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组织的性质

合集下载

班级管理学专题四作业分析班级组织的性质

班级管理学专题四作业分析班级组织的性质

班级组织性质的分析——界定班级组织的性质,发挥班级组织的教育功能班级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构成形式,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

班主任往往从班级管理的本质和内容进行思考和变革,而忽视了其组织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过来也会影响和制约内容。

随着班级管理的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组织形式越来越显出其弊端,制约着班级管理的纵深发展,制约着班级民主管理的推进。

班主任要大胆尝试一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让班级建设更加多样化。

一、传统班级管理组织性质浅析传统班级管理一般由班主任、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劳动委员等)、组长及学生组成,管理关系呈树形分布,基本结构如图:图例1中,班主任管理职能是通过班长、学习委员等一级班干部来实现的。

班主任为了顺利实施管理,必需将班级管理权分配给班长、学习委员等一级班干部。

其中班长是一级班干部的中心,部分行使着班主任的管理职能。

一级班干部形式管理必须通过二级班干部即组长来实现。

这种权力的层层分解,一方面使班主任的管理具有系统性,方便了班主任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拉大了一般学生和班主任的距离,这种距离感比较严重地体现在学生心理上,让班主任的管理客观上出现喜好、多寡的矛盾,灰色学生、差生便是这种管理的衍生品,这部分学生更容易对班主任产生信任危机。

同时,班长和一级班干部在班级中处处体现优越感,比如新闻报到出学生贿赂学生竞选班干部、家长贿赂班主任当班干部等现象屡出不群。

班主任也想方设法通过改进班干部选拔方式来作到公平、公正,但是这种现象是结构性矛盾,并非班主任能通过内容及运行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二、现代班级管理组织性质的探究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要求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树形国力结构以服从为目标为评价标准,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培养目标格式化、扁平化,不利于学生的多元发展。

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逐渐深入,势必对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形成冲击。

班级管理形考任务一答案

班级管理形考任务一答案

班级管理形考任务一答案一、判断题1.一般说,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规模要小于正式群体。

∙√∙×2.同辈群体是由年龄相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自由地结合在一起的小群体。

∙√∙×3.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因而班级管理属于教育管理。

∙√∙×4.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5.儿童是权利的客体。

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所面对的是具有法律限制的非成年人。

∙√∙×6.小学班级是一个班队合一的或具有双重性质的组织。

∙√∙×7.2001年5月22日,我国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

∙√∙×8.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

∙√∙×9.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10.小学班级和小学班主任的特点是由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决定的。

∙√∙×11.班级管理理论是应用性理论,也是一般指导性的理论。

∙√∙×12.1952年起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学级主任”。

∙√∙×13.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角色。

∙√∙×14.班级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15.小学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班级组织的领导。

∙√∙×16.中国少先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17.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不重要,班级管理中可以不考虑。

∙√∙×18.儿童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应当享有自己的权利。

∙√∙×19.班级促进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帮助儿童继续学习和巩固儿童入学前所获得的社会规范,同时还帮助儿童学习和实践新的规范。

∙√∙×20.小学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类型大致包括:玩乐性、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

∙√∙×二、单项选择题21.班级管理过程的起点是设计,其终点是()。

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指在一个班级形成的小集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特点和特征。

一个班级的集体性质与班级成员的数量、性格特点以及相互关系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对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的简述。

1.人数稳定:班集体一般由固定的学生组成,人数相对稳定。

学生的人数和特点对班集体的特征会产生影响。

人数过多可能导致集体凝聚力减弱,难以形成稳定的集体;人数过少则可能导致集体活力不足。

2.共同目标:班级集体的成员一般在同一学年、同一年级,他们有相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如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和考试。

共同的目标是班级集体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班级集体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之一3.互助合作:班级集体成员之间通常存在着一定的互助合作关系。

学生之间会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共享学习资源,共同解决学习困难。

此外,在班级活动中,成员也会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4.形成共同价值观:班级集体成员在共同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接受一套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学生们发展出对友善、公平、团结、尊重等道德价值的认同,形成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倾听与表达:班级集体提供了一个互相倾听和表达的平台。

