮泥压扁后,其质量将 ;给铁块使其温度升高, 其质量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某物质的体积是 2cm 3,质量为 4g ,则该物质的密度为 g/cm 3,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的密度为kg/m 3。
反馈练习 21.请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过程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m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 V 1;③ 把石块用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V 2;④将 m 、V 带入公式中,算出石块的密度ρ;⑤根据 V 1、V 2 算出石块的体积 V 。
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 。
数据表格50g 5g0g 1 2 3 4 5m /gV 1/ml V 2/ml V /ml ρ/( g /c m 3)305020反馈练习 33. 小明想测量一杯食盐水的密度。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八年级物理版《质量》教学设计
《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2) 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而改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天平的使用三、教学安排 1课时四、教学类型新授及实验五、教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
六、教学过程(一)、预习教材完成知识清单。
时间5分钟。
学生代表订正答案,老师点评。
引入课题1、请学生观察质量(一)课件上图片:请把下列物体分分类,说出根据什么理由来分类,分为几类?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点评。
2、讲解:汽车轮胎和自行车轮胎、铁钉和铁锤、桌子和椅子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橡胶、铁、木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察看出:汽车轮胎和自行车轮胎含有橡胶的多少不同;桌子和椅子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钉、铁锤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二)、讲述新课1.质量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1)千克(kg)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克(g)、毫克(mg)。
板书:2.单位:吨(t),千克(kg)、克(g)、毫克(mg)出示:1dm 3的纯水。
介绍它的质量是1kg。
请学生看课本图11—l“国际千克原器”。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教师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板书:1t=103kg、1kg=103g、1g=103mg)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
介绍一些物体的质量“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
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
教师板书:大头针的质量m=×10-5kg=×10-5×103g=×10-2g=80mg。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 质 量 和 密 度(一) 教案 教学设计
质量和密度(一)复习目标1、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2、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会测密度,会进行简单的密度计算。
重点: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难点:练习使用天平测质量,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考考点清单一、质量1.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是物体的一种,跟物体的、_____无关。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kg,1t= kg= =二、质量的测量1.常用工具:杆称、台秤、电子称等。
2.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3.天平的使用(1)调平放:将天平放在台上。
调: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左右摆动幅度一样是,天平平衡。
(2)称量放: 物码,用加减砝码,加砝码顺序时从到,砝码不能调平时,调节标尺上的直到调平平衡。
(3)读数物体质量等于总质量加上指示的示数。
三、密度1.定义: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表示。
2.单位:kg/m3或g/cm3;1g/cm3= g/m33.公式:基础检测1.5.0×106mg可能是()A.一头大象的质量B.一名初中生的质量C.一只鸡的质量D.一只燕子的质量2.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块熔化成铁水B.一块铜压成铜片C.一块木头带到月球上D.粗糙的铝锭被摩成光滑的圆柱体3.若游码归零前就调节横梁使天平平衡,则测得物体质量的值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4.某同学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小心把被测的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天平平衡时,左盘的砝码为50g一个,10g一个,游码移到2g的刻度处,则该物体的质量是()A.62gB.60gC.58gD.52g5.某托盘天平的砝码由于使用不当,不注意保养,砝码沾上污垢,并且生锈了。
用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所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
(选填“偏Array大”、“偏小”或“不变”)6.如图3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质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6.1 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阅读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天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与天平的使用。
课前准备课件、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当菜站的售货员用秤给你称了1千克的西红杮时,你可曾想过,这“1千克”说的是西红柿的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注意归纳学生的不同答案,可做如下说明:“1千克”指的是西红柿的质量。
若说是西红柿的重量也可以,因为质量和重量在生活、贸易中是同义词。
2.提高服务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这里所说的质量与西红柿的质量,含义是否相同?那么,物理学里所说的质量,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这两个质量的意义。
)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
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二、新课教学(一)物体的质量1.质量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各小节-第6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制作关于托盘天平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多媒体课件。
2.托盘天平(带法码)(根据班级人数确定需准备的天平数量)、烧杯等。
一、新课导入如果分析一下铁锤和铁钉这两个物体,你也许会发现,虽然它们都是由铁制成的,但铁的含量却不大相同。
物理学中如何来表示这种区别呢?如果想知道它们到底含有多少铁,该怎样精确地测量呢?二、新课教学1.质量【教师举例】一盆水与一杯水、一个铁钉与一个铁锤。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然后简要概括: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质量的单位?【总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常用的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
【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吗?教师讲述单位进率关系:1 t=103 kg=106 g=109 mg。
2.质量的测量【教师提问】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哪些?【总结】实验室里,通常使用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测量质量,生活中常用电子秤、杆秤测量质量。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认识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的主要结构。
