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对国内电视发展的影响
《中国好声音》带给电视市场的若干启示
《 中国好声 音 带给 电视 市场 的若 干启 示
。祝 洁
【 摘
要】 2 0 1 2 年, 浙江卫视推 出 中国好 声音 , 此后 节 目收视率一路 小跑 “ 破4 ”, 广告 收入 成倍增长 。 本丈通过分析 ( ( 中国好
声音》 取得成功的原 因, 以期给 曾一度低迷的电视音 乐选秀节 目市场若干启示。 【 关键词 】《 中国好声音》 电视 市场 本土化
得 了成功 。 T h e V o i c e 》 美 国版 2 0 1 1 年4
月在 N B C开播的第 一天 , 就超过 了《 美 国
偶像 》 总决赛 的收视率 ; 《 T h e V o i c e 》 英
国版第 一季第 一期首播 的平均 收视高达 国达人 秀 》 ……
死线”, 也就是说 如果 《 中国好声音 》 的收
2 0 1 2 年 7月 1 3日,一 档 由浙 江 卫 视
东卫 视 的 《 天籁之声 》、 广西卫 视 的 《 一 声所 爱 ・ 大 地 飞歌 》、 青 海卫 视 的 《 花 儿 朵朵 》 等, 用的也几乎都是 “ 洋模式 ”。 据 悉, 《 一声所爱 ・ 大地飞歌 》 获得 了瑞 典
团 》 则 源 自美 国 N B C创下 收视 热潮 的 《 T h e s i n g 一0 f f 》 ;江苏卫视 等多 家卫视
1 8 . 2 %( 3 0 0万 ) 的电视观众 。 目前该节 目
已行销 法国 、 德国等 多个 国家 , 并相 继获
时下 9 0 %的综艺节 目都购 买了海外 原 版节 目版权 , 比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达 人秀 》、 《 我 们 约会吧 》、 《中国梦想 秀 》 等。 而众 多的 音乐 节 目 , 如东 方卫 视 的 《 声 动亚 洲 》 、 辽宁卫视 的 《 激 情唱 响 》、深圳卫视 的 《 清唱 团》、 云南 卫视 的《 完 美声音 》 、 山
《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
《中国好声音》的传播特征与价值创新覃晴谭天【摘要】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再次掀起了电视选秀的收视热潮,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脉络,对《中国好声音》节目模式进行解构和剖析,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升级换代的密诀。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电视选秀节目;传播特征;价值创新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再次掀起了电视选秀的收视热潮,首期收视率破1.5%,第二期2.8%,节目冠名费6000万。
而且话题不断,影响力延伸到互联网,不到一个月,《中国好声音》网络覆盖量超2亿条,新浪微博已有76万粉丝,视频观看次数超3700万。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日趋低迷低俗电视选秀节目何以再次唱响最强音?它能否开启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新世代?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脉络,从其节目模式进行解构和剖析,希望找到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升级换代的密诀。
一、音乐类选秀节目的演变中国的音乐类选秀节目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30个年头,其雏形可追溯到1984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它开创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先河;20年后,湖南卫视2004年推出的《超级女声》成为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新时代的领军者;现如今,《中国好声音》逐渐显现出强势的竞争力。
一路以来,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在“选”与“秀”的矛盾中徘徊,在专业性与娱乐性的博弈中成长。
1、音乐类选秀1.0,为选而秀在中国电视史上,最早在电视荧幕上进行新秀选拔的节目当数中央电视台1984年创办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其举办的宗旨是“繁荣音乐创作、推出新人新作、丰富电视荧屏”,由此不难看出,其属性首先是专业比赛,其次才是电视节目,电视播出服务于比赛。
随着时代的变迁,《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赛制和播出上逐步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包括直播取代录播、细分唱法组别、增设“综合素质考核”,吸收新唱法组别。
而变革的基础仍然是满足专业选拔的需求。
中国好声音节目分析
导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导师的教学技巧
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们在教学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技 巧,他们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导师的理念
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的音乐理念和教学理念,他们注重培养 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音乐人。
导师的互动方式
导师们在节目中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也是他们的教学方法之 一,他们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历史
自2012年首播以来,中国好声音已成 功举办多季,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 音乐真人秀之一。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形式和特点
形式
节目采用盲选、转椅等机制,导师和学员双向选择,经过多轮淘汰和选拔,最 终选出优胜学员。
特点
