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最新
2024年6月1日,《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正式实施,这是自2000年以来的第三个版本。

新版准则总共有三个部分:总则、责任和行为准则、技术审计准则。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

首先,总则部分主要包括审计的性质和目的、审计的法律和法规、审计的责任和程序等方面。

总则部分强调审计师应遵守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规定,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确保审核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其次,责任和行为准则部分规范了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这包括审计师应当遵守职业操守,保持独立性和保密性,不得从事不道德或违法行为,确保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最后,技术审计准则部分主要规定了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估等。

这部分准则要求审计师应根据审计风险进行审计程序的确定,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程序获取和评估审计证据。

除了上述三大部分,《准则》还对特定行业、特殊情况下的审计提供了指导。

例如,对金融机构、公共法人以及上市公司等特定行业和情况下的审计,提供了相应的准则和规定,以应对不同行业和情况下可能存在的特殊问题。

新版的《准则》相比之前的版本,进一步加强了对审计师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要求。

特别是对于金融机构、公共法人以及上市公司等特定行业和情况下的审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总之,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最新版本致力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
量和可靠性,强调审计师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并根据行业的特点和发展
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这些准则的实施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保护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管理

中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管理

会计师有意减少详细测试提供冠冕堂皇的借口。
改良后的风险导向模式 抛弃了无利害关系假说 , 它建 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假设的基础上, 要求注册会计师牢 记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具有专业性及公共性 的服务机构, 应秉承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宗旨, 在计划和执行 审计时 , 不做任何预先判断, 只有在收集了充分适当的审计 证据后才做出合理恰当的审计结论。同时, 良后的风险导 改 向审计模式,重新考虑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不可分割
维普资讯
M e a l r i a n n i l Ac o n i t lu g c l Fi a c a c u tn
中 田新 审计 准 更 体 系 的 审计 模 式 管 理
刘 爱琴
【 06 月1 日 提要l 0 年2 5 我国 2 发布了4 项修订的或新 8 增的审计准则, 标志着我国新的审计准则体系的建立。而新 的审计准则体 系 是建立在何种审计模式基础上的呢? 根据审
入的审计策略, 建立了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测试, 但是它并没有改变制度导向模式下 自 下而上的交易项 目报 表测试综合审计结论的审计方向, 而且其固定风险的量化测
号; 三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 将非审计业务准则从独立审计 准则体系中分离出来,按照其业务特性冠以适当的名称; 四
是按照中国法律的规范性、 中国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要求对
二、 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 计模式 分析
20 年是我国审计准则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开始, 05 成立了 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 为适应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
和国际趋同的需要, 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借鉴国际审计与鉴 证准则理事会公告业务类型, 提出了创新审计准则体系的构
想: 一是提出了将“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 改进 为 “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具体包括鉴证业务准 则、 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 其中鉴证业务准则又细 分为审计准则 、 审阅准则和其它鉴证业务准则; 二是为便于 理解 ,按照会计科目编号原理对审计准则进行重新分类编

新审计准则体系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论文

新审计准则体系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论文

新审计准则体系下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分析【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产生以来,已在国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推广使用。

近年来,随着审计风险的日益增加,我国审计职业界和学术界对它的探讨越来越多,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在新审计准则颁布的背景下,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并对新的风险要素,即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做出了具体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审计职业界的现状,针对如何有效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重大错报风险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随着国内外重大审计失败事件的不断发生,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自2001年“安然公司财务欺诈案”开始,审计界开始正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弊端,而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更先进的审计方法开始受到职业界的关注。

我国继银广夏、东方电子事件发生后,国内职业界呼吁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开始逐步介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2006年2月15日,在“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上,有39项企业会计准则、48项审计准则正式发布,根据新发布的审计准则,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充分体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特别是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风险应实施的程序》两个准则中可看出我国新建立的准则体系中强调重大错报风险概念,而不再采用原来准则体系中的固有风险概念,由此可看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推行已成了新审计准则的核心,因此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理解以及在我国的运用性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方法和技术(蔡春,2006)。