(2)使用天秤应注意哪些问题?【总结】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②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提问】天平应水平放置,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讲解】天平应放在水平台面上,学生天平还应调节底座螺钉,使底座水平。
【提问】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如何调节呢?【总结】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到标尺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复习教案
《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3、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4、理解密度的概念。
5、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6、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考点: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的单位;天平的调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测定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应用,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及密度的实验操作能力。
【知识结构】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108-111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物体所含___________的多少,叫做质量。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其它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
3、质量与物体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无关。
4、测量质量的工具:生活中用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实验室用________。
5、在用天平称量前应先调平,即:________水平、________调零、________平衡。
6、横梁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或________。
7、使用天平是,估测物体的质量,用________加减砝码,并由________到________加砝码;物体放在__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__ 盘。
8、读数时是________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________所对的刻度值。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113-116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密度:某种物质_________的质量。
它是物质的_______,“铁比木头重”实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6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质量【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2.能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行为提示:1.情景引入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一个物体质量是否改变,关键看他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改变。
知识链接:天平的使用方法:水平放置,调节平衡,左物右码,砝码由大到小,添加调节游码,再次平衡,读取质量。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展示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出示顺序随机,让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认识质量自主阅读教材P112,完成下列问题:1.议一议:一滴水、一杯水、一桶水、都是由__水__这种物质组成的,__铁钉、铁锤__是物体,__铁__是物质。
__质量大的物体__所含物质多,__质量小的物体__所含物质少。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2.质量表示__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__。
3.铁钉、铁锤是__物体__,是由物质__铁__组成,其中__铁锤__的质量大。
4.议一议: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__千克__,符号是__kg__。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__克__、__毫克__和__吨__。
5.实验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A.用天平测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m1=__10__g;把这块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再用天平测出质量m2=__10__g。
比较两次橡皮泥的质量大小。
概括小结: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__无关__。
B.用天平测量一块冰的质量m1=__25__g;待冰熔化成水后,再用天平测出水的质量为m2=__25__g。
比较两次质量大小。
概括小结: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物态__无关__。
C.交流讨论:物体的质量还与空间位置__无关__。
总结:大量事实说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__形状__、__状态__及其所处的空间__位置__无关,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__属性__。
知识板块二测量质量自主阅读教材P113~115,完成下列问题:6.测量质量的工具有__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秤等__,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天平__。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质量》教案
6.1《质量》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2.能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重点难点】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天平的使用规则;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课前热身】自学后的及时检测,相信我能行!1.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和。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及其所处的无关。
3.在实验室里常用测量质量。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还常用、、测量质量目标一认识质量1.我们上街买肉、买水果、买蛋糕都是通过称量来计算价格的。
2. 质量(mass)是表示物体中含有的多少的一个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3.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和。
4.单位换算:1t = Kg ,1Kg = g = mg 。
5.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其它形状后,它的质量;500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航天英雄杨利伟从地球到太空后,他的质量。
大量事实说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及其所处的无关。
(本节难点,注意理解)6.感受身边的物理:①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②一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③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
【趣味链接】据英国《每日邮报》2023年8月18日报道, 来自美国关岛(Guam)的男子里基·那菩提(Ricky Naputi),因生前体重超过400公斤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胖的人,尽管多次被国内外医生下最后通牒要求减肥,但不幸的是2023年11月10日,他还是因控制不住自己的食欲,最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目标二测量质量1.测量质量的工具有、、等,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2.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阅读使用说明书)①托盘天平由底座、分度盘、指针、、天平盘、和标尺等构成;砝码盒里的砝码质量共有5种:10g、20g、、100g和;标尺的最大刻度是g;最大称量是g,分度值是g。