学生们可以在班级集会、班会活动等场合中,倾听他人的观点和建议,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这种平等而开放的交流环境有助于集体建设和共同进步。

6.文化共享:班级集体形成独特的文化,包括口头语言、行为规范、集体活动等。

这些文化表达了班级集体的特色、习惯和共同理解,形成了班级的特色和认同感。

文化的共享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认同感。

7.排名与角色分工:班级集体中的学生有不同的能力、性格和特点,形成了不同的排名和角色分工。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能被认为是班级集体的领导者或榜样,负责带动班级学习氛围;而具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可能负责班级活动等。

8.集体荣誉感:班级集体的成功和荣誉感会深深地影响每个成员。

当班级取得好成绩,获得表彰时,集体荣誉感会增强;相反,当班级遇到挑战和问题时,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会被动摇和影响。

班级的性质

班级的性质

班级的性质班级的性质是班级心理学首先需要厘清的问题。

关于班级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我们对于班级心理现象也有了很多规律性的认识。

但是把班级心理现象作为一门学科来考察的时候,首先需要回答“班级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关于班级性质的问题。

班级的性质是指班级本身所具有的质的规定。

班级的性质应该是班级的群体属性、组织属性和其核心价值的统一。

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都认同一个基本说法:班级是一个“小社会”。

我国学者谢维和先生和吴康宁先生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谢维和先生论证了班级是特殊的社会初级群体,吴康宁先生则进一步论证了班级是特殊的社会组织。

这是我们认识班级的基本出发点。

另外,中小学班级的成员是由中小学生组成的,作为未成年人,学习与成长是其群体的基本任务。

一、班级团体是一种社会群体班级团体作为一类人的集合,首先是一种社会群体,这是对于班级群体属性的基本认同。

一个社会群体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共同的全体活动;一定的成员关系;持续的相互交往;共知的整体规范;明确的群体意识(吴康宁,1999)。

作为社会群体,班级成员有以学习为主的共同活动;有同学之间的成员关系;有长达3年或至6年的持续交往;有学生共知的班级规范;有学生共识的班级文化和班级氛围。

意识到班级团体是一种社会群体,其教育活动就有了社会的意义。

学生的活动不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反映班级群体环境的行为;学生的表现不一定是个人意愿的真实反映,还可能是受班级其他成员意愿影响的表现。

即是说,在班级中一个学生的行为,是其个性特征与班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校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成长,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校环境、班级环境的影响多方面进行的。

班级中的成员交往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交往实质上相当于广义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教育就是一种交往的实践活动。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会追求一种平等而真诚的人际关系,同学间彼此保持着相互理解与内心沟通,共同分享意义,不断达成共识,相互印证自我的存在与成长。

小学班级管理简答(1)

小学班级管理简答(1)

小学班级管理简答(1)简答题1、班级有什么特点?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班级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班级是稳定的正式群体2、简述班级管理的特点。

(1)对象的特殊性(2)同时性(3)立即性(4)不可预测性(5)公开性3、简述班级管理目标的功能。

班级管理目标主要具有导向、激励、驱动和评价的功能。

4、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1)传递社会价值观,明确社会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5、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1)促进学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2)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形成独特的个性。

(3)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6、简述班级的性质与特点。

(1)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2)班级是一个学习型组织(3)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4)班级是稳定的正式群体7、简述班主任的职业角色。

(1)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2)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建设者(3)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4)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

8、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2)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和班集体建设(3)组织和开展各种班级活动(4)评定学生操行(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9、简述班主任的知识文化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2)教育学、心理学知识(3)专业知识(4)科学文化知识(5)信息素养10、简述班主任的能力素养。

(1)观察与沟通能力(2)组织活动能力(3)分析研究能力(4)危机应变处理能力11、简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1)制定班自我发展规划(2)参加专业理论学习活动(3)参与专业合作与培训(4)进行教育实践反思(5)开展班级课题研究12、简述班级组织建设的意义。

(1)完善的班级组织建设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效能(2)进行班级组织建设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3)在班级组织建设过程中学生个性会得到和谐发展(4)积极开展班级组织建设能使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13、简述班级群体在孤独探索阶段的特点。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

