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猫》导学案(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7 猫 导学案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7 猫  导学案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人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17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任务1、学习并掌握8个词语读音和意思: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第一、二部分,了解第一、二只猫的故事,体会作者对第一、二只猫的感情。

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学生说一说自己喜不喜欢猫,为什么?【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自学互动学习任务1.学习课文写第三只猫的内容,注意描写方法2.通过比较,理解课文主题。

导学过程1.分析1-14段写第一、二只猫的内容,赏析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读课文15段——34段第三次养猫的故事,完成下列题目。

1)芙蓉鸟事件——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

2)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愧疚、自责、更难过。

请找出表达达标测试通过朗读、理解、品味,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对作品一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猫》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7课《猫》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猫》中作者对猫的基本描绘。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它们有哪些独特的性格特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猫的具体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来描绘猫的形象,以及这些描绘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猫的行为。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使其关注自然、关爱动物,并付诸实践。
举例解释: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可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会运用;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组织材料、展开叙述,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关爱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的观点较为分散,缺乏针对性。这说明我在引导讨论时,可能需要更加明确主题,帮助同学们聚焦问题,从而提高讨论的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阅读课文《猫》,理解文章主题及结构;
2.学习生字词:柔和、机灵、淘气、懒洋洋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掌握作者对猫的描绘,如“猫的性格古怪”、“猫喜欢玩耍”等;
5.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动物;
6.结合课文,讨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猫》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及关爱动物的态度;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热情和思考。他们围绕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上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创作灵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了解作者对动物的关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关爱生命。
5.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形成关爱动物、珍惜生活的积极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课文《猫》中运用了大量形象、贴切的词语和句子,如“它俯身下去,用爪子拨弄着地上的草”,“猫的眼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等。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表达,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 课文结构与写作技巧: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谋篇,使文章具有吸引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的呼应,情节的起伏等。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猫》,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猫》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通过对猫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生活热爱的记叙文。它展示了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合理的篇章结构来表达情感。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疏通文意,品味作者朴实深邃的语言以及所蕴含的情感及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

3.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不同情感。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感知内容,并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问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讲一讲十多年前我家养狗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在看看著名作家郑振铎养猫又有怎样的趣事?从他养猫的过程二、走进作者,资料助读(课件)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译着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另有《郑振铎文集》。

1.2.3.以“我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猫,我看到了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猫。

”这样的句式来品析课文。

并从文章中找出相关(1)我读了第一只猫,我看到了一只可爱的猫。

文章的依据是:“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2)我读了第二只猫,我看到了一只活泼有趣的猫。

文章的依据是:“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

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3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这节课,我们主要是进行预习和导学,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家三只不同的猫,大家思考一下,养猫是乐事,可作者为什么悲从中来?我们下一节课重点探究这个问题。

1.2.联系生活,写出一段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与大家共享。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标记抒情或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第17课《猫》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16 课《猫》预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二、1.一读文章: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掌握本课生字词的音、形、义。

三、2.二读文章:浏览课文,梳理文章思路,填好课后的表格,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四、3.三读文章:圈点评注喜欢的词句并有感情朗读,初步感知作者养三只猫的心路历程。

五、二、学习活动六、【助读资料】(建议 1 分钟)七、郑振铎,福建长乐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

著有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海燕》、《蛰居散记》等,译著《新月集》、《飞鸟集》、《印度寓言》等,另有《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等。

八、【活动一】默读课文,生字生词查一查(建议12 分钟),好词好句划一划。

九、默读方法指导:①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②眼到、心到(边读边思)、手到(边读边画重点词句)。

十、活动策略:自主学习——组内交流——班级交流十一、1.默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生字词并及时查阅工具书,完成下面的题目。

十二、要求:①独立思考,完成填空;②组内交流,全班订正;③齐读字词。

郑振铎.()污涩.()怂恿..()..()乞丐诅骂()怅.然()挣扎..()蜷.伏()悲楚.()惩戒..()红绫.()辩.诉()安详.()虐.待()叮嘱.()妄.下断语()畏.罪潜.逃()()怂恿:___________________ 污涩:___________________怅然:___________________ 安详:___________________蜷伏:___________________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_预警: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叮嘱:___________________ 惩戒:___________________畏罪潜逃:___________________ 妄下断语:___________________虐待:___________________2.除以上字词外,你还积累了哪些字词或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活动二】浏览课文,梳理文章思路,说说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导学案【展示课导学】【展示课导学】(课题:《猫》作者:)·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感情把握中心。

