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产业化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_丁毓良

合集下载

生态农业 案例

生态农业 案例

生态农业 三、案例分析
案例二:青田稻鱼共生模式
浙江丽水青田县稻田养鱼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最早是由农民利用溪水 灌溉,溪水中的鱼在稻田里自然生长,经过长期驯化形成的天然稻鱼共生系 统。
生态农业
三、案例分析
稻田养鱼种养模式是一个稻鱼共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种养系统, 鱼在系统中既起到了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的作用,又可以合理利用水田 土地资源、水面资源、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可以增加鱼的产量和亩产 收益,稻田养鱼产业化经营可使稻鱼产品达到质的提高和量的增长,促进了 生态环境建设和旅游休闲农业发展.利用鱼除草,施肥,除虫,防病,降低施肥 施药数量,从而达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目的,促进生态平衡,并通过稻田养 鱼产业化,建立现代生态种养园区,带动农家乐、渔家乐的发展. 使农民尽可 能多的获得生产上的收益并参与分享加工、流通过程带来的效益.
生态农业
一、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二、我国生态农业主要模式 复合基塘模式 立体养殖模式 水生经济植物种植模式 工业原料作物种植模式 湖州林模式 湖州草食畜禽模式 三、案列分析 案例一: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旱坡地双链型:罗望子-牧草-羊生态农业模式 案例二:浙江青田稻鱼共生模式 四、发展生态农业 安全角度 宏观视角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用能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 济代替过去的单城市经济”观点,这被认为是现代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 理论萌芽。
Frosch和Gallopoulos的文章“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e”中对生态产业 体系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对该领域的关注。Allenby提出生态产业系统组 成的4个基本要素:资源开采者、制造者、消费者和废物处理者。
生态农业
四、发展生态农业

中国几种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其实施途径研讨

中国几种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其实施途径研讨

文章 编 号 : I S S N 1 0 0 6 -6 5 6 X ( 2 0 1 4 ) 0 5 — 0 0 6 6 — 0 1
近几 年 ,我 国生 态农业 管理 与 系统技 术在农 村逐 渐得 到推广 , 从 生态 环境 的改 善 、农 村经 济 发展 、社 会发 展等 方 面上 看 ,与过 去相 较均取 得 了明显 进步 ,不过 同时也发现 ,我 国生 态农业发 展并 束 取 得 明显 成 就 ,主要 呈 现为 低循 环 、低效 益 、小规 模等 特 征 , 无 法 满足 农村 现 代化 、产 业 规模 化 的需 求 。


生态 农业产 业化模式 构建 的原因
因传统农业 模式对 现阶段农 业发展 所产生 的影响太 深 ,我 国农 业在其 发展 过程中 , 通常更加注重短暂 的眼前利益 , 从 而忽 略了长远 利益 , 没有意识到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性 。部分农业地 区生态环境遭到 破坏 ,环境被严重 污染 , 这不利 于农业生产 的长期发展 ,面对这种情 况 ,为了获取长期社会效益 与经济效益 ,必须注重保 护环境 与农业 资 结 构 ,以生 态学 原 理为依 据 ,对农 业 发 展 中领域 不 同 、层次 不 同 源 ,对两者关 系进行协调 。 的结构 进行 组合 与优化 ,有 利于 促进 农业资 源利 用效 率 的提 升 。 早在 1 9 9 8 年 ,我国就 对农业结构进行 了新 的调整 ,农业结构模 优化 农业产 业结构主要 以生产 环节作为 中心 , 并 坚持将农 业发 式产生 了较大变 化 ,农 产品竞争 力也相 应得到提 升 ,农产 品产量 与 展 市场作 为导 向,使农 产 品销售量得 以延伸 ,促进产 业间 的相 互进 质量也 取得 了很 大提 高 ,这位 生态农业 的发展 提供 了有 利条件 ,国 步 与协调发 展 ,使 系统结构 不断完 善 。生态农 业产业 化模式 的建立 家也 颁布 了相 应 政策 ,鼓励 与 支持 生态 农业 的发 展 。 需要 以市场 动 向为依 据 ,对各 种要素 的结构 与组合进 行调整 ,便于 进入世 贸组 织后 ,农业 发展 环境 出现 了变化 ,竞争 愈发 激烈 , 制定综 合 发展 策 略 。另 外 ,还需 综合 发 展养 殖 业 、种植 业 ,实现 国外农 业发展 对我 国农 业发展 构成 了威胁 ,因此 ,必须 要提高 我 国 种 养结 构 的优 化 ,玉米 、小麦 的种植 可 以适 度 减少 ,牧 草规 模 适 农产 品 的竞 争力 ,为农 村 经 济可持 续 发展 提供 条件 。 当扩 大 ,有 利 于使 生态 环 境得 以优 化 。 从 目前 农业 发展 状况 上看 ,农业 因受 到农业 资 源紧缺 的影 响 , ( 四 )对 生 态环 境 问题 进 行 综 合 诊 断 发展 面 临 一定 阻 碍 ,为此 ,必须 建立 生 态农 业模 式 ,充分 利 用有 在生态农 业实施 过程 中 ,需 了解农业 发展 的阻碍 因素 ,并采 取 效 的 农业 资源 ,获取 最 大化 的农 业 生产 效 益 。 合理措 施 ,促进 生态环境 的修复 ,针对社会 经济条 件相对 比较落后 二 、 生 态 农 业 模 式 的建 立 的地 区 ,政 府可 以适度 加大 资金 投入 ,促进 当地农 业生 产 的发展 。 从我 国以往 的农业试点 工程上看 ,农业 发展 中应 用 了科 学的方 农业 的生 态环境 与基础 条件需要 不断改善 ,将绿色 农产 品建设 法与系统 的原理 ,将传统农业 发展优 势 与现阶段 的科 技成果 相互结 规模扩 大 ,实现 生产与加 工 的规 范化 ,最 大限度提 高我 国农 产 品经 合 ,构建 了新 型 的农 业 体 系 ,其 特征 主要表 现 为两 点 ,其一 为使 济效 益 ,为推 动 我 国国 民经 济 的发 展 提供 条件 。 农业 结构 更加优 势 ,便 于充分 利用 生物作 用 ,提升 外部投 入效 率 ; 四 、 结 束 语 其 二为农 业 技术体 系变 得更 加高 效 、经济 ,合理利 用 可再生 资源 , 现 阶段 ,在 国际环境产生 巨大变化 的 同时 ,我国农村 经济发 展 提升 土 囊 肥 力 。 模式也 发生 了相应变 化 ,生态农 业模式 的实施 内容非常 多 ,其 中包 在试 点地 区 ,我 国生态农业发 展取得 了一定 的生态效 益 、社会 括对农 业资 源进行优 化与组 合 、保护农 业资源 、优化农 业发展 结构 效 益与经 济效益 ,不过就 我国农业 发展 的整体水平 而言 ,仍 然相对 等 ,从我 国农 业 发展 现状 上 看 ,其 中存 在 很 多 问题 ,政府 可 以在 比较 落后 ,系 统结 构相 对 比较 单 一 ,且 难 以联 合 市场 。在一 定 阶 生 态农业建设 方面加 大资金 投入 , 促进 我 国农 业经济 的发展 ,提高 段 ,生产体 系 内部 可以取 得高效 益 ,但是会 受到各 种矛盾 的冲击 与 农 业资 源利 用 效率 ,实 现农 产 品加 工 、生产 的规 范化 ,提高农 产 影响 ,生 态农 业 功 能 无法 充分 展 现 出来 。 品的社 会 效益 、经济 效 益与 生 态效 益 ,推 动社 会 和谐 发 展 。 生产 农业 的实施保 留了传 统农业发 展的优 势 ,同时也 应用 了现 代化 农业 工 具 ,使农 业结 构 体 系得 以完 善 ,坚持 生产 为基 础 ,生 参考 文献 : 态化 为前 提的原 则 ,将主要 发展 核心 放在 主导 产 品上 ,把 市场化 、 I 1 l 余徒鸿. 礞 瞥. 白 钾L 皿 L 等. “ 六位 一 体 ”高效 生 态 农 业 产 工业化 、生产化 过程集 于一体 ,实现农 业产 品资源 的优化配 置 ,促 业嵌 展 模 式 与 芸 窿翟同 屯l J 1 . 江 西 农 业 学 郭L . 2 O 0 9( 1 2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在介绍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阐述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国内外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方法、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案例分析以及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的启示、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了结语。

通过对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深入探讨,可以为推动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背景、意义、概念、特点、现状分析、研究方法、案例分析、影响因素、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的背景绿色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采用生态技术和管理手段,开展农业生产,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现代农业模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加剧,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变得愈发重要。

研究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深入探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背景、特点和现状,可以为优化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对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相关问题,分析其内涵和特点,总结国内外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探究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挖掘其潜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为学术界提供研究内容,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考,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推动农业领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新”发展观下农林高校新农科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三新”发展观下农林高校新农科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

“三新”发展观下农林高校新农科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作者:邹玉友丁小雨张静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24年第05期摘要:农林高校新农科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服务农业强国和教育强国“双重战略”的应然选择。

立足新发展阶段特征,把握发展新机遇亟须培养时代新农人;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标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理念,拓展农林高校新农科内涵式发展深度和广度;加强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与国际接轨,积极推动世界农业强国建设,为世界农林教育改革与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农科;内涵式发展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5-0034-03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实际而作出的论断、提出的理念和部署的战略。

农林高校作为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承担着培养知农爱农人才的时代任务,肩负服务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使命。

自2019年国家教育部全面启动新农科建设,奏响了新农科建设“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三部曲,系统地擘画了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的总体框架和举措。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农业强国战略的加速演进,农林高校新农科内涵式发展亟须契合“三新”发展观来提升新农科站位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广度。

“内涵式发展”有别于传统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更注重质量提升以及文化、学科等属性特色化发展[1]。

这要求农林高校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调动传统农科多方优势,扎根祖国大地,深入“三农”领域探究新农科发展内核,以建设世界高等农林教育强国为目标,牢固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新发展理念,促进农科理念创新、动力协调、视野开放、目标明确,从双循环视角出发打开农林教育新格局,培养一批知农科、爱农业、敬农民的新型农科人才,建设面向智能农业、农业大数据等农林产业发展前沿的新兴涉农专业,推进农科专业从多到强、从强到优的内涵式发展,培养出“一懂两爱”的卓越农林人才,完成高等农林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樣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诉求。

