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王小军1124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第4节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 第4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
提问:会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现象发生吗?
将教科书第74页所示的“罐子”沿不太陡的斜面滚下。
提问:开始铁罐在斜面上具有什么能?
向下滚动时具有什么能?
铁罐滚动时橡皮筋有什么变化?具有什么能?
观察、思考
思考,回答问题。
用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个演示实验中包含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及其转化,与本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同时复习了上一节课的知识为新课作铺垫。
展示图片与提问
根据过山车的图片,请学生分析图中的过山车具有什么能?过山车为什么能够不断地翻滚?
观看和思考
学生分析其中的能的变化,尝试回答问题。
完成练习
观察分析高度和转动速度的变化,由此分析能量的变化。
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观察、思考、分析,或者谈谈亲身的感受。
聆听
结合实际情境回答问题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展示视频和图片是为了说明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能量没有消失,只是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能量的所有物体改变了。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做单摆实验,并在实验中观察和分析单摆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2.指导学生做教科书中的铁锁摆动的实验。实验前提问:铁锁会打到鼻子吗?
讲授
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板书
2.机械能守恒:当只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时,机械能总量不变。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王几何》,使学生了解王几何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提高学生对我国数学家的认识和了解。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王几何的主要贡献以及其在数学领域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王几何的生平和主要成就,王几何在数学领域的地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王几何的数学理论和成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几何的生平,激发学生对王几何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了解王几何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王几何的数学理论和成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王几何的理解和感悟。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王几何的生平及其主要成就。

2.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王几何的生平和成就。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王几何的数学理论和成果。

4. 成果展示法: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王几何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王几何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内容与资源1. 教学内容:王几何的生平和主要成就王几何的数学理论和成果王几何在我国数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2. 教学资源:教材和教学指导书王几何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论文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和图片七、教学环境与设备1. 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座位安排便于小组讨论和分享教学投影仪和白板学生学习的桌椅和足够的书写材料2.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和白板笔计算机和投影屏幕音响设备(如有需要)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王几何的生平,引导学生对王几何产生兴趣。

马及时的王几何教案

马及时的王几何教案

马及时的王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知识,如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的特点。

(2)运用合作、交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常见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3. 几何问题解决:利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 教学难点:(1)几何图形的抽象理解与空间想象力。

(2)利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感知几何图形。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 合作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几何问题。

4.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实物等。

2. 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3.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与实践操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引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知识讲解: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几何图形。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几何模型,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有关几何图形的填空题。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可能性教学设计优质课)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可能性教学设计优质课)

《可能性》教学设计优秀(可能性教学设计优质课)可能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课件、盒子、节目签、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探究新知通过趣味游戏,初步感知“可能性”。

教师:老师知道,xxx班的孩子们最善于参与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这节课我们就从一场精彩的联欢会开始吧!聪明的同学们在联欢会中设置了一个激动人心的环节,那就是通过抽签决定要表演的节目类型。

同学们想体验吗?学生:想!教师:先来认识我们的节目签吧!(课件出示节目签)学生:有唱歌、跳舞、朗诵。

教师(课件显示节目签翻转至背面,并打乱位置):请一位同学来抽签。

教师:请第一位同学来抽签,他会抽到什么节目呢?请大家先猜一猜。

学生会对抽签结果进行猜测: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3种情况都有可能。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可能。

教师(课件翻出中间一张:跳舞或其他签):第一位同学抽到的是什么节目?学生:跳舞。

教师:为了节目不重复,被抽去的跳舞签就不放回去,还剩下两张签。

接下来该第二位抽签了,她可能会抽到什么呢?学生:唱歌和朗诵都有可能。

教师:确定吗?学生:不确定。

教师:还可能抽到“跳舞”吗?学生: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教师:理由是?学生:因为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教师:我请第二位同学抽取一张。