定向导学·合作交流·展示反馈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提升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成果记录、知识生成、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规律总结整体感知把握结构内容: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学法: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文本一遍,初步感知内容并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认准字形,读准字音;2、再跳读文章,看看文章写到了几只猫,分别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提示: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这些方面,如外形、性情等等,也可以设计表格在笔记里呈现。

3、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理顺文章脉络。

(预时10分钟)1、我积累的字词:2、整体把握内容:文章一共写了只猫,比较异同(可设计表格)3、结构梳理:4、语言赏析5、我的创写:等级评定:☆交流与分享A两人小对子:抽查疑难字词,可以当堂批改;交流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并理顺思路,做好疑难记号。

(预时4分钟)挑战与冲刺B.四人互助组:小组长主持,深入循环探讨交流以下任务:1对经典语句的赏析。

可以互相补充。

2重点段落及作者感情的分析,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品读再讨论分析。

3存疑(预时5分钟)准备与预展C、八人共同体:①抽签:给出抽签顺序,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②预展:课研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预时7分钟)展示主题一:你方唱罢我登台要求:1、以合适的形式板书几只猫的不同特点和文章结构。

2、以新颖方式展示课文主要内容。

展示主题二:最美词句大汇展建议:可以模仿“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节目,找出美词佳句进行赏析。

展示主题三:物是“猫”非忆难忘要求:以新颖并合适的形式再现最难忘那只猫的经历,表达回忆后的想法。

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7猫导学案及课件(人教版)

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7猫导学案及课件(人教版)

XX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17猫导学案及课件(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五单元7 猫【导学目标】.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思想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三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思考题。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生难字词字音污涩红绫怅然诅骂蜷伏怂恿惩戒相称郁闷词义蜷伏:弯曲身体卧着。

相称:相符;相配。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惩戒:给予惩罚,使人警戒。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跑。

潜:秘密地。

2.作者名片郑振铎,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

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

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3.背景链接《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

第17课《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猫》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历来关于《猫》的文体有两种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散文,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小说。

我按照这篇课文的出处以及作者的话“他们(指故事)并不是我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不是旧事的纪实。

”把这篇课文按照小说来讲。

《猫》这篇课文中,作者郑振铎先生通过记叙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地人生思考。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们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怀的同时,可以获得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

二、教学设想:布置学生在课前充分阅读课文获取信息为猫设计名片,达到充分预习的目的。

教学中采用听、说、诵、写、悟结合,通过说、诵、写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对文章蕴含情感的思考。

在层层推进中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思考人性的善与恶。

三、教学目标: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理清文章结构。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在反复的诵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同时在情感上得到陶冶,能够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有所启发。

)教学重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以“活动态”教学模式统领整个教学流程,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

▪活动一:说猫——生与死▪活动二:猫说——冤和怨▪活动三:读情——悔与恨▪活动四:悟人性——善与恶导入激趣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我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抢答,看哪组最先猜出来。

注意一共有四句,要等我全部说完后再开始抢答。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像虎不是虎,小巧玲珑惹人怜,两边胡须往上翘,开口说话喵喵喵。

同学抢答“猫”。

提起猫,谁家养过猫?来跟大家说说。

生自由发言(三至四名同学发言)。

听到同学们的描述,姚老师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猫。

它是一只暹罗猫,名字叫喵喵,你看它的脑袋、耳朵、四肢、尾巴都是黑色的。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

《猫》教案教材分析:《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猫》以平常的题材表现出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想。

记叙的是作者三次养猫的故事,三次养猫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断变化:快乐而辛酸;快乐而愤恨;可怜而悔恨。

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可以说是一首“弱者的挽歌,人性的牧歌”。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三起三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经验,七年级的学生仍较多地沿袭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正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

但本文蕴含的世态人情较深奥,七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应该让学生多诵读、多体会、多谈自己的看法。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人物描写已经基本掌握,但对于细节描写的了解较少。

通过本文,可以培养学生在细节方面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怂恿、蜷伏、怅然、惩戒”等词语。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及我失猫后的心情。

能力目标: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体会对比的作用。

情感目标:让学生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拿起楼门旁倚着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5、事实真相: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吃丑猫6、案件定性:冤案(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7、案件反思:①、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我”没有对鸟亡事件作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清率地作出了判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并逐步提高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查字典、圈点勾画、研讨合作把握文本内容、鉴赏写作妙处、体会作者情思、感悟生活哲理。

情感与态度: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自主阅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2、根据兴趣,多角度欣赏文章的魅力之处。