水稻间作生产模式的综合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

水稻间作生产模式的综合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6):166~172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06.022收稿日期:2022-1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01190)ꎻ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1B0202030002)ꎻ岭南现代农业实验室科研项目(NT2021010)ꎻ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9B030301007)作者简介:邓毓灏(1996 )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农业生态学ꎮE-mail:1012756423@qq.com通信作者:向慧敏(1985 )ꎬ女ꎬ博士ꎬ讲师ꎬ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和土壤生态学研究ꎮE-mail:hmxiang@scau.edu.cn章家恩(1968 )ꎬ男ꎬ博士ꎬ教授ꎬ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㊁土壤生态学和入侵生态学等研究ꎮE-mail:jeanzh@scau.edu.cn水稻间作生产模式的综合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邓毓灏1ꎬ邝美杰1ꎬ黑泽文1ꎬ章家恩1ꎬ2ꎬ3ꎬ4ꎬ5ꎬ向慧敏1ꎬ3ꎬ4ꎬ5(1.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ꎬ广东广州㊀510642ꎻ2.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ꎬ广东广州㊀510642ꎻ3.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ꎬ广东广州㊀510642ꎻ4.广东省现代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广东广州㊀510642ꎻ5.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ꎬ广东广州㊀510642)㊀㊀摘要:间作种植模式近年来日益成为稻田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热点之一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水稻间作生产模式及其综合效应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ꎮ在稻田系统中ꎬ水稻可与水生豆科作物㊁水生蔬菜㊁水生草本花卉㊁萍类间作ꎬ具有改善农田小气候㊁提高养分利用率㊁防控病虫草害㊁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㊁修复污染土壤㊁提高土地利用当量比㊁增产增收等综合效应和效益ꎬ值得推广应用ꎮ但在其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缺少生产标准㊁综合效应未能同步发挥㊁推广难度高等现实问题ꎬ仍需要开展品种多样化优选及优化配置㊁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化㊁与农艺农机技术综合集成应用㊁与水生植物间套作修复土壤污染㊁温室气体排放与碳汇功能影响等一系列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的深入㊁系统研究ꎮ关键词:间作ꎻ水稻ꎻ生态农业模式ꎻ综合效应ꎻ产业化发展中图分类号:S511.33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06-0166-07ResearchProgressandProspectofIntegratedEffectsofRiceIntercroppingProductionPatternsDengYuhao1ꎬKuangMeijie1ꎬHeiZewen1ꎬZhangJiaen1ꎬ2ꎬ3ꎬ4ꎬ5ꎬXiangHuimin1ꎬ3ꎬ4ꎬ5(1.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ꎬ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Guangzhou510642ꎬChinaꎻ2.GuangdongLaboratoryforLingnanModern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ꎬGuangzhou510642ꎬChinaꎻ3.Guang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Eco ̄CircularAgricultureꎬGuangzhouꎬ510642ꎬChinaꎻ4.Guangdong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CentreofModernEco ̄AgricultureandCircularAgricultureꎬGuangzhou510642ꎬChinaꎻ5.KeyLaboratoryofAgro ̄EnvironmentintheTropicsofSouthChinaꎬMinistry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ꎬGuangzhou510642ꎬChina)Abstract㊀Intercroppinghasbecomeoneoftheresearchhotspotsofecologicalagriculturemodelsinricefieldsinrecentyears.Thispapersummarizedtheresearchesonriceintercroppingproductionmodelsandtheircomprehensiveeffectsathomeandabroadbyliteratureretrieval.Ricecouldbeintercroppedwithaquaticlegu ̄minouscropsꎬaquaticvegetablesꎬaquaticherbaceousflowersandduckweedsinthepaddysystemꎬwhichhadcomprehensiveeffectsandbenefitssuchasimprovingfarmlandmicroclimateꎬimprovingnutrientutilizationef ̄ficiencyꎬpreventingandcontrollingdiseasesꎬpestsandweedsꎬincreasingsoilmicrobialdiversityꎬrepairingpollutedsoilꎬimprovinglanduseequivalentratioꎬincreasingyieldandincomeꎬsothesemodelswereworthyofpopularizationandapplication.Howeverꎬintheprocessoftheirindustrializationdevelopmentꎬthereweresomepracticalproblemssuchaslackofproductionstandardsꎬnonsynchronousrealizationofcomprehensiveeffectꎬhighdifficultyinpromotion.Itwasstillnecessarytocarryoutin ̄depthandsystematicresearchesonaseriesofscientificissuesandkeytechnologiessuchasvarietydiversificationandallocationoptimizationꎬpro ̄ductiontechnologyregulationandstandardizationꎬintegratedapplicationofagronomicandagriculturalmachin ̄erytechnologiesꎬsoilpollutionremediationusingriceintercroppedwithaquaticplantsꎬeffectsofriceinter ̄croppingsystemongreenhousegasemissionandcarbonsinkfunction.Keywords㊀IntercroppingꎻRiceꎻEco ̄agriculturemodelꎻComprehensiveeffectsꎻIndustrializationdevel ̄opment㊀㊀水稻是全球近50%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ꎬ90%水稻产于亚洲ꎮ我国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ꎬ种植面积3000万公顷左右ꎬ居世界第二ꎬ总产量高达2亿吨以上ꎬ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1]ꎮ水稻也是广东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ꎮ近30多年来ꎬ广东省水稻年平均播种面积为283万公顷ꎬ水稻总产量占广东省粮食产量的80.07%~92.06%ꎬ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的8.23%[2]ꎮ长期以来ꎬ我国对水稻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遗传育种㊁栽培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ꎬ而对其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模式研究相对较少ꎮ然而ꎬ随着水稻生产所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ꎬ可利用耕地越来越少等问题的出现ꎬ亟需研究和推广应用一些具有更高效且生态效应更好㊁经济效益更高的水稻种植模式ꎬ以同时满足当前水稻绿色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ꎮ间作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属但生长周期相似的作物在田间按一定行比间隔种植的生产模式ꎮ通常而言ꎬ间作可以使作物更好地利用光㊁热㊁土和水等自然资源ꎬ对增加作物产量㊁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和控制病虫害有显著的效果[3]ꎮ水稻间作是间作技术在稻田中的具体应用ꎬ也具有间作系统相关的生态效应[4]ꎬ但就目前而言ꎬ水稻间作相关研究及其在水稻生产中的占比较少ꎮ为此ꎬ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水稻间作生产模式与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ꎬ总结水稻间作模式的综合效应ꎬ分析水稻间作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原因ꎬ并提出相关的研究展望与建议ꎬ旨在为水稻间作模式的高效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ꎮ1㊀水稻间作生产研究现状水稻在世界上分布非常广泛ꎬ除南极洲之外ꎬ几乎大部分大洲上都有水稻生长ꎮ当前ꎬ水稻生产大多为单一化生产方式(单作)ꎮ以往关于水稻遗传育种㊁栽培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研究比较多ꎬ关于水稻间作生产模式尤其是水稻与其它水生植物间作进行绿色生产方面的研究较少ꎮ当前国内外围绕水稻间作生产的研究现状如下:(1)国内外开展水稻间作模式研究的国家较少ꎬ主要集中在我国ꎬ而世界其他国家开展此方面研究缺乏[5]ꎮ(2)国内外已研究的水稻间作模式主要有水稻与水生蔬菜间作㊁水稻与花卉类草本植物间作㊁水稻与水生豆科作物间作以及水稻与萍类间作这四大类(表1)ꎮ但总体而言ꎬ水稻间作水生植物模式数量有限ꎮ㊀㊀表1㊀稻田水稻间作模式类型间作类型间作植物名称参考文献水稻//水生蔬菜雍菜[3ꎬ10ꎬ11ꎬ18ꎬ19ꎬ22]水芹[2]慈姑[18]荸荠[26]水稻//水生草本植物美人蕉[6ꎬ11ꎬ25]梭鱼草[11ꎬ12]再力花[11ꎬ12]婆罗米[24]菖蒲[11]水稻//水生豆科植物水合欢[5ꎬ7ꎬ20]水稻//萍类红萍[8]㊀㊀注:表中 // 代表间作ꎮ㊀㊀(3)以上各水稻间作模式当前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土壤养分利用㊁土壤重金属修复㊁水稻病虫草害防治㊁土壤微生物等多个领域ꎮ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间作可以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和边际效应761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邓毓灏ꎬ等:水稻间作生产模式的综合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的优势ꎬ提高氮素利用率和水稻产量ꎬ降低水稻植株和土壤中的镉含量ꎬ减少杂草滋生并降低病害发病率ꎬ提高土壤微生物量ꎬ增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ꎮ但此类研究大多仅停留在效应层面ꎬ而缺乏较为深入的机理研究ꎮ总之ꎬ从水稻间作的研究区域㊁间作植物种类组成和研究深度而言ꎬ水稻间作模式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ꎬ有待进一步开展创新研究ꎬ形成关键技术ꎬ以便更好地应用到生产中ꎮ2㊀稻田间作综合效应2.1㊀对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善效应氮素是组成水稻体内器官和支持水稻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ꎮ研究发现ꎬ水稻与其它作物间作ꎬ在不影响其它作物营养元素吸收的条件下ꎬ能显著增加水稻对氮素养分的吸收和利用ꎬ其中水稻与水生豆科作物水合欢间作时ꎬ水合欢的固氮作用可为水稻生长提供更多的氮素营养ꎬ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6ꎬ7]ꎮ在间作系统中适当增加磷和钾等元素ꎬ更有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ꎬ例如ꎬ水稻与红萍间作系统中ꎬ施加磷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氮素吸收和产量ꎬ这是由于磷肥的增加使氮肥更好地发挥作用ꎬ使水稻的实粒数和穗数增加ꎬ从而增加水稻产量[8ꎬ9]ꎮ水稻间作不仅可提高氮素利用ꎬ也可促进其它元素的吸收ꎮ研究表明ꎬ水稻和水雍菜间作显著增加水稻对氮素和硅元素的吸收量ꎬ并使水稻成熟期叶片中的硅含量上升ꎬ改善水稻的营养组成ꎬ此外还可增加土壤有效硅㊁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ꎬ但不会影响土壤的全量养分[10ꎬ11]ꎮ同时ꎬ水稻间作多年生水生植物ꎬ可以提高土壤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ꎮ水稻与菖蒲间作系统与单作系统相比ꎬ其土壤总有机碳㊁全氮㊁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水分含量均较高ꎬ明显改善土壤肥力状况[12ꎬ13]ꎮ2.2㊀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应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通常包括物理修复㊁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种方法ꎬ其中生物修复因其具有环保㊁成本低等优势而日益受到青睐ꎮ已有研究表明ꎬ稻田间作也可发挥植物修复的作用ꎬ水稻与超累积植物间作可以解决土壤污染的原位修复问题[14]ꎮ镉和砷等重金属污染是当前水稻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ꎮ镉和砷污染主要来自工业 