小学班队工作原理

(一)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 1.小学班级是一种正式组织 2.小学班级的组织生活特性与小学生的发展 特性是统一的 3.小学班级组织是有个性的组织
(二)小学班级组织的特征
1.小学班级是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 2.小学班级是以共同的学习任务建立的组织 3.小学班级有正式组织的管理体系 4.小学班级组织由成人领导 5.小学班级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三)班队管理实施与目标 1.班队管理实施的含义: 班队管理实施是指管理者按照计划的安 排,指挥班队所有成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 自所承担的任务,实现班队管理目标的过程。
2.班队管理目标对班队管理实施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聚合作用 (3)激励作用

(四)班队管理评价与目标

二、班队管理目标的设定
四、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一)班级与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 特点:(1)向心性 (2)排他性 (3)稳定性 (4)竞争性 (5)散漫性

2.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一致型;偏移型;冲突型。

(二)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玩乐型 学习型 功利型 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
(三)非正式群体及其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2.理论指导下的班队管理
理论指导下的班队管理是指班队管理者 开展班队管理与指导工作前,已经获得了一 定的关于班队管理指导的理论知识,能够根 据上级的要求和班队的实际情况,按照班队 管理的规律性的认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 展班队管理与指导工作。学生在班队组织中 既能保持组织的秩序状态,又能富有个性地 发展。

(三)班队活动管理
班队活动管理是指班主任或辅导员指导或直 接组织的晨会、班会、队会等各种班队教育 活动,这些由班主任组织的课堂教学以外的 班队教育活动是实现班队管理目标的重要途 径,这些活动有多样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对这些活动的管理,是班队管理的重要工作。

班级管理复习题

班级管理复习题

作业一第一题:选择题1、班级管理活动和其它任何管理一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素)即(B)A 班主任、学生、环境B 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C 空间、时间、资源D 设计、实施、评价2、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是(A)A 设计、实施、评价B 计划、组织、实施C 组织、协调、控制D 备课、上课、考察3、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B)A、教育工作B、专门性的工作C、教师的兼职工作D、思想教育工作4、班级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个体获得(B)A、个性B、社会性C、社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D、统一性5、班级组织属于(A)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C、自愿选择的组织D、统一要求的组织6、(B)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力公约》A、1959年11月20日B、1989年11月20日C、1990年8月29日D、1992年4月1日7、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属于儿童的(B)A、生存权B、发展权C、受保护权D、参与权8、我国在(C)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A、1990年B、1992年C、2001年D、1996年9、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先锋命名是表明(D)A、它是先进儿童的组织B、要求儿童做革命的先锋C、向革命先锋学习D、儿童是开拓未来的先锋10、中国少年先锋队直接受(B)的领导。

A、中国共产党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校长D、班主任第二题:填空题11.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2.从(1952)年起我国学校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

13.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14.小学班级是一个(班队合一的组织),是有双重性质的组织。

15.(班级)是小学的基层组织。

16.少先队组织具有(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的特征。

17.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1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大致有(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

第三章 班级组织 (1)

第三章 班级组织 (1)
第三章 班级组织
班级组织的形成机制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非正式组织 班级组织建设
第一节 班级组织 的形成机制
一、班级组织的系统结构
1
2 3 4
班 级 文 化
人 际 关 系
成 员 角 色 班 级 互 动
班级文化
指存在于班级组织内部的一种机制、关系、环
境、氛围和精神。 可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面。
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学生干部能做的亊,教师不做; 学生能做的亊,干部不做. 学生人人都是管理者, 个个都是被管理者.
物品承包责任制
1.承包某项备品者须保持该 项备品的清洁。 2.承包者应保证该项备品的 合理使用。 3.提高备品的使用率。 4.保护备品不被破坏,及时 加以维修,损坏严重的,查 清责任者及时赔偿或报生活 委员。 5.具体承包人
班规包括: 学习制度 作息制度
自习制度
值日制度 劳动制度 班干部岗位责任制 其他
3、班级规范建立时的注意事项 ① 与学校校规相配合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切合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参与制定 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与师生熟悉度 定出大原则,并须简单易执行 有必要时应适度寻求家长了解和支持 以正向措辞为佳 张贴于醒目之处,以发挥提醒作用
案例:节选自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 谈》
岗位责任制
1、常务班长职责 2、团支部工作制度 3、班委员会委员职责 4、值周班长职责 5、值日班长职责 6、科代表职责 7、物品承包责任制 8、专项任务承包责任制
各种常规
1、一日常规 2、每周常规 3、每月常规 4、学期常规 5、学年常规
制定原则: 班级的事, 事事有人做; 班级的人, 人人有事做。
(三)教室布置
1、教室布置的操作

