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古文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
必修下册第11课古文课下注释 【高中语文2020部编版】
古文课下注释【高中语文2020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李斯*与妻书/林觉民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李斯①选自《史记·李斯列传》(中华书局2014年版)。
李斯(?一前208),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荀子的弟子,入秦为客卿。
前237年,秦王赢政接受宗室大臣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
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作此书劝谏,为秦王采纳。
②【缪公】即秦稳公。
③【西取由余于戎】由余,原为戎王的臣子,后入秦,为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
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
④【东得百里奚于宛】百里奚,原为虞大夫,虞亡时为晋所俘,作为晋献公女陪嫁之奴入秦。
后逃亡到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地,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大夫”。
⑤【迎蹇叔于宋】蹇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
因百里奚荐举,秦穆公请他入秦,委任为上大夫。
⑥【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丕豹,晋国大夫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投奔秦国,被秦穆公委任为大夫。
公孙支,秦大夫。
来,招致、招揽。
⑦【并】兼并,吞并。
⑧【孝公用商鞅之法】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
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日益富强,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
商鞅,公孙氏,名献,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
因功封于商(今陕西商洛东南),号商君,故称商鞅。
⑨【殷盛】殷实,富裕。
⑩【乐用】乐于为用。
⑪【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
前340年,商鞅率军大败魏军,俘获魏公子魏公子卬,逼迫魏割河西之地与秦。
同年又南侵楚,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
⑫【举】攻克,占领。
⑬【治强】安定强盛。
治,社会安定。
⑭【惠王用张仪之计】惠王,即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孝公之子,初号惠文君,后称惠王。
他任用张仪为相,采取连横策略,屡败魏、韩、赵、楚等国,降服巴、蜀,取得许多土地,使秦国更为强盛。
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
⑮【拔三川之地】攻取三川之地。
谏逐客书、与妻书文言现象、句子翻译、默写习题【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必修下册第十一课《谏逐客书》《与妻书》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必修下册教材,第十一课共两篇古文,集中整理了两篇文章的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习题。
一、《谏逐客书》【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遂散六国之从:②四君却客而不内:③而陛下说之,何也?:④西蜀丹青不为采: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今治.强:②西.取由余于戎:③西.并巴蜀:④使之西.面事秦:⑤使之西面事.秦:⑥蚕.食诸侯:⑦娱.心意、说耳目者: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⑨故能明.其德:⑩却宾客以业.诸侯:⑪强公室: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①窃.以为过矣:②窃以为过.矣:③移.风易俗:④举.地千里:⑤拔.三川之地:⑥包.九夷:⑦制.鄢、郢:⑧遂散.六国之从:⑨功施.到今:⑩杜私门..: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⑫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⑬今陛下致.昆山之玉,:⑭服.太阿之剑:⑮树.灵鼍之鼓:⑯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⑰退.弹筝而取韶虞:⑱非秦者去.:⑲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⑳是以太山不让.土壤:㉑故能成.其大:㉒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㉓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㉔今逐客以.资敌国:㉕不可得.也:4、特殊句式①东得百里奚于宛:②遂霸西戎:③国以富强:④百姓乐用:⑤东据成皋之险:⑥江南金锡不为用:⑦西取由余于戎:二)理解性默写:1、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
2、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
3、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
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
4、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
5.《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6.《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
谏逐客书、与妻书文言现象积累【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必修下册第十一课《谏逐客书》《与妻书》文言现象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教材第十一课,古文两篇。
精心编辑了两篇古文的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
一、《谏逐客书》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遂散六国之从:从,通假字,通“纵”,合纵。
②四君却客而不内:内,通假字,通“纳”。
③而陛下说之,何也?:说,通假字,通“悦”。
④西蜀丹青不为采:采,通假字,通“彩”,彩饰。
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傅,通假字,通“附”,缀着。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今治.强:古今异义,这里是形容词,指安定,今译是动词,治理。
②西.取由余于戎。
:名作状语,向西③西.并巴蜀:名作状,向西④使之西.面事秦:名作状,向西⑤使之西面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⑥蚕.食诸侯:名作状,像蚕一样⑦娱.心意、说耳目者:使动,使……娱乐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使动,使……愉快⑨故能明.其德:使动,使德明⑩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动,使……完成事业⑪强公室:使动,使……强大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①窃.以为过矣:私下②窃以为过.矣:过错③移.风易俗:改变④举.地千里:占领⑤拔.三川之地:攻取⑥包.九夷:吞并⑦制.鄢、郢:控制⑧遂散.六国之从:瓦解⑨功施.到今:延续⑩杜私门..:贵族豪门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从前假使⑫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拒绝⑬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获得⑭服.太阿之剑:佩带⑮树.灵鼍之鼓:陈设⑯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取用⑰退.弹筝而取韶虞:摒弃,不要⑱非秦者去.:离开⑲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方法⑳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排斥㉑故能成.其大:形成,实现㉒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借给㉓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赠送,给予㉔今逐客以.资敌国:来,表目的㉕不可得.也:实现4、特殊句式①东得百里奚于宛:状语后置②遂霸西戎:省略句,省略“于”③国以富强:省略句,省略“之”④百姓乐用:被动句,乐于被用⑤东据成皋之险:定语后置⑥江南金锡不为用:被动句。