三废 的不合规排放ꎬ其中镉大多以六价出现并最终合成镉化合物ꎻ砷元素本身毒性极低ꎬ但砷化合物均有毒性(其中三价砷化合物毒性更强)ꎬ食用镉和砷含量超标的稻米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15-18]ꎮ相关研究表明ꎬ水稻间作系统可以提高被污染土壤的pH值ꎬ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ꎬ增强铁斑ꎻ而高的铁斑会促进超累积植物对镉的吸收ꎬ进一步削弱水稻根部对镉的吸收ꎬ从而降低土壤污染ꎬ达到修复土壤污染的作用[16]ꎮ如在水稻与再力花间作模式下ꎬ由于再力花的生物量大ꎬ吸收镉的能力强ꎬ因而可明显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ꎬ同时不会明显影响水稻产量ꎬ可以实现对轻度镉污染土地 边修复㊁边生产 的目标[17]ꎮ此外ꎬ在水稻与水雍菜间作等间作模式下ꎬ土壤重金属含量也显著降低ꎬ可见ꎬ稻田间作其它水生植物(特别是非食用的水生植物)有利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可持续利用[19-21]ꎮ2.3㊀对病虫草害的防控效应在水稻生产过程中ꎬ病㊁虫㊁草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ꎮ控制水稻病虫草害的常规方法有光诱捕害虫等物理方法和施用杀虫剂㊁杀菌剂和除草剂等化学方法ꎬ还有引入害虫天敌等生物方法ꎮ运用物理防控方法通常需要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ꎬ而使用除草剂和农药又势必会加重农业面源污染㊁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ꎬ且长期使用会致病虫草产生抗药性而使危害加重[22]ꎬ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水稻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ꎮ研究表明ꎬ间作可实现水稻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目标ꎮ例如ꎬ水稻与水雍菜㊁慈姑间作能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率ꎬ使间作系统的病虫草害明显低于水稻单作ꎬ同时由于间作中水生蔬菜生物量的增加ꎬ有效地抑制杂草滋生[23ꎬ24]ꎮ此外ꎬ水稻与婆罗米㊁美人蕉㊁梭鱼草等[25ꎬ26]水生植物间作也可以显著减少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ꎻ水稻间作荸荠时ꎬ荸荠的根系分泌物中含有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ꎬ可抑制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27]ꎮ2.4㊀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作物生长过程中ꎬ地上部和地下部相互作用㊁相互影响ꎬ而且作物地下部的生长又与土壤微生86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物的作用密切相关ꎮ相比水稻单作而言ꎬ两种作物间作一方面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ꎬ另一方面可通过土壤微生物与水稻根系及土壤养分的相互作用ꎬ进而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㊁质量和抗逆性等[28-30]ꎮ有关研究表明ꎬ水稻间作多年生水生植物可以明显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ꎬ显著改善土壤特性ꎬ同时水生植物可为微生物提供更有利的栖息地ꎬ增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的可持续性[12]ꎮ另外ꎬ水稻间作对土壤病菌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ꎮ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也与土壤中的病原菌有关ꎬ研究表明ꎬ在水稻与荸荠间作模式中ꎬ荸荠对这些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ꎬ从而有助于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控制[27]ꎮ3㊀稻田间作生产面临的现实问题从研究现状来看ꎬ有关稻田作物间作的研究日益增多ꎬ但目前大多研究还停留在间作效应层面ꎬ深层次的机理研究以及关键技术研发与生产技术体系集成构建还较为缺乏ꎮ同时ꎬ间作植物的种类与数量也十分不足ꎬ在未来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ꎮ3.1㊀水稻间作技术缺少规范化生产标准目前ꎬ水稻间作的相关研究与推广应用还处在起始阶段ꎬ与水稻间作的植物物种开发较少ꎮ从表1可以看出ꎬ目前研究的间作植物只有四大类ꎬ水稻与这四大类植物间作的综合效应尚未得到全面系统研究ꎬ同时ꎬ较为成熟的水稻间作模式与技术体系较少ꎬ且缺少正式发布的生产技术规程或标准ꎮ在整个水稻间作生产过程中ꎬ仍然缺少相应的技术标准去指导农民生产ꎮ例如ꎬ在种植过程中ꎬ水稻与间作植物的品种选择及机械化生产㊁田间管理等问题ꎻ在收获过程中ꎬ仍存在水稻和间作植物之间不同的收获方式及轻简生产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参考的质量标准等问题ꎮ上述一系列问题所涉及到的技术参数和标准均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制定规范化的生产技术规程或标准ꎮ3.2㊀水稻间作模式综合效益未能同步发挥稻田间作具有农田生态改善效应㊁修复效应㊁防控效应等多种生态效益ꎬ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ꎬ达到绿色生产的要求ꎮ但由于水稻间作其它作物需占用稻田面积ꎬ进而减少水稻的实际生产面积ꎬ使水稻产量达不到最大化粮食生产目标ꎮ而且水稻间作相较于单作ꎬ生产成本会有所增加ꎬ若间作植物的经济产出不能超过间作所增加的成本投入ꎬ则其经济效益也随之下降ꎬ使得水稻间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对降低ꎬ这势必会对农民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ꎬ不利于水稻间作生产的推广应用及可持续发展ꎮ因此ꎬ如何实现轻简生产ꎬ如何在提高稻田间作生态效益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ꎬ进而使农民和社会广泛接受ꎬ仍是影响其能否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ꎮ3.3㊀稻田间作推广难度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ꎬ水稻产量始终是水稻研究和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ꎬ人们一直在探寻更高产的品种ꎬ以满足社会的需求ꎮ然而ꎬ相对单作模式ꎬ水稻间作生产模式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水稻面积ꎬ影响水稻产量ꎮ同时ꎬ水稻间作生产中ꎬ由于其它作物的育苗㊁移栽㊁田间管理及收获等均比单一种植水稻费时费力ꎬ且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更高ꎬ这些因素都加大了水稻间作模式的推广应用难度ꎮ此外ꎬ当前农业劳动力日益减少ꎬ人工成本日渐升高ꎬ这就使水稻间作较单作增加的收入ꎬ不一定能很好地弥补其生产成本及技术难度提升所带来的附加成本ꎬ这更加大了水稻间作模式的推广难度ꎮ目前ꎬ机械化生产主要集中在水稻单作生产区域ꎬ间作生产由于 耕种管收 两种作物会增加机械运行的难度和成本ꎬ而且当前可用于水稻间作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尚未配套ꎬ因此ꎬ在水稻间作生产中亟需开展大量研究ꎬ实现稻田间作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突破与集成应用[31]ꎮ4㊀研究展望水稻间作生产符合农业绿色发展目标ꎬ展示出良好的生产应用前景ꎬ但仍存在一系列的理论与关键技术以及生产应用问题ꎮ为此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ꎬ以便更好地推进稻田间作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与可持续发展ꎮ4.1㊀关于水稻间作品种的多样化优选与优化配置研究总体而言ꎬ当前水稻与其它植物间作的优化961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邓毓灏ꎬ等:水稻间作生产模式的综合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模式及其适宜种类十分有限ꎬ需进一步扩展水稻间作模式种类的相关研究ꎬ其中不仅是间作植物的选择和优化ꎬ水稻优良品种选择也十分重要ꎮ近年来ꎬ大量研究证明不同水稻品种间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ꎬ从而提高水稻产量[32ꎬ33]ꎮ不同水稻品种与同种间作植物的间作效益不同ꎬ同种水稻品种与不同种类间作植物的间作效益也各异[34ꎬ35]ꎮ相关研究表明ꎬ水稻品种有7000多种ꎬ这对水稻生态型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36]ꎮ因此ꎬ在与水稻间作品种的多样化优选与优化配置研究中ꎬ若要提高水稻产量和相应的田间综合效应ꎬ这不仅需要加大除水稻以外的间作植物种类的筛选㊁优化和开发利用ꎬ还需要同步进行不同水稻品种的优选和优化配置研究ꎮ4.2㊀关于水稻间作生产技术规程及标准化研究水稻间作模式缺少一系列的技术参数ꎬ如水稻与间作植物品种的优化匹配标准㊁间作规格㊁栽培技术标准㊁田间管理标准㊁收获技术标准㊁农产品质量标准等ꎬ均需要开展大量研究才能制定出相关的标准化技术规程ꎬ从而为稻田间作生产应用提供详细的指导方案ꎮ其它的水稻生产模式ꎬ如稻田种养模式和水稻单作机械化生产体系ꎬ相对而言较为成熟ꎬ若将水稻间作模式与这些成熟的生产模式相结合ꎬ可以兼顾水稻间作模式与其它生产模式的优势ꎬ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ꎬ扩大生产收益ꎬ从而让农民更乐于接受水稻间作模式[37]ꎮ同时ꎬ加强水稻间作模式在不同土地㊁不同气候等条件下的标准化技术规程及其与不同生产模式结合的研究ꎬ进而集成为高效㊁多样㊁生态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标准体系ꎬ才能使水稻生产更标准㊁更高效㊁更绿色[38]ꎮ4.3㊀关于水稻间作与农艺农机技术综合集成应用研究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水稻生产的根本出路ꎬ我国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正走向全程机械化ꎮ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以整地㊁种植㊁田间管理㊁收获㊁烘干㊁秸秆处理为重点作业环节ꎬ配置相应的机具进行生产ꎬ达到提高生产效率㊁节约生产成本㊁缓解用工难问题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目的[39ꎬ40]ꎮ水稻间作模式的发展应与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相结合ꎬ以较少的人力资源使用ꎬ使水稻间作生产更高效[41]ꎮ水稻间作的机械化生产发展需要以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基础ꎬ根据种植要求㊁田间管理㊁收获方式等条件ꎬ制定相关的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技术方案ꎬ以此研发配套的农机技术来达到同时节省人工成本和规范稻田间作生产的目的[42ꎬ43]ꎮ4.4㊀关于水稻间作修复土壤污染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已有研究表明ꎬ水稻间作模式具有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作用ꎬ水稻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是重金属进入籽粒的首要环节ꎬ而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竞争能力比水稻强ꎬ使水稻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减少ꎬ降低了水稻植株中的重金属含量[44ꎬ45]ꎮ因此ꎬ水稻与超积累植物间作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ꎬ可以作为稻田间作关键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46]ꎮ同时ꎬ有研究表明在施用生物炭等钝化材料的条件下ꎬ土壤pH升高ꎬ有效降低了土壤和水稻中的有效镉含量ꎬ因此在水稻间作模式中施用生物炭可能会进一步提高稻田间作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率[47ꎬ48]ꎮ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后期处理是水稻间作模式中的技术难题ꎬ也需要开展研究来解决ꎬ进而集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水稻间作模式体系与整体方案[49]ꎮ目前ꎬ有关水稻间作模式对土壤有机污染的修复研究还很少ꎬ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的研究ꎮ4.5㊀关于水稻间作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碳汇功能影响研究在当今全球变暖的背景下ꎬ我国提出要在2030年和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ꎮ全球变暖的原因主要是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温室效应ꎬ最终使地球气温上升ꎮ温室气体中CH4和N2O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全球变暖有着重要影响ꎬ农业生产活动是CH4和N2O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ꎬ分别占全球人为排放总量的45%~50%和20%~70%[50]ꎮ有关研究表明ꎬ旱地作物间作(如玉米/大豆间作等)可以明显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51ꎬ52]ꎬ但稻田水稻间作能否减排温室气体却少有研究ꎬ因此ꎬ有关稻田间作的碳源/汇功能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方面有待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吴媛媛.