20世纪90年代,国外一些审计师事务所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了改进。

中国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基础分析

中国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基础分析
: 竺
穗 _ 蕊 * l l 幽 g 麟 掇 l _
乌 管 理 学 院
刘 笈 琴 /攒 稿
幽 _ 。 — — _ _ 雌 蝴 糊倒 黜躺■ — ■一 ■‘ —— 0 _ 粥


隧 霉 瓣 灌 i 6 2月 1 要 2( 年 ) ) 5日,中国注册会计 师协套发 布了 4 项 8 审计;测 , 隹 标志着我 国新审计准则体 系的形成一 而 审计准则体系 新 与旧的 审计 隹则体系相比 ,其审计模式 基础 究竟发 生 了哪些 变化
计切入 点的不同 . 审计 模 式大致可 以划分 为三种 : 项导 向模式 、 账 制度导向模式与风险导向模式 。
风险导向审计梗式
点定位在围绕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计划审计程序 .并在整
个审计过程 中密切 关注 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 风险 ,将风险 评估作 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基础 、 和先导。 前提
I ) 良风险导 向审计模式 三改 改 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摈弃 了无利害 关系假说 ,它建 立在合 理的职业怀疑态度假设 的基础 上 。 求注册会 计师牢记会计 师事 要
呢?拳文从分析风险审计 模式的三种类型入手, 结合对新 旧审计准
则体 系的分析 ,认 为我 国旧的审计 准则是建立在传 统风险导 向审 计模式 基础上的,而新审计准 则是连立在改 良风险导向审计模 式
维普资讯
■■ ∞

% n ∞%m

。 ‰ ・ m


m uu c w i w

∞々


1 w
怵r

s * |
_ 勰舶 豳娩 l — i 瓣 鞠 l 豳 豳 I l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审计技巧和方法[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审计技巧和方法[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
网络游戏企业收入审计技巧和方法[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在网络游戏行业中,企业最主要的参与者有游戏开发商、游戏发行商(游戏运营平台)、游戏渠道商;运营模式主要包括自营模式和联运授权模式;盈利模式主要是按虚拟道具收费和按游戏时间收费。

道具的消耗方式通常又分为一次性消耗道具、有限使用的道具和永久性道具三类。

因此,网游企业的参与主体、运营模式、盈利模式均可能各不相同。

注册会计师在对网游企业收入进行审计时,需在充分了解其具体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不同参与主体间的责任分担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具体业务特点,识别并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

提示中所涉及审计程序的时间、范围和程度等,事务所及相关从业人员在执业中需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风险导向原则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确定,不能直接照搬照抄。

针对网游企业收入审计技巧和方法,上市公司审计专家委员会做如下提示。

舞弊风险因素的识别
在网游企业收入审计的全过程中,应结合网游行业的具体特点,从动机或压力、机会、态度或借口三个方面,持续地识别可能存在的与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导致的错报相关的舞弊风险。

1.动机和压力方面的风险因素
(1)网游行业竞争激烈,不知名的游戏品牌生命周期一般较短,其持续经营能力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导致管理层可能存在通过虚增收入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
(2)网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研发人员。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及其与税法的差异协调-PPT文档资料173页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及其与税法的差异协调-PPT文档资料173页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 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
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确定。
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
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处理。
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 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 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记入存货成本。
13 会计政策、 2001.01.18 2001.01.01 同上 会计估计变 更及会计差 错更正
11
序 准则名称 号
颁布/修订 时间
实施 时间
重新颁布 时间
14 非货币性交 2001.01.18 2001.01.01 同上 易
15 中期财务报 2001.11.02 2002.01.01 同上 告
• 修订后的新准则主要变化有两点: (1)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 (2)某些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
29
新旧存货准则主要变化
旧准则
新准则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 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 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 态的其他支出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 储费等费用在发生是确认为当期费用 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在纳税申报时,对于在确认应纳税所得额的过 程中,因计算口径和计算时期的不同而形成的税 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额,不应改变原 财务制度规定的处理和帐簿记录,仅作纳税调整。
22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九条: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 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应当按照国 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
6
新会计准则体系概述
意义
• (一)制定和颁布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我国 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试论新审计准则的特点及对审计实务的影响

