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自主创新 支撑现代热作产业发展

合集下载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

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中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2012年2月10日)201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科技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为贯彻落实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正在深度调整,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引领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要求十分迫切,全社会对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更加期待。

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总体科技水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技体制机制还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技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调要着力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深化认识狠抓关键着力推进现代热作产业发展一一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化认识狠抓关键着力推进现代热作产业发展一一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热作产业结构经过多年 的不断调整 、优化 ,取得 了一定 成效 ,但也存在 一些突 出问题 。从作 物结 构看 ,市场
需求量大的天然橡胶 、木薯等产品生产 能力严重不足 ,

大油料作物 ,香蕉是世界第一大水果 ,木薯是世界第
六大作物 、也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作物。热作产业 主要 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是主要的进 口国,热作产 品贸易问题涉及 国家特殊利益。
于2 0年和2 1 年连续发出了 《 07 00 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
元 的品种结构 、合理的熟期结构 。重点抓好主导产 品和 特色优势产品发展 ,带动热作生产结构调整升级。重视 发展热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 ,不断提升热作产品附加
值和产业综合效益 。 ( )着力加快科技 创新与技 术推广 。我国热作 二
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 ,我国已
推进热作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作为发展现代热作
产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 ,高度重视 ,抓实抓好 。
各地要 以 《 主要热带作物 区域布局规划 》为指导 ,按照
因地制宜 、适 当集 中的原则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大力 推进主要热带作物布局调整 ,促进 区域布局结构优化 , 进一步建成与区域环境特点相适应 、科学高效利用热作 资源的热带作物产业带。要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 调整优化热作生产结构 ,形成适度 的种植规模 、优质多

2 1 .2 总第4 期 审墨强带农龌 02 5
二、狠抓关键 ,着力推进现代热作产业发展
在资源环境和主要热作产 品供求矛盾压力加大 、国 内外市场竞争 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我国热作产业发展面 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任务更加艰巨。适应新形势新要 求 ,需要我们 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抓住关键环

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

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

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正文:----------------------------------------------------------------------------------------------------------------------------------------------------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催生了数量众多的市场新生力量,促进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有效提高了创新效率、缩短了创新路径,已成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活力之源。

为进一步系统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强化政策供给,突破发展瓶颈,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坚持“融合、协同、共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

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构建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机制,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着力推动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发挥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领军作用,有效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的科技内涵,着力激发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创造潜能,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有机衔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效促进创新型创业蓬勃发展;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的发展实效,着力推进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举措,有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于促进工业发展的十条举措

关于促进工业发展的十条举措

关于促进工业发展的十条举措促进工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工业发展,提高经济实力,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下面将从十个方面提出相关举措,以期推动工业发展。

一、创新驱动创新是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二、加强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

同时,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工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简化审批程序,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行为,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公平的市场环境。

四、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工业发展的关键。

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适应工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同时,要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五、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科技成果,推动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工业技术水平。

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加强产业链合作,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六、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工业生产方式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要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工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七、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工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要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同时,要加强对知名品牌的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高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

八、加强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是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同时,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为其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促进其发展壮大。

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自主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现状及问题以及创新的促进措施三个方面,阐述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途径。

一、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够保持竞争优势。

自主创新不仅能够降低对外依赖,提高国产技术水平,还能够推动一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同时,创新还能够激发经济内生动力,促进科技进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创新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方面,我国科研机构的优秀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足;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研发领域的投入相对较低。

此外,我国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仍然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的法律和执法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的促进措施为了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

加强对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加强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提高基础研究的水平。

同时,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促使科研机构更加注重原创性和实用性。

其次,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和鼓励。

加强对企业的税收优惠和科研经费补助,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激发其创新活力。

第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培训,提高企业和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意识。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创新能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和解决创新和技术转化过程中的难题。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作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半月》2024年第02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发布我国首个《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指导意见》提出,要从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转型、能源消费低碳化转型、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制造流程数字化转型等六个方面,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

