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李晓凡内化师德讲座有感

合集下载

内化师德

内化师德

内化师德,从我做起——听李晓凡老师讲座有感师德是教师从业的最基本要求,3月3日有幸倾听了李晓凡的师德讲座,使我更深入理解了师德的内涵,体会到过去的师德只是追求的一种外化,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而现今的师德追求的是一种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她包涵教师的思想境界、理念、行为、业务水平等内涵,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心灵,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具备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正如李晓凡老师所说教师无小事,事事是楷模,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教师最光荣的事。

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

教师的言传身教主要意义上说实际上是教师良好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拥有自信、乐观、坚强的心态、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勇于认错的心态、尊重理解学生、与人为善、充满爱心、真诚交流的心态、纯洁、公正的心态、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心态,要不断的内化自己的师德修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人民教师。

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教育影响着学生,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任课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师德素养,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要力争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同时拥有广博知识和精湛技能的教师才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相反的,老师无法发挥传道解惑功能,就谈不上教育感化学生,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生的信任。

作为教师的我们,始终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我们用爱教育感化学生的过程中,同时教育感化的也是我们自己,与学生一起发展,才能不断的内化师德。

听了李晓凡的讲座之后,我感触很深,并下定决心以此激励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在上课过程中,有学生不认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眼神或是多数同学所不能觉察到的一个细节举动来提醒学生,用来代替在课堂上直接点名批评,课后多与学生谈心,达到沟通、共同进步的目的;面对后进生,不一味的指责其拖了大家的后腿,试着先多表扬他的优点和特长,让其建立信心。

聆听李晓凡老师的讲座有感

聆听李晓凡老师的讲座有感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聆听李晓凡老师的讲座感悟2012年10月20日,学校组织我们有幸聆听了李晓凡老师的讲座。

李晓凡老师,曾任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她工作出色,获得很多荣誉。

那天,李老师的报告是以视频《母亲》开始的,在看视频的同时,让我们思考这是教育吗?这是教育吗!这段视频使我们明白:师者,必备大爱之心。

完整的爱是浅显又深刻的。

浅显感性的爱,它不可取代教育,深刻理性的爱,是师者必备的,那就是教育的灵魂——师德。

李老师讲到了一个《学生遗书》的案例,在这个学生的遗书中叮嘱父母一定去看看他的小学老师,因为他上小学时,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但两位老师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使得这个孩子留言:做鬼都放不过那位初中老师,却叮嘱家人一定去看看他的那位小学老师。

在此我们应该深省,在我们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应该明白,没有什么结果比幼小的生命和灵魂是更重要的。

还有,有一天班里的同学把班主任叫来并喊着“抓贼了!抓贼了!”原来班里有一位学生丢钱了。

拿别人钱的这个同学头低的很低,老师没直接点出来。

却事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抚摸着这个孩子的头问:是你拿的你就点点头,不是你拿的就摇摇头,老师会帮助你的。

孩子点头了。

老师一把搂过孩子说:“犯错了,敢于承认就是好孩子。

”并对孩子说:你放心,这件事交给我处理吧。

然后找了个适当的机会向同学们说:我们班哪有贼,钱这不在暖气片下面嘛!说着从暖气片底下取出了丢失的钱。

这位老师用他的师德挽救了孩子的自尊和唤醒了他的心灵!等等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及李老师精彩的报告,让我们受益良多,我深深的体会到:一、要做一位“三力合一”的教师。

李老师讲到我们的教育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师德要做到“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这句话极大感染了我!纵然像李晓凡所说,人生有许多痛苦、挫折,社会有许多黑暗面,但是作为教师,自身必须迎向阳光生活,学会调节自己,做到内在有张力,才会把最阳光的一面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心得反思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心得反思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听李晓凡老师报告心得反思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内涵。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指教师躬行自明,言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观看了李晓凡的内化师德系列讲座之一:《内化师德是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细细体会,收获颇多。

现将所观体悟小记如下: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

医生有医师,商人有商德,老师有师德。

不管是哪个行业,我们都得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

作为教师,我们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当然也有家长等等。

我们的教育应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其实,做任何事,只要用心且坚持去做,肯定能做出一番天地。

外化要转为内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师德。

李老师讲道,内化师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三力合一”内化师德法的内涵,李老师概括为四点,即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整合;通过“锤炼自我、修养自我、超越自我”来提升“三力”。

