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律原理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考情分析本章是培养学习法律意识、兴趣的一章,对理解、学好法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点掌握“法律关系主体”、“法律事实”和“法律渊源”内容,考试重点突出,分值较少,题型主要是客观题,预计考试分值在3分左右。
2019年教材新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容。
【提示】1.我国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
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获得了宪法确认。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专题概要专题一法律基本概念专题二法律关系专题一法律基本概念知识点概要知识点法的特征1.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5.法是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关键词】法的概念:国家意志性→制定或认可→强制力→权利义务→行为规范。
【考题·多选题】(2018年)下列关于法的规范属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是社会规范B.法是技术规范C.法是行为规范D.法是道德规范『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特征。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法是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知识点法律体系1.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含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具体七个基本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刑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例题·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
A.行政法B.行政法规C.仲裁法D.民事诉讼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体系。
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可分为若干法律门类,称为法律部门。
第1章 法律基本原理
无效
二、法律行为
(六)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补充)
是指合同订立后尚未生效,须经权利人追
认才能生效的合同。
1、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超出其能力范围
的双方(合同)行为。
2、无权代理
小练习
【例•单选】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无效合同的是( )。
A.违反国家限制经营规定而订立的合同
B.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也涉及传统民商法的相关内容。
授课主要内容: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第二章 企业法 第三章 公司法 第四章 票据法 第五章 合同法
„„
第一章 法律的基本原理
本章学习内容
一、法律关系
二、法律行为 三、代理
四、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诉讼)
一、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
C.丙受公司委托,代为申请专利
D.丁受公司委托,代表公司在宴会上致辞 【答案】D “致辞”行为并非一种法律行为,属于委托受托人从事 一般的事务性行为,不属于代理。
小练习
【判断】甲委托乙代购一批木材,但委托书中 对木材的规格没有详细的规定,如果所购木材规 格不符合甲对规格的要求,甲不得拒收。( ) 【答案】√
小练习
2、乙对甲讲,乙手里有甲贪污受贿的材料,要 求甲把房屋低价出售给乙,甲被迫同意,但乙 并无甲贪污受贿的材料 【答案】受胁迫,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
三、代理
(一)概念与适用范围
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
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
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
三、代理
二、法律行为
(三)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附条件: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的条件, 并以将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法律行为是否生效 的根据。 在所附条件成就之前,法律行为已经“成立”; 条件成就之后,法律行为开始“生效”。 ★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 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 视为条件不成就。
法学概论第一章 法的一般原理
指引作用 教育作用
(一)规范作用
评价作用 预测作用
强制作用
维护社会秩序
(二)社会作用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1.
(1)社会主义法确认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和完善。
(3)社会主义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
2.我国社会主义法保障人民民主及对敌专政和打击刑事犯罪 (1 (2)我国社会主义法坚决实行对敌专政,打击各种刑事犯 罪。
第一章
法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法的本质和历史发展 一 、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社会规范
特征
(3)法是规定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一)法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具有规
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的强制
力只是法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特点之一, 但不是法得以实现的惟一方式。
法律概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 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 志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 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 国家强制力保证
(一)法是统治阶级意 志的集中体现
(二)法是统治阶级的 国家意志的体现
111789年法国大革命初期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一法是统治阶级意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志的集中体现一法是统治阶级意一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志的集中体现二法是统治阶级的二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体现二法是统治阶级的二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体现12象征王权和王法的铜器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三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对奴隶行刑的石头刑具13法的内容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的内容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综上所述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自考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
法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1.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世代遗传下来的以血缘关系连结而成的人们的团体,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
2.一般的社会调整:是以一定的社会规范(尤其是原始社会的习惯和文明社会的法律),经常地、普遍地处理类似事件。
3.国家意志:是通过政权而获得集中表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法律是国家意志的基本表现形式。
4.一般法和特别法:凡是在一国领域内对全体居民和所有的社会组织普遍适用,而且在它被废除前始终有效的法律,就是一般法。
