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共23张PPT)

(3)仔细观察下列图表,填写出其中画横线的部分。
提示:代表人物:①康有为②孙中山③陈独秀 思想主张:①自强、求富②三民③民主和科学 事件名称:①百日维新(戊戌变法)②辛亥
【新文化引渡春风】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
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 件,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 ——毛泽东
内容 民主与 提倡_______ 科学 _____ 提倡新文学
代 表 陈独秀 首先提出,是新文化运动的 由_______ 两大口号 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 胡适的《_____________ 文学革命论 》 的《___________
2.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
【解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 对愚昧。腐朽的封建专制和人民的愚昧是阻碍中国发 展的根源,所以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积极倡导的 核心内容。“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的提出和倡 导影响巨大,既有其进步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图解历史】 时间: 地点: A B 年
人物:陈独秀 意义:标志着 1915 A:_____ C 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 C:___________ 上海 B:_____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政治混乱 的局面之中。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_________ (2)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 思想文化 领域的革 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_________ 新运动。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 青年杂志 》 2.兴起:_____ (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 年》一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把我们旧的书籍都扔到茅房里”。
“打倒孔家店”。
——吴虞
对东西方文化全盘 肯定或否定。
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 ——钱玄同、刘半农
前期新文化运 动局限在知识分子
的圈子内,新思想
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 没有普及到工农群
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 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
动摇了、使——接受了、为——起了、为——创造了
整体把握
特 点
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
(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统治)

启示:

1、资本主戊义戌的变法道(路资在产阶中级国维行新派不)通递进。
2政、治只制度有共产党(变才法图能强,挽君主救立宪中制国)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众中去。 ——李时岳
——陈独秀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结合。
——鲁迅
6、小 结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旗帜(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新 代表人物 文

运 动 内容
前期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运动中,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 贼”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第 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 今。
③为随后 爆发的五 四运动起 了思想宣 传和铺垫 的作用。
感悟、追问新文化运动

庶 民
传 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共4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共46张PPT)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1920年春,北大 招收了9名女生入 文科旁听,暑假 又正式招收女生 ,开中国国立大 学男女同校之先 河。
(3)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⒈进步性:
(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赛先生——Science——科学
—自然科学、科学精神
西方的学和 科学精神。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民19主12年制南度京+临民时政 府废 倡主止自思读由想经、拜平孔等提
《文学改良刍议》应该视作白话文向文 言文挑战的发难之作。在那个时代掀起了 巨浪狂风,成为白话文运动的第一炮。
(3) 建设新文学推到旧文学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新文学就是白话文; 旧文学就是文言文。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标点符号很重要 大便当饭小便当菜
大便当饭,小便当菜。
大便当:饭,小便当:菜。
亲们:要正确 使用标点符号 哦!不然后果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回顾先进的中国人如何学习西方的: 首先是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开始 向西方学习,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接着,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生产技 术,但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进行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但也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上升到思想领域,想从思想文化 层面上进一步学习西方,进行了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3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3张PPT)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3.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迅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北京大学红楼 蔡元培(时任北大校长)(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5、主要内容
1914年,袁世凯率 领百官祭孔大典
1912年9月20日,袁世凯颁布《整饬 伦常令》,下令“尊崇伦常”,提倡 “礼教” 。 1914年9月28日 ,袁世凯头戴天平冠, 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 三跪九叩大礼。 12月23日,袁世凯再度换上离奇古怪 的衣冠,登天坛祭天,一切仪礼完全 模仿封建帝王。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5、主要内容
血馒头——《药》
5、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
自然科学和看待
客观事物的科学
西方的资产阶级
观点。
民主 民主政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5、主要内容
觉新的故事
觉新,高家的长子、长孙,年轻时与梅相爱,但却被
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评价和影响
现象一: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民主共和
儒家传统思想
现象二: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化
学实验室里面做实验
2、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 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启发着人们追 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传播 和铺垫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 “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袁世凯还率领百 官演出了一场“祭孔”丑剧,掀起了一场尊孔复古的反动逆 流。
1914年12月冬至日,袁世凯身 穿皇帝礼服模仿古代帝王率官员在 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愚昧迷信
口号: 民主
科学
民主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反对独裁专制 反对愚昧盲从
DEMOCRACY-- 德先生
民主
赛先生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 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 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 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 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 难估价的。他们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 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封建专制
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 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 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 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 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 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 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 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 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
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动脑筋
请您回答:一是梁启超之问:郑和下西 洋乃“有史来最光焰之时代”,为什么 “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二是李约瑟之问:为什么近现代科技 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 与经济最发达的中国?
三是黄炎培之问:如何找到一条新路 ,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 周期律?
总结(作业):12、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制度不足以救中国;