现代教育倡导建立“双向主体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处处以师威压之,亦不能只求学生发展而忽视老师自己的成长,我们应与学生一同成长。

孩子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老师学习的地方。

很多时候,我们得虚心向学生学习。

我们应多一些具有高度、深度和前瞻性的理性化认识。

不能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入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尤其是课堂教学;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批评教育的话,一定要先作理性思考,做到“赏识要有度,批评要得法”。

做一名人师是我们当老师的理想追求。

人师是教育家与心理学家的结合体。

你整天与学生朝夕相处,甚至是吃、住、娱都在一起,如果没有相应能力予以支撑,那学生就会在你头上“动土”耍威风了,最终还是没有育人效果。

我们对学生一定要有宽容度,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中思考问题,允许学生犯错,我们的学生都是在犯错与改错的螺旋式中长大的。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心得反思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心得反思

听李晓凡老师报告之心得感悟观看了李晓凡老师的内化师德讲座:《内化师德是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细细体会,感觉观点新颖,感受颇多,也很受用。

确实,内化师德是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作为教师,我们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

教师要容纳每个学生的个性,要把快乐传递给学生,要给学生心理发展的空间,要学会放飞学生的心灵,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李晓凡老师觉得,我们的教育应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其实,做任何事,只要用心且坚持去做,肯定能做出一番天地。

外化要转为内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师德。

正如李晓凡老师讲道的,内化师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教师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先得启迪自己的心灵;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先得主动完善自身的人格素质;教师要实施好人性化教育,自己先得主动追求人性完美。

我想,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为人师表”吧。

教师要热爱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努力把感性教育上升为理性教育,用理性来控制感性和冲动,不能没经过大脑判断或调整就实施在学生身上了。

否则,就会中了“冲动魔鬼”的毒。

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一定要有宽容度,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中思考问题,允许学生犯错,我们的学生都是在犯错与改错的螺旋式中长大的。

教育很多时候就是要“小题大做”,从小事在去教育引导,在细节教育上下功夫。

一言一行皆教育,我们不能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滚出去”“不要脸”“去死吧”等话来辱骂学生;老师的一句不理性的、伤自尊的话很有可能会成为扼杀学生和谐发展的“凶器”。

要做到内心有宽度,李老师认为要做到三点:一是以书养清心;二是以情育德行;三是以诚导人生。

这里,我个人非常认同李晓凡老师的观点。

教师应利用闲暇时间多看点书,多多充实自己。

暑期我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感触颇大,也大大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所以说,“以书养清心”可以使人更明智。

李晓凡老师最后说到,“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听李晓凡报告

听李晓凡报告

李晓凡讲座感受参加了县德育办在九中举办的班主任德育培训,有幸聆听了李晓凡老师关于《内化师德、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的专题报告。

听完李老师的报告,让我感受到李老师是一个真心实意做教育的好老师。

李晓凡老师在报告中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点点切中时弊,如今的中国教育,期望值升高,造成行为浮燥,快乐教育缺少平台。

在这个急功近利、快节奏高压力的年代从事教育的人,更应该学会修养身心,用几分闲适放松一下自己的灵魂和身体。

闲适意味着在管理工作及学习中师生有着较宽广的天地及更充足的个性展示,它往往与高效相伴,高效后才有闲适的时间,闲适后才有高效的激情与精力去高效地完成我们的工作。

享受闲适意味着科学合理安排时间,调节生活节奏;享受闲适意味着加强身心修养,宠辱不惊,安贫乐道,保持一颗不断滋生教育大智慧的恬淡的心,并教会学生闲适。

享受闲适,便是亲近教育的智慧,接近良好教育的本。

李老师在报告中以宽阔的视野、闪光的实践、先进的理念体现了三力合一,内化师德的德育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我们要认真理解它的内涵,在德育工作中首先要启迪自我心灵;完善自身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整合起来。

要锤炼自我,内化师德,追求人性完美,形成个性优化,力求厚德践行使自己内在有张力。

要修养自我,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人师境界使自己潜在有魅力。

要超越自我,建立超越自我又容于自然的光辉人生;不断学习掌握前沿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升自己追求卓越精神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自己外在有活力。

培训会结束了,但追求是无止境的,我要以本次德育专题报告会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自我,追求卓越,以德修身,以德立威,内铸师魂,外塑师表,在教师这一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努力做一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志趣高尚、风度气质优雅的人。