(抽后汇报结果)(课件翻开第一张:朗诵)。

教师:请第三位同学抽签。

现在只剩最后一张了,第三位同学会抽到什么呢?学生:唱歌(一定是唱歌)。

教学设计(教案)未央区王丽君

教学设计(教案)未央区王丽君

教学设计(教案)未央区王丽君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理解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并能正确设定和表述教学目标。

1.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教学目标框架和模板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教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的专业素养。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他人共同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第二章:教学计划2.1 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选择。

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材料的选用。

2.2 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分配。

考虑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和过渡的流畅性,确保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

2.3 教学场所和设备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所和设备。

确保教学场所的安全和舒适,设备的功能齐全和正常使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2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

3.3 教学评价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平时成绩、测验、考试等。

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实施4.1 教学准备准备教学材料和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教具等。

设计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4.2 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根据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4.3 教学辅导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1.观潮

1.观潮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五、总结
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激趣励学 “问”出精彩———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激趣励学 “问”出精彩———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激趣励学㊀ 问 出精彩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赖丽君(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跃龙中学ꎬ浙江宁波315600)摘㊀要:新课程改革视域下ꎬ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落伍ꎬ降低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ꎬ难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ꎬ问题教学法不仅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ꎬ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促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不断学习ꎬ培养和形成物理核心素养.文章以此出发ꎬ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ꎬ分析了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价值ꎬ对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ꎬ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初中物理ꎻ课堂教学ꎻ问题教学法ꎻ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17-0074-03收稿日期:2023-03-15作者简介:赖丽君(1989.7-)ꎬ女ꎬ浙江省宁海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科学教学研究.㊀㊀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时代性ꎬ重塑了育人理念ꎬ明确了 以生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 多样化教学方式 注重科学探究 等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要求.物理作为初中阶段最重要学科之一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属于强制性学习ꎬ学生难以从中感悟到物理学科的魅力ꎬ也无法在主动探究㊁主动学习中有所提升和发展.鉴于此ꎬ面对 物理核心素养 下的教学目标ꎬ唯有遵循新课程理念ꎬ充分利用物理问题ꎬ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ꎬ使其在分析问题㊁思考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ꎬ逐渐触摸物理知识的本质ꎬ最终获得思维㊁能力的全面发展.1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价值1.1契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新课程改革视域下ꎬ要求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ꎬ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ꎬ使其在学习中有所感悟㊁有所创造ꎬ并从中获得成长和发展.物理学科较为抽象ꎬ在传统的 讲解㊁灌输 模式下ꎬ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㊁思维品质等发展ꎬ致使物理课堂不仅枯燥ꎬ甚至低效.面对这一现状ꎬ通过问题教学法的应用ꎬ物理课堂教学紧紧围绕问题开展ꎬ契合了初中生的好奇心理㊁冒险精神等ꎬ激活了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ꎬ使其在主动思考和探究中ꎬ有所创造和发展.1.2优化课堂教学流程ꎬ培养和发展物理核心素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ꎬ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思维㊁科学探究能力的任务.