谏逐客书、与妻书习题【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部编版必修二第十一课古文两篇习题及答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教材第十一课,古文两篇。
精心编辑了两篇古文的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阅读习题,后附有答案。
11、谏逐客书/李斯*与妻书/林觉民一、《谏逐客书》【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遂散六国之从:②四君却客而不内:③而陛下说之,何也?:④西蜀丹青不为采: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今治.强:②西.取由余于戎:③西.并巴蜀:④使之西.面事秦:⑤使之西面事.秦:⑥蚕.食诸侯:⑦娱.心意、说耳目者: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⑨故能明.其德:⑩却宾客以业.诸侯:⑪强公室: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①窃.以为过矣:②窃以为过.矣:③移.风易俗:④举.地千里:⑤拔.三川之地:⑥包.九夷:⑦制.鄢、郢:⑧遂散.六国之从:⑨功施.到今:⑩杜私门..: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⑫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⑬今陛下致.昆山之玉,:⑭服.太阿之剑:⑮树.灵鼍之鼓:⑯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⑰退.弹筝而取韶虞:⑱非秦者去.:⑲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⑳是以太山不让.土壤:㉑故能成.其大:㉒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㉓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㉔今逐客以.资敌国:㉕不可得.也:4、特殊句式①东得百里奚于宛:②遂霸西戎:③国以富强:④百姓乐用:⑤东据成皋之险:⑥江南金锡不为用:⑦西取由余于戎:二)理解性默写:1、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
2、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
3、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
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
4、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
谏逐客书、和妻书文言现象、句子翻译、默写习题【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谏逐客书、和妻书文言现象、句子翻译、默写习题【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必修下册第十一课《谏逐客书》《与妻书》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必修下册教材,第十一课共两篇古文,集中整理了两篇文章的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习题。
一、《谏逐客书》【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遂散六国之从:②四君却客而不内:③而陛下说之,何也?:④西蜀丹青不为采: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今治.强:②西.取由余于戎:③西.并巴蜀:④使之西.面事秦:⑤使之西面事.秦:⑥蚕.食诸侯:⑦娱.心意、说耳目者: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⑨故能明.其德:⑩却宾客以业.诸侯:⑪强公室: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①窃.以为过矣:②窃以为过.矣:③移.风易俗:④举.地千里:⑤拔.三川之地:⑥包.九夷:⑦制.鄢、郢:⑧遂散.六国之从:⑨功施.到今:⑩杜私门..: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⑫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⑬今陛下致.昆山之玉,:⑭服.太阿之剑:⑮树.灵鼍之鼓:⑯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⑰退.弹筝而取韶虞:⑱非秦者去.:⑲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⑳是以太山不让.土壤:㉑故能成.其大:㉒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㉓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㉔今逐客以.资敌国:㉕不可得.也:4、特殊句式①东得百里奚于宛:②遂霸西戎:③国以富强:④百姓乐用:⑤东据成皋之险:⑥江南金锡不为用:⑦西取由余于戎:二)理解性默写:1、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
2、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
3、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
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
4、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
5.《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1课(一)谏逐客书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蹇.(jiǎn)叔邳.(pī)豹西戎.(rónɡ) 傅玑.(jī)之珥.(ěr)B.范雎.(jū) 鄢.(yān)郢.(yǐnɡ)黔.(qián)首宛珠之簪.(zān)C.成皋.(ɡāo) 灵鼍.(tuó)犀.(xī)象击翁.(wènɡ)叩缶.(fǒu)D.外厩.(jiù) 搏髀.(pì)2.下列各句对“殷”的读音和意思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熊咆龙吟殷(读yǐn,意思是声音大)岩泉B.盖在殷(读yīn,意思是深重)忧,必竭诚而待下C.左轮朱殷(读yīn,意思是深红色)D.民以殷(读yīn,意思是富足)盛,国以富强3.下列各句中“服”作“佩带”讲的是( )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B.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C.貌恭而不心服D.朝服衣冠,窥镜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招致、招揽B.至今治.强治:治理C.弹筝搏.髀搏:击打、拍打D.故能就.其深就:成就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损民以.益仇B .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②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C .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②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遂散六国之从B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C .而陛下说之,何也D .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7.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取由余于戎(状语后置句)B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省略句)C .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判断句)D .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宾语前置句)8.下列“所以”的用法与其他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B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C .所以饰后官、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9.下列各句词类活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百姓乐.用 ②西.取由余于戎 ③遂散.六国之众 ④逐华阳,强.公室 ⑤蚕.食诸侯 ⑥却宾客而业.诸侯 ⑦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⑧服.太阿之剑 ⑨树灵鼍.之鼓 ⑩遂霸.诸侯 ○11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12包.九夷,制鄢郢 ○13侣.鱼虾而友麋鹿 A .①○13/②⑤⑦/③④⑥○11/⑧⑨⑩○12 B .①○13/②⑤⑦○12/③④⑥○11/⑧⑨⑩ C .①○13/②⑤⑦/③④⑥⑩○11/⑧⑨○12 D .①○13/②⑤⑦○12/③④⑩○11/⑥⑧⑨ 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不是书信,而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与“表”性质类似。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1课《种树郭橐驼传》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选必下《种树郭橐驼传》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根据你的理解,补齐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1.在《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的郭橐驼有佝偻病,这导致他“,”,因此被乡人称为“驼”。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以种得好,原因在于:,。