试论新审计准则的特点及对审计实务的影响

审计广角AUDITING SCOPE试论新审计准则的特点及对审计实务的影响周秋琴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浙江分所摘要:随着相应政策的颁布与使用,新审计准则逐渐深入到各企业发展中,这也为企业审计实务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从新审计准则的基本特点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适当分析。

同时从业务承接、计划编制、程序实施、审计报告几个方面,对新审计准则与审计实务的关系作出详细阐述。

并适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审计实务的质量。

关键词:新审计;准则;审计实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具体的经营方式及审计方法等均发生了一定变化。

在此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对企业整体发展与审计工作的进行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在此背景下,有关人员应加强审计模式的创新,适时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一、新审计准则的特点首先,新审计准则的出现使得审计工作内容及范围更加明确,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完整的审计管理体系。

新审计准则中对原有中国注册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进行了有效调整,转变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此准则体系涉及到的内容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鉴证业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其他服务准则等。

同时又将其中的鉴证业务准则进行细化分解,包括审计、审阅等。

其次,在新审计准则出台后,原有审计准则具备了更高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新审计准则的编号主要使用了四位数,例如1表示审计准则,2表示审阅准则,3表示其他业务准则,4表示有关服务准则,5表示审计结果[1]。

利用此种编号方式对各准则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促使其更具逻辑性与合理性,弥补了传统审计准则中存在的不足。

再次,新审计准则明确了具体的执业责任。

在新审计准则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单独的非审计业务准则,在合理划分相应职责的基础上,为整体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的良好保证。

此外,新审计模式中具有较强的风险导向作用。

传统的审计准则主要利用审计风险模型,此模型体现的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基于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问题研究

基于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问题研究

计的来源 、 理论基 础和研究 对象 不同, 会计学起源于生产 , 审计产生于委托受托关系的分离和存在正当的怀疑 , 两者没有血缘关系。 会计的研究对象是生产过程 , 而审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 李学柔 ,0 5 。 2 0 )从审计业务 、 审计对象 、 审 计理论体 系和方法体系 、 审计思维方法等多个方面来 比较 , 审计与会计具有重大不 同 , 审计都有着很强的独立性( 张立 民,0 5 。 20 ) 因
师 的 审计 责 任 , 有 效 减 少 审计 失 败 的发 。 能 二 、 审 计 准 则体 系 下 审计 学 教 学 中存 在 问 题 分 析 新 ( ) 计 学科 的独 立性 问题 由 于 我 国会 计 学 教 育 历来 把 审 计 学 课 程 作 为 会 计 学 专 业 教 育 的一 门 主 干 课 程 , 一 审 因此 造 成 了 把
致 的重 大 错 报 未 被 发 现 的 风 险 , 而那 些 可 以 有 效 发 现 错 误 的 审 计 程 序 未 必 适 用 于发 现舞 弊 。 由此 , 准 则 将 “ 业 谨 慎 ”上 升 至 了 新 职 ,
“ 职业 怀疑” 的高度 , 要求 注册会计 师应 当以职业怀疑态度 计划和执行鉴证业务 , 获取有关 鉴证对象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 的充 分 、 当的证据。 了提 高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会计舞弊 的能力 , 适 为 新执业准则体系推出 了一系列的具体审计准则以强化对重 大会计 舞弊的识别 、 评估和应对方法 。 制定 了《 如 财务报表 审计 中对舞弊的考虑》 准则以取代原 有的《 错误 与舞弊》 准则 , 加详细 、 更 系统地规 范了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 中针对舞弊的审计_ , 丁作 包括 如何识别 舞弊行为 、 评估舞弊导致 的重大错报风险 , 以及如何应对这 些重大错 报风 险。 准则的实施将会 帮助注册会 计师有效 降低因管理层和治理层舞弊导致的。 3 在审计证据方面提出了改进 的要 新 ()