而这一教学目标却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ꎬ唯有通过问题教学法ꎬ借助层层递进的物理问题ꎬ带领学生从表层现象逐渐深入ꎬ最终达到物理知识的内核本质.可以说ꎬ通过问题教学法的应用ꎬ进一步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流程ꎬ促使学生在不断思考㊁自主拓展的过程中ꎬ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素养.1.3增进课堂互动ꎬ促使被动学习状态的转变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ꎬ唯有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ꎬ才能在师生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ꎬ高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ꎬ最大的缺陷就是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比较低ꎬ致47使师生的交流互动呈现出单向性.在这一背景下ꎬ通过问题教学法的应用ꎬ不仅为学生营造了开放的物理课堂氛围ꎬ也凸显了学生在物理知识探究中的地位ꎬ促使学生在问题思考㊁分析和探究的过程中ꎬ转变自身的学习态度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知识探究学习中[1].2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2.1科学设计层次性问题对于问题教学法ꎬ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2.1.1科学设计问题新课程下ꎬ问题教学法是达成教学目标和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提升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有效性ꎬ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ꎬ必须要对新课程标准㊁学科素养进行深层次解读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㊁教学重难点ꎬ科学设计物理问题.为了提升物理问题的针对性㊁有效性ꎬ教师在设计物理问题之前ꎬ还应做好学情分析ꎬ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具备的物理基础知识㊁认知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等ꎬ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ꎬ确保设计的问题恰好落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区之内.另外ꎬ为了真正提升物理问题教学法的效果ꎬ在设计问题时ꎬ还应坚持 问题内容典型性㊁适度性㊁趣味性㊁开放性㊁拓展性 的原则ꎬ使得学生在高质量物理问题引导和探究中ꎬ逐渐形成一定的综合素养.例如ꎬ在 大气压强 的问题教学中ꎬ结合教学重点ꎬ围绕 大气压强 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设置问题.同时ꎬ在设计问题之前ꎬ鉴于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液体压强相关知识ꎬ明确了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㊁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等ꎬ借助侧壁有小孔矿泉水瓶实验ꎬ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流不出来?使学生在疑问的引领下ꎬ迅速进入到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之后ꎬ拿出一个底部铺满沙子的窄口玻璃瓶ꎬ将一个稍大于瓶口的熟鸡蛋置于上面ꎬ同时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置于瓶中ꎬ并迅速将鸡蛋放在瓶口ꎬ此时学生会发现鸡蛋自动掉落到瓶子中.最后ꎬ再次对这一问题进行延伸ꎬ为学生展示地球上大气层的分布ꎬ引导学生思考 气体和液体存在哪些共同特点?我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ꎬ是否受到压力? 这几个问题指向物理学科素养ꎬ并与这一部分内容紧密相连ꎬ使得学生在针对性的问题引领中ꎬ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究学习中.2.1.2设计层次化㊁递进性问题鉴于物理知识复杂㊁抽象㊁联系密切的特点ꎬ在生本教育理念下ꎬ教师在设计物理问题时ꎬ还应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ꎬ并按照 由浅入深 的原则ꎬ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ꎬ完成对物理知识的深度探究学习.例如ꎬ在 阿基米德原理 的问题教学法中ꎬ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ꎬ给学生设计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能够漂浮在水面上ꎬ有的物体却不能?物体的沉浮条件是什么?根据生活中常见的问题ꎬ学生几乎都能回答出 金属不能浮在水面上 .接着ꎬ教师再次拓展和深化问题ꎬ引导学生思考 铁是不能浮在水面上的ꎬ但大型的轮船都是铁制造的ꎬ为什么却能在海面上行驶?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预留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机会ꎬ促使其在主动探究学习中ꎬ逐渐形成问题思考㊁问题探究等素养[2].2.2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要想真正提升问题教学法的效果ꎬ不仅要科学设计问题ꎬ还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现状ꎬ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ꎬ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ꎬ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学习中.2.2.1创设直观问题情境以 科学探究液体压强 为例ꎬ为了激活初中生的探究欲望ꎬ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液体有压强㊁液体压强规律㊁连通器原理㊁帕斯卡原理和应用等ꎬ在上课之初ꎬ教师就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手段ꎬ将有关液体压强的实验直观地呈现出来.