感悟李晓凡校长的“内化师德”及“赏识与批评的艺术”

感悟李晓凡校长的“内化师德”及“赏识与批评的艺术”

感悟李晓凡校长的“内化师德”及“赏识与批评的艺术”-------记全国中小学德育创新与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在中山市委党校认真聆听了李晓凡、杨敏毅、郑学志和张景浩四位专家的讲座,四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校长)的讲座就好像一石激起了千层浪——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通过班主任培训,我懂得了要做好班主任,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李晓凡校长提出“内化师德——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

现今的师德追求的是一种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她包涵教师的思想境界、理念、行为、业务水平等内涵,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心灵,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具备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正如李晓凡老师所说教师无小事,事事是楷模,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教师最光荣的事。

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

教师的言传身教主要意义上说实际上是教师良好心态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拥有自信、乐观、坚强的心态、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勇于认错的心态、尊重理解学生、与人为善、充满爱心、真诚交流的心态、纯洁、公正的心态、刻苦钻研、积极向上的心态,要不断的内化自己的师德修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人民教师。

说句实话,我觉得李校长的每句话都让我难忘,但最让我难忘的是李校长的教育三部曲:情感投入、放大优点和合并同类项。

李晓凡校长讲座中也说过:“赏识与批评的艺术是一双离不开的兄妹。

”我认识到:为人师,就要言传身教,身正为范,要用心、用情感去教育。

只有善于发现,才能了解学生,才能更懂得如何去爱护自己的学生,如何与他们交朋友。

只有懂得暗示,才能给予一定的肯定,不伤害孩子的自尊,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只有乐于倾听,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进行更贴心的交流。

我更坚信:作为学校管理人员,级组长或班主任一定要懂得赏识与批评的艺术。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

<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学校为强化师德教育、增强我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3月2日下午,实行了师德培训,我们观看了哈尔滨卫生学校副校长李晓凡老师《让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讲座视频。

一、认同的观点李晓凡老师指出:内化师德是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而三力合一是关键。

所谓三力合一,是指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三力合一”内化师德法的内涵是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善,把求真、求善、求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整合。

特别是对她提到的“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深深地震撼了我。

二、联系实际李老师所说的,有一些我已经做到了,比如“对学生要有宽容和悦纳之心”;有一些我还在继续努力,比如“要追求人性的完美,提升‘人师’的境界”。

整个讲座,一言以蔽之,就是做老师要“学高”,有教学水平,做老师要“身正”,有厚德懿行,做老师要“奉献”,有高于其他人的奉献精神。

就专业素质来说,我对自己是有信心的,但针对这些职高生,我始终在寻找更好的课堂教学方法。

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说到个人的品行,应该还是不错的。

奉献精神也是具备的,多做实事好事,少想名利得失。

三、重构反思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在教育过程中,最应该注重的是孩子自身的主体性,唤醒他们处于自然状态的灵魂,陶冶他们的精神,最终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全面发挥出来,这才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品质。

我们应该做的是一个成功的唤醒者,而我们学校的育人理念应该是非常有利与他们的发展的,仅仅作为职校老师的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心与他们实行沟通,让他们重塑自信,开发潜能,持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最后,学无止境,我们要持续增强自身学习,学会思考,以广博的知识充实、丰富自己,更新观点,溶入新理念,善于挤时间主动读书,多研究现代学生的心理,做一名真正的人师。

李晓凡专题讲座

李晓凡专题讲座

这样的师德讲座最精彩——听李晓凡《内化师德》报告有感(2012-03-11 17:48:23)转载▼分类:培训随想标签:杂谈说实话,昨天的讲座极为振奋,一直兴奋到凌晨2:00多,才把材料整理完。

对今天的讲座更是充满期待,但看着讲座的题目《内化师德》,又有所怀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这样讲座不会太好,抱着好就听,差就走的心态继续去北京路中学听课去。

满满一天下来,记笔记、拍照、唯恐漏掉了任何细节。

李老师对班主任工作娓娓道来,清晰、简单、幽默、和风细雨,充满智慧,真正做到了润师德于无声,绝对的精彩和震撼。

李晓凡人物档案:(摘自网络)女,党员,高级讲师,曾任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兼任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联合会理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家庭教育报告团成员。