我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新农业ꎬ201807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7):27-28.[2]㊀向慧敏ꎬ章家恩ꎬ罗明珠ꎬ等.水稻与水芹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草害和产量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ꎬ2013ꎬ29(1):58-63.[3]㊀宁川川.水稻和雍菜间作的生态效应及其促进水稻吸收硅的机理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ꎬ2018. [4]㊀汤利ꎬ卢国理ꎬ楚秩欧ꎬ等.水稻间作系统高氮投入对水稻产量㊁氮素利用及稻瘟病发生的影响[C]//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2008.[5]㊀张少斌ꎬ梁开明ꎬ张殷ꎬ等.水稻与水合欢间作对作物群体产量㊁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ꎬ2016ꎬ25(11):1856-1864.[6]㊀蓝妮ꎬ向慧敏ꎬ章家恩ꎬ等.水稻与美人蕉间作对水稻生长㊁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ꎬ2018ꎬ26(8):1170-1179.[7]㊀HeiZWꎬXiangHMꎬZhangJEꎬetal.Watermimosa(Neptu ̄niaoleraceaLour.)canfixandtransfernitrogentoriceintheirintercroppingsystem[J].J.Sci.ofFoodandAgric.ꎬ2021ꎬ102(1):156-166.[8]㊀SinghDPꎬSinghPK.ResponseofAzollacarolinianaandricetophosphorusenrichmentoftheAzollainoculumandphosphor ̄usfertilizationduringintercropping[J].Experi.Agric.ꎬ1995ꎬ31(1):21-26.[9]㊀宁川川ꎬ杨荣双ꎬ蔡茂霞ꎬ等.水稻-雍菜间作系统中种间关系和水稻的硅㊁氮营养状况[J].应用生态学报ꎬ2017ꎬ28(2):474-484.[10]宁川川ꎬ陈权洋ꎬ胡洪婕ꎬ等.水稻与雍菜间作对水稻生长㊁产量和病虫害控制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ꎬ2017ꎬ36(10):2866-2873.[11]WangJXꎬLuXNꎬZhangJEꎬetal.Intercroppingperenniala ̄quaticplantswithriceimprovedpaddyfieldsoilmicrobialbio ̄massꎬbiomasscarbonandbiomassnitrogentofacilitatesoilsus ̄tainability[J].Soil&TillageResearchꎬ2021ꎬ208:104908. [12]XiangHMꎬLanNꎬWangFGꎬetal.Reducedpestsꎬimprovedgrainqualityandgreatertotalincome:benefitsofintercroppingricewithPontederiacordata[J].J.Sci.FoodAgric.ꎬ2021ꎬ101(14):5907-5917.[13]BaghaieAHꎬAghiliF.HealthriskassessmentofPbandCdinsoilꎬwheatꎬandbarleyinshazandcountyꎬcentralofiran[J].J.Environ.HealthSci.andEngineeringꎬ2019ꎬ17(1):467-477. [14]冯爱煊.镉污染紫色稻田土壤的植物间作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ꎬ2020.[15]XiangMTꎬLiYꎬYangJYꎬetal.Heavymetalcontaminationriskassessmentandcorrelationanalysisofheavymetalcontentsinsoilandcrops[J].Environ.Pollutionꎬ2021ꎬ278:116911. [16]XuYGꎬFengJYꎬLiHS.Howintercroppingandmixedsys ̄temsreducecadmiumconcentrationinricegrainsandimprovegrainyields[J].J.Hazar.Mater.ꎬ2021ꎬ402:123762. [17]WangJXꎬLuXNꎬZhangJEꎬetal.Riceintercroppingwithal ̄ligatorflag(Thaliadealbata):anovelmodeltoproducesafecerealgrainswhileremediatingcadmiumcontaminatedpaddysoil[J].J.Hazar.Mater.ꎬ2021ꎬ394:122505.[18]HuangSYꎬZhuoCꎬDuXYꎬetal.Remediationofarsenic ̄con ̄taminatedpaddysoilbyintercroppingaquaticvegetablesandrice[J].Inter.J.Phytoreme.ꎬ2021ꎬ23(10):1021-1029. [19]KangZMꎬZhangWYꎬQinJHꎬetal.Yieldadvantageandcadmiumdecreasingofriceinintercroppingwithwaterspinachundermoisturemanagement[J].Ecotoxi.andEnviron.Safetyꎬ2020ꎬ190:110102.[20]黑泽文ꎬ向慧敏ꎬ章家恩ꎬ等.水合欢对重金属Cd㊁Pb的耐受性及吸收富集特性[J].生态毒理学报ꎬ2019ꎬ14(3):286-296.[21]赵泽宇.土壤农药污染现状调查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蚕业ꎬ2021ꎬ55(4):31-32.[22]LiangKMꎬYangTꎬZhangSBꎬetal.Effectsofintercroppingriceandwaterspinachonnetyieldsandpestcontrol:anexperi ̄mentinsouthernChina[J].Inter.J.Agric.Sustain.ꎬ2016ꎬ14(4):448-465.[23]梁开明ꎬ章家恩ꎬ杨滔ꎬ等.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ꎬ2014ꎬ22(7):757-765.[24]JoshiNꎬPandeySTꎬKumarAꎬetal.Weedmanagementprac ̄ticesinrice(Oryzasativa)plusbrahmi(Bacopamonnieri)in ̄tercroppingsystem[J].Ind.J.Agr.Sci.ꎬ2019ꎬ89(10):1612-1616.[25]蓝妮.水稻与美人蕉㊁梭鱼草间作的综合效应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ꎬ2018.[26]QinJHꎬHeHZꎬLuoSMꎬetal.Effectsofrice ̄waterchestnutintercroppingonricesheathblightandriceblastdiseases[J].CropProtectionꎬ2013ꎬ43:89-93.[27]丁兆军ꎬ白洋.根系发育和微生物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ꎬ2021ꎬ51(10):1447-1456. [28]连文慧ꎬ董雷ꎬ李文均.土壤环境下的根际微生物和植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ꎬ2021ꎬ41(4):74-83. [29]穆文强ꎬ康慎敏ꎬ李平兰.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的生长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ꎬ2022ꎬ34(2):118-127. [30]秦琦.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ꎬ2019(3):3-4.[31]董楠.不同作物组合间作优势和时空稳定性的生态机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ꎬ2017.[32]左元梅ꎬ张福锁.不同间作组合和间作方式对花生铁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ꎬ2003ꎬ36(3):300-306. [33]ZhuYYꎬChenHRꎬFanJHꎬetal.Geneticdiversityanddis ̄easecontrolinrice[J].Natureꎬ2000ꎬ406(6797):718-722. [34]HanGYꎬLangJꎬSunYꎬetal.Intercroppingofricevarietiesincreasestheefficiencyofblastcontrolthroughreduceddiseaseoccurrenceandvariability[J].J.IntegrativeAgri.ꎬ2016ꎬ15(4):795-802.[35]LiRHꎬLiMJꎬUmairAꎬetal.Exploringtherelationshipsbe ̄171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邓毓灏ꎬ等:水稻间作生产模式的综合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tweenyieldandyield ̄relatedtraitsforricevarietiesreleasedinChinafrom1978to2017[J].FrontiersinPlantSci.ꎬ2019ꎬ10:00543.[36]LiMJꎬZhangJEꎬLiuSWꎬetal.Mixed ̄croppingsystemsofdifferentricecultivarshavegrainyieldandqualityadvantagesovermono ̄croppingsystems[J].J.oftheSci.ofFoodandAgri.ꎬ2019ꎬ99(7):3326-3334.[37]LiMJꎬLiRHꎬZhangJEꎬetal.Effectsoftheintegrationofmixed ̄croppingandrice ̄duckco ̄cultureonriceyieldandsoilnutrientsinsouthernChina[J].J.oftheSci.ofFoodandAgri.ꎬ2020ꎬ100(1):277-286.[38]叶雪辉ꎬ梁生ꎬ宋瑜清ꎬ等.广东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荐模式[J].现代农业装备ꎬ2021ꎬ42(3):79-82. [39]徐飞.水稻生产机械化栽培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ꎬ2021(4):41-42.[40]熊元清ꎬ熊青琳.水稻人工直播与机械化生产的利弊与分析[J].基层农技推广ꎬ2016ꎬ4(12):99-101.[41]聂照义.水稻机械化生产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J].农技服务ꎬ2015(8):61.[42]罗宗德.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与农艺结合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ꎬ2021(4):212-213.[43]彭天玥ꎬ王洁玲.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㊁风险与管控对策研究[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 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二).2021:336-345ꎬ395.[44]许肖博ꎬ安鹏虎ꎬ郭天骄ꎬ等.水稻镉胁迫响应机制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水稻科学ꎬ2021ꎬ35(5):415-426. [45]霍文敏ꎬ邹茸ꎬ王丽ꎬ等.间作条件下超积累和非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镉的积累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ꎬ2019(3):165-171.[46]王港ꎬ余海英ꎬ李廷轩ꎬ等.两种淹水模式下施用钝化材料对镉污染农田水稻安全生产的影响[J].环境科学ꎬ2022ꎬ43(2):1015-1022.[47]梁程ꎬ胡逸文ꎬ嵇梦圆ꎬ等.稻草生物炭对土壤中Cd2+和Pb2+的吸附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ꎬ2020ꎬ33(6):1539-1548.[48]张杏锋ꎬ夏汉平ꎬ李志安ꎬ等.牧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综述[J].生态学杂志ꎬ2009ꎬ28(8):1640-1646. [49]温婷ꎬ赵本良ꎬ章家恩.稻鸭共作中CH4和N2O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ꎬ2020ꎬ39(7):1442-1450.[50]陈津赛ꎬ王广帅ꎬ张莹莹ꎬ等.玉米大豆间作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ꎬ2020ꎬ39(9):32-40. [51]唐艺玲ꎬ王建武ꎬ杨文亭.间作对旱地CO2和N2O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ꎬ2016ꎬ27(4):1323-1330. [52]唐艺玲ꎬ管奥湄ꎬ周贤玉ꎬ等.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华南地区甜玉米连作农田N2O排放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ꎬ2015ꎬ23(12):1529-1535.27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