班管专题四 班级的组织性质

班管专题四  班级的组织性质

班级组织性质根据组织的目标, 学校属于服务组织班级组织性质具有多元性1.从学习阶段的变化看班级具有社会属性班级既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大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因此,在分析班级的社会属性时,必须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阶段的班级。

而班级的主体是学生,三个学习阶段的学生本身年龄特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由此使班级的社会属性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是在12岁以下,处于儿童时期,自我意识不太明确,性别意识也不是很强烈,因此很容易融入团体活动;小学生在学习上升学压力不大,学习负担相对较轻,课外活动时间较为充裕,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互动较多;小学班级规范相对宽松,亦为学生之间直接的频繁互动创造了条件,使得小学的班级社会属性更偏向于社会初级群体的特征。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的阶段,生理、心理都比小学生成熟,性意识和性别意识都明显加强,对异性有一个“疏远——亲近”的发展过程。

中学阶段,学习压力日益增大,班级规范日益严格,由此导致学生之间直接的、经常的互动只能在一些非正式群体范围中进行。

同时,班干部对班级事务、纪律承担较大的管理任务,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能力加强。

这些特点决定中学班级的社会属性更多地倾向于社会组织的特点,中学阶段也很容易将一个班级建设成为一个成员关系融洽,具有高度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的班级,则更像苏联学者所说的班集体。

大学阶段学生一般都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生理发育普遍成熟,心理进一步发展稳定,思维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情感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就业、爱情、婚姻等问题也逐步提上议事日程。

大学班级比中学班级更加强调学校的纪律,而不是班级规范,班干部也更多的是为同学服务,而不像中学阶段那样,更多的是强调管理和约束监督。

大学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通常都是在流动教室。

大学生的社团活动非常丰富,而班级活动相互较少,学生经常参加的是各种校级而非班级的团体活动。

班级管理——第二章

班级管理——第二章
问题:
1、你知道教师违反了什么法?教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权益?
2、教师应承担什么责任?
3、本案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第六节 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一、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力的认识
(一)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
儿童是成人任意书写的“白板”,他们不能自我构思,没有自主 发展的可能,是由成人塑造的对象。
【法国】卢梭:“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思想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 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他们的看法、想法由于小学生的腕骨尚未完全骨化,不能长时间连续地书写、演 奏乐器和做手工劳动。在小学阶段,家长要注意配合学校帮助孩子保 持正确的书写姿势,矫正错误的用笔姿势,防止写太小的字。
(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1~2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大脑重量达到1280克,学生 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增强,并向平衡发展。这一阶段, 学生的条件反射比以前更容易形成,形成后也比较巩固,不易泛化, 从而保证了学生能学习更多的内容,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精确的辨别。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第一信号系统。小学视觉感受性增长速度最快, 在体育学习活动中运用视觉的机会特别多,学生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 相对性。观察事物与学前儿童相似,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概括性 都较差。 观察事物往往注意事物的新鲜性、有趣性或是较为明显的 特征。刚入学的儿童擅长具体形象记忆,儿童的有意记忆、有意再现 逐渐发展。儿童往往易于掌握具体、可感知事物的概念。 已经能够 掌握一些简单的概念,并能进行初步的判断、推理,但不能自觉地调 节,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儿童想象力在幼儿的基础上,随着生活经 验的不断丰富、知识的增长,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想象活 动,其想象富于模仿性、再现性,想象往往是事物的简单重现,儿童 想象常常与现实不符,往往更容易被童话、动画等吸引。 以无意注 意为主,既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往往是只注意新奇 有趣、吸引人的事物和学习材料,注意力也易于分散和转移。事物、 人物、活动的形状、颜色、声音、形象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注意 的稳定性,易受新奇刺激的吸引,注意保持的时间短暂,约为20分钟, 注意范围比较狭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不善于根据活动任务 把注意力从一件事情主动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