1989年-2003年连续被评为省、市级优秀家长、优秀家长标兵、家庭教育辛勤园丁、家庭教育先进个人及先进工作者。

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

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提名奖。

200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届“十大杰出母亲”。

2002年受聘于全国更新家庭教育报告团成员、全国家庭教育学会讲师团成员、全国少先队志愿辅导员。

近几年来,曾在三十余家报纸、杂志发表文章,曾在中央电视台等十余家电视台做专访节目,先后在北京景山学校等全国各地做报告400余场,直接听众达100余万人李老师的讲座从视频《母亲》开始,没有任何解说与文字,一幅幅从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一个个熟悉鲜活的亲爱妈妈形象在阎维文老师《母亲》的歌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每个听众都满含热泪静静地聆听着,欣赏着,思考着李老师留给我们的问题:这是教育吗?良好的开端一定是成功的,今天的报告一定精彩。

果不其然,一天下来,整个会场要么悄无声息,要么掌声雷鸣,大家被深深地感动着。

李老师妙语的叙述、精辟的讲解、生动的例子、丰富的肢体语言示范、走下讲台和老师们的互动及最后给我们全体与会教师们的现场主题班会……这一切都深深感动了我,感动于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奉献!感动于李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宽容与热爱!感动于李老师教育管理的艺术性!感动于李老师30年如一日的专业成长之路!感动于李老师面对痛苦、失落与打击,勇于面对生活越挫越勇的坚强精神!感动于对孩子先学习后教育引领走上成功的教子之法!感动于笑哈哈的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不仅仅是一个师德讲座,更是对与会者的一次人生教育!附一:李老师讲座内容:标题:内化师德——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一、内化师德的理论与实践基础1、三力合一——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内涵——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实质——真、善、美和品行、情操、境界的有机结合2、内化师德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1、教育主旋文明时代公正和谐2、教育模式双向主体共同成长3、教育理想人文精神生命至上3、内化师德理念的支撑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主体”共同形成创造的、建设的、独立的、和谐的、完善的人生4、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高度的、深刻的、潜在的、前瞻的理性化认识上的成熟。

李晓凡师德教育读后感范文

李晓凡师德教育读后感范文

李晓凡师德教育读后感范文第1篇:李晓凡师德教育读后感范文一、认同的观点:内化师德是当代教育新坐标的支撑点。

三立合一内化师德: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追求人*完美、形成个*化人格品质、厚德懿行是教师应具备的师德素养。

教师应奉行的道德素养:道德上线--厚的懿行;道德下线--遵纪守法。

二、联系实际: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教师学习、进步、成长的地方,我们要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和精神家园。

教师的教育工作大部分是在课题上完成的,教师的魅力体现在在课堂上更快的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接受课堂内容。

教师魅力的养成要依靠很多方面,首要的就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增强自身人文素质和内在修养,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深入而又通俗的为学生传递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对学生善加引导。

其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难、*的实际应用*差等问题将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顺应形势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实现升华,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多为学生办实事。

教师魅力养成之后还要注重保持,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对待学生学习上的审美疲劳。

一旦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教学方式产生疲劳,那么教学效果也就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Gzu521很难达到理想的水平了。

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要对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爱的教育》读后感张晓莉《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书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同情*的一切不幸与苦难.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如果爱是奔未完,继续阅读 >第3篇: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900字我们离名师有多远?看过李镇西所著的《爱心与教育》,也在教育*上感受过窦桂梅、薛瑞萍的成长历程,我被名师们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超越于常人的胸襟所感动,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爱心,一颗博爱的心,一颗宽容的心。

师德讲座学习心得【精品范文】

师德讲座学习心得【精品范文】

师德讲座学习心得师德讲座学习心得3月11日有幸听了李晓凡老师的《内化师德——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讲座,李老师以其亲身经历和自己孩子成功的实例,深入浅出,声情并茂,给以我心灵深处一次深深的颤动和感悟。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

医生有医师,商人有商德,老师有师德。

不管是哪个行业,我们都得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

作为教师,我们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当然也有家长等等。

我们的教育应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段”的教育,其实,做任何事,只要用心且坚持去做,肯定能做出一番天地。

外化要转为内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师德。

理论上:什么是师德?李老师讲道,内化师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三力合一”内化师德法的内涵,李老师概括为四点,即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整合;通过“锤炼自我、修养自我、超越自我”来提升“三力”。

教师要启迪学生的心灵,先得启迪自己的心灵;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先得主动完善自身的人格素质;教师要实施好人性化教育,自己先得主动追求人性完美。