3、自由鉴赏,获得人生感悟。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法:对话法、情境教学法五、学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漂亮吗,可爱不?喜不喜欢吗?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啊!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郑振铎一起走进他的家庭生活,去体验一下他养猫经历的快乐与悲伤。

(二)、读课文,感文意。

1、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通读课文,看看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注意: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或疑难语句圈点勾画出来。

2、群策群力,解决疑难。

生自由提问,合作交流解答。

师辅助解答,并归纳解词方法。

如没有,可提问几个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2)拆字法: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

(3)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3、全面侦查。

师问:在读文过程中,还有没有什么别的疑问?生提出,大家一起解答。

4、整体把握。

大家的问题都解决了,老师有一个问题问大家。

文中写了几只猫?三只猫的来历和结局分别如何?(三)、读课文,品妙处。

【25分钟】1、读一读,想一想。

速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大声地反复地有感情朗读,并作批注,说出喜欢的理由。

2、品一品,说一说,哪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说一说它好在哪里,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我的预设:1、描写猫的语段:例: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七年级语文上册 17课《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完整资料).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 17课《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猫【导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2.品味语言,学习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语言,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1.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蜷.( ) 伏惩.戒()污涩.( ) 怂恿..怅.然()相称.( ) 忧郁.( ) 虐.()待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妄下断语:②畏罪潜逃:③提心吊胆:3.本文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合作探究】5. 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6.养猫,有欢乐有悲伤。

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小组内先交流: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

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同学评一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然后全班交流。

先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先读?读后师生评议。

)【拓展延伸】7.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两只猫(选段)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我们叫它小花,它活泼又漂亮。

你瞧,它那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睛闪着绿光,小巧的嘴边还神气地竖着几根胡子。

它全身长着灰褐色的毛,还均匀地夹着白色斑纹。

它翘着棉条似的尾巴,真惹人喜爱!邻居家也养了一只猫,我可不喜欢它。

喏,一张尖尖的脸,大嘴巴旁边有一撮黑歪毛。

除了一双和小花一样明亮的大眼睛,全身上下没有一处让人看得上眼。

它的心情非常古怪,每天早上躲在墙角洞口东张西望,不知道搞啥名堂。

一次,我想摸它,反被它咬一口。

从此,我恨透了它,见到它就打。

可这家伙特别机.灵.,老远见到我就一缩尾巴逃得无影无踪,真气人。

我越讨厌邻居家的猫,就越喜欢小花,常常省下好吃的东西喂它。

我爸爸叫我别惯坏了它,要不然,它长大了连老鼠都不会捉。

我嘴上不吭气,心里却说,哪能呢,小花从小就这样伶俐..,长大了准是捉鼠能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17课《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打开我们童年的百宝箱,里面珍藏的一段段美好的时光,仿佛又浮现在我们眼前。

在这种种记忆中,我们最知心的朋友——小动物,在其中一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曾经它让你或笑,或哭;或忧,或痛;或失落,或沉思……试跟大家分享一下那段难忘的故事。

二、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

童年时,祖父和父亲相继亡故,依靠母亲做针线女工维持生活,勉强读完了高小。

后来铁路管理学校毕业。

1919年五四运动后,成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六、小结作者详略得当给我们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运用细节描写,形象细致地刻画了三只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不同的猫的形象。

七、作业1.抄写生字词或做考查字词的音形义的相关作业2.运用细节描写,描写你曾经和小动物戏耍的情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生点评细节描写片段训练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提炼概括主旨。

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你最喜欢哪只?为什么?2.作者对这三只猫的情感态度有不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试从文中找出作者直接或间接表达自己对猫的情感态度的语句?第一只猫:“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托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第17课《猫》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猫的形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能够准确概括猫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猫的不同形象以及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 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 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尊重生命。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猫的形象的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2.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过程,以及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分析作者在描写猫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呢?(请几位同学回答)- 今天,我们要走进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来认识一下他笔下的猫。