为深入贯彻落实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快推动新兴产业绿色高起点发展,前瞻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未来产业,培育绿色化数字化服务化融合发展新业态,建立健全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政策、标准、标杆培育体系,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全方位转型,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锻造绿色竞争新优势,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二)主要目标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层级整体跃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新兴产业绿色增长引擎作用更加突出,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产业比重显著提高,绿色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迈向制造强国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迈向制造强国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迈向制造强国作者:韩鑫来源:《科学导报》2022年第35期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加快科技创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面向未来,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唯有创新,才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指出“我国是制造大国,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

殷殷关切、谆谆嘱托,为我们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指明了方向,鼓舞广大市场主体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在创新上勇于担当、笃行不怠。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断新要求。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创新激荡起澎湃动能,推动我国制造业稳步发展,不断积累新的竞争优势。

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下线投产,标注重大装备制造实现新跨越;5G移动通信技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照见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接近30%……回望过去十年,硬核的成就、喜人的数据,见证着制造强国建设的铿锵步履。

这样的发展历程,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看外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

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增强供给体系韧性,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的关键所在。

不断开创热作产业发展新局面——访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

不断开创热作产业发展新局面——访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

不断开创热作产业发展新局面——访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李炜【摘要】记者:李局长,热带作物是我国热区的优势资源和重要产业,但目前人们对热作还缺乏一些基本的认识。

首先请您就热作产业的相关历史背景向我们作些简要介绍,好吗?李伟国:好的。

热作在世界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全球范围看,【期刊名称】《农村工作通讯》【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产业发展;农业部农垦局;李伟国;局长;优势资源;热带作物;热作产业;世界农业【作者】李炜【作者单位】《农村工作通讯》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9记者:李局长,热带作物是我国热区的优势资源和重要产业,但目前人们对热作还缺乏一些基本的认识。

首先请您就热作产业的相关历史背景向我们作些简要介绍,好吗?李伟国:好的。

热作在世界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全球范围看,热作资源十分稀缺、珍贵,热作栽培的区域基本局限于赤道至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澳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

热作产品种类繁多,用途广泛,需求巨大,涵盖了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众多的日常消费品。

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油棕是世界第一大油料作物,香蕉是世界第一大水果,木薯是世界第六大作物、也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作物。

热作产业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是主要的进口国,热作产品贸易问题涉及国家特殊利益。

记者:我国热作产业的分布和发展现状如何?李伟国:我国热作产业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台湾省,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省(区)南部及四川、贵州省南端的河谷地带。

我国热区(不含台湾省)面积4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人口1.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

目前,我国已成为热作产品生产大国,更是热作产品消费大国,特别是天然橡胶、木薯和棕榈油等重要热作产品已成为进口大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重要热作产品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加大。

同时,我国热区大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热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1/3来自热作产业,大力发展热作产业,对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进程、繁荣热区经济和全面推进热区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求真务实 开创热作品种审定新局面——在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求真务实  开创热作品种审定新局面——在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满足市场需求相结合 、与促进热作企业 和热区农 民增收 相结合 、与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使用者权益相结合 、 与促进种业健康持续发展相结合 ,坚持做到审定工作为 各级热作 主管部门服务 、为热作科研育种部门服务 、为 热作生产部门服务 、为热区农 民服务 。特别要注重充分 发挥 品种审定在产业和品种结构调整 中的导 向作用 。要 坚持深入实际 ,加强调查研究 ,及时 、准确把握生产和 市场动态 ,适时研究制定科学的标准 ,引导育种方 向, 促进热作产业结构调整 向纵深发展 。
首 届全 国热 带作物 品种 审定委员会 ( 以下 简称 “ 品审
个时期热作产业的发展实际 ,认真局 观念 ,紧 紧 围绕 我 国热 作产
准确把握工作规律 ,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业 发展 的客 观 需 要组 织 开展 工作 。 “ 十二 五 ”是 我 国热
平 ,其 中不少 是知名专家 和学术带 头人 。选拔确 定2 9
作产业发展 的基本态势 ,始终 围绕进一步提高热作产业 综合生产能力 、经济效益 、产品竞争力 和产业健康持续 发展水平来开展工作 ;要紧紧围绕热作产业发展大局来
确定审定工作指导思想 、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要坚持
做到 “ 四结合”和 “ 四服务 ” ,即坚持做到审定工作与
热作 品种审定 工作是一 门科学 ,有其 基本规律 可
标志。尤其是与一般农作物相 比,热带作物经济寿命更
长 ,这一特性更加凸显了热带作物种业 良性发展 的极端
循 。这项工作曾在19 年至2 0 年开展过一段 时间,这 97 02 为我们积 累了一定 的经验 ,值得借鉴。但 由于存在近1 0 年 的工作 断档 ,加之 ,热作事业 的不断发展 ,仍然按照 过去的经验来开展工作 ,显然是无法完全胜任的。新形 势下 ,必须在借鉴过去经验 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和今后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实施五大工程重塑工业辉煌激发创新活力