生态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农业研究

生态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农业研究

生态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农业研究第一章:引言生态农业是指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与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态系统的服务和提供保养农业持续发展的办法来优化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性。

在当前环境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农业研究成为了解决农业产能提升与环境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与原则2.1 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生态农业理论基础包括生态系统学、农学、土壤学等学科的综合运用。

生态系统学的概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增加、物质及能量流动等原理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生态农业的原则生态农业的原则包括优先使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生态多样性和生物农业多样性、地域可适应性、生物农业和工作人员整体效益的提高。

第三章:可持续农业的示范与推广3.1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可以展示生态农业的科学种植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提供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范例。

3.2 可持续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活动,将生态农业的技术经验与成果推广到更广泛的农村地区,提高农民对可持续农业的认知和实践水平。

第四章:生态农业对环境的影响4.1 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农业通过减少有毒化学物质的使用,实施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具有积极的影响,降低了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4.2 增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生态农业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增加了农田生物多样性。

第五章:可持续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1 经济效益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产品附加值,进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2 社会效益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挑战与对策6.1 气候变化对生态农业的挑战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干旱、洪涝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

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化路径

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化路径

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化路径生态农产品是指以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获得的农产品,它不仅注重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还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

实现生态农产品的产业化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建立健全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是实现生态农产品产业化的前提。

这需要农业生产者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保护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农业生产者还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品质。

加强生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是实现生态农产品产业化的关键。

通过建立农产品品牌,塑造产品的独特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市场推广,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宣传生态农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构建完善的生态农产品供应链和销售网络也是实现生态农产品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建立稳定的供应链,确保生态农产品能够及时、安全地运输到市场,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同时,要积极开拓销售渠道,与超市、餐饮企业等合作,拓展消费市场,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生态农产品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为生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同时,加强对生态农业生产者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经营能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农业合作社和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生态农产品产业,推动产业化进程。

实现生态农产品的产业化路径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构建完善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并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农产品的产业化,满足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需求,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模式与发展摘要:介绍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运行和经营现状,探讨了倘甸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开发模式,对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与管理策略,以期为实现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持续1引言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有效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的功能,使现代农业不仅具有农业生产性功能,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便产生了。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农业、生态以及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经营模式,吸引游人前来观赏、体验、度假、购物、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2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倘甸镇洗勺村村民历史上世世代代以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园区的成功开发和运营,在改变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注入现代新农村的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吸纳大量的本地居民作为参与本项目运营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采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增长。

在以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下,逐步转变社区现有劳动力资源现状,促进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明确政府、公司、社区群众三方的责任和义务,让社区民众广泛参与到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

2.1政府主导政府的决策和定位是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关键变量。

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和文明进步问题的必然选择,政府应担当起更为积极的角色。

生态农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

生态农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

生态农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作者:吴浩昊汪箫龑曾铭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新农村”概念的提出,发展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而生态农业化作为建设“新农村”道路上必然的一个阶段,也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同时也利于我国当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新的层面上刺激农业经济。

关键词:生态农业;效益研究;模式一、生态农业化的论述生态农业是指当代的现代科技和传统的农业模式,两者相融合的单独又有联系的相互发展的体系。

其进一步是产业化,产业化相互协调的是农业经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土地保护增值的原则下,以生态环境作为承载基础,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区域优势以及产品的比较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产品绿色化,安全化、优质化的开发,从而使得现代农业得以最大化的发展,也对环境有最大限度的保障。

二、传统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区别和联系生态农业的概念是与传统农业不相同的,两者的发展主要变现在两者的组织载体不同,传统农业是以农户为主要载体,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农户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并未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影响,重农业,重发展。

而生态农业其强调的是在发展农业和经济情况下,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发展和可持续化,其主题不再只是农户,核心由原来的经济发展更变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

三、当代的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生的冲突中国农业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化,在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当中也有着不小的进步,同时生态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

1.资源短缺与严重的浪费情况。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和森林面积以及人均水资源仅仅只占全球平均水平的30%左右,同时,在资源的重复利用上也是十分的不合理,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例如华北地区的农业灌溉区常年大雨,导致地下水位漏斗。

2.自然生态环境的皮怀严重。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森林、农林,畜牧区普遍存在严重的破坏,就不完全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在370万平方公里以上。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共3篇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共3篇

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共3篇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1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以优质、安全、环保、健康为宗旨的农业生产活动。

为推广生态农业,许多地方开始尝试农业产业化。

生态农业产业化意味着将农业生产与工业化生产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还能够带动整个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指将生态农业理念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

生态农业产业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品种上,发展优质、绿色、有机的生态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二是在生产上,通过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三是在经营上,采取联合经营、合作社、农业保险、风险投资等方式,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效益1、经济效益:生态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业收入。

同时,农业产业也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社会效益:生态农业产业化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使人民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3、生态效益:生态农业产业化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化学农业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持续和稳定,减少农业污染、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

三、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争议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资源浪费、土地破坏等。

此外,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四、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未来发展尽管生态农业产业化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社会对生态农业的需求越来越高,生态农业产业化仍将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产业化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