3.郭驼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的理想效果。
4.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比较郭橐驼与别人所种树的不同点:,;,。
5. 在《种树郭橐驼传》中,结尾写出了问者“,”的惊喜。
6.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种树,在按照种树的需要把树种好后,就“,”了。
7.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种的树“,”,是导致他们种的树天性被背离的根本原因。
8.《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
9.在《种树郭橐驼传》中一文中,“,。
,”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
10.《种树郭橐驼传》中,此文结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
1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他所种之树,不但都能成活,“,”。
1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其他植树者不能按照种树的需求植树,他们植的树“”,给树培的土“”1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植的树爱得太深,其具体表现是,“,”。
14.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形象地写出他植者通过伤害自己所种的树来验看其是否成活的行为。
15.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借郭橐驼之口指出,为官者政令繁多表面上对百姓“”实际上却“”。
16.在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官府对百姓在纺织上提出的要求是“,”。
17.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描写官府要求百姓抚育孩子和喂养禽畜的句子是: ,。
18.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两句,描写官府差役到村里召集乡民的情景。
19.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以对比手段来反衬郭橐驼精于种树的两句是:“,。
高中部编人教版版高中必修下册第11课《谏逐客书》《与妻书》习题及答案
。
2、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
爱的原因:
,
。
3、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 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
,
。如此
4、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
成其大;
,故能就其深。
,故能
5.《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 逐客卿是错误的。
,
”,即认为驱
6.《谏逐客书》中说: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 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
【习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遂散六国之从:
⑨ 故能明.其德: ⑩ 却宾客以业.诸侯:
②四君却客而不内:
? 强公室:
③而陛下说之,何也?:
④西蜀丹青不为采:
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 至今治.强: ②西.取由余于戎 : ③西.并巴蜀 : ④使之西.面事秦 : ⑤ 使之西面事.秦: ⑥ 蚕.食诸侯: ⑦ 娱.心意、说耳目者: ⑧ 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
?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 今逐客以.资敌国: ? 不可得.也: 4、特殊句式 ①东得百里奚于宛: ②遂霸西戎: ③国以富强: ④百姓乐用: ⑤东据成皋之险: ⑥江南金锡不为用:
⑦西取由余于戎 :
二)理解性默写:
1、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
因:
,
5、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 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6、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 也。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谏逐客书》理解性默写试题及答案
《谏逐客书》理解性默写(一)《谏逐客书》(一)理解性默写1.《谏逐客书》一文开头“__________ ,__________ ”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
2.《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
5.《谏逐客书》中用“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 ”四句话列举秦穆公求贤若渴的事实。
6.铺陈就是铺叙、陈述,即直书其事,反复叙说。
铺陈同类和类似事物时,要注意角度的挪移、侧重点的选择,以突出其特征。
《谏逐客书》连写四位君王“________ ”,就各取一个主要角度:孝公用客卿,从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全面论述,重在变法治国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_______ _,________ ,进而提出诘问:“________ !”以驳倒“吏议”。
8.《谏逐客书》中,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名其德”的道理。
9.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讽刺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部编版必修下全册古文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古文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普高必修下册】班级:姓名:古文目录:第一单元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三、庖丁解牛/《庄子》四、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五、*鸿门宴/司马迁第五单元六、谏逐客书/李斯七*与妻书/林觉民第六单元八、促织/蒲松龄第八单元九、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十一、阿房宫赋/杜牧十二、*六国论/苏洵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习题】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①鼓瑟希,铿尔:②莫春者,春服既成:③唯求则非邦也与:2、古今异义①如会同,端章甫:②加之以师旅:3、词类活用①端章甫:②风乎舞雩:③三子者出,曾晳后: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⑤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4、判断文言句式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不吾知也: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⑦异乎三子者之撰:⑧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⑨为国以礼:5、划线重点实词解释:①居则曰:②摄乎大国之间:③加之以师旅:④比及三年:⑤且知方也:⑥舍瑟而作:⑦异乎三子者之撰:⑧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⑨咏而归:⑩吾与点也:6、解释重点虚词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则何以哉:④加之以师旅:如①如或知尔: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③如其礼乐:而①子路率尔而对曰:②舍瑟而作:③非诸侯而何:7、一词多义方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且知方也:尔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子路率尔而对曰:③鼓瑟希,铿尔:④尔何如:如①如或知尔:②如五六十:③如其礼乐:④宗庙之事,如会同:为①由也为之:②愿为小相焉:③赤也为之小:【参考答案】