凡是只在一国的特定地域内或只对特定的主体或特定的时期内有效的,是特别法。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1.授权立法:指有制定法律权力的国家机关把本属于自己的立法权,部分地授予行政机关;有时也指对地方国家机关的授权。
2.委任性立法:指没有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只是指出某项规范将委任特定的国家机关或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的规范。
3.准用性立法:指没有直接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只规定在适用该规范时,准许援用它所指定的其他有关规范的规范。
4.法律的适用:指被授予专门职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程序,实现法律对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调整活动。
5.司法解释:指最高国家审判机关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即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作的解释。
6.学理解释:指学术研究部门、文化教育部门、宣传部门报刊等对法律所作的理论性的、法制宣传性的解释,它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7.法律的遵守: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恪守法律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即守法。
8.法律制裁: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违法者,依法所采取的带有强制性的惩戒措施。
9.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指无产阶级法律观点的总和,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
第三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1.有法必依:指一切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全体公民必须遵守法律。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
《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经济法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知识点提要一、导言:经济法是以规范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法律体系,是国家为了调节和保护市场经济秩序而制定和实施的相关法律规定。
本文将对经济法的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进行知识点提要,以便读者对该章节内容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理解。
二、法律的基本原理:1. 法律的适用范围:经济法适用于国内各类经济活动,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外商投资等。
2. 法律的特殊性:经济法具有一定的专门性和实践性,其内容主要涉及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范和制度。
3. 法律的公正性:经济法追求公正原则,旨在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竞争环境。
4. 法律的稳定性:经济法应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以保证市场活动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5. 法律的可预见性:经济法应该能够提前为各方当事人提供相应的规则和指引,以便他们能够预见和规避风险。
三、法律基本原则的体现:1. 平等自由竞争原则:经济法主张对各方当事人实行平等待遇,保护自由竞争的权利,禁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2. 民事自由原则:经济法尊重市场主体的自主意愿,鼓励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和投资方式。
3. 合同自由原则:经济法鼓励各方当事人自由协商和订立合同,保护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履行义务。
4. 保护消费者权益原则:经济法重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禁止不正当价格垄断和欺诈行为。
5. 经济行政管理原则:经济法规定政府的经济行政管理权力和责任,保证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公平竞争。
四、法律基本原理的意义:1. 引导市场经济发展:法律基本原理为市场经济提供了规则和秩序,引导经济主体依法经营和竞争,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
2. 保护各方当事人权益:法律基本原理确保各方当事人在市场经济中享有平等的权益和选择自由,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性和稳定性。
3. 维护市场秩序:法律基本原理为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注册会计师 CPA 经济法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考情分析本章是《经济法》教材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法律相关基础知识。
各小节之间关联度不高,侧重理解,考点出现比较稳定且低频。
目录01 法律基本概念02 法律关系03 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01 法律基本概念学习脉络图专题法的概念与特征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法的特征【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法的规范属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法是社会规范B.法是技术规范C.法是行为规范D.法是道德规范『正确答案』AC『答案解析』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社会关系,法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是社会规范;技术规范是规范人与物、自然等之间的关系,例如声音的分贝。
技术规范并不天然是法,只有经立法机关确认后,才能成为法律规范。
故选项B错误。
法是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来实现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所以法是行为规范。
法体现了道德评价,但不是道德规范。
故选项D错误。
专题法律体系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法律体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国家机构设立与运行;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基层群众自治;国家主权;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等刑法:强制性最突出,调整社会关系极广泛行政法: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关系。
具有从属性、服从性民商法:本书第二编、第三编均为民商法;知识产权也属于民商法。
“得民商法者得天下”经济法:本书第四编为传统经济法,包括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反垄断法律、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等社会法:劳动法、工会法;未成年、妇女、残疾人等保护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诉讼程序: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非诉讼程序,主要是指仲裁法专题法律渊源重要程度:★★备考角度:选择题知识点:法的渊源【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
A.《支付结算办法》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C.《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D.《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渊源。
2022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章节基础练习(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2022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章节基础练习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法的概念与特征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法具有国家强制性并不意味着法律规范的实施都是依靠国家强制而实现的,也不等于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法律的实施主要依赖于社会主体的自觉遵守和执行,只有相关社会主体不遵守法律规定,并依照法律规范应当就不遵守法律规范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时,才会由国家机器保证实施。