实施五大工程重塑工业辉煌激发创新活力

实施五大工程重塑工业辉煌激发创新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了适应新的产业格局,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我国提出了实施五大工程的战略目标,旨在重塑工业辉煌,激发创新活力。

一、推进绿色制造工程绿色制造是当前和未来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我们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升工业生产过程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同时,还将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通过实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我们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将加强对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工程创新是工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通过实施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工程,我们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

同时,还将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构建起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制造业体系。

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工程军民融合发展是提高军事装备制造水平和推动民用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工程,我们将加强军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军民技术转化和转移,促进军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同时,还将加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实现军民融合共赢。

五、完善制造业支撑服务工程制造业支撑服务是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实施完善制造业支撑服务工程,我们将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整合,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同时,还将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推动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综上所述,实施五大工程旨在重塑工业辉煌,激发创新活力。

这五大工程将推动我国工业向高质量、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我国工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繁荣。

五强一创措施

五强一创措施

五强一创措施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国纷纷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措施,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也没有例外,在不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提出了“五强一创”战略。

本文将从政策的角度出发,对五强一创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五强一创措施概述“五强一创”是指以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为五个支柱产业,以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战略。

下面将分别介绍五个支柱产业和创新的具体措施。

1. 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因此,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包括:•加强科技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创新环境,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科技创新券制度,支持中小企业的研发活动。

2. 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实现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领域。

为了提升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增加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建立多层次的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结合。

3. 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的发展动力;•加大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4. 金融业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和重要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服务。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主要包括:•改革金融体制,提高金融监管效能;•加强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建立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金融安全稳定;•支持金融科技创新,推动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

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

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

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作者:王际娣来源:《小康》2022年第35期近年来,广东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增强战略科技力量,围绕国家战略布局,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广东是经济大省和科技创新大省,在全国科技创新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广东积极融入国家科技战略大局,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設,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1月25日,2022年广东省省长督办省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在广州举行。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会上表示,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和科技创新大省,在全国科技创新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撑。

纵观广东,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互联互通优势明显,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牵引,积极构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以港深莞、广佛、澳珠为极点,其他城市协同支撑的“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

在深圳,鹏城实验室以宽带通信、新型网络和网络智能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领域内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良好的改革土壤助力鹏城实验室发展,而鹏城实验室的建设也推动着深圳自主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坦言,鹏城实验室聚焦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目前集聚了包括数30余位院士在内的2000余名各类人才,建成了以“鹏城云脑”为代表的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平台。

构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构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高度融合为特征,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一、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1.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破除科技创新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

3. 优化创新生态。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创新成果共享。

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1.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制造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

2. 发展新兴产业。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等前沿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3.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化方向发展。

三、完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高产业协同效应1. 加强产业链协同。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优化升级。

2. 提升价值链水平。

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式,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3. 保障供应链安全。

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确保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

四、深化国际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1.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

2. 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

3. 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加强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强化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强化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强化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深化产学研结合、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措施,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面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新要求,还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全市科技专项经费增长态势与财政增长幅度反差明显,与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相比,投入明显不足。

而且,部分企业创新的意识不强,忽视科技研发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部分较大企业动力不足、不想创新,中型企业怕担风险、不敢创新,小型企业能力有限、不能创新的现象。