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①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②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③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2、古今异义①如会同,端章甫会同,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②加之以师旅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3、词类活用①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②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③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相、大相⑤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勇气4、判断文言句式①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②毋吾以也:宾语前置③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⑦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⑧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⑨为国以礼:状语后置5、划线重点实词解释:①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②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③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④比及三年:比及,等到⑤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⑥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⑦异乎三子者之撰:撰,陈述⑧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⑨咏而归:咏,唱歌⑩吾与点也:与,赞成6、解释重点虚词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②毋吾以也:动词,认为③则何以哉:动词,做④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如①如或知尔:假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③如其礼乐:至于而①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部编版必修下全册古文文言现象习题积累【普高必修下载】
部编版必修下册古文习题及答案【普高必修下册】班级:姓名:古文目录:第一单元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三、庖丁解牛/《庄子》四、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五、*鸿门宴/司马迁第五单元六、谏逐客书/李斯七*与妻书/林觉民第六单元八、促织/蒲松龄第八单元九、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十、*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十一、阿房宫赋/杜牧十二、*六国论/苏洵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①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②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③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2、古今异义①如会同,端章甫会同,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②加之以师旅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3、词类活用①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②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③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相、大相⑤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勇气4、判断文言句式①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②毋吾以也:宾语前置③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⑦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⑧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⑨为国以礼:状语后置5、划线重点实词解释:①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②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③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④比及三年:比及,等到⑤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⑥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⑦异乎三子者之撰:撰,陈述⑧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⑨咏而归:咏,唱歌⑩吾与点也:与,赞成6、解释重点虚词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②毋吾以也:动词,认为③则何以哉:动词,做④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如①如或知尔:假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③如其礼乐:至于而①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古文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古文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第一单元目录: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庖丁解牛/《庄子》2、烛之武退秦师/《左传》3、*鸿门宴/司马迁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①鼓瑟希,铿尔:②莫春者,春服既成:③唯求则非邦也与:2、古今异义①如会同,端章甫:②加之以师旅:3、词类活用①端章甫:②风乎舞雩:③三子者出,曾晳后:④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⑤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4、判断文言句式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不吾知也:④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⑤夫三子者之言何如: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⑦异乎三子者之撰:⑧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⑨为国以礼:5、划线重点实词解释:①居则曰:②摄乎大国之间:③加之以师旅:④比及三年:⑤且知方也:⑥舍瑟而作:⑦异乎三子者之撰:⑧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⑨咏而归:⑩吾与点也:6、解释重点虚词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则何以哉:④加之以师旅:如①如或知尔: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③如其礼乐:而①子路率尔而对曰:②舍瑟而作:③非诸侯而何:7、一词多义方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②且知方也:尔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子路率尔而对曰:③鼓瑟希,铿尔:④尔何如:如①如或知尔:②如五六十:③如其礼乐:④宗庙之事,如会同:为①由也为之:②愿为小相焉:③赤也为之小: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率.尔(shuài) 长.乎尔(zhǎn g) 为小相.(xiàn g)B饥馑.(jǐn) 千乘.之国(shèn g) 喟.然(kuì)C鼓瑟.(sè) 以俟.君子(sì) 冠.者(g uàn)D哂.之(xí) 浴乎沂.(yí) 铿.尔(kēn g)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A.千乘.之国(shèng) 吾与.点也(yǔ)风乎舞雩.(yú)浴乎沂.(xīn)B.毋.吾以也(wú) 莫.春(mù)三子者之撰.(zhuàn)铿.尔(kēng)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为小相.(xiàng)饥馑.(jǐn)哂.之(shěn)D.喟.然叹曰(kuì) 曾皙.(xī)以俟.君子(sì)舍瑟.