节目注重音乐性和专业性,强调真实情感和故事,为学员提供展现才华和实现 梦想的舞台。
中国好声音的社会影响和价值
导师的影响和贡献
导师的影响力
中国好声音的导师们不仅在节目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他们在音乐界的影响力也很大,能够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导师的贡献
导师们在节目中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为音乐界培养了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中国音乐事业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4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制作分 析
节目的制作团队和流程
节目的舞台设计和音效
舞台设计
中国好声音的舞台设计独具匠心,采用 现代化的灯光和布景,营造出华丽、震 撼的视觉效果。舞台布局合理,既方便 选手表演,也便于观众观赏。
VS
音效设计
音效师通过精心设计和调试,为选手的表 演提供了优质的音效支持。音效清晰、动 感,能够充分展现选手的演唱实力和现场 氛围。
节目的宣传和营销策略
从发展的角度谈《中国好声音》
新 意 ,靠 “ 秀” 毒舌 或是 哗众 取 宠来
陷入低俗化 的泥潭 。
在 好声 音 这个 大舞 台上 ,如张 玉 数 ,他们歌声背后所传达的或乐观 、或
1 《中国好声音 》于节 目形态 方面的 夺人 眼球 ,使 电视 音乐 选秀 节 目逐渐 霞 那样 有梦想 ,能 坚持 的学员 数不 胜
目的缺 陷 和偏 颇。这 一 质 的飞跃 促使 节 目形成强 大 的视 觉冲击 力并 产生 收 发展
电视音乐选 秀节 目从 此迈入 “ 选” “ 秀” 视 高 潮。盲 听这 一新 颖 的选拔 方式所 对 于音乐 选 秀节 目而 言 ,好声 音
相实 的时代 。 《 中国好声音 》从 “ 何为好声音 ”
本 土化 改造而成型 的一档 电视音乐选秀 对于评委 在盲听选手 唱歌时各种表 情 , 球 衣 ;还 有庾 澄庆 的轻松 调侃 ,幽 默
节 目。在节 目播 出的第_阶段 , 《 中国 神态 以及 动作 的捕捉 ,通过评 委们 富 搞 笑 ,让观 众 真真切 切领 略到 明星 们
好 声音 》 便 以使观众耳 目 一新的独特魅 于 变化 的表 情 ,促 使受 众积 极主 动去 鲜 为人 知 的另 一 面。尤其 是他 们在 争
从发展的角度谈 《 中国好声音 》
吴 佳
然 泪下 ;那英 个性 豪爽 ,光脚 与选 手
《 中国好声音 》是在 引进荷兰节 目 节 目的公正性 与权威性 。 《 t h e v o i c e o f h o l l a n d 》的基 础上 ,经 过
此外 , 《中国好 声音 》非 常 注重 同台合 唱 ;杨 坤感 性十 足 ,赠 送 队员
力 而成 为公众热议 的焦点 ,着实为中国 猜测 评委 是 否愿 意转 身 ,以及 转 身之 夺 选手 时 的妙 语 连珠 ,插 科 打诨 , 自 音乐选 秀节 目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现状及发展方向探究--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出 。 节 目 中模 版 的 复 制 , 商 业 文 化 的介 入 , 选秀 公 平 性 的 争议 等 慢 慢 成 为观 众 关注 的 问题 , 也 让 选 秀 节 目的发 展 前 景 蒙 上 了 阵阵迷 雾 。本 文 将 以 2 0 1 2年 浙
那英 、 庾 澄 庆 和 杨 坤 四大 导 师也 不 收取 酬 劳 , 而 是 在 节 目和 选 手 产 生 市 场 价 值 之 后 参 与 利 润 分 成 , 而 学 员 们 则 依 靠这 个平 台大 放 异 彩 。 最终“ 好 声音 ” 的热 播形 成 了制作 方 、 播 出方 、 导 师、 学 员 甚 至 主 持 人 都 共 同 受 益 的 局 面 。 制 作 方 自然 赚 得盆满钵满。 浙 江 卫 视 的 收 视 率 也 一 举 登 顶 。导 师 们 仅 仅依靠 “ 好 声音 ” 的 超 高 收 视 率 带 来 的曝 光就 收 获 颇 丰 , 正 如 大 家 都 记 住 了杨 坤 的 3 2场 演 唱 会 。 学 员 们 不 管 在 好 声音 的 舞 台 走 了多 远 , 也 大都 有 了不 错 的 出路 , 有 的开 演 唱会 , 有 的 唱 电影 主题 曲 , 更有 些 已 经 接 拍 一 线 电商 品牌 的 广 告 。 最 后 连 发 挥 机 会 并 不 多 的 主 持 人 华 少 也 凭 借 超 快 的 广 告 词 贯 口 而 人 气 大 增 ,这 样 多 方 共 赢 的 合 作 模 式 使 得 节 目的 每 一 个 参 与 方 都 极 力 表
中 菱
( 中国
湖 南 广 好声 音 播 电 视
厶
口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样本价值】周深中国好声音完整版
【《中国好声音》成功的样本价值】周深中国好声音完整版自7月13日首播爆红以来,《中国好声音》一直话题不断,宛如上演了一部电视大片,在中国电视界掀起一场关于创新的反思。
从制播分离背景下的生产线构建,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整合营销,再到文化振兴规划下的产业链打造和主流价值引领下的电视精品创作,某种意义上,《中国好声音》不仅仅是一档成功的音乐选秀节目,更是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史上的一个新坐标。
一、制播分离背景下的生产线构建《中国好声音》由灿星传媒联合浙江卫视制作,在浙江卫视的平台上播出。
该节目改变了以往制播分离节目的利润分配模式,变“电视台定利润”为“市场开发利润”。
正是这一变化,促使节目生产线随之改变。
1.成熟而规范的生产流水线为保证《中国好声音》的质量,浙江卫视和灿星传媒全线介入生产,浙江卫视提供技术支持,灿星传媒负责节目制作,双方共同组成节目制作团队,负责节目的前期准备、内容安排、导师选择、学员挑选、舞美设计等等。
当然,节目在生产线上的成熟和规范也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结果,版权方附赠的《制作宝典》细致到音响调试、灯光色彩、明暗调校、接线方法等都有一套严谨的制作流程,这无疑对节目生产起到了专业的指导作用。
2.细致而严苛的制作标准2012年暑期,多档音乐选秀节目混战省级卫视荧屏,《中国好声音》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在于其将“好声音”发挥到了极致,这种心无旁骛的执著来自于制作方在节目标准制定上的细致和严苛。
以学员选择为例,《中国好声音》完全没有海选环节,节目从筹备开始,导演组就分成网络组和线下组,赴各地进行“地毯式”搜索,而每一位学员的最终入选,还需要经过总导演、副导演及音乐总监进行把关和确认,审核遵循“五分制”,3分是演唱分,2分是故事分,两者相加达到4分,才能顺利入围。