比如ꎬ戴上塑料手套之后再将手放进装满水的盆子中ꎬ手持金属杆将附膜立方体压入装满水的圆桶内ꎬ引导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接着以此情境为素材ꎬ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现象ꎬ思考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2.2.2创设生活情境研究表明ꎬ熟悉的素材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了唤醒学生的积极探究欲望ꎬ必须要立足于物理学科和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ꎬ借助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ꎬ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例如ꎬ57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问题教学中ꎬ为了带领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问题探究中ꎬ可在网络上搜集不同的声音素材ꎬ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ꎬ使得学生在行驶的汽车声㊁正在滴水的水龙头声中思考:为什么物体停止的时候ꎬ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随后ꎬ引导学生用手触摸自己的喉咙ꎬ并开口说话ꎬ感受人在说话时声带的震动ꎻ并在音响上放置一些泡沫㊁塑料小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等.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ꎬ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ꎬ使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学习中.2.2.3创设游戏情境为了彻底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ꎬ鉴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㊁认知特点ꎬ教师在开展问题教学时ꎬ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ꎬ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游戏ꎬ以便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例如ꎬ在 摩擦力 的问题教学中ꎬ为了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ꎬ可给学生设计 拔河游戏.为学生准备一根一端光滑另一端粗糙的木棒ꎬ并引导两名学生上台参与游戏ꎬ同时拉木棒的两端ꎬ并通过轮流交替的方式ꎬ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接着ꎬ结合学生的游戏体验ꎬ提出问题:在游戏中ꎬ粗糙的一端和光滑的一端ꎬ哪一端更容易被拉住?如此ꎬ通过物理课堂小游戏ꎬ使得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了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ꎬ也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ꎬ激活了自身的探究情感ꎬ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学习中.2.3重构课堂促使合作探究在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中ꎬ问题探究是基础和关键.对问题思考和探究的过程ꎬ不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ꎬ也是探究能力㊁科学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初中物理教师唯有坚持 以生为本 的原则ꎬ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流程ꎬ促使学生以知识探究者㊁研究者的身份ꎬ经历对问题的思考㊁探究㊁解答等过程ꎬ最终促使其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ꎬ形成一定的物理核心素养.例如ꎬ在 测量物质密度 的问题教学法中ꎬ教师结合上述原则ꎬ提出了 如何对涂漆的铜块和铝块进行鉴别? 这一问题ꎬ之后ꎬ引导学生通过测量㊁观察等方式ꎬ结合所学的知识提出猜想 可能与物质的体积存在关系 ꎻ接着ꎬ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ꎬ通过进行相关的实验㊁交流和探究等ꎬ最终得出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ꎬ质量不一定相等ꎻ同种物质ꎬ体积越大ꎬ质量则越大.在这一问题式学习中ꎬ教师无需过多干预ꎬ只要适当地引导ꎬ指导其结合所学的知识ꎬ通过交流共同提出假设㊁设计验证方案ꎬ最终得出结论.如此ꎬ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ꎬ也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ꎬ培养和发展了自身的物理学科素养.2.4优化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鉴于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价值作用ꎬ唯有彻底摒除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ꎬ紧紧围绕问题教学法ꎬ重新构建一套科学㊁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ꎬ兼顾学习结果和过程ꎬ在问题教学法中ꎬ不能将评价的重点都集中在学生的问题学习结果上ꎬ还应兼顾学生对问题探究学习的过程ꎬ将其在问题的思考㊁探究㊁解答过程中的表现ꎬ以及在问题探究中的发展和不足等都被纳入到具体的评价中ꎬ将整个学习过程都通过评价精准地反应出来ꎻ另一方面ꎬ兼顾个人和他人评价ꎬ问题教学法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ꎬ在实施教学评价时ꎬ也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ꎬ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ꎬ对自我形成清晰的认知ꎬ同时还需要结合他人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价[3].综上所述ꎬ面对核心素养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要求ꎬ以 讲授 为特点的教学模式ꎬ制约了学生的全面㊁长远发展ꎬ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唯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ꎬ结合学生的物理学习特点和需求ꎬ科学设计物理问题ꎬ依托物理问题情境ꎬ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探究中高效达成多重目标ꎬ才能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杨伟.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周刊ꎬ2022(29):87-89.[2]赵芳.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ꎬ2022(23):88-90.[3]陈锡怡.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刍议[J].当代家庭教育ꎬ2021(19):105-106.[责任编辑:李㊀璟]67。