新审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

新审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

新审计准则体系各项准则编号与名称1. 引言审计准则是规范审计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其目的在于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实施审计工作,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制定了一系列的审计准则,并为每个准则编号并命名,以便于审计师和相关方了解和应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新审计准则体系中各项准则的编号与名称。

2. 国际审计准则(ISAs)国际审计准则(ISAs)是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最高级别的审计准则。

这一体系包括标准审计程序、要求和指导,旨在帮助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保持审计质量和效果的一致性。

以下是新审计准则体系中一些重要的国际审计准则的编号与名称:- ISA 200:总体审计策略和总体审计计划- ISA 230:审计文件- ISA 240:涉及管理的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的审计工作- ISA 250:审计规定与档案的审计- ISA 300:计划和追踪审计- ISA 315:风险识别和相关内控的审计- ISA 320:重大性层面的审计- ISA 330:审计程序的整体策略和详细程序的设计- ISA 400:与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业务相关的风险和控制- ISA 450:与欺诈性披露相关的审核- ISA 500:审核证据- ISA 501:与相关方交易相关的审核- ISA 505:审核外部确认函- ISA 520:分析以进行审计- ISA 530:示范用途的审计告知函的审核- ISA 540:审计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 ISA 550:与存在重要不确定性相关的审计- ISA 560:与后续事件相关的监测- ISA 570:衔接性- ISA 580:相关方准则- ISA 600:特殊考虑-特定的审计- ISA 610:使用业务审计人员和专家的专业判断- ISA 620:使用工作的作用的审计报告- ISA 700:形式和内容的审计报告- ISA 705:修改的审计报告意见的后续事件- ISA 706:与重要事项相关的修改审计报告后续事件- ISA 710:比较报表和特殊目的报表3. 国际WEB日志审计准则(ISREs)国际WEB日志审计准则(ISREs)适用于专门从事互联网日志审计的审计师。

新审计准则对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及对策

新审计准则对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及对策

业成本高。审计程序 的增加和实施 , 都需要审计成
本 的加 大投人 , 于 中小 型事务所来 说 , 对 这项 支 出就
要 让位 于事务 所追 逐利 益 、 压缩成本 的 目的。其三 , 执 行条 件不成 熟 。从 内部条 件来 讲 , 国 目前 审计 我
高低。据悉 , 在中小型所 中, 收费单件 100元 审计 00 即可算作高收入 , 绝大多数 的收费集中在几千元 的 水平 , 单项收费 10 2 0 00— 0 0元的也不 占少数 , 如此 的审计 收费水平与 目 前承担的审计项 目的工作量和 所承担 的风险无法相配 比。低廉 的审计收费水平难 以支持会计师收集充分 、 恰当的审计证据, 引发审计 质量无法保证 , 长此以往 , 也就形成“ 中小事务所 审 计质量低下” 的名声。 另外 , 政府指定的收费标准与对执业质量的要
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 当将识别和评 估的风险与实施 的审计程序挂钩 ; 注册会计师应针 对各项重大交易事项的关键程序形 成审计工作记 录, 以保证执业质量。

尤其对于中小型审计公 司来说 , 审计风险常常要让 位于事务所持续经营的生存因素 , 小型事务所的生
存格外艰难。
正 实施 风险 导 向审 计 程 序 。此 外 , 大 多数 中小 型 对 事 务所 的会计 师来 说 , 虽然 从 内心 希 望认 真 执 行 新
第一 , 新审计准则的实施会增加事务所审计工 作的直接成本。审计人员实施新准则 , 在提高会计 信息质量的同时 , 也给相关者带来一定的成本。例 如, 新准则要求审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 除对客户