这样严苛的选拔标准,保证了每位学员都有相当不错的音乐唱功,无形中也提升了节目整体的音乐水平。
不得不提的是,节目对细节的把控,比如,四位天价导师转椅从英国空运而来,巨型LED屏幕的运用,金牌音响总监金少刚、明星级伴奏乐队的加盟,这些都从点滴之处显现了节目对于品质的不懈追求。
《中国好声音》带给电视市场的若干启示
《中国好声音》带给电视市场的若干启示作者:祝洁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4期【摘要】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此后节目收视率一路小跑“破4”,广告收入成倍增长。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好声音》取得成功的原因,以期给曾一度低迷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市场若干启示。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电视市场本土化2012年7月13日,一档由浙江卫视和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公司共同制作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正式开播。
经过两个多月的热播,席卷了电视荧屏和社交网络,笔者对其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本土娱乐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引进延续以往真人秀的“舶来之风”从2004年到2006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选秀活动,作为中国电视史上轰动一时的媒体事件,掀起了中国综艺节目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全面参与和收视狂潮。
“超级女声”的创意来自“美国偶像”,这是创办于2002年的一个美国电视节目。
“超女”的成功说明:我国的电视产业的水平虽与国外同类节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引进制播模式既可以使中国电视人学到先进的经验和运作方法,也能使中国电视产业与国际接轨。
时下90%的综艺节目都购买了海外原版节目版权,比如《中国达人秀》、《我们约会吧》、《中国梦想秀》等。
而众多的音乐节目,如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辽宁卫视的《激情唱响》、深圳卫视的《清唱团》、云南卫视的《完美声音》、山东卫视的《天籁之声》、广西卫视的《一声所爱·大地飞歌》、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等,用的也几乎都是“洋模式”。
据悉,《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获得了瑞典节目《舍我其谁》的国际授权;《清唱团》则源自美国NBC创下收视热潮的《The Sing—Off》;江苏卫视等多家卫视都已设置专门的部门研究国外的各种节目模式。
《中国好声音》是由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公司以350万元三季的价格从注册在英国的版权代理公司IPCN手中购买《The Voice》的中国版权后制作的中国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节目。
浅析《中国好声音》
浅析《中国好声音》【摘要】: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在这五花八门的节目堆中,《中国好声音》的异军崛起,令这个夏天的电视荧屏“复苏”了。
收视居当日收视榜首,在这平静的湖面上泛起的涟漪,本文试论《中国好声音》“火”的原因。
【关键词】: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影响黄鹤、李代沫、徐海星等等,他们的名字频繁的出现在大家的交谈中,新闻、微博上,他们是谁?是什么让人们一夜之间记住了他们的名字,2012年7月13日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在一夜之间爆红,收视率位居第一,成为多家电视台嫉妒、羡慕的对象,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成功,将综艺节目带入了高峰,又是什么让他们创造了奇迹。
一、《中国好声音》的概况(包括内地综艺节目的现状)国内综艺节目的开端,是1990年央视《综艺大观》的播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二十年历史。
即使是从1983年央视举办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算起,也不到三十年。
在进入后综艺时代,综艺界渐露疲态,节目内容循环复制,收视率急剧下跌,满足不了大众的需要,观众大喊审美疲劳。
我国的综艺节目从很早以前就开始模仿国外的综艺节目,如《中国梦想秀》源自英国BBCW频道创全国收视第一的王牌综艺《就在今夜》,壹周立波秀源自美国脱口秀节目,很多节目都是模仿国外,但是模仿又如何,只要我们看的开心,对于模仿国外娱乐节目,我们并不排斥,只是近年来,娱乐节目内容不断的重复,就像相亲节目,有段时间几乎每个频道都在播放,给人们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们失去了观看的冲动,让群众感到不耐烦,还有节目缺少内涵,什么都要弄的很煽情,好像感性成为了时尚,大量综艺节目的快乐都侧重于感性,但是看多了,也会让观众觉得苍白无力,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创作队伍的良莠不齐,理论建设的滞后,节目的整体吸引力在下降,人们对综艺娱乐节目的思想性、生活化、责任感等内容构成的质疑变得强烈了。
《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在一夜之间位居收视榜首,深受广大人群的喜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人们喜欢评委,喜欢节目的形式,更喜欢选手的歌声、洒脱,和以往的竞赛节目相比,这种不是比赛的方式,更加吸引人们的好奇。
从《中国好声音》看电视选秀类节目的未来走向
在选 秀节 目高潮 渐退 、 大 众 审美 疲劳 的今天 , 《 中 国好声 音 》 的华 丽 转身 , 为 研究 我 国 电视选 秀 节 目的转
型趋 势 与发 展方 向提 供 了一 个成 功 案例 。本文 将 以好 声音 为范 本 , 重 点研 究分 析其 成 功 因素 与它 带来 的启
自己 的 意 见 。
一
、