(2)、针对尊孔复古逆流。 2、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3、口号(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 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迅
6、活动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7、新文化运动论著: 陈独秀《敬告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鲁 迅《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D.新文化运动
A
9.初三年级某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
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
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
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A.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为了维
护清朝的统治
B.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 产生和发展
D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序幕
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 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 时的心情
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遗憾
难过
同情
不解
2、文学革命(3 )建设新文学推到旧文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9张PPT)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9张PPT)
D
A
D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想一想
“孔家店”指的是什么?
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儒家思想与道德体系
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
打倒孔家店
民主、自由、平等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展开学术争鸣。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八项主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只顾。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新文化运动两大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是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3.4.新文化运动旗帜/两“先生“: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5.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前期: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代表作: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新文学的典范。(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②提倡民主科学;由陈独秀提出并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③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白话文逐渐普及。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前几天行政院……邀我 去做行政院秘书……为这件 事我复电拒绝……请同学们 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 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 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 字。 (白话文)干不了,
谢谢。
文言: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2.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 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 运动号角。
陈独秀
《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第 二期改名为《新 青年》,1917年 《新青年》编辑 部迁往北京。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地点:上海(后迁往北京)
标志:《青年杂志》(《新青年》)
陈独秀
3.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现 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 儒家传统道德。历代封建统治者以此 来束缚臣民的思想。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谢谢大家的聆听!
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
P58
课后活动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 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族共和、民主 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结合本课内容,请你谈谈民主与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
答:通过对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回顾,理解中 国人对于近代化的探索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的。再从民主与科学口号在新文化运 动中的作用及在当时条件下的先进性来理解和 把握。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二课 新文化运动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二课 新文化运动
答案:C
例 2 (四川成都)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 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 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 动,叙述正确的是( )
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2.评价新文化运动。 (1)进步: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
主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五四运 动作了思想准备;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利于文 化的普及与繁荣。
(2)局限: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绝 对否定的偏向;前期没有与群众斗争相结合;没有提 出反帝的要求。
考点 新文化运动 例1 (山东菏泽)“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 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 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 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作 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 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 动的号角,A、B两项排除;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 思主义的是李大钊,D项排除。1917年,胡适在《新青 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白话文,故选择 C项。
答案:C
谢谢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 《新青年》)封面中的LA JEUNESSE,在 法语中是“青年”的意思。其下是青年 学生或深思或交流的画面。封面下面的 人物是卡内基(美国企业家)。陈独秀 先生希望中国的青年学生不仅要用法国 启蒙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面对 中国当时的境遇,能像卡内基一样在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 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 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 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 想解放潮流。
“新世纪的曙光”
•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 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 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庶民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是一篇演说,发表于 1918年11月末或12月初,这是李大钊在天 安门的演说。1918年10月15日,李大钊在 《新青年》五卷五号发表《庶民的胜利》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文,这是中 国最早的马列主义文献。
• 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年底, 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从 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 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 个新时期。
《新青年》的创办
•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 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 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 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在思想 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 发生了激烈冲突。
• 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 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 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 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 他们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 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 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 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 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 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19张PPT)