新准 则对 中小事务 所审计 收 费的影 响
如雨后 春笋般 涌现 。截 止 20 06年 4月 , 国会计 师 全 事 务所达 到 53 69家 , 中大 多数 属 于 中小 型 事 务 其 所, 他们 已 日益成 为发展 经济 、 繁荣市场 和扩大 就业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 因此 , 注 中小 型事 务所 的发 展 , 关 对保 持行业 持续稳定 发展具 有一定 现实意 义 。中小 审 计服 务 的定价 , 不仅 能够 反 映审 计 市场 上 审 计服务 的供求 关 系 , 会 影 响到 审 计 师 的独 立 性 和 还 审计质 量 。审计准 则 的进 一 步 完 善 , 导致 会 计 师 会 事务所执 业成 本 的上 升 , 为保 证一 定盈 利水平 , 计 会

关于新旧审计准则的对比(doc 7页)

关于新旧审计准则的对比(doc 7页)

新旧审计准则的对比一、新旧审计准则的对比1. 框架结构对比原准则共六章二十六条,新准则扩充到七章三十七条。

新准则取消了原第二章“一般原则”这一较为模糊的概念,代之以“管理层遵守法律法规的责任”一章,并新增了第六章“解除业务约定”。

2. 制定目标对比新准则将其中“会计报表审计”改为“财务报表审计”,这是新准则的一项重要改动,体现了制定新准则的基本目的;在其他准则中也都遵循了这一变化。

因为会计报表不等于财务报表,原准则中所指的“会计报表审计”其实是财务报表审计,而非“会计报表审计”。

3. 适用范围对比原准则主要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时,检查和报告违反法规行为的责任和做法。

但同时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

”而新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本准则不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接受专项委托审计并报告被审计单位遵守特定法律法规的业务。

”明确了不适用的情况,即专项委托审计。

4. 基本概念——“法规”与“违反法规行为”原准则第二条对“法规”作出了定义,是指“除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之外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章”。

新准则第三条则定义了“违反法规行为”:是指被审计单位有意或无意地违反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之外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这里有必要对“法规”的定义作些说明。

英、美等国及国际审计准则定义的均是“违反法规行为”(英文为noncompliance或illegal acts),新准则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定义了“违反法规行为”。

关于“法规”的定义,主要考虑到: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是财政部颁布的部门规章,属于法规的范畴。

而在英、美等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属于民间颁布实施的行业规则,不属于法规范畴。

因此,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在界定违反法规行为定义时将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排除在违反法规行为中的“法规”之外,考虑的就是要与国际惯例统一,这一点对于理解违反法规行为的含义非常重要。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特点与对审计实务的影响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特点与对审计实务的影响

新审计风险模型下的先进审计理念及其 运用要求
3.改进了审计业务流程,增强了审计程序的实 施效果。原模型把审计流程分4块:(1)了解被审 计单位情况(主要为评估固有风险);(2)了解内 控;(3)(必要时)控制测试(均为评估控制风险); (4)实质性测试(为降低检查风险)。而新模型把 流程分为3块:(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 括内部控制(目的是评估报表层和认定层重大错 报风险),本块称为“风险评估程序”;(2)(必 要时)控制测试(目的是为了测试内控在防止、发 现和纠正认定层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并据此 重新评估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3)实质性程序 (目的是发现认定层重大错报,降低检查风险)。
新审计风险模型下的先进审计理念及其 运用要求
1.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并规定识别 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必要审计程序,要 求CPA在设计和实施审计测试前必须适当地评估 重大错报风险,不能未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或像以 往简单设定固有和控制风险为最高水平那样假定 重大错报风险为100%,就直接盲目实施实质性 程序。因为不弄清重大错报风险可能发生在哪里 就实施程序,往往查不出重大错报。新的风险准 则及模型力主的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最 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到可接受的低水平的最新风险 导向审计理念,也是对有些会计公司曾实行的以 评估客户经营风险为起点和重心的风险导向审计 法的校正。
新审计风险模型下的先进审计理念及其 运用要求
2.新的风险模型强调要求CPA区分财务报表层和认定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然后再针对评估出的不同层的重大错 报风险,合理运用职业判断分别确定拟采取的总体应对措 施和设计、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合力将审计风险降至 可接受的低水平。还强调评估的财务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 及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 审计方案具有重大影响。而原有的风险准则和模型尽管也 提到要评估财务报表层的固有风险,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要 针对其采取总体应对措施,也没有强调评估的报表层错报 风险对认定层总体审计方案的重大影响。这容易导致不重 视对报表层错报风险的评估,忽视在报表层运用风险模型, 割裂报表层和认定层错报风险间的联系,难以发挥风险模 型的效用。