《 中国好声音》 走 红 的 背景 与成 功 之 处
( 一) 《 中国好 声音 》 创 设 的背景 改革 开放 以来 , 随着 国际 文化交 流 的不 断发 展 , 在 国外 备 受追捧 的电视选 秀节 目吸 引 了国内众 多 电视节
目制 作 者 去 克 隆 、 引 进 和 改 造 。 与 国 外 成 熟 的 电 视 产 业 相 比较 , 我 国选 秀 节 目起 步 较 晚 , 早 期 一 直 处 于 模 仿 阶
3 8
HUAXI AYI T AN 华 疆 艺 坛
的追 逐 , 成 为 我 国 电视 选 秀 节 目此 起 彼 伏 的 主 要 原 因 。
2 . 受众 的心 理需 求 “ 使 用 与满 足 ” 理论认为 , 在 接收 传媒 信 息 时 , 大 多数 的受 众 都 会先 人 为 主地 接 收 可 以满 足 自己需 求 的 信息 。电视选 秀节 目不 仅满 足 了大众 的好 奇 心 , 更 满足 了受 众 内心 深处 的愿 望 。 真实 的人 物 、 内容等 , 都使 其 具 有 吸 引力 。它作 为一 种新 出现 的电视节 目形态 , 是其 自身 及 整个媒 体 行业 发展 的必 然产 物 , 是 顺应 受众 需 求 而 发展 的 , 它 以其平 民性 、 娱乐 性 、 参与 性受 到人 们 的喜爱 。在 媒体 产 业竞 争激 烈化 的 当代 , 电视 制作人 在 追 求 电视 节 目娱 乐性 的 同时又 没有 忽视 社会 所 提倡 的人 本 思想 和 积极 向上 的生 活态 度 , 本着 这样 目的制 作
《中国好声音》分析
定位高端、颠覆传统的电视大片播出频道:浙江卫视制作方: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公司栏目定位:歌唱选秀类来源:荷兰的选秀节目《The Voice》三大特色:定位高端、赛制新奇、制作精良一、高端音乐精英比赛:对草根狂欢的反拨1、在中国电视节目发展的过程中,很少有一档节目能像这样赢得大众和精英的双重肯定。
从节目定位角度来分析,《好声音》的高端音乐定位是对往日草根狂欢的一次反拨,《超级女声》引领的草根式选秀节目占领市场。
2、学员:参加过多次选秀;出过专辑;具备职业歌手的素质;有职业演出经验;56名学员中只有16人属于一张白纸,但这16人也大多数来自音乐学院,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节目组刻意用“美甲店老板”等身份掩盖学员的真实经历。
3、节目开始就是一场立足于音乐精英的歌唱比赛,正是由于这些精英的参与,才使得节目的竞争更加激烈,产生的效果更加令人期待。
4、高端定位并非首创,《非同凡响》缺乏任务背后的情感故事。
《好声音》虽然移植国外的节目,但它在进行本土化改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中国观众的喜好,将观众的成长经历和亲情元素与比赛融合到一起,从而使节目不仅以声服人,更能以情动人。
每位学员平均上台五六分钟,讲故事的时间就有三四分钟。
亲情、爱情元素等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情元素与美妙歌声相辅相成,满足了观众多重的审美期待。
5、导师顶级、学员顶级二、颠覆传统的赛制与节目流程1、通过精巧的赛制来营造悬念、吸引观众。
2、《超级女声》海选-投票-PK等。
《好声音》:海选放在幕后,编导线上线下去找;学员登台演唱,导师决定是否按灯无人按灯:淘汰一人按灯:学员进入导师队伍多人按灯:权利反转到学员手中,其选择一个导师进入该队伍。
(1)导师通过对学员的争抢来表现出学员本身的实力,从而提升学员在观众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导师们“不顾颜面”的争抢景象为节目增添了许多新奇的元素,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四位导师的不同状况——不再高高在上,平易近人,平等对话,残酷赛制下的温情。
中国好声音分析
大众传播娱乐化的根源在于媒介的商业化运营。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使得大众媒介不断生产满足社会普遍大众底层需要的娱乐机会和休闲信息。“中国好声音”也是大众传播中娱乐功能的表现,当今社会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人们更加需要一个娱乐环境来缓解生存和社会竞争中的压力。因此,“中国好声音”的出现给与了人们一个“减压阀”。从结构功能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需求的满足,因此有更多的人需要满足文化需求,“中国好声音”满足了人们的文化消好声音”原版引入的。
从这一角度来看,他更加符合“文化工业”商品性、技术化、产品均一化和文化强迫化的特点。“中国好声音”虽然与“Voice”的其他节目具有齐一化和程式化的特点,但是它的“盲选”、“导师学生双向选择”等特点与国内的选秀节目相比具有独特的内容与风格。而“盲选”“导师学生双向选择”及“成为大明星”等特点所塑造的整个文化特征即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追求的“只凭借实力说话”“平等”“成功”。
“中国好声音”从7月份开始在浙江卫视播出,节目从第一集的播出就引起了极高的收视率,并在接下来的7、8、9月的播出中影响力越来越广泛,9月30日的终极PK更是在中秋假期引起了现象级的讨论。
“中国好声音”作为一个大众传播现象,可以引发大众传播理论的联系和思考。
首先,大众传播娱乐化迎合了观众的需要。
当然,《中国好声音》的受欢迎并不代表它没有缺点。
看过“中国好声音”的观众都对“加多宝”等在“中国好声音”中多次出现的广告印象极为深刻。“中国好声音”在播出过程中由于极高的收视率,广告收入也大大提高,“中国好声音”决赛插播广告的价格15秒116万的天价,整个节目广告收入上亿元。很多观众对“中国好声音”中的广告产生强烈的反感。同时“中国好声”依靠其节目的独特形式笼络了大批受众,但总是在节目的关键时刻加播广告,无遗的体现了其追逐利润的本性,导致观众产生强烈的不平等感。而节目中大量的广告虽然能够刺激消费,为人民生活服务,但过头了难免庸俗、粗糙、浅薄。而从一开始对好声音中选手身份的调查、揭秘等信息,也让人产生“中国好声音”制造传媒假事件,故意隐藏选手信息、制造“剧透”“冲突”等信息炒作博取关注。