3.天平的使用方法(重点内容):①天平放平:把天平放在;②游码移零: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③调节螺母、横梁平衡:调节横梁右端的,使指针指在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初二物理《质量》课堂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质量》课堂教学设计初二物理《质量》课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
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本章而言,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其中两项基本技能。
所以,本章是基础的一章。
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的天平(本地区配置托盘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
因此,本节是基础的一节。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物理教案《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2〉能力目标:①会调节天平平衡;②会使用游码;③初步学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④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3〉方法目标:①继续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②继续学习运用"关键词归纳法"归纳文段要点;③初步学习"实验探索法"发现事物内部规律的学习方法。
〈4〉德育目标:①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②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虽说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教材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较低,因此,它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天平作为一种常用测量质量工具,是后续章节有关实验的不可或缺的仪器;并且,它是质量测量中一种较为精密工具,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有重要的影响。
八年级物理教案: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教案
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说出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学生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质量和体积。
(3)会查密度表,能说出水的密度及其物理意义;会运用密度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物理问题。
2、态度与方法(1)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得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2)学生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探究,经历明确探究目的、探究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逐步深入对间接测量的认识。
(3)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用物理器材探究物理量间关系的科学态度,以及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实验的主要环节;理解密度的意义。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附:实验探究单实验探究单(固体1)1、实验计划(1)用天平测出物块的质量;(2)用量筒等测出物块的体积。
2、实验数据记录表表一:组13、分析得出结论:同种物质,体积增大__倍,质量也增大__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收获与疑惑1、实验计划(1)用天平测出物块的质量;(2)用量筒等测出物块的体积。
2、实验数据记录表表二:组23、分析得出结论:同种物质,体积增大__倍,质量也增大__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收获与疑惑1、实验计划(1) 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2) 用天平等测出液体的质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质量和密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教案课题:物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教学目标: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能够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3.理解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教学重点:1.密度的计算方法;2.密度与物体的浮沉关系。
教学难点:1.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2.密度的应用。
教具准备:1.黑板、白板笔;2.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入课题,告诉学生本课将要学习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密度与浮沉之间的关系。
2.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的浮沉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浮沉与物体的性质有关。
例如,铁钉沉入水中而塑料球浮在水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密度与浮沉的关系。
二、引入新知(15分钟)1.介绍密度的概念:物体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叫做物体的密度。
2.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质量/体积。
3.通过具体例子,计算物体的密度。
例如,给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数据,让学生计算物体的密度,并帮助学生理解密度计算的步骤。
4.展示PPT课件,利用图表和动态的示意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示范操作(15分钟)1.展示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注意保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误差的产生。
2.展示使用容器测量物体体积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注意准确地读取液体体积的方法,避免误差的产生。
3.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常见的物体如铁球、木块等,引导学生实际体验计算密度的过程。
四、让学生探究(25分钟)1.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密度与物体浮沉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经验,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
2.进行实验:学生按照组内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可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密度与物体浮沉之间的关系,并与课堂上的讨论进行对比。
五、小结与延伸(15分钟)1.小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密度与物体浮沉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册质量和密度_八年级物理教案_模板(一)教学目的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厘米×3厘米×1厘米)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厘米×3厘米×2厘米)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学生实验用具:每2人1个1厘米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
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板书: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6厘米3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诉学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