《班级管理》作业完整答案

《班级管理》作业完整答案

2011电大网上形成性考核册《班级管理》作业完整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2、()年起,我国班级管理者角色正式定名为班主任。

19523、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也是发展中儿童的()。

组织者,精神关怀者4、小学班级是一个(),是有双重性质的组织。

班队合一组织5、()是小学的基层组织。

小学班级6、少先队组织具有()、()、()、()的特征。

革命性,群众性,自治性,实践性7、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

是学习()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群众组织,共产主义,预备队8、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大致有()、()、功利型、()和()。

玩乐型,学习型,违规型,人际吸引9、儿童的基本权利是()、()、()和()。

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10、儿童权力的核心是()。

儿童优先二、单选题1、班级管理活动和其它任何管理一样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素)即() bA.班主任、学生、环境B.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C.空间、时间、资源D.设计、实施、评价2、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是() aA.设计、实施、评价B.计划、组织、实施C.组织、协调、控制D.备课、上课、考察3、班主任的工作是一种() bA.教育工作B.专门性的工作C.教师的兼职工作D.思想教育工作4、班级生活的社会化过程使小学生个体获得()。

bA.个性B.社会性C.社会性的同时促进个性D.统一性5、班级组织属于() a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C.自愿选择的组织D.统一要求的组织6、()联合国第44届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bA.1959年11月20日B.1989年11月20日C.1990年8月29日D.1992年4月1日7、儿童的身体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属于儿童的() bA.生存权B.发展权C.受保护权D.参与权8、我国在()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cA.1990年B.1992年C.2001年D.1996年9、中国少年先锋队以先锋命名是表明() dA.它是先进儿童的组织B.要求儿童做革命的先锋C.向革命先锋学习D.儿童是开拓未来的先锋10、中国少年先锋队直接受()的领导。

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班级管理复习资料

为什么学习班级管理:1.全面了解小学班级管理 2.形成初步的班级管理理念第一章小学班主任及小学班级管理一、名词解释1、班级: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

是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开展教育活动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2、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

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是发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3、小学班主任: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的管理者。

他(她)要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一定年龄段上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班级中对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工作进行管理。

小学班主任一般兼任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对少先队中队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和帮助。

4、管理: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力,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5、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小学班级组织的领导。

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组织中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

二、简答题1、班级管理的过程(后面要扩展)(1)要素(2)环节管理者:班主任设计:结合管理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创造型设计管理对象:全体班级成员、空间时间、班级活动实施:付诸实践班级活动所利用的物质资源和设施管理手段: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各种措施评价:知道自己的管理活动究竟获得了什么结果2、班级管理的主要课题(1)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2)班级管理的对象(3)班级管理目标及任务(4)班级组织建设(5)班级日常管理(6)班级活动管理(7)班级教育力量管理(8)班级管理者的管理(9)班级管理研究3、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a.把班级管理作为一项事业b.关注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c.注意相关学科理论的学习d.在写作中学习三、讨论题结合优秀小学班主任自述故事《让我再来一次》,回忆童年时代的小学班主任,并讨论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组织的性质分析

班级组织的性质分析

对班级组织的性质的一些感想总体认识:出于各种方式的对班级组织性质的划分方式虽然不同,但总体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即: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自信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由于知识背景不同,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班级组织的性质进行不同的划分,关于班级组织的性质,大致有一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社会体系论:班级既是一个由师生组成的正式组织,又是一个学生群体,每个学生成员的个人情意、认同感与归属感都影响着班级正式组织的活动。