由《中国好声音》看中国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末路突围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传媒研究——电视节目研究由《中国好声音》看中国电视音乐选秀类节日的末路突围党蔚,同海恰(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擅要:在被称为“选秀已死”的当下,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堪称自《超级女声》以来的又一次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的狂欢盛宴,再次创造了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的“神话”。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电视选秀类节目收视率逐年下降的原因,并且以《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运作为蓝本,研究《中国好声音》为何在众多选秀类节目中出奇制胜,从而为电视音乐选秀类节目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调:电视娱乐节目选秀《中国好声音》一、麓秀羹节目穷■末路曩因何在2005年,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界中曾刮起一场席卷全国的“风暴”,即由湖南卫视主打的真人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开播了。
在同时段节目中,<超级女声>收视率仅次于央视一套,广告报价飙升至每15秒钟”.25万元,超过央视一套”万元的黄金档广告报价,创造了中国真人选秀节目的“神话”。
11l 许多电视台看到2005年湖南卫视赚得盆满钵盈,都意识到选秀节目的巨大魅力与利益。
2006年,各类选秀节目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荧屏上,遍地开花,甚至泛滥成灾。
经过年复一年的选秀,受众对于这种比赛形式,也从最初的新奇转为麻木,甚至是厌倦。
即便是一直居于选秀类节目收视率榜首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也基本上还是沿袭以前的老套路不变,只是把比赛的规则单纯地复杂化,以至于靠选秀节目“风光一时”的湖南卫视在2010年竟然宣称“选秀已死”。
当我们认为选秀类节目正黯然退出大众视野时,2012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正式登陆浙江卫视中国蓝,一开唱便惊艳四座,被网友盛赞为“2005年以来最值得期待的音乐盛宴”“耳尖上的中国”等。
至今为止播出八期节目后,早已确立了其在2012荧屏各类选秀节目中的领跑者地位。
版权类电视节目的引进与本土化改造——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成熟 的节 目都有 十分 完善 的上下 游产业
链, 比如围绕其开发的一系列活动 、 产品 、 销售 、 广告等 。 同时 , 近年来 , 我国各地 电视 台为 迎 合 时代潮流 , 走市 场发 展道路 , 不 断增 加
娱 乐 类 节 目的播 出 次 数 和 时 间 。 这 些娱 乐
N E W S W O R L D I 声屏世界
版权 类 电视 节 目的引进 与本 土 化改造
以 中国好 声音 为例
。余 月玲
【 摘
要】 从2 0 0 5 年 超级女声》对 ( ( 美 国偶像 的模仿到 2 0 1 0 年 中国达人 秀 对 英国达人秀》的成功 引进 , 我 国的电视 业
经历 了从最初 简单的模 仿到买进版权和版权 方一起深入研 究模 式等阶段 。 2 0 1 2 年夏天 中国好 声音 的红火 , 更是让各 大卫视看到 了 版权 引进 的优势 , 纷纷加入欧美节 目版权的引进大军。 据 了解, 全 国排名前十的卫视超过 半数 引进 了版权模 式节 目或有意 引进版权模
秀 》等节 目的成功 , 有一 个共性 , 节 目都 抓住 了中国人重 感情 、重责任 的情感 因
素, 而这种情感 因素正是节 目得以成功的 关键。 对于任何 艺术 形式而 言 , 内涵与情 感应先于形式和技巧 。 作 为平 民百 姓的选 手 ,能在 这样 的舞 台上为 自己的梦想 而 战, 全 国的电视观众 是梦想 见证者 , 这 就
比在三个 方面还 存在 明显差距 :一是 理
念、 创意有差距 。 不太 了解市场发展 、 观众 的要求 ,因此 总是缺 乏特别有 想法 的点
总局 出台 “ 限娱 令 ”, 要求各 地方卫 视从 2 0 1 1 年 7月起 ,在 1 7: O 0至 2 2: O 0黄
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看电视选秀节目的嬗变
年。 其中 , 以海选 、 全 民娱乐 , 民间造星为
当前 , 我国许 多媒 体都在努力借鉴或 者引进西方 较为成熟 的运作模 式 , 《 超级
的弊端 , 注重选手 的个性特点 。 不同于此 , 《 中国好声音 》 本着 “ 寻找 中国最好 的声
心 中, 那么2 0 1 2 年 的 中国好声音 》, 无疑创造 了选秀节 目的又一收视神话 。 回顾选 秀节 目在 中国的这七年 , 经历 了从超女一枝独 秀 到 秀场满地开花再到好 声音横 空出世的过程 。 同质化严重 、 创新 不足等 问题 凸显 。 本文通 过对比分析 ( ( 超 级女 声》 和 中国好声音》 这 两档选 秀节 目, 找 出二者之 间的 区别和关联 , 通过这一嬗变过程 , 对 电视 选秀节 目的未来发展提 出几点建议 。
的范本 。 虽然 二者都 不是原创 , 但在节 目
天娱 传媒有 限公 司在 2 0 0 4年 至 2 0 0 6年 间共 同打造的 “ 一档具有独特 品质 , 以音 乐选秀为外壳的大众娱乐性节 目”。 ⑦
继超女之后 , 各种造星运动如雨后春
来源上却存在差别 。 一般认 为 , 超女借鉴 、 模仿 了《 美国偶像 》, 但在参赛人员条件 、
区别
赛者 中的优胜者进行发掘 、 培养 、 包装 , 帮 助其实现 明星梦 , 将其纳入娱乐体系之 中 的一 种 电视娱乐 节 目。 ① 英 国的 《 流行 偶 像》 是最早 出现的选秀节 目, 但要 说举办
最成功的 , 还属美 国的《 美 国偶像 》 。 2 0 0 5 年 是国 内选秀节 目快速发 展的
音 ”, 注重选 手 的歌唱水 平 , 不仅 选 手的 整体水平让 人耳 朵一亮 ,还邀请 了刘欢 、 那 英等音乐 实力 唱将 助阵导师 团队, 让观
电视节目宣传营销成功案例
电视节目宣传营销成功案例电视节目宣传是现代媒体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的宣传策略可以帮助节目吸引更多观众,提高知名度,提升市场份额。
本文将介绍几个电视节目宣传营销方面的成功案例。
一、《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是一档音乐才艺竞赛节目,该节目以其独特的赛制和出色的评委团成为观众关注焦点。
宣传方面,节目利用多个渠道进行广告投放,包括电视、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
此外,在选手评选和节目播出期间,制作方还开设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通过发布选手信息、花絮视频等与观众互动,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和互动,节目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并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社交媒体影响力。