2.图片导入- 展示几张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猫的外貌、神态等,然后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请几位同学描述)(二)作者简介1.介绍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通俗简易,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请教同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17猫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7猫教案新人教版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掌握文章分析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课后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动物为题材进行创作。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和动物保护主题的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
-学生用书《猫》
2.软件资源:
-课文《猫》的电子版
-课文相关图片、插图
-修辞手法解析PPT
-阅读理解练习题
3.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课堂互动平台(如学习通、雨课堂等)
4.信息化资源:
-电子白板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如班级QQ群、微信群等)
-在线问卷调查工具(用于收集学生反馈)
5.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如“作者为什么喜欢猫?”“课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问。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和文章背景。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设计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猫》一文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感知和鉴赏能力。
2.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成语、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文化理解: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提升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小组合作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17.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17.猫教案
明确: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明确:第三只猫。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通过此环节,学生可对文本内容有整体性的感知,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人对它的态度
结局
小猫对我家的影响
第一只猫
隔壁要来的
花白
很活泼
喜欢
死亡
难过、酸辛
第二只猫
舅舅送的
黄色
更活泼,更有趣
喜欢
丢失
愤恨、诅骂,怅然
第三只猫
蜷伏在家门口
花白,不好看,很瘦,毛烧脱
忧郁、懒惰
不大喜欢它,若有若无,不注意
死亡
难过,良心受伤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教学提示‖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可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谈一谈,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
三、板书设计
第一只猫:病死酸辛﹑难过
第二只猫:亡失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屈死暴怒﹑愧疚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深入文本,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
2.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17.猫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17.猫

17 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重点词语,理清文章线索。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情感目标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学习重点品读作者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学习难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

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剪裁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点几名学生谈谈自己最喜爱的宠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然后老师相机点拨:早在几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今天,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来历外形性情家人对它的态度结局小猫对我家的影响第一只猫隔壁要来的花白很活泼喜欢死亡难过、酸辛第二只猫舅舅送的黄色更活泼,更有趣喜欢丢失愤恨、诅骂,怅然第三只猫蜷伏在家门口花白,不好看,很瘦,毛烧脱忧郁、懒惰不大喜欢它,若有若无,不注意死亡难过,良心受伤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明确: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教学备注】‖教学提示‖通过此环节,学生可对文本内容有整体性的感知,对新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可以学会,从而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2.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17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17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17 猫环节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自学-查)1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3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归纳、设疑、讨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环节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导学-查)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教(学)反思:1.zǔ chàng sǒngyǒng quǎn lǚ2. B 3。

略 4。

三部分:第一次养猫(1-2段):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第二次养猫(3-14段):提心吊胆。

第三次养猫(15—34段):若有若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性情活泼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结局死亡丢失死亡2。

举例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 ——一只可怜的猫。

3。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合作探究】﹙答案略﹚【拓展延伸】1。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3.格言举例 A努力完善自我! B弱小就要挨打! C努力拼搏,奋发向上.D 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达标检测】1、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看法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性情、听凭、贪玩、失职、屏息注视等词语。

2.进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局部;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详细,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欢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热爱生活的情味,激起课外观察植物的兴味。

教学重难点经过了解和朗诵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在教员的引导下,先生讨论探求,学习作者真实、详细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预备搜集有关猫的资料。

〔比如猫属于哪一类植物?有什么特点?〕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挂图。

2.先生谈谈对猫的看法。

3.教员停止科普总结。

〔猫:哺乳植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增加缩小,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举动矫捷,善腾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听说猫还是老虎的徒弟呢!〕4.明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1.自先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2.形近字比拟。

虑——虚;稿——搞;要——耍三、学习课文〔一〕理清条理。

1.作者区分写了什么时分的猫?区分在哪几个自然段中?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情真实有些乖僻。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快乐与不快乐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既害怕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分很淘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说一说,和大家交流分享。

先生汇报,如:先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员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诵:要读出小猫的心爱。

先生B:读懂了小猫很英勇,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员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心爱来。

先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员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2、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学生说一说自己喜不喜欢猫,为什么?
【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自学互动
自学活动(一)
1.注音、解释
污涩()怂恿()婢女()
蜷伏()惩戒()怅然()
诅骂()红棱()
自学活动(二)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

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只猫,即自家喂养的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

重点写了第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 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三、课内探究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完成下列表格:
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我”失猫后的心情第一
只猫
第二
只猫
第三
只猫
2、读课文15段——34段第三次养猫的故事,完成下列题目。

1)芙蓉鸟事件——庭审现场
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

2)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愧疚、自责、更难过。

请找出表达
作者复杂情感的段落。

达标测试
1、下列加点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虐.待(nüè)屋脊.(jǐ) 污涩.(sè)
B、怅.然(chàng)诅.咒(zǔ) 蜷.伏(qu án)
C、红绫.(líng) 怂.恿(sǒng) 惩.戒(chéng)
D、一缕.(liǚ) 娱.乐(yú) 妄.下断语(wàng)
2、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对失去美好事物的伤心。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因主观臆断致猫死亡,而内心后悔内疚。

C、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D、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着我的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3、通过朗读、理解、品味,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对作品一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请同学们对文中的猫或人说一句话。

对于文中的我想说。

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