会计准则制度转换会计准则审计报告

会计准则制度转换会计准则审计报告

会计准则制度转换会计准则审计报告会计准则制度转换时,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内容会受到新旧准则差异的影响。

在企业从一种会计准则体系转换到另一种(例如,从中国会计准则切换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反之)时,审计师在进行年度审计时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准则遵循性审查:-审计师必须评估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进行了恰当的调整,并且这些调整是否得到了合理、充分的披露。

-审查企业在过渡期采用的具体转换方法,如全额追溯法、部分追溯法或公允价值首次执行法等。

2. 财务影响分析:-分析并确认因准则转换带来的财务数据变动,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权益项目的重新计量及其对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检查企业是否提供了关于准则转换后对关键财务指标变化情况的解释说明。

3. 披露事项检查:-确保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了与准则转换有关的重大政策变更、假设选择、重大会计估计以及未确定因素。

-检查是否存在因准则转换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其未来经营成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4. 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师还需审查企业在实施新准则过程中内部控制系统的变化,确保相关内部控制程序能够适应新的准则要求,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

5. 审计意见表述:-根据上述所有审核结果,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明确提及准则转换的情况,若准则转换符合规定且财务报表公正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则通常会发表无保留意见;若有重大问题或不确定性未能解决,则可能会影响审计意见类型。

综上所述,在会计准则制度转换期间,审计报告将着重反映准则转换过程中的合规性、完整性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并通过详细的审计程序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2022年新审计准则淘汰旧模式

2022年新审计准则淘汰旧模式

2022年新审计准则淘汰旧模式新审计准则:淘汰旧模式审计报告的改变从未停止。

摘要模式、二元模式以及保留或无保留意见模板,这些为世代审计师以及审计报告用户所熟悉的报告模式都将成为历史。

取而代之的将是扩展式审计报告。

而推广这种新型审计报告的起因则是金融危机。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The International Auditing and Assurance Standards Board, IAASB)于近期发布了其关于扩展式审计报告的研究,并将于2022 年12 月底推广实施。

美国也在研究自己的标准,但两者不会相差太多,基本的概念是相似的,且双方的标准制定者交流甚多。

ACCA 对外事务总监苏艾蒙(Sue Almond)表示,扩展式审计报告是“我整个职业生涯中最激动人心的一项审计报告改革。

这种对全球审计报告标准的重大调整已经有三四十年都未曾出现过了。

这是标准制定者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是推动审计报告发展的重要一步”。

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决定先行一步,在IAASB 完成新标准制定工作之前率先试点。

这让我们得以提前窥见审计报告的未来。

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毕马威(KPMG)对劳斯莱斯公司的审计报告。

报告一共有5页,具体说明了对审计意见有重大影响的风险、审计过程以及审计结果。

扩展式审计报告能够满足用户对更多信息的需求,目的是让审计报告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而非仅仅提供“通过”和“不通过”这两种结论,从而让用户能够更多地了解审计的过程涉及,以及重大审计调整的科目。

ACCA前会长、都柏林LHM Casey McGrath的创始合伙人穆百德(Brendan Murtagh FCCA)于2022 年加入IAASB,他是在过去三年内参与制定和修改审计报告标准的18 名理事会成员之一。