现代教育倡导建立“双向主体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交心的过程。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处处以师威压之,亦不能只求学生发展而忽视老师自己的成长,我们应与学生一同成长。

教师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学生是敞开心扉的接受者,老师教育学生应该是两颗心灵愉快的碰撞,实现感情的交流、融合、升华。

李老师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其中必须要渗透一个“爱”字。

爱是需要力量的,是需要相应能力支持的,爱必须得之于心寓之于行。

实践上:李老师举了很多实例,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在以专家身份造访一所学校时,恰巧遇到一个学生由于上学没遵守纪律被老师在外罚站,李老师既没惊动陪同领导,也没打扰那位老师的上课,巧妙真诚的与犯错学生谈话,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五个优点三个缺点的方式,委婉的指出了他的错误,过后那个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真诚的向老师道了歉。

观看李晓凡内化师德讲座有感

观看李晓凡内化师德讲座有感

观看李晓凡内化师德讲座有感新乡市育才小学吴亚博学校为强化师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2011 年9 月25 日在新乡市小店温泉会议中心我有幸参加了哈尔滨卫生学校副校长李晓凡老师《内化师德》讲座。

报告会非常精彩,李晓凡老师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感人的事例、端正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博得了全体参会教师的阵阵掌声。

在讲座中,李教授指出“内化师德是当代新德育坐标的支撑点”。

教师要内化师德必须做到“三力合一”: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接着李教授又详细的讲解了”“三力合一,内化师德”的内涵——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

一、内在有张力都说老师是人类的工程师,教师的教育是开启孩子心灵的法宝。

其实,真正优秀的老师首先要有一颗能够在启迪中不断完善自我的心灵,因为只有拥有这样心灵的老师才能引导学生开启心灵。

一名优秀的老师必须是个思考者,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得到启示,从一个个小故事中领略真谛!老师并不是生来就会教育学生的,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沉淀自己。

内在有张力,就是要教师拥有博大的胸怀,要有超于常人的耐性。

在学习中让自己的心灵更加纯净。

我非常赞成李教授提出的“容错性”教育,能正确的看待学生的错误也是教师内在张力的体现。

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看似一个小问题,有时却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讲座中举得例子,在我们教学中经常遇到。

有时,我们一个粗暴的举动可能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老师必须通过学习打开自己的心灵,能正真的接受孩子的错误。

以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们改正自己成长中的错误。

让小插曲普出动听的乐章!二、潜在有魅力魅力是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教师有没有魅力往往关系到对学生的教育是否能够成功。

所以教师要用潜在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这种魅力是教师身上散发出的毫不做作的一种人格魅力。

教师必须具有能够完善人格的素质。

这种素质体现在追求人性的完美。

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

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

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师德在教育中闪光观后感1看了李晓凡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深深地感触到做一名人师的责任不是只言片语所能表达,其内涵和外延的内容太多太多,值得深思。

李老师提出的“三力合一”内化师德的观点很好,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充分说明了师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生活中屡屡看到教育行业一些反面的例子,甚至是触目惊心,归其根本,是师德的缺失,我们应该引以为鉴。

学校也定期地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实就是强化我们的道德意识,把师德作为自己的一项准则,也是一种责任。

没有师德谈何教育?良好的师德对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气质,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

一方面要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启发学生,充实他们的头脑;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

在新时期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它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宽度。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不断将师德内化为自己的气质投入到教育教学中。

良好的师德也会感染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教育工作中,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目标”。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

只有爱他们,才能怀着满腔热情,以极大的耐心、细致去探求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性格、需要;只有爱他们,才会诚心诚意地、不屈不挠地教育他们。

热爱,才会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育。

内化师德_做一名最好的老师

内化师德_做一名最好的老师

内化师德,做一名有魅力的老师------听李晓凡老师专题讲座有感这几日,我有幸听了李晓凡老师的《内化师德——今世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讲座,李老师以其亲自经历和自己孩子成功的实例,讲得深入浅出,声情并茂,清楚、简单、风趣、充满智慧,真实做到了润师德于无声,给予我心灵深处一次深深的震惊和感悟。

特别是对如何做最好的老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讲座中,李教授指出“内化师德是今世新德育坐标的支撑点”。