能否把个体的行为与组织的行动统一起来,取决于教师的指导,而教师的指导又与他的价值取向有关。

2.社会组织论:从另一个意义上来看,学校本身或学校内部的单个班级,就其本身的名义来说,可以认为是一种社会组织。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班级团体尽管是明显地具有独一无二的事物,但它最深刻的特征是它像任何其它团体一样,具有一定的机构、分担一定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

3.班级集体论并非任何群体都能称为集体,也不能把任何共同行动的社会成员共同体称为集体,只有那些具有共同价值、共同活动目的与任务,且具有凝聚力的高度组织起来的群体才是集体;集体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高级的特殊形式。

在苏联教育科学体系中,学校班级集体理论是一个带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独特领域。

4.参照集体论班级是一种参照集体的观点。

他认为所属集体是指个体在客观上从属的集体,而参照集体则是个人主观上从属的集体,亦即个人期望归属其中,或者说个体将集体规范作为自己思考与行为的参照准则,并努力将个人融入其中的集体。

他认为班级刚刚成立时是一种强制性的所属集体,成熟的班级应该是一种以有计划的学习为唯一目的,由担任领导者的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参照集体,它是集体的高级形式;班级由所属集体变成参照集体有赖于教师遵循参照集体形成的基本原则,在教育实践中的创造性努力,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班级活动中,努力满足班级成员的学习需求。

《班级管理》课程标准

《班级管理》课程标准

《班级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班级管理适用专业:初等教育专业(文)开设学期:第二学期学时数:64一课程性质及要求班级管理是鄂州职业大学传媒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初等教育专业(文科)的一门专业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什么是小学班级管理?小学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开展小学班级管理?怎样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本课程针对学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班级日常管理、班级科学管理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是初等教育专业(文)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通过“做”“练”“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做”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掌握缜密有方的组织管理能力、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广泛灵活的交往协调能力、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使人心悦诚服的说服能力、生动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练”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必要的政治素质和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立足专业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4)培养学生必备的人文素质和健康的身心。

(5)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爱心、初步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责任意识。

(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3.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班级与班主任含义、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2)提高学员的班级管理理论素养,形成现代班级管理观念;(3)使学生学会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4)了解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小学班级、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活动、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5)班级管理的过程与目标、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小学班级组织建设、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小学班级活动管理;(6)学会正确运用班级教育力量管理、加强班主任的自我管理;(7)能进行初步的小学班级管理研究。

幼儿园班级组织的特征

幼儿园班级组织的特征

幼儿园班级组织的特征一、班级组织的目的和意义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站,班级组织在这个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班级组织有助于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班级组织,幼儿能够学会团结合作,培养社交能力,增强归属感,并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班级组织的特点1. 班级组织的稳定性班级组织在幼儿园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

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班主任和教师团队,他们负责指导幼儿学习、生活和娱乐活动。

班级组织的稳定性有助于建立幼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 班级组织的互动性班级组织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使幼儿能够与同龄人一起学习和成长。

在班级中,幼儿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班级组织的规范性班级组织有一定的规范性,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来管理幼儿的行为和活动。

例如,班级会定期进行集体活动、班会、早操等,这些规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

4. 班级组织的个性化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

班级组织会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活动项目,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在班级中,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个别关注和照顾,有助于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三、班级组织的活动形式1. 日常活动班级的日常活动包括早操、课堂教学、午休、游戏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兴趣和社交技能。

2. 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班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活动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唱歌、舞蹈、故事讲解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社交活动班级组织还会定期组织社交活动,例如班级聚餐、户外活动、亲子活动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与家长、老师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

四、班级组织的管理方式1. 班级干部制度班级组织通常会设立班级干部,例如班长、纪律委员、卫生委员等。

班级干部负责组织班级活动,管理班级纪律,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第二三章试卷及答案

班级管理第二三章试卷及答案

第二章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分,每小题2分,共10个小题。

)1、班级是儿童自打出生以来的第一个正式组织,这一组织相比于家庭和同辈群体来说具有显着不同的特征,以下那一项不属于此特征()A、明确的组织目标B、正式的组织机构C、清楚的组织规范D、细致的组织任务2、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自己同周围世界的关系的觉知,下列那一项不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感觉D、自我调控3、少先队的基本思路是“先组织再教育”,在发展队员是确立()的原则。