“金融危机过后,人们意识到审计报告应该提供更多的信息,信息透明度也应当得到提升,”穆百德表示。

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

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

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随着审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审计准则的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完善。

目前,国内审计准则体系主要分为新旧两个版本,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准则》(旧准则)和《审计准则与审计标准》(新准则)。

这两个版本的审计准则体系有着显著的不同,对审计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提供参考。

一、旧准则下的审计模式旧准则下的审计模式主要体现在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上。

旧准则主要强调核查凭证、记录、报表等原始账务资料,并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等规定进行审慎判断。

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带着一定的怀疑态度去审视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

在旧准则的框架下,审计人员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审计程序:(1)了解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组织机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经营场所等;(2)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会计制度和财务状况;(3)收集各种原始凭证,核对各项原始账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从中找出异常现象和重大差错;(5)向被审计对象提出问题,寻找解答和证据;(6)向上司报告审计结果。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审计程序设计严谨,操作流程明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审计人员面对目标企业可能会有一定的恐惧和局限,遇到问题时可能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可能了解不足,难以对企业未来展望等问题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新准则下的审计模式新准则下的审计模式比旧准则更加注重概念、价值和方法的整合,反映了“客观真实、公正独立、科学有效”的原则。

新准则的审计模式强调了审计人员应当从企业整体上考虑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而非只注重其账务资料。

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经营环境和内控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既要看到企业的成绩,也要关注企业的短板和风险,从而给出科学的建议和意见。

在新准则的框架下,审计人员需要遵循以下审计程序:(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了解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2)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和内控进行评估,建立审计计划;(3)收集和分析各种证据,系统审查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4)分析和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发现问题和突出问题;(5)向被审计对象提供准确和实用的建议和意见,并就问题进行讨论;(6)向有关方面报告审计结果,维护公共利益。

新旧审计法的区别和新增部分

新旧审计法的区别和新增部分

新旧审计法的区别和新增部分审计法是指国家对各类企业、机构以及个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进行检查、监督的法律规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审计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新旧审计法的区别和新增部分。

一、新旧审计法的区别1.审计对象旧审计法主要针对的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新审计法除了以上对象外,还增加了对公共机构、政府采购、公益组织等的审计监督。

2.审计程序新审计法在程序上更加严格和规范,对审计计划、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都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强化了审计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3.审计机构旧审计法规定审计机构必须具备一定规模和资质,而新审计法则强调审计机构必须具备独立性、公正性、完整性等核心要素,加强了对审计机构的要求。

4.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旧审计法主要强调审计后依法依规处理,而新审计法则加强了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监督,要求被审计单位要及时整改,并向社会公开整改情况。

二、新增部分1.公共机构审计公共机构审计是新审计法中的一个新增部分,主要是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中的公共机构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公共机构的经费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共财政的合法权益。

2.政府采购审计政府采购审计是新审计法中的另一个新增部分,主要是对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进行审计监督,确保政府采购过程的公正、透明和合法,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现象的发生。

3.公益组织审计公益组织审计是新审计法中的第三个新增部分,主要是对各类公益组织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公益组织的资金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益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总的来说,新审计法在审计对象、审计程序、审计机构等方面都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同时还增加了对公共机构、政府采购、公益组织等的审计监督,这将有助于确保审计监督的严格和规范,避免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和乱象的发生。

新旧版内部审计准则比较

新旧版内部审计准则比较

新旧版内部审计准则比较新旧版内部审计准则比较有哪些变化?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新旧版内部审计准则比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为了适应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准则在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方面的作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旧准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新准则自201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新准则共分三个层次,分别为基本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准则、实务指南。

新准则提升了准则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反映了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理念;增强了准则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比较我国新职业道德规范采用的仍是行为规则制定方式,但具体内容由原来单列的 11 条增加至七章 27 条,除总则、一般原则和附则之外,分别从独立性、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保密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内部审计人员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