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王小军[1]
作者机构: [1]通渭县华家岭学校
出版物刊名: 甘肃教育
页码: 182-182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5期
主题词: 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应用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本身就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展数学思维,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一、转变观念,认识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数学思想方法是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引,是开拓学生解题思路的重要方式之一。

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一起纳入教学中,并在备课中融入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仔细研读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据此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教案年月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板书设计教后记教和学的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学习例1 1.呈现问题。

(1)出示“原来的”两杯果汁,并出示条件“两杯果汁共400毫升”。

提问: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这两杯果汁的数量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发现不仅甲杯减少了.乙杯增加了,而且甲杯和乙杯正好同样多。

(3)回顾操作过程,出示例题中条件部分的完整示意图,提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2.解决问题。

(1)提问: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后,两个杯子里的果汁总量有没有变化?一共还是多少毫升?那么现在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2)小组讨论:知道了现在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求原来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3)在学生提出“再倒回去看一看”时,追问: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学生画图后,组织展示、交流,并相机呈现教材提供的第二组示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再倒回去”后,甲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增加了40毫升;乙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减少了40毫升。

(5)小结:看来“再倒回去”是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原来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3.填表回顾,加深对“倒过来推想”的体验。

教和学的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I)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将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要求边填边想表中的每个数据各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030-2021年第12期︵总第264期︶教改课改JIAOGAI KEGAI引 言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需将物理知识讲解给学生;二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

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初中物理教师更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及其结构的接受与探究能力。

运用探究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此,物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对探究教学法的运用,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同时要关注物理实验,以物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探究精神的提高。

此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探究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从而充分体现探究教学法的价值。

一、探究教学法及其应用价值(一)探究教学法概述探究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1]。

该教学法已经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探究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对概念及结论的不变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进而使学生更客观、更明确地认识到物理学习和研究的价值,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加强对探究教学法的运用。

(二)探究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学科属于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再加上物理学科有大量的实验和数据,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或多或少会在心理上产生排斥或者抵触,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

面对这种状况,物理教师需要注重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将探究教学法合理地运用于物理教学中,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王小军
【期刊名称】《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数学教学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指在一定条件下,课堂教学中的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取得最好的效果。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王小军
【作者单位】宣汉县芭蕉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切记原则,适时适当——利用电子白板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策略 [J], 陈云娟
2.缩短认知过程,促进能力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J], 徐洪东
3.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 [J], 朱亮尧
4.试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J], 霍庆阳
5.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最优化初探 [J], 周小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王小军
【期刊名称】《天津教育》
【年(卷),期】2022()21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教学开展策略:制定教学目标、利用思维导图、与写作教学结合、引入课外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培养学习习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通过不断优化、更新教学
活动,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得以切实保障。

针对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不良的
情况,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改善力度。

【总页数】3页(P171-173)
【作者】王小军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大河教学点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注重语文有效批注,促进学生深度阅读——浅析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2.
图文结合,实现“简约”语文阅读——小学语文阅读简约教学策略的思考3.群文阅
读让语文教学熠熠生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4.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策略研究——评《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的研究》5.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_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_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策略思考发布时间:2022-04-25T08:08:19.99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月第1期作者:解飞[导读]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贯穿着我们学习生涯的始终,无论是对于我们的学习,还是对于我们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解飞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 215000摘要: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贯穿着我们学习生涯的始终,无论是对于我们的学习,还是对于我们的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们一定要认真地学习语文,把语文这一门课程作为自己的优势科目,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成为一个有素养的语文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教学;策略思考;方法运用引言: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语文,我国提出了“互动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教学方法,为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

但是,很多教师没有足够多的教学经验,在运用这个方法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接下来,笔者将介绍一些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们开展教学。

一、互动教学的好处互动教学法是一种极其新颖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互动”二字,即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等,注重课堂的互动性,以此来打造一个高质量的课堂。