选项B表述错误。
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规范,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约束人的行为;另一类是技术规范,调整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工具之间的关系,如度、量、衡等,这些规范一般不属于法的范畴。
选项C错误。
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选项A正确。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与其他法律部门相比,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极其广泛。
无论哪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只要发生了构成犯罪的行为,都受刑法的调整。
第二,强制性最突出。
所有法律都具有强制性,但刑法的强制性最为突出。
刑法是保证其他法律有效实施的后盾。
选项B、C正确。
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而发生的法律关系,该种关系是一种纵向法律关系。
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具有从属性、服从性的特点。
行政行为由行政机关单方面依法作出,不需要与行政相对人平等协商。
选项D正确。
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商法是在适应现代商事活动需要的基础上,从民法中分离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法律部门,主要包括公司、破产、证券、保险、票据、海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选项AD正确。
物权法和婚姻法属于民法。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各种法律渊源效力层级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2020年自考法学概论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自考法学概论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决定性因素: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它的决定性因素:第一: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
第二:是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第一:法律同国家同时产生。
第二: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第三:不断的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
第四: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第五: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法律的特征:第一: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第二: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
第三: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第四:法律是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
第五: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4、成文法定义: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行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5、法律与道德的区别:第一:存在的时间不同。
法律只是阶级社会中的现象;而道德则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第二:调整的范围不同。
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广。
第三:实施方法不同。
法律借助国家强强制力保证其实施;道德实施却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
第四: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一般以国家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风俗习惯中,一般没有固定形式。
第五:在一国中,法律体系只有一个,即一元的,而道德体系则是多元的,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体系。
6、资产阶级法律的特点:第一: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确定契约自由。
第三: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确定法制原则。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一: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
第二: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需要。
第三:创立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需要。
2、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第一编法律基本原理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
例题1.1.5
• 单选:下列关于我国法律渊源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 B.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效力相同 • C.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在其职权
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D.司法解释仅仅是对原有的法律条文作出的一种指导性解
• 答案: BCD
第一编法律基本原理第一 章法律基础知识
例题1.1.2
• 1.按照法律规范的性质和调整方式分类,我国《公司登记 管理条例》关于“预先核准的公司名称在保留期内,不得 用于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转让。”的规定属于( )。
•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 答案:B
第一编法律基本原理第一 章法律基础知识
• 二、法律规范
• ●概念:
•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主体的权 利义务和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是组成法律的基本单位。
• ●特征:
• 1. 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 • 2. 规定主体的行为模式,具有可重复适用性以及适用的普
遍性; • 3. 可操作性较强,确定性程度较高。
• 下列各项关于法律规范种类的表述,正确的有( )。
•
• A.按照规范内容的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禁 止性规范
• B.按照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的不同, 法律规范可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 C.按照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 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 D.非确定性规范包括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释,所以不能作为法律渊源
第一编法律基本原理第一 章法律基础知识
【法学概论第01_111组】重点总结
法学概论总结版【01组】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00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这一社会现象。
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和奴隶制的出现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
002.原始社会中最典型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是稍后时期形成的氏族。
氏族最重要的权利机关是全体成员参加的氏族会议事会。
与氏族社会组织相伴存在的原始社会的规范主要是习惯。
003.法律产生的五大规律性:[1]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004.法律历史类型的更替,是从一个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
法律的具体类型有四种:奴隶制的法律、封建制的法律、资产阶级的法律、社会主义的法律。