A、个别入队B、全童入队C、自愿入队D、适龄者入队4、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上保持较高的__,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__。

()A、同质性差异性B、一致性差异性C、一致性独立性D、同质性独立性5、小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的“私密空间”和__的特征,倾诉自己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得到更多的朋友的帮助,释放因学习等带来的压力等待。

()A、个性化B、去个性化C、独特性D、广泛性6、在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对与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和教育价值非对立的内容,一般采取_的策略。

()A、宽松B、推荐C、禁止D、优待7、_年_月_日联合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正式国际组织的形式对儿童的权利加以肯定。

()A、1956-11-25B、1959-11-20C、1969-07-20D、1959-11-158、1992年,我国参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全球目标和《儿童权利公约》,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布了《》。

()A、儿童权利宣言B、中国儿童发展纲要C、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D、儿童权利公约9、小学班级是一个双重性的组织,它既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__的基层组织。

()A、中国儿童先锋队B、社会少年先锋队C、中国少年先锋队D、国际少年先锋队10、在班级中,儿童除了继续学习家庭、或社会场所必需的道德规范,还要学习一种不同于前者的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组织的性质
一、组织性质分类
1.按组织的目标分类
根据组织的目标,可以把组织分为:(1)互益组织:如工会、俱乐部、政党等。

(2)工商组织:如工厂、商店、银行等。

(3)服务组织:如医院、学校、社会机构等。

(4)公益组织:如政府机构、研究机构、消防队等。

班级组织应属于服务组织。

2.按满足心理需求分类
以满足心理需求来分类,可将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1)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经过有计划的,设计,将组织业务分配给各层次,做出系统的综合并由规则来支持职责,并强烈地反映出管理者的思想和信念,但其成员并不一定重视或接受管理者的社会、心理和行政的假设。

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经过规划而不是自发形成的。

其组织机构的特征反映出一定的管理思想和信念。

第二,有十分明确的组织目标。

第三,讲究效率,协调地处理人、财、物之间的关系,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达到目标。

第四,分配角色任务,影响人们之间关系的层次。

第五,建立权威,组织赋予领导以正式的权力,下级必须服从上级。

第六,制订各种规章制度约束个人行为,实现组织的一致性。

第七,组织内个人的职位可以相互替代。

(2)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是满足需要的心理推动下,比较自然地形成的心理团体,其中蕴藏着浓厚的友谊与感情的因素。

非正式组织的特征:第一,组织的建立以人们之间具有共同的思想,相互喜爱,相互依赖为基础,是自发形成的。

第二,组织最主要的作用是满足个人不同的需要。

第三,组织一经形成,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约束个人的行为。

这种规范可能与正式组织目标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甚至发生低触。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来讲,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功能。

非正式组织的正面功能主要体现在:非正式组织混合在正式组织中,容易促进工作的完成;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弥补成员间能力与成就的差异;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与气氛获得组织的稳定;可以运用非正式组织作为正式组织的沟通工具;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等等。

非正式组织的负功能主要体现为可能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等等。

班级组织应属于正式组织。

3.按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分类
根据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来分类有两个标准即运用权力与权威的程度以及个人参与组织活动的程度。

每类又可分为若干种。

以运用权力和权威的程度来分,可分成三种组织。

(1)功利型组织。

在运用合法权威过程中,同时实行经济和物质等功利报酬手段,如工商企业、农场等。

(2)强制型组织。

以强制权力来加以控制的组织,如监护性精神病院、监狱、管教所等。

(3)规范型组织。

以内在价值及地位为报偿来加以控制的组织、
如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

班级组织应属于规范性组织,同时兼有强制性成分。

以个人参与组织活动的程度来分,又可分成三种组织。

(1)疏远型组织。

这种组织个人与组织活动很少有共同之处,成员在心理上并不介入组织,而是在强制力量下成为组织成员。

(2)精打细算型组织。

参加工作的原则是以自身所得的代价而作出相当于代价的工作。

(3)道德涵养型组织。

自觉自愿完成组织的任务,积极参与组织活动,个人与组织目标一致。

班级组织应属于道德涵养型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