而作(sè)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夹)乎大国之间比.(比较)及三年B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伤.(妨害)乎C吾与.(赞成)点也宗庙会.(诸侯相见)同D其言不让.(谦让) 孰.(谁)能为之大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求则非邦也与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D.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5、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侍奉B.居.则曰居:闲居、平时C.如或知.尔知:了解D.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乎:语气词,吗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C.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表修饰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连词,至于7、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率.尔而对曰率:轻率B.吾与.点也与:赞成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且知方.也方:道,准则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因之以.饥馑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如.其不才,君可自取D.如或.知尔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9、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 D.夫子莞尔而笑10、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如:假如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C宗庙之事,如会同如:至于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或者11、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B不吾知也C则何以哉D毋吾以也12、下列加点字词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鼓瑟希.,鏗尔B.如会同,端章甫...C.风.乎舞雩D. 三子者出,曾皙后.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4、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B吾与点也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D夫子哂之15、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16、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17、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因之以师旅因:因为C.以俟君子俟:等待 D.鼓瑟希鼓:弹奏?18、“亦各言其志也”的“其”应讲作()A.他 B.你 C.自己 D.其中19、下列句子中“方”的解释与例句的“方”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方六七十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成方圆?20、下列句子词类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风乎舞雩,咏而归 D.范增数目项王2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是()A.居则曰:“不吾知也。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古文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
必修下册第十一课《谏逐客书》《与妻书》文言现象及答案班级:姓名:一、《谏逐客书》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遂散六国之从:②四君却客而不内:③而陛下说之,何也?:④西蜀丹青不为采: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今治.强:②西.取由余于戎:③西.并巴蜀:④使之西.面事秦:⑤使之西面事.秦:⑥蚕.食诸侯:⑦娱.心意、说耳目者: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⑨故能明.其德:⑩却宾客以业.诸侯:⑪强公室: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①窃.以为过矣:②窃以为过.矣:③移.风易俗:④举.地千里:⑤拔.三川之地:⑥包.九夷:⑦制.鄢、郢:⑧遂散.六国之从:⑨功施.到今:⑩杜私门..: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⑫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⑬今陛下致.昆山之玉,:⑭服.太阿之剑:⑮树.灵鼍之鼓:⑯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⑰退.弹筝而取韶虞:⑱非秦者去.:⑲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⑳是以太山不让.土壤:㉑故能成.其大:㉒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㉓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㉔今逐客以.资敌国:㉕不可得.也:4、特殊句式①东得百里奚于宛:②遂霸西戎:③国以富强:④百姓乐用:⑤东据成皋之险:⑥江南金锡不为用:⑦西取由余于戎:【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遂散六国之从:从,通假字,通“纵”,合纵。
②四君却客而不内:内,通假字,通“纳”。
③而陛下说之,何也?:说,通假字,通“悦”。
④西蜀丹青不为采:采,通假字,通“彩”,彩饰。
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傅,通假字,通“附”,缀着。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今治.强:古今异义,这里是形容词,指安定,今译是动词,治理。
②西.取由余于戎。
:名作状语,向西③西.并巴蜀:名作状,向西④使之西.面事秦:名作状,向西⑤使之西面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⑥蚕.食诸侯:名作状,像蚕一样⑦娱.心意、说耳目者:使动,使……娱乐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使动,使……愉快⑨故能明.其德:使动,使德明⑩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动,使……完成事业⑪强公室:使动,使……强大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①窃.以为过矣:私下②窃以为过.矣:过错③移.风易俗:改变④举.地千里:占领⑤拔.三川之地:攻取⑥包.九夷:吞并⑦制.鄢、郢:控制⑧遂散.六国之从:瓦解⑨功施.到今:延续⑩杜私门..:贵族豪门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从前假使⑫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拒绝⑬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获得⑭服.太阿之剑:佩带⑮树.灵鼍之鼓:陈设⑯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取用⑰退.弹筝而取韶虞:摒弃,不要⑱非秦者去.:离开⑲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方法⑳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排斥㉑故能成.其大:形成,实现㉒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借给㉓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赠送,给予㉔今逐客以.资敌国:来,表目的㉕不可得.也:实现4、特殊句式①东得百里奚于宛:状语后置②遂霸西戎:省略句,省略“于”③国以富强:省略句,省略“之”④百姓乐用:被动句,乐于被用⑤东据成皋之险:定语后置⑥江南金锡不为用:被动句。
部编版必修二第十一课古文古文两篇重点句子翻译
部编版必修二第十一课古文两篇重点句子翻译【必修下册】班级:姓名:11、谏逐客书/李斯*与妻书/林觉民一、《谏逐客书》重点句子翻译: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2、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3、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4、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5、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6、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译文: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2、译文: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3、译文: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