生态农业产业化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

1.5 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学习目标:1.理解参数A ,ω,φ对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的影响;能够将y =sin x 的图象进行变换得到y =A sin(ωx +φ),x ∈R 的图象.(难点)2.会用“五点法”画函数y =A sin(ωx +φ)的简图;能根据y =A sin(ωx +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重点)3.求函数解析式时φ值的确定.(易错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1.φ对y =sin(x +φ),x ∈R 的图象的影响2.ω(ω>0)对y =sin(ωx +φ)的图象的影响3.A (A >0)对y =A sin(ωx +φ)的图象的影响4.函数y =A sin(ωx +φ),A >0,ω>0中参数的物理意义[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1)y =sin 3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4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是y =sin ⎝ ⎛⎭⎪⎫3x +π4.( )(2)y =sin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都变为原来的2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是y =sin 2x .( )(3)y =sin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都变为原来的2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是y =12sinx .( )[解析] (1)错误.y =sin 3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4个单位得y =sin ⎣⎢⎡⎦⎥⎤3⎝⎛⎭⎪⎫x +π4=sin ⎝⎛⎭⎪⎫3x +34π. (2)错误.y =sin 2x 应改为y =sin 12x .(3)错误.y =12sin x 应改为y =2sin x .[答案] (1)× (2)× (3)×2.用“五点法”作y =2sin 2x 的图象时,首先应描出的五点的横坐标可以是( ) A .0,π2,π,3π2,2π B .0,π4,π2,3π4,πC .0,π,2π,3π,4πD .0,π4,π3,π2,2π3B [2x 应依次取0,π2,π,3π2,2π,所以描出的五点的横坐标可以是0,π4,π2,3π4,π.] 3.函数y =A sin(ωx +φ)+1(A >0,ω>0)的最大值为5,则A =________. 4 [由已知得A +1=5,故A =4.]4.函数y =3sin ⎝ ⎛⎭⎪⎫12x -π6的频率为________,相位为________,初相为________.14π 12x -π6 -π6 [频率为1T =122π=14π, 相位为12x -π6,初相为-π6.][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用“五点法”画函数y =2sin ⎝⎛⎭⎪⎫3x +6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思路探究] 列表、描点、连线、成图是“五点法”作图的四个基本步骤,令3x +π6取0,π2,π,3π2,2π即可找到五点.[解] 先画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令X =3x +π6,则x =13⎝⎛⎭⎪⎫X -π6,列表[规律方法] 1.用“五点法”作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五个点应是使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曲线与x 轴相交的点.2.用“五点法”作函数y =A sin(ωx +φ)图象的步骤是: 第一步:列表:第三步:用光滑曲线连接这些点,形成图象. [跟踪训练]1.已知f (x )=1+2sin ⎝ ⎛⎭⎪⎫2x -π4,画出f (x )在⎣⎢⎡⎦⎥⎤-π2,π2上的图象. [解] 列表:(1)将函数y =2cos ⎝⎛⎭⎪⎫2x +3的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y =sin x 的图象怎样变换可得到函数y =2sin ⎝⎛⎭⎪⎫2x +π4+1的图象?【导学号:84352114】[思路探究] (1)依据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规则写出解析式. (2)法一:y =sin x →纵坐标伸缩→横坐标伸缩和平移→向上平移. 法二:左右平移→横坐标伸缩→纵坐标伸缩→上下平移.(1)y =-2cos 2x -3 [(1)y =2cos ⎝⎛⎭⎪⎫2x +π3的图象向左平移π3个单位长度,得y =2cos ⎣⎢⎡⎦⎥⎤2⎝⎛⎭⎪⎫x +π3+π3=2cos(2x +π)=-2cos 2x ,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y =-2cos 2x -3的图象.](2)法一:(先伸缩法)①把y =sin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得到y =2sin x 的图象;②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得y =2sin 2x 的图象;③将所得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π8个单位,得y =2sin 2⎝⎛⎭⎪⎫x +π8的图象;④将所得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 得y =2sin ⎝⎛⎭⎪⎫2x +π4+1的图象.法二:(先平移法)①将y =sin x 的图象沿x 轴向左平移π4个单位,得y =sin ⎝⎛⎭⎪⎫x +π4的图象;②将所得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得y =sin ⎝ ⎛⎭⎪⎫2x +π4的图象;③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2倍,得到y =2sin ⎝ ⎛⎭⎪⎫2x +π4的图象;④将所得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y =2sin ⎝⎛⎭⎪⎫2x +π4+1的图象.[规律方法] 由y =sin x 的图象,通过变换可得到函数y =A sin(ωx +φ)(A >0,ω>0)的图象,其变化途径有两条:(1)y =sin x ――――→相位变换y =sin(x +φ)――――→周期变换y =sin(ωx +φ) ――――→振幅变换y =A sin(ωx +φ).(2)y =sin x ――――→周期变换y =sin ωx ――――→相位变换y =sin ωx + ⎦⎥⎤⎭⎪⎫φω=sin(ωx +φ)――――→振幅变换y =A sin(ωx +φ).提醒:两种途径的变换顺序不同,其中变换的量也有所不同:(1)是先相位变换后周期变换,平移|φ|个单位.(2)是先周期变换后相位变换,平移|φ|ω个单位,这是很易出错的地方,应特别注意.[跟踪训练]2.(1)要得到y =cos ⎝ ⎛⎭⎪⎫2x -π4的图象,只要将y =sin 2x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π8个单位B .向右平移π8个单位C .向左平移π4个单位D .向右平移π4个单位(2)把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各点向右平移π6个单位,再把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再把纵坐标缩短到原来的23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是y =2sin ⎝ ⎛⎭⎪⎫12x +π3,则f (x )的解析式是( )【导学号:84352115】A .f (x )=3cos xB .f (x )=3sin xC .f (x )=3cos x +3D .f (x )=sin 3x(1)A (2)A [(1)因为y =cos ⎝ ⎛⎭⎪⎫2x -π4=sin ⎣⎢⎡⎦⎥⎤⎝⎛⎭⎪⎫2x -π4+π2=sin ⎝ ⎛⎭⎪⎫2x +π4=sin 2⎝⎛⎭⎪⎫x +π8,所以将y =sin 2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8个单位,得到y =cos ⎝⎛⎭⎪⎫2x -π4的图象. (2)y =2sin ⎝ ⎛⎭⎪⎫12x +π3―――――→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2倍y =3sin ⎝ ⎛⎭⎪⎫12x +π3――――――→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y =3sin ⎝⎛⎭⎪⎫x +π3y =3sin ⎝⎛⎭⎪⎫x +π6+π3=3sin ⎝⎛⎭⎪⎫x +π2=3cos x .](1)已知函数f (x )=A cos(ωx +φ)+B ⎝⎛⎭⎪⎫A >0,ω>0,|φ|<2的部分图象如图1­5­1所示,则函数f (x )的解析式为( )图1­5­1A .y =2cos ⎝ ⎛⎭⎪⎫x 2-π4+4B .y =2cos ⎝ ⎛⎭⎪⎫x 2+π4+4 C .y =4cos ⎝ ⎛⎭⎪⎫x 2-π4+2 D .y =4cos ⎝ ⎛⎭⎪⎫x 2+π4+2 (2)函数f (x )=A sin(ωx +φ)中A >0,ω>0,|φ|<π2,且图象如图1­5­2所示,求其解析式.图1­5­2[思路探究] 由最大(小)值求A 和B ,由周期求ω,由特殊点坐标解方程求φ. (1)A [(1)由函数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得A +B =6,-A +B =2,所以A =2,B =4,函数f (x )的周期为⎣⎢⎡⎦⎥⎤π2-⎝ ⎛⎭⎪⎫-π2×4=4π,又ω>0, 所以ω=12,又因为点⎝ ⎛⎭⎪⎫π2,6在函数f (x )的图象上 所以6=2cos ⎝ ⎛⎭⎪⎫12×π2+φ+4,所以cos ⎝ ⎛⎭⎪⎫π4+φ=1, 所以π4+φ=2k π,k ∈Z ,所以φ=2k π-π4,k ∈Z ,又|φ|<π2所以φ=-π4,所以f (x )=2cos ⎝ ⎛⎭⎪⎫12x -π4+4.](2)法一:(五点作图原理法)由图象知,振幅A =3,T =5π6-⎝ ⎛⎭⎪⎫-π6=π,所以ω=2,又由点⎝ ⎛⎭⎪⎫-π6,0,根据五点作图原理(可判为“五点法”中的第一点)-π6×2+φ=0得φ=π3, 所以f (x )=3sin ⎝⎛⎭⎪⎫2x +π3. 法二:(方程法)由图象知,振幅A =3,T =5π6-⎝ ⎛⎭⎪⎫-π6=π,所以ω=2,又图象过点⎝ ⎛⎭⎪⎫-π6,0, 所以f ⎝ ⎛⎭⎪⎫-π6=3sin ⎣⎢⎡⎦⎥⎤2⎝ ⎛⎭⎪⎫-π6+φ=0, 所以sin ⎝ ⎛⎭⎪⎫-π3+φ=0,-π3+φ=k π(k ∈Z ),又因为|φ|<π2,所以k =0,φ=π3,所以f (x )=3sin ⎝⎛⎭⎪⎫2x +π3.法三:(变换法)由图象知,振幅A =3,T =5π6-⎝ ⎛⎭⎪⎫-π6=π,所以ω=2,且f (x )=A sin(ωx +φ)是由y =3sin 2x 向左平移π6个单位而得到的,解析式为f (x )=3sin ⎣⎢⎡⎦⎥⎤2⎝ ⎛⎭⎪⎫x +π6=3sin ⎝⎛⎭⎪⎫2x +π3.[规律方法] 确定函数y =A sin(ωx +φ)的解析式的关键是φ的确定,常用方法有: (1)代入法:把图象上的一个已知点代入(此时A ,ω已知)或代入图象与x 轴的交点求解(此时要注意交点在上升区间上还是在下降区间上).(2)五点法:确定φ值时,往往以寻找“五点法”中的第一个零点⎝ ⎛⎭⎪⎫-φω,0作为突破口.“五点”的ωx +φ的值具体如下:“第一点”(即图象上升时与x 轴的交点)为ωx +φ=0; “第二点”(即图象的“峰点”)为ωx +φ=π2;“第三点”(即图象下降时与x 轴的交点)为ωx +φ=π; “第四点”(即图象的“谷点”)为ωx +φ=3π2;“第五点”为ωx +φ=2π. [跟踪训练]3.已知函数f (x )=A sin(ωx +φ),x ∈R ⎝ ⎛⎭⎪⎫其中A >0,ω>0,0<φ<π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中,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为π2,且图象上一个最低点为M ⎝ ⎛⎭⎪⎫2π3,-2,求f (x )的解析式.[解] 由最低点M ⎝⎛⎭⎪⎫2π3,-2,得A =2.在x 轴上两相邻交点之间的距离为π2,故T 2=π2,即T =π,ω=2πT =2ππ=2.由点M ⎝⎛⎭⎪⎫2π3,-2在图象上得2sin ⎝ ⎛⎭⎪⎫2×2π3+φ=-2,即sin ⎝ ⎛⎭⎪⎫4π3+φ=-1,故4π3+φ=2k π-π2(k ∈Z ),∴φ=2k π-11π6(k ∈Z ).又φ∈⎝ ⎛⎭⎪⎫0,π2,∴φ=π6.故f (x )=2sin ⎝⎛⎭⎪⎫2x +π6.1.如何求函数y =A sin(ωx +φ)与y =A cos(ωx +φ)的对称轴方程?提示:与正弦曲线、余弦曲线一样,函数y =A sin(ωx +φ)和y =A cos(ωx +φ)的图象的对称轴通过函数图象的最值点且垂直于x 轴.函数y =A sin(ωx +φ)对称轴方程的求法:令sin(ωx +φ)=±1,得ωx +φ=k π+π2(k ∈Z ),则x =k +π-2φ2ω(k ∈Z ),所以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 =k +π-2φ2ω(k ∈Z );函数y =A cos(ωx +φ)对称轴方程的求法:令cos(ωx +φ)=±1,得ωx +φ=k π(k ∈Z ),则x =k π-φω(k ∈Z ),所以函数y =A cos(ωx +φ)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 =k π-φω(k ∈Z ).2.如何求函数y =A sin(ωx +φ)与y =A cos(ωx +φ)的对称中心?提示:与正弦曲线、余弦曲线一样,函数y =A sin(ωx +φ)和y =A cos(ωx +φ)图象的对称中心即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函数y =A sin(ωx +φ)对称中心的求法:令sin(ωx +φ)=0,得ωx +φ=k π(k ∈Z ),则x =k π-φω(k ∈Z ),所以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关于点⎝⎛⎭⎪⎫k π-φω,0(k ∈Z )成中心对称;函数y =A cos(ωx +φ)对称中心的求法:令cos(ωx +φ)=0,得ωx +φ=k π+π2(k∈Z ),则x =k +π-2φ2ω(k ∈Z ),所以函数y =A cos(ωx +φ)的图象关于点⎝⎛⎭⎪⎫k +π-2φ2ω,0(k ∈Z )成中心对称.(1)已知函数f (x )=sin ⎝ ⎛⎭⎪⎫ωx +π3(ω>0),若f ⎝ ⎛⎭⎪⎫π6=f ⎝ ⎛⎭⎪⎫π3,且f (x )在区间⎝ ⎛⎭⎪⎫π6,π3上有最小值,无最大值,则ω=( )A.23 B.143 C.263D.383(2)已知函数f (x )=sin(ωx +φ)(ω>0,0≤φ<π)是R 上的偶函数,其图象关于点M ⎝⎛⎭⎪⎫3π4,0对称,且在区间⎣⎢⎡⎦⎥⎤0,π2上是单调函数,求φ和ω的值.【导学号:84352116】[思路探究] (1)先由题目条件分析函数f (x )图象的对称性,何时取到最小值,再列方程求ω的值.(2)先由奇偶性求φ,再由图象的对称性和单调性求ω.(1)B [(1)因为f ⎝ ⎛⎭⎪⎫π6=f ⎝ ⎛⎭⎪⎫π3,所以直线x =π6+π32=π4是函数f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又因为f (x )在区间⎝ ⎛⎭⎪⎫π6,π3上有最小值,无最大值,所以当x =π4时,f (x )取得最小值.所以π4ω+π3=2k π-π2,k ∈Z ,解得ω=8k -103,(k ∈Z )又因为T =2πω≥π3-π6=π6,所以ω≤12,又因为ω>0,所以k =1,即ω=8-103=143.](2)由f (x )是偶函数,得f (-x )=f (x ),即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f (x )在x =0时取得最值,即sin φ=1或-1. 依题设0≤φ<π,∴解得φ=π2.由f (x )的图象关于点M 对称,可知 sin ⎝⎛⎭⎪⎫3π4ω+π2=0,即3π4ω+π2=k π,解得ω=4k 3-23,k ∈Z .又f (x )在⎣⎢⎡⎦⎥⎤0,π2上是单调函数, 所以T ≥π,即2πω≥π.∴ω≤2,又ω>0,∴k =1时,ω=23;k =2时,ω=2.故φ=π2,ω=2或23.母题探究:1.将本例(2)中“偶”改为“奇”,“其图象关于点M ⎝ ⎛⎭⎪⎫3π4,0对称,且在区间⎣⎢⎡⎦⎥⎤0,π2上是单调函数”改为“在区间⎣⎢⎡⎦⎥⎤-3π2,π2上为增函数”,试求ω的最大值.[解] 因为f (x )是奇函数,所以f (0)=sin φ=0,又0≤φ<π,所以φ=0 因为f (x )=sin ωx 在⎣⎢⎡⎦⎥⎤-π2ω,π2ω上是增函数.所以⎣⎢⎡⎦⎥⎤-3π2,π2≤⎣⎢⎡⎦⎥⎤-π2ω,π2ω,于是⎩⎪⎨⎪⎧ω>0,-3π2≥-π2ωπ2≤π2ω,解得0<ω≤13,所以ω的最大值为13.2.本例(2)中增加条件“ω>1”,求函数y =f 2(x )+sin 2x ,x ∈⎣⎢⎡⎦⎥⎤-π8,π8的最大值.[解] 由条件知f (x )=sin ⎝⎛⎭⎪⎫2x +π2=cos 2x 由x ∈⎣⎢⎡⎦⎥⎤-π8,π8得2x ∈⎣⎢⎡⎦⎥⎤-π4,π4,sin 2x ∈⎣⎢⎡⎦⎥⎤-22,22y =f 2(x )+sin 2x =cos 22x +sin 2x =1-sin 22x +sin 2x =-(sin 2x -12)2+54所以当sin 2x =12时y max =54.[规律方法] 1.正弦余弦型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正弦型函数y =A sin(ωx +φ)和余弦型函数y =A cos(ωx +φ)不一定具备奇偶性.对于函数y =A sin(ωx +φ),当φ=k π(k ∈Z )时为奇函数,当φ=k π±π2(k ∈Z )时为偶函数;对于函数y =A cos(ωx +φ),当φ=k π(k ∈Z )时为偶函数,当φ=k π±π2(k ∈Z )时为奇函数.2.与正弦、余弦函数有关的单调区间的求解技巧 (1)结合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熟记它们的单调区间.(2)确定函数y =A sin(ωx +φ)(A >0,ω>0)单调区间的方法:采用“换元”法整体代换,将ωx +φ看作一个整体,可令“z =ωx +φ”,即通过求y =A sin z 的单调区间而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若ω<0,则可利用诱导公式先将x 的系数转变为正数,再求单调区间.[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函数y =13sin ⎝ ⎛⎭⎪⎫13x +π6的周期、振幅、初相分别是( )A .3π,13,π6B .6π,13,π6C .3π,3,-π6D .6π,3,π6B [y =13sin ⎝ ⎛⎭⎪⎫13x +π6的周期T =2π13=6π,振幅为13,初相为π6.]2.函数f (x )=12sin ⎝⎛⎭⎪⎫x -π3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 )【导学号:84352117】A .x =-π2B .x =π2C .x =-π6D .x =π6C [f ⎝ ⎛⎭⎪⎫-π6=12sin ⎝ ⎛⎭⎪⎫-π6-π3=12sin ⎝ ⎛⎭⎪⎫-π2=-12, 所以直线x =-π6是函数f (x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3.函数y =cos x 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把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得到图象的解析式为y =cos ωx ,则ω的值为________.12 [函数y =cos x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y =cos 12x .所以ω=12.] 4.由y =3sin x 的图象变换到y =3sin ⎝ ⎛⎭⎪⎫12x +π3的图象主要有两个过程:先平移后伸缩和先伸缩后平移,前者需向左平移________个单位,后者需向左平移________个单位.【导学号:84352118】π3 2π3 [y =3sin x y =3sin ⎝⎛⎭⎪⎫x +π3――――――――→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y =3sin ⎝ ⎛⎭⎪⎫12x +π3,y =3sin x ―――――――――→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y =3sin ⎝ ⎛⎭⎪⎫12xy =3sin ⎣⎢⎡⎦⎥⎤12⎝⎛⎭⎪⎫x +2π3=3sin ⎝ ⎛⎭⎪⎫12x +π3.] 5.已知函数f (x )=3sin ⎝ ⎛⎭⎪⎫x 2+π6+3(x ∈R ),用五点法画出它在一个周期内的闭区间上的图象.图1­5­3 [解](1)列表:。