其中,资产阶级的法律的本质及其特点是:[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确认契约自由;[3]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确认法制原则。
005.法律的本质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法律的五大特征:[1]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2]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3]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4]规定权利义务的规范;[5]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006.法律三要素: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
其中,法律规范的结构:包括适用条件、行为准则(核心部分)、法律后果。
法律规范按照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授权性规范。
007.法律原则的分类:以所属的法律体系层次的级别为标准,可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以法律原则的渊源为标准,可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以涉及的内容为标准,可分为社会原则和专门法律原则。
008. 法律的三大功能:认知功能、构成功能、规范功能009. 依据法律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法律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其中,不成文法是指国家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
法律的原理
法律的原理法律的原理是指法律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它是法律制度的基础,是法律规范的理论根据,也是法律适用和解释的依据。
法律的原理包括了法律的客观规律性原理和法律的主观价值原理。
首先,法律的客观规律性原理是指法律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它包括了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律的历史发展规律和法律的实践运行规律。
在社会的发展规律方面,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完善的。
法律的历史发展规律则是指法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轨迹和规律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特征。
而法律的实践运行规律则是指法律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包括了法律的适用和实施。
其次,法律的主观价值原理是指法律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它包括了法律的公正性原则、法律的效益性原则和法律的秩序性原则。
法律的公正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体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效益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效果,能够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法律的秩序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
在法律的实际运行中,法律的原理对于法律的制定、解释和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法律的客观规律性原理,结合社会的发展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时代特色和适用性的法律规范。
其次,在法律的解释和适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法律的主观价值原理,确保法律的适用能够体现公正、效益和秩序。
总之,法律的原理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它对于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充分理解和运用法律的原理,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法治建设,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合法权益。
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深化对法律原理的认识,加强法治理念,促进法治精神的深入人心,推动法治建设取得更大的成就。
《法学概论》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
的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最近3年,平均2-3道单选题,偶尔1道多选题第一节法律的起源一、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原始社会没有国家和法律,原始社会的规范主要是习惯。
原始社会的习惯体现全体氏族成员的利益和意志,对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约束力。
法律产生的两个决定性因素:一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产生,二是奴隶制的出现。
(P10-12)历年真题:1.法律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包括( ) (2010.7多选)A.氏族的出现B.商品交换的出现C.私有制的出现D.奴隶制的出现E.道德的出现2. 原始社会自发形成并世代相袭的规范主要是()(2007.7)A.道德B.宗教C.习惯D.法律3. 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主要是()(2006.04)A.法律B.习惯C.君主的命令D.氏族组织的决定4.与氏族社会组织相伴存在的原始社会的规范主要是()(2005.07)A.法律B.习惯C.宗教D.规章二、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一)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二)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三)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四)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五)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P12-14)第二节法律的历史类型在人类历史上依次存在过奴隶制的法律、封建制的法律、资本主义的法律和社会主义的法律。
一、奴隶制法律的本质和特点:奴隶制法律是奴隶制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
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政治统治4、保留了很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二、封建制法律的本质和特点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制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封建主阶级的意志。
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三、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和特点资产阶级法律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资产阶级的意志。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第二节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一、民事法律行为理论
1、概念 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 的合法行为。
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意欲达到某种预期法律效果的内 在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为目的 合法行为,上位概念:民事行为
2、意思表示
明示表示与默示表示 《继承法》第25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 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 的,视为接受继承。 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如:抛弃动产
3、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单方法律行为与多方法律行为 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 要式的法律行为与不要式的法律行为 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1、成立:当事人、意思表示、标的
2、生效 实质要件: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形式要件 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推定形式、沉默形式