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
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厘米3和24厘米3的铁。
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密度)二、密度的概念1. 演示实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用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诉学生,请学生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0厘米、3.00厘米和1.00厘米,请学生算出它的体积,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称大铁块的质量。
重复步骤(1)。
(4)测大铁块的体积,与步骤(2)相同。
2. 师生分析实验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结论。
(1)铁块的体积增大2倍,它的质量也增大2倍,可见铁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铁块1与铁块2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也成正比;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值与铁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板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1)单位体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
(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
提问:课本练习2。
三、密度的公式提问:知道物体的质量和总体积,如何求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学生答:由密度定义知道,算出这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它的密度。
即密度等于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2. 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教师指出:要注意:(1)ρ的写法、读法。
(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提问:课本练习3。
引导学生看课本[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格式。
四、密度的单位(1)单位的组成提问:由例题看出:密度的单位由哪些单位组成?答: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讲解:如质量单位用千克,体积单位必须用米3,密度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质量单位用克,体积单位必须用厘米3,密度单位就是克/厘米3。
提问:(1)克/厘米3读作什么?(2)克/厘米3与千克/米3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3.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
1千克/米3=1×103克/ 106厘米3=10-3克/厘米3,1克/厘米3=1×10-3千克/10-6米3=103千克/米3)提问:课本例题中铁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指出:同一种物质的密度用不同的单位,数字不一样,可见,写物质密度时一定要写出具体的单位。
请二位学生上黑板完成课本练习1,其余人在笔记本上完成。
四、复习小结,巩固新课(四)说明设计思想本节课刚开始让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及换算,认识1厘米3和1分米3物体的大小,有利于分化密度的计算及密度的单位教学中的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密度的概念。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密度的兴趣,要做好实验研究“同一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它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有什么规律?”该实验在知识顺序上承接了前面学过的质量和天平的使用,为后面学习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该实验最好让学生自己做,条件不具备的学生可由教师演示、学生读实验数据的方法完成该实验。
教法建议一、密度的概念1.实验:研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如让学生完成该实验,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铁块1与铁块2、松木块1与松木块2的体积,学生只要用天平测出这些物体的质量,就可以较快地完成实验。
如本实验所用小铁块的体积与上节课小铁块的体积相同,可以直接将上节课测出的小铁块质量的数据填入本实验的表格中。
2.密度概念要注意的问题给出密度概念后,要让学生注意下面的二个问题:(1)单位体积的意义。
(2)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跟所取的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没有关系,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密度的公式得到密度的公式后,要引导学生注意下面三点:(1)密度符号ρ的写法和读法,指出ρ和英词字母P写法不同。
(2)由于同一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它们的比值不变,所以,密度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对基础好的学生可让其推导得到:①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也大。
②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较小。
三、密度的计算密度单位是个组合单位,教学中要讲清以计算密度引出单位的过程;突出复合单位的意义;可通过复习速度单位的读法,让学生学会密度单位的读法、写法;通过板书使学生明确“克/厘米3”与“千克/米3”之间的关系,知道克/厘米3是较大的单位,从而懂得同一种物质的密度用不同的单位时数值不同。
《浮力》说课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
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任教班级属重点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分组实验、直观演示、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教学程序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1、新课引入: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
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
我将书中图12-2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
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石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重、难点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
这里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会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钉重。
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学这时会提出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
教师可再演示一个小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
说明密度也不是决定浮沉的条件。
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下沉、悬浮,上浮和漂浮。
为提高课堂效率,我将已经设计好的表格内容在学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用电脑渐进地展现出来(如表1所示),并以动画形式将用实验难以缓慢展现的物体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也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较生动的感性认识。
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又是一个重、难点。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实验来引入:乒乓球在水中会上浮,这个现象大家都很熟悉,但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中,这个塞在瓶口的乒乓球为什么不会上浮?这里又制造了本节课的一个兴奋点,使学生有了一种急切需要解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