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共五篇)

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共五篇)

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共五篇)第一篇: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生态农业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整体思路并付诸行动,取得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建设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尤其是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

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我国生态农业建设。

本文在总结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的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趋势记性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对策正文:我国的生态农业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相当普遍的地区,在不同程度上继续对农业自然资源实行掠夺行的经营方式,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资源衰退,加剧了农业生产的恶性循环。

如导致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沙漠化速度加快,草原大面积退化,森林资源,渔业资源衰退等。

另外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发展生态农业已经势在必行。

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生态农业”试点,并提出相应的理论。

1992年由国家计委等部门联合参与编制《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是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1994年制定的《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标志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进入了新的阶段。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新方式。

目前全国有不同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多个。

分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区)及4个直辖市。

其中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2个,省级300个,地市级10多个还有几个省正在发展为生态农业省。

生态农业试点的推广面积超过666.67万h㎡。

同时引导20多万生态农业户走上生态致富的道路,而且正以更快的速度在全国推广和实行。

生态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同时, 村经济增长的同时, 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2002年, 我国生态农业示范县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3.4%;土壤沙化治理率达到60.5%;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7个百分点;秸秆还田率达到49%;省柴节煤灶推广率达到72%;废气净化率达到73.4%;废水净化率达到57.4%;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31.9%。

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研究

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研究

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研究珍宝泉乡乡长孙平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咨询题。

尽管从去年开始因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截了当补贴、粮食价格的提升、减免农业税等税费改革措施的实施,对农民收入的阻碍都产生了主动实际的阻碍,然而,通过有关部门对部分农村地区的调查发觉:一是粮食价格上涨、种粮直补与农资价格上涨的效应相互抵消。

在农民收入因直补政策而有所增加的同时由于粮食基础价格的上升,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费用也随之显现了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有所提升。

二是有的乡镇债务负担过重差不多成为了制约地点经济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步伐滞后导致农村综合进展落后。

过去和现在一直沿用的对农业的补助、支援、救济、开发、保价收购等简单的输血救人方式差不多无法有效地解决咨询题,当前的出路是应该通过实现农业产业化来培养农业生产自身的造血机能,从而提升农村经济的进展水平。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农业体制的创新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是把小生产变为大生产,实现农业规模化、企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稳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扶持、引导扩大农民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是当前农村工作重中之重。

十五大报告指出:“主动进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一、农业产业化的深刻内涵所谓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升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治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从这一定义能够看出,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以市场为导向,即按照市场的需要进行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建设和运作,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及产量;2、要形成区域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即在农业产业中形成专业化生产模式;3、应按产业系列组织农业生产,实行一体化经营。

生态化发展模式推动蛋品行业的绿色明天

生态化发展模式推动蛋品行业的绿色明天

了项 目规 划 设计 , 建 种鸡 舍 2万 r , 殖 种鸡 6万 新 r养 f 套, 年供苗 5 0万 羽 , 目完成后 种鸡养殖 1 0 项 2万套 , 总 供苗达 1 0 羽 以上 , 0万 0 为本 公 司和 广 大农 户提 供 高 品质 的鸡苗保 障 。二 是完 成 了基地 生产标 准化 建设 , 公 司投入 150万元 , 0 引进 了蛋 鸡养殖 全 自动生产线 , 蛋 鸡场 采 用 了全 自动 环 境 控 制 系统 , 水 、 饮 喂料 、 通
机 背景下 , 何 化 “ ” “ ” 在 日趋 激 烈 的市 场 如 危 为 机 , 竞 争 中勇 立潮 头 , 握 中 国蛋 鸡 产业 发 展 的 脉搏 , 把 创
3 10 3 60
土鸡 蛋 现 已畅 销 于 国 内 10多 家 大 型超 市 , 时 也 0 同 获得 了多种 奖项 。“ 萧翔 ” “ 中 圆” 个商 标 均 荣 、圆 两 获“ 江西 省著 名商 标 ” 土鸡 蛋 已获“ 西省名 牌农 产 , 江
品逐渐成 为人 们 的最 爱 , 吃 土 味 ” 渐 成 为 现代 都 “ 逐
年发 展规划》, 为此 , 司相 继启 动 了五 大工 程项 目建 公
设 。一是启 动 了种 鸡 场项 目建 设 , 目总 投 资 36O 项 O
万元 , 一期 工 程 己投 人 18 0万元 , 0 征地 10亩元 , 成后土 蛋鸡养殖 项 0 建
达 10多万羽 , 带动 30户 以上 农户 进入 养殖 小 区 0 可 0
生产 , 年产土鸡 蛋 18亿 枚 。五是 启动 萧翔 加工 产业 . 园规划建设 , 目总投 资 一亿 元 , 己在县 河 西 工业 项 现 园区购地 10亩 , 0 聘请 国家级著 名禽 产 品加 工专业 设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74XIANGCUN KEJI 2020年5月(下)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丁凤良(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十农场,河北唐山063209)[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家庭农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高产栽培技术在家庭农场的广泛应用,实现了水稻高产、高效、规模化栽培。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农场;水稻;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20)15-74-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水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水稻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得到了一定发展。