2、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代理与委托
委托:依双方当事人约定,由一方为他方处理事务的 法律行为。 行使权利的名义不同 从事的事务不同 涉及当事人不同
代理与代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代表人与法人属同一民事主体 是否存在效力归属问题不同
代理与行纪
行纪:经纪人受他人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商业活动的 行为。
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代理人以被代理 人名义 行纪法律效果首先归行纪人承受,然后通过其他法律 关系(如委托合同)转给委托人; 行纪一定是有偿行为,代理可有偿也可无偿
当事人一方提出请求:在诉讼程序以外作出请求 履行的主张 义务人同意履行
第1章法律原理
多媒体教学课件
任课教师: 曹静陶
开课院系: 法学院
答疑时间:周二14: 30-15:30
答疑地点:教辅楼三楼
第一章社会主义法律原理
第五章 婚姻法和继承法
第二章 宪法
第六章 劳动法
第三章 行政法
第七章 刑法
第四章 民法
第八章 诉讼法
“法律基础概论”的内容
三板块
法理
宪法
专门法
学法的目的:
法律规范
任意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可以”
授权性行为模式(权利)
命令性规范:“应当”,“必 须” 积极义务、作为义务(必须做)
强行性规范--义务性行为模式(义务)
禁止性规范:“禁止”,“不应” 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禁止做)
法的本质
• • • • 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3、法是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4、法的内容是由统治 阶级的物质生活条 件决定的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
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 建设法治社会
• 法律素养,是指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 •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 和, 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 和心理的统称。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 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 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 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 以及法制观念等。 • 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 论、法律信仰等要素整合构建。其中,法律信 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大学生法制教 育的核心。
国家意志
内容是 由统治 阶级的 物质生 活条件 决定的
法
统治阶级 意志
2016注册会计师(CPA) 经济法 第一编 法律概论 ——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第一编法律概论——第一章法律基本原理专题概要专题一法律规范和渊源专题二法律关系考情分析本章是培养学习法律意识、兴趣的一章,对理解学好法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点掌握“法律关系主体”、“法律事实”和“法律渊源”内容,考试重点突出,分值较少,题型主要是客观题,预计2016年分值在3分左右。
专题一法律规范和渊源知识一、法律规范【概念解析】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一)法律规范的种类1.内容不同分为:2.限定的范围,程度的不同: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提示:义务性规范属于强行性规范。
3.确定性程度分:(二)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习题演练【例题·多选题】我国《公司法》第147条第2款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财产”该法律规范属于()。
A.授权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义务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规范的种类。
禁止性规范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范,其立法语言表达式为“不得…”、“禁止…”等;义务性规范指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本题公司法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属于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规范的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B.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包括可为、应为和勿为三种模式C.法律规范中的假定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D.法律规范等同于规范性法律文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不同于规范性法律文件;D错误当选。
知识二、法律渊源【概念解析】法律的渊源:亦称法律的形式,指法律的存在或表现形式。
我国法律渊源不包括判例(高院案例)。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修改。
第1章 法律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1、法律产生的社会根源法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生产资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法律产生的过程直接受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影响:(1 )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2 )奴隶制的出现。
2、法律产生的一般规律性:(1 )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2 )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 )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4 )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5 )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
3、奴隶制法律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阶级对于生产资料和奴隶人身的完全占有。
4、奴隶制法律的本质及其特点奴隶制法律是奴隶制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奴隶主阶级的意志。
它由奴隶制国家制定或认可,是维护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工具。
奴隶制法律具有如下特点:1)严格保卫奴隶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2)公开确认自由民之间的不平等。
3)以十分残酷的惩罚措施维护奴隶主的政治统治。
4)保留许多原始社会规范的痕迹。
5、封建制法律的经济基础:是封建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
6、早在公元前445年,第一部成文法典即李悝的<法经>就问世了7、封建法律的本质和特点封建制法律是封建制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封建主阶意志,是维护有利于封建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封建主阶级专政的工具。
具有以下特点:1\严格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2\公开规定封建等级特权。
3\用野蛮残酷的手段镇压人民的反抗。
8、资产阶级法律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无产阶级被剥夺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利润和维持整个社会的生存。
9、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及其特点资产阶级法律是资本主主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集中体资产阶级的意志,是维护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具有以下特点1\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自考行政管理专科《法学概论》知识点讲课讲稿
第一章法律的一般原理1.简述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3)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4)法律是规定权力义务的规范。
