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语文版
语文版九下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推荐】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30分钟45分)一、基础题(10分)1.原文填空。
(6分)(1)同舍生皆被绮绣,,,,,烨然若神人。
(2)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2.给加粗字注音。
(2分)(1)未尝稍降辞色( ) (2)或遇其叱咄(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2分)(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二、整体感悟(3分)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件的根据是什么?三、课文阅读题(11分)阅读课文第1段,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面加粗字的读音。
(2分)(1)不敢稍逾约( )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4分)(1)录毕,走送之(2)俟其欣悦(3)寓逆族主人(4)腰白玉之环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2分)(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4.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四、中考题(21分)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舍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选文选自,作者,(朝)人。
(3分)2.解释加粗词语。
(2分)(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2)流辈甚称其贤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2分)(1)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2)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4.选文第一段用手法,推出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的结论。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语文版
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嗜.(shì) 稍逾.约(yú) 叱咄.(duō)俟.(sì) 衾.(qīn) 媵.人(yìng)负箧.(qiè) 曳屣.(xǐ) 皲.裂(jūn)烨.(yè) 缊.(yùn) 冻馁.(něi)裘.(qiú) 撰.(zhuàn)贽.(zhì)2.找出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意思: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意思:穿着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嗜学:爱好学习。
(2)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
(3)德隆望尊: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多用于称年长而名位高的人。
(4)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5)叱咄:大声斥责。
(6)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
箧:小箱子。
屣,鞋。
(7)逆旅:旅馆。
(8)天质:天然资质。
(9)冻馁之患: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
(10)博士为之师:博士做他们的老师。
(11)非天质之卑:不是(他的)智力低下。
卑:低下。
(12)撰长书以为贽: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
(13)言和而色夷:语言委婉、神色平和。
夷,平和。
(14)故道为学之难: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故,特意。
2.一词多义辨析(1)诸⎩⎪⎨⎪⎧ 今诸.生学于太学(许多,众多)假诸.人而后见也(兼词,“之于”的和音)(2)若⎩⎪⎨⎪⎧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比得上)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像)(3)至⎩⎪⎨⎪⎧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4)书⎩⎪⎨⎪⎧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书籍)撰长书.以为贽(信)(5)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暖和)言和.而色夷(温和)(6)道⎩⎪⎨⎪⎧ 益慕圣贤之道.(学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7)质⎩⎪⎨⎪⎧ 援疑质.理(询问)非天质.之卑(资质)(8)谓⎩⎪⎨⎪⎧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说)是可谓.善学者矣(称作,叫做)(9)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名词,担心)3.词类活用解释(1)手自笔录 活用词语:手、笔 解释:用手、用笔。
9下语文《送东阳马生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课时作业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嗜学(shì)硕师(shuò)既加冠(guàn)立侍左右(shì)B. 叱咄(duō)媵人(yìng)色愈恭(gōng)俟其欣悦(sì)C. 负箧(qiè)曳屣(jī)以衾拥覆(qīn)撰长书(zhuàn)D. 皲裂(jūn)绮绣(qǐ)烨然(yè)缊袍敝衣(wèn)2.下列句子中,对加下划线的字词的词类活用情况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腰白玉之环(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
)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
)B. 戴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宝饰之帽(名词作状语,用珠宝。
)C. 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不必若余之手录(名词作状语,用手。
)D. 无鲜肥滋味之享(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
)寓逆旅(名词作动词,寄住。
)3.下面对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B. 走送之(步行)C. 俟其欣悦(等待)D.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破)4.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弗之怠(dài)既加冠(guàn)以乡人子谒余(yè)B. 烨然(yè)容臭(xiù)言和而色夷(yí)C. 朱缨(yīng)执经叩问(kòu)有裘葛之遗(wèi)D. 逾约(yú)绮秀(qǐ)主人日再食(sì)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故乡》《孔乙己》均选自小说集《呐喊》。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子”是尊称对方,“鄙”是谦称自己、“尊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九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九台市第二十二中学吴敬峰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墨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学者。
他的字号是。
序,,这是一篇。