二、《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兄弟》是一档真人秀娱乐节目,以明星嘉宾进行户外运动挑战为主要内容。
该节目采用明星效应,邀请了一线明星作为常驻嘉宾,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除了明星阵容,节目制作方还以独特的营销策略引起观众兴趣。
例如,在节目播出期间推出相关周边产品,如《奔跑吧兄弟》游戏、T恤等,增加了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性。
此外,节目还借助社交媒体进行线上宣传,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分享明星花絮和幕后故事,增加了观众的好感度。
这些宣传手段使得《奔跑吧兄弟》成为了一档备受观众喜爱的热门节目。
三、《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儿》是一档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由明星爸爸与子女一同进行户外互动。
此节目通过邀请明星与孩子的真实互动,吸引了全家观众的共鸣。
节目宣传方面,制作方利用家长的群体效应,邀请推崇家庭观念的明星担任节目嘉宾,并通过家庭亲子主题的宣传海报、宣传片等方式展现亲子关系的温暖与幸福。
此外,节目还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展开互动,发布孩子们的成长故事和幕后花絮,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讨论。
这些宣传策略使得《爸爸去哪儿》成为了一档备受喜爱的家庭娱乐节目。
四、《中国好厨师》《中国好厨师》是一档烹饪竞技节目,邀请各地的厨师参赛展示烹饪技艺。
该节目在宣传方面采取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手段。
《中国好声音》对当代中国电视文艺生态的启示
三、 新制播分离“ 分成” 方式
《 中国好声音》 另一个 引起业 内关注 的重点在 于它采取 了 新 的制播分离“ 分成” 方式 。这可 以说是 它取得成 功的一个 必 要条件 。 当下 , 制播分离 已经是大势所趋 。 而“ 好声音” 的成功 ,
“ 好声音 ”已经 自觉地重视 了音效 。该栏 目的音响设备 高达
2 0 0 0万 ,并且请 到 了北 京奥运 会开幕式 音响总 工程师金 少 刚、 一线大牌 的演 唱会乐 队王笑东的团队来为为现场服务。 中国的电视节 目比之于 国外 , 总有一种流 于拖沓 , 不符合 现代 人观赏节 奏的感觉 , 而“ 好声音 ” 场内 1 6个机位 , 场外 1 0
H O U S E、 K r V等 。这些举措 , 既保证 了现有学员的活跃度 , 以 便 于为公 司盈利 , 又提高 了对于下一季参赛者 的吸引力 。 归根 结底 , 只有拥 有出色的参赛者 , 才能保证节 目的质量。
2 . 同时 , 为了增强栏 目对 明星导 师的吸引力 , 也 增加导师
中图分类号: J 9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1 2 - 0 1 2 4 - 0 1
一
、
大手笔升级节 目质量
4 . 不得不 提的是 , 网络 的传播对 于《 中 国好声 音》 的大红
大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波助澜 的作 用。而这与节 目的赛 制
好的激励方式 , 还需要 电视从业者多多实践 、 能动创新 。
2024电视业十大关键词:裂变之年 基本幸福
2024年8月10日,湖南卫视正式宣布运用央视索福瑞全国网收视数据。这可以说是•种高姿态,也可以说是''曲线 救台依据全网全天综合收视排名,湖南卫视最终守住了''第一〃。2024年下半年,湖南卫视进入调整期。
与龙年春晚主动吸纳公众看法一样,蛇年春晚剧组刚一成马上召开多场座谈会,邀请大家建言献策。2024年, 央视启动了“2024春节联欢晚会喜剧节目征集活动第六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为蛇年春晚发掘新人新作,今年语 言类节目也将比去年有所增加。11月4日,央视综艺频道《我要上春晚特殊节目一一直通春晚》开播,集结全国12档 歌颂选拔类节目优秀选手,终极PK的前三名将直通央视蛇年春晚。12月下旬,蛇年春晚公布主题''新春中国〃,将 分四个版块呈现:新春到、新喜来、新意展、新篇开。
2024电视业十大关键词:裂变之年 基本 幸福
2。24电视业十大关键词:裂变之年
基本华蜜
2024是电视业的裂变之年。从调侃''华蜜〃到全国齐听''好声音〃,从‘‘舌尖"看生活到为客场''奥运"叫好,从卫视 诸侯''轮庄〃到"改版"热、''季播〃潮风行。又从''开门办台"回来到''广告〃大战。一派旺盛之下,反映出电视业转型 之艰难。
比如,《新闻联播》在2024年春节前后以头条推出《杨力学讨薪记》,在''十一〃期间播出桂林文氏4兄弟
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拿来主义”现象及发展策略——以《中国好声音》为例
— —
以《 中国好声音 》为例
பைடு நூலகம்口 李 丹
摘要 :我 国电视 娱乐 节 目的发 展并 不是 一蹴而就 的 ,而是 一个 循序渐进 的过 程 ,大致经历 了综 艺晚会 类、游戏 类 、益智 博 彩类 以及 真人 秀几个 阶段 。尤其是 真人秀 节 目, 自 2 0 0 4 年的 《 超 级女声 》创 下超 高 收视率后 ,选秀 节 目 便 开始跟 风 , “ 你 方 唱罢我登 场” ,但其 收视率却 大幅度 下 降。真人秀 节 目 在 经过 一段 时间的沉寂之 后 , 《 中国好 声音 》在 2 0 1 2 年让 选秀再 现 辉 煌。但是 从 目前状况 来看 ,我 国电视娱 乐 节 目数量很 多,质量堪忧 。如果透 过现 象去看本 质 ,会 发现这 些节 目大 多披 着洋 装 ,而 非 “ 中国制造” 。本 文主 要 以 《中国好声 音 》为例 ,分析 电视娱乐 节 目的 “ 拿来 主义”现象及 应对策 略。 关键词 :电视娱 乐节 目; 《 中国好 声音 》;拿来 主义 ;发展 策略 作者 :李丹 ,河南大 学新 闻与传 播学 院2 0 1 2 级戏剧 与影视 学专业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广 播 电视编 导。
F a c t o r > >,起 初 打 算 命 名 为 《 唱响 我 人 生 》,后 在 2 0 1 3 年4 德 力 量 。但 如 此模 式 新 颖 、创 新 力 十 足 的节 目,为什 么 只 能 靠 购买 版 权 才 能拥 有 呢 ? 我们 自己的 电视 台 为什 么 策 划 月播 出时改 名为 《 中 国最 强音 》。 不 出这样 具 有 颠 覆性 的娱乐 节 目呢 ? “ 拿 来 主 义 ”是 否会