推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不仅能确保水稻的品质与产量,而且能有效保护种植环境,提升水稻种植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1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1.1合理选取家庭农场示范区家庭农场的特征在于规模大、基础设施完善、组织程度高、接受能力较强。

选取示范区时,应考虑家庭农场相对集中且具备良好生产条件的区域。

此外,考虑到现阶段水稻生产中出现的成穗率低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应选择优质、高产的水稻种植品种,并按照目标产量、种植品种与环境条件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

示范区选定后组织开展以家庭农场为核心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活动,使家庭农场经营者充分掌握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确保品种选择、播种、肥料施加、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技术措施均能根据统一的标准组织实施[1]。

1.2培育适龄壮秧应选取当地的优质水稻品种来培育壮秧。

5月中旬完成播种作业,先用少量营养土拌壮秧剂后均匀撒于盘底,再覆盖2.0~2.5cm 底土,灌足水,定量播种,一般播种量45.0~52.5kg/hm 2。

播种完成后均匀盖土与覆膜,并且定期施加尿素,揭膜后及时喷施百施利、壮秧宝及旱秧绿,从而预防黄苗与死苗等问题。

赣榆县发展生态农业的独到之处

赣榆县发展生态农业的独到之处

赣榆县发展生态农业的独到之处
钟昌广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年(卷),期】2011(000)011
【摘要】江苏省赣榆县东临黄海,西接沂蒙山麓,境内丘陵山区面积126.3万亩,涉及到全县十多个乡镇。

近年来,在推进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中,赣榆县确立环境优先的理念,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增收潜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坚持政策性扶持和典型示范相结合,创新思路,积极引导,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之路。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钟昌广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农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1
【相关文献】
1.公司营销化运作推动生态农业长足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南阳市宛城区生态农业发展为例 [J], 陈俊宁
2.以绿色发展新理念推进传统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福建省生态农业经济区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 [J], 许标文;郑百龙;曾玉荣;翁伯琦
3.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沈阳市苏家屯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J], 金玲;王文杰
4.开启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新引擎--尖山农场有限公司打造现代生态农业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J], 付余仁
5.“四轮驱动”大力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余市发展沼气生态农业纪实 [J], 邹翔;刘菊萍;张小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因素与产业模式研究

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因素与产业模式研究

作者: 丁毓良[1];武春友[1];江照华[2]
作者机构: [1]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2]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出版物刊名: 财经问题研究
页码: 107-112页
主题词: 农业经济发展;分配理论;产业模式;生态农业
摘要:本文运用经济增长的分配理论与方法,建立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核算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固定资本存量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制度创新、劳动力增长、环境外部性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研究表明,运用高科技及现代化农业运营方式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将成为推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产品生产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产品生产

VS
人才培养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 等方式提高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
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品牌塑造
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 业与有机农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 美誉度。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与融合,形成完整 的产业链条,提升整体竞争力。
市场拓展
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积极开拓国内 外市场,扩大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
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市场秩序, 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维护消费者权 益。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 保护和改善,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 调发展。
05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某生态农场有机蔬菜种植
总结词
高效利用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 入
详细描述
该生态农场采用有机种植方式,通过合理利 用土地、水和气候等资源,提高蔬菜的产量 和品质。同时,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有效 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确保了产品的安 全和健康。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还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成功案例二:某有机茶园的生态管理
总结词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增强市场竞 争力
详细描述
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包括禁止使用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等人工合成物质,强调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总结词
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选择合适的土壤和种子,采用轮作、间作、天敌和机械等自然方法防治病 虫害,以及进行合理的灌溉和施肥。
详细描述
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而是采用天然的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来提高土 壤肥力和防治病虫害。同时,有机农业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4期2007年12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Vol .28,No .4Dec .2007生态农业产业化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丁毓良, 武春友(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摘 要:生态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文章在深刻剖析生态农业产业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国内外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与主要类型,以及我国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措施,阐明了我国农业向生态化、产业化转型的方法和途径。

这对于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 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7X (2007)04-0024-06Research on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eco -agricultureDING Yu -liang , WU C hun -you(School of Managem ent ,Dal ian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 alian 116024,China )A bstract :T he industrialization of eco -agriculture ,w hich is the inevitable outco me of the development o f m odern ag riculture and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sustainable dev elo pment of ag riculture ,becomes one of the re -search focuses in academical circle recently .Based on the pro fo und analyses of the connotation of industrializa -tion of eco -ag riculture ,the advantages o f industrializatio n of eco -ag ricultur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ogeth -er with the mode s and the ty pes in the domestic and fo reig n co untryside and the main measures to develo p it ,w hich pro vide a way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izatio n of eco -ag 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This is ex trem ely im po r -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 f eco -ag riculture in China .Key words :eco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 n ;development mode当前,如何既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生活需求,又能停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处理好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这要求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立足地区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走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本文以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发展模式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生态农业与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原理与优势;国内外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主要类型;我国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措施等部分内容,阐明了我国农业向生态化、产业化转型的方法与途径,这对于正处于转型之中的我国农业产业健康、良好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优势我国发展水平的具体情况决定了搞生态农业其选择必然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生产质量与生产数量并重。

所以我们的选择是:要走出一条既能满足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需要,又能少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种农业发展在模式选择上便是依托于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高效化地生产绿色农产品。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遵循发展农村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增值相协调的原则,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当地生态、区位优势及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开发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经济、环境效益高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1]它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网络化链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农民(基地)、高附加值的加工企业(龙头企业)、大市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实体,使农村经济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比于传统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生态农业产业化具有以下五个优势[1]:第一,生产经营优势。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对小农经济经营形式的革命。

市场经济对小农经济具有先天排斥性,然而二者在现实中却又同时存在,要走向有机统一,走生态农业产业化之路是最现实而有效的选择。

生态农业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为载体,依托本地生态资源,培育“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生产经营体系,彻底改造并取代千家万户独立经营的小农经济,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规模优势。

生态农业产业化需要产品的规模来支撑,产业化的规模需求可以有效地克服小农经济小规模而分散经营的不足,通过种养加结合、农工贸并举、产加销一条龙的形式,促使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产业群体,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第三,市场优势。

生态农业产业化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前提,围绕区域化的支柱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使远离市场的农民能够直接进入市场,从而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龙头企业作为连接农民和市场的纽带,既可以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有效地组织市场供给,又能为市场需求提供保证,为农民生产提供稳定的市场信息、生产环境与经济收入。

第四,风险共担优势。

实行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可以通过签订合同与公司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不必单独承担来自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从而减轻自身的风险压力。

第五,教育优势。

生态农业产业化将产业化开发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在实践中通过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企业化、产业化的经营管理,必将促成广大农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经营理念的转变和市场经济意识的形成,从而缓解长期以来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二、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针对我国生态农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把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因地制宜地采取最有效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因此,阐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介绍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发展模式,以期对我国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转型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1.国际模式国际上,各国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生态农业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其中以下三国的生态农业模式比较典型[3]:(1)美国的“低投入生态农业”模式美国在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土地、劳动力与资本这三项基本农业投入。

农业资源的投入一般被概括为两大类:①购买性资源的投入,如机械、化肥、农药、除草剂、雇工等;②非购买性资源的投入,如自有土地、家庭成员劳动力等。

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农场的购买性资源的农业投入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结果造成农场主的生产性支出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而且严重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农业部提出了一种购买性资源低投入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尽可能减少化肥、农药等外部合成品投入,围绕农业自然生产特性,利用和管理农业内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降低成本,以求得理想的收益。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已初步探索出多个具体模式。

(2)日本的“自然农业”模式日本人多地少,人均拥有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十分·25· 第4期丁毓良,武春友:生态农业产业化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在日本,农业生产的资源被划分为两大类:农场(农户)外部资源,如人工光能、人工合成肥料、化学农药、雇工等;农场(农户)内部资源,如自然光能、天然降水、自有资金与自我管理等。

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外部资源的投入呈不断扩大的态势,而内部资源的投入则呈逐年缩小的趋势。

这种发展趋势使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因此,日本积极探索以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环境保护型农业持续发展道路。

日本实行的“自然农业”模式基本思路是:农作物的栽培,建立在不施用化肥、农药、其它化学制品与人粪尿而只用落叶枯草为原料制作的堆肥基础上。

该模式的基本点是利用土地本身的生产力来提高土壤肥力。

(3)印度的“低成本、高效能”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印度政府于1986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将“生态农业”落实到使用生物肥料、农药、洁净能源等具体的措施上。

1992年,针对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又提出了“印度生态农业发展的途径”报告。

其基本内涵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个领域,各领域都必须同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既适合当地的特点,又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这是一条以减轻资源承载力为前提的成本低、能效高和生态环境优良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印度目前正在实行一种“合理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求生存与探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世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发达国家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模式。

发达国家模式以美国、日本为代表,它们所选择的模式都能从本国国情出发并与本国生态和资源组合特点紧密相联。

美国的低投入模式,实际是一种在生态系统中弱化人的主动性而强化自然能动性的模式,这与其强大的现代化生产系统和充足的生态资源条件供给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