(二)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不到位。

企业作为技术的需求方,也应是创新发展的主体,但目前我市部分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不少企业不参与技术开发或研究环节,而将技术的开发与创新的过程交给科研机构,一些项目即使获得了预想的关键技术,也没有能力成为创新的主体。

企业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偏少,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意识不强不到位。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人才支撑有待提升。

目前,我市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高层次人才较少,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人才还是以柔性引进为主,数量少、层次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高层次人才匮乏,产学研成果转化不及时不到位,依赖于外援,对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效率低,对产品的关键与核心技术掌握不足,阻碍了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意见建议(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推进科技自主创新。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政策宣传、教育培训、典型带动等方式,引导企业拓宽发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重视科技研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

二是注重政策扶持。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升,形成特色明显、发展有序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模式,努力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以创新为主导,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开放型经济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

一、创新驱动创新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灵魂,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在创新驱动方面,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支撑:1.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创新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 深化产学研合作。

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创新效率。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二、实体经济基础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在实体经济方面,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支撑:1.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2. 提高产业链水平。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3.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实体经济供给体系质量。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三、数字技术驱动数字技术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

在数字技术驱动方面,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支撑:1. 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加强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引导企业加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力度,提升产业链整体数字化水平。

3. 发展数字经济。

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国务院文件《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文件《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本文有删减)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域 “ 国橡胶 树 主栽 区割 胶技 术 体 系改 进及 中
应 用 ”和 “ 天然橡 胶 标准 化加 工 技 术研 发集
热带 能源 作物研 究 所 、 甘蔗研 究所 等 2 0多个
研究 所 和 院级科 技创 新 中心 。建 立 了院级 大
成 及应用 ”分别荣 获 20 06年 度和 20 0 8年 度
充分 发挥 科技 资 源综合 优势 ,结 合热 区 各 地经 济建 设支 柱产 业和 优势 资源 ,在不 改 变 现有 管理 体制 的前 提下 ,通过 项 目资 源优 化 ,建 立热 带农 业科 技集群 创新 的组 织 保障 机 制 。一是 优化 热带 农业 学科 。在巩 固和加 强 传统 优势 学科 的基 础 上,我 院整合 内外 相 关 资源 ,分工协作 ,构建 了 由 l 0个重点 学科
南亚 热 作 ●
强化 自主创新 支撑现代热作产业发屡
中国热带农业科 学院
中 国热 带农 业科 学 院是 热带 作物 产业 科
技 的 国家 队。“ 十一 五 ”以来 ,在农业 部 的正
篇 ,是 “ 十五 ”期 问 的近 8倍 ,首 次实 现 r
SI C 收录论 文影 响因子 5的突破 , 5 , 共 篇 超 额 完成 了 “ 十一 五 ”的 3 0篇指标 。一大批 0 优 秀科技 创 新成果 的转化应 用 和先进 适用 技
倍 , 费较 “ 经 十五 ”期 间增加 1 亿 元 。 十 . 9 。“

组成的现代热带农业学科体系 ,学科结构更
加 合 理 、布 局更 加完 善 、门类更 加 齐全 、重
点 和特 色更 加 突 出。通过 强化 学科 建设 ,在
五 ”期 间年均项 目数 是 “ 五 ”末 2 0 十 0 5年
元 件分 离 ,热带 果树 ( 香蕉 、荔枝 )发育 如
中 ,荣获 国家科 学技 术奖励 4项 ,海 南省科 学技 术奖 励特等 奖 3 ,2 0-2 1 项 08 0 0年连续 3年都有 1 项成 果荣 获 国家科技 进步 二等奖 。 获授 权各类 专利 10项 ,是 “ 3 十五 ”期问 的
四、强化 技术 集成 创新 和重大成 果培育
始 终 坚持 “ 放 办 院 、特 色办 院 、高 标 开
准 办 院 ”的 办 院思路 ,着力 推进 热 带作 物 科 技 大联 合 大协 作 ,在 重 大创新 目标 上取 得 较 大 进 展 。一是 建设 并 运行 好 “ 国热 带农 业 全
术 的普及 推 广 ,为热 区 ”三农 ”发展 和热 作
产业 发 展提 供 了强有 力 的科 技 支撑 。主要 经
验 和做法有 以下几 个方 面:


突 出重 点 ,整合 资源 。建立 现 代热
带 农业学 科体 系
“ 一 五 ” 发展 成 绩 十
“ 十一 五 ”是我 院发展不 平凡 的时期 ,
等方 面取得 较 大进展 。二 是构 建重要 热 带作
物产 业技 术体 系 。在牵头 建设 天然橡 胶 、木
薯 、香 蕉 3种作 物的 国家现代农 业产业 技术 体系 和参 加建 设甘 蔗 、牧 草 、荔 枝 龙 眼 、麻
6倍 ,尤其是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是
过去 2 0年总数 的近 l 软件著 作权从 “ 3倍: 十
在内的 2 7个院级学 科 、5 5个所 级分 支学科
也是 我 院在新 的 发展起 点上 创新 跨 越发展 的
重要 时期 。我 院 紧紧抓 住 国家 强农 惠农政 策
的有利机遇 ,积极争取 国家重视和支持 ,共 获得 资助项 目约 10 项 , 50 资助经 费总额 近 46 .
亿元 。纵 向项 目数较 “ 十五 ”期 间增加 约 1 . 3
五 ”期 间数 量相 当 ,但 申 请植 物新 品种 权 2
项, 实现 了零 的突破 ; 大索引 收录论 文 3 3 三 1

l 一 2
●南亚 热 作
作物 的产 业技 术体 系 。产 业技 术 体 系 的组 件 带 动 了重 大产 业技 术 的 突破 ,如 天然 橡 胶领
部级 以 匕 种质 资源 圃 7个 ,部级野 外 台站 1 个 ,海南 省工 程技术 研究 中心 7个 。根据 产 业 发展形 势 ,逐 步筹 建 了油 料作 物研 究 所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1 倍 ,经费 翻 了一 番 。 “ 7 . 8 93计划 ”项 目 实 现零 的历史 突破 ,同时 也是 热带 作物 领域 首个 “7 93计 划 ”项 目。共获 得省 部级 以上
科技 奖励 8 项 ,是 “ 8 十五 ”期 间的 2 。其 倍
橡 胶树 乳管 分 化和排 胶调 控 、乳管 蔗糖 供给 与 橡胶 合成 调控 关键 基 因 、死 皮发 生机 制 , 木 薯 高淀粉 形成 机制 ,甘 蔗功 能基 因和 调控
国家科 技进 步 二等奖 。 二 、加强 国 内科 技协 作 ,策划 重大 科 技
项目
型 仪器 共享 中心 ,积 极 推进 大 型仪器 设备 的 优 化配 置与 共建 共享 ,提高 大 型仪器设 备 的 受 益面 、利 用率 和使 用 效率 ,并 向院 内外 提
供 开放共 享 服务 。
五 ”期 问的零项 增加 至 l 项 。审 ( ) 品 5 认 定 种 得 到 了稳 步发 展 , “ 一五 ”期 间 与 “ 十 十
类 、蜂等 5种作物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
体 系建设 的基 础上 ,认 真梳理 重要 热带 作物 产业链 的技 术需求 , 建 了甘 蔗 、 组 热带 牧草 、 芒 果 、 枝等 l 院级 现代重要 热带作 物 产 荔 7个 业技 术体 系 ,形成 了覆 盖几 乎所有 主要 热带
确 领 导下 ,在农 垦 局 的指导 和 支持下 ,我 院 紧密 围绕 热带作 物 产 业发展 任务 目标 ,大 力 强化 自主创新 ,深人 开 展成 果转 化应 用和 推 广 , 效发挥 了热 带农业 科技 创新 “ 有 火车头 ” 、
成果转 化应用 “ 头兵 ” 优 秀科技 人才 “ 排 、 孵 化器 ”等作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