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4、译文: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
5、译文: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6、译文: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二、《与妻书》重点句子翻译: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2、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3、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4、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11课《种树郭橐驼传》课后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11课《种树郭橐驼传》课后练习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柳侯祠余秋雨客寓柳州,住舍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
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
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
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
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辩识。
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
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
柳宗元是赶了长路来到这里的。
他的被贬,还在十年之前,贬放地是湖南永州。
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
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
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
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
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
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
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
当然会经过汨罗江,屈原的形貌立即与自己交叠起来。
他随口吟道:南来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汨罗遇风》)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师之手,读着总让人不舒服。
他提到了屈原,有意无意地写成了“楚臣”,倒也没有大错。
同是汨罗江畔,当年悲悲戚戚的屈原与今天喜气洋洋的柳宗元,心境不同,心态相仿。
到得长安,兜头一盆冷水,朝廷厉声宣告,他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
朝廷像在给他做游戏,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移去。
不能让你在一处滞留太久,以免对应着稳定的山水构建起独立的人格。
谏逐客书、与妻书文言现象、句子翻译、默写习题【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1)
必修下册第十一课《谏逐客书》《与妻书》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必修下册教材,第十一课共两篇古文,集中整理了两篇文章的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习题。
一、《谏逐客书》【习题】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遂散六国之从:②四君却客而不内:③而陛下说之,何也?:④西蜀丹青不为采: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今治.强:②西.取由余于戎:③西.并巴蜀:④使之西.面事秦:⑤使之西面事.秦:⑥蚕.食诸侯:⑦娱.心意、说耳目者: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⑨故能明.其德:⑩却宾客以业.诸侯:⑪强公室: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①窃.以为过矣:②窃以为过.矣:③移.风易俗:④举.地千里:⑤拔.三川之地:⑥包.九夷:⑦制.鄢、郢:⑧遂散.六国之从:⑨功施.到今:⑩杜私门..: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⑫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⑬今陛下致.昆山之玉,:⑭服.太阿之剑:⑮树.灵鼍之鼓:⑯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⑰退.弹筝而取韶虞:⑱非秦者去.:⑲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⑳是以太山不让.土壤:㉑故能成.其大:㉒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㉓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㉔今逐客以.资敌国:㉕不可得.也:4、特殊句式①东得百里奚于宛:②遂霸西戎:③国以富强:④百姓乐用:⑤东据成皋之险:⑥江南金锡不为用:⑦西取由余于戎:二)理解性默写:1、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
2、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
3、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
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
4、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
5.《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6.《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
第11课《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整合专练一、选择题(15分)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抑耗其实而已B.既然已,勿动勿虑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他植者虽窥伺效慕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B.吾又何能为哉C.理,非吾业也D.苟有能反是者4.下列各句中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人,世称“柳河东”。
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都很出色。
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最高峰。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
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他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
D.柳宗元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的散文写作树立了榜样。
5.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人号之“驼”故乡:所以乡里的(人)B.驼业种树业:以……为业C.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它的果实D.故病且怠病:被疾病折磨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分)文本一: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文本二: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谏逐客书(课件)
百 里 奚于宛, 迎 蹇 叔 于宋 , 来
丕豹、公 孙
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
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 缪 公 用 之, 并 国
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多
二十, 遂 霸西戎。 缪(mù)公:即秦穆公。由余:原为 个国家,于是称霸西戎。 戎王的臣子,后入秦,为秦穆公重
瓮 叩 缶 而 就 《郑》 《卫》,
退 弹筝而 取
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一带的音乐,摒弃弹筝而采用
预习任务
必学任务
《昭》《虞》, 若 是者何也?
