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导学案编制蒲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

大英中学蒲勇

托勒密曾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导学案”教学法以导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地理“导学案”教学法在地理新课堂中的运用,体现了地理教学人性化的全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动参与研讨的能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的提高地理教学成绩。

如何编制地理导学案,对此,我有以下有待完善的思考:

一、导学案的设计

针对地理新授课的特点,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在地理新课标的指引下,以课本为基础,以利于学生的自学和能力的培养为前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导学案是“导学案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导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为尽可能的全面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导学案的编写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模块化原则。初中地理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一般是一小节几课时,根据地理教学课标以及本校整合教材的要求,进行地理导学案的编写要注意模块化编写。这需要地理教师对课标和教材都需进行深入地研究,宏观把握,整体入手

②、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暗含于一个个地理问题之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计,除一般地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所设计问题还应符合既源于课本又不落俗套,既注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为解决这些地理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细也不行;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不联系

不行,联系不广也不行。真正做到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激发思考,引导讨论又学会看书。

③、方法化原则。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注意设计一个版块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归纳、综合。重视对读图的指导、对学法的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④、生活化原则。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所学的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与现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人性化原则。导学案不应设计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导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2、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的组成应相对固定,同时应根据每一节的具体需要灵活地编写。组成导学案的基本要素主要有:

①、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并给出学习的要求,如:对知识目标的要求可用“识记”、“理解”、“运用”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②、知识结构。包括教材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和课时知识网络等等。知识结构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并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③、综合程序问题。紧扣课标要求,围绕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并渗透认知方法的指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

④、技能训练。包括课堂活动(练习),课后讨论(思考)等等,题不求多而求精,以巩固所学,培养能力,并获得反馈。

地理导学案,可进行精细化设计,如在某些课时前教师有一些话想对学生说,可以加一个“致同学们”;如某些章节与以前的知识联系较密切,

可以用设置一个“基础知识准备”,帮助学生更好地为新的学习做好准备;如为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设置一个“学后自我小结”等等。

总之,导学案应在遵循五原则的基础之上,围绕地理课标和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融入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灵活而人性地编写。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目标。

二、导学案的运用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导学案精心设计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导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课前预习阶段是“导学案”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讨论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启发、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启发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地理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无论教师对教材内容怎样挖掘,最终都应回到课本这一层面,正所谓深入而浅出。

导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获得一种艰苦(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今后的地理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

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最后,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以收到实效。

在地理新授课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法,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地理学科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成绩转向学习的主体——学生——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并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导学案”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乐教、善教,学生活学、会学。促进全体发展,关注个体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