中国内地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研究——以《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为例
中国内地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研究——以《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为例中国内地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研究——以《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为例导论随着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内地的电视市场中崛起,并迅速受到观众的欢迎。
这些节目通过选拔优秀音乐人才,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竞技能力,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娱乐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本文将以中国内地两个备受瞩目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为例展开研究,分析这两个节目在中国内地音乐市场的影响,并探讨它们对音乐人才培养、音乐产业发展的作用。
一、《中国好声音》的创新与成功《中国好声音》于2012年首播,迅速引起观众的关注和热议。
该节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音乐竞赛节目以歌唱能力为标准的模式,更注重选手的个人特质和音乐表达能力。
同时,该节目采用了盲选的方式,评委们仅凭声音选择自己心仪的选手,避免了外貌和其他因素对选手评价的影响,提高了公正性。
这些创新使得《中国好声音》成为一场引人注目的音乐盛会。
此外,《中国好声音》还注重选手的音乐背景和才艺培养,通过选择和培养音乐的有潜力的青年歌手,进一步提高了选手的音乐水平和专业素养。
这对于中国内地音乐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年轻的音乐人提供了一个奋发向上的平台,并推动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二、《我是歌手》的赛制与娱乐性《我是歌手》是一档以歌手实力和竞争为主题的综艺节目,该节目的赛制将娱乐性与音乐实力相结合,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该节目的参赛歌手来自各领域的知名音乐人,他们通过对自己原创或经典歌曲的演绎,在舞台上炫耀自己的音乐才华。
《我是歌手》的赛制设置了淘汰机制,每期节目中选手的排名通过观众的投票结果产生。
这种赛制增加了节目的悬疑性和竞争性,观众们在观赏比赛的同时也可以参与其中,增强了观赏的参与感和娱乐性。
此外,该节目还设置了选手的身份保密,进一步增加了观众的好奇心和追逐感。
三、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这两个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内地音乐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好声音》对国内电视发展的影响
【摘要】《中国好声音》的热播,不仅让我们学习到了国外优秀的制作技术和理念,同时也给中国的娱乐传媒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利于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学习和成长。
中国的电视节目产业想要不断发展壮大,最重要的还是进行创新改革,创新出适合中国人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电视节目。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电视发展;选秀节目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86-02
一、概述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视节目娱乐化开始成为各大电视台发展的趋势。
《综艺大观》这一综艺类节目的播出开启了国内相亲类、游戏竞技类、真人秀等节目的火热播出。
在2012年之前,各大电视台为了提高自己的收视率相继推出音乐选秀节目,但是由于同质化、炒作现象严重,此类节目进入低潮期。
然而以《非诚勿扰》为主的婚恋交友节目陆续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再度风靡国内,但最后因为炒作过度、炫富、嘉宾言辞过于激烈等问题再度陷入低迷。
2012年7月13日《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首次播出,这档节目区别于以往的选秀节目,导师背对选手、不看长相只听声音,实力决定一切,当多位导师同时选定这位选手时,选择权出现反转,由选手挑选导师。
正是因为这种新颖的选拔模式,让观众眼前一亮,节目收视率迅速飙升,并屡创新的记录,稳坐地方台综艺节目收视率的冠军宝座,成为当年最火的真人秀选秀节目。
随着收视率的提升,15秒50万的高额广告收益,也创下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广告新高。
随着节目的热播,“好声音”更是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探讨。
这个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品论节目,来源于荷兰节目《The Voiceof Holland》。
2012年7月,中国以350万三季的价格从注册在英国的版权代理公司IPCN购买了《The Voice》。
在播出第一集以后《中国好声音》就获得了普遍的关注和认可。
不过,在第一季赢得普遍称赞后,各种批评之声却也随之而来。
引自荷兰韩国王牌节目的《中国好声音》,为什么能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引起如此大的争论?《中国好声音》在中国化过程中又能给中国电视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二、中国好声音的创新
近几年,伴随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等推出的各类新型表演选秀节目走红,同类型的节目层出不穷,节目同质化严重,无法引起观众的持续关注,甚至有些节目为了迎合观众,内容粗俗,趣味低级。