接下来,笔者将浅析互动教学法有什么好处,教师们知道这些好处之后,便会更有动力地运用这个方法。

第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之后,课堂变得更加地生动活跃,课堂上不再是讲解枯燥乏味的知识点,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声,学生们才可以学得更加轻松。

这样一来,学生们便会更有兴趣、更有动力地学习知识点。

第二,帮助教师们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打造一个高质量的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都是滔滔不绝地讲解知识点,不给学生们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在运用互动教学法之后,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南和县第一小学王小军教学内容:冀教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在学生掌握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整数除法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起点。

学情分析:在次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除法,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这位学习本课打下了基础。

设计思路:本课思路按照情景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方法----巩固应用流程来设计本课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商是一位小数除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能够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数,商是一位小数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情境图,了解电池信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这几种电池价格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一)解决问题(1)师:从图中,我们知道2节5号电池卖5元钱,请同学们想一想,或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平均一节5号电池多少钱呢?(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或算法告诉大家?(学生在介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算法。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说法:(1)一节电池2.5元,2节电池就是5元。

(2)一节2元,两节4元,5元减4元还剩1元,1元是10角,10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5角,所以,一节电池是2元5角,也就是2.5元。

(3)我这样想:把5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元,还余1元,把1元变成10角,10除以2商5,是5角,2元和5角和起来是2.5元。

(4)这样算:5元除以2商2余1元,1元是10角,10角除以2就是5角,和起来是2元5角,即2.5元。

(5)这样算:把5元换成50角,50角除以2等于25角,就是2.5元。

……第(2)、(3)、(4)三种方法,如果一种也没有出现,教师参与交流。

师:同学们用这么多方法计算出了,一节5号电池2.5元,那怎样列出算式表示计算结果呢?(学生说,教师板书:5÷2=2.5(元))师:5除以2等于2.5是同学们用以前的知识口算出的结果,怎样用竖式计算5除以2呢?现在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教师板书出竖式:)师:下面,请同学们说,我来写。

5除以2怎么算?师:谁来说一说,商中的“2”表示什么?这个“4”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

)生:商中的“2”表示每节电池2元,“4”表示两节电池4元,余数“1”表示还剩下了1元。

师:剩下的1元还能继续除吗?学生可能有不同意见。

如:(1)不能,因为1不够2除,(或比2小)。

(2)可以把1元变成10角继续除。

如果第(2)种意见没有,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刚才口算的过程。

师:很聪明,根据前面的口算想到,把1元变成10角继续除。

好,在余数1后面添0,把1元变成10角继续除。

师:10除以2商几?表示什么?生:商5,表示5角。

师:5角是多少元?生:0.5元。

师:0.5元不够1元,在商的什么位上?怎样写?生1:写在商的十分位上。

生2:在2的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5。

师:观察我们完成的竖式和计算结果,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与以前的整数除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1)以前商2余1后就不再除了,商中没有小数点。

(2)现在把余数1元变成10角继续除以2,得数是小数。

……师:对!今天我们学习的除法叫小数除法。

(教师板书:小数除法。

)师: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在商中2的后面点上小数点?(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语言,只要意思对,就给予肯定。

)(二)解决问题(2)师:刚才我们用竖式求出了一节5号电池2.5元钱,现在再来算一算,一节7号电池多少钱?谁来列算式?(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7.2÷4师:在用竖式计算之前,大家先估算一下,一节7号电池多少钱?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算法。

(1)因为一节7号电池2元,4节就是8元。

所以一节7号电池不到2元钱。

(2)一节电池1元钱,4节就是4元,还剩下3.2元,不够每节电池1元,所以,一节电池1元多,不到2元。

(3)因为7.2元等于72角,72角除以4等于18角,也就是1.8元。

所以,1节7号电池1.8元。

……如果第(2)种方法学生没有,教师参与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估算出了一节7号电池1元多(也有同学算出了一节7号电池1.8元),那么,你们能用竖式计算出一节7号电池多少钱吗?大胆试一试!(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算的?(请一个计算正确的学生说计算步骤,教师边板书边提问。