教师要内化师德一定做到“三力合一”:内在有张力,潜伏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接着李教授又详尽的解说了“三力合一,内化师德”的内涵——启示自我心灵,完好人品素质,追求人性完满,把求真、求善、求美与品德、情操、境地有机整合。

如何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呢?我有三点领会:(一)充分自我、磨炼自我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教育是开启孩子心灵的法宝。

其实,真实优异的老师第一要有一颗可以在启示中不停完美自我的心灵,由于只有拥有这样心灵的老师才能指引学生开启心灵。

一名优异的老师一定是个思虑者,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获得启示,从一个个小故事中领会真理!我特别同意李教授提出的“容错性”教育,讲座中李老师这样说,同意孩子出错误,孩子是在出错和认识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

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看似一个小问题,有时却能影响学生一世的发展。

所以老师一定经过学习翻开自己的心灵,能真实的接受孩子的错误。

以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们更正自己成长中的错误。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对自己要有必定的自我拘束水平。

可以追求道德“上线” ,摈弃道德“下线”。

我们要经常以书养清心、以情育品德、以诚导人生、鼓励自己、心策别人。

努力践行张力,不停的学习,做有能力自由责备独立思虑的人;学会生活,做理性从教而又感悟生活的人;科学工作,做有独立人品而又溶于社会的人(二)提高自我,完美自我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我们要学会把快乐的人生传达给学生,学会给学生的心剪发展留有空间,学会放飞学生的理想与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李晓凡内化师德讲座有感
新乡市育才小学吴亚博
学校为强化师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2011 年9 月25 日在新乡市小店温泉会议中心我有幸参加了哈尔滨卫生学校副校长李晓凡老师《内化师德》讲座。

报告会非常精彩,李晓凡老师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感人的事例、端正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博得了全体参会教师的阵阵掌声。

在讲座中,李教授指出“内化师德是当代新德育坐标的支撑点”。

教师要内化师德必须做到“三力合一”: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接着李教授又详细的讲解了”“三力合一,内化师德”的内涵——启迪自我心灵,完善人格素质,追求人性完美,把真、善、美与品行、情操、境界有机。

一、内在有张力
都说老师是人类的工程师,教师的教育是开启孩子心灵的法宝。

其实,真正优秀的老师首先要有一颗能够在启迪中不断完善自我的心灵,因为只有拥有这样心灵的老师才能引导学生开启心灵。

一名优秀的老师必须是个思考者,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得到启示,从一个个小故事中领略真谛!老师并不是生来就会教育学生的,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沉淀自己。

内在有张力,就是要教师拥有博大的胸怀,要有超于常人的耐性。

在学习中让自己的心灵更加纯净。

我非常赞成李教授提出的“容错性”教育,能正确的看待学生的错误也
是教师内在张力的体现。

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看似一个小问题,有时却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讲座中举得例子,在我们教学中经常遇到。

有时,我们一个粗暴的举动可能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老师必须通过学习打开自己的心灵,能正真的接受孩子的错误。

以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们改正自己成长中的错误。

让小插曲普出动听的乐章!二、潜在有魅力
魅力是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教师有没有魅力往往关系到对学生的教育是否能够成功。

所以教师要用潜在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这种魅力是教师身上散发出的毫不做作的一种人格魅力。

教师必须具有能够完善人格的素质。

这种素质体现在追求人性的完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我们教师不能因此就放弃追求人性完美的努力。

只有我们不断的追求人性完美,才能从内心深处完善自我。

我们在追求人性完美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为学生做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但是,我觉得为了成为学生的榜样而做榜样,往往
会适得其反。

真正要为学生树立的榜样,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是魅力。

让学生在老师的魅力感召下潜移默化的完善自己,这才是教育真正的伟大之处。

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的至高境界。

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追求真、善、美,因为一个身上具有真、善、美的人,即使他不说话也能让人感受到那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三、外在有活力
我理解李老师所说的活力指的是一种能力,一种教育学生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是教师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所以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善于学习,勤于学习。

特别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很重要,掌握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在实践的道路上顺利前行。

这次听了李老师的讲座,对很多教学时遇到的困惑又了新的理解,很多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这就是理论的作用。

另外,教师的文化素养也很重要,上通天文下懂地理的老师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所以,教师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

李老师提到教师“既要做教育家,又要做心理学家”,小学学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

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

因此,在转化学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

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心理学家。

用爱心融化学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

在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教育工作就容易多了。

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记住“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内化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