可以说,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走到了一个瓶颈期,急需突破与创新。
而《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带来了这种新的突破和创意。
(一)运作模式创新
《中国好声音》是由国外引进版权的真人秀节目,采用了全新的制播分离的运作模式,它由星空文化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团队制作,由浙江卫视播出,这一模式在欧美已经非常成熟,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流通以及购买播出等都由不同单位或部门机构负责。
中国电视业的制播分离形式一直以来都停留在表面,制作方与电视台关系并不对等。
而《中国好声音》则真正地实现了制播分离,为中国电视业的体制
革新,实现多方共赢、探求新型的运作模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种合作形
式是由浙江卫视与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按照“共同投资、版权共用、共同
制作、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理念合作开发、通过合作经营、资源置换、协
议分成甚至股份互持等方式极大地整合各种资源,以此形成合力发挥1+1>2的
作用,是国外版权模式的一次本土化创新。
与过去国内电视节目对国外优秀节
目的模仿或简单的改头换面不一样,《中国好声音》不只是简单地从节目形式
上进行模仿,而是最大限度地吸收原版节目成功的真谛,制作团队从节目的效果、现场的场景布置、灯光、流程以及选手的挑选模式等,都认真学习,还邀
请了荷兰原版权节目以及美国、英国的专家来现场指导。
(二)赛制的创新
首先,《中国好声音》在赛制上选择了盲听盲选的模式,成功地制造了受众、导师与选手之间的悬念,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收视效果。
选手的形象已不
再成为衡量水平的标准,反而歌曲的演绎程度成为真正的实力竞争,在这充满
未知和悬念的氛围中,占足了观众的关注与讨论。
其次,国内原有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从根本上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谁都可
以报名,是一场全民狂欢,人人都有公平的参与机会,亲和力十足。
而《中国
好声音》设置了一道较高的门槛,参加的选手都是有一定的演唱实力的,表演
水平很高,形式简单,但是都有让人震撼的好声音。
第三,《中国好声音》采用的双选模式也是一大创新,导师盲选完毕,权
利反转由选手来选择中意的导师,一反其它选秀节目中评委说了算、任由评委
掌握对选手挑选的大权的情况,这种双向选择的模式实现了选手与导师之间平
等的地位,让观众从心理上获得满足,让节目的氛围更加热烈。
(三)节目的本土化
《中国好声音》虽然是引进国外成功节目,但是并不是原封不动,在对节
目进行本土化方面也作了细致的研究,每期制作前,都有最初的构想,但是录
制过程与预想会有很大的不同,有时也有未想到的惊喜,比如那英脱鞋上台合唱,表现真性情。
比如选手的个人经历和故事比单纯的介绍自己更能吸引观众,但是节目的原则是好声音是第一标准,在把握标准的情况下,将普通选手的感
人故事传播出去。
三、《中国好声音》带给国内电视节目的影响
在这样一个以吸引眼球为主要目的的时代,不论是哪一档电视节目,从根
本上来说,能够红起来,流行起来,重点就是因为它能够满足观众对于文化的
需求,引起观众的认同感或者共鸣。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让观看的观众对美
食垂涎不止,背后的人文故事更是感动了每一个人,更加引发了中国人民对美
食之外的人性、人文精神的思考。
而《中国好声音》更是走出了以貌取人的年代,完全从“声音”的角度,做到了真正实力的对抗。
在这种真正实力的较量中,无论是台上选手放声歌唱,还是台下“亲友团”的呐喊助威,其中每一个
真实的表情、动作,都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心理共鸣。
中国曾经最火爆的草根类选秀节目《超级女声》让选手一炮而红并成为影
视圈里炙手可热的人物。
而此后大量的效仿和模仿选秀类节目出现,也使得这
种同质化的节目缺少了创新意识。
虽然《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都选
用直接引进版权的方法,但这有利于中国选秀类节目突破瓶颈,找到更好的发
展道路,而不是在一味地模仿和重复中走向没落。
因此对中国电视节目产业来说,只有创新才能不断进取,赢取更高的收视率。
《中国好声音》对于国内电视选秀节目的理念和创新模式,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它在当今消费者为主导的时代中,充分考虑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选秀中透出了充分的人文关怀。
四、结语
新鲜血液的注入,重新将中国选秀节目拉上了高峰,也让广大观众看到了选秀节目的希望。
《中国好声音》是一次有效的节目形式的探索,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同时更找准了广大观众的喜好和品位,在收视率和口碑上得到了双赢。
《中国好声音》终止了中国选秀类节目“以貌取人”的现状,打破了当前电视选秀类节目难以走出的怪圈,在新的制播形式的影响下,让中国特色的电视选秀节目有了更好的发展,同时也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詹杏芳,黄碧静.试论《中国好声音》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创新与启示[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2]毛群.舌尖上的《中国好声音》[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2(10).
[3]王威.耳尖上的中国[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4]吴梅.国内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变迁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4.
[5]常江.《中国好声音》中的各种声音[J].新闻界,2012(24):8-16.
作者简介:
刘婷婷(1989-),女,就读于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播音与主持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