快 意当
《昭》《虞》等古乐,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只不过是图眼前称心
前,适 观而已矣。 击瓮叩缶(fǒu):敲击瓮、缶来奏乐。 如意,适合观听罢了。 这是秦国的风俗。瓮,陶制的容器,古
人用来打水,口小腹大。缶,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搏髀(bì):唱歌时
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搏,击打、拍打。髀,大腿。《郑》《卫》《桑间》:
指郑国、卫国一带的乐曲。桑间,原是卫国濮水边的地名,在今河南濮阳
南,相传卫国青年男女常在濮水上欢
会歌唱。《昭》《虞》《武》《象》:都是传说中的古乐名,这
强:安定强盛。 惠 王 用 张 仪之计, 拔三 川 之 地, 治,社会安定。 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
谏逐客书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十一课】
谏逐客书/李斯备课习题资料【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十一课】【原文】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下册第十一课《谏逐客书》《与妻书》文言现象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必修下册教材,第十一课共两篇古文,集中整理了两篇文章的文言现象习题。
一、《谏逐客书》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遂散六国之从:②四君却客而不内:③而陛下说之,何也?:④西蜀丹青不为采: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今治.强:②西.取由余于戎:③西.并巴蜀:④使之西.面事秦:⑤使之西面事.秦:⑥蚕.食诸侯:⑦娱.心意、说耳目者: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⑨故能明.其德:⑩却宾客以业.诸侯:⑪强公室: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①窃.以为过矣:②窃以为过.矣:③移.风易俗:④举.地千里:⑤拔.三川之地:⑥包.九夷:⑦制.鄢、郢:⑧遂散.六国之从:⑨功施.到今:⑩杜私门..: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⑫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⑬今陛下致.昆山之玉,:⑭服.太阿之剑:⑮树.灵鼍之鼓:⑯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⑰退.弹筝而取韶虞:⑱非秦者去.:⑲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⑳是以太山不让.土壤:㉑故能成.其大:㉒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㉓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㉔今逐客以.资敌国:㉕不可得.也:4、特殊句式①东得百里奚于宛:②遂霸西戎:③国以富强:④百姓乐用:⑤东据成皋之险:⑥江南金锡不为用:⑦西取由余于戎:【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遂散六国之从:从,通假字,通“纵”,合纵。
②四君却客而不内:内,通假字,通“纳”。
③而陛下说之,何也?:说,通假字,通“悦”。
④西蜀丹青不为采:采,通假字,通“彩”,彩饰。
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傅,通假字,通“附”,缀着。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今治.强:古今异义,这里是形容词,指安定,今译是动词,治理。
②西.取由余于戎。
:名作状语,向西③西.并巴蜀:名作状,向西④使之西.面事秦:名作状,向西⑤使之西面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⑥蚕.食诸侯:名作状,像蚕一样⑦娱.心意、说耳目者:使动,使……娱乐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使动,使……愉快⑨故能明.其德:使动,使德明⑩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动,使……完成事业⑪强公室:使动,使……强大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①窃.以为过矣:私下②窃以为过.矣:过错③移.风易俗:改变④举.地千里:占领⑤拔.三川之地:攻取⑥包.九夷:吞并⑦制.鄢、郢:控制⑧遂散.六国之从:瓦解⑨功施.到今:延续⑩杜私门..:贵族豪门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从前假使⑫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拒绝⑬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获得⑭服.太阿之剑:佩带⑮树.灵鼍之鼓:陈设⑯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取用⑰退.弹筝而取韶虞:摒弃,不要⑱非秦者去.:离开⑲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方法⑳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排斥㉑故能成.其大:形成,实现㉒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借给㉓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赠送,给予㉔今逐客以.资敌国:来,表目的㉕不可得.也:实现4、特殊句式①东得百里奚于宛:状语后置②遂霸西戎:省略句,省略“于”③国以富强:省略句,省略“之”④百姓乐用:被动句,乐于被用⑤东据成皋之险:定语后置⑥江南金锡不为用:被动句。
⑦西取由余于戎:状语后置二、《与妻书》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②当尽吾意为幸.:③称心快.意:④瓜.分之日可以死: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⑧当尽.吾意为幸: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⑭意洞手.书: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⑯卒不忍独善.其身:⑰瓜分之日可以死.: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⑲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⑳吾家后日..当甚贫:㉑汝泣告.我:㉒汝可以模拟..得之:㉓钟情..如我辈者:3、一词多义与①与妻书: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③吾与(汝)并肩携手: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竟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余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③前十余日回家: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⑤吾今死无余憾:当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③吾家后日当甚贫: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卒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②旦日飨士卒:③鲁肃闻刘表卒:④五万兵难卒合:而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②谓吾忍舍汝而死:③汝初闻言而怒: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⑩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以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③亦以天下人为念:④望今后必以告妾: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⑥且以汝之有身也: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⑩汝不必以无侣悲: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其①汝其勿悲:②汝其善抚之: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⑤卒不忍独善其身: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⑧吾亦望其言是实:为①故忍悲为汝言之:②亦以天下人为念:③为天下人谋永福也:④虽不谓吾言为是:⑤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⑥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⑦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之①故忍悲为汝言之:②及今思之:③吾能之乎?