5)法律是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2.法律的要素: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即法律规则,是每个单一的法定行为模式。
法律规范的结构:适用条件、行为准则、法律后果3.法律规范的分类:按照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4.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有机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不成文法是指国定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条文形式的习惯。
不成文法又称习惯法。
5.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是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和的法律。
如民法和刑法。
程序法是为了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第二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1.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是指社会主义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法律实施的方式有两种:即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遵守。
2.社会主义法律的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人的效力3.社会主义法律的解释正式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4.名词解释违法的概念:违法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5.违法构成的要件:违法的客体、违法的客观要件、违法的主体、违法的主观要件。
第三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1.简述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
2)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3)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
4)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保证。
2.论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关系?(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1)社会主义法制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产生而产生的。
2)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是由社会主义民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法律原理
一、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社会关系及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2、法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这表明了法的两种产生方式),具有国家意志性并具有普
遍约束力;3、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这是法区别于
其他社会规范的最重要的特征;4、法以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
二、法的本质: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该意志
内容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技术规范不是
三、法的作用:它是指法对人们行为及社会关系发生的影响。
它具体
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两个方面。
1、规范作用:(1)对本人行为
的指引作用(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高效性的优势);(2)对他人行为的评
价作用(以法的规范性、统一性、普遍性、强制性为标准);(3)对人们相
互行为的预测作用;(4)对人们今后行为的警示作用(通过禁止性规范和
法律后果形成)。
2、社会作用:(1)政治作用;(2)社会公共作用。
四、社会主义法的特征:1、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2、强制性和自
觉遵守性的统一;3、客观性的科学性的统一;4、平等性和正义性的统一。
五、法制与法治是两个存在联系又有着差异的概念。
法制概念应包括如下内容:(1)法律和制度;(2)依法办事。
社会主
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这是建立和健全法制的前提)、有法必依(这
是健全法制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这是健全法制的重要条件)、违法必
究(这是加强法制的保证)。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主要有几方面体现:(1)范畴不同,法制属静态的
制度范畴,而法治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范畴;(2)关注的重点不同,法制关
注秩序,而法治关注如何有效制约和合理运用公共权利;(3)存在的历史
条件不同,任何社会都有相应的法制,但只有民主制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
法治。
法制与法治的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的前提,实行法治,必然要求有完备的法制。
依法治国的要点:1、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2、客体是国家事
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3、所依的法主要是宪法和法律;4、目标
是国家各项事务都严格依法进行,保持法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构建法治国家途径:完善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实现司法公正和依
法行政。
六、社会主义法制定的概念: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
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我国法律的制定权限划分特点:一元二级多
层次。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2、统一性;3、民主性;
4、科学性。
我国法律的制定程序:议案的提出、草案的审议、草案的通过(我国宪法的修改需由全国人大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其他法律草案由二分之一通过)、法律的公布(我国宪法由全国人在主席团以公告形式公布,普通法律由国家主席以命令形式公布。
)
七、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即为法律实施,我国法律实施的方式有:法律的执行、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遵守。
法的执行: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的活动。
执法特点:主动性、简便性、应急性。
执法原则:(1)法治原则: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合理性原则: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做到适当、合理、公正;(3)效率原则。
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审理案件的活动。
司法的基本要求:准确、合法、及时;司法原则:1、平等原则:统一适用法律、平等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平等受到法律保护、平等受到法律追究;2、法治原则:以事实以根据、以法律为准绳;3、独立原则: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4、司法责任。
法的遵守:所有社会成员必须遵守一切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具体内容就是依法行使权利、严格履行义务。
八、违法:一切组织或符合法律规定的个人(行为能力与责任能力)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并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违法要件:(1)违法性;(2)危害性;(3)过错性;(4)主体适格性。
法律责任与违法、侵权或违约相联系;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惩罚、补偿、强制。
在归责原则上,以“过错责任”为基础,“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为补充。
法律制裁是国家对违法者依法采取的强制性惩罚措施,其种类有:违宪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