)生:写出除法竖式,用7除以4商1……(教师板书:)师:其他同学,谁来说一说,先算7除以4商1是先分什么?1表示什么?生:表示先分整元的,1表示每节电池1元钱。

师:为什么不商2呢?生:因为7除以4不够商2。

(只能商1)师:说的好,接下来怎样算的?生:1乘4得4,7减4得3。

师:其他同学谁能说一说这个“3”表示什么?生:表示7元钱,减去4元,还剩下3元钱。

师:3元钱不够每节电池1元,还能继续分吗?生:能,把3元变成30角……师:很聪明,想到了上面计算时学的方法。

师:现在我有一个问题:4节电池7.2元,这30角是每节电池分1元后剩下的所有钱吗?生:不是,还有2角。

师:对,被除数十分位上的2表示2角,那应该怎么办?生:把2角和30角和起来一起除。

师:在用竖式计算时怎么办?生:把2拉下来,和30组成32,再算32除以4。

师:小数点也一同拉下来吗?为什么?生:不用,因为是32角除以4,小数点拉下来就变成了3.2元除以4,所以小数点不能拉下来。

师:32角除以4等于8角,写在商的什么位上,怎样写?生: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先在1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十分位2的上面写8。

(三)讨论商中小数点的位置。

师:请同学们观察7.2÷4=1.8的竖式,你发现商中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生: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再观察5÷2=2.5的竖式,你能说明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吗?生:被除数5可以看成5.0,商2.5的小数点与5.0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学生如果没想到,教师可以启发:如,把5写成一位小数是什么?)师:同学们说的对,在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结合上面的计算,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商的小数点为什么都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

如:(1)商的小数点不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就错了。

(2)因为7.2元中的2表示2角,7元除以4商1元,32除以4得8角。

元要和元对齐,角要和角对齐,所以,商中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先算7除以4商1是1元,剩下的3元变成30角和2合起来再除以4得8角。

所以,必须先在1后面点上小数点,才能写8。

也就是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在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所以商的小数点必须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学生说的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四)解决问题(3)师:同学们解决了“一节5号、一节7号电池多少钱”的问题,并理解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现在来算一算,一节1号电池多少钱?谁来列式?(学生口述,教师板书:5.4÷6)师:用竖式计算之前,还是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学生可能会说:(1)不到1元钱。

因为用5除以6不够商1,所以不到1元。

(2)5.4元就是54角,54角除以6等于9角,所以不到1元。

(教师写出除法竖式:)师:每节电池不到1元,也就是5除以6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怎么办?生:不够商1,就写0。

在0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算。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教师个别指导。

)师: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生:5.4除以6不够商1,在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把5元换成50角和4角合起来,是54角,54角除以6等于9,相同数位对齐,9写在4的上面。

(关注计算有错误的同学。

)三、尝试应用师:好,结合电池价钱的计算,我们学会了小数除法,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要用竖式计算老师写的这3道题。

(教师出示下面三道题:)12÷5 29.9÷13 12.8÷16(学生算完后,请学习一般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然后全班交流计算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本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评价方式多样:评价学生活动的内容、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述、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等等教学反思:《小数除以整数》是一节计算课,它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开始,是在他们学习了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较好的处理了“算用”之间的关系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突出“算”与“用”的结合,在计算教学的同时也比较充分地体现解决问题的教学。

课的开始,我出示情景图——妈妈在购买水果,已知水果的数量和总价,提出问题:每样水果的单价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列式。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体现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处理,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小数除法产生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

而这节课中,学生已有整数除法作为基石,因此,自主探索与合作探究就成为了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探索,并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

接着,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如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从作业反馈看,学生掌握的也是比较理想的。

课堂作业全对的人数为65%左右,有错误的同学也大多不是因为算理的错误,而是由粗心马虎造成的。

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留出几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更谈不上渗透下一节课的知识,或设计一些开放型的练习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