抑或汝能之乎:④汝可以模拟得之: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⑥吾充吾爱汝之心:⑦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⑧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⑨回忆后街之屋:⑩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⑪适冬之望日:⑫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⑬吾之逃家复归也:⑭使之肖我:⑮汝其善抚之:相①而亦无词相答:②当哭相和也:至①吾至爱汝:②吾爱汝至:盖①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4、文言句式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②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③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妾愿随君行:④吾居(于)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⑥吾辈处(于)今日之中国:⑦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⑧谁知吾卒先(于)汝而死乎:⑨吾今与汝无言(可说)矣:⑩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⑪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于)今日之中国:⑫吾爱汝至:⑬天灾可以死(人) :⑭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⑮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参考答案】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通“够”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②当尽吾意为幸.:形容词用作名词,幸事③称心快.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④瓜.分之日可以死:名词作状语,象切瓜一样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形容词用作动词,写尽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⑧当尽.吾意为幸:形容词用作动词,领会尽,领会透;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名词用作动词,追求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孩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动词作状语,小声哭着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动词用作状语,用哭声。
⑭意洞手.书: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
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名词作状语,用数字⑯卒不忍独善.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好。
⑰瓜分之日可以死.:动词的使动用法,(死其后省略宾语“之”),使……死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今异义,古义: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⑲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今异义,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⑳吾家后日..当甚贫:古今异义,古义:以后的日子。
今义:后天㉑汝泣告.我:古今异义,古义:请求。
今义:控告、告诉等。
㉒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今异义,古义:想像、揣摩。
今义:模仿。
㉓钟情..如我辈者:古今异义,古义: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今义:感情专注3、一词多义与①与妻书:动词,给,给予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介词,和,同,跟③吾与(汝)并肩携手:连词,表并列,和、同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连词,表选择,与其竟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完毕,终了(使……完毕)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副词,全,整,终身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名词,自身,自己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名词,身孕及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广到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介词,等到余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副词,以外,以后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动词,剩下,留下③前十余日回家: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代词,我的⑤吾今死无余憾: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当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能愿动词,应当。
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在。
③吾家后日当甚贫:副词,会,将会。
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副词,会,将会。
卒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读zú,终于,副词②旦日飨士卒:读zú,兵,名词③鲁肃闻刘表卒:读zú,死,动词④五万兵难卒合:读cù,通“猝”,仓猝,副词而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连词表顺承②谓吾忍舍汝而死:连词表顺承③汝初闻言而怒:连词表顺承,就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连词表转折,可是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连词表转折,可是;表并列,又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连词表示转折,却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⑩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连词表修饰以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介词,用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介词,凭③亦以天下人为念:介词,把④望今后必以告妾:介词,把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介词,把⑥且以汝之有身也:介词,因为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介词,用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连词,表修饰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介词,从⑩汝不必以无侣悲:介词,因为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介词,把其①汝其勿悲:语气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②汝其善抚之: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应当,一定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代词,他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语气副词,表测度语气,大概,或许。