原规范规定过于原则,只是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弹性过大,适用性不强。

此次以原规范为基础,吸收了原 22 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和原29 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部分内容,同时充分借鉴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内容,并参考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充实和完善。

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在逻辑上更清晰明了,内容更具体详细。

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比较新基本准则由原来的六章 27 条增加至 33 条,力求在文字表述、制度设计、工作要求、操作规范上和国际接轨,主要变化有:(一)内部审计定义。

新准则的定义力求反映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实务的最新发展变化。

与原定义相比,主要变化体现在:旧准则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新准则中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新旧对比分析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新旧对比分析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2号新旧对比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会计作为一门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经济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国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会计准则趋同,这就在本质上要求审计准则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而变化。

本文通过纵向比较我国1212号审计准则的前后变化情况,以期能进一步厘清准则制定的背景、意义及内容。

【关键词】审计准则;风险导向审计;注册会计师报告1.准则修订背景财政部在2005年初提出我国会计审计准则趋同的主张和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建设的目标。

根据这一目标,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包括48项审计准则的新审计准则体系,实现国际趋同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贸易全球化的持续发展,资本跨国际流动日趋频繁,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按照《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整体构想》来逐步实现中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

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认为实现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制定一套高质量的国际审计准则,即准则应清晰、易于理解并便于执行[1]。

出于这种考虑,IAASB全面启动了推进国际审计准则的明晰项目。

IAASB 对明晰项目工作按照新体例对所有现行36项准则进行重新改写,同时对其中16项准则进行实质性修订,制定1项新准则,2008年12月明晰项目的全部完成。

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自2006年正式发布以来,实施已有3年的时间,由于国际审计准则的重大修订,为了与国际准则保持持续全面趋同,解决中国审计实务存在的新问题,进一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38个审计准则项目进行修订,并发布新准则征求意见稿。

2.1212号准则的意义目前,许多被审计单位在不同程度或者不同范围上使用服务机构,即将其部分业务外包给服务机构即也就是网络销售外包。

当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并且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使用服务机构的服务时,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必须要有相匹配的准则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进行规范和指导。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新旧制度比较(三篇)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新旧制度比较(三篇)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新旧制度比较新旧制度比较主要体现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执法力度、依据标准和技术手段等方面。

新制度相对于旧制度的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1. 范围扩大:新制度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更广,不仅仅限于国有企业,还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形式,涵盖面更全面。

2. 执法力度加强:新制度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执法力度加强,通过增加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效果。

3. 依据标准规范:新制度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标准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了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了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技术手段创新:新制度引入了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提高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成本。

可以说,新制度在范围、执法力度、依据标准和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更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和效率。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新旧制度比较(二)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家、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包括经济责任限额审计、责任追究审计等。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是指对经济责任审计具体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规或规章。

新旧制度比较主要是指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改革。

本文将从新旧制度的改革背景、规定内容、审计机构及程序、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对新旧制度进行比较。

一、改革背景:新制度的改革背景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旧制度则是建国初期建立的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的产物。

二、规定内容:1.新制度:(1)经济责任限额审计规定: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的经济责任范围、限额进行审计。

(2)责任追究审计规定:对违反经济责任限额制度的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2.旧制度:(1)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主要以计划任务完成情况为核定标准,责任限额审计较为简单。

(2)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的责任追究主要通过党纪政纪进行,审计的重点较少放在责任追究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
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一、审计模式概述
审计模式是一定审计环境下并与之相适应的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准则、审计管理体制和审计机构设置等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审计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审计执行者对审计活动本质的逐步加深,依次经历了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模式这三种模式.
制度导向审计又称内控导向审计.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出现,社会公众更多关注的是财务报表的公允性、真实性.基于这样的前提,产生了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为基础,然后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依此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重点明确,把企业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作为主要的审计对象,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抽样质量.可以说,制度导向审计在保证审计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并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人员的审计思维要跳出账簿,跳出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二、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的区别
(一)审计风险模型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