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 们的!我们如今该明白了!
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 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
推之风倒息旧焉文。 学,建设新礼学教的,就倡是吃导人白的话呀!文
《敬告青年》节选
《狂人日记》节选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科学
旧道德 旧文化
民主
科学
思想解放
2.知识结构至少读一遍;
3.时间:3分钟左右。
一.新文化运动背景
辛亥革命后,帝制结束,民国初兴,此时,政治势 力裂变纷争,思潮言论喧嚣撞击,西方民主、自由、平 等的思想日渐形成一种思潮,影响日益扩大,为广大的 知识分子、尤其青年学生所接受。
——郑师渠
依据材料,回答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哪些新思想?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口号。 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
动的地位和意义。
1. 依据答案,红笔批改P39知识结构;
1915年 青年杂志 敬告青年 李大钊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民主
抨击 旧道德和旧文化
镜头四:作品赏析—品读两段文字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
我们不是为君主而生
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 的!不是为圣贤而生的!
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 也不是为纲常礼教而生的!
凡罔一不事诉之之看兴 科不, 学一 法懂物 则之,细以,定
甚么‘文节公’呀,‘忠 烈公’呀,都是那些吃人
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 的人设的圈套,来诓骗我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中国的科学欲进步,必
须将人从自然中抽象出来, 确立了人的自主地位,主 动地改造环境,以自主精 神求索真理。”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打倒孔家店!”
吴虞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孔子者,历代 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 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 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 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
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 就。”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 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 乱。” ——陈独秀
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层次
器物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 以制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李大钊(1889-1927) 直隶乐亭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 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 DEMOCRACY--民主 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SCIENCE--科学 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 切的黑暗。”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将国民脑子里所有
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人们各有其独立自主之权,而绝无奴隶 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西洋所谓法治国者,其最大精神,乃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无尊卑贵贱之 殊。”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5张PPT)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 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
时间
1915年
兴起标志 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 主要人物 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旗帜
民主和科学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兴起的时间和标志 时间:1915年 标志:《青年杂志》的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
旧思潮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 在思想领域“尊孔复 古”的逆流。
新旧思潮发生冲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生的中华民国 陷入政治混乱, 仅依靠政治制度 的革新不能救中 国,必须启发国 民新的伦理道德 意识,进行思想 文化领域的革新 运动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
“民民国国万的岁创,立天并下未太带平”来的人对们联期。望的和平与秩序。
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用新什文么化来运拯动救—你—,思我的想同革胞命???
资产阶级民主思
近代自然科学
想和民主制度
学习西方 法则和精神
民主
专制
思想科学文化愚昧
新道德 旧道德
资级自由、平等、 个性解放的思想
封建传统纲常道德
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 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 容、历史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天演论》 “物竞天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从而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
了基础。
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每周评论》
《庶民的胜利》
1的、思新四:想文、大化新解运放文动运化是动我运。国动历的史作上用一次空前
2、他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 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 4、不过,新文化运动也有对东西文化的绝
阅读分析: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只 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请阅读下面胡适的 两段文字,在小组里,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
。 从两段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胡适所主张 的文学革命首先强调文体形式的革命:“先 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 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同时也注意 到文学内容的革命:“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 想做里子”,第二段文字材料即为明证。只 是胡适对于解决种种社会问题的态度是改 良的,而不是革命的。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民报》的创刊
B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2、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 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
D.新文化运动
3.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 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 步思想,在右图所示刊物上提出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 对专制与愚昧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三、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民主 提倡民主 提倡科学
反对专制 反对迷信
科学 提倡新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道德 反对旧文学
1915年在《青年杂 志》创刊号上发表《 敬告青年》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22张PPT)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52021/8/52021/8/52021/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 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知识拓展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
过去我们的书面语采用文言文,比较难懂,阅读 与书写成了少数人读书人的专利。近代以来,要求简 化文体、使用口语化的白话文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 了一些宣传白话文的报纸,如《无锡白话报》等。官 方告示也有采用白话文的,但总的来说,白话文不是 很普及。
2、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 ) A.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 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
面性
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 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 )
——陈独秀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除此之外, —新—文鲁化迅运《动狂的人倡日导记者》们还有哪些主张?
民主与科学,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 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
和民主制度
学精神、科学方法。
新文化运动内容(前期)
民主 新道德
迷信盲从 旧文学
科学 新文学
专制独裁 旧道德
2、走近青年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 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 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 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思考:陈独秀认为救治中国的方法是 什么?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 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 三纲五常。历代统治者以此 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对旧礼教、旧道德攻击最猛烈的代表人物是谁?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2008年,经过3个多月40000多网民投票,选出了5句 《论语》中的句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此向世界展示 中华文化的精髓。
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 《每周评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3、解读青年
陈独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鲁 迅:“吃人的礼教。”
思考: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 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的理论核心和精神支柱,只有打倒儒家 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 政治与民主共和。
二、激情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
主要阵地《新青年》
运动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 ”(赛先生) 提倡 民主 、反对 独裁专制
提倡 科学 、反对 迷信盲从
主要内容 (前期)
提倡 新道德 、反对 旧道德 提倡 新文学 、反对 旧文学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独裁、专制
直面历史:
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地:
辛亥革命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西方自由、平 等、博爱的观念影 响强烈;
一战期间民族
工业的发展渴望民 主政治,以求资本 主义的继续发展;
新旧思潮 激烈冲突
袁世凯窃取 革命成果,妄图 尊孔复古、复辟 帝制;
帝国主义企 图进一步侵略和 控制中国。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 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
后期发展 1918年,马克思主义 开始传播
1、认识青年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迅
终身以“新 铁肩担道义 中国自由 横眉冷对千夫指 青年”自居 妙手著文章 主义之父 俯首甘为孺子牛
北京大学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的实质:
鼓励各科 学观点自由发 展,让新思想 去抢占封建思 想的阵地。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 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 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 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动 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洋务运动
技术
戊戌变法(君主立宪)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回放镜头2:帝国主义者纷纷祭孔
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帝国主义者欣喜 若狂,全国各基督教会纷纷“为国祈祷”,随后 又纷纷去山东曲阜“朝圣”,“欧美传教士游览 泰岱,漫步孔林,磨挲断碣,低徊不忍去,登孔 子庙堂,雍雍肃肃,未有不鞠躬行进而去者”。
回放透视:袁世凯和帝国主义者的尊孔、
祭孔的表演,真实目的是什么?
课标要求: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 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温故知新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 哪些尝试?结果如何?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 的任务没有完法(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制度
——鲁迅《狂人日记》
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利用文学作品揭露专 制制度和纲常礼教的黑暗。
第一部白 话文小说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对不起,干不了。”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制度
新文化运动
思想
一、镜头回放,直面历史
回放镜头1:袁世凯尊孔复古
袁世凯 “祭孔”图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 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28日,他身穿古装,率领文武百官到 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12月23日冬至这天,他又穿起特制古 祭服,率百官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演出了尊孔复古的丑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