2.余幼时即嗜.学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援.疑质.理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卒.获有所闻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持汤.沃灌....而不知媵人..烈风足肤皲裂以衾.拥覆寓逆旅..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意..若神人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3、为马生写序的目的是什么?4、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5.作者从哪几方面回顾自己求学经历的?6.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7.作者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是什么?“百里”说明什么?8.找出表现老师严厉的句子,并说说描写老师严厉的目的?9.文章开头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后来又“余因得遍观群书”,阅读文章,你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10、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11、从“余因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闻”这一结果看,本文除了刻苦勤学外还反映了作者什么优秀品质?12.作者着力描写外出从师的“生活”之苦的目的是什么?13.与“同舍生”相比,最容易使作者产生什么心理?“我”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越条件毫无羡慕之意?14.“以中有足乐者”是指什么?15.作者“縕袍敝衣”处在“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烨.(huá)然若神人B.余则缊.(yùn)袍敝衣C.无冻馁.(něi)之患矣D.生以乡人子谒.(yè)余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不敢稍逾.约:(2)弗之怠.:(3)俟.其欣悦:(4)负箧.: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走.送之(跑)B.未尝稍降辞色.(颜色)C.尝.趋百里外(曾经)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 下列关于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的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 选出下面对课文《送东阳马升序》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A.课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课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6.宋濂,字景濂,号潜溪,_____(朝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
朱元璋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刘基赞许他“_________________”,四方学者称他“____________”。
宋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 同步训练《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基础存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学()叱咄..()()负箧.曳屣.()()皲.裂()媵.人()冻馁.()缊.袍()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同舍生皆被绮绣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D.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3.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B.无从致书以.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D.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回答问题。
5.文章主要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对比手法使用很多,请仿照示例,另举一例进行简要说明。
示例:文章第一段用老师之严厉与作者求教之诚作对比,突出作者求学的专心与耐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结合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品味下面的语句。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最新【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加冠.()叱咄.()媵.人()皲.裂()负箧.()缊.袍()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3)不敢稍逾.约()(4)援.疑质理()(5)负箧.曳屣()(6)穷冬..烈风()(7)同舍生皆被.绮绣()3.写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今义:(2)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古义:今义:(3)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今义:4.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3)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5.填空。
《送东阳马生序》文题中“序”是一种文体,即赠序。
本文作者是朝家,与、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有《》。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只有我们和自然和睦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人类地球的家园。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它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为了防止震后灾区不会发生疫情,卫生部调集了大批专家赶赴灾区,指导防疫工作。
7.请从下面提供的名著情节中,任选两个按要求填表。
名著情节:A.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童年经历痛苦与磨难B.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坚持写作C.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D.帮助小人国打败邻国的入侵附:参考答案1.guān duō yìng jūn qiè yùn2.(1)爱好(2)担心(3)超过(4)引述(5)小箱子(6)隆冬,深冬(7)通“披”,穿3.(1)借跟“真”相对(2)一种讲授经学的官员学位最高的一级。
(3)热水食物煮后得到的汁水4.(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3)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5.明散文高启刘基宋学士文集6.C7.A.《童年》阿廖沙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C.《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孤独勇士)D.《格列佛游记》格列佛二、类文阅读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
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23课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卷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卷一、积累运用1.(3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同舍.生叱咄.皲.裂烨.然嗜.学逾.约负箧.曳屣.媵.人缊.袍敝.衣容臭.2.(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无从致.书以观(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既.加冠(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5)门人弟子填.其室(6)俟.其欣悦(7)日再.食(8)生以乡人子谒.余。
3.(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诸①今诸.生学于太学②假诸.人而后见也(2)①至色愈恭,礼愈至.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3)质①非天质.之卑②援疑质.理。
4.(3分)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录毕,走.送之古义:今义:(2)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今义:(3)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古义:今义:(4)色愈恭,礼愈至.古义:今义:(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今义:。
5.(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6.(3分)下面对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B.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苦,成就便会越大C.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D.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7.(3分)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
8.(3分)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知书达礼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
学校在打造“礼仪校园”的过程中,准备开展以“学礼•明礼•守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你所在班级的研究选题是“学生校园礼仪规范”,请你分条列举“学生校园礼仪规范”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写出三条即可。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23 送东阳马生序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注音。
嗜()砚()硕()逾()馁()烨()衾()解析:注音要准确,声母、韵母、声调要读准。
答案:hi àn huòú něi è qīn,___________代散文家。
本文是作者送给马生的赠序,在文中作者谈了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目的是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旨在积累文学常识,把握文章大意。
参考答案:宋濂明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录毕,走.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3)腰.白玉之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诸.人而后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词语须根据语言环境,结合前后的内容来作解释。
参考答案:(1)跑,尽快地(2)借(3)腰上挂着(4)兼词,“之于”的合音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烨然..若神人___________ (2)俟.其欣悦___________(3)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 (4)援疑质.理___________解析:词语须根据语言环境,结合前后的内容来作解释。
参考答案:(1)光彩,照耀;(2)等待;(3)热水;(4)询问。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余/因得/遍观群书。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本题旨在让学生正确掌握文言断句。
C项应为: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答案:C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11 送东阳马生序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嗜.学(shì) 叱咄.(duō) 负箧.曳屣(xiá)B.皲.裂(cūn) 媵.人(yìng) 俟.其欣悦(sì)C.烨.然(yè) 绮.绣(qǐ) 缊.袍敝衣(yùn)D.容臭.(xiù) 加冠.(guàn) 以衾.拥覆(qī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门人弟子填.其室(2)四支.僵劲不能动(3)右备容臭.(4)同舍生皆被.绮绣(5)无从致.书以观(6)色愈恭,礼愈至.(7)主人日再食.(8)腰.白玉之环(9)无冻馁.之患矣(10)生以乡人子谒.余(11)撰长书以为贽.(12)言和而色夷.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录毕,走.送之C.俟.其欣悦D.媵人持汤.沃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今诸生学于.太学B.舜发于.畎亩之中C.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6.填空。
(1)本文选自《》,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
他写此文的目的是: 。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 。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
(4)文中写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的句子是:, 。
(5)文中描写作者求学时衣食住行方面的困顿,体现作者食住方面拮据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挤满)B.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肢体)C.右备容臭.(臭味)D.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俟其.欣悦或遇其.叱咄B.当余之.从师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C.以.衾拥覆以.刀劈狼首D.足肤皲裂而.不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同步学习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嗜.学()(2)逾.约()(3)俟.()(4)叱咄..()(5)皲.裂()(6)媵.人()(7)箧.()(8)缊.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非木柿/故大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益慕圣贤之.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C.足.肤皲裂而不知/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D.以.中有足乐者/皆以.美于徐公/以.光先帝遗德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2)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 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6.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福建省泉州东湖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送东阳马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阅读: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2分)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2)(3) (3分)【1、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原句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2分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3、3分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各1分)】二、对比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
②箧:书箱。
③舍:学舍,书馆。
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语文版 试题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硕.师()③媵.人()④容臭.()⑤廪.稍()⑤负箧.()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四[支]僵劲不能动()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④[流辈]甚称其贤()3.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4.翻译并写出其含义。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5.按原文填空。
其业有不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7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6.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测试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
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一、字音、字形。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嗜()学硕()师俟()皲()裂被()绮绣缊()袍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即书诗四句()(2)稍稍宾客其父()(3)无从致书以观()(4)同舍生皆被绮绣()二、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字景濂,明初,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
三、语言应用。
1.对下面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嗜学:爱好学习。
B.既加冠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外出旅游。
D.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2.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因为。
B.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虽:虽然。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况且。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之:的。
3.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四、阅读理解。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②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③者,吾非其师。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④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⑤家见《书》⑥疏义⑦,因请寓宿⑧,手抄归。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划线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不敢出一言以复C.属予作文以记之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嗜学(shì)砚冰(yàn)逾约(yú)耄老(mào)B.既加冠(guān)硕师(shuò)叱咄(chì duō)被绮绣(pī)C.俟其欣悦(sì)负箧(qiè)曳屣(xǐ)皲裂(jūn)烨然(yè)D.媵人(yǐng)以衾拥覆(qīn)容臭(chòu)缊袍(yùn)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4.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③益慕圣贤之道④援疑质理⑤或遇其叱咄⑥犹幸预君子之列⑦假诸人而后见也⑧撰长书以为贽5.认为读书苦,几乎是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同感。
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
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和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
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150字左右。
6.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源流追踪】“仁”为会意字,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的“仁”则引申为:。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题(新版)语文版
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嗜.学(shì)砚.台(yàn)逾.约(yù)硕.师(shuò)B.冻馁.(lěi) 拜谒.(yè) 烨.然(yè) 加冠.(ɡuàn)C.皲.裂(jūn) 缊.袍(yùn) 负箧.(qiè) 撰.写(zhuàn)D.叱咄.(duō) 媵.人(yìnɡ) 俟.其(sì) 曳屣.(lǔ)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2)无从致.书以观( )(3)负.箧曳.屣( )( )(4)生以乡人子谒.余( )(5)援.疑质.理( )( )(6)言和而色夷.( )(7)既.加冠( )(8)日再.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通___,意思______(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通___,意思______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录毕,走.送之古义:___ 今义:_____(2)媵人持汤.沃灌古义: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3)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4)色愈恭,礼愈至.古义:______ 今义:___(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5.选出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一)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各题。
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塞满,充满)B.四支.僵劲不能动(肢体)C.右备容臭.(臭味)D.同舍生皆被.绮绣(穿)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衾拥覆,久而乃和B.无从致书以.观C.以.塞忠谏之路也 D.以.其境过清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讲述了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嗜.(shì) 稍逾.约(yú) 叱咄.(duō)俟.(sì) 衾.(qīn) 媵.人(yìng)负箧.(qiè) 曳屣.(xǐ) 皲.裂(jūn)烨.(yè) 缊.(yùn) 冻馁.(něi)裘.(qiú) 撰.(zhuàn) 贽.(zhì)2.找出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意思: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意思:穿着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嗜学:爱好学习。
(2)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
(3)德隆望尊: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多用于称年长而名位高的人。
(4)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5)叱咄:大声斥责。
(6)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
箧:小箱子。
屣,鞋。
(7)逆旅:旅馆。
(8)天质:天然资质。
(9)冻馁之患: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
(10)博士为之师:博士做他们的老师。
(11)非天质之卑:不是(他的)智力低下。
卑:低下。
(12)撰长书以为贽: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
(13)言和而色夷:语言委婉、神色平和。
夷,平和。
(14)故道为学之难: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故,特意。
2.一词多义辨析(1)诸⎩⎪⎨⎪⎧今诸.生学于太学(许多,众多)假诸.人而后见也(兼词,“之于”的和音)(2)若⎩⎪⎨⎪⎧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比得上)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像)(3)至⎩⎪⎨⎪⎧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4)书⎩⎪⎨⎪⎧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书籍)撰长书.以为贽(信)(5)和⎩⎪⎨⎪⎧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暖和)言和.而色夷(温和)(6)道⎩⎪⎨⎪⎧ 益慕圣贤之道.(学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7)质⎩⎪⎨⎪⎧ 援疑质.理(询问)非天质.之卑(资质)(8)谓⎩⎪⎨⎪⎧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说)是可谓.善学者矣(称作,叫做)(9)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名词,担心)3.词类活用解释(1)手自笔录 活用词语:手、笔 解释:用手、用笔。
(2)余朝京师 活用词语:朝 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朝见。
(3)腰白玉之环 活用词语:腰 解释:名词用作动词,腰挂。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活用词语:缊袍敝衣 解释:名词性短语活用作动词性短语,穿着旧棉袄,穿着破衣。
(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活用词语:日 解释:名词作状语,每天。
(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活用词语:岁 解释:名词作状语,每年。
4.古今异义区分(1)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行走。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
今义:假期。
(3)尝趋.百里 古义:快步走。
今义:趋势。
(4)或.遇其叱咄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5)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6)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菜汤。
三、知识储备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义乌)人。
明代文学家。
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志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
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
年老辞官回乡。
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现四川省汶羌族自治县一带)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
宋濂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著有《宋学士文集》。
2.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1.认真揣摩“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中“稍”的深刻含义。
点拨:“稍”有“稍稍”之意,这里强调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点拨: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3.核心图解1.选出下面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A.嗜.学(shì)砚.冰(yàn)逾.约(yú)B.既加冠.(guān)硕.师(shuò)叱咄..(chì duō)C.俟.其欣悦(sì)负箧.曳屣.(qiè xǐ)皲.裂(jūn)D.媵.人(yǐng)以衾.拥覆(qīn)容臭.(chòu)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走.送之(跑)B.未尝稍降辞色.(神色)C.尝.趋百里外(曾经)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4.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A.无从致书以观B.计日以还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俯身倾耳以请5.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
6.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1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7.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宋濂,朱元璋称他为“________”,刘基称他为“____________”。
他是明初“__________”之首;“__________”之一。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县官..之供()()..日有廪稍(2)岁有裘葛.之遗.()()(3)无冻馁.之患.矣()()(4)非天.质.之卑.()()9.“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10.“太学生”没有成就的原因在于什么?11.所节选的段落中哪一句是本文的主旨句?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2.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窃.入学舍()(2)辄.默记()(3)儿痴.如此()(4)恬.若不见()(5)曷.不听其所为()(6)依僧寺以.居()13.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B.已而(王冕)复如初C.(韩性)学遂为通儒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14.翻译下面的句子。
(1)曷不听其所为?(2)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15.从文中可看出,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他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表达交流】16.2011年2月27日下午3时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相关读书的精彩妙语不少,如“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如果我们这个国家在城市、在地铁上能够看到青年都拿着一本书,我就感到风气为之一新”。
(1)探究一:在读书问题上,温总理给我们怎样的忠告呢?(不超过12字)(2)探究二:你对“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这句话有什么看法呢?(3)结合自己的见闻,列举两个古人好学的故事。
【体验中考】17.(2011·四川泸州)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6字以内。
(2)这幅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1. 解析:“媵”应读“yìng”,“臭”应读“xiù”。
答案:D2. 解析:B项中的“色”是脸色的意思。
答案:B3. 解析:C项中正确的划分方法是“余/因得/遍观群书”。
答案:C4. 解析:A、B、D三项中的“以”意思都是“来”,而C项中的“以”意思是“把”。
答案:C5. 解析:根据文中与此有关的内容作答。
答案:(1)余幼时即嗜学(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6. 解析:两者是条件关系,艰苦勤奋是功成名就的前提条件。
参考答案: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正是以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地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7. 答案:《宋学士文集》开国文臣之首当今文章第一诗文三大家明初四学士8. 答案:指朝廷;国家按时供给的粮食夏衣;给予饥饿;担心天然资质;低下。
9. 参考答案: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10.解析:结合原文内容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心不若余之专”而不是“天质之卑”。
11. 解析:在理解主旨句含义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
参考答案:主旨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12. 参考答案:(1)偷偷地(2)就(3)入迷(4)安详的样子(5)同“何”(6)同“而”,连词